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银纳米簇荧光探针在检测Pb^(2+)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蔺超 宫贺 +1 位作者 范楼珍 李晓宏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4-708,共5页
基于DNA/银纳米簇的荧光特性报道了一种简单、灵敏、高选择性的荧光方法检测Pb2+.以茎部为富G结构,环状部分为聚C结构的发夹型DNA为模板合成具有稳定荧光的银纳米簇.当加入Pb2+后,发夹型DNA在Pb2+诱导下形成G-四链体结构,破坏了发夹型DN... 基于DNA/银纳米簇的荧光特性报道了一种简单、灵敏、高选择性的荧光方法检测Pb2+.以茎部为富G结构,环状部分为聚C结构的发夹型DNA为模板合成具有稳定荧光的银纳米簇.当加入Pb2+后,发夹型DNA在Pb2+诱导下形成G-四链体结构,破坏了发夹型DNA的构型,极大地影响了合成银纳米簇的模板结构,导致银纳米簇的荧光强度降低.Pb2+存在和不存在时所产生荧光强度的差异与发夹型DNA的碱基序列和茎部配对碱基数有关.依据这一现象,在优化DNA碱基序列和茎部配对碱基数的基础上,可实现100μmol/L至100 nmol/L范围内对Pb2+的定量检测,检出限为10 nmol/L.该方法对Pb2+的检测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并可应用于实际水样中Pb2+的检测.检测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进行比对,显示出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夹型dna 银纳米簇 G-四联体 PB2+
原文传递
非标记型p53抑癌基因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萍 刘晓琴 +1 位作者 王书民 金振国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39-744,共6页
基于发夹型核酸探针的高特异性识别能力以及电活性物质与DNA磷酸骨架间的静电作用,以发夹型核酸作为分子识别探针,电活性物质六氨合钌(RuHex)作为杂交指示剂,构建了一种非标记型检测p53抑癌基因的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 基于发夹型核酸探针的高特异性识别能力以及电活性物质与DNA磷酸骨架间的静电作用,以发夹型核酸作为分子识别探针,电活性物质六氨合钌(RuHex)作为杂交指示剂,构建了一种非标记型检测p53抑癌基因的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在10μmol/L RuHex溶液中,该传感器对目标DNA具有灵敏的电化学响应,电化学信号与目标DNA浓度在2.5~10 n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达2.5 nmol/L。根据电化学信号的差异可区别完全互补目标DNA、单碱基突变DNA和随机DNA分子。考察了单碱基突变位点不同的目标DNA分子与发夹型核酸探针的杂交效率,结果表明突变位点不同会影响发夹型核酸探针与目标DNA的杂交效率。该传感器具有选择性好、无需标记、简单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夹型核酸探针 RuHex P53基因 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非标记型p53抑癌基因的荧光DNA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萍 白金燕 金燕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49,共5页
基于发夹型核酸探针的高特异性识别能力以及结晶紫与单、双链DNA结合后荧光强度的差异,以发夹型核酸作为探针,构建了一种非标记型检测p53抑癌基因的荧光DNA生物传感器.此传感器不但能够区分完全互补、单碱基突变和随机目标DNA序列,而且... 基于发夹型核酸探针的高特异性识别能力以及结晶紫与单、双链DNA结合后荧光强度的差异,以发夹型核酸作为探针,构建了一种非标记型检测p53抑癌基因的荧光DNA生物传感器.此传感器不但能够区分完全互补、单碱基突变和随机目标DNA序列,而且还能识别不同突变位点的单碱基突变序列.在0.05~5.00μmol/L范围内,完全互补目标DNA的浓度与体系的荧光增强效率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10-8mol/L.该方法已应用于检测正常和单碱基突变的p53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夹型核酸探针 结晶紫 P53基因 荧光dna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Recognition of hairpin DNA from coil DNA by electrospray mass spectrometry with annealing strategy 被引量:1
4
作者 Bo Zheng Yi Quan Liu Gu Yua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500-503,共4页
This research presented an annealing strategy to identify hairpin DNA from coil DNA with the same base composition but different arrangements using electrospray mass spectrometry(ESI-MS).A series of single-stranded ... This research presented an annealing strategy to identify hairpin DNA from coil DNA with the same base composition but different arrangements using electrospray mass spectrometry(ESI-MS).A series of single-stranded DNA were annealed with their complementary sequences,respectively.All the five pairs of hairpin DNA and coil DNA were unambiguously distinguished by ESIMS with annealing strategy.This research offers a potential method to probe the DNA structure by comparing with mass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irpin dna ANNEALING Mass spectrometry
原文传递
发夹式DNA探针检测水中汞 被引量:2
5
作者 薛斌军 王建花 +2 位作者 张校亮 谭慷 李晓春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7-390,共4页
利用荧光染料双标记的DNA探针,实现了对水中Hg^(2+)的一步检测。实验中使用的DNA探针是富T结构的发夹式DNA探针链,若水样中不存在Hg^(2+),双标记的DNA探针两端的荧光染料Cy3与Cy5之间的距离很小,会发生荧光能量共振转移,Cy3的荧光发射... 利用荧光染料双标记的DNA探针,实现了对水中Hg^(2+)的一步检测。实验中使用的DNA探针是富T结构的发夹式DNA探针链,若水样中不存在Hg^(2+),双标记的DNA探针两端的荧光染料Cy3与Cy5之间的距离很小,会发生荧光能量共振转移,Cy3的荧光发射强度降低;反之,Hg^(2+)会与DNA探针上的T碱基生成T-Hg^(2+)-T的稳定结构,使DNA链结构发生变化,同时Cy3,Cy5之间的距离变大,二者间的能量共振转移减弱甚至消失,Cy3的荧光发射强度回升。因此,通过Hg^(2+)的浓度与Cy3的荧光发射强度的变化的线性关系,可以实现Hg^(2+)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夹式dna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汞(Ⅱ) 定量检测
原文传递
Measurement of Temperature Induced Unfolding of DNA Hairpins by Microcantilever Sensors
6
作者 Joseph D. Ng Jeffrey J. Dowell +3 位作者 Asit K. Kar Karolyn Hansen Thomas Thundat Michael A. George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Biosensor》 2013年第3期78-82,共5页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monitoring DNA melting and cooling transitions using a microcantilever substrate has been demonstrated and thes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measured in solution by circular dichroism...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monitoring DNA melting and cooling transitions using a microcantilever substrate has been demonstrated and thes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measured in solution by circular dichroism. DNA hairpins have been immobilized on the surface of gold-coated microcantilever surfaces and their DNA melting and cooling transitions were monitored by nanomechanical deflections. The hairpins comprised of a 16 base-pair GACA repeat motif stem duplex with a 29 nucleotide variable region. Microcantilever deflection profiles, measured by the microcantilever response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were unique to different hairpins indicative of the molecules’ general stability and denatur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major melting and cooling transition temperatures for all three immobilized oligonucleotides were between 41。C - 52。C. The composition and flexibility of the DNA stem loops were shown to influence the thermal trans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irpin dna MICROCANTILEVER THERMAL MELTING UNFOLDING
下载PDF
基于发夹结构DNA铜纳米簇的链霉素快速检测
7
作者 杨丽霞 易姿 +1 位作者 黄小贝 汪胜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71-975,897,共6页
建立了基于铜纳米簇(CuNCs)的免标记荧光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链霉素的方法。利用链霉素核酸适配体和双链茎设计并合成了发夹结构DNA(hpDNA)模板,富含AT的双链茎部分可以合成CuNCs。在CuNCs荧光传感体系中加入链霉素后,链霉素与核酸适配... 建立了基于铜纳米簇(CuNCs)的免标记荧光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链霉素的方法。利用链霉素核酸适配体和双链茎设计并合成了发夹结构DNA(hpDNA)模板,富含AT的双链茎部分可以合成CuNCs。在CuNCs荧光传感体系中加入链霉素后,链霉素与核酸适配体结合,使hpDNA双链茎打开,CuNCs荧光强度明显下降。在优化条件下,该方法检测链霉素的线性范围为0.1~20 mg/L,线性回归方程为y=240.17-10.31x,线性回归系数r^(2)为0.9954,检出限为4.36μg/L。该方法对牛奶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8.6%~104.8%。方法无需复杂的DNA序列设计、荧光标记,实验操作简单易行,适用于链霉素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纳米簇 无标记 发夹结构dna 链霉素
原文传递
氮掺杂石墨烯与发夹DNA修饰的电极为工作电极-差分脉冲伏安法用于测定多巴胺 被引量:1
8
作者 宋泽萱 王艳仙 +1 位作者 康维钧 牛凌梅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3-378,共6页
将玻碳电极(GCE)打磨至呈镜面,在其表面上滴加氮掺杂石墨烯悬浮液5.0μL,在50℃的红外灯下烘干,制得氮掺杂石墨烯修饰的GCE;然后取5.0μmol·L-1发夹DNA(H DNA)溶液10μL滴涂于氮掺杂石墨烯修饰电极表面,制得氮掺杂石墨烯和H DNA修... 将玻碳电极(GCE)打磨至呈镜面,在其表面上滴加氮掺杂石墨烯悬浮液5.0μL,在50℃的红外灯下烘干,制得氮掺杂石墨烯修饰的GCE;然后取5.0μmol·L-1发夹DNA(H DNA)溶液10μL滴涂于氮掺杂石墨烯修饰电极表面,制得氮掺杂石墨烯和H DNA修饰的GCE。用此修饰电极作为工作电极,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测定人体血清中多巴胺(DA)的含量。试验表明:氮掺杂石墨烯和H DNA修饰的电极对DA的电化学氧化具有更好的电催化作用。DA在此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4.0×10-7~6.0×10-5 mol·L-1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6.6×10-8 mol·L-1。测定时用pH 6.5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作为支持电解质。分析血清样品时前处理如下:取血清样品2.0mL,加入甲醇4.0mL,离心沉淀。取上清液2.0mL,加入等体积的pH 6.5PBS,充分混匀后供测定。用pH 6.5的PBS配制DA标准溶液系列,利用DPV对DA标准溶液系列进行测定,记录其氧化峰电流值,制作工作曲线。应用此方法分析了人体血清样品并以此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0.0%~110%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1.7%~3.7%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石墨烯 发夹dna 玻碳电极 差分脉冲伏安法 多巴胺 人体血清
下载PDF
基于戊二醛的氨基微球上DNA编码和抗体蛋白固定
9
作者 王媛媛 侯彩玲 王志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6,13,共7页
用戊二醛和EDC/sulfo-NHS分别活化表面修饰了氨基和羧基的微球,在2种微球上分别固定相等摩尔浓度的氨基标记的发卡DNA和未经修饰的人TNF α捕获抗体,结果表明戊二醛的交联效果优于EDC/sulfo-NHS。从而选择戊二醛为交联剂将Cy3标记的发卡... 用戊二醛和EDC/sulfo-NHS分别活化表面修饰了氨基和羧基的微球,在2种微球上分别固定相等摩尔浓度的氨基标记的发卡DNA和未经修饰的人TNF α捕获抗体,结果表明戊二醛的交联效果优于EDC/sulfo-NHS。从而选择戊二醛为交联剂将Cy3标记的发卡DNA和未经修饰的藻红蛋白(RPE)分别固定到微米球表面并进行了荧光观察,再通过调整蛋白和DNA的比例将FAM标记的发卡DNA和RPE同时固定到微米球上并观察荧光,为实现用DNA序列编码的微米球上多种生物标志物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奠定了基础。用RPE为荧光标记物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在微球上进行荧光免疫反应,为商品化诊断试剂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醛 EDC/sulfo-NHS 发卡dna 人TNF α 藻红蛋白
下载PDF
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的电化学传感器研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美娟 雷云 +4 位作者 王昆 陈元仲 李光文 罗红斌 林新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2-497,共6页
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PML/RARα融合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了锁核酸(LNA)修饰的发夹结构捕获探针,结合信号探针构建新型的"三明治"电化学传感模式。信号探针末端修饰的生物素可与酶上的亲和素结合,通过检测酶催化H2O... 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PML/RARα融合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了锁核酸(LNA)修饰的发夹结构捕获探针,结合信号探针构建新型的"三明治"电化学传感模式。信号探针末端修饰的生物素可与酶上的亲和素结合,通过检测酶催化H2O2氧化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产生的电化学信号,实现对靶序列的检测。该传感器可识别和定量检测PBS缓冲液中人工合成的PML/RARα融合基因序列。结果表明,该传感器能很好地区分互补序列、单碱基及多碱基错配序列,杂交电流值与目标链浓度在1.0×10-11~1.6×10-10 mol/L范围内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13 mol/L。同时,该新型传感器成功地用于无稀释人血清中PML/RARα融合基因的检测,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重复性好的优点,有望用于临床实际样品的检测,进而实现临床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三明治”结构 发夹结构dna探针 锁核酸 PML/RARΑ融合基因
下载PDF
分子信标在DNA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11
作者 张静 李君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18期3588-3590,共3页
DNA传感器是基于DNA分子相互作用原理设计而成的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具有快速,简单等优点,在基因分析及其他应用领域已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分子信标是一种具有发卡式结构的寡核苷酸,由于其能够很好地识别单碱基错配序列,基于发卡式... DNA传感器是基于DNA分子相互作用原理设计而成的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具有快速,简单等优点,在基因分析及其他应用领域已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分子信标是一种具有发卡式结构的寡核苷酸,由于其能够很好地识别单碱基错配序列,基于发卡式DNA的传感器较传统的单链DNA传感器有更好的检测特异性,目前得到广泛的研究。本文介绍了DNA生物传感器及分子信标的有关原理,并着重介绍了发卡式DNA的结构及其在DNA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生物传感器 分子信标 发卡式dna传感器
原文传递
SM耐药结核杆菌rpsL88codon突变发夹探针检测研究
12
作者 陈庆海 匡红 +3 位作者 黄君富 府伟灵 汪广杰 边志衡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9年第1期7-9,F0003,共4页
目的:应用发夹DNA探针检测结核杆菌耐链霉素(SM)rpsL88codon点突变,并对照测序结果。方法:运用软件Beacondesigner设计rpsL88codon的发夹DNA探针,建立其扩增体系及发夹DNA探针芯片检测方法;比较相应扩增产物测序结果。结果:通过ScanArra... 目的:应用发夹DNA探针检测结核杆菌耐链霉素(SM)rpsL88codon点突变,并对照测序结果。方法:运用软件Beacondesigner设计rpsL88codon的发夹DNA探针,建立其扩增体系及发夹DNA探针芯片检测方法;比较相应扩增产物测序结果。结果:通过ScanArray Express观测到标准株及耐SM-PCR产物与发夹DNA探针杂交后信号区别明显;耐SM组rpsL88codon突变检出率为60%,发夹DNA探针检测方法与测序法符合率85%。结论:rpsL88codon突变是结核杆菌耐链霉素的主要原因之一,发夹DNA探针技术是一种高灵敏的核酸点突变检测技术,并与测序结果有较好的检测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链霉素rpsL基因 点突变 发夹dna探针 芯片
下载PDF
基于非对称发夹探针的杂交链反应技术应用于病原菌检测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夏涵 黄君富 +2 位作者 梁盼盼 黄庆 府伟灵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4452-4455,共4页
目的应用基于非对称发夹探针的杂交链反应技术,检测肺炎克雷伯菌不对称PCR产物,建立一种新的病原菌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Array Designer 4.0软件,针对肺炎克雷伯菌的16SrDNA可变区域设计非对称发夹式DNA探针,优化探针浓度,以不对称PC... 目的应用基于非对称发夹探针的杂交链反应技术,检测肺炎克雷伯菌不对称PCR产物,建立一种新的病原菌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Array Designer 4.0软件,针对肺炎克雷伯菌的16SrDNA可变区域设计非对称发夹式DNA探针,优化探针浓度,以不对称PCR扩增肺炎克雷伯菌16rDNA可变区所制备的单链DNA为靶序列,采用HCR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HCR体系中发夹探针最佳浓度为1μmol/L;当靶序列初始浓度≥0.05μmol/L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观察到明显的HCR聚合物;不对称PCR法制备的单链DNA可以启动杂交反应。结论应用基于非对称发夹探针的杂交链反应技术检测病原菌具有反应体系简单,无需酶促反应等优点,可对血流感染病原菌基因组进行简便、快速、特异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发夹dna探针 杂交链反应
原文传递
发夹结构DNA探针用于检测白血病PML/RARA融合基因的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魏娜 陈敬华 +4 位作者 王昆 李光文 罗红斌 蔡婉婷 林新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07-910,915,共5页
基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中PML/RARA(promyelocytic leukemia/retinoic acid receptor alpha)融合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了一种新型发夹结构DNA电化学探针,并将此探针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 基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中PML/RARA(promyelocytic leukemia/retinoic acid receptor alpha)融合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了一种新型发夹结构DNA电化学探针,并将此探针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采用自行合成的硝基吖啶酮(NAD)作杂交指示剂,应用循环伏安法与差分脉冲伏安法实现了对人工合成的APLPML/RARA融合基因的检测,同时对检测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pH7.0Tris—HCl缓冲液中,杂交前后NAD氧化峰电流差值与靶标链浓度在2.0×10^-8~1.0×10^-7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0×10^-9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夹结构dna探针 PML/RARA融合基因 电化学传感器
下载PDF
大麦HhH-DGS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15
作者 王容 蔡海亚 +5 位作者 焦春海 安兵壮 王红盼 李博 杨彩仙 徐延浩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7657-7670,共14页
螺旋-发夹-螺旋DNA糖基化酶超基因家族(helix-hairpin-helix DNA glycosylases superfamily,HhH-DGS)是DNA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 BER)的关键酶之一,在保持基因组的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分析了大麦(Hordeum vulgar... 螺旋-发夹-螺旋DNA糖基化酶超基因家族(helix-hairpin-helix DNA glycosylases superfamily,HhH-DGS)是DNA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 BER)的关键酶之一,在保持基因组的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分析了大麦(Hordeum vulgare L.) HhH-DGS基因家族的分子特征、系统发育、组织表达模式并探究了该基因家族对辐射的响应规律。在大麦基因组的6条染色体上共鉴定到15个HhH-DGS基因,系统发育将其分为9个亚群。不同亚族间HhH-DGS基因外显子数量变异很大,为2~12个。种间与种内共线性分析表明,该基因家族存在于单子叶与双子叶分化前,在大麦基因组内没有发生大规模扩增。HhH-DGS基因启动子含有大量的光调节因子。大麦萌发期的茎基部及花前期的顶端组织中HhH-DGS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器官;HhH-DGS基因HORVU.MOREX.r3.7HG0667530、HORVU.MOREX.r3.3HG0221280、HORVU.MOREX.r3.3HG0223220和HORVU.MOREX.r3.6HG0561680在大麦不同的器官中稳定表达,并在4种辐射处理后表达都上调。HORVU.MOREX.r3.5HG0469860、HORVU.MOREX.r3.7HG0634400和HORVU.MOREX.r3.1HG0074440表现出特异辐射方式响应模式。本研究在解析大麦HhH-DGS基因家族的特征、进化与功能的基础上,为大麦辐射育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HhH-DGS家族 碱基切除修复 表达模式 辐射应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