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PP-4抑制剂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 被引量:30
1
作者 黄汉伟 黎健南 +1 位作者 蔡雪 刘裕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365-2368,共4页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对门冬胰岛素30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门冬胰岛素30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单纯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对门冬胰岛素30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门冬胰岛素30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单纯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组(CSII组),阿卡波糖联合CSII组(CSII+Aca组),西格列汀联合CSII组(CSII+Sig组)。每组各30例,强化治疗2周,最后3d行72h动态血糖监测(CGMS),观察24h内平均血糖(24h M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1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餐后血糖尖峰值(PGS)、餐后血糖达峰时间(△t)、餐后血糖漂移幅度(PPGE),餐后血糖漂移时间(T总)。治疗结束时比较胰岛素用量之差(△胰岛素)、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率、血糖谱。结果治疗2周后,CSII+Sig组和CSII+Aca组的日内血糖波动指标(24h MBG、LAGE及MAGE)及餐后血糖波动指标(PGS、△t、PPGE、T总)均显著低于CSII组(P<0.05);而CSII+Sig组与CSII+Aca组之间血糖波动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3组△胰岛素、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率,CSII+Sig组均偏低(P<0.05)。结论短期CSII治疗联合应用西格列汀,其降糖效果不低于联合应用阿卡波糖,能平稳降糖,减轻该类患者全天血糖波动,有效减少△胰岛素,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DPP-4抑制剂 西格列汀 阿卡波糖 血糖波动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晓洁 何华 +5 位作者 吕霞飞 文晓蓉 王椿 陈大伟 李秀钧 冉兴无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4-738,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应用高分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测定CIMT以及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72h...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应用高分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测定CIMT以及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72h血糖监测,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根据CIMT<0.9mm将患者分为CIMT正常组(A组,n=37)和CIMT增厚组(B组,n=27)。结果①A组患者年龄、收缩压、LN(LDL-c)、LN〔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患者性别、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家族史、舒张压、TG、TC、HDL-c以及日内血糖波动指标平均血糖的标准差(SD)与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无明显差异(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CIMT与年龄、LN(LDL-c)、LN(MODD)、SD相关,r值分别为:0.370(P=0.005)、0.325(P=0.009)、0.346(P=0.005)、0.251(P=0.045)。③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吸烟、LN(LDL-c)、LN(MODD)是CIMT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血糖波动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且独立于HbA1c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糖波动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西格列汀治疗脆性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丹 吴红艳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954-957,共4页
目的评价西格列汀在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DI)治疗血糖控制不良的脆性糖尿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7例MDI治疗血糖控制不良的脆性糖尿病患者,在原方案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100 mg·d^(-1),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 目的评价西格列汀在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DI)治疗血糖控制不良的脆性糖尿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7例MDI治疗血糖控制不良的脆性糖尿病患者,在原方案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100 mg·d^(-1),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_1C)、1,5-脱水葡萄糖醇(1,5-AG)、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体质量指数(BMI)和胰岛素剂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HbA_1C从基线时的(8.4±1.2)%下降到12周时的(7.3±2.5)%(P<0.05),三餐前和三餐后2 h血糖均较基线下降,全天胰岛素剂量较基线减少(P<0.05)。1,5-AG从基线时的(7.3±3.3)mg·L^(-1)上升到12周时的(9.8±4.5)mg·L^(-1)(P<0.05),SDBG和MAGE均较基线下降(P<0.05)。BMI没有变化,低血糖事件减少。基线BMI与HbA_1C变化值呈正相关。年龄与1,5-AG变化值呈正相关,与SDBG和MAGE变化值呈负相关。结论西格列汀改善MDI治疗血糖控制不良的脆性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和血糖波动,减少低血糖事件,不增加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格列汀 脆性糖尿病 血糖波动
下载PDF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沙格列汀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万亨 沈洁 +8 位作者 张彤 赵德福 鲁路 朱筱 韩亚娟 陈志 李章芳 吕蒙 郝宝珺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09-1112,共4页
目的 观察沙格列汀联合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对胰岛β细胞功能较差的T2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 方法 选取胰岛功能较差的T2DM患者30例,采用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15d,第10天后不再调整胰岛素剂量,第13天晨起开始口服沙格列汀,第11~15天... 目的 观察沙格列汀联合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对胰岛β细胞功能较差的T2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 方法 选取胰岛功能较差的T2DM患者30例,采用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15d,第10天后不再调整胰岛素剂量,第13天晨起开始口服沙格列汀,第11~15天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比较第11~12天和第14~15天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10.0 mmol/L的时间百分率(PT10.0)、血糖<3.9 mmol/L时间百分率(PT3.9)的变化. 结果 与口服沙格列汀前相比,口服沙格列汀后MAGE [(5.28±1.44)vs(3.27±0.76)mmol/L,P<0.01]、SDBG[(2.43±0.50)vs(1.79±0.45) mmol/L,P<0.01]、MBG[(8.05±1.01) vs (6.94±0.72) mmol/L,P<0.01]、LAGE[(8.91±1.57) vs(6.77±1.13)mmol/L,P<0.01]、PT10.0[(11.69±4.18)%vs (4.03±2.50)%,P<0.01]下降,PT3.9[(4.07±3.00)%vs (4.72±2.66)%,P>0.05]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沙格列汀联合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可改善胰岛功能较差的T2DM患者血糖波动,且不增加低血糖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格列汀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血糖波动 糖尿病 2型
原文传递
沙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HOMA表达、β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惠媛 尹冬 闵冬雨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9-623,共5页
目的评价沙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4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沙格列汀低剂量(SG-L)组、沙格列汀高剂量(SG-H)组、二甲双胍(MG)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1500mg+沙格列汀2.5mg、二甲双胍1 500 mg+沙格列汀5 mg、二甲双... 目的评价沙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4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沙格列汀低剂量(SG-L)组、沙格列汀高剂量(SG-H)组、二甲双胍(MG)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1500mg+沙格列汀2.5mg、二甲双胍1 500 mg+沙格列汀5 mg、二甲双胍(1 500~2 000 mg)进行治疗。干预后检测其血糖水平、动态血糖及胰岛功能。结果治疗后,与MG组相比,SG-H组在早餐后2 h、午餐前、午餐后2 h、晚餐前、晚餐后2 h及晚餐后4 h血糖明显降低(P<0.05);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血糖水平标准差、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平均血糖水平明显降低(P<0.05);胰岛素β功能指数明显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能有效控制不同时间点患者血糖,减少患者血糖波动,同时改善胰岛素β细胞功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基肽酶-4 沙格列汀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血糖波动
原文传递
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万亨 沈洁 +6 位作者 赵德福 朱筱 陈志 韩亚娟 胡玉兰 赵敏 张彤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5-378,共4页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2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单纯胰岛素泵治疗组(CSII组)与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组(CSII+Sig组),每组各13例,强化治疗2周,最后3 d行72 h动态...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2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单纯胰岛素泵治疗组(CSII组)与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组(CSII+Sig组),每组各13例,强化治疗2周,最后3 d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CGMS),观察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MBG)。治疗结束时比较胰岛素用量之差(Δ胰岛素)、体重指数变化(ΔBMI)、血糖达标天数。结果 CGMS结果显示:CSII+Sig组与CSII组相比,MAGE(2.83±0.86与4.01±0.54)、SDBG(1.39±0.32与1.99±0.38)、LAGE(5.41±1.43与6.80±1.26)、MBG(6.65±0.39与7.91±0.53)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Δ胰岛素(-4.26±6.27与6.5±8.76)、ΔBMI(-0.12±0.38与0.24±0.34)、血糖达标天数(3.92±0.76与5.55±1.29),CSII+Sig组均偏低(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T2DM患者较单纯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而言,具有改善患者血糖波动,减少胰岛素用量,减轻体重,缩短血糖达标天数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基肽酶抑制剂 西格列汀 胰岛素泵 血糖波动 新诊断2型糖尿病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期血糖变异性对血管生成素2和内质网应激变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何泉 徐盈 +3 位作者 唐新华 刘衡 朱宝生 蒋绿芝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80-1085,共6页
目的 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性期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与内质网应激的变化及对ACS危险性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78例糖尿病合并ACS患者,ACS病程<7 d.并选择78例无AGS的糖尿病患者作对照... 目的 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性期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与内质网应激的变化及对ACS危险性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78例糖尿病合并ACS患者,ACS病程<7 d.并选择78例无AGS的糖尿病患者作对照,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GRACE)评分评估ACS患者危险度;采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CGMS)进行3d的血糖监测;分别用实时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Ang-2、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重链结合蛋白(Bip)、肌醇需求蛋白激酶Ⅰ(IREI)、类PKR的内质网应激酶(PERK)、氧调节蛋白150(ORP150)、转录激活因子6(ATF6)、X盒结合蛋白1(XBP1)、磷酸化的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p-eIF2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对2组间参数进行比较;同时将血糖波动参数与Ang-2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和MCP-1也进行相关性分析;将血糖波动参数、Ang-2和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与GRACE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ACS组的日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 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和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ACS组Ang-2、内质网相关基因Bip、IREI、PERK、ORP150、ATF6、XBP1、p-eIF2α和MCP-1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3)在ACS组中,作pearson相关分析,Ang-2与MAGE、LAGE、MPPGE相关(r=0.432、0.279、0.386,均P<0.05),Bip与MAGE、LAGE、MPPGE相关(r=0.783、0.589、0.887,均P<0.05);IREI与MAGE、LAGE、MPPGE、MODD相关(r=0.567、0.783、0.569、0.823,均P<0.05);PERK与MAGE、MPPGE、MODD相关(r=0.687、0.902、0.709,均P<0.05);ORP150与MAGE、LAGE、MPPGE、MODD相关(r=0.779、0.871、0.775、0.689,均P<0.05);ATF6与MAGE、LAGE、MPPGE、MODD相关(r=0.873、0.675、0.893、0.884,均P<0.05),而XBP1与血糖波动无相关性(P>0.05).(4)内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波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糖尿病 2型 血管生成素2 内质网应激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凡军芳 时照明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110例T2DM患者进行72 h连续血糖监测,计算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根据MAGE值分为血糖平稳组(c(MAGE)<6.3 mmol/L)...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110例T2DM患者进行72 h连续血糖监测,计算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根据MAGE值分为血糖平稳组(c(MAGE)<6.3 mmol/L)和血糖波动组(c(MAGE)≥6.3 mmol/L),检测患者血清25(OH)D水平和其他生化指标,比较两组间生化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糖波动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血糖平稳组(P<0.05),血糖波动组的尿素氮(BUN)、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血糖平均值(MBG)、血糖标准差(SDBG)均显著高于血糖平稳组(P<0.05).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酸(UA)和肌酐(C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AGE与25(OH)D呈负相关(P<0.05),与BUN、MBG、SDBG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糖波动大的T2DM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显著降低,T2DM患者血清25(OH)D与血糖波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糖波动 动态血糖监测 25-羟维生素D
下载PDF
木糖对淀粉体外消化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9
作者 王萌 陈孟泽 +6 位作者 柳嘉 刘士伟 马喜山 苑鹏 晏永球 王俊 段盛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51-357,共7页
淀粉是日常饮食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来源,淀粉消化的快慢是影响机体餐后血糖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木糖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木糖对玉米淀粉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实验测定了不同添加量的木糖(5%、10%、15%)对... 淀粉是日常饮食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来源,淀粉消化的快慢是影响机体餐后血糖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木糖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木糖对玉米淀粉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实验测定了不同添加量的木糖(5%、10%、15%)对淀粉体外消化性的影响,利用酶抑制动力学、分子对接、人体血糖生成指数(GI)测试研究了木糖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作用机理及其对血糖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添加量的木糖均能抑制玉米淀粉的消化,木糖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205.35和4.75 mg/mL,抑制类型属于混合型抑制。木糖通过氢键与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其结合能分别为-3.05和-5.30 kcal/mol。添加木糖后,植物基肽素乳的GI值由58下降至45,表明木糖能够降低餐后血糖波动。该结果可为木糖在营养健康食品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 淀粉消化性 Α-淀粉酶 Α-葡萄糖苷酶 血糖波动
下载PDF
血糖波动致内皮细胞损伤机制及绿茶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曹田田 曹艳丽 《医学综述》 2016年第20期4046-4050,共5页
糖尿病并发症危害严重,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可导致其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而波动性高血糖比持续性高血糖更能导致内皮损伤。相对于持续性高血糖来说,在血糖波动中,Toll样受体4、蛋白激酶C、c-Jun氨基末端激酶高表达,下游的核因子κB、p53及... 糖尿病并发症危害严重,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可导致其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而波动性高血糖比持续性高血糖更能导致内皮损伤。相对于持续性高血糖来说,在血糖波动中,Toll样受体4、蛋白激酶C、c-Jun氨基末端激酶高表达,下游的核因子κB、p53及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等高表达,一氧化氮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途径合成减少。绿茶在内皮细胞保护方面研究众多,在防治血糖波动带来的内皮细胞损伤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波动 氧化应激 内皮细胞 绿茶
下载PDF
血糖波动对心房颤动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晁鹏 任澎 王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和低血糖对心房颤动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治的心房颤动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记录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波动情况分为两组,比较...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和低血糖对心房颤动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治的心房颤动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记录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波动情况分为两组,比较预后情况。结果共306例患者入选,男性221例(72.2%),年龄18~80岁,平均(51.6±15.1)岁,中位随访时间1.5年,中位血糖波动3.6 mmol/L。随访期间,高于中位血糖波动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低于中位血糖波动组(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有低血糖史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16.8%比7.9%,风险比(HR)=1.83,95%CI:1.128~3.536,P<0.01]和次要终点事件(17.1%比8.4%,HR=1.92,95%CI:1.235~3.848,P<0.01)发生率明显高于无低血糖史的患者。COX风险比例模型发现,基线血糖较高的患者血糖波动的幅度越大,其主要终点事件(11.9%比6.2%,P<0.001)和次要终点事件(22.8%比15.9%,P<0.001)发生率越高。结论血糖波动可影响心房颤动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预后,且低血糖增加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糖尿病 血糖波动 低血糖症 预后
下载PDF
血糖波动在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发生意义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露 王子承 +5 位作者 魏日胞 王睿 邢悦 王娜 黄梦杰 杨悦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年第4期310-313,共4页
目的:研究血糖波动在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发生意义及与肾脏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近1年在我院住院患者88例,使用MDRD公式计算eGFR,将患者分为3组:A(eGFR≥60 ml·min-1·1.73 m-2)、B(eGFR为30-60 ml· min-1... 目的:研究血糖波动在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发生意义及与肾脏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近1年在我院住院患者88例,使用MDRD公式计算eGFR,将患者分为3组:A(eGFR≥60 ml·min-1·1.73 m-2)、B(eGFR为30-60 ml· min-1·1.73 m-2)、C(eGFR≤30 ml·min-1·1.73 m-2)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连续监测48 h血糖,计算血糖波动系数、高血糖(〉7.8 mmol/L)时间比、高血糖(〉11.1 mmol/L)、低血糖(〈3.9 mmol/L)时间比、空腹血糖平均值及餐后2 h葡萄糖,并记录一般临床资料:身高、体重、血压;检测血生化、胰岛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IR)相关指标、糖化血红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甲状旁腺激素,计算身高体重指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及胰岛素抵抗( HOMR-IR)指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pe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变量间关系。排除近6个月使用激素患者、有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家族史患者。结果:B组及C组血糖波动系数及血糖〉11.1 mmol/L时间比明显大于A组(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B组午餐后2 h血糖平均值大于A组,而在低血糖时间比上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肾衰竭中晚期患者易出现血糖的异常波动,主要表现为波动性高血糖,尤其餐后明显,临床上需关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有助于对CKD患者血糖波动细节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疾病 血糖波动 动态血糖 胰岛素抵抗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 INSULIN resistance(IR)
下载PDF
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艳辉 石泽亚 刘小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870-872,共3页
重症患者由于疾病、应激等原因易出现血糖代谢异常,出现脑、眼、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肾脏系统等损伤,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如何安全、有效管理血糖至关重要,本文将概述重症患者血糖管理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重症 血糖控制 高血糖 低血糖 血糖波动
下载PDF
血糖波动对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云霞 《当代医学》 2015年第5期38-39,共2页
目的分析血糖波动对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血糖波动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重症监护病房内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32)和死亡组(n=50),对比2组患者入院时即时血糖(Glu Ad... 目的分析血糖波动对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血糖波动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重症监护病房内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32)和死亡组(n=50),对比2组患者入院时即时血糖(Glu Ad)、住院期间平均血糖(Glu Av)、住院期间血糖波动幅度(Glu SD)及血糖变异系数(Glu CV)差异。同时分析Glu Ad、Glu Av、Glu SD及Glu CV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 2组Glu Ad及Glu A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死亡组Glu SD及Glu CV则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同时经ROC分析显示,Glu Ad及Glu Av对于患者预后无预测作用,而Glu SD及Glu CV对患者的预后存在预测作用(P<0.05),且Glu CV的预测作用更准确(P<0.05)。结论血糖波动对重症监护病房为危重症患者的预后有着明显的预测作用,且以Glu CV的预测作用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波动 重症监护病房 危重患者 预后
下载PDF
血糖波动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焰鹏 刘国荣 +2 位作者 王宝军 梁芙茹 邹春燕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0期28-30,共3页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研究发现,糖尿病诱发认知障碍的发生、发展不仅与整体血糖水平升高有关,而且与患者的血糖波动密切相关。血糖波动影响认知功能,认知功能主要与NMDA受体的表达密切相关,故本文综述了血糖波...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研究发现,糖尿病诱发认知障碍的发生、发展不仅与整体血糖水平升高有关,而且与患者的血糖波动密切相关。血糖波动影响认知功能,认知功能主要与NMDA受体的表达密切相关,故本文综述了血糖波动的原因、危害,并且从氧化应激、细胞凋亡、脑血管病变、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及突触可塑性的改变等方面阐述血糖波动对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的可能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波动 2型糖尿病 认知功能障碍 NMDA受体
下载PDF
康复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杰 《双足与保健》 2018年第11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18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18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测量并统计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比较两组护理对血糖波动的影响;采用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两组DSQL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干预前(P<0.05),其中观察组干预后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DSQL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其中观察组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提升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干预 糖尿病 血糖波动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持续皮下注射补充基础胰岛素对糖尿病酮症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玉善 江艳 +2 位作者 念馨 杨慧英 李红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补充基础胰岛素水平与对糖尿病酮症控制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182例糖尿病酮症据是否采用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随机分为两组:A静脉组(n=78),B静脉+持续皮下组(n=104),两组均遵循酮症的治疗原则给于相应治疗.对两组酮体消失时间、平... 目的探讨补充基础胰岛素水平与对糖尿病酮症控制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182例糖尿病酮症据是否采用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随机分为两组:A静脉组(n=78),B静脉+持续皮下组(n=104),两组均遵循酮症的治疗原则给于相应治疗.对两组酮体消失时间、平均每日胰岛素总量、血糖波动性、补液量及补钾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组酮体消失时间、治疗后平均血糖及其标准差低于静脉组(P<0.05).结论糖尿病酮症在静脉使用胰岛素的同时,采用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补充基础胰岛素水平可使酮体消失时间缩短,血糖控制平稳,副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酮症 基础胰岛素 血糖波动性
下载PDF
胰岛素联合沙格列汀降糖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凌波 简玉香 陈苑波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17年第5期23-26,共4页
目的评估胰岛素联合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加用沙格列汀或阿卡波糖治疗(48±8)周后血糖水平和血糖波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48±8)周后,两组血糖、Hb A1c、MAG... 目的评估胰岛素联合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加用沙格列汀或阿卡波糖治疗(48±8)周后血糖水平和血糖波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48±8)周后,两组血糖、Hb A1c、MAGE均明显下降(P均≤0.001),其中沙格列汀组MAGE的降幅明显大于阿卡波糖组(P=0.024),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阿卡波糖组。结论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具有更强的控制血糖波动的疗效,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沙格列汀 阿卡波糖 血糖波动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微血管病变的影响
19
作者 赵彩霞 李建平 +3 位作者 张慧敏 王倩倩 周静 王晓昀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7期1176-1179,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对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制定的OSAHS诊断标准将19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OSAHS组(...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对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制定的OSAHS诊断标准将19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OSAHS组(121例)和非OSAHS组(72例),对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和动态血糖监测,筛选微血管病变患者,将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均定义为微血管病变,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OSAHS组患者呼吸紊乱指数(AHI)、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日间平均血糖(MODD)、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糖<3.9 mmol/L时间百分比、血糖>7.8 mmol/L时间百分比、血糖>11.1 mmol/L时间百分比和血糖波动指数均高于非OSA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OSAHS组微血管病变发生率高于非OSAHS组(76.9%比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微血管病变组患者病程、收缩压、BMI、Hb A1c、AHI、MAGE、SDBG、MODD、LAGE、血糖<3.9 mmol/L时间百分比、血糖>11.1 mmol/L时间百分比和血糖波动指数均高于未微血管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程、Hb A1c、AHI、MAGE、SDBG、LAGE和血糖波动指数是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OSAHS患者血糖波动幅度和频率增加,且微血管病变发生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微血管病变
下载PDF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准确性评估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20
作者 洛佩 程千鹏 +2 位作者 武晋晓 张名扬 吕肖锋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54-958,共5页
目的评估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real—timecontinuousglucosemonitoring,RT—CGM)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79例糖尿病患者应用RT—CGM连续监测3d,每天输人4~8次指尖血糖值进行校准,计算输入指血值与RT—CGM探头值的匹配率,对... 目的评估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real—timecontinuousglucosemonitoring,RT—CGM)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79例糖尿病患者应用RT—CGM连续监测3d,每天输人4~8次指尖血糖值进行校准,计算输入指血值与RT—CGM探头值的匹配率,对匹配率与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的标准差(SDBG),24h平均血糖(MBG),血糖大于10mmol/L曲线下面积(AUC10),血糖小于3.9mmol/L曲线下面积(AUC3.9),有效血糖波动次数(NGE)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按MAGE、MBG对应的匹配率分组,比较组间差异。同时分别对全天、餐前、餐后、夜间指尖血糖与对应探头值做Pea阳0n相关分析。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匹配率与MAGE、SDBG、MBG、AUC10呈负相关。MAGE、MBG、NGE进入回归方程。MAGE〈3.9mmol/L,匹配率达81%,3.9≤MAGE〈7mmol/L,匹配率为67%,MAGEl〉7mmoL,匹配率为52%,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BG〈7.8mmol/L,匹配率达78%,7.8mmol/L〈MBG〈10mmol/L,匹配率达68%,MBG≥10mmoL/L,匹配率为57%,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约登指数为0.409时,MAGE小于3.745mmol/L时,匹配率可达75%以上。约登指数为0.369时,MBG小于8.38mmol/L时.匹配率可达75%以上。全天、餐前、餐后、夜间探头值与相应指尖血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8、0.963、0.944和0.965(均P〈0.01)。结论探头值与指尖血糖值有很好的一致性,可用于血糖评估。血糖波动是RT—CGM准确性的影响因素,血糖波动越小,平均血糖越小,血糖波动次数越少,准确率越高,夜间和餐前输入校正指血糖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 准确性 血糖波动 匹配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