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省级出口的增加值分解及其应用 被引量:101
1
作者 苏庆义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98,113,共16页
本文在全球价值链的基础上考虑国内价值链,首次构建一国内部地区出口增加值的分解框架,并据此框架进行中国省级出口的增加值分解及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各省出口价值来源中,本地增加值份额最高,回流增加值份额最低,国内垂直专业化份... 本文在全球价值链的基础上考虑国内价值链,首次构建一国内部地区出口增加值的分解框架,并据此框架进行中国省级出口的增加值分解及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各省出口价值来源中,本地增加值份额最高,回流增加值份额最低,国内垂直专业化份额和国际垂直专业化份额居中;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和本地增加值份额及国际垂直专业化份额分别呈很强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2)以增加值出口衡量的各省出口差距明显缩小;具有比较优势的省份-产业往往也更有优势为其他省份提供出口增加值;中国出口的低本地增加值率主要源于沿海省份制造业的增加值出口和总值出口之比较低。(3)以增加值出口和以总值出口衡量的显性比较优势呈现差异,对于许多省份-产业而言,比较优势甚至发生了逆转;对于大部分省份而言,以增加值出口衡量的出口专业化程度要低于以总值出口衡量的出口专业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增加值分解 比较优势 出口专业化
原文传递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来源:比较优势、规模优势和价格倾斜优势 被引量:49
2
作者 曹明福 李树民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0-26,共7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价值链分工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趋势。由于全球价值链分工涉及中间品的进口,又涉及最终产品的出口,就产生了“分工利益”和“贸易利益”。分工后的比较优势、规模优势属于“分工利益,”而“价格倾斜”优势属于...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价值链分工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趋势。由于全球价值链分工涉及中间品的进口,又涉及最终产品的出口,就产生了“分工利益”和“贸易利益”。分工后的比较优势、规模优势属于“分工利益,”而“价格倾斜”优势属于“贸易利益”。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最发达国家能从分工中获取“分工利益”和“贸易利益,”而落后国家在获取“分工利益”的同时“贸易利益”可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分工 比较优势 规模优势 价格倾斜优势
原文传递
全球价值链角度下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方法 被引量:42
3
作者 顾国达 周蕾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69,共9页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对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发展现状进行测算,并借助垂直专业化贸易份额这一指标评估我国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同时通过对美国、韩国生产性服务贸易进行横向比较,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生产性服务发展较快...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对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发展现状进行测算,并借助垂直专业化贸易份额这一指标评估我国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同时通过对美国、韩国生产性服务贸易进行横向比较,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生产性服务发展较快,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中间投入率还较低;我国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的中间服务占比较高,而具备较高技术知识的其他服务业提供的中间服务比重较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其中服务贸易中的生产性服务投入还是偏低;我国绝大多数服务行业还未融入全球价值链中,服务行业参与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的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贸易 全球价值链 投入产出法 垂直专业化贸易份额
原文传递
绿色研发投入与“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的攀升 被引量:30
4
作者 殷宝庆 肖文 刘洋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95-1403,1504,共10页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构建绿色研发投入影响"中国制造"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从产业高度、出口部门碳生产率与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三个维度综合测度"中国制造"升级水平,并利用我国30个省级层面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研发投入对"中国制造...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构建绿色研发投入影响"中国制造"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从产业高度、出口部门碳生产率与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三个维度综合测度"中国制造"升级水平,并利用我国30个省级层面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研发投入对"中国制造"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1)2002-2015年间"中国制造"升级水平总体呈现先下降后缓慢上升的"V"型曲线特征,并依照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依次递减。(2)平均看,绿色研发投入与"中国制造"升级水平之间符合"U"型关系,即绿色研发投入强度由弱变强,将对"中国制造"升级水平产生先削弱后提升的影响。绿色研发投入对"中国制造"升级的影响在不同经济地带、不同人力资本水平地区、不同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3)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和资本密集度对"中国制造"升级水平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市场化程度对"中国制造"升级的作用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研发投入 “中国制造”升级 全球价值链分工 人力资本
原文传递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出口功能专业化的动态变迁及国际比较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振国 张亚斌 +1 位作者 牛猛 钟源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80,共19页
一国(产业)嵌入全球生产网络所从事制造、研发、管理和市场等不同活动的出口功能专业化水平,关乎其对价值链的影响和控制力,这便凸显既有基于总增加值贸易核算对全球价值链研究的不足。本文在全球价值链空间分工基础上考虑功能分工,以... 一国(产业)嵌入全球生产网络所从事制造、研发、管理和市场等不同活动的出口功能专业化水平,关乎其对价值链的影响和控制力,这便凸显既有基于总增加值贸易核算对全球价值链研究的不足。本文在全球价值链空间分工基础上考虑功能分工,以产业要素收益为依据,采用贸易增加值前向分解法修正了功能专业化测度方法,据此构建国家和行业层面修正的功能专业化指标,并利用WIOD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序列和最新编制开发的劳动力职业数据,测算并比较分析了中国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功能专业化水平及其最新动态演变。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出口呈现出较高的制造专业化水平,且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总部经济活动(如市场、研发和管理)的功能专业化水平偏低,几乎被锁定在世界最低端层次,无法对欧美发达经济体构成出口威胁。中国制造业基本遵循着"依托制造—挺进市场—遥望管理和研发"的功能发展路径,"强"制造与"弱"管理和研发并存,典型加工贸易部门的"电气光学设备"的制造专业化水平更是达到国际领先。中国服务业的功能专业化水平总体上弱于制造业,且处于全球落后位置,与服务贸易强国之间仍有较大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功能专业化 出口国内增加值 国际比较
原文传递
数字技术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来自中国细分行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彬 高敬峰 宋玉洁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5-125,共11页
在数字经济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交汇时期,研究数字技术如何影响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于打造贸易强国和发展高质量经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生产要素角度提出衡量全球价值链分工新思路,并使用投入产出表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 在数字经济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交汇时期,研究数字技术如何影响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于打造贸易强国和发展高质量经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生产要素角度提出衡量全球价值链分工新思路,并使用投入产出表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及中国各行业使用的数字技术进行测算。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技术显著促进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并且中国使用国内数字技术更能促进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此外,数字技术的使用对于中国参与欧盟地区全球价值链分工、农业采选业和制造业以及复杂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促进作用更大。中国应重视发展国内数字技术,发掘国外数字技术潜力,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机会,进一步深化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全球价值链分工 生产要素 投入产出表
原文传递
全球价值链下区域分工地位与产业升级对策研究——以东北三省为例 被引量:16
7
作者 余振 顾浩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71-1377,共7页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在测算出国家层面的各产业GVC分工地位指数的基础上,引入东北三省内的地区和产业差异因素,估算出东北三省工业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研究发现,整体上东北三省采矿业等基础工业贸易增值量较大,但存在严重的产能...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在测算出国家层面的各产业GVC分工地位指数的基础上,引入东北三省内的地区和产业差异因素,估算出东北三省工业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研究发现,整体上东北三省采矿业等基础工业贸易增值量较大,但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和低端锁定威胁;而其制造工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较低,对外贸易中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比较劣势,并且这一劣势还存在恶化倾向。就各省来看,基础工业方面,辽宁省在采矿业上的比较劣势相对较小,黑龙江省在采矿业上存在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和低端锁定风险,而在制造业上吉林省的比较劣势较大。因此,东北三省要实现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就需要转变传统的产业发展和外贸理念,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将高新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生产相结合,发展新型工业化模式,在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走创新驱动的集约化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振兴 全球价值链 区域分工地位 产业升级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融入垂直专业化分工全球价值链研究述评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蕙馨 高新焱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44,共11页
通过对全球价值链、垂直专业化分工、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为重点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研究了中国制造业融入垂直专业化分工全球价值链的理论基础、相互关系、嵌入路径以及行业影响等。垂直专业化分工是全球价值链不断更新的动力,全球... 通过对全球价值链、垂直专业化分工、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为重点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研究了中国制造业融入垂直专业化分工全球价值链的理论基础、相互关系、嵌入路径以及行业影响等。垂直专业化分工是全球价值链不断更新的动力,全球价值链为垂直专业化分工提供发展平台。中国制造业采取垂直专业化分工参与全球价值链获取了一定的利润,以及获取产业集聚动力、技术扩散途径、国际影响力提高等诸多有利因素。针对中国加工贸易型制造业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协调、技术贸易壁垒、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困境和问题,应积极改变垂直专业化分工角色和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升级与创新,以期实现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垂直专业化分工 中国制造业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分工如何影响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基于我国制造业部门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周昕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8,共8页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框架,以我国制造业部门为研究对象,采用WIOD和TIVA数据库1995~2009年的数据,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对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总体上提高了我国制造业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贸...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框架,以我国制造业部门为研究对象,采用WIOD和TIVA数据库1995~2009年的数据,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对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总体上提高了我国制造业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贸易特别是出口的增长最为显著地推动了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的提升,而制造业服务化程度的提高则起到了相反作用,来自国内服务业部门的中间服务投入更明显地降低了制造业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分工 制造业部门 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 制造业服务化
下载PDF
价值链互动与反馈视角下中国部门增加值出口攀升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余丽丽 潘安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82,共22页
研究目标:基于价值链互动与反馈视角研究中国部门增加值出口攀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增加值贸易核算和阶梯式结构分解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全球产业链重构已成基本趋势,中国国内价值链及其最终需求是维持世... 研究目标:基于价值链互动与反馈视角研究中国部门增加值出口攀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增加值贸易核算和阶梯式结构分解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全球产业链重构已成基本趋势,中国国内价值链及其最终需求是维持世界经济稳健的重要因素;中国寻求价值链突围的关键在中高/高技术制造业和商务服务部门,前者主要受增加值率提升、与发达经济体的国际产业关联变动、发达经济体最终需求变动的影响;后者主要受发达经济体的前向国际产业关联变动以及外需变动的影响,但亟待解决增加值率较低的问题。研究创新: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将价值链视角下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与反馈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并采用阶梯式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垂直分工效应、外需变动等因素对中国部门增加值出口变化的影响。研究价值:对逆全球化浪潮下中国调整产业布局,实现增加值收益攀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阶梯式结构分解分析 垂直专业化 最终需求
原文传递
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中美贸易利益分配与风险分担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桂梅 张平 崔凤茹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3-77,176,共6页
诸多学者已经关注到当前国际分工对中美贸易利益和风险的影响。中美贸易中价值链分工因素及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两国贸易利益与风险问题已有的一些研究,总体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 价值链分工 中美贸易 贸易利益 贸易风险
原文传递
物流设施质量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梦瑶 张中元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6,共14页
本文利用亚洲开发银行提供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数据,构建中国与贸易伙伴方在初级产业、制造业部门中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指数,实证检验贸易伙伴方物流设施质量对中国产业部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在考虑了产业部门对物流... 本文利用亚洲开发银行提供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数据,构建中国与贸易伙伴方在初级产业、制造业部门中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指数,实证检验贸易伙伴方物流设施质量对中国产业部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在考虑了产业部门对物流设施质量的依赖性后,贸易伙伴方物流设施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提高中国初级产业、制造业部门中对物流设施服务特别敏感的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但稳健性检验发现,不同经济体(主要是OECD经济体)物流设施质量对中国初级产业、制造业部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进一步检验物流设施质量变量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回归结果表明,本文结论没有受潜在反向因果关系的影响而带来估计上的偏误。鉴于贸易伙伴方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质量有利于中国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未来中国要加强与这些经济体的跨境物流体系建设,为中国发展自己主导的价值链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设施质量 全球价值链 前向垂直专业化
原文传递
全球价值链研究30年:理论分野与政策变迁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升 《价格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14,共5页
全球价值链在实践上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生动刻画,在理论上不仅推动了国际贸易理论的重大创新,而且成为一系列跨学科研究的理论底座。本文首先明确了价值增值与价值分配作为全球价值链研究核心概念的重要意义,以此为出发... 全球价值链在实践上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生动刻画,在理论上不仅推动了国际贸易理论的重大创新,而且成为一系列跨学科研究的理论底座。本文首先明确了价值增值与价值分配作为全球价值链研究核心概念的重要意义,以此为出发点梳理了全球价值链30年的发展历程,包括冷战结束后的飞速发展阶段、金融危机后的缓慢恢复阶段以及新冠疫情后向区域价值链的转移阶段。每个阶段的政策实践都引发了理论发展的分野,包括以产品内分工、FDI、外包为核心的生产组织方式分析;以领先企业、惯例原则为出发点的治理结构分析;以国家与市场关系、安全与经济关系、产业政策竞争为主要逻辑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研究范式的分野反映了全球价值链的技术和制度基础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也反映了全球价值链发展变迁的动力机制。我国学者对全球价值链的研究从功能主义的国际视角向锚定中国问题、体现中国意识的发展主义视角转变,为中国更好地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应对国际政治经济挑战夯实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产品内分工 领先企业 产业竞争 制度赤字
原文传递
中国双循环就业效应及驱动因素研究——纳入功能分工的新视角 被引量:4
14
作者 牛猛 王振国 张亚斌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105,共17页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本文纳入功能分工的新视角,采用全球价值链生产率修正全球价值链就业测度指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提供的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序列和相匹配的劳动力职业就业数据库,从“总量”和“增量”两个维度,考察中国...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本文纳入功能分工的新视角,采用全球价值链生产率修正全球价值链就业测度指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提供的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序列和相匹配的劳动力职业就业数据库,从“总量”和“增量”两个维度,考察中国嵌入双循环从事不同功能活动类型的全球价值链就业变化,并采用构建的链式结构分解分析技术探究其变化背后的驱动因素。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基本形成“内需为主、外需赋能”双轮驱动的就业增长模式,且嵌入内(外)循环对中国市场(制造)活动的全球价值链就业带动作用更强,而对总部经济活动的就业带动有限。结构分解结果显示:生产侧方面,劳动生产率提升是抑制中国各类功能就业的最重要因素,尤其是制造类和市场类就业,但这种负向作用被生产结构的本地化扩张部分弥补;需求侧方面,内循环规模扩张是拉动中国各类全球价值链功能性就业增长的主引擎,而外循环嵌入虽然也推动实现一定程度的就业增长,但明显弱于内循环。本文对于理解双循环嵌入下的中国就业功能格局及其驱动因素,以及未来如何有效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外)需求 全球价值链就业 功能分工 链式结构分解分析
原文传递
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的职业收入结构变化研究
15
作者 祝坤福 王家荣 肖振宇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54,共19页
本文在全球价值链生产分解框架下利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国际投入产出数据库,测算了2000—2018年中国制造业出口中隐含的不同职业收入,不仅从收入结构视角剖析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生产化和服务化演变历程,而且对出口所隐含职业... 本文在全球价值链生产分解框架下利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国际投入产出数据库,测算了2000—2018年中国制造业出口中隐含的不同职业收入,不仅从收入结构视角剖析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生产化和服务化演变历程,而且对出口所隐含职业收入结构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深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全球一般规律来看,一国人均收入越高,其制造业出口中所隐含的生产性职业收入占比越低,服务性职业收入占比越高;从不同价值链活动来看,价值链分工越为复杂的生产活动,其服务性职业收入占比越高,生产性职业收入占比越低;从各类价值链活动内部来看,研发强度越高的制造业,服务性职业收入占比越高;结构分解分析(SDA)结果显示,在生产化阶段,制造业出口中生产性职业收入占比的上升主要是由行业内变化所致,而行业间劳动收入结构变化在其间发挥了抑制作用;在服务化阶段,行业内职业收入占比变化和行业间劳动收入结构变化共同推动了制造业出口服务性职业收入比重的上升。根据研究结论,本文对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可行路径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职业收入 全球价值链 功能化分工
原文传递
Global Value Chains, Horizontal Intra-lndustry Trade and the Heterogeneous Firm 被引量:1
16
作者 Sven W. Arndt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8年第1期68-82,共15页
This paper examines global value chains at the level of the heterogeneous firm. The context is a world of horizontal intra-industry trade, characterized by imperfect competition and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t the firm... This paper examines global value chains at the level of the heterogeneous firm. The context is a world of horizontal intra-industry trade, characterized by imperfect competition and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t the firm level. Standard microeconomic tools are employed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inter-firm dissimilarities in both demand and supply on firms' responses to changes in trade policy. In this set-up, dissimilarities in firm characteristics play roles similar to factor endowments and technology differences in traditional trade models. When cross-border production sharing ("fragmentation") is introduced into this framework, those differences in firm characteristics determine the degree to which individual firms will enter into production networks. In this context,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intra-industry tradel elements interact in their effects on firm decisions. Tradition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considerations still govern the choice of off-shored activities, while direct competition between imports and exports expands the range of possible outcomes. Finally, it is shown that cross-border production sharing reduces the sensitivity of firms to variations in exchange rates, matching a phenomenon that has been observed in traditional country-level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terogeneous firms global value chains intra-industry trade intra-product specialization exchange-rate elasticities
原文传递
纺织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利益分析
17
作者 曹明福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75,共4页
将比较优势、内部化、规模经济等理论,先后融入成本产量线的平台中来分析跨国公司的利益来源,提出利用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二者切点的移动来解析纺织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利益的方法.分析认为,跨国公司整合了世界比较优势,产生了规模经济优... 将比较优势、内部化、规模经济等理论,先后融入成本产量线的平台中来分析跨国公司的利益来源,提出利用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二者切点的移动来解析纺织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利益的方法.分析认为,跨国公司整合了世界比较优势,产生了规模经济优势,占据了价格倾斜优势,实施了转移定价优势.并指出中国纺织业应增加高级生产要素,打造企业竞争优势,追求行业整体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分工 利益来源 纺织工业
下载PDF
华中三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18
作者 刘莉君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30-33,共4页
甄别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主要影响因素能够为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有效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并实现产业升级提供科学依据。从经济技术开发能力、经济活力、劳动力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四个方面构建华中三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 甄别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主要影响因素能够为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有效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并实现产业升级提供科学依据。从经济技术开发能力、经济活力、劳动力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四个方面构建华中三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华中三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因素的重要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总额、人均生产总值以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影响河南省、湖南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主要因素;固定资产投资率、人均受教育年限、公路总里程是影响湖北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三省 全球价值链分工 影响因素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动力、影响与对中国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200
19
作者 张少军 刘志彪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15,共11页
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作为组织当今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已经对全球经济的微观基础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本文对GVC模式的产业转移从学理上进行了界定,阐述了给全球化带来的四个特征性事实;在从要素特征、竞争优势、技... 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作为组织当今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已经对全球经济的微观基础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本文对GVC模式的产业转移从学理上进行了界定,阐述了给全球化带来的四个特征性事实;在从要素特征、竞争优势、技术进步、市场环境和国家战略等方面分析了GVC模式的产业转移的驱动力量后,指出由GVC来主导产业转移所形成的国际分工体系,是国际技术前沿的实施机制;进一步,本文探究了GVC模式的产业转移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影响;本文最后指出,将GVC模式的产业转移内涵的竞争方式,与自身的国情和优势相结合来发展国内价值链,应该是中国实现产业升级和缩小地区差距的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产业转移 产品内分工 国内价值链 产业升级
原文传递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美贸易隐含碳研究 被引量:50
20
作者 潘安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64,共12页
本文在总贸易核算框架下,采用WIOD提供的数据计算与分析了在GVC视角下中美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并讨论了GVC分工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GVC视角下中美贸易的出口隐含碳排放主要来自出口国内碳排放,进口国在消费者责任原... 本文在总贸易核算框架下,采用WIOD提供的数据计算与分析了在GVC视角下中美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并讨论了GVC分工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GVC视角下中美贸易的出口隐含碳排放主要来自出口国内碳排放,进口国在消费者责任原则下承担主要的碳排放责任;中国在与美国贸易中主要处于碳排放转出地位,但碳贸易条件有所改善;参与GVC分工是导致中国对美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出现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也是中国调整出口隐含碳排放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与GVC视角下的计算结果相比,基于MRIO模型的计算结果高估了中国出口隐含碳、碳排放转移规模以及碳贸易条件指数的实际水平。本文的创新在于将总贸易核算法应用到对外贸易隐含碳的研究领域,改进了传统对外贸易隐含碳的计算方法,有助于更为全面地分析贸易隐含碳排放特征及其碳排放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贸易 全球价值链 总贸易核算法 隐含碳 垂直专业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