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霜桑叶提取物对胰脂肪酶活性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丹 姚正颖 +2 位作者 侯北伟 张卫明 孙力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56,共5页
为发掘霜桑叶中的活性成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霜桑叶的不同极性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通过酶反应动力学方法确定正己烷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类型,并考察其经人工肠液模拟消化后对胰脂肪酶抑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霜桑叶提取... 为发掘霜桑叶中的活性成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霜桑叶的不同极性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通过酶反应动力学方法确定正己烷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类型,并考察其经人工肠液模拟消化后对胰脂肪酶抑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霜桑叶提取物中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由强到弱依次是正己烷提取物(半数抑制浓度IC_50=1.14 mg/m L)>二氯甲烷提取物(IC_50=8.51 mg/m L)>乙酸乙酯提取部位(IC_50=13.60 mg/m L)。正己烷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作用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体外模拟消化后,正己烷提取物对胰脂肪酶仍有较强的抑制效果,而且抑制率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由此可见,霜桑叶的正己烷提取物可作为良好的胰脂肪酶抑制剂,具有调节脂质代谢的潜在功效。本研究为进一步以霜桑叶为原料开发降脂、减肥的功能性食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桑叶 胰脂肪酶 半数抑制浓度 非竞争性抑制
下载PDF
香水莲花提取物对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丹 姚正颖 +2 位作者 侯北伟 张卫明 孙力军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7-231,共5页
采用96微孔板法测定香水莲花整花、雄蕊、花瓣、花托醇提物以及雄蕊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通过酶反应动力学方法确定雄蕊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类型,并考察其在人工模拟消化肠液中对胰脂肪酶抑制效果的影响... 采用96微孔板法测定香水莲花整花、雄蕊、花瓣、花托醇提物以及雄蕊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通过酶反应动力学方法确定雄蕊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类型,并考察其在人工模拟消化肠液中对胰脂肪酶抑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水莲花各部位的醇提物对胰脂肪酶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雄蕊醇提物的抑制作用最强。雄蕊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由强到弱依次是乙酸乙酯提取物(半数抑制浓度IC_(50)=5.64mg/mL)>二氯甲烷提取物(IC_(50)=8.75 mg/mL)>正己烷提取物(IC_(50)=11.80 mg/mL)>正丁醇提取物(IC_(50)=22.47 mg/mL)。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作用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经体外模拟消化后,对胰脂肪酶仍有较强的抑制效果,而且抑制率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香水莲花提取物是一种具有胰脂肪酶抑制活性的优良植物源原料,可用于降脂功能性产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水莲花 雄蕊 胰脂肪酶 半数抑制浓度 非竞争性抑制
原文传递
丹参酮ⅡA亚微乳抗肿瘤作用及对逆转SMMC-7721/VCR肿瘤多药耐药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冯欣 张须学 +1 位作者 冯涛聚 迟栋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7-430,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亚微乳的抗肿瘤作用及逆转人肝癌耐药细胞株SMMC-7721/VCR肿瘤的多药耐药性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SMMC-7721及SMMC-7721/VCR细胞,每种细胞都分为3组:实验组(细胞悬液+3种化疗药)、阴性对照组(细胞悬液+培养液...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亚微乳的抗肿瘤作用及逆转人肝癌耐药细胞株SMMC-7721/VCR肿瘤的多药耐药性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SMMC-7721及SMMC-7721/VCR细胞,每种细胞都分为3组:实验组(细胞悬液+3种化疗药)、阴性对照组(细胞悬液+培养液)和空白对照组(培养液)。丹参酮ⅡA亚微乳和丹参酮ⅡA以5个浓度(0.5,1.0,2.0,4.0,8.0μg·m L^(-1))对SMMC-7721细胞作用,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丹参酮ⅡA和丹参酮ⅡA亚微乳作用24,48 h对SMMC-7721细胞的抑制作用;同时,检测长春新碱、顺铂、5-氟尿嘧啶(5-FU)这3种化疗药对SMMC-7721、SMMC-7721/VCR细胞株及丹参酮ⅡA亚微乳干预后的SMMC-7721/VCR细胞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观察丹参酮ⅡA亚微乳干预前后耐药细胞株的药敏性变化及药物逆转效果。结果前4个浓度丹参酮ⅡA亚微乳对SMMC-7721细胞作用48 h的抑制率分别为47.93%,55.92%,66.34%,95.61%,IC50为(0.67±0.32)μg·m L^(-1);丹参酮ⅡA对其的抑制率分别为38.83%,49.31%,58.24%,82.46%,IC50为(1.91±0.53)μg·m L^(-1),两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丹参酮ⅡA亚微乳对SMMC-7721细胞的抑制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0.5μg·m L^(-1)丹参酮ⅡA亚微乳浓度对SMMC-7721细胞及SMMC-7721/VCR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53%,7.74%(均<10%),说明两者均无明显毒性作用。0.5μg·m L^(-1)丹参酮ⅡA亚微乳干预SMMC-7721/VCR细胞,长春新碱对SMMC-7721/VCR的半数抑制浓度由(12.27±0.84)μg·m L^(-1)降为(3.25±0.14)μg·m L^(-1),逆转倍数为3.78。顺铂对SMMC-7721/VCR的半数抑制浓度由(20.42±0.18)μg·m L^(-1)降为(6.98±0.99)μg·m L^(-1),逆转倍数是2.93;5-FU对SMMC-7721/VCR的半数抑制浓度由(35.21±0.68)μg·m L^(-1)降为(18.27±2.18)μg·m L^(-1),逆转倍数分别为1.93。与对SMMC-7721细胞作用相比,长春新碱、顺铂、5-FU对SMMC-7721/VCR细胞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亚微乳 抗肿瘤 逆转 多药耐药 半数抑制浓度
原文传递
丹酚酸A抗肿瘤作用及对逆转A549/MTX肿瘤多药耐药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晖 陈俊 +2 位作者 徐彩虹 庞林荣 程晓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1244-1247,1303,共5页
目的:探究丹酚酸A的抗肿瘤作用及逆转人肺癌耐药细胞株A549/MTX肿瘤的多药耐药性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人肺癌细胞A549及A549/MTX细胞分别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只加培养基)、阴性对照组(细胞+培养基)及实验组(细胞悬液+3种化疗药)。丹... 目的:探究丹酚酸A的抗肿瘤作用及逆转人肺癌耐药细胞株A549/MTX肿瘤的多药耐药性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人肺癌细胞A549及A549/MTX细胞分别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只加培养基)、阴性对照组(细胞+培养基)及实验组(细胞悬液+3种化疗药)。丹酚酸A以5个浓度(4、8、16、32、64μg/m L)对A549细胞作用,MTT法检测丹酚酸A在24、48、72 h对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同时,检测甲氨喋呤(MTX)、顺铂(CDDP)、吉非替尼(GEF)这3种化疗药对A549、A549/MTX细胞株及丹酚酸A干预后的A549/MTX细胞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观察丹酚酸A对耐药细胞株的药敏性及药物逆转的作用。结果:丹酚酸对A549细胞24 h抑制率从(9.16±3.64)%(4μg/m L)上升至(52.93±5.21)%(64μg/m L),当浓度增加至64μg/m L,并分别作用24 h、48 h、72 h后,抑制率为(54.93±5.21)%、(63.83±2.74)%、(72.91±4.06)%,丹酚酸A对A549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4μg/m L丹酚酸A对A549细胞及A549/MTX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均低于10%(9.16%,7.38%),说明对两者没有明显的毒性。经4μg/m L丹酚酸A干预A549/MTX细胞后,甲氨喋呤对A549/MTX细胞株的IC50由(105.72±4.62)μg/m L降低至(26.13±1.36)μg/m L,逆转倍数为4.05倍;顺铂对A549/MTX细胞株的IC50由(174.92±6.86)μg/m L下降至(49.89±1.73)μg/m L,逆转倍数为3.51倍;吉非替尼对A549/MTX细胞株的IC_(50)由(251.38±8.64)μg/m L降为(116.93±5.22)μg/m L,逆转倍数为2.15倍。与对A549细胞的作用相比较,MTX、CDDP、GEF对A549/MTX细胞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丹酚酸A干预后,三种化疗药物对A549/MTX细胞作用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酚酸A能够抑制A549细胞及A549/MTX细胞的生长,此外,丹酚酸A在体外能够部分逆转A549/MTX的多药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A 抗肿瘤 多药耐药 半数抑制浓度
下载PDF
氨氮对厌氧氨氧化过程的抑制规律及调控策略 被引量:7
5
作者 袁砚 周正 +4 位作者 林兴 王凡 李祥 顾澄伟 朱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309-3314,共6页
氨氮是厌氧氨氧菌主要基质之一,但常常因浓度过高而产生脱氮速率不稳定,甚至微生物活性抑制的现象.为了有效避免氨氮对厌氧氨氧化菌活性的抑制,从抑制物形态、主要影响因素和抑制规律探讨了氨氮对厌氧氨氧化菌活性的影响及调控.结果表明... 氨氮是厌氧氨氧菌主要基质之一,但常常因浓度过高而产生脱氮速率不稳定,甚至微生物活性抑制的现象.为了有效避免氨氮对厌氧氨氧化菌活性的抑制,从抑制物形态、主要影响因素和抑制规律探讨了氨氮对厌氧氨氧化菌活性的影响及调控.结果表明,温度、p H值变化对氨氮、游离氨的形态及浓度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在恒定进水氨氮浓度500mg/L的情况下,将抑制状态下的p H值从7.9下降到7.3,经过44h运行厌氧氨氧化菌活性获得恢复.在不同进水氨氮浓度下,FA对厌氧氨氧菌活性的半抑制浓度不一样.半抑制浓度与抑制时间存在一定的曲线关系(y=732.38x^(-0.89)).因此,恒定氨氮浓度的条件下,可以通过改变p H值避免FA对厌氧氨氧化菌活性的影响.在不同进水氨氮浓度下,除了考虑降低p H值,还可以通过缩短HRT来避免FA对厌氧氨氧化菌活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游离氨 半抑制浓度 控制策略
下载PDF
艾迪注射液对人肝癌细胞株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喻贡金 李红霞 +1 位作者 喻超 刘兴贵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759-762,771,共5页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5-FU多药耐药性(MDR)的逆转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5-氟尿嘧啶(5-FU)药物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人肝癌MDR细胞株Bel-7402/5-FU,采用cck-8法检测Bel-7402及Bel-7402/5-FU对5-FU、阿霉素(ADM)...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5-FU多药耐药性(MDR)的逆转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5-氟尿嘧啶(5-FU)药物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人肝癌MDR细胞株Bel-7402/5-FU,采用cck-8法检测Bel-7402及Bel-7402/5-FU对5-FU、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甲氨蝶呤(MTX)、环玲酰胺(CTX)及顺铂(CDDP)6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计算半数致死浓度(IC50)及6种化疗药物对Bel-7402/5-FU细胞的IC50及耐药指数(RI),同时观察不同浓度艾迪注射液对Bel-7402/5-FU细胞的抑制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经过IC50艾迪注射液处理的Bel-7402/5-FU细胞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P-糖蛋白(P-gp)、程序化死亡因子5蛋白(PDCD5)的表达水平。结果:6种化疗药物对Bel-7402/5-FU细胞株的IC50较Bel-7402细胞株明显升高,与Bel-7402细胞相比,Bel-7402/5-FU细胞株中MRP1、P-gp表达明显升高,PDCD5表达明显降低(P<0.05);经IC50艾迪注射液处理后的Bel-7402/5-FU细胞中升高的MRP1、P-gp表达和PDCD5降低得到抑制(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具有逆转肝癌细胞MDR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P-gp表达,上调凋亡相关蛋白PDCD5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 半数致死浓度 耐药指数 交叉耐药 艾迪注射液
下载PDF
米非司酮抑制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增殖 被引量:5
7
作者 郭永 赵爱华 +4 位作者 苏晨 丁宁 张瑶楠 刘庆 王乾兴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75-479,共5页
目的在改良子宫内膜细胞原代分离培养方法的基础之上,探讨米非司酮对原代分离培养的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改良后的"二次消化法"分离培养增殖期人子宫内膜基质和上皮细胞,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并通过流... 目的在改良子宫内膜细胞原代分离培养方法的基础之上,探讨米非司酮对原代分离培养的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改良后的"二次消化法"分离培养增殖期人子宫内膜基质和上皮细胞,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子宫内膜基质和上皮细胞的波形蛋白和角蛋白表达阳性的细胞比率,计算分离培养的基质和上皮细胞的纯度;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米非司酮对原代分离培养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原代分离培养的基质细胞较上皮细胞生长迅速。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分离培养的基质细胞波形蛋白阳性率达97%,上皮细胞角蛋白阳性率达90%。米非司酮处理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2d或3d后,结果均显示,随着米非司酮浓度增加,基质细胞的细胞抑制率(IR)逐渐升高。米非司酮作用基质细胞2d后,50和100μmol/L组的IR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作用3d后,25、50和100μmol/L组的IR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IR值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米非司酮处理2d和3d对原代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IC50分别为52.85μmol/L和86.46μmol/L。结论改良后的"二次消化法"可获得高纯度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和上皮细胞。米非司酮对原代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有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人子宫内膜细胞 细胞增殖 半数抑制浓度
下载PDF
砷对绿豆和黑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万梦雪 王敏 +1 位作者 周馥荔 杨兰芳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288-293,共6页
为了认识砷污染与种子萌发的关系,进行绿豆和黑豆加砷砂培种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砷(1mgkg-1)对绿豆和黑豆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对萌发质量的促进作用可达12%以上,当砷水平超过一定浓度(5mg kg-1)则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砷... 为了认识砷污染与种子萌发的关系,进行绿豆和黑豆加砷砂培种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砷(1mgkg-1)对绿豆和黑豆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对萌发质量的促进作用可达12%以上,当砷水平超过一定浓度(5mg kg-1)则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砷水平增加,抑制作用增强.砷处理第6天绿豆的发芽率和萌发质量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88.2%和56.2%,黑豆发芽率和萌发质量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57.9%和43.6%.同一砷水平下,砷对绿豆和黑豆萌发的抑制作用均随萌发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在高砷水平15和20mg kg-1砂下,黑豆发芽率高于绿豆,砷对黑豆发芽率的抑制率小于绿豆.无论是发芽率还是萌发质量,黑豆的半抑制浓度均大于绿豆.总之,低剂量的砷可以促进绿豆和黑豆种子萌发,大于5mg kg-1的砷则抑制种子萌发,砷毒害导致种子发芽率和萌发质量降低,萌发延迟,豆芽变短;黑豆种子的耐高水平砷毒害的能力比绿豆种子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黑豆 种子萌发 半抑制浓度
下载PDF
黄酮化合物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生长和光合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李超 于舒淼 +1 位作者 徐彩彩 肖溪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51-857,共7页
近年来,我国近岸海域赤潮暴发日益频繁,严重危害海洋生态环境、渔业及近海旅游业等海洋经济的发展,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威胁。本文研究了两种黄酮化合物槲皮素和杨梅素对我国赤潮暴发种球形棕囊藻生长的影响,并利用调制叶绿素荧光技术探... 近年来,我国近岸海域赤潮暴发日益频繁,严重危害海洋生态环境、渔业及近海旅游业等海洋经济的发展,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威胁。本文研究了两种黄酮化合物槲皮素和杨梅素对我国赤潮暴发种球形棕囊藻生长的影响,并利用调制叶绿素荧光技术探究藻细胞光合作用PSⅡ反应中心光合活性对黄酮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槲皮素和杨梅素均能有效抑制球形棕囊藻的生长(半抑制浓度IC50,5d值分别为0.068和0.309mg/L);槲皮素(16.0mg/L)在第5天对藻细胞的抑制率达到最大(89.38%±0.42%),杨梅素(16.0mg/L)在第7天对藻细胞的抑制率达到最大(84.76%±1.82%);相较于杨梅素胁迫,球形棕囊藻的光合作用对槲皮素胁迫更敏感[0.20mg/L槲皮素胁迫7天后,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和光能利用效率(α)值分别降低18%、14%、24%和28%]。研究结果以期为赤潮暴发的防治技术提供基础的理论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化合物 赤潮 球形棕囊藻 半抑制浓度 光合活性
下载PDF
米非司酮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永 何森 +3 位作者 苏晨 张瑶楠 王乾兴 邹检平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06-311,共6页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T47D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米非司酮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T47D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不同浓度米非司酮(0.25、2.5、25和50μmol/L)分别处理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T...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T47D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米非司酮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T47D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不同浓度米非司酮(0.25、2.5、25和50μmol/L)分别处理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T47D1、2、3d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以及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曲线。结果米非司酮对乳腺癌MCF-7和T47D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均随着米非司酮浓度的增加而变化,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通过对两种细胞抑制率(IR)值直线回归分析,米非司酮对MCF-7细胞的IC50为51.21μmol/L,对T47D细胞的IC50为54.29μmol/L。形态学观察发现,各组细胞体积变小,细胞间的链接消失,细胞内明显有黑色小颗粒聚集。25和50μmol/L浓度米非司酮对MCF-7乳腺癌细胞株生长抑制作用明显,特别是50μmol/L干预24h后在高倍镜下可见明显的核质浓缩。结论米非司酮对病理分型、激素受体型不同的乳腺癌MCF-7和T47D细胞均具有抑制增殖的作用,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乳腺癌 细胞增殖 半数抑制浓度
下载PDF
高压微射流处理对原花青素平均聚合度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铁珊珊 刘梦培 +2 位作者 纵伟 张丽华 赵光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28-131,共4页
为提高原花青素的生物利用度,本研究采用高压微射流技术处理原花青素溶液,探究其对原花青素平均聚合度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原花青素在不同处理压力(100、140、180、220 MPa和260 MPa)下分别进行1、2、3、4次循环处理,结果表明:随... 为提高原花青素的生物利用度,本研究采用高压微射流技术处理原花青素溶液,探究其对原花青素平均聚合度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原花青素在不同处理压力(100、140、180、220 MPa和260 MPa)下分别进行1、2、3、4次循环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处理压力的升高,原花青素的平均聚合度基本不存在显著差异,220 MPa下平均聚合度相对较低;处理次数为4条件下的平均聚合度相对较小。固定处理次数为4,选择不同处理压力的样品进行抗氧化能力分析,抗氧化能力(包括铁还原力和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能力)由大到小为:220 MPa>180 MPa>140 MPa>100 MPa>260 MPa>对照组>VC;半抑制浓度的变化趋势与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相反,说明处理压力为220 MPa下的原花青素抗氧化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微射流 原花青素 平均聚合度 铁离子还原力 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 半抑制浓度
下载PDF
碱性条件下几种添加剂对不同体系非酶褐变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白家玮 苏党 应铁进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3-292,共10页
比较了碱性条件下,几种添加剂对葡萄糖/赖氨酸、麦芽糖/赖氨酸和抗坏血酸/赖氨酸体系非酶褐变产物褐变和色泽的影响。结果显示:(1)对赖氨酸-葡萄糖体系,半胱氨酸使其褐变指数(A_(420))从2.417降到0.327,硫胺素使其A_(420)从2.417降到1.1... 比较了碱性条件下,几种添加剂对葡萄糖/赖氨酸、麦芽糖/赖氨酸和抗坏血酸/赖氨酸体系非酶褐变产物褐变和色泽的影响。结果显示:(1)对赖氨酸-葡萄糖体系,半胱氨酸使其褐变指数(A_(420))从2.417降到0.327,硫胺素使其A_(420)从2.417降到1.140;(2)对赖氨酸-麦芽糖体系,半胱氨酸使其A_(420)从1.787降到0.643,硫胺素使其A_(420)从1.787降到0.997,CaCl_2使其A_(420)从1.787降到1.105;(3)对赖氨酸/L-抗坏血酸体系,半胱氨酸使其A_(420)从0.491减少到了0.052,CaCl_2使其A_(420)从0.491降到0.333,而柠檬酸和阿魏酸则没有表现出对3种体系褐变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拉德模式体系 非酶褐变 色泽抑制 半抑制浓度
原文传递
基于多肽微阵列芯片的荧光和共振光散射法筛选凝血酶抑制剂 被引量:3
13
作者 苏敏 李桃 +1 位作者 刘殿骏 王振新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9-206,共8页
研制了一种基于多肽微阵列芯片的荧光和共振光散射双通路检测方法,对血液样品中的凝血酶抑制剂进行检测。以生物素化的多肽微阵列芯片为反应平台,加入凝血酶水解多肽上的特异位点使其C末端的生物素解离,通过亲和素和生物素之间的特异性... 研制了一种基于多肽微阵列芯片的荧光和共振光散射双通路检测方法,对血液样品中的凝血酶抑制剂进行检测。以生物素化的多肽微阵列芯片为反应平台,加入凝血酶水解多肽上的特异位点使其C末端的生物素解离,通过亲和素和生物素之间的特异性结合,用荧光探针和30 nm金纳米粒子探针标记此反应过程。凝血酶抑制剂阻止凝血酶对底物多肽的水解反应,通过荧光和共振光散射信号强度的变化检测抑制剂的抑制能力。酶溶液和加标人血清中测定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阿加曲班<抗凝血酶Ⅲ<4-(2-氨乙基)苯磺酰氟盐酸盐,IC50差的绝对值随抑制剂特异性的减弱而增大。当抑制剂浓度为7.5μmol/L时,血浆中5种化合物的抑制能力:阿加曲班>抗凝血酶Ⅲ>胰蛋白酶抑制剂>N-(反式-环氧丁二酰基)-L-亮氨酸-4-胍基丁基酰胺>4-(2-氨乙基)苯磺酰氟盐酸盐。在血浆中考察了阿加曲班和抗凝血酶Ⅲ的可逆性。对比荧光法和共振光散射法在血液样品中的检测结果,用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微阵列 金纳米粒子探针 共振光散射 半抑制浓度 凝血酶抑制剂
下载PDF
二乙酰二去水卫矛醇对5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余燕 刘华钢 +2 位作者 徐佳佳 邓超澄 汤婷婷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1891-1894,共4页
目的探讨二乙酰二去水卫矛醇(DADAG)对人鼻咽癌细胞HNE-1、人肺癌细胞A549、人肝癌细胞Hep G2、SMCC-7721及胃癌细胞MGC-803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DADAG干预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NE-1、A549、Hep G2、SMCC-7721、MGC-803细胞,其... 目的探讨二乙酰二去水卫矛醇(DADAG)对人鼻咽癌细胞HNE-1、人肺癌细胞A549、人肝癌细胞Hep G2、SMCC-7721及胃癌细胞MGC-803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DADAG干预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NE-1、A549、Hep G2、SMCC-7721、MGC-803细胞,其中A549、Hep G2、SMCC-7721细胞的药物干预浓度包括0μg/ml(空白组)、2.88μg/ml、5.75μg/ml、11.50μg/ml、23.00μg/ml、46.00μg/ml,MGC-803、HNE-1细胞的干预浓度包括0μg/ml(空白组)、11.50μg/ml、23.00μg/ml、46.00μg/ml、69.00μg/ml、92.00μg/ml。显微镜下观察经DADAG作用后的细胞形态,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5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计算5种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及DADAG对5种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结果经DADAG作用后,5种细胞的形态发生不同程度改变。除11.50μg/ml DADAG作用下的MGC-803细胞外,不同浓度DADAG作用下各细胞的A值均低于空白组(P<0.05)。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5种肿瘤细胞抑制率也逐渐增加。各给药浓度下,5种细胞间的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ADAG对SMCC-7721、MGC-803、HNE-1、A549、Hep G2的48 h-IC50值分别为145.39μg/ml、141.29μg/ml、49.36μg/ml、47.75μg/ml、28.52μg/ml。结论 DADAG在体外对上述5种癌细胞均有抑制生长作用;肝癌细胞SMMC-7721及胃癌细胞MGC-803对DADAG敏感性较其他细胞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肝癌 胃癌 鼻咽癌 肿瘤细胞 二乙酰二去水卫矛醇 细胞增殖 半抑制浓度
下载PDF
超高压与Alcalase协同作用制备牛乳清蛋白抗氧化肽 被引量:3
15
作者 盛小波 木泰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8-261,共4页
为探讨超高压与碱性蛋白酶Alcalase协同作用下乳清蛋白抗氧化肽的制备,以牛乳清分离蛋白(WPI)为原料,采用Alcalase分别对100~600MPa的超高压处理中和超高压处理后的WPI进行水解,并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其水解产物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为探讨超高压与碱性蛋白酶Alcalase协同作用下乳清蛋白抗氧化肽的制备,以牛乳清分离蛋白(WPI)为原料,采用Alcalase分别对100~600MPa的超高压处理中和超高压处理后的WPI进行水解,并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其水解产物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超高压与Alcalase协同作用显著地促进了WPI的水解,其水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也显著提高;分子量小于3ku的组分具有最强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其半抑制浓度IC50值最小,为411.62μg/mL。因此,超高压与Alcalase协同作用于乳清蛋白可用于开发新型天然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ALCALASE 协同作用 抗氧化肽 半抑制浓度
下载PDF
睾丸孤核受体4通过调控微小RNA-145影响前列腺癌DUl45细胞对多西他赛的敏感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跃 朱进 +2 位作者 阳东荣 薛波新 单玉喜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23-1625,共3页
目的观察睾丸孤核受体4(TR4)是否通过调控微小RNA-145(miR-145)表达影响及前列腺癌DUl45细胞对多西他赛的敏感性。方法在DUl45细胞中,过表达或抑制TR4的表达,检测miR-145变化;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TR4对miR-145启动子活性的... 目的观察睾丸孤核受体4(TR4)是否通过调控微小RNA-145(miR-145)表达影响及前列腺癌DUl45细胞对多西他赛的敏感性。方法在DUl45细胞中,过表达或抑制TR4的表达,检测miR-145变化;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TR4对miR-145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分别或联合抑制DUl45细胞中TR4、miR-145的表达,加入不同浓度多西他赛作用48h,以细胞增殖/毒性检测法(CCK-8法)检测DUl45细胞增殖活性,计算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TR4过表达后,miR-145表达降低(P=0.001),而TR4被抑制后,miR-145表达升高(P=0.007);下调TR4后,miR-145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活性较对照组高(P=0.016);CCK-8检测结果显示,抑制TR4后,DUl45细胞对多西他赛的敏感性增加,其48h的IC50值为2.602μg/ml,而对照组的IC50为5.397μg/ml(P=0.001);抑制miR-145后,DUl45细胞对多西他赛敏感性下降,其48h的IC50为6.179μg/ml,而对照组的IC50为3.549μ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抑制TR4和miR-145表达的DUl45细胞的IC50为4.578tLg/ml,和对照组(IC50为4.122μg/m1)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3)。结论TR4通过调控miR-145的活性影响前列腺癌DUl45细胞对多西他赛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睾丸孤核受体4 微小RNA-145 化疗 半数抑制浓度
原文传递
Screening of Anti-Infectives against Leishmania donovani
17
作者 Henry Nettey Grace Lovia Allotey-Babington +7 位作者 Benoit Banga Nguessan Barima Afrane Mustafa Tagoe Anokye Ababio Patience Botchway Yvonne Darko Clement Sasu Alexander Nyarko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2016年第1期13-22,共10页
Aim: To evaluate in vitro the effectiveness of several anti-infective agents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against Leishmania donovani. Method: A convenient stratified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obtain selected anti-infec... Aim: To evaluate in vitro the effectiveness of several anti-infective agents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against Leishmania donovani. Method: A convenient stratified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obtain selected anti-infective agents. For individual drug samples, 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IC<sub>50</sub>)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broth dilution method. The IC<sub>50’s</sub> of the drugs which were active against L. donovani were used as reference values to prepare drug combinations for the modified microdilution checkerboard method. Results: Five (5) out of the fifty-six (56) drugs used showed activity (inhibition of cell growth) against L. donovani cells. They include Quinine sulphate (IC<sub>50</sub> = 0.089 μg/ml), gentamicin (IC<sub>50</sub> = 8.1 μg/ml), amodiaquine (IC<sub>50</sub> = 138 μg/ml) and the two standard drugs: Amphotericin B (IC<sub>50</sub> = 6.3 μg/ml) and Pentamidine (IC<sub>50</sub> = 25 μg/ml). The remaining fifty-one (51) drugs did not show any inhibition within the range of concentrations used (1.25 - 160 μg/ml). The drug combinations of Pentamidine/Amodiaquine, Pentamidine/ Quinine sulphate, Pentamidine/Gentamicin, Amphotericin B/Quinine Sulphate, Amphotericin B/ Gentamicin, Amodiaquine/Quinine sulphate and Amodiaquine/Gentamicin showed synergistic effects against L. donovani whereas the Amphotericin B/Amodiaquine combination was antagonistic. Notable in the results obtained was the high effectiveness of quinine sulphate in inhibiting the growth of L. donovani. Quinine sulphate, though not indicated for leishmania treatment,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two standard drugs and has a potential of playing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leishmaniasis. Conclusion: This study has revealed five (5) anti-infective agents that by themselves or in combinations show activity against L. donovani. Some of the drug combinations which showed synergism should further be investigated. These results have to be confirmed by in vivo studies to define their roles in leishmaniasis tre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INFECTIVES 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Leishmania donovani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罗库溴铵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的药效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孝文 宫瑞松 +2 位作者 刘真 左君 赵晶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9-155,共7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应用非去极化肌松药罗库溴铵后骨骼肌阻滞效应的药效动力学改变。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6)、造模2周组(n=6)、造模4周组(n=6)和造模8周组(n...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应用非去极化肌松药罗库溴铵后骨骼肌阻滞效应的药效动力学改变。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6)、造模2周组(n=6)、造模4周组(n=6)和造模8周组(n=6)。按剂量累计法给予罗库溴铵,采用4个成串刺激(TOF)坐骨神经,在体检测胫前肌颤搐张力变化情况,获得罗库溴铵时效参数[起效时间、TOF的T4/T1比值(TOFr)恢复75%的时间(TOFr75)和恢复90%的时间(TOFr90)],并通过四参数模型拟合剂量效应曲线,计算相应50%有效抑制浓度(IC50)数值。结果糖尿病大鼠罗库溴铵起效时间随糖尿病造模时间增加而逐渐延长,TOFr75和TOFr90时间则逐渐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罗库溴铵IC50及95%可信区间在正常、糖尿病造模2周、造模4周和造模8周大鼠分别为0.37(0.35~0.38)mg/kg、0.44(0.43~0.46)mg/kg、0.59(0.57~0.61)mg/kg和0.64(0.61~0.66)mg/kg。与正常大鼠相比,糖尿病各组罗库溴铵IC50均显著升高,而且随糖尿病造模时间延长罗库溴铵IC50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糖尿病可引起大鼠骨骼肌对罗库溴铵敏感性降低,表现为量效曲线右移,同时罗库溴铵起效时间延长,而肌松恢复时间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罗库溴铵 量效曲线 50%有效抑制浓度 时效参数
下载PDF
下调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蛋白45β表达对PC9肺腺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皓 阙凯琳 +6 位作者 彭昊 刘佳 韩宸 张娜 侯涛 胡春宏 马进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09-1215,共7页
目的:探讨下调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蛋白45β(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 inducible protein 45β,GADD45β)表达对PC9肺腺癌细胞及吉非替尼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GADD45β基因小干扰RNA(GADD45β-small interfering RNA,GA... 目的:探讨下调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蛋白45β(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 inducible protein 45β,GADD45β)表达对PC9肺腺癌细胞及吉非替尼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GADD45β基因小干扰RNA(GADD45β-small interfering RNA,GADD45β-siRNA)序列,通过慢病毒介导将GADD45β-siRNA转入PC9肺腺癌细胞中,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前后PC9肺腺癌细胞GADD45β的mRNA及蛋白水平,采用膜联蛋白V(annexin V)-别藻蓝蛋白(allophycocyanin,APC)双染流式细胞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凋亡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细胞内DNA含量,计算转染后细胞各周期时相百分率,分析转染对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通过计数克隆形成数检测RNA干扰对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PC9肺腺癌细胞的吉非替尼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筛选出5'-AAATCCACTTCACGCTCAT-3'为GADD45β基因RNA干扰的有效序列。转染GADD45β-siRNA 48 h后,qRT-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PC9肺腺癌细胞GADD45β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均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且成瘤克隆数明显减少(P<0.05);PC9肺腺癌细胞位于S期及G2/M期细胞增多(P<0.05),吉非替尼的IC50明显下降(P<0.05)。结论:PC9肺腺癌细胞转染GADD45β-siRNA后,能成功下调GADD45β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GADD45β表达可降低PC9肺腺癌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促进细胞凋亡;下调GADD45β表达可明显提高PC9肺腺癌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蛋白45β RNA干扰 吉非替尼 半抑制浓度
下载PDF
UV/H_(2)O_(2)降解水体苯污染前后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20
作者 赵曜 刘爱芬 +1 位作者 王振红 黄明强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2期62-70,共9页
紫外/过氧化氢(UV/H_(2)O_(2))处理技术可对环境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苯进行高效降解.为进一步认识该技术在处理苯污染前后可能产生的水生态环境效应,以对极端环境具有较好适应性的铜绿微囊藻为实验藻种,分别探讨处理苯污染前后对该藻的... 紫外/过氧化氢(UV/H_(2)O_(2))处理技术可对环境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苯进行高效降解.为进一步认识该技术在处理苯污染前后可能产生的水生态环境效应,以对极端环境具有较好适应性的铜绿微囊藻为实验藻种,分别探讨处理苯污染前后对该藻的生长影响及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降解前的苯溶液因有H_(2)O_(2)的存在对藻体的细胞密度(OD_(680))、叶绿素a(Chla)和实际光能转化率(Yield)抑制明显,不同时间下由其得到的苯的半抑制浓度(IC_(50))表现出较强的急性毒性效应,且以OD_(680)最为敏感;降解后的溶液对藻体的生长抑制效应显著降低,不同时间下得到的苯的IC_(50)是降解前的10^(5)倍,显示出慢性毒性效应,以Chla更为敏感.降解前后介质中的UV_(254)可以很好地响应藻体的生长及藻毒素(MCs)的释放.降解前后均表现出随水环境中苯浓度的增高对藻体生长及MCs释出的显著抑制效应.研究结果有助于对UV/H_(2)O_(2)技术处理苯污染可能导致的水生态环境效应的全面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半抑制浓度 藻毒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