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治理的伦理基础:从善治到至善 被引量:14
1
作者 周作宇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9,共19页
大学治理不能忽视伦理基础。《大学》中所提出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时代价值。追求卓越的价值导向和止于至善的理想高度契合。在科技迅猛发展、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下,"至善&qu... 大学治理不能忽视伦理基础。《大学》中所提出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时代价值。追求卓越的价值导向和止于至善的理想高度契合。在科技迅猛发展、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下,"至善"的内涵不断丰富,也需要理论和实践来关注和丰富。在知识转移、知识创价和知识价值革命成为大学新兴话语的背景下,大学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大学治理现代化不是外在于大学目的的工具性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依靠人的现代化来推动。人的现代化和"止于至善"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大学治理要检讨现实问题和症候,需树立和强化"从善治到至善"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治理 治理伦理 善治 至善
原文传递
数字治理伦理的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靳凤林 张玉洁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数字技术的崛起将社会治理带入一个崭新的数字时代。在数字时代,数字技术嵌入社会治理,其关键环节不仅在于运用数字技术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传统社会治理中的伦理原则尚不能完全适用...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数字技术的崛起将社会治理带入一个崭新的数字时代。在数字时代,数字技术嵌入社会治理,其关键环节不仅在于运用数字技术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传统社会治理中的伦理原则尚不能完全适用于数字治理实践的需要。因此,为促使数字治理最终迈向善治,数字治理伦理的创新性发展已势不可挡。在数字治理进程中,其伦理的创新性发展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数字治理主体伦理由传统一元价值取向迈入现代多元价值共存;数字治理决策伦理由传统形式正义迈入现代实质正义;数字治理服务伦理由传统公仆意识淡薄迈入现代人民至上的全面强化;数字治理监督伦理由传统程序的非整全性迈入现代程序的公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社会治理 数字治理 治理伦理 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基于乡村伦理视角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幸 唐贤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0期200-204,214,共6页
乡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是中国传统伦理精神形成和孕育的基本单位。乡村伦理是存在于乡村各种关系之间的规则、秩序、规范和规律,是对乡村社会关系的反映,乡村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乡村景观设计是乡村建设的重要环节。随着乡村... 乡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是中国传统伦理精神形成和孕育的基本单位。乡村伦理是存在于乡村各种关系之间的规则、秩序、规范和规律,是对乡村社会关系的反映,乡村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乡村景观设计是乡村建设的重要环节。随着乡村建设的推进,从乡村伦理的视角出发,将乡村伦理作为设计行为准则和伦理道德规范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对于推动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调查法、资料收集法等方法,在乡村伦理的理论基础上,阐述了目前我国乡村景观中出现的相应的伦理问题,从家庭伦理、经济伦理、生态伦理和治理伦理4个维度对应提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伦理策略,以期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伦理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家庭伦理 经济伦理 生态伦理 治理伦理
下载PDF
国内外科学数据治理研究的比较分析
4
作者 何依 司莉 《情报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61,171,共10页
【目的/意义】科学数据治理是促进科学数据开放、激发数据价值的有效手段,梳理与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有助于发掘新的研究点,为科学数据治理研究与实践奠定理论基础。【方法/过程】采用系统性综述方法对科学数据治理研究进行梳理,全面呈... 【目的/意义】科学数据治理是促进科学数据开放、激发数据价值的有效手段,梳理与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有助于发掘新的研究点,为科学数据治理研究与实践奠定理论基础。【方法/过程】采用系统性综述方法对科学数据治理研究进行梳理,全面呈现当前研究现状,并对比国内外研究主题的异同。【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国内外都关注科学数据治理策略和模型的研究。国内强调图书馆参与的重要性,关注临床科学数据治理平台开发、高校和科研机构科学数据治理模型构建;国外则聚焦于《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对科学数据治理的影响、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治理挑战、科学数据治理伦理、生物医学机构的治理模型、治理技术和实践研究。【创新/局限】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未来可从研究手段、应用领域、体制机制、协同治理等维度提高科学数据治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数据治理 治理模型 治理策略 治理伦理 比较分析
原文传递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执政伦理、生态伦理与民生伦理的统一
5
作者 焦连志 巩军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9-16,共8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认识,渗透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有着多重伦理意蕴,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执政伦理、自觉肩负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的生态伦理以及努力实现民众对美好生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认识,渗透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有着多重伦理意蕴,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执政伦理、自觉肩负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的生态伦理以及努力实现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民生伦理的统一。执政伦理、生态伦理与民生伦理的统一体现在党为执政为民的实践中,体现在“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态文明建设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生态文明 执政伦理 生态伦理 民生伦理
下载PDF
善治:和谐社会建设视野中的治理伦理 被引量:5
6
作者 戴锐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8-11,共4页
社会治理是由共同目标支持的、社会各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管理活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需要通过引入"善治"理念,积极建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伦理,从而实现和谐之治。善治理念强调在目的上增进公共利益... 社会治理是由共同目标支持的、社会各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管理活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需要通过引入"善治"理念,积极建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伦理,从而实现和谐之治。善治理念强调在目的上增进公共利益、满足公众需要,体现"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的价值取向;在程序上加强公民与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与合作。治理伦理的生成主要不是靠制定伦理规则,而是靠公民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建设,其生成过程的重心在于监督和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伦理 善治 和谐之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下载PDF
政府治理伦理的逻辑定位和时代价值
7
作者 顾爱华 孙莹 《中国行政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8-94,共7页
政府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主体,治理的成功与否与其伦理取向密切相关。政府治理伦理作为能够表现人类对未来或应有世界价值追求的综合性标准和尺度,能够有效推动政治伦理、行政伦理、技术伦理等在深层次的贯通融合,并通过对党的执... 政府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主体,治理的成功与否与其伦理取向密切相关。政府治理伦理作为能够表现人类对未来或应有世界价值追求的综合性标准和尺度,能够有效推动政治伦理、行政伦理、技术伦理等在深层次的贯通融合,并通过对党的执政伦理的即时转化、国家治理文化的核心凝练和制度建构与演进的现实推动,逐渐成为推动新时代治理变革创新的内在依据。因此,以现实主义的平实视角剖析政府治理伦理的内涵、逻辑定位和时代价值,能够更加清晰地辨识和阐释我国政府治理伦理的独特性和先进性,并通过现代治理制度和机制等落实于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的提升,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伦理 政府治理 共识 道德表达
原文传递
网络民谣警世价值研究综述 被引量:2
8
作者 郭远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88-94,共7页
在互联网时代,警世类网络民谣已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新热点。其研究范畴从内涵界定(网络民谣、网络段子中的顺口溜、新民谣、现代民谣、当代民谣)与特点(口语化、流畅性、民众集体创作)到警戒对象(政风、民风)和实现路径(舆论压力、温情... 在互联网时代,警世类网络民谣已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新热点。其研究范畴从内涵界定(网络民谣、网络段子中的顺口溜、新民谣、现代民谣、当代民谣)与特点(口语化、流畅性、民众集体创作)到警戒对象(政风、民风)和实现路径(舆论压力、温情劝慰)都独具特色。网络民谣警世价值的有效疏导,需要抵制媚俗和粗鄙类网络民谣的传播,约束消极和阴暗类政治民谣的流行,并剔除强奸民意的"伪民谣",特别是认真倾听大众的声音。但是,网络民谣警世价值的疏导尚需深入研究,同时,也为警世类网络民谣的理论发展、实践深化和互联网时代的挑战留下新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民谣 网络段子 警世 政风 民风
原文传递
智能互联网时代网络犯罪治理的伦理构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玉薇 《人大法律评论》 CSSCI 2018年第1期151-168,共18页
智能互联网时代网络犯罪伦理治理的问题可被归咎于“自治”功能的不足。就网络伦理子系统对网络犯罪的治理而言,呈现出封闭化、提前化和工具化等新特征。然而随着网络犯罪风险的增多与伦理治理进程的演进,其“自治”功能产生了诸多网络... 智能互联网时代网络犯罪伦理治理的问题可被归咎于“自治”功能的不足。就网络伦理子系统对网络犯罪的治理而言,呈现出封闭化、提前化和工具化等新特征。然而随着网络犯罪风险的增多与伦理治理进程的演进,其“自治”功能产生了诸多网络负外部性,其后果直接影响到网络犯罪治理的实效性和合理性,也将从根基上消解伦理自治的合法性基础。鉴于此,从卢曼“系统功能分化”的理论视角看,高效治理网络犯罪的伦理制度路径应是,提升网络伦理的自治能力,加快自我合理性进程的推进;严格拿捏网络伦理自治的内部限度,避免向权力主义寻租;积极探索“准则、市场、代码、法律”各自作用的法治边界,以利于多系统治理格局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犯罪 伦理治理 自治 功能 负外部性
原文传递
中国伦理传统的“德治”与“治德”
10
作者 李金和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85-88,共4页
自周初德治主义的萌芽至汉朝中国伦理传统"德治"模式的确立,其间历经管仲以法为主的德法结合论、孔子的以德治国论、荀子的礼法并重论等治国理论。然而,基于批判秦朝"法治"实践发展起来的汉朝治国模式,在"罢... 自周初德治主义的萌芽至汉朝中国伦理传统"德治"模式的确立,其间历经管仲以法为主的德法结合论、孔子的以德治国论、荀子的礼法并重论等治国理论。然而,基于批判秦朝"法治"实践发展起来的汉朝治国模式,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下走向了纯伦理化的"德治"。与之相应,其培养"德治"主体道德素质的"治德"范式呈现为片面的伦理型特征。自汉至清历朝历代由盛而衰的"德治"循环实践证明:伦理型"治德"前提下的"德治"陷入了"德治"悖论。化解"德治"悖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选择是全面认识、借鉴吸收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治国理论及其"治德"范式,促进"治德"的伦理制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治 治德 伦理 制度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跨界治理的伦理意蕴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诗悦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7-43,110,共8页
随着大数据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掌握大数据处理能力,并日益深度介入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跨界治理之中。大数据技术使得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跨界治理的伦理价值目标与手段发生改变。然而,大数据为多元治理主体参与突发性公共卫... 随着大数据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掌握大数据处理能力,并日益深度介入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跨界治理之中。大数据技术使得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跨界治理的伦理价值目标与手段发生改变。然而,大数据为多元治理主体参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跨界治理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导致了道德责任缺失、诚信意识错位、主体道德冲突等一系列伦理失范现象。在对跨界治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伦理缺失现象进行归纳的基础上分析了伦理失范的原因,并提出了重建跨界伦理秩序的人本式治理、合作式治理、共享式治理的实践模式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跨界治理伦理 大数据 数据共享
下载PDF
学术破局与实践拥趸:泰州学派村治伦理的二元进路
12
作者 郑文宝 《武陵学刊》 2021年第6期8-13,共6页
泰州学派是一个特殊性的存在,这种特殊性在伦理思想史上体现为世俗化的学术取向,在伦理生活史上体现为务实性的村治伦理实践。泰州学派学术重心下移到村治伦理,既体现了儒学摆脱体制依附进行自我救赎的学理需求,又体现了泰州学人躬行务... 泰州学派是一个特殊性的存在,这种特殊性在伦理思想史上体现为世俗化的学术取向,在伦理生活史上体现为务实性的村治伦理实践。泰州学派学术重心下移到村治伦理,既体现了儒学摆脱体制依附进行自我救赎的学理需求,又体现了泰州学人躬行务实的学派气象。泰州学派将伦理道德认知通过讲会宣传、宗族治理、乡约规范等途径濡化给平民百姓,在治村路径上进行了多元化的尝试和探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术标识,树立了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践行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州学派 村治伦理 德文化 践行典范
下载PDF
治理伦理与公司治理:二维治理结构的建立 被引量:9
13
作者 邢建国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8-65,共8页
流行的公司治理理论是以制度性机制为单一维度的分析框架。本文通过对公司治理行为所暗含的“私人安排”的分析,将伦理参数导入公司治理的机制体系,建立了一个扩展成的“二维治理结构”。通过对几种典型的治理结构的比较分析,指出“治... 流行的公司治理理论是以制度性机制为单一维度的分析框架。本文通过对公司治理行为所暗含的“私人安排”的分析,将伦理参数导入公司治理的机制体系,建立了一个扩展成的“二维治理结构”。通过对几种典型的治理结构的比较分析,指出“治理伦理”标准化和职能化,以及提高伦理治理强度是改善公司治理绩效的关键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伦理 公司治理 二维治理结构
原文传递
“命定”视野下的“治道”:王充治道伦理论
14
作者 龙倩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9-27,36,共10页
为驳斥天人感应下的圣人史观,王充提出了国家的治乱兴衰由"国命"决定的思想。但这"国命论"并不是绝对的宿命论,也并未取消政治的积极意义。恰恰相反,在王充"命定"论的视野下掩盖着系统的治道伦理观。关... 为驳斥天人感应下的圣人史观,王充提出了国家的治乱兴衰由"国命"决定的思想。但这"国命论"并不是绝对的宿命论,也并未取消政治的积极意义。恰恰相反,在王充"命定"论的视野下掩盖着系统的治道伦理观。关于治道,王充不仅提出了包含国家的治乱及疆域的拓展,生产力水平的提升、百姓的安乐及道德素质的提高在内的"以民为本"的治道目标,也找到了"谷食"和"时数"的"自然主义色彩"的治道影响因素,并从国家治理主体及治理之道两方面提出了"贤君良臣"和"尚德养力"的"人道有为"的治道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治道 国命 以民为本 人道有为
下载PDF
论科技伦理的治理创新 被引量:12
15
作者 计海庆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110,190,共11页
《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从治理层级的提升,治理工作本身的完善发展,应对新兴研发模式的挑战和推动中国特色治理经验国际化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科技伦理治理创新的要求。从治理模式上看,它包含了从单纯注重负面后果的被动治理,... 《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从治理层级的提升,治理工作本身的完善发展,应对新兴研发模式的挑战和推动中国特色治理经验国际化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科技伦理治理创新的要求。从治理模式上看,它包含了从单纯注重负面后果的被动治理,向覆盖了从源头到应用全过程的主动治理的创新转变,这是由科技伦理的本质和要达到的治理效果决定的。从治理领域上看,它包含了从科研伦理向技术伦理的创新拓展,即从单纯注重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拓展为对新兴技术产品应用的伦理问题的关注,这是由后者伦理问题高发的现状决定的。从治理抓手上看,管控伦理倾销和关注人类增强技术是具体开展科技伦理治理应着力聚焦的问题,前者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要求,后者体现的是对科技创新前沿领域的积极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伦理治理 创新 职业道德 伦理倾销
下载PDF
高水平科技伦理治理:现实意义与总体思路 被引量:9
16
作者 丁明磊 刘仁厚 《国家治理》 2022年第7期38-42,共5页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科技供给需求更加迫切。高水平科技伦理治理是科技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在对新时期科技伦理治理面临形势和需求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科技伦理治理存在的挑战以及避...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科技供给需求更加迫切。高水平科技伦理治理是科技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在对新时期科技伦理治理面临形势和需求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科技伦理治理存在的挑战以及避免的误区,提出围绕“科技向善”系统性推进科技伦理治理的思路、重点和五方面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向善 科技伦理治理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数字平台的伦理困境与系统性治理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飞 《国家治理》 2022年第7期20-25,共6页
数字技术加强了社会连接,丰富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渠道,使人们得以在虚拟领域中实现互动和信息共享,个人的声音因此可以被更广泛的听到。而数字技术的联通性也让不同虚拟平台之间、虚拟平台与现实世界之间融合起来,构建起网络化社会。数... 数字技术加强了社会连接,丰富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渠道,使人们得以在虚拟领域中实现互动和信息共享,个人的声音因此可以被更广泛的听到。而数字技术的联通性也让不同虚拟平台之间、虚拟平台与现实世界之间融合起来,构建起网络化社会。数字平台一方面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理性对话的潜能,为民主参与提供了新的机会;另一方面放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负面情绪,加速了虚假、仇恨等消极信息的传播。为了更好维护技术发展的初衷,需要集中政府、平台、受众等不同主体力量,实现对数字平台伦理的系统性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平台 伦理治理 科技治理 信息传播
原文传递
面向伦理治理的医疗人工智能研究:发展态势、热点议题与进阶前瞻
18
作者 汪琛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16期217-224,共8页
近年来,医疗人工智能开始成为人工智能伦理及治理研究的热点领域,但国内学界对伦理研究实践转向的关注相对较低。为此,以医疗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作为研究主题,探索医疗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研究的知识基础与前沿主题。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We... 近年来,医疗人工智能开始成为人工智能伦理及治理研究的热点领域,但国内学界对伦理研究实践转向的关注相对较低。为此,以医疗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作为研究主题,探索医疗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研究的知识基础与前沿主题。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310篇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展现国际医疗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与知识基础,绘制医疗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研究的整体图景。研究发现:现有研究主要涉及医疗人工智能应循的伦理规制框架、医疗人工智能分殊领域的伦理风险和医疗人工智能伦理原则的实践性治理转向3个核心主题;知识基础主要涵盖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伦理和医疗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等三大模块;未来有关研究可能的进阶方向表现为治理框架的统筹与整合、新兴技术伦理治理的理论创新和伦理价值的塑造整合以及量化方法的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人工智能 伦理治理 人工智能伦理 文献计量 伦理问题 医学伦理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德法关系理论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忠 刘渠景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2期101-115,共15页
德法关系理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最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鲜明中国特色的一部分。这一理论由德法结合论、以法护德论、以德撑法论、德法协力论等理论构成,是一个内涵丰富、体系严整的理论体系,蕴含着深刻的道... 德法关系理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最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鲜明中国特色的一部分。这一理论由德法结合论、以法护德论、以德撑法论、德法协力论等理论构成,是一个内涵丰富、体系严整的理论体系,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事理与法理。习近平德法关系理论科学地阐释了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有机关系,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法治基本原理和国家治理理论,彰显了中国法治的鲜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德法关系 德法结合
下载PDF
论“礼法合流” 被引量:2
20
作者 楼天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3-87,102,158,共7页
从"法寓于礼"、"礼法分立"到"引礼入法","礼法合流"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流变。以礼为核心、人情为内核的中国传统法文化,实现了自律性规范与他律性规范的整合,闪烁着民本主义的光辉,有其历史合理... 从"法寓于礼"、"礼法分立"到"引礼入法","礼法合流"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流变。以礼为核心、人情为内核的中国传统法文化,实现了自律性规范与他律性规范的整合,闪烁着民本主义的光辉,有其历史合理性。"礼法合流"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一,法的平等性丧失,以礼为核心的"法"成为维护封建社会关系的有力工具;其二,法律与道德的界限被混淆,造成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其三,法的客观性的丧失,执法官可以凭主观意志解释经文,由此形成"人情即法"的传统。历史警示我们,在当代中国法律制度建设中,不能对人性存有丝毫的侥幸,且理想的法治必须有道德的支撑。只有秉承理性精神,完成从"重关系"到"重契约"的转变,方能真正从人治走向法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法合流 引礼入法 礼治 法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