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空间微更新之上海实践 被引量:60
1
作者 陈敏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9-33,共5页
基于上海城市更新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梳理了上海微更新实践的发展历程、工作机制、成效与问题,将多样化的"微更新现象"归纳为专业化、系统化引导与公众、社会资源参与这两种路径下的合力成果,并对推进可持续的城市更新建设... 基于上海城市更新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梳理了上海微更新实践的发展历程、工作机制、成效与问题,将多样化的"微更新现象"归纳为专业化、系统化引导与公众、社会资源参与这两种路径下的合力成果,并对推进可持续的城市更新建设提出了一些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社会治理 公众参与 社区空间 上海实践 微更新
原文传递
乡村基层执法的空间制约与机制再造 被引量:56
2
作者 陈柏峰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9,共17页
中国的基层执法深受政治体制和社会生态的影响和塑造,“治理空间”可以同时容纳这两种因素,是理解中国基层执法的新视角。乡村治理空间为基层执法提供具体场景,其“拥挤社会”特性和“权力分散”特性,严重制约着基层执法能力。空间区域... 中国的基层执法深受政治体制和社会生态的影响和塑造,“治理空间”可以同时容纳这两种因素,是理解中国基层执法的新视角。乡村治理空间为基层执法提供具体场景,其“拥挤社会”特性和“权力分散”特性,严重制约着基层执法能力。空间区域化机制通过建立综合治理(执法)体系,实现了执法机构的统合和区域化;通过将村级组织、村干部、网格员等纳入执法体系,实现了执法空间的分界和局部化;通过对时间和资源进行情境化配置,实现了时空分区。区域化机制重构着乡村治理空间,回应了基层执法权薄弱和执法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再造基层执法,提高了基层执法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空间 乡村治理 基层执法 执法权
原文传递
再造可治理的邻里空间——基于空间生产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51
3
作者 孙小逸 黄荣贵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8-126,143,共11页
住房商品化重构了中国城市的居住空间和社区权力格局,而业主维权行动集中体现了基层城市社会变迁给社区治理带来的挑战。本文试图解读业主维权行动对地方政府的城市基层治理策略的影响。现有文献将社区治理制度和业主维权行动看作两个... 住房商品化重构了中国城市的居住空间和社区权力格局,而业主维权行动集中体现了基层城市社会变迁给社区治理带来的挑战。本文试图解读业主维权行动对地方政府的城市基层治理策略的影响。现有文献将社区治理制度和业主维权行动看作两个独立的研究议题,未能很好解释社区治理规则(变化)与业主维权行动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列夫菲尔的空间生产视角引入社区治理研究,尝试为社区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模式和分析框架。研究认为,社区治理规则的变化是政府建立可治理的邻里空间与业主追求权益与自治两者角逐的后果;在国家应对治理挑战的过程中,话语和表征塑造了人们对社区的理解和想象,合法化了国家对私有化空间的介入,因此在重塑可治理的邻里空间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空间的生产的视角要求研究者思考社区治理规则与业主维权行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对现有社区治理研究视角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业主维权行动 空间的生产 空间的表征
原文传递
新时期珠三角“城市区域”重构的空间分析--以跨行政边界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例 被引量:47
4
作者 刘超群 李志刚 +1 位作者 徐江 叶嘉安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38,共8页
20世纪后半期以来,区域特别是城市区域重新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而区域管治作为应对一体化困境的新手段在世界范围内盛行。本文以珠三角的跨行政边界基础设施建设案例为实证,通过对相关行为主体的深度访谈和对典型事件的分析,展现处于特... 20世纪后半期以来,区域特别是城市区域重新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而区域管治作为应对一体化困境的新手段在世界范围内盛行。本文以珠三角的跨行政边界基础设施建设案例为实证,通过对相关行为主体的深度访谈和对典型事件的分析,展现处于特殊制度背景下的珠三角区域管治新图景。研究表明,在政府所主导的珠三角"城市区域"重构中,对空间性的跨境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正成为实施管治最为重要的手段。正是通过空间,中央、省、市各级政府的权力才得以流通,管治目标才得以达成;同时,对空间管理权的争夺也重置了各层级政府的管理边界,并有可能进一步促进城市、区域和国家的政治经济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 区域管治 跨界基础设施 空间 权力
下载PDF
乡村治理中的公共性与基层治理有效 被引量:41
5
作者 贺雪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6-174,共9页
村级治理从根本上是服务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是为了让农民群众有更加美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美好生活不能“等靠要”,而应当由农民群众自己创造。三农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群众工作,通过国家资源下乡等各种有利条件,克服如农民进城等... 村级治理从根本上是服务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是为了让农民群众有更加美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美好生活不能“等靠要”,而应当由农民群众自己创造。三农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群众工作,通过国家资源下乡等各种有利条件,克服如农民进城等各种困难,利用各种制度如土地集体所有制,借用各种机遇如解决村庄中的矛盾的过程,将群众组织起来,让群众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重建村庄公共性,积累村庄政治势能,也就是重建农民群众的主体性。与既不民主也不公正的传统自治不同,建立在农民群众主体性基础上的村级治理,是以民主、公正为前提的。重建村庄公共性,建设一个基于村庄的强社会,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资源下乡 强国家与强社会 去公共性 公共空间 三农工作 村庄政治 土地确权 信访制度
下载PDF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单元的重构与创生——以武汉市“院落自治”和“门栋自治”为例 被引量:44
6
作者 张大维 陈伟东 孔娜娜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63,68,共6页
社区并非一定是有效的初级治理单元,较大的社区社会空间制约了社区有效的自治;范围相对较小的居民小组、院落、门栋等有形的社区社会空间以及各种志愿文体娱乐组织等无形的社区社会空间更容易使居民形成集体行动,提高治理绩效。以武汉... 社区并非一定是有效的初级治理单元,较大的社区社会空间制约了社区有效的自治;范围相对较小的居民小组、院落、门栋等有形的社区社会空间以及各种志愿文体娱乐组织等无形的社区社会空间更容易使居民形成集体行动,提高治理绩效。以武汉市“院落自治”和“门栋自治”为例进行验证后,得出结论:中国城市社区内部治理单元应该多层次和多元化,实现城市社区治理单元的重构与创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治理单元 院落自治 门栋自治 社会空间
原文传递
乡村治理空间再造及其有效性——基于W镇乡村治理实践的分析 被引量:42
7
作者 吕德文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6-110,共15页
乡村治理有效性的达成,与基层政权拥有的治理空间密切相关。乡村治理空间的再造,指的是基层政权在履行国家治理职能、形塑国家治理合法性的过程中,建构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政策执行体系。这一体系的合法性源自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供... 乡村治理有效性的达成,与基层政权拥有的治理空间密切相关。乡村治理空间的再造,指的是基层政权在履行国家治理职能、形塑国家治理合法性的过程中,建构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政策执行体系。这一体系的合法性源自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供给,有效性则源自于对乡村治理需求的有效回应。基于对W镇乡村治理实践的考察,乡村治理空间再造的路径包括:(1)在政策分类的基础上实现治理任务的多元化和有序性;(2)通过再造政策执行主体,建构独立而完备的、多元一体的乡村治理体系;(3)政策工具多样化,为多管齐下的乡村治理策略提供条件。可见,一个富有弹性的乡村治理空间,并非是对原有治理体系的替代,而是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开放性的制度选择空间。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既要注重加强新制度的供给,更要注重激活原有的行之有效的传统治理制度及策略。当务之急是,发现并激活有效治理策略,使之纳入制度化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空间 治理有效性 乡村治理
原文传递
共治的景观——上海社区花园公共空间更新与社会治理融合实验 被引量:39
8
作者 刘悦来 尹科娈 +2 位作者 孙哲 于海 毛键源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19,共8页
以上海社区花园空间更新为起点来探索公共空间中的公共精神创设之价值,立足四叶草堂团队专业研究和社会实践,试图系统梳理上海公众参与式微更新的发展脉络。从大尺度空间生产到多元主体参与共建的小微空间改善,从空间设计到社区规划到... 以上海社区花园空间更新为起点来探索公共空间中的公共精神创设之价值,立足四叶草堂团队专业研究和社会实践,试图系统梳理上海公众参与式微更新的发展脉络。从大尺度空间生产到多元主体参与共建的小微空间改善,从空间设计到社区规划到社会治理,着重阐释以空间更新作为载体如何营造社会关系和实现在地自我更新,试图整合系统顶层设计的力量与民间自组织力量,实现人民主体性的在地社区营造与地方创生,指向人民城市的共建、共治、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花园 社区营造 社会治理 公共空间 四叶草堂 共建 共治 共享
原文传递
公园城市思想下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内生活力营造途径探究——以上海徐汇滨水空间更新为例 被引量:38
9
作者 金云峰 陈栋菲 +1 位作者 王淳淳 袁轶男 《中国城市林业》 2019年第5期52-56,62,共6页
公园城市思想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更新的价值观从单纯的物质更新转向内涵式发展。文章从公园城市视角重新认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更新的问题,认为内生活力的营造是其内涵式更新的关键,并以上海徐汇滨水空间这一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认为... 公园城市思想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更新的价值观从单纯的物质更新转向内涵式发展。文章从公园城市视角重新认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更新的问题,认为内生活力的营造是其内涵式更新的关键,并以上海徐汇滨水空间这一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认为通过多要素复合形成的具有自我适应能力的内生发展机制是公共开放空间成为生命体所具备的特征之一,是其内涵式发展得以延续的保障,有助于促进城市的公平与活力,是彰显城市魅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 空间治理 国土空间规划 公共空间 景观有机更新 内生活力
下载PDF
上海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路径探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金云峰 周艳 吴钰宾 《住宅科技》 2019年第6期58-63,共6页
在空间资源紧缺的约束下,上海正由外拓增量扩张转向内生存量优化,社区是城市存量更新的基本载体,也是推进多元协同共治的关键阵地,因而完善社区治理空间政策机制是重要的时代命题。研究基于城市创新治理的视角,以物质环境、文化情感与... 在空间资源紧缺的约束下,上海正由外拓增量扩张转向内生存量优化,社区是城市存量更新的基本载体,也是推进多元协同共治的关键阵地,因而完善社区治理空间政策机制是重要的时代命题。研究基于城市创新治理的视角,以物质环境、文化情感与权力结构三个维度为抓手,整合社区资源禀赋和居民多元诉求,提出毗邻修复、交通补强、空间挖潜和社区还权等相关空间治理策略,以此回应微观层面的人地需求,促进空间正义的公平高效,推进社区基层的深度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治理 公共空间 空间正义 微更新
下载PDF
功能区与行政区“双轨制”:城市政府空间管理与创新——以南京市区为例 被引量:27
11
作者 陈浩 张京祥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9-67,共9页
以南京市区为例,研究了功能区发展的发展历程、功能区与行政区的特征差异和相互关系,及功能区涌现所折射的城市政府空间重组趋势。研究表明:(1)功能区具有区别于行政区的显著特征,这些特征使得它成为了传统行政区体系的重要补充,两者之... 以南京市区为例,研究了功能区发展的发展历程、功能区与行政区的特征差异和相互关系,及功能区涌现所折射的城市政府空间重组趋势。研究表明:(1)功能区具有区别于行政区的显著特征,这些特征使得它成为了传统行政区体系的重要补充,两者之间在空间上的互补关系、在职能上的分工与合作关系是主要的,不良竞争是相对次要的。(2)功能区的大量涌现折射和推动了城市政府空间组织的三重战略性转型趋势——城市政府空间组织的焦点从空间中生产转向空间生产的管理;政府空间组织的逻辑从适应总体性管理转向弹性专业化;政府空间组织结构从等级化转向准网络化。三重转型表征的结果是,中国城市政府空间并未经历类似西方的明显消退过程,甚至于出现了一定的扩张与强化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区 行政区 城市治理 国家空间 管理创新 南京
原文传递
软治理: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拓展 被引量:26
12
作者 房亚明 刘远晶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8-145,共8页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挖掘与拓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多重作用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存续与发展面临新挑战和新要求。面向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环境,传统的公共文化空间必须在改革实践中不断优...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挖掘与拓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多重作用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存续与发展面临新挑战和新要求。面向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环境,传统的公共文化空间必须在改革实践中不断优化和拓展,按照乡村文明的要求探索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有效发展模式与机制,强化公共文化空间的制度性供给,挖掘、改造传统文化空间与培育、创建契合新农村发展需求的公共文化空间相结合,推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和载体的多样化与适应性,夯实乡风文明基础,建好用好乡村文化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乡村治理 文化空间 乡风文明 精神内核
下载PDF
从再造空间到再造共同体:社区营造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26
13
作者 蔡静诚 熊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58-65,共8页
社区营造作为当前热门的社会治理实践模式正在我国不断普及。参与社区营造研究的学科众多、众说纷纭,却始终未能统一究竟何为社区营造、社区营造何以可为等基本问题。通过应用综合的视角和发现的逻辑,回归对社区营造实践的深入调查,从... 社区营造作为当前热门的社会治理实践模式正在我国不断普及。参与社区营造研究的学科众多、众说纷纭,却始终未能统一究竟何为社区营造、社区营造何以可为等基本问题。通过应用综合的视角和发现的逻辑,回归对社区营造实践的深入调查,从中发现社区营造的实践逻辑在于通过社区空间再造以实现社区共同体的再造。在解析具体案例的基础上,总结出社区营造对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最终实现美好社区生活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营造 社会治理 社区空间 生活共同体
下载PDF
国家治理视域下国土空间概念内涵 被引量:24
14
作者 冯广京 王睿 谢莹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6,共9页
研究目的:探析国家治理视域下的国土空间概念内涵,服务国土空间治理研究与实践。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是一个有关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的权域空间;(2)国土空间在中国也是一个具有... 研究目的:探析国家治理视域下的国土空间概念内涵,服务国土空间治理研究与实践。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是一个有关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的权域空间;(2)国土空间在中国也是一个具有层级性的实体空间集合;(3)国土空间还是一个具有构成要素多样性、交互性、复杂性的全要素系统空间;(4)国土空间概念内涵受其功能和作用演变的影响较大,在中国形成了“空间被动量”—“经济区域空间”—“地域空间”—“权域+地域空间”4个演进阶段。研究结论:(1)国土空间概念内涵的核心是权域空间;(2)国土空间的本质是一个有关治权规定的包含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全要素的复杂系统空间;(3)国土空间向权域空间内涵的拓展,是推进国家空间治理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在客观上提出了研究构建国土空间统一治理范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国土空间 权域空间 地域空间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刚性管控与柔性治理——基于领地空间与关系空间双重视角的再审视 被引量:22
15
作者 刘合林 聂晶鑫 +1 位作者 罗梅 唐永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18,共9页
研究目的:从领地空间与关系空间双重视角审视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实施中的新问题,提出若干柔性治理的技术路径,为国土空间治理能力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归纳法、演绎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 研究目的:从领地空间与关系空间双重视角审视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实施中的新问题,提出若干柔性治理的技术路径,为国土空间治理能力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归纳法、演绎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刚性管控特征主要体现在制度刚性、空间刚性、地类刚性与指标刚性等方面;(2)刚性管控制度下国土空间规划实践存在着底层反馈机制难以保障、面向地域特色的指引性偏弱、面向发展的弹性不足、面向管理的实用性不足等问题;(3)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重新审视“国土空间”的内涵,空间具有领地空间与关系空间的双重内涵,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需要重视关系空间,并探讨柔性空间与模糊边界等柔性治理方式;(4)柔性治理的可能实现路径包括建立多层级、跨地域的府际合作以提升规划传导效能;探索设立有限度、严审批的“三线”转化机制,凸显地域功能特色发展;塑造可变边界、可动指标的空间管控制度,增强对发展需求的响应能力;推行动态、柔性的跨界规划,提升规划对区域发展的引导与管控。研究结论: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引入柔性治理思维,可以积极应对柔性空间的运作。统筹柔性治理与刚性管控手段,契合国土空间治理能力提升的战略目标,也为相关指南的修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刚性管制 柔性治理 关系空间 治理能力
下载PDF
“接点治理”:乡村振兴中的公共空间再造——基于上海市Y村的空间治理实践 被引量:22
16
作者 颜德如 张玉强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0-167,共8页
乡村振兴本质上反映的是国家与乡村的关系问题,而二者关系的核心又在于寻求有效治理的"接点"。因此,寻求国家正式权力与乡村社会有效衔接的"接点",对于实现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自古以来,乡村公共... 乡村振兴本质上反映的是国家与乡村的关系问题,而二者关系的核心又在于寻求有效治理的"接点"。因此,寻求国家正式权力与乡村社会有效衔接的"接点",对于实现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自古以来,乡村公共空间就是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对接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实现乡村振兴应高度重视乡村公共空间。基于此,构建以"目的—主体—要素"为分析框架的"接点治理"理论,对上海市Y村进行深入的案例研究后发现: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本质就是回归公共空间的公共性、包容性,这便决定了必须在国家主导的权力逻辑、市场力量主导的资本逻辑与村民主导的生活逻辑等三者之间实现平衡,实现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由政府主导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转变。促使这一转变形成的内在机制主要有主体多元的权威机制、村庄能人的关系契约和关系动员机制、利益平衡的合法化机制。由此可以说,公共空间治理不失为当下"强国家、弱社会"治理格局下实现乡村内源式发展的一种新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公共空间 接点治理 内源式发展 空间正义
下载PDF
环保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治理的制度空间与行动策略 被引量:22
17
作者 叶托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57,共8页
环保社会组织良性有序参与环境治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政府乐见其成的理想局面。我国政府出台了很多具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来调控环保社会组织所能获取的政治机会与资源,进而规范其参与环境治理的行为。根据调整对... 环保社会组织良性有序参与环境治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政府乐见其成的理想局面。我国政府出台了很多具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来调控环保社会组织所能获取的政治机会与资源,进而规范其参与环境治理的行为。根据调整对象和功能定位,这些制度可以被划分为机会扩展型、机会收缩型、资源支持型和资源抽离型等四种类型。每一种制度背后都寄托着我国政府的不同期许。为了适应这四类制度,我国环保社会组织在政治机会层面采取了回避、用足和权变等策略,在资源层面采取了"断洋奶"、"吃母乳"和多元化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社会组织 环境治理 制度空间 行动策略
下载PDF
“城市区域”主义下的中国区域治理模式重构——珠三角城际铁路的实证 被引量:22
18
作者 张衔春 栾晓帆 李志刚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3-494,共12页
中国的区域治理模式长期以来呈现出阶段性演化的特征。特别是近些年,传统省-市分层设权的权力组织关系被动态的、反复连续性的博弈所取代。本研究借助政治经济学与人文地理学关于"国家空间再中心化"及组织社会学者的"行... 中国的区域治理模式长期以来呈现出阶段性演化的特征。特别是近些年,传统省-市分层设权的权力组织关系被动态的、反复连续性的博弈所取代。本研究借助政治经济学与人文地理学关于"国家空间再中心化"及组织社会学者的"行政发包制"理论,立足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即"珠三角城际铁路网"展开实证,系统分析其规划、建设及运营过程。并聚焦其中的事权与财权动态演变过程,解析省政府的角色定位和省市关系的演变等两大关键问题,揭示中国城市区域治理重构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一方面,省政府的角色定位由"分包商"和"协调者"逐渐转变为协调与发展并重的新角色定位;同时,省市关系由结构化的"行政发包"转化为多轮协商的动态博弈连续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区域主义 区域治理 珠三角 国家空间 城际铁路
原文传递
空间规训与空间治理:国家权力下沉的逻辑阐释 被引量:20
19
作者 朱静辉 林磊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9-149,175,共12页
已有研究把国家权力下沉视为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过程,忽视了国家权力下沉逻辑的阶段性差异。本文以某地级市下辖的Q区大网格制度实施为例,考察政府权力下沉应对空间流变的空间治理策略进程。研究发现:国家权力下沉经历了从空间规训的政... 已有研究把国家权力下沉视为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过程,忽视了国家权力下沉逻辑的阶段性差异。本文以某地级市下辖的Q区大网格制度实施为例,考察政府权力下沉应对空间流变的空间治理策略进程。研究发现:国家权力下沉经历了从空间规训的政治性建构到空间治理行政主导模式的转变。当代国家权力下沉是空间治理的运作体现,表现为组织的空间化、社会组织与社会力量的空间整合以及技术性手段的空间运用。当代国家权力下沉源自于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剧烈变动、空间的风险化与碎片化、行政科层制下的空间治理压力。受制于基层政府内部组织体系的条块分割,空间碎片化的特质以及国家-社会模糊性的空间合理性,权力下沉也面临着进与退的两难处境。本研究从空间角度对国家权力下沉的阶段性逻辑差异进行了辨析和解释,从而为深化我们对当代国家-社会关系的理解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训 空间治理 权力下沉 空间风险 空间碎片
原文传递
高等教育项目治理与学术治理的张力空间——兼论教育评价改革如何促进项目制改革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立国 张海生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5-145,共11页
项目制作为一种治理工具,已经内嵌到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并逐渐固化为一种常用的治理手段。项目制在带来治理效率和治理效果等正向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违背学术治理规律的空间,致使学术治理与项目治理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这其中既... 项目制作为一种治理工具,已经内嵌到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并逐渐固化为一种常用的治理手段。项目制在带来治理效率和治理效果等正向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违背学术治理规律的空间,致使学术治理与项目治理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这其中既包括治理目标的确定性、精准性与不确定性、模糊性之间的矛盾,也包括治理方式的专向性、碎片化与灵活性、整体性之间的矛盾,权力运行机制中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之间的矛盾。鉴于此,应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学术评价体制机制,推动项目制改革,将项目治理中不适宜学术评价改革的部分以及不符合学术发展规律的部分,加以调整和优化,进而实现既充分发挥项目治理的独特优势和技术理性,又遵循学术治理和学术评价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的统一,在学术治理和项目治理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张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治理 项目治理 学术治理 教育评价 破“五唯” 张力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