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杜剑峰 郑伟 徐梅香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6-39,43,共5页
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促使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产生深刻变革,作为地方高等学校的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树立大新闻、大传播、全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毕业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促使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产生深刻变革,作为地方高等学校的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树立大新闻、大传播、全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毕业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实践能力为主线构建新闻学专业模块化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并以阶梯式实践教学的创新实施为媒介融合时代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群 创新实施
下载PDF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工程教育模式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旭辉 吴克寿 姜春艳 《计算机教育》 2010年第18期141-143,共3页
通过对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研究,将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协作与社会环境融合在计算机工程教育模式中,培养学生扎实的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按照职业角色素养的诉求动态组织并"模块化"课程群;建立工程过程架构和体系,完... 通过对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研究,将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协作与社会环境融合在计算机工程教育模式中,培养学生扎实的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按照职业角色素养的诉求动态组织并"模块化"课程群;建立工程过程架构和体系,完成从学校到企业实训的平滑过渡;以实训为基本的培养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与社会环境融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IO 计算机工程教育 课程群 团队协作 做中学
下载PDF
“课程群”组织体系:对物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10
3
作者 罗洪刚 王建波 刘玉孝 《物理与工程》 2019年第2期35-38,44,共5页
本文以物理学基础课程为例探讨“课程群”组织体系。围绕物理学基础人才的培养,提出数学物理基础、力学基础、热学基础、电磁学基础、光学基础、量子基础以及计算物理基础等七个“课程群”建设方案,构建从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培养所需的... 本文以物理学基础课程为例探讨“课程群”组织体系。围绕物理学基础人才的培养,提出数学物理基础、力学基础、热学基础、电磁学基础、光学基础、量子基础以及计算物理基础等七个“课程群”建设方案,构建从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培养所需的课程体系。这个体系对所有的物理学课程实施纵向管理,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从初级课程到高级课程进行选择,直至博士研究生课程。所有的课程群由浅入深,不变的是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变化的是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这个方案能为物理学基础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系统培养构建“立体化”课程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学 课程群 分类培养 立体化课程框架
下载PDF
“教研室”管理体系:物理学“课程群”管理 被引量:4
4
作者 罗洪刚 王建波 +1 位作者 刘玉孝 吴国军 《物理与工程》 2020年第2期69-74,共6页
本文探讨物理学“课程群”的教研室管理模式。根据物理学基础课程的内在联系,我们提出了建设数学物理基础、力学基础、热学基础、电磁学基础、光学基础、量子基础以及计算物理基础等七个“课程群”的建设方案。每个“课程群”从基础到高... 本文探讨物理学“课程群”的教研室管理模式。根据物理学基础课程的内在联系,我们提出了建设数学物理基础、力学基础、热学基础、电磁学基础、光学基础、量子基础以及计算物理基础等七个“课程群”的建设方案。每个“课程群”从基础到高级,涵盖若干内在关联课程。以教研室为管理单元对这些课程实施管理,一方面可以对“课程群”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相互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另一方面,这样的教研室也便于教师之间的交流讨论,形成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此外,该教研室管理模式也可扩展至专业教研室,扮演专业学科组织建设的功能,可为学生出口提供更加适合专业发展和国家需求的课程设置。本文以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教学管理为例,提供教研室管理的一个具体例子,并简述最近一年开展的活动及取得的初步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学 课程群 教研室
下载PDF
计算机专业软件类课程群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小智 丁长松 刘伟 《计算机时代》 2021年第11期94-96,共3页
针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存在教师、课程两个层面缺乏协作,难以形成育人合力的问题,提出将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专业软件类课程群建设的协同育人策略,阐述基于课程群的协同育人机制,以及教师主体、课程目标、课程方法和课程考核等四个协同... 针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存在教师、课程两个层面缺乏协作,难以形成育人合力的问题,提出将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专业软件类课程群建设的协同育人策略,阐述基于课程群的协同育人机制,以及教师主体、课程目标、课程方法和课程考核等四个协同育人工作内容,可为工科专业课程群实施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 课程群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
下载PDF
“课程群”教学体系: 分级教学与实践 被引量:3
6
作者 罗洪刚 王建波 +1 位作者 刘玉孝 吴国军 《物理与工程》 2021年第3期22-28,共7页
在先前的两篇文章中,我们提出了物理学“课程群”组织体系和“教研室”管理体系架构,分别将物理学基础课程根据内在联系划分为“课程群”以及根据课程群划分组建基层教学组织,即课程群“教研室”。本文继续探讨在“课程群”划分及“教... 在先前的两篇文章中,我们提出了物理学“课程群”组织体系和“教研室”管理体系架构,分别将物理学基础课程根据内在联系划分为“课程群”以及根据课程群划分组建基层教学组织,即课程群“教研室”。本文继续探讨在“课程群”划分及“教研室”建立之后,如何有效地梳理课程及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基于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级和2019级本科生的教学实践,以力学基础系列课程为例,以研究对象的选取为主线索,我们提供课程的融合及其分级教学的实施方案,以及一些初步的成效和经验教训,供同行专家批评指正。本文主要针对物理学专业本科生课程,研究生课程不做具体讨论。参照力学基础系列课程,其他系列课程也参照此模式开展工作,限于篇幅,不详细赘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学 课程群 教研室 分级教学
下载PDF
关于“偏微分方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5
7
作者 朱长江 阮立志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4-86,共3页
在“偏微分方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既要全面围绕课程的整体目标落实好每一个环节,又要凸显课程自身的特色;对相关课程形成的课程群进行全面的建设,相互推动;科研成果的积累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通... 在“偏微分方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既要全面围绕课程的整体目标落实好每一个环节,又要凸显课程自身的特色;对相关课程形成的课程群进行全面的建设,相互推动;科研成果的积累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通过硕士、博士学位点的建设,形成本硕博一体化的教学,进而推动精品课程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品课程建设 彰显特色 课程群建设 科研支撑教学 硕博士点建设
下载PDF
专业群平台课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以《供应链管理》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启慧 王卫平 《物流科技》 2023年第11期155-157,共3页
课程思政是高校“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的重要一环,应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而专业群平台课具有共建共享、辐射范围广等特点,有效的课程思政设计和实施尤为重要。文章以物流管理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平台课《供应链管理》为例,探索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高校“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的重要一环,应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而专业群平台课具有共建共享、辐射范围广等特点,有效的课程思政设计和实施尤为重要。文章以物流管理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平台课《供应链管理》为例,探索课程思政的目标设计、实施路径和效果评价,提出以渐进式任务为载体,实现育人目标的“认知—认同—践行”及以“互联网+”教学为手段,以生为本融入课程思政等,并提出应加强平台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协同性和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群平台课 课程思政 供应链管理
下载PDF
新生心理团体辅导课程的实践创新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罗燕 杨惠琴 《科教导刊》 2017年第4X期176-177,共2页
本文通过对我校新生心理团体辅导课程实践中的经验做法和潜在突破口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固化经验,寻求新突破,供同行借鉴参考,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
关键词 新生 入学教育 心理团体辅导课程
下载PDF
高职建筑类专业群共享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建筑力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英 黄建国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17期152-153,共2页
专业群共享课程具有几个相关专业有相同的知识点,但侧重点稍有差异。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同时可兼顾相关专业间的共性和个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性和拓展性。但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利弊,如何... 专业群共享课程具有几个相关专业有相同的知识点,但侧重点稍有差异。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同时可兼顾相关专业间的共性和个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性和拓展性。但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利弊,如何使两者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高职建筑类专业群共享课程《建筑力学》课程为例,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希望能够将两者有机融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线下 混合式教学 专业群共享课程 建筑力学
下载PDF
贵阳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团体操课开展现状分析
11
作者 陈益云 朱利娟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第8期117-118,129,共3页
本文以提高贵阳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团体操课的开设水准为价值取向,以调查贵阳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团体操课开展现状为目的,运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从理论层面对贵阳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管理层、健身操教练员、健身操课会员... 本文以提高贵阳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团体操课的开设水准为价值取向,以调查贵阳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团体操课开展现状为目的,运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从理论层面对贵阳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管理层、健身操教练员、健身操课会员三类人群进行调查与研究,从中得出以下结论:贵阳市健身俱乐部团体操课所开设的课程种类较少且缺乏更新,教练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阳市 商业健身俱乐部 团体操课
下载PDF
中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群课程建设的策略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家骏 《时代汽车》 2023年第7期50-52,共3页
伴随着中职院校的发展,各大专业群课程建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尤其是在中职院校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该专业为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群课程建设效果良好,将会使中职院校的发展前景更... 伴随着中职院校的发展,各大专业群课程建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尤其是在中职院校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该专业为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群课程建设效果良好,将会使中职院校的发展前景更加美好,进而提升中职院校在各大院校中的地位。所以本文将针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群课程建设问题进行探究,有效提升中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院校 专业群课程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下载PDF
中药学专业课程群教学模式与教学资源的优化与实践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晓秋 王延年 +2 位作者 原忠 袁久志 潘英妮 《药学教育》 2014年第2期24-26,共3页
为了优化中药学专业课程群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通过利用现代教学资源,构建教学交流平台;编写立体化教材,达到特色、鲜明的教学效果;实施产学研并举的教学模式,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即形成了"构建一个平台、提升两大能力、融合三... 为了优化中药学专业课程群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通过利用现代教学资源,构建教学交流平台;编写立体化教材,达到特色、鲜明的教学效果;实施产学研并举的教学模式,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即形成了"构建一个平台、提升两大能力、融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并付诸实践。取得教学改革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 专业课程群 教学模式 教学资源 优化与实践
下载PDF
中、美、澳中高职教育衔接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婷 王彦飞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56-60,共5页
美国以强有力的法律为保障,以"职业群"课程和"补习"课程为载体,依靠强大的学分制转换系统,实现中高职教育无缝对接。澳大利亚通过资格框架(AQF),以"培训包"课程为桥梁连接中高职教育。在我国,中高职教育... 美国以强有力的法律为保障,以"职业群"课程和"补习"课程为载体,依靠强大的学分制转换系统,实现中高职教育无缝对接。澳大利亚通过资格框架(AQF),以"培训包"课程为桥梁连接中高职教育。在我国,中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日益凸显。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中高职教育衔接体系各具特色且十分完善,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职教育衔接 中、美、澳 比较研究 “职业群”课程 “培训包”课程
下载PDF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群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海丰 刘卫然 +1 位作者 马康 康丽华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0期73-75,99,共4页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以河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针对传统三门力学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成立了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群,将三门力学课程教学过程集合起来统一考虑,将教学理念由“教师为中心...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以河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针对传统三门力学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成立了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群,将三门力学课程教学过程集合起来统一考虑,将教学理念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思政以及课程实践等多环节开展教学改革,实现了教学内容不减少,各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堂,课程实践环节多样化,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动手能力和专业认同感,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 土木工程 力学课程群 课程思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