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采收期和冷藏期对四川“清见”杂柑品质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高丽 龙勇 +7 位作者 陈德勇 乐梨庆 李红章 李华佳 曾晓丹 朱永清 祝进 贺红宇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9-218,共10页
采收期影响果实在贮藏期间的果实质量。为进一步延长四川“清见”杂柑的货架期,研究了4个采收期(1月29、2月26、3月26和4月25)和(4±0.5)℃下5个冷藏期(30、60、90、120和150 d)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柑橘颜色指数、总可溶性固... 采收期影响果实在贮藏期间的果实质量。为进一步延长四川“清见”杂柑的货架期,研究了4个采收期(1月29、2月26、3月26和4月25)和(4±0.5)℃下5个冷藏期(30、60、90、120和150 d)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柑橘颜色指数、总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TSS)、固酸比、蔗糖、葡萄糖、果糖、奎尼酸和苹果酸含量随采收期的延长显著增加(P<0.05),分别从采收Ⅰ期到Ⅳ期增加了21.81%、17.99%、33.33%、41.56%、51.22%、54.38%、82.59%、34.74%;而b*值、硬度、可滴定酸(TitratableAcid,TA)、柠檬酸和丁二酸含量随采收期的延长显著下降(P<0.05),分别下降了15.57%、39.85%、32.61%、30.95%和33.04%。同时,采收期的延长可使冷藏期果实的TSS、固酸比和蔗糖含量提前30 d达到峰值,TA含量提前30 d降到最低值。果实综合品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现采果在采收Ⅳ期、冷藏果在采收Ⅰ期放置60 d和150 d时综合品质最佳。综上,采收期和冷藏期对四川“清见”杂柑品质影响显著且存在交互作用,采收Ⅳ期最适鲜销,采收Ⅰ期在单纯实验理想状态下(未进行经济方面考量)最适长期低温贮藏后销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收期 “清见”杂柑 冷藏期 品质特性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枇杷叶中氨基酸的组成与分析
2
作者 高伟城 王小平 +2 位作者 陈荣珠 丁其春 李雪煌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61-1469,共9页
目的 对12个月份采收期枇杷叶的氨基酸成分组成及含量变化进行分析,为确定枇杷叶采收期及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异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月份枇杷叶氨基酸组成及含量;采用SPSS22.0版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 目的 对12个月份采收期枇杷叶的氨基酸成分组成及含量变化进行分析,为确定枇杷叶采收期及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异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月份枇杷叶氨基酸组成及含量;采用SPSS22.0版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差异及相关性分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理想模式及朱圣陶提出的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不同采收期的枇杷叶氨基酸进行评分。结果 不同采收期枇杷叶中均含有17种氨基酸,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EAA)、9种儿童必需氨基酸(CEAA)及9种药用氨基酸。17种氨基酸分别是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苏氨酸、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胱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它们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41~7.23、4.64~9.66、2.05~3.75、2.99~4.95、0.01~1.56、2.33~4.85、2.10~4.03、2.67~5.48、5.37~7.64、1.45~3.49、2.70~5.53、0.01~0.48、3.64~4.78、1.91~4.15、3.96~7.83、2.39~4.60、1.85~3.65 mg·g^(-1)。不同采收期枇杷叶中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TFAA)、EAA总量、CEAA总量、药用氨基酸、苦味氨基酸的含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苦味氨基酸在总氨基酸中的百分含量较稳定。不同采收期枇杷叶的EAA含量为44.26%~50.33%,明显高于WHO/FAO模式值(35.00%);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均值(55.67%)和EAA/TFAA均值(35.74%)分别接近WHO/FAO模式值的60%、40%;不同采收期枇杷叶的17种氨基酸含量峰值前2位是7月和11月;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值为62.53~76.17,前3位为11月、8月及7月。赖氨酸为枇杷叶的第一限制氨基酸。苦味氨基酸与药用氨基酸、TFAA呈正相关(P<0.01)。结论 枇杷叶中氨基酸种类齐全,组成合理,具有较佳开发利用价值;不同月份氨基酸的含量差异大,7月和11月是枇杷叶氨基酸合理开发利用的较佳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氨基酸 柱前衍生 采收期 氨基酸评分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迷迭香中的鼠尾草酸含量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雷鸿 杨逢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5-75,85,共2页
运用打浆和超声波提取法,以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采收期迷迭香中的鼠尾草酸质量分数进行检测,以此确定其最佳采收期。结果表明:鼠尾草酸质量分数从7月份开始下降,到9月中旬降至最低,然后开始升高,到10月中旬达到最高,从而可以确... 运用打浆和超声波提取法,以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采收期迷迭香中的鼠尾草酸质量分数进行检测,以此确定其最佳采收期。结果表明:鼠尾草酸质量分数从7月份开始下降,到9月中旬降至最低,然后开始升高,到10月中旬达到最高,从而可以确定其最佳采收期为10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酸 采收时期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水稻收获时期对稻米淀粉RVA特性和食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旭 毛艇 +6 位作者 张睿 王宇 隋新 任海 吕小红 李宝军 付立东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57,共3页
为盘锦稻区优质米的生产提供理论指导,以辽宁滨海稻区主栽品种盐丰47、盐粳218、盐粳456以及新品系H50及H199为试材,针对实际收获期于2011—2012年进行两年分期收获试验(9月27日、10月4日及10月11日),测定其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 为盘锦稻区优质米的生产提供理论指导,以辽宁滨海稻区主栽品种盐丰47、盐粳218、盐粳456以及新品系H50及H199为试材,针对实际收获期于2011—2012年进行两年分期收获试验(9月27日、10月4日及10月11日),测定其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食味值及RVA特征谱(稻米黏滞特性),分析稻米食味值影响因素及分期收获对水稻RVA特征谱和营养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RVA特征谱中消碱值及崩解值均与食味值达到显著相关;不同收获期消碱值、崩解值及食味值存在显著差异,10月4日收获食味值最高,影响分期收获食味值的因素主要是RVA特征谱中的消碱值及崩解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期收获 RVA淀粉谱 营养食味品质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三白草中总黄酮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金佳慧 范嘉琪 +2 位作者 李娇娇 金利春 陈宏降 《人参研究》 2019年第2期32-34,共3页
目的测定不同采收期三白草中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AlCl3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通过DPPH自由基(DPPH·)法和测定还原Fe3+能力的方法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芦丁在0.01~0.1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 目的测定不同采收期三白草中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AlCl3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通过DPPH自由基(DPPH·)法和测定还原Fe3+能力的方法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芦丁在0.01~0.1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62%,RSD为2.37%,5月和8月份采收三白草中总黄酮含量较高,分别为67.56和44.61mg/g,同时清除DPPH·活性亦较强,IC50分别为2.35和2.57mg/mL。结论不同采收期三白草中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较大差异,为三白草采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白草 不同采收期 总黄酮 DPPH·清除率
下载PDF
黄淮海南部地区大豆成熟至收获期气象条件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国臣 武婷婷 +2 位作者 孙石 耿臻 韩天富 《大豆科技》 2020年第3期11-15,共5页
发芽率低一直是黄淮海南部地区大豆种子生产中的突出问题。本研究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收集黄淮海南组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9个试验点、31个(次)参试品种的种子,进行室内发芽率测试,并收集相关地点大豆成熟至收获期的气象资料,分析气... 发芽率低一直是黄淮海南部地区大豆种子生产中的突出问题。本研究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收集黄淮海南组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9个试验点、31个(次)参试品种的种子,进行室内发芽率测试,并收集相关地点大豆成熟至收获期的气象资料,分析气象因子与大豆发芽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点大豆种子发芽率差异极显著,品种间也有显著差异。大豆种子发芽率与成熟至收获期的降雨量、降雨天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日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的结果对黄淮地区大豆种子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南部 大豆 成熟收获期 气候条件 种子发芽率
下载PDF
桔梗不同采收期微量元素的比较分析
7
作者 李敏 杨敏 +2 位作者 王士杰 田闵元 董乃浙 《人参研究》 2020年第6期36-37,共2页
研究对不同采收期桔梗根部微量元素进行分析。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桔梗根部微量元素。结果表明,桔梗中元素Zn、Ca、Pb受采收期影响较大,不同采收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e与Zn呈较强的正相关(P<0.05... 研究对不同采收期桔梗根部微量元素进行分析。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桔梗根部微量元素。结果表明,桔梗中元素Zn、Ca、Pb受采收期影响较大,不同采收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e与Zn呈较强的正相关(P<0.05,r=0.723)但与Pb(P<0.05,r=-0.726)、Ca(P<0.05,r=-0.798)呈较强的负相关,Zn与Pb(P<0.01,r=-0.962)呈较强的负相关。研究发现,不同采收期对桔梗根部微量元素存在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 不同采收期 微量元素 原子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HPLC测定不同生长期和采收期太空莲叶中荷叶碱的含量 被引量:1
8
作者 唐伯辰 梁华正 +2 位作者 刘成佐 江旦林 廖晓峰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56-58,70,共4页
目的建立太空莲叶中荷叶碱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太空莲叶不同生长期和采收期荷叶碱的含量。方法采用色谱柱Hypersil BDS C18(4.6 mm×250 mm,5.0μm),乙腈-水-三乙胺-乙酸(27∶70.6∶1.6∶0.78),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目的建立太空莲叶中荷叶碱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太空莲叶不同生长期和采收期荷叶碱的含量。方法采用色谱柱Hypersil BDS C18(4.6 mm×250 mm,5.0μm),乙腈-水-三乙胺-乙酸(27∶70.6∶1.6∶0.78),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荷叶碱分离度良好,线性范围0.01-0.2 mg/mL。不同生长期和不同采收期荷叶中荷叶碱含量差异明显,8月初的初生嫩叶荷叶碱含量最高。结论不同采收期的近成熟叶荷叶碱含量普遍大于成熟叶,8月至9月的近成熟叶荷叶碱含量高于其他时间段的近成熟叶,因此综合考虑建议最佳采集时间为8月至9月,实验结果为荷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碱 高效液相色谱 太空莲叶 采收期 生长期
下载PDF
中果早栗不同采收期主要营养成分测定
9
作者 程华 李琳玲 +3 位作者 姜德志 许锋 王燕 程水源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5176-5179,共4页
以罗田板栗主栽品种中果早栗为试材,研究其不同采收期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板栗的成熟,其水分逐渐降低,而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脂肪和维生素C都呈上升趋势,成熟Ⅰ期和成熟Ⅱ期的水分、可溶性糖、脂肪和维生素C含... 以罗田板栗主栽品种中果早栗为试材,研究其不同采收期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板栗的成熟,其水分逐渐降低,而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脂肪和维生素C都呈上升趋势,成熟Ⅰ期和成熟Ⅱ期的水分、可溶性糖、脂肪和维生素C含量差异不显著,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而未成熟中果早栗与成熟Ⅰ期和成熟Ⅱ期的中果早栗各营养成分均具有显著差异。充分成熟的板栗,果实代谢处于最低水平,具有较好的商业贮藏性能。为防止板栗充分成熟后栗苞开裂致使栗果落地造成损失,建议在成熟期Ⅰ时一次性打落进行采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果早栗 采收期 成熟度 主要营养成分
下载PDF
青刈对饲用甜高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丽华 曾宪国 +2 位作者 李红宇 吕艳东 郑桂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5-7,24,共4页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青刈对饲用甜高粱杂交种天青一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同肥密条件下,青刈甜高粱的总鲜重产量显著高于相应常规收获处理的产量,采用混合肥总量为236.30 kg.hm-2,密度为30万株.hm-2的垄上双行处理进行...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青刈对饲用甜高粱杂交种天青一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同肥密条件下,青刈甜高粱的总鲜重产量显著高于相应常规收获处理的产量,采用混合肥总量为236.30 kg.hm-2,密度为30万株.hm-2的垄上双行处理进行青刈是最佳利用方式,产量可达68.20 t.hm-2;青刈甜高粱总体效果表现为鲜重产量高,植株鲜嫩,即可青贮又可青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青刈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Effect of Maturity Indices on Growth and Quality of High Value Vegetables
11
作者 A. K. M. Quamruzzaman Ferdouse Islam +1 位作者 Limu Akter Sharmilla Rani Mallick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CAS 2022年第7期1042-1062,共21页
The study took place at Bangladesh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s Olericulture Division’s research farm from March 2021 to February 2022 (BARI). In a protected net house, we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five differ... The study took place at Bangladesh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s Olericulture Division’s research farm from March 2021 to February 2022 (BARI). In a protected net house, we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five different types of vegetables on various maturation stages, including tomato, broccoli, sweet pepper, cucumber, and netted melon. Vegetables cultivated under protected conditions in a transparent poly-film net house can improve quality, maturity, fruit size, and yield. When fruits and vegetables are picked before they are fully mature, they may stay green for longer, but they may not ripen to a satisfactory color and flavor, resulting in a loss of consumer confidence. Furthermore, because fruit continues to grow until the harvest, immature fruit will be smaller than mature fruit, reducing harvest yield. We tried to determine the right maturation stages in order to avoid product loss during our investigation. The tomato was found to be an appropriate size (6.5 cm length and 6.2 cm diameter), weight (84 g), TSS (4.5 percent), pH (4.3), “turning red”, and “tasty” at the week 5 stage, while the broccoli was found to be an appropriate size (12.0 cm length and 13.0 cm diameter), weight (360 g), and “green” color at the week 5 stage. At the week 6 stage, the nettled melon was found to be of appropriate size (15.2 cm length and 14.5 cm diameter), weight (800 g), TSS (10.8 percent), pH (6.3), “net fully developed” on the fruit skin and “much tasty,” while cucumber was found to be of appropriate size (8.8 - 10.8 cm length and 2.2 - 2.9 cm diameter), weight (61 - 88 g), TSS (3.8 - 4.1 percent), pH (6.3), “less powdery”. As a result, establishing the optimal maturity of our research will benefit both consumers and grow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urity Indices GROWTH QUALITY High Value Vegetables TSS pH Different harvest stages
下载PDF
采伐限额下用材林整体资产评估
12
作者 董敏 陈平留 张国防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29,共7页
在鼓励规模化经营和集体林业经营主体单独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的背景下,大规模的用材林整体资产转让成为集体林权转让的主要类型。以森林采伐限额控制下用材林整体资产的产出和投入特征为基础,提出了采伐限额下用材林整体资产评估的方法,... 在鼓励规模化经营和集体林业经营主体单独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的背景下,大规模的用材林整体资产转让成为集体林权转让的主要类型。以森林采伐限额控制下用材林整体资产的产出和投入特征为基础,提出了采伐限额下用材林整体资产评估的方法,并结合最新的森林采伐限额政策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可应用于当今集体用材林整体资产转让中的价值评估,使资产评估值更为合理和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采伐限额 用材林整体资产 合理年伐量 分期计算、综合平衡法 人工一般用材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