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草总黄酮和石见穿总酚酸复方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慧 刘婷 +1 位作者 郭雷 郑秋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053-2057,共5页
目的:研究甘草总黄酮(GTF)和石见穿总酚酸(STPA)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通过测定甘草总黄酮、石见穿总酚酸、甘草总黄酮和石见穿总酚酸(7:3)混合物3个样品清除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以及螯合金属离子、抑制亚油酸过氧化... 目的:研究甘草总黄酮(GTF)和石见穿总酚酸(STPA)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通过测定甘草总黄酮、石见穿总酚酸、甘草总黄酮和石见穿总酚酸(7:3)混合物3个样品清除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以及螯合金属离子、抑制亚油酸过氧化能力,评价甘草总黄酮与石见穿总酚酸及其复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甘草总黄酮、石见穿总酚酸及其混合物的复方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且有浓度依赖性。结论:甘草总黄酮和石见穿总酚酸复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复方抗氧化效果优于两药单独使用。有望成为具临床应用价值的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总黄酮 石见穿总酚酸 抗氧化 自由基
原文传递
甘草总黄酮微丸溶出度的考察 被引量:4
2
作者 陈丽华 徐德生 +1 位作者 冯怡 陈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758-1761,共4页
目的:建立甘草总黄酮微丸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C,采用桨法测定,以1.0%十二烷基硫酸钠的pH6.8磷酸盐缓冲溶液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r.min-1,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以甘草苷为对照品计算累积溶出率,45... 目的:建立甘草总黄酮微丸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C,采用桨法测定,以1.0%十二烷基硫酸钠的pH6.8磷酸盐缓冲溶液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r.min-1,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以甘草苷为对照品计算累积溶出率,45min时均大于75%,在4.07~24.42μg的范围内,浓度与其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61%,RSD为0.95%。结论:经过溶出条件的系统筛选后所建立的方法稳定,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总黄酮微丸 溶出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 甘草苷
下载PDF
含甘草总黄酮效应组分微丸的制备及性质考察 被引量:4
3
作者 陈丽华 冯怡 +3 位作者 徐德生 李俊松 张梁 汪益涵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4-438,共5页
目的: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含甘草总黄酮效应组分微丸,采用Eudragit RS 100为包衣材料,制备含甘草总黄酮效应组分缓释微丸。方法:采用M in i G latt流化床底喷包衣法制备包衣微丸,对其包衣工艺及处方进行单因素考察,评价微丸的粉体学性质... 目的: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含甘草总黄酮效应组分微丸,采用Eudragit RS 100为包衣材料,制备含甘草总黄酮效应组分缓释微丸。方法:采用M in i G latt流化床底喷包衣法制备包衣微丸,对其包衣工艺及处方进行单因素考察,评价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和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当聚合物包衣增重6%,增塑剂用量为10%时,药物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体外释放曲线符合Peppas和H iguch i方程。结论:制备的含甘草总黄酮效应组分微丸具备较理想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甘草总黄酮效应组分 EudragitRS100 微丸 释放度
下载PDF
UV法测甘草黄酮微丸含量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丽华 徐德生 冯怡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8-129,共2页
目的:建立甘草黄酮微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甘草苷为指标性成分,在335nm波长处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测定微丸中甘草黄酮含量以甘草苷计为36.2%,甘草苷在4.07~20.3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n... 目的:建立甘草黄酮微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甘草苷为指标性成分,在335nm波长处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测定微丸中甘草黄酮含量以甘草苷计为36.2%,甘草苷在4.07~20.3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n=9)为98.6%。结论:本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性和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黄酮微丸 甘草苷 紫外分光光度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