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淬火工艺参数对40Cr钢淬硬层深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马奎 杨蕴林 +2 位作者 王长生 张柯柯 刘志颖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2-263,289,共3页
用 5kWCWCO2 激光器对 40Cr钢进行了激光淬火试验 ,探讨激光工艺参数对淬硬层深的影响。结果表明 ,激光功率增大、扫描速度降低、激光束重叠尺寸增大 ,则淬硬层深增大 ,且扫描速度比激光功率的影响更大。40Cr钢在功率 10 0 0~ 12 0 0W ... 用 5kWCWCO2 激光器对 40Cr钢进行了激光淬火试验 ,探讨激光工艺参数对淬硬层深的影响。结果表明 ,激光功率增大、扫描速度降低、激光束重叠尺寸增大 ,则淬硬层深增大 ,且扫描速度比激光功率的影响更大。40Cr钢在功率 10 0 0~ 12 0 0W ,扫描速度 15~ 30mm/s,激光束重叠尺寸 1.0~ 1.5mm的工艺条件下淬火 ,可获得不小于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淬火工艺 40CR钢 淬硬层深 40铬钢
下载PDF
淬冷过程瞬态温度场有限元分析及淬硬层深度预测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明伟 侯增寿 《太原工业大学学报》 1994年第4期14-20,共7页
本文以传热学为理论基础,结合固态相变动力学理论,利用有限无法对淬冷过程温度场进行了计算分析并预测了淬硬层深度。文中考虑了表面换热系数、导热系数、比热、密度等物理参量与温度间的非线性关系,并考虑了相变潜热的影响。计算结... 本文以传热学为理论基础,结合固态相变动力学理论,利用有限无法对淬冷过程温度场进行了计算分析并预测了淬硬层深度。文中考虑了表面换热系数、导热系数、比热、密度等物理参量与温度间的非线性关系,并考虑了相变潜热的影响。计算结果和实测值吻合程度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温度场 淬硬层深度 淬火 有限元
下载PDF
激光淬火处理后半高速钢的组织及性能 被引量:10
3
作者 段松 秦茶 李碧波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6-78,共3页
采用横流CO2激光器对半高速钢5Cr5Mo Si V表面进行了激光淬火试验,并对淬硬层组织及性能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半高速钢激光淬火层主要分为4个区域:完全淬火区,不完全淬火区,过渡区和基体。完全淬火区的显微组织为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少量... 采用横流CO2激光器对半高速钢5Cr5Mo Si V表面进行了激光淬火试验,并对淬硬层组织及性能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半高速钢激光淬火层主要分为4个区域:完全淬火区,不完全淬火区,过渡区和基体。完全淬火区的显微组织为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少量碳化物。淬硬层显微硬度比基体显微硬度提高了1.5倍。激光功率与扫描速率的改变对淬火后的表面硬度影响较小,但功率或扫描速率的改变会对淬硬层深度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高速钢 激光淬火 表面硬度 淬硬层深度
原文传递
激光淬火工艺参数对T10钢淬硬层深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马奎 杨蕴林 +2 位作者 王长生 张柯柯 赵宁 《洛阳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1-13,共3页
为探讨钢的激光淬火工艺参数对淬硬层深的影响 ,本文对T10钢进行了激光淬火试验。结果表明 :淬硬层深随激光功率的增大、扫描速度的降低、激光束重叠尺寸的增大而增大 ,其中扫描速度对淬硬层深的影响相对较大 ;在功率 (0 .9~ 1)kW ,扫... 为探讨钢的激光淬火工艺参数对淬硬层深的影响 ,本文对T10钢进行了激光淬火试验。结果表明 :淬硬层深随激光功率的增大、扫描速度的降低、激光束重叠尺寸的增大而增大 ,其中扫描速度对淬硬层深的影响相对较大 ;在功率 (0 .9~ 1)kW ,扫描速度 2 0~ 30mm s ,光斑直径 3mm ,激光束重叠 1.0~ 1.5mm的工艺参数范围内 ,可获得不小于 0 .5mm的淬硬层深 ,表面硬度达HV10 95左右 ;此外还发现 ,激光淬火前用碳黑进行黑化处理 ,有可能在T10钢表层形成亚共晶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淬火 淬硬层深 表面热处理 工艺参数 T10钢
下载PDF
淬硬层深度巴克豪森噪音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玉斌 师杭军 +1 位作者 孟凡勤 张成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24-25,共2页
叙述了巴克豪森噪音 (BarkhausenNoise简称BN)的理论 ,运用畴壁理论解释了影响巴克豪森噪音的因素 ,并给出了材料内部微量元素的含量对巴克豪森噪音影响的理论表达式 ,研究了钢微观结构的变化对巴克豪森噪音的影响 ,并通过实验给出了 4
关键词 巴克豪森噪音 畴壁 淬硬层深度 磁法检测 铁磁材料 无损检测方法 45钢
下载PDF
柴油机曲轴淬火温度场模拟计算及淬硬层深度预测 被引量:5
6
作者 钤立妙 李强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3-66,共4页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 ,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柴油机曲轴中频淬火瞬态温度场进行了模拟计算 ;利用临界冷却速度为判据预测了曲轴的淬硬层深度 。
关键词 柴油机 曲轴 模拟计算 淬硬层 深度预测 中频淬火温度场 临界冷却速度 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
下载PDF
感应加热工艺参数对40Cr钢淬火组织和硬化层深度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红英 黄法平 《热处理》 CAS 2015年第5期11-14,共4页
研究了40Cr钢试样感应淬火后的组织和淬硬层深度。感应加热的电流频率为15kHz,加热功率及感应圈与试样之间的相对移动速度分别为40kW、5.0~11.0mm/s和70kW、6.5~11.0mm/s。结果表明,试样经感应淬火后表面至心部的组织依次为... 研究了40Cr钢试样感应淬火后的组织和淬硬层深度。感应加热的电流频率为15kHz,加热功率及感应圈与试样之间的相对移动速度分别为40kW、5.0~11.0mm/s和70kW、6.5~11.0mm/s。结果表明,试样经感应淬火后表面至心部的组织依次为马氏体、马氏体加铁素体、马氏体加铁素体加珠光体和珠光体加铁素体。经40kW、11.0mm/s感应淬火的试样,淬硬层马氏体成分不均匀;而经70kw、6.5mm/s淬火的试样,淬硬层马氏体比较粗大;其他试样淬硬层马氏体细小。试样的淬硬层深度均为0.80~2.27mm,过渡层与淬硬层的深度比为24%~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CR钢 感应淬火 马氏体 淬硬层深度
下载PDF
数据融合技术及其在涡流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游凤荷 孙砚飞 《无损检测》 2003年第2期92-95,共4页
介绍数据融合技术的几种方法,结合多频涡流检测的信息融合研究,着重介绍模糊集融合算法,并用遗传算法来近似最优地确定模糊参数,其优点在于当各融合源先验信息未知的情况下,能以近似最优的方法对信息进行融合。最后给出用该方法对硬化... 介绍数据融合技术的几种方法,结合多频涡流检测的信息融合研究,着重介绍模糊集融合算法,并用遗传算法来近似最优地确定模糊参数,其优点在于当各融合源先验信息未知的情况下,能以近似最优的方法对信息进行融合。最后给出用该方法对硬化层深多频涡流检测信息融合的结果。研究证明,数据融合技术较适用于多频涡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检测 模糊性理论 信号处理 数据融合 硬化层深度
下载PDF
延迟淬火提高淬硬层深度效应的计算传热学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明伟 周禾丰 《金属热处理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1-6,共6页
针对预冷提高淬硬层深度问题,本文对淬冷过程温度场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预冷使工件内平均冷速分布曲线趋于平缓,表层冷速有所降低,次表层冷速有所提高。计算和实验结果均表明,预冷提高淬硬层深度的效应与钢的淬透性和工件... 针对预冷提高淬硬层深度问题,本文对淬冷过程温度场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预冷使工件内平均冷速分布曲线趋于平缓,表层冷速有所降低,次表层冷速有所提高。计算和实验结果均表明,预冷提高淬硬层深度的效应与钢的淬透性和工件尺寸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硬层 深度 计算传热学 延迟淬火
原文传递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Laser Surface Hardening of AISI 4340 Steel Using Different Laser Scanning Patterns 被引量:1
10
作者 Baha Tarchoun Abderrazak El Ouafi Ahmed Chebak 《Journal of Minerals and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and Engineering》 2020年第2期9-26,共18页
Laser surface transformation hardening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modern processes used to improve fatigue and wear properties of steel surfaces. In this process, the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the heating parameters are th... Laser surface transformation hardening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modern processes used to improve fatigue and wear properties of steel surfaces. In this process, the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the heating parameters are the factors that present the most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hardened surface attributes. The control of these factors using predictive modeling approaches to achieve desired surface properties leads to conclusive results. However, when the dimensions of the surface to be treated are larger than the cross-section of the laser beam, various laser-scanning patterns are involved.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laser surface hardening of AISI 4340 steel using different laser scanning patterns. This investigation is based on a structured experimental design using the Taguchi method and improved statistical analysis tools.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using a 3 kW Nd: YAG laser source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he heating parameters and patterns design parameters on the physical and geome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rdened surface. Laser power, scanning speed and scanning patterns (linear, sinusoidal, triangular and trochoid) are the factors used to evaluate the hardened depth and the hardened width variations and to identify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factors and the hardened zone attributes. Various statistical tools such as ANOVA, correlations analysis and response surfaces are applied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the experimental factors on the hardened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scanning patterns do not modify the nature of the laser parameters’ effects on the hardened depth and the hardened width. But they can accentuate or reduce these effects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the considered pattern. The results show also that the sinusoidal and the triangular patterns are relevant when a maximum hardened width with an acceptable hardened depth is desi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Surface hardenING Process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LASER Scanning PATTERNS AISI 4340 STEEL Hardness Profile hardened depth hardened WIDTH Design of Experiment Analysis of Variance
下载PDF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淬硬层深度的无损检测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洪涛 易人泉 李健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2-74,共3页
利用马氏体和珠光体比容的差异 ,从理论上论述了感应加热淬火淬硬层深度与淬火前后工件直径变化值的关系 ,说明了以一种简便方法对淬硬层深度进行无损检测的可行性 ,并在试验中证实了这种方法。
关键词 感应淬火 淬硬层深度 无损检测
下载PDF
淬火工艺对42CrMo钢刀毂淬硬层深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姜影 杜水明 +2 位作者 黄俏梅 沈子达 游菲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8-91,共4页
采用多用炉选择不同淬火温度、不同淬火介质及碳势浓度,对42CrMo钢刀毂进行淬火,通过力学性能、组织及硬度的检验,研究了各影响因素对刀毂力学性能和淬硬层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淬火介质冷却速度的增加,在850~890℃淬火时,刀毂的... 采用多用炉选择不同淬火温度、不同淬火介质及碳势浓度,对42CrMo钢刀毂进行淬火,通过力学性能、组织及硬度的检验,研究了各影响因素对刀毂力学性能和淬硬层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淬火介质冷却速度的增加,在850~890℃淬火时,刀毂的抗拉强度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当淬火温度为850℃时,采用淬火介质D时,刀毂的拉伸性能最好,淬透层深度可达到6.0 mm。当淬火温度为870℃时,采用C介质,淬透层深度满足客户要求。当碳势为0.6%时,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刀毂淬透层深度先上升后下降,抗拉强度呈下降趋势,屈服强度及伸长率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毂 淬火温度 淬火介质 碳势
原文传递
抛丸预处理对渗碳速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阳 王梦梦 王元栋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20年第4期21-24,共4页
为了提高渗碳速率,本文通过渗碳前对零件表面进行抛丸形变处理,并分别在有无预氧化条件下渗碳淬火,研究渗碳前抛丸形变处理对渗碳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抛丸处理可提高渗碳速率,硬化层深增加幅度随着渗碳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对于渗碳... 为了提高渗碳速率,本文通过渗碳前对零件表面进行抛丸形变处理,并分别在有无预氧化条件下渗碳淬火,研究渗碳前抛丸形变处理对渗碳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抛丸处理可提高渗碳速率,硬化层深增加幅度随着渗碳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对于渗碳前预氧化处理试样,预氧化前抛丸处理可以提高渗速,增加硬化层深,但提高渗速和硬化层深增加的幅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丸 渗碳淬火 硬化层深
下载PDF
42CrMo钢量化水淬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文勇 张鬲君 +3 位作者 陈亚维 陈俊奇 张秀全 符小玲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1-103,共3页
研究了量化水淬对42CrMo钢淬硬层深度及淬火畸变的影响,将其与普通水淬和油淬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量化水可以获得介于普通水和油之间的冷却特性,但300℃时的冷速仍明显高于油的冷速。42CrMo钢量化水淬时,可以获得介于普通水淬和油淬... 研究了量化水淬对42CrMo钢淬硬层深度及淬火畸变的影响,将其与普通水淬和油淬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量化水可以获得介于普通水和油之间的冷却特性,但300℃时的冷速仍明显高于油的冷速。42CrMo钢量化水淬时,可以获得介于普通水淬和油淬之间的硬化层深度和淬火硬度,量化水淬的淬火畸变也介于二者之间。从不同试样的畸变开裂情况来看,形状复杂的42CrMo钢零件不宜采用水或量化水淬,而简单形状的42CrMo钢零件,可以根据工件的淬火要求,通过调节量化水的参数,获得所需的冷却速度,达到淬火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CRMO钢 量化水淬 淬火畸变 硬化深度
下载PDF
9Cr2MoV工作辊淬火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9-190,共2页
通过一系列工艺试验,针对9Cr2MoV型高碳合金工具钢提出了一条高效新颖的热处理工艺流程,经该工艺处理后的工件淬硬深度符合实际生产的技术要求。该工艺的最大优点是体现了当今社会节能环保的主题。
关键词 9Cr2MoV型高碳合金钢 淬火 淬硬深度 节能环保
下载PDF
水压对大直径棒材淬硬层深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尹德福 陈志强 +3 位作者 余延庆 刘飞 陈其伟 杨树宝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222-227,共6页
利用MSC.MARC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大直径棒材在线淬火有限元模型,对大直径棒材在线淬火过程进行温度场模拟。在穿水冷却器结构确定的情况下,依据大直径棒材的淬火冷却工艺参数,进一步模拟研究水压对大直径棒材淬透深度的影响。结果... 利用MSC.MARC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大直径棒材在线淬火有限元模型,对大直径棒材在线淬火过程进行温度场模拟。在穿水冷却器结构确定的情况下,依据大直径棒材的淬火冷却工艺参数,进一步模拟研究水压对大直径棒材淬透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当水压小于1.2 MPa时,随着水压的增加,大直径棒材淬硬层深度增加明显;当水压大于1.2 MPa时,继续增大水压,淬硬层深度增加并不明显,逐渐趋于恒定值,据此大直径棒材在线淬火的水压控制在1.2 MPa时比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淬火 大直径棒材 水压 有限元模型 淬硬层深度
下载PDF
涡流场量评价材料表面硬化层深度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7
作者 游凤荷 陈铁群 +3 位作者 王贵富 程晓敏 戴蓉 张覃轶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9-61,F003,共4页
用有限元法对非均匀介质的涡流检测信号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针对检测信号采用逼近的方法预测了表面硬化层深度。研究表明,这种方法与常规方法相比,有更好的可靠性。本文还给出了渗碳层深度的数值模拟实例。
关键词 涡流检测 有限元法 硬化层深度 材料评价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磨削淬硬温度场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占龙 韩正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60-965,共6页
磨削温度作为影响磨削淬硬工艺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着工件的表面质量。为研究其在磨削淬硬过程的分布情况,确定磨削淬硬机理,建立磨削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并采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有限元仿真研究,通过对磨削温度场的分布以及变化情况的分... 磨削温度作为影响磨削淬硬工艺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着工件的表面质量。为研究其在磨削淬硬过程的分布情况,确定磨削淬硬机理,建立磨削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并采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有限元仿真研究,通过对磨削温度场的分布以及变化情况的分析验证磨削淬硬的机理,并根据仿真结果对淬硬层深度进行预测。最后进行磨削淬硬试验,对工件显微硬度进行测量,将预测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仿真结果的有效性,表明可以通过仿真来对其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淬硬 温度场 数值模拟 淬硬层深度
下载PDF
厚钢板瞬时淬火淬硬层深度预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庆安 彭文 +1 位作者 卢日环 刘相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14-216,共3页
厚钢板经瞬时淬火处理后可获得表层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有足够塑性和韧性的厚向性能差异化钢板。为实现厚钢板瞬时淬火淬硬层深度预测,在电源频率、电源输出功率、高温层深度(温度超过该钢种的Ac3)、加热时间、钢板移动速度之间建... 厚钢板经瞬时淬火处理后可获得表层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有足够塑性和韧性的厚向性能差异化钢板。为实现厚钢板瞬时淬火淬硬层深度预测,在电源频率、电源输出功率、高温层深度(温度超过该钢种的Ac3)、加热时间、钢板移动速度之间建立一种计算模型,并采用Visual C++编写计算程序。本文将高温层深度作为淬硬层深度的预测值,对比淬硬层深度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结果表明:其差值均在±0.3 mm以内。该计算模型为厚钢板瞬时淬火淬硬层深度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淬火 瞬态温度场 高温层深度 淬硬层深度 计算模型
下载PDF
ANN Based Model for Estimation of Transformation Hardening of AISI 4340 Steel Plate Heat-Treated by Laser
20
作者 Guillaume Billaud Abderazzak El Ouafi Noureddine Barka 《Materials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15年第11期978-994,共17页
Quality assessment and prediction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requirements for improving reliability,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laser surface transformation hardening process (LSTHP). Accurate and efficient model ... Quality assessment and prediction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requirements for improving reliability,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laser surface transformation hardening process (LSTHP). Accurate and efficient model to perform non-destructive quality estimation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assessment.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ructured and comprehensive approach developed to design an effectiv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based model for quality estimation and prediction in LSTHP using a commercial 3 kW Nd:Yag laser. The proposed approach examines laser hardening parameters and conditions known to have an influence on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hardened surface such as hardened bead width (HBW) and hardened depth (HD) and builds a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 step by step. The modeling procedure begins by examining, through a structure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and exhaustive 3D finite element method simulation effort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ser hardening parameter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ardened surface and their sensitivity to the process conditions. Using these results and various statistical tools, different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s are developed and evaluat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ANN based assessment and prediction proposed approach can effectively lead to a consistent model able to accurately and reliably provide an appropriate prediction of hardened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under variable hardening parameters and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hardenING Process AISI 4340 Steel Case depth hardened BEAD WIDTH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