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滚筒截割负载扰动对采煤机调高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慧 宋宇宁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7-133,共7页
针对采煤机调高过程中滚筒截割负载扰动对调高机构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根据非对称阀控缸模型,建立了调高机构控制传递函数模型。根据采煤机工况分析了滚筒截割负载等效到调高机构的负载模型。使用常规PID和模糊PID控制器对... 针对采煤机调高过程中滚筒截割负载扰动对调高机构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根据非对称阀控缸模型,建立了调高机构控制传递函数模型。根据采煤机工况分析了滚筒截割负载等效到调高机构的负载模型。使用常规PID和模糊PID控制器对不同滚筒截割载荷和牵引速度情况下的调高机构进行了控制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模糊PID控制器对调高机构进行控制,具有更好的跟踪性能,控制效果受截割阻抗和牵引速度的变化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调高机构 模糊PID 牵引速度 煤岩截割阻抗
下载PDF
光伏运维操作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2
作者 魏显文 孙国亮 张世亮 《集成电路应用》 2024年第6期87-89,共3页
阐述一种基于实战化技术培训的光伏运维员操作平台的设计,该操作平台通过在其支撑支架内部设置升降机构,实现高度调节功能。操作平台有延长机构、限位机构,满足光伏电站运维各类项目的实战化训练,也是相关课程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的补充。
关键词 光伏系统 升降机构 高度调节 限位机构
下载PDF
基于AMESim采棉机采摘头高度调节装置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董剑豪 于爱婧 +3 位作者 李文春 毕新胜 李娟娟 谭菲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2-308,共7页
针对采棉机采摘头在田间进行采收作业时不能及时有效跟随地面高度起伏状况变化进行自动调节的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采棉机采摘头地面高度调节装置,其关键部件包括仿形机构、升降机构和液压控制系统.通过理论分析得出液压油缸在运动的全... 针对采棉机采摘头在田间进行采收作业时不能及时有效跟随地面高度起伏状况变化进行自动调节的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采棉机采摘头地面高度调节装置,其关键部件包括仿形机构、升降机构和液压控制系统.通过理论分析得出液压油缸在运动的全过程中所受到的最大推力为62 288.56 N,根据升降机构运动条件得到液压系统的各参数,并基于AMESim仿真软件建立了高度调节装置的升降机构和液压系统的模型,对仿真后采摘头高度调节装置液压系统的流量、位移、速度、活塞杆的受力和升降机构的运动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满足采摘头高度调节工作的需求且验证了理论计算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棉机 仿形机构 高度调节 升降机构 采摘头
下载PDF
猕猴桃采摘机器人柔性移动平台的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子啸 王滨 +1 位作者 刘亚东 崔永杰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2-77,共6页
针对猕猴桃采摘机器人在果园中的移动问题,结合猕猴桃棚架式栽培模式及采摘机器人的作业特点设计了一种用于猕猴桃采摘机器人的柔性移动平台。首先,分析了猕猴桃棚架式生长环境及种植模式的参数特点,阐述了移动平台的作业要求以及其整... 针对猕猴桃采摘机器人在果园中的移动问题,结合猕猴桃棚架式栽培模式及采摘机器人的作业特点设计了一种用于猕猴桃采摘机器人的柔性移动平台。首先,分析了猕猴桃棚架式生长环境及种植模式的参数特点,阐述了移动平台的作业要求以及其整体结构。其次,对该平台的高度调解机构建立几何模型,利用Mat Lab进行了力、角度等参数的分析计算,研究其高度调节范围和连杆角度的变化关系、液压缸的最佳安装点和调节极角。最后,利用ANSYS WORKBENCH在危险点对关键机构利用进行强度校核。本研究完成了柔性移动平台的总体设计,得出了平台作业的调节极角,通过对高度调节机构的分析校核,结果满足平台的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移动平台 高度调节机构 四轮独立导向 采摘机器人 猕猴桃
下载PDF
无人驾驶采煤机滚筒调高模型与避障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丹 王栋辉 +2 位作者 郝尚清 徐鹏 万丰 《煤矿机械》 2021年第7期53-56,共4页
在智能化开采过程中,需要实时获取滚筒位置并对其高度进行调整。建立了滚筒调高机构数学模型,给出了任意时刻滚筒高度的数学表达式、滚筒调高范围以及滚筒位于最低点和最高点时的中心轨迹方程。滚筒调高范围与大摇臂长度、小摇臂与铅垂... 在智能化开采过程中,需要实时获取滚筒位置并对其高度进行调整。建立了滚筒调高机构数学模型,给出了任意时刻滚筒高度的数学表达式、滚筒调高范围以及滚筒位于最低点和最高点时的中心轨迹方程。滚筒调高范围与大摇臂长度、小摇臂与铅垂线摆角范围以及大摇臂与小摇臂夹角有关。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油缸压力增量变化的滚筒避障策略,该策略在初始时刻采用较大的采样时间,通过调整滚筒高度变量ΔH来提高避障精度,整体上提高了整机的可靠性。采煤机工作效率和采样时间与滚筒调高变量的比值非线性相关,单纯调整采样时间并不能提高采煤机的工作效率。研究结果可为滚筒调高机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为智能化开采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滚筒 调高机构 避障策略
下载PDF
采煤机调高机构受力特征及优化改进研究
6
作者 王志强 《机械管理开发》 2021年第10期143-145,共3页
以MG2×1607710-WD型采煤机为例,在分析采煤机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介绍了调高机构的基本参数,利用MATLAB软件对调高机构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以三个关键的结构参数为优化对象,以液压油缸负载大小为优化目标开展优化工作,使得调高机... 以MG2×1607710-WD型采煤机为例,在分析采煤机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介绍了调高机构的基本参数,利用MATLAB软件对调高机构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以三个关键的结构参数为优化对象,以液压油缸负载大小为优化目标开展优化工作,使得调高机构的工作效率和压油缸负荷均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将优化改进后的调高机构应用到采煤机工程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实践应用效果,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调高机构 受力特征 优化改进
下载PDF
8.2 m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护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6
7
作者 李明忠 张德生 +1 位作者 刘壮 许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2-36,共5页
针对金鸡滩煤矿8.2 m大采高工作面大断面回采巷道超前支护难题,综合地质条件和推进效率等因素,确定了双列多节自移式超前支架架型。采用低初撑力、高工作阻力的支护理念和初撑力自动保证技术,开发了避锚护顶、行走调控和斜坡式连接梁等... 针对金鸡滩煤矿8.2 m大采高工作面大断面回采巷道超前支护难题,综合地质条件和推进效率等因素,确定了双列多节自移式超前支架架型。采用低初撑力、高工作阻力的支护理念和初撑力自动保证技术,开发了避锚护顶、行走调控和斜坡式连接梁等新结构,研制出回风巷和运输巷超前支架组。井下试验表明超前支架抗周期来压能力强,推进效率高,超前巷道顶板完整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进一步分析了超前支架整体顶梁对顶板的反复支撑作用,提出了柔性顶梁的方解决案,为超大采高工作面超前支护技术提供了示范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采高工作面 超前支护 调偏机构 反复支撑
下载PDF
超声振动切削薄壁镜筒零件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斌 徐可伟 朱训生 《机械工程师》 2001年第1期40-42,共3页
作者将超声振动引入薄壁镜筒零件车削中以减少零件变形,并开发出了适用于振动切削系统的 刀尖高度调节机构,最后给出了超声切削和普通切削的对比数据。证明超声切削确实能有效提高 薄壁零件的加工质量。
关键词 薄壁镜筒 超声振动切削 刀尖微调机构
下载PDF
63 MN热模锻压力机封闭高度调整装置传动机构优化计算
9
作者 钟博 吕应战 +3 位作者 杜俊雷 韩浩然 苏立娜 杨韵霖 《中国重型装备》 2024年第2期6-11,共6页
新型63 MN热模锻压力机压力销采用碟簧液压缸进行夹紧,而老式的63 MN热模锻压力机压力销则采用后侧平衡缸进行夹紧,由于夹紧方式的不同,两者松开压力销后进行封闭高度调整所需克服的摩擦阻力矩也不同,因此所需要的驱动减速电机功率也不... 新型63 MN热模锻压力机压力销采用碟簧液压缸进行夹紧,而老式的63 MN热模锻压力机压力销则采用后侧平衡缸进行夹紧,由于夹紧方式的不同,两者松开压力销后进行封闭高度调整所需克服的摩擦阻力矩也不同,因此所需要的驱动减速电机功率也不同。本文首先根据现场测试与计算,得出了新型63 MN热模锻压力机封闭高度调整装置的减速电机功率大小,然后通过对两者调封高所需克服阻力矩大小进行的详细计算,得出了热模锻压力机封闭高度调整装置传动机构的传动总效率,修正了《热模锻压力机》教材上的结论,为后期的设计计算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高度调整装置 传动机构总效率 热模锻压力机
下载PDF
汽车座椅高调机构转动副间隙设计
10
作者 韦乐侠 杨迪新 康勇 《装备制造技术》 2018年第4期143-145,共3页
本文以汽车座椅高调机构为研究对象,当高调机构转动副配合间隙过小时,要求制造精度高,存在生产成本高、装配困难的问题;当间隙过大时,座椅存在负载下沉过大的问题。针对这一矛盾,研究了一种快速分析高调机构转动副配合间隙与座椅下沉位... 本文以汽车座椅高调机构为研究对象,当高调机构转动副配合间隙过小时,要求制造精度高,存在生产成本高、装配困难的问题;当间隙过大时,座椅存在负载下沉过大的问题。针对这一矛盾,研究了一种快速分析高调机构转动副配合间隙与座椅下沉位移关系的方法,可快速、准确确定配合间隙要求。本方法应用ADAMS虚拟样机模拟技术,分析转动副配合间隙与座椅下沉位移的关系,并通过试验验证及主观评价,确定合理的配合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座椅高调机构 转动副间隙 座椅下沉 ADAM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