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斜叶桨搅拌下釜内盘管非稳态对流传热过程的模拟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毕纪葛 潘万贵 +3 位作者 周俊超 吴可君 徐国华 何潮洪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0-788,共9页
搅拌釜内的强放热反应过程常常需采用内置螺旋盘管来增加换热面积,对带盘管搅拌釜内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与盘管外侧对流传热系数的实验测定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今使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四斜叶桨搅拌下釜内盘管非稳态对流传热过程进行模... 搅拌釜内的强放热反应过程常常需采用内置螺旋盘管来增加换热面积,对带盘管搅拌釜内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与盘管外侧对流传热系数的实验测定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今使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四斜叶桨搅拌下釜内盘管非稳态对流传热过程进行模拟,得到了搅拌釜内温度场分布和盘管内外两侧平均对流传热系数。模拟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强化壁面函数,考虑了釜内液体黏度、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在模拟搅拌釜的非稳态冷却过程中,将搅拌釜内温度的变化过程分成四段,模拟得到四个釜温下的拟稳态温度场和对流传热系数,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全冷却过程的平均对流传热系数。为了验证模拟的可靠性,对盘管外侧对流传热系数进行了实验测定。模拟获得的盘管外侧对流传热系数值与实验值相比误差为22.5%,盘管内侧对流传热系数模拟值与经验公式计算值相比误差为2.6%,不同釜温下盘管出口温度模拟值与实验测定值偏差在1.52 K以内,表明所用模拟方法在工程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釜 螺旋盘管 模拟 对流传热系数
下载PDF
基于本质安全的硝化反应釜的概念设计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本贺 何宇晨 +2 位作者 毕纪葛 吴可君 徐国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2-319,共8页
硝化反应过程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中高性能含能材料的合成,但其具有放热量大,放热速率快,反应易发生失控,硝化产物多易燃易爆的特性,所以硝化反应釜的合理设计非常重要。今将化工过程本质安全设计中的强化、最小化、提高可靠性、限制影... 硝化反应过程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中高性能含能材料的合成,但其具有放热量大,放热速率快,反应易发生失控,硝化产物多易燃易爆的特性,所以硝化反应釜的合理设计非常重要。今将化工过程本质安全设计中的强化、最小化、提高可靠性、限制影响原则应用到硝化反应釜设计中,以降低反应热危险,达到减少危险发生概率,提高反应釜本质安全特性的目标。通过参考常规设计手册并结合硝化反应的特殊性及工程经验,提出了硝化反应釜设计的推荐流程。重点对反应釜中的搅拌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模拟,通过优化搅拌桨的桨径、组合方式及安装位置来强化釜内流体流动,并对硝化反应釜中常用的四斜叶桨(PBTD45)的径向及轴向影响范围进行了讨论,给出了选择搅拌桨桨径的方法,提出了一些与常规设计经验相比更加细化的设计参数。该研究结果对硝化反应釜的优化设计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反应釜 本质安全设计 搅拌桨 盘管
下载PDF
螺旋管内高压汽水两相流动沸腾干涸点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毛宇飞 郭烈锦 +2 位作者 白博峰 甄飞强 郭萌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45-1148,共4页
在较宽的实验参数范围内(系统压力P=8~15 MPa,质量流速G=800~1800 kg·m^(-2)·s^(-1),壁面热流密度q_w=200~950 kW·m^(-2))对一立式螺旋管内(管内径为10 mm,螺旋直径为300 mm,节距为50 mm)汽水两相流动沸腾干涸特性进... 在较宽的实验参数范围内(系统压力P=8~15 MPa,质量流速G=800~1800 kg·m^(-2)·s^(-1),壁面热流密度q_w=200~950 kW·m^(-2))对一立式螺旋管内(管内径为10 mm,螺旋直径为300 mm,节距为50 mm)汽水两相流动沸腾干涸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研究,获得了干涸发生时螺旋管圈壁温的分布特征以及压力、质量流速和壁面热流密度这三个参数对临界干度的影响规律。同时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适用于计算螺旋管内高压高含汽率工况下汽水两相流临界干度的经验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管 汽水两相流 干涸 临界干度
原文传递
高压及超临界压力下螺旋管内单相水摩擦压降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毛宇飞 郭烈锦 +2 位作者 白博峰 甄飞强 郭萌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80-84,共5页
在较宽的参数范围内对高压及超临界压力下单相水流经立式螺旋管的摩擦压降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对于高压工况,在高雷诺数Re条件下的水力粗糙区,管壁粗糙度对摩擦压降的影响要远大于二次流的影响,故单相水在螺旋管内的摩擦压降基... 在较宽的参数范围内对高压及超临界压力下单相水流经立式螺旋管的摩擦压降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对于高压工况,在高雷诺数Re条件下的水力粗糙区,管壁粗糙度对摩擦压降的影响要远大于二次流的影响,故单相水在螺旋管内的摩擦压降基本可直接采用直管的相关公式来预测;对于超临界压力工况,在物性变化剧烈的拟临界区内,采用高压工况计算公式所得的摩擦压降预测值要明显偏低于实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管 摩擦压降 高雷诺数Re 超临界
下载PDF
螺旋管在分离式热管中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易杰 王经 +1 位作者 张红 庄骏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01年第3期36-37,53,共3页
介绍了螺旋管基础研究方面的一些成果 ,提出将螺旋管用于分离式热管。通过实验研究对这种换热装置的特点作了评价 。
关键词 螺旋管 分离式热管 应用 换热装置 流体流动 换热特性
下载PDF
螺旋管内气液两相流摩擦压降计算方法新探 被引量:3
6
作者 毛宇飞 朱天宇 +2 位作者 曹飞 齐伟 刘庆君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56-561,共6页
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学推导,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管内气液两相流摩擦压降计算的模型。根据该计算模型,对螺旋管内水-水蒸气沸腾两相流摩擦压降实验数据进行关联,发现基于一种螺旋管实验数据所建立的摩擦压降关联式,在螺旋几何参数修正的条件... 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学推导,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管内气液两相流摩擦压降计算的模型。根据该计算模型,对螺旋管内水-水蒸气沸腾两相流摩擦压降实验数据进行关联,发现基于一种螺旋管实验数据所建立的摩擦压降关联式,在螺旋几何参数修正的条件下,能准确地预测相近工况范围内另一种螺旋管内的两相流摩擦压降;与不同学者的实验数据和关联式进行比较,本文关联式呈现出较好的综合预测性能。本文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不同螺旋管内两相流摩擦压降实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拓宽了关联式的适用范围,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摩擦压降 螺旋管 计算模型 关联式
原文传递
闭式冷却塔螺旋盘管传热传质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元华 闵瑾龙 陈自力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9-33,49,共6页
闭式冷却塔因其节能、环保、洁净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冷却水清洁度要求较高及其他特殊工艺流体冷却的场合。以闭式冷却系统螺旋换热盘管模块为研究对象,从传热传质基本原理出发,采用Poppe分析法,构建螺旋换热盘管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及... 闭式冷却塔因其节能、环保、洁净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冷却水清洁度要求较高及其他特殊工艺流体冷却的场合。以闭式冷却系统螺旋换热盘管模块为研究对象,从传热传质基本原理出发,采用Poppe分析法,构建螺旋换热盘管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及螺旋盘管管束单元的传热传质微分方程。设计和搭建闭式冷却塔实验测试平台,探究在空气流量1000—2300 m^(3)/h、喷淋密度1.09—2.72 kg/(m^(2)·s)、冷却水流量0.47—1.09 kg/s与冷却水进出口温度32—56℃时螺旋盘管传热传质性能的规律;拟合得到了管外水膜与空气的传质系数经验公式;编写螺旋换热盘管模块热力性能二维MATLAB求解程序。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对比表明:冷却水出口温度的最大误差为1.73%,喷淋水出口温度最大误差为5.79%,满足工程计算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式冷却系统 螺旋盘管 数值模拟 传热传质
下载PDF
螺旋管内单相湍流摩擦阻力计算方法新探 被引量:1
8
作者 毛宇飞 齐伟 刘庆君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15年第4期20-24,共5页
对螺旋管内单相湍流摩擦阻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传统的螺旋管单相阻力公式均无法直接应用于具有一定表面粗糙度的螺旋管。基于已有的实验结论,并借鉴直管内湍流粗糙过渡区摩擦阻力的经验处理方法,提出了一个新的螺旋管内单相湍... 对螺旋管内单相湍流摩擦阻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传统的螺旋管单相阻力公式均无法直接应用于具有一定表面粗糙度的螺旋管。基于已有的实验结论,并借鉴直管内湍流粗糙过渡区摩擦阻力的经验处理方法,提出了一个新的螺旋管内单相湍流摩擦阻力计算公式。通过与国内外相关实验数据的对比,证明该公式能准确预测螺旋管内管流由水力光滑管至水力粗糙管整个过渡区内的摩擦阻力。公式形式简单,计算方便,具有工程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管 湍流 摩擦阻力 粗糙度
下载PDF
聚合物螺旋盘管换热器的流阻与传热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盛超 陈建伟 +2 位作者 黎明 汤珂 金滔 《制冷与空调》 2016年第12期56-59,21,共5页
通过搭建适用于聚合物螺旋盘管在滞留型水体中传热特性研究的试验装置,对管内流阻以及管内和管外对流换热特性进行测试,并与现有主要基于金属材料盘管换热器所获试验关联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推荐可应用于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聚合物螺... 通过搭建适用于聚合物螺旋盘管在滞留型水体中传热特性研究的试验装置,对管内流阻以及管内和管外对流换热特性进行测试,并与现有主要基于金属材料盘管换热器所获试验关联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推荐可应用于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聚合物螺旋盘管换热器流阻和传热特性估算的试验关联式,为闭式地表水地源热泵聚合物螺旋盘管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螺旋盘管 聚合物 流阻 对流换热 地表水地源热泵
下载PDF
R134a卧式螺旋管内沸腾流型与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邵莉 韩吉田 +3 位作者 陈文文 陈常念 王美霞 潘继红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5-1048,共4页
在蒸发温度为5—15℃,热流密度范围为5~20kW·m^-2,工质质量流速变化范围为50~500kg·m^-2·s^-1和干度范围为0.01-0.9的条件下,对R134a在卧式螺旋管内的流动沸腾流型及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可视化技术对R1... 在蒸发温度为5—15℃,热流密度范围为5~20kW·m^-2,工质质量流速变化范围为50~500kg·m^-2·s^-1和干度范围为0.01-0.9的条件下,对R134a在卧式螺旋管内的流动沸腾流型及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可视化技术对R134a在卧式螺旋管内的流动沸腾流型进行了观察分析,发现了两种新流型,对卧式螺旋管的上升段和下降段分别建立了流型图。获得了阻力特性的基础数据,通过对实验数据回归分析,发展了摩擦阻力系数计算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沸腾 流型 流动阻力 卧式螺旋管 R134A
原文传递
HTR-10螺旋管直流蒸汽发生器实时动态模型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晓津 冯元琨 郭人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8-90,共3页
为满足 10 MW高温气冷反应堆 ( HTR-10 )半实物仿真系统实时仿真的需要 ,在已有 HTR-10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复杂的具有分布参数和非线性动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采用“预估分区变间距”与“动态网格划分”方法 ,对模型进行了实时... 为满足 10 MW高温气冷反应堆 ( HTR-10 )半实物仿真系统实时仿真的需要 ,在已有 HTR-10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复杂的具有分布参数和非线性动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采用“预估分区变间距”与“动态网格划分”方法 ,对模型进行了实时求解。典型工况下的动态仿真研究分析表明 :模型实时求解的结果与原有模型相比较 ,动态结构相同 ,仅参数略有变化 ,动静态结果的精度能够满足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冷堆 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 实时动态模型
原文传递
HTR-10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的动态数学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晓津 冯元琨 郭人俊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6-99,93,共5页
为满足 10MW高温气冷堆 (HTR 10 )控制系统分析设计的需要 ,分析了HTR 10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内两相流动和传热的实际过程 ,根据建模的要求和可能获得的结构数据 ,选择四方程漂移模型来描述螺旋管内两相流现象 ;经过仿真试算与实验总... 为满足 10MW高温气冷堆 (HTR 10 )控制系统分析设计的需要 ,分析了HTR 10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内两相流动和传热的实际过程 ,根据建模的要求和可能获得的结构数据 ,选择四方程漂移模型来描述螺旋管内两相流现象 ;经过仿真试算与实验总结 ,确定了模型中关键的结构关系式和传热工况的判断逻辑 ,以此为基础 ,建立了可反映直流蒸汽发生器在正常功率运行范围内动态特性的动态数学模型。通过对典型工况的动静态仿真计算和研究分析 ,表明所得的结果与理论定性分析和实验吻合 ,从而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数学模型 螺旋管式 直流蒸汽发生器 漂移模型 高温气冷反应堆
下载PDF
相似原理及其在液力耦合器研制中的应用
13
作者 刘春孝 王海燕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64-65,共2页
本文阐述了液力耦合器原理及柔性传动的特点,介绍了相似原理在液力耦合器研制中的应用,并给出性能偏差评价。
关键词 液力耦合器 螺旋管运动 相似原理 研制应用
下载PDF
Heat Transfer in Helical Coil Heat Exchanger 被引量:1
14
作者 Uwem Ekwere Inyang Iniubong James Uwa 《Advanc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2022年第1期26-39,共14页
The research paper tends to review the effectiveness of helical coil in heat exchangers (HCHE). Heat exchanger is a device used in transferring thermal energy between two or more fluids or solid interfaces and a fluid... The research paper tends to review the effectiveness of helical coil in heat exchangers (HCHE). Heat exchanger is a device used in transferring thermal energy between two or more fluids or solid interfaces and a fluid, in solid particulates and a flui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thermal contact. The author has concisely discussed the helical coil in heat exchanger at different shapes and conditions and compared the HCHE with straight tubes heat exchangers,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erforma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helical coil heat exchanger such as the curvature ratio, and other heat exchangers. The author demonstrated that the HCHE provided more excellent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and effectiveness than straight tubes and other heat exchangers because of secondary flow development inside the helical tube, and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curvature ratio of HCHE for the same flow rates. The secondary flow and mass flow rates, advantage</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and disadvantage</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have also been reviewed. The authors back their findings with available theories. Suitable fluid should be searched for high efficiency in the helical c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al coil Heat Transfer Heat Exchanger Boundary Conditions TEMPERATURE
下载PDF
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建模仿真与控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月 郑明光 +1 位作者 马志才 吴建邦 《应用科技》 CAS 2020年第6期71-77,共7页
为研究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的控制仿真系统,本文基于流体质量、能量、动量守恒方程和移动边界理论,建立了螺旋式直流蒸汽发生器的动态模型。模型采用集总参数法,将螺旋管抽象成单管,沿轴向分为过冷段、两相段和过热段。以国际革新与... 为研究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的控制仿真系统,本文基于流体质量、能量、动量守恒方程和移动边界理论,建立了螺旋式直流蒸汽发生器的动态模型。模型采用集总参数法,将螺旋管抽象成单管,沿轴向分为过冷段、两相段和过热段。以国际革新与安全反应堆(IRIS)为参考对象,进行了稳态和动态仿真实验。为了保证蒸汽出口压力恒定,用蒸汽压力偏差信号和蒸汽流量信号对二次侧给水流量进行调节,基于PID控制方法构建了蒸汽出口压力控制系统,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正确有效,控制系统响应良好,仿真结果符合热工水力学机理分析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管式 直流蒸汽发生器 集总参数 可移动边界 动态模型 国际革新与安全反应堆 仿真 PID
下载PDF
超高速碰撞产生等离子体的电磁场测量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月芬 张庆明 +2 位作者 吴碧 李一磊 张东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18-1121,共4页
介绍了超高速碰撞过程中等离子体产生的环形电磁场测量方法,测量过程中采用螺旋型线圈,并分析了该线圈对外界干扰磁场的屏蔽效应.实验中采用该线圈测量到速度为6.2km/s的球形LY12铝弹丸超高速碰撞LY12铝靶板产生磁场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 介绍了超高速碰撞过程中等离子体产生的环形电磁场测量方法,测量过程中采用螺旋型线圈,并分析了该线圈对外界干扰磁场的屏蔽效应.实验中采用该线圈测量到速度为6.2km/s的球形LY12铝弹丸超高速碰撞LY12铝靶板产生磁场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测试结果表明,等离子体产生的瞬态电磁场的持续时间为1ms左右,最大幅值为15μ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碰撞 等离子体 磁场强度 螺旋型线圈
下载PDF
直管型与盘管型直流蒸汽发生器设计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涛 边信黔 姜兴伟 《应用科技》 CAS 2004年第9期42-44,共3页
针对直流蒸汽发生器控制系统实验台架设计,在相同系统参数条件下对直管型和盘管型2种直流蒸汽发生器进行了设计比较,给出了热工水力设计的主要计算依据及相应数据结果.通过比较,虽然盘管型直流蒸汽发生器传热系数小,换热面积大,但由于... 针对直流蒸汽发生器控制系统实验台架设计,在相同系统参数条件下对直管型和盘管型2种直流蒸汽发生器进行了设计比较,给出了热工水力设计的主要计算依据及相应数据结果.通过比较,虽然盘管型直流蒸汽发生器传热系数小,换热面积大,但由于其结构较直管型更紧凑,因而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蒸汽发生器 直管 盘管 设计比较
下载PDF
空冷器螺旋盘管参数对换热和压降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闫洪远 《煤矿机械》 2016年第9期37-40,共4页
针对矿井降温用螺旋盘管空冷器的结构特点,首次提出了完整的传热和压降计算方法,并对常用的400 k W空冷器进行优化设计。试验测试证明,采用该计算方法设计的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满足要求,壳侧空气流通阻力和管内水的实测流动阻力分别比计... 针对矿井降温用螺旋盘管空冷器的结构特点,首次提出了完整的传热和压降计算方法,并对常用的400 k W空冷器进行优化设计。试验测试证明,采用该计算方法设计的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满足要求,壳侧空气流通阻力和管内水的实测流动阻力分别比计算值平均高出14.4%和6.9%,根据试验测试结果,提出了提高设计精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盘管 空冷器 换热 流通阻力
下载PDF
立式和卧式螺旋管内过冷沸腾起始点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孔令健 韩吉田 +1 位作者 陈常念 刘志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56-1963,共8页
在系统压力P=412~850 k Pa,过冷度?Tsub=4.7~15.0℃,热通量q"=0.11~10.90 k W·m^(-2),质量流量G=147.5~443.7 kg·m^(-2)·s-1的条件下,对立式和卧式螺旋管内R134a过冷流动沸腾起始点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 在系统压力P=412~850 k Pa,过冷度?Tsub=4.7~15.0℃,热通量q"=0.11~10.90 k W·m^(-2),质量流量G=147.5~443.7 kg·m^(-2)·s-1的条件下,对立式和卧式螺旋管内R134a过冷流动沸腾起始点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实验系统参数相同时,立式和卧式螺旋管内过冷沸腾起始点的热通量基本相同,但是立式螺旋管内过冷沸腾起始点壁面过热度小于卧式螺旋管;过冷沸腾起始点的热通量、壁面过热度随着过冷度和质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随着压力、螺旋直径的增大而减小。通过无量纲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发展了适用于螺旋管过冷沸腾起始点的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相变 传热 螺旋管 沸腾起始点
下载PDF
缠绕管结构参数对管内压降的影响及压降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燕妮 杨遥 +2 位作者 黄正梁 王靖岱 阳永荣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20-1627,共8页
为了研究缠绕管内流体的压降规律、建立具有较宽适用范围的压降预测模型,以水为介质,采用U型压差计测量缠绕管内流体进、出口的压降,实验考察缠绕直径、缠绕角度、管径等缠绕管结构参数对管内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流速及其他结构参数... 为了研究缠绕管内流体的压降规律、建立具有较宽适用范围的压降预测模型,以水为介质,采用U型压差计测量缠绕管内流体进、出口的压降,实验考察缠绕直径、缠绕角度、管径等缠绕管结构参数对管内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流速及其他结构参数相同的情况下,缠绕直径或管径越小,单位长度缠绕管内压降越大;在不同流速区间,缠绕管结构参数对管内压降的影响程度不同.在低流速(小于0.5 m/s)下,缠绕管结构对管内压降的影响较小;在高流速(大于0.5 m/s)下,缠绕管结构对管内压降的影响显著.采用统一的压降预测模型对实验数据拟合会使得其在高压降区失准,进而提出由流动参数和缠绕管几何参数组合而成的分段特征参数,并构建分段式压降预测模型.分段式压降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偏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缠绕管 二次流 结构参数 压降模型 特征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