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触式烟气冷凝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被引量:36
1
作者 刘华 周贤 付林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7-100,15,共5页
通过求解烟气与水表面之间的热质交换基本方程,得出了烟气与水换热的解析解,并分析了接触式烟气与水处理过程热质交换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烟气与水换热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气比、换热器高度、喷水雾化粒径,而烟气流速的影响相... 通过求解烟气与水表面之间的热质交换基本方程,得出了烟气与水换热的解析解,并分析了接触式烟气与水处理过程热质交换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烟气与水换热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气比、换热器高度、喷水雾化粒径,而烟气流速的影响相对较小。搭建了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实验台,验证了理论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 冷凝 余热回收 直接接触 水气比 换热效率 实验
下载PDF
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传热特性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王金平 王军 +1 位作者 张耀明 毕小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5-192,共8页
为了研究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特性及为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分析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特点,建立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传热过程一维数学模型:利用该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特性。选取了2014... 为了研究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特性及为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分析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特点,建立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传热过程一维数学模型:利用该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特性。选取了2014年9月21日、10月25日的太阳直接辐照数据进行计算分析,10月25日太阳直接辐照数据均值比9月21日高37.5894 W/m^2,9月21日集热器吸收的太阳辐射热能计算均值比10月25日高196.644.W/m:接受管内外壁导热量随内外壁面温差升高而增加,接受管外径与内径的比值大于1.05时导热热阻增加到0.0004679 K/(W·m);接受管和玻璃管之问传热主要是辐射换热,辐射换热量随玻璃管内壁面温度升高而增加:对流换热量数值上可以忽略不计,且与接受管和玻璃管之间的环形空间残存气体类型有关,环形空间为氢气的对流换热量大于空气,空气大于氩气:玻璃管对外界的传热主要是辐射换热和对流换热,环境温度每下降lO℃,玻璃管对环境的辐射放热量增加约105 W/m:玻璃外管壁温度为50℃时,风速为6 m/s比0.5 m/s时的对流换热量增加约116W/m,玻璃外管壁温为80℃时,该值增加约为340 W/m;集热器的瞬时热效率随传热工质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随太阳直接辐照增加而升高;利用该文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的瞬时效率与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试验数据最大偏差约为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太阳能设备 太阳辐射 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 瞬时热效率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Ⅰ型)的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林金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8-43,共6页
用数学模型化方法研究了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集热传热性能。建立了基于二维假设下的流体流动和热量传递的稳态数学模型,并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求解,计算得到稳态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速度、温度分布图以及集热效率与空气流量、入口空... 用数学模型化方法研究了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集热传热性能。建立了基于二维假设下的流体流动和热量传递的稳态数学模型,并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求解,计算得到稳态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速度、温度分布图以及集热效率与空气流量、入口空气温度、入射太阳辐照度和表面盖板透过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对I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集热效率随空气流量和表面盖板透过率的增加而增大,随入口空气温度和入射太阳辐照度的增大而减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空气集热器 数学模型 热量传递 集热效率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排烟脱硫模型 被引量:13
4
作者 谭忠超 项光明 +1 位作者 陈昌和 徐旭常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25,共5页
以微元分析为基础并建立数据模型,分析了床内气、液相温度的变化对液滴蒸发和对床内传热传质过程的影响以及床内气、液相温度沿床高的变化趋势,并且模拟了排烟循环流化床脱硫过程.对钙硫摩尔比Ca/S,入口烟气温度Tg,雾化半径... 以微元分析为基础并建立数据模型,分析了床内气、液相温度的变化对液滴蒸发和对床内传热传质过程的影响以及床内气、液相温度沿床高的变化趋势,并且模拟了排烟循环流化床脱硫过程.对钙硫摩尔比Ca/S,入口烟气温度Tg,雾化半径r0等参数对脱硫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在钙硫比等于1.4,床内温度接近露点温度的情况下,脱硫效率可以达到9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排烟脱硫 液滴蒸发 脱硫率 煤燃烧
下载PDF
严寒地区利用太阳能加热制沼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孙静 郑茂余 吴飞 《可再生能源》 CAS 2008年第1期46-49,共4页
为解决北方地区由于冬季气温、地温低,沼气生产存在产气率低、使用率低、原料分解率低、沼气使用综合效益差等问题,文章介绍了一种利用太阳能加热制取沼气的方法,建立了太阳能加热制取沼气的试验系统,研究了换热器的加热量、进出口温差... 为解决北方地区由于冬季气温、地温低,沼气生产存在产气率低、使用率低、原料分解率低、沼气使用综合效益差等问题,文章介绍了一种利用太阳能加热制取沼气的方法,建立了太阳能加热制取沼气的试验系统,研究了换热器的加热量、进出口温差以及沼气池周围土壤温度场的变化情况,并给出了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最后结合试验数据分析,认为在北方地区冬季利用太阳能加热制取沼气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土壤温度场 换热系数 产气效率
下载PDF
高效低耗转炉大废钢比技术路径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方文 杨宁川 +1 位作者 游香米 吴令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3,共6页
随着废钢供给增加和节能环保要求日趋严格,行业对高效低耗转炉大废钢比技术需求日益迫切。目前国内转炉高废钢比技术方案缺少系统性,且转炉废钢比一般不超过35%。系统性的转炉大废钢比技术应围绕废钢如何入炉和能量如何补偿两个角度开... 随着废钢供给增加和节能环保要求日趋严格,行业对高效低耗转炉大废钢比技术需求日益迫切。目前国内转炉高废钢比技术方案缺少系统性,且转炉废钢比一般不超过35%。系统性的转炉大废钢比技术应围绕废钢如何入炉和能量如何补偿两个角度开展研究。废钢预热和炉内碳质高效燃烧是进一步提升废钢比的关键技术。结合碳氧燃烧反应理论及已有实践,结果表明:通过提升炉内碳氧反应二次燃烧率及燃烧向熔池的传热效率,相比传统的转炉顶吹技术,此时用于加热熔池的碳氧反应放热可提升88.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钢比 碳氧反应 二次燃烧 热效率
原文传递
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的节能效益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孙方田 赵金姊 +2 位作者 付林 赵玺灵 张世钢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9-64,135,共7页
锅炉是供热系统的主要热源形式,其供热能力约占全国总供热能力的58%。鉴于供热行业煤改气工程的快速推进,燃气锅炉供热能力较高,且排烟温度偏高,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就常规燃气锅炉区域供热系统的排烟余热回收率低、经济性较差的问题,... 锅炉是供热系统的主要热源形式,其供热能力约占全国总供热能力的58%。鉴于供热行业煤改气工程的快速推进,燃气锅炉供热能力较高,且排烟温度偏高,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就常规燃气锅炉区域供热系统的排烟余热回收率低、经济性较差的问题,本文从系统的角度探讨燃气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利用方法,提出了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及区域供热技术方案,并从热力学和经济学角度将该系统与目前存在的2种燃气锅炉供热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案可将一次热网回水温度降低至20℃;提高一次热网输送能力约47%;与常规燃气锅炉区域供热系统相比,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及区域供热技术具有系统用能方式较合理、节能效益显著和经济效益较好的特征,是高效、经济回收燃气锅炉排烟余热的主要供热技术方案,适用于供热半径大或既有一次热网输热能力不足的供热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换热 燃气锅炉 区域供热 排烟余热回收 产品效率
原文传递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Ⅱ型的数学模型和数值计算 被引量:15
8
作者 林金清 苏亚欣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1-36,共6页
研究了Ⅱ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集热传热性能。建立了基于二维假设下的流体流动和热量传递的稳态数学 模型,并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求解,得到稳态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中的气流速度、温度分布图以及集热效率与空气 流量、入口空气温度、... 研究了Ⅱ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集热传热性能。建立了基于二维假设下的流体流动和热量传递的稳态数学 模型,并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求解,得到稳态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中的气流速度、温度分布图以及集热效率与空气 流量、入口空气温度、太阳能入射强度的关系图。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结果表明,集热效率随空气流量的 增大而增大,随入口空气温度的升高而急剧下降,随入射强度的增加,集热效率从零迅速增大到最大值而后逐渐略有 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空气集热器 热量传递 集热效率
下载PDF
重力供液与直接膨胀制冷系统运行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星 臧润清 +1 位作者 张枫 黄悦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44,共6页
对给定的工况,进行重力供液与直接膨胀制冷系统的对比实验,了解重力供液与直接膨胀制冷系统工作特性的差异;在焓差室中,可以准确地测定系统的制冷量、风量和耗功等技术数据。实验表明,以增大制冷剂流速来强化换热,可以提高蒸发器的传热... 对给定的工况,进行重力供液与直接膨胀制冷系统的对比实验,了解重力供液与直接膨胀制冷系统工作特性的差异;在焓差室中,可以准确地测定系统的制冷量、风量和耗功等技术数据。实验表明,以增大制冷剂流速来强化换热,可以提高蒸发器的传热系数;并且在低温工况下,重力供液的蒸发器比直接膨胀供液的蒸发器有更佳的传热特性与传热效率,并不增加附加能耗。同时,建立了满足重力供液系统形成液体再循环的阻力平衡关系,分析循环倍率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重力供液 循环倍率 强化换热 传热特性 传热效率
下载PDF
研究探讨提高大气式家用燃气灶具热效率的方法 被引量:16
10
作者 罗从杰 杨小红 廖菁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10年第2期69-71,共3页
通过分析研究大气式家用燃气灶具热量的主要热传递方式,结合计算公式、测试数据和理论知识,探讨提高热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 大气式家用燃气灶具 热传递 热效率
下载PDF
锅炉声波除灰的声学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姜根山 朱永波 +1 位作者 田静 安连锁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87-690,共4页
声波除灰技术是提高锅炉换热效率、保证锅炉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早在90年代初就已经在国内外工业锅炉上推广应用,但是与之相关的多数基本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成为制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重要障碍[1]。本文采用He... 声波除灰技术是提高锅炉换热效率、保证锅炉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早在90年代初就已经在国内外工业锅炉上推广应用,但是与之相关的多数基本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成为制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重要障碍[1]。本文采用Helmholtz积分方程数值计算了锅炉换热器管排的声场散射问题,得到了管束表面及管排周围的声场分布特性,针对除灰要求进行了声学分析,对当前声波除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均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换热效率 声波除灰 声学分析 安全运行 燃料
下载PDF
建筑热桥三维非稳态传热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魁山 张旭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5-38,共4页
本文以上海地区冬季典型年室外温度为计算参数,建立外墙与屋面连接处建筑热桥三维非稳态导热偏微分方程。计算了不同保温形式下墙体内表面温度及热流分布,并分析了热桥对负荷及结露的影响。
关键词 热桥 传热系数 建筑节能
原文传递
LNG空温式气化器换热机理及结霜工况下的换热计算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澜 焦文玲 王海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7-124,共8页
ILNG空温式气化器在运行时时常伴有结霜现象,霜层恶化了传热,影响了气化器的性能。探寻霜层在翅片管表面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对气化器换热产生的影响,对LNG空温式气化器的设计和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立了霜层内部能量和质... ILNG空温式气化器在运行时时常伴有结霜现象,霜层恶化了传热,影响了气化器的性能。探寻霜层在翅片管表面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对气化器换热产生的影响,对LNG空温式气化器的设计和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立了霜层内部能量和质量守恒方程,并引入霜层物性参数经验公式,得到了封闭的方程组,进而计算出了冷表面结霜后的霜层热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然后再考虑霜层热阻的影响,计算LNG空温式气化器内外传热传质的相互耦合规律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模拟结霜工况下LNG空温式气化器的运行情况,获得了不同时刻翅片管内外物性参数沿管长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霜层在翅片管表面的覆盖面积可以达到80%,霜层对LNG空温式气化器换热的影响不可忽略;②除了局部由于霜层的肋片作用使换热增强,绝大多数情况下霜层会使翅片管的换热效率大幅降低,最大可降低85%,结霜后的总传热系数为80~220 W/(m^2·K);③结霜后,如果环境适宜,气化器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另一个稳态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 空温式气化器 结霜 翅片管 换热效率 肋片作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微热管阵列式太阳能平板空气集热器集热性能 被引量:14
14
作者 朱婷婷 刁彦华 +2 位作者 赵耀华 马骋 李凤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0-257,共8页
该文在传统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基础上,结合高效热导元件—微热管阵列(micro-heat pipe arrays,MHPA),提出一种全新的平板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阐明了该集热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深入分析了该新型集热器的传热机理。对集热器的热损... 该文在传统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基础上,结合高效热导元件—微热管阵列(micro-heat pipe arrays,MHPA),提出一种全新的平板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阐明了该集热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深入分析了该新型集热器的传热机理。对集热器的热损失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该新型集热器的非稳态集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测试该集热器在不同条件下的集热特性,分析了运行参数及气象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集热器在风量为290 m3/h,瞬时集热效率稳定在68%,且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集热效率稳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传热 微热管阵列 空气集热器 集热特性 摩擦因子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作为新型促进剂加速CO_2水合物生成实验 被引量:14
15
作者 代文杰 王树立 +3 位作者 饶永超 吕晓方 刘波 郑亚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3-88,共6页
为了解决气体水合物生成速率慢、储气密度低、生成条件苛刻等难题,利用高压反应釜生成实验装置,探究了添加质量浓度为0.2g/L的氧化石墨烯对CO2水合物生成的诱导时间、气体消耗量及CO2水合物相平衡压力的影响,揭示了温度和压力的变... 为了解决气体水合物生成速率慢、储气密度低、生成条件苛刻等难题,利用高压反应釜生成实验装置,探究了添加质量浓度为0.2g/L的氧化石墨烯对CO2水合物生成的诱导时间、气体消耗量及CO2水合物相平衡压力的影响,揭示了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与去离子水中CO2水合物生成实验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其促进机理。结果表明:①氧化石墨烯具有动力学促进和热力学促进的双重作用,能够加快CO2水合物体系的传热传质效率,促进气体溶解,提高成核速率和气体消耗量,降低相平衡压力;②与去离子水相比,氧化石墨烯体系下CO2水合物生成诱导时间缩短了74%~85%;③温度为6℃时,随着初始压力的不同氧化石墨烯均能提高气体消耗量,在4MPa时气体消耗量增长幅度最大,达17.2%,提高了水合物储气密度;④氧化石墨烯降低CO2水合物相平衡压力的最大降幅为20%。结论认为,该新型促进剂能够提高CO2水合物的生成速率和储气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技术应用 CO2水合物 氧化石墨烯 新型促进剂 传热效率 诱导时间 气体消耗量 相平衡压力
下载PDF
结霜工况下平行流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被引量:13
16
作者 梁媛媛 徐博 陈江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4-678,共5页
测试了平行流换热器在结霜工况下的换热性能.研究了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及表面换热效率随霜层厚度的变化,并采用对数平均温差(LMTD)法对结霜状况下霜层表面的换热系数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当霜层厚度达到0.4mm时,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下降18%左... 测试了平行流换热器在结霜工况下的换热性能.研究了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及表面换热效率随霜层厚度的变化,并采用对数平均温差(LMTD)法对结霜状况下霜层表面的换热系数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当霜层厚度达到0.4mm时,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下降18%左右,表面换热效率下降17.42%~24.78%;而换热系数的降低是换热器性能降低的重要因素,试验中换热器的换热系数均下降50%左右,百叶窗的霜堵是导致换热系数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流换热器 结霜 换热面积 表面换热效率 换热系数
下载PDF
高速角接触球轴承腔内气相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翟强 闫柯 +2 位作者 张优云 洪军 朱永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9-33,40,共6页
针对高速运转滚动轴承腔内空气在接触区周围形成的高压区阻碍润滑介质进入,从而导致供油效率降低的问题,以B7008C角接触球轴承为研究对象,考虑轴承几何结构细节,建立了角接触球轴承腔内气相流动模型,采用旋转坐标系描述轴承各组件运动,... 针对高速运转滚动轴承腔内空气在接触区周围形成的高压区阻碍润滑介质进入,从而导致供油效率降低的问题,以B7008C角接触球轴承为研究对象,考虑轴承几何结构细节,建立了角接触球轴承腔内气相流动模型,采用旋转坐标系描述轴承各组件运动,分析滚动轴承在不同转速与保持架结构参数下的气相流动。用该模型分析了轴承腔内气相流场,揭示了轴承公转、钢球自旋、保持架结构等因素对轴承腔内气相流型与传热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公转转速升高,气流速度升高,轴承腔内压差增大;高速下钢球的自旋效应使轴承腔内气压升高,分布不均匀性加剧;保持架兜孔形状、兜孔结构等参数影响换热效率与压力场分布,随兜孔间隙增大,保持架对流换热系数升高。轴端贴近轴承内圈处是配置供油单元出口的理想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角接触球轴承 气相流场 换热效率 保持架结构
下载PDF
新型叠片式油冷却器传热及综合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魏小兵 江楠 梁帅 《压力容器》 2012年第10期7-11,共5页
探讨一种铝叠片和弓形折流板相结合的新型叠片式油冷却器,对其传热及综合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螺纹管弓形折流板油冷却器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叠片式油冷却器热交换量较螺纹管弓形折流板油冷却器平均提高52.5%,单位压降热交换... 探讨一种铝叠片和弓形折流板相结合的新型叠片式油冷却器,对其传热及综合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螺纹管弓形折流板油冷却器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叠片式油冷却器热交换量较螺纹管弓形折流板油冷却器平均提高52.5%,单位压降热交换量较螺纹管弓形折流板油冷却器平均提高24.1%。在整体结构方面,其单位体积换热面积为螺纹管弓形折流板油冷却器的2.84倍,而材料总重量仅为螺纹管弓形折流板油冷却器的60.7%,说明新型叠片式油冷却器具有体积小、换热面积大、重量轻的优点;从经济效益角度看,新型叠片式油冷却器相比螺纹管弓形折流板油冷却器更加节省耗材成本,体现了新型换热器的高效性、紧凑性和节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冷却器 叠片式 传热 综合性能 高效性 紧凑性
下载PDF
气热耦合条件下涡轮动叶叶型与冷却结构优化 被引量:12
19
作者 罗磊 卢少鹏 +3 位作者 迟重然 王松涛 王龙飞 王仲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3-609,共7页
为改善叶片表面温度场,提高叶片气动效率,对燃气涡轮动叶进行了针对叶型以及冷却结构的气热耦合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对冷却结构以及叶型优化后,叶片表面最高温度降低13.64K,平均温度降低6.46K,尾缝冷气出口温度提升6.81K,尾缝出口马赫数... 为改善叶片表面温度场,提高叶片气动效率,对燃气涡轮动叶进行了针对叶型以及冷却结构的气热耦合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对冷却结构以及叶型优化后,叶片表面最高温度降低13.64K,平均温度降低6.46K,尾缝冷气出口温度提升6.81K,尾缝出口马赫数由0.24增大至0.30,高温函数降低85.20%,气动效率提高0.58%。通过分析,对该涡轮动叶,尾缘第三腔冷气流动速度的增大及第三腔叶顶冷气低速漩涡区的缩小是减小叶片表面温度的主要因素;型面压差减小导致横向二次流损失的降低及三个截面马赫数减小导致的激波损失降低是减小气动损失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热耦合 冷却结构 动叶 优化 温度场 气动效率
下载PDF
湿空气在肋片表冷器上的传热传质及肋片效率 被引量:7
20
作者 宋翀芳 李安桂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6-97,106,共3页
分析了肋片式表冷器在湿工况下的传热传质过程 ,认为表冷器对空气进行冷却减湿过程中不遵循路易斯关系式 ,推导出在湿工况下的冷却能力及肋片效率 ,计算表明当肋表面出现凝结时 。
关键词 传热传质 肋片效率 肋片式表冷器 湿空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