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南洪尧 李岳 李志刚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46-50,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玻璃纤维/环氧树脂(GF/EP)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充分了解GF/EP复合材料在各种条件下的力学性能,通过使用ETM105D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Zwick/RoellZ005型万能材料试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实验装置,对以环氧树脂(EP... 为了进一步提高玻璃纤维/环氧树脂(GF/EP)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充分了解GF/EP复合材料在各种条件下的力学性能,通过使用ETM105D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Zwick/RoellZ005型万能材料试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实验装置,对以环氧树脂(EP)为基体,以玻璃纤维(GF)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以不同的配比,分别进行了不同温度准静态载荷下及常温动态载荷下的压缩试验,得到了不同配比试样在不同温度下准静态压缩的屈服强度和在不同应变率下动态压缩的屈服强度.结果表明:在准静态载荷下,温度越高,试件的屈服强度越低,试件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具有明显的温度依赖性;GF含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试件的韧性;试样在一定应变率下,GF/EP试件并不具有应变率效应,但当应变率超过某个临界值时,又能体现出应变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环氧树脂 静态压缩 动态压缩 屈服强度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玻璃纤维对环氧基体预浸料固化特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罗立 唐庆如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17,共5页
采用动态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玻璃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体系的固化过程,考察了玻璃纤维对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的影响;利用Kissinger法和Crane公式计算了体系的反应活化能、指前因子、反应级数等固化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玻璃纤维... 采用动态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玻璃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体系的固化过程,考察了玻璃纤维对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的影响;利用Kissinger法和Crane公式计算了体系的反应活化能、指前因子、反应级数等固化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玻璃纤维使环氧树脂体系的理论凝胶化温度、固化温度和后处理温度升高;同时,增大了固化反应活化能,而固化反应的反应级数基本不变。说明玻璃纤维使环氧树脂体系固化反应变难,但不改变其固化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动力学 玻璃纤维 环氧树脂 预浸料 DSC
下载PDF
E-玻纤/环氧树脂预浸料固化动力学及其动态热力学性能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成林 董抒华 +2 位作者 李丽君 田龙雨 谭洪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2-157,共6页
为得到E-玻纤/环氧树脂预浸料的固化反应温度参数,对该预浸料进行DSC分析,利用Kissinger和Crane方程求得该预浸料的唯象型n级反应固化动力学参数,并通过T-β外推法得出了该预浸料的最佳固化温度,建立了预浸料的唯象固化动力学模型。采... 为得到E-玻纤/环氧树脂预浸料的固化反应温度参数,对该预浸料进行DSC分析,利用Kissinger和Crane方程求得该预浸料的唯象型n级反应固化动力学参数,并通过T-β外推法得出了该预浸料的最佳固化温度,建立了预浸料的唯象固化动力学模型。采用模压工艺制得单层板及[0]10层合板,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研究层合板的动态热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预浸料的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为87.8 kJ/mol,反应级数为0.93;层合板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 g为130~133℃,[0]10层合板的损耗因子tanδ高于单层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动力学 预浸料 玻纤/环氧树脂 动态热力学
下载PDF
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尹含煜 王志 +1 位作者 徐松 文放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150,共5页
采用锥形量热仪、垂直水平燃烧试验仪、极限氧指数测试仪等手段研究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不同火灾环境下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随热辐射强度的增加,实验样品的平均点燃时间逐渐缩短,热释放速率和热释放速率峰值均增大,峰值出现... 采用锥形量热仪、垂直水平燃烧试验仪、极限氧指数测试仪等手段研究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不同火灾环境下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随热辐射强度的增加,实验样品的平均点燃时间逐渐缩短,热释放速率和热释放速率峰值均增大,峰值出现时间提前,燃烧后残余率降低。由于玻璃纤维的抑制作用,复合材料总体质量损失幅度较小。实验样品在水平燃烧试验中未能点燃,在垂直燃烧试验中,平均烧焦长度48.3mm,移去火源后的平均焰燃时间为11.8s。氧指数试验显示,温度升高200℃后,其值降为室温氧指数的74.9%,表明在高温环境下复合材料更易被点燃。玻璃纤维的存在能够抑制环氧树脂的热解和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阻燃机理 燃烧特性 烟释放速率
下载PDF
环氧树脂基预浸料热固化特征温度和固化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淑仙 田鹤 +3 位作者 李梦 杨文锋 秦文峰 唐庆如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20,共5页
基于固化动力学理论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树脂基预浸料热固化过程中温度场研究的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了预浸料固化过程的温度和固化度变化特征,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研究了升温速... 基于固化动力学理论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树脂基预浸料热固化过程中温度场研究的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了预浸料固化过程的温度和固化度变化特征,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研究了升温速率、玻璃纤维等因素对环氧树脂体系固化反应特征温度以及固化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增加,固化反应放热峰Tp向高温方向移动,同时固化起始温度Ti和固化终止温度Tf也相应地向高温移动,固化过程中材料内温度梯度增大,内部热应力增大。但提高升温速率可缩短固化完成所需时间。玻璃纤维的加入使树脂基预浸料各项固化反应特征温度降低,达到固化起始温度的时间延长,但对完成固化时间的影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单元法 玻璃纤维/环氧树脂 固化过程 特征温度 固化度
下载PDF
基于UMATHT子程序的玻璃纤维环氧树脂三维热响应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冯振宇 韩雪飞 +2 位作者 袁浩然 李翰 解江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35,78,共8页
基于UMATHT与USDFLD子程序构建了一个考虑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热传导、基体热解、热解产物扩散的复合材料热响应模型,研究了单侧热流环境下玻璃纤维/环氧树脂的热响应规律及在阻燃剂条件下的热反应速率。结果表明:热响应模型预测的温度... 基于UMATHT与USDFLD子程序构建了一个考虑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热传导、基体热解、热解产物扩散的复合材料热响应模型,研究了单侧热流环境下玻璃纤维/环氧树脂的热响应规律及在阻燃剂条件下的热反应速率。结果表明:热响应模型预测的温度变化历程和实验的测量值吻合较好,可有效预测玻璃纤维/环氧树脂的温度变化。在相同工况条件下,阻燃改性后的玻璃纤维/环氧树脂相比未改性材料,其温升速率有所降低,阻燃剂促进了热分解反应,使材料表面的密度迅速减小,形成焦炭,热分解率与热分解速率显著提高,剧烈热解区随时间逐渐向绝热面推移的现象更显著,从而达到吸收热量、推迟表面着火的阻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MATHT 玻璃纤维/环氧树脂 热响应 热分解 有限元 复合材料
下载PDF
玻纤/环氧树脂基间隔复合材料平压性能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红霞 曹海建 黄晓梅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69-74,共6页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玻纤/环氧树脂基间隔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材料在平压载荷下的应力、应变分布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从宏观角度来看,在平压载荷作用下,芯材应力、应变值最大,最容易发生...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玻纤/环氧树脂基间隔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材料在平压载荷下的应力、应变分布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从宏观角度来看,在平压载荷作用下,芯材应力、应变值最大,最容易发生失稳破坏,且断口形貌为平行直线;上下面板应力、应变值最小,最不容易被破坏。从细观角度来看,芯材的接结经纱是承载主体,树脂起次要作用;在0.5 mm平压位移载荷作用下,材料的破坏模式主要是芯材的树脂破碎、树脂与纤维严重脱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纤/环氧树脂 间隔复合材料 数值模拟 平压性能 应力 应变 破坏模式
下载PDF
高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热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颖 王志 +1 位作者 徐艳英 陈健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52,共4页
利用热重—差热同步分析仪研究典型高强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不同升温速率、不同载气气氛影响下的热解特性规律。升温速率取5、10、20、30、40℃/min;气氛取空气及氮气气氛(50 mL/min);实验温度范围为25~800℃。研究表明,随着升... 利用热重—差热同步分析仪研究典型高强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不同升温速率、不同载气气氛影响下的热解特性规律。升温速率取5、10、20、30、40℃/min;气氛取空气及氮气气氛(50 mL/min);实验温度范围为25~800℃。研究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热解反应各阶段起始温度、终止温度、最大失重速率温度均向高温方向移动。空气气氛下,玻纤复合材料热解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环氧树脂基材热解的两个阶段,玻璃纤维自身不分解;氮气气氛下,玻纤复合材料热解反应一步完成。相同升温速率下,玻纤复合材料与环氧树脂基材的热解初始分解温度、热解温度范围基本一致,玻纤复合材料的热解终止温度及热解各阶段失重速率明显小于环氧树脂基材。运用Kissinger法和Flynn-Wall-Ozawa法进行热解动力学分析,得到玻纤复合材料热解各阶段的表观活化能,两种计算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热解第二阶段表观活化能明显高于第一阶段,其热稳定性在热解过程中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环氧树脂基材 升温速率 热解特性 热解动力学 表观活化能 热稳定性
下载PDF
纬编双轴向织物/环氧树脂电加热复合材料电热及层间剪切性能 被引量:11
9
作者 戴海军 李嘉禄 +2 位作者 孙颖 刘梁森 陈利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97-2004,共8页
为开发一种可用于航空飞行器防/除冰防护的电加热复合材料,本文设计制备了三种纬编双轴向织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纬编双轴向织物电阻丝排列密度对复合材料电热性能和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电加热复合材料上、下层均为... 为开发一种可用于航空飞行器防/除冰防护的电加热复合材料,本文设计制备了三种纬编双轴向织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纬编双轴向织物电阻丝排列密度对复合材料电热性能和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电加热复合材料上、下层均为玻璃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中间层为电加热纬编双轴向织物,织物衬经纱、捆绑纱和衬纬纱分别采用铜镍合金丝、涤纶和玻璃纤维。采用红外温度测试仪和材料万能试验机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施加电压6 s后复合材料表面温度快速升高,在60 s左右温度达到最高平衡温度,复合材料表面最高平衡温度与施加电压成正比关系;当施加电压不变时,电阻丝排列密度越小,复合材料表面最高平衡温度越高;电阻丝排列密度越小,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越大。可见,纬编双轴向织物/环氧树脂电加热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加热速率高、成型性好等特点,适合用于飞行器多个部位的防/除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加热复合材料 纬编双轴向织物 电热性能 层间剪切性能 玻璃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
原文传递
E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轴向拉伸力学性能的应变率效应 被引量:11
10
作者 阮班超 史同亚 王永刚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715-2722,共8页
采用MTS-810材料试验机、Zwick-HTM5020高速拉伸试验机及分离式Hopkinson拉杆(SHTB)实验装置,并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性(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分析方法,对E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棒材在10-3~2 400s-1应变率范围内的轴... 采用MTS-810材料试验机、Zwick-HTM5020高速拉伸试验机及分离式Hopkinson拉杆(SHTB)实验装置,并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性(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分析方法,对E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棒材在10-3~2 400s-1应变率范围内的轴向拉伸力学性能进行了较系统的实验研究,获得了不同应变率下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揭示了应变率对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应变的影响规律。通过显微分析拉伸试样的断口形貌,揭示了试样的断裂机制及对应变率的依赖性。实验结果表明:E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强烈的应变率效应,归一化拉伸强度随着应变率对数线性增加,而归一化断裂应变则随着对数应变率线性减小;断口显微分析显示:E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轴向拉伸断裂模式依赖于应变率,低应变率加载下试样发生沿45°方向的剪切断裂,随着应变率增大,试样断裂模式逐渐过渡到沿轴向的拉伸断裂,特别是在高应变加载下,观察到大量的玻璃纤维丝被拉断,同时环氧树脂基体也发生严重的碎裂现象,这反映了基体材料与玻璃纤维之间相互约束作用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轴向拉伸 力学性能 应变率 数字图像相关性
原文传递
水分含量影响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电树枝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进 赵仁勇 +2 位作者 陈允 李天辉 杜伯学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6-1176,1189,共12页
绝缘拉杆是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关键部件,用于将运动从接地部分传送到高电位部分,以实现电气连接的通断。但在出厂试验、运输和安装过程中,绝缘拉杆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造成局部受潮,影响其绝缘可靠性。... 绝缘拉杆是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关键部件,用于将运动从接地部分传送到高电位部分,以实现电气连接的通断。但在出厂试验、运输和安装过程中,绝缘拉杆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造成局部受潮,影响其绝缘可靠性。该文以GIS绝缘拉杆用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GFRP)为对象,研究了水分含量对GFRP电树枝生长特性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GFRP受潮后,电树枝通道数量增多,生长速度先减小后增大,电树枝会沿着垂直电场方向的界面发展。分析认为GFRP中水分侵入会导致界面处产生离子交换,破坏界面化学键,加之界面处存在较大的湿失配应力,造成界面脱粘、开裂等现象,降低界面的击穿场强;同时水分会提高界面处相对介电常数,在工频电压下造成局部电场畸变,使电树枝劣化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拉杆 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GFRP) 电树枝 水分含量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Influence of Dimples on Lubrication Performance of Glass Fiber-epoxy Resin Composite under Natural Seawater Lubrication 被引量:8
12
作者 WU Shaofeng GAO Dianrong +1 位作者 LIANG Yingna CHEN Bo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10-117,共8页
Bionic non-smooth surface is widely applied in metal and ceramics materials. In order to introduce this technology to high pressure seawater pump, the influence of bionic non-smooth surface on the engineering plastics... Bionic non-smooth surface is widely applied in metal and ceramics materials. In order to introduce this technology to high pressure seawater pump, the influence of bionic non-smooth surface on the engineering plastics used in pump should be investigated. The comparative tests are carried out with a ring-on-disc configuration under 800, 1000, 1200 and 1400 r/min 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influence of the bionic non-smooth surface on glass fiber-epoxy resin composite(GF/EPR) under natural seawater lubrication. The disc surfaces are textured with five kinds of pits, which are semi-spherical, conical, cone-cylinder combined, cylindrical pits and through holes, respectively. A smooth surface is tested as refere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ubrication performance of dimpled GF/EPR sample i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smooth sample under all rotational speeds. The semi-spherical pits surface has more obvious friction reduction than the others, which shows that the least reduction is approximately 43.29% of smooth surface under 1200 r/rain. However, the wear level is only marginally influenced by dimples. The surface morphology investigations disclose severe modifications caused by abrasive wear primarily. The results are helpful to vary friction properties of GF/EPR by non-smooth surface, or provide references to the design of non-smooth surface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nic non-smooth surface seawater lubrication friction coefficient glass fiber-epoxy resin composite stainless steel 316L
下载PDF
Influence of Non-smooth Surface on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Glass Fiber-epoxy Resin Composite Sliding against Stainless Steel under Natural Seawater Lubrication 被引量:8
13
作者 WU Shaofeng GAO Dianrong +1 位作者 LIANG Yingna CHEN Bo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171-1176,共6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ionics, the bionic non-smooth surfaces are introduced to the field of tribology. Although non-smooth surface has been studied widely, the studies of non-smooth surface under the natural seaw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ionics, the bionic non-smooth surfaces are introduced to the field of tribology. Although non-smooth surface has been studied widely, the studies of non-smooth surface under the natural seawater lubrication are still very fewer, especially experimental research. The influences of smooth and non-smooth surface on the frictional properties of the glass fiber-epoxy resin composite(GF/EPR) coupled with stainless steel 316 L are investigated under natural seawater lubri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tested non-smooth surfaces include the surfaces with semi-spherical pits, the conical pits, the cone-cylinder combined pits, the cylindrical pits and through holes. The friction and wear tests are performed using a ring-on-disc test rig under 60 N load and 1000 r/min rotational speed. The tests results show that GF/EPR with bionic non-smooth surface has quite lower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better wear resistance than GF/EPR with smooth surface without pits. The averag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GF/EPR with semi-spherical pits is 0.088, which shows the largest reduction is approximately 63.18% of GF/EPR with smooth surface. In addition, the wear debris on the worn surfaces of GF/EPR are observed by a confocal scanning laser microscope. It is shown that the primary wear mechanism is the abrasive wear.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some design parameters for non-smooth surface, and the experiment results can serve as a beneficial supplement to non-smooth surface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smooth surface friction coefficient wear resistance glass fiber-epoxy resin composite seawater lubrication stainless steel 316L
下载PDF
偶联剂对玻璃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吸湿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春雷 王春齐 江大志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9-52,共4页
采用有机硅偶联剂KH550和KH560对玻璃纤维表面预处理或与基体混合,研究了偶联剂对玻璃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GF/E-51)的吸湿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偶联剂KH550和KH560预处理法使平均吸湿速率分别下降了31.8%和59.4%,但对饱和吸湿... 采用有机硅偶联剂KH550和KH560对玻璃纤维表面预处理或与基体混合,研究了偶联剂对玻璃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GF/E-51)的吸湿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偶联剂KH550和KH560预处理法使平均吸湿速率分别下降了31.8%和59.4%,但对饱和吸湿量基本没有影响,而与基体混合则使饱和吸湿量分别增加了36.4%和17.1%;通过有机硅偶联剂KH550和KH560处理能显著提高干燥GF/E-51试件的层间剪切强度,而通过与基体混合,添加5%的KH550或KH560,使剪切强度分别提高了38.5%或55.6%;而通过对玻璃纤维表面预处理,KH550和KH560使剪切强度分别提高了16.9%和14.9%。但是,对饱和吸湿的GF/E-51试件,仅KH550对玻璃纤维表面预处理的一种GF/E-51试样的剪切强度提高了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联剂 吸湿 力学性能 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下载PDF
温度和压力对玻璃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吸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春齐 江大志 +2 位作者 曾竟成 袁志庆 肖加余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45,共6页
采用称量法研究了温度、压力对浸泡在水中的GF/E-51试件吸湿性的影响;通过短梁剪切实验研究了温度、压力和浸泡时间对GF/E-51剪切强度的影响,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了浸泡60d后GF/E-51的截面形貌。结果表明:温度对试件的吸湿影响较大,与30... 采用称量法研究了温度、压力对浸泡在水中的GF/E-51试件吸湿性的影响;通过短梁剪切实验研究了温度、压力和浸泡时间对GF/E-51剪切强度的影响,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了浸泡60d后GF/E-51的截面形貌。结果表明:温度对试件的吸湿影响较大,与30℃时相比,50℃时的平衡吸湿量增了145.0%,扩散系数增加了47.6%,50%吸湿量以前的平均吸湿速率增加了3倍,温度升高,加速了GF/E-51试件吸湿由Fick扩散到非Fick扩散的转变;压力对复合材料吸湿及吸湿试样的剪切强度有明显的影响:压力升高,抑制了树脂基体的溶胀,延缓了GF/E-51试件吸湿由Fick扩散到非Fick扩散的转变,减轻了溶胀对剪切强度影响,浸泡60d后,剪切强度保留率保持不变,但5atm/30℃水中试件剪切强度保留率比1atm/30℃条件下高3.97%、比1atm/50℃条件下高5.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湿 压力 温度 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下载PDF
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热解特性研究
16
作者 徐松 王志 +1 位作者 文放 曲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197,共4页
采用热重-差热分析仪研究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空气及氮气氛围下不同升温速率的热解特性规律。结果表明,在空气气氛下,热解分为两个阶段;氮气气氛下,热解只存在一个热分解阶段,与空气气氛相比热解初始分解温度较高,热解温度范围... 采用热重-差热分析仪研究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空气及氮气氛围下不同升温速率的热解特性规律。结果表明,在空气气氛下,热解分为两个阶段;氮气气氛下,热解只存在一个热分解阶段,与空气气氛相比热解初始分解温度较高,热解温度范围变窄,失重速率明显变大。在两种气氛下,玻璃纤维均不参与热解。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热解反应各阶段的起始温度、终止温度、最大失重速率温度均向高温方向移动,热解温度范围大小都基本保持不变。氮气气氛下使用Kissinger法、FWO法和Starink法计算出玻璃纤维环氧树脂的平均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06.42、123.09和119.48kJ/mol。复合材料活化能随转化率的增加而升高,表观活化能保持在一定数值范围内且数值相近,热解反应比较稳定,具有较低A值,表明其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热解特性 表观活化能 失重率
下载PDF
交变载荷下绝缘拉杆用GFRP电树枝劣化特性
17
作者 陈允 韩先才 +5 位作者 李进 赵仁勇 崔博源 腾云 郝留成 杜伯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75-2484,I0033,共11页
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现场调试或运行过程多次发生绝缘拉杆内部击穿问题,影响工程投运与设备可靠性,迫切需要探明故障机理。该文选取GIS断路器绝缘拉杆用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glass fiber reinforce... 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现场调试或运行过程多次发生绝缘拉杆内部击穿问题,影响工程投运与设备可靠性,迫切需要探明故障机理。该文选取GIS断路器绝缘拉杆用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glass fiber reinforced epoxy resin composite,GFRP)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分、合闸下绝缘拉杆主应力分布特性,设置交变载荷下电树枝劣化实验条件,研究不同交变载荷对GFRP内电树枝生长特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载荷,交变载荷条件下GFRP中电树枝生长速度加快,平均击穿时间降低,击穿概率增大。基于复合材料力学仿真发现交变载荷下GFRP内树脂-纤维界面处会出现较大的应力集中,局部应力损伤已达到失效的临界值。综上,交变载荷下绝缘拉杆纤维-树脂界面机械损伤与绝缘劣化交互演进是造成绝缘击穿的主要原因,也可作为试验考核与结构设计的改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绝缘组合电器 绝缘拉杆 交变载荷 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电树枝劣化
下载PDF
玻璃纤维层合板拉—拉疲劳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海霞 刘菲 +1 位作者 祁文军 许华超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6-59,共4页
为研究高频率下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层合板的疲劳性能,在室温条件下进行静态拉伸试验和疲劳试验;通过观察断口形貌对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层合板断裂原因及机理进行研究;利用ABAQUS和nCode分析软件对层合板进行疲劳寿命数值模拟,并与... 为研究高频率下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层合板的疲劳性能,在室温条件下进行静态拉伸试验和疲劳试验;通过观察断口形貌对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层合板断裂原因及机理进行研究;利用ABAQUS和nCode分析软件对层合板进行疲劳寿命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试样的拉伸性能和疲劳寿命曲线(S—N曲线)有两个主要分区:高周疲劳区和亚疲劳区,拉伸和疲劳断口形貌非常相似,断口平整且表现出典型的脆性断裂特征;试样疲劳循环次数随着平均应力的增大而减小;物理试验数值低于数值模拟结果,但两者变化趋势一致,这与数值模拟时分析模型和加载过程的理想化有关。研究结果可为复合材料疲劳寿命分析和工程测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疲劳寿命 数值模拟 断面分析
下载PDF
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复合界面的电子能谱化学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姚映钦 赵斌元 +1 位作者 陈品华 王典芬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1175-1178,共4页
采用化学分析用电子能谱技术(ESCA)分别对机械剥离后的玻璃纤维布和短切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试样的玻璃纤维(布)面作了对比分析,发现树脂残留物表面上有富裕的环氧基,证明剥离不是发生在树脂/玻璃纤维(布)粘结界面上,而是发生在粘结界... 采用化学分析用电子能谱技术(ESCA)分别对机械剥离后的玻璃纤维布和短切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试样的玻璃纤维(布)面作了对比分析,发现树脂残留物表面上有富裕的环氧基,证明剥离不是发生在树脂/玻璃纤维(布)粘结界面上,而是发生在粘结界面附近的树脂层里;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布界面比环氧树脂/短切玻璃纤维界面有更强的界面增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增强 环氧树脂 界面 复合材料 ESCA
下载PDF
侧面封边对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吸湿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春齐 江大志 +1 位作者 曾竟成 肖加余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54,共4页
采用称量法和排水法联合,研究了侧面封边和未封边单向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试件的吸湿量和体积变化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复合材料侧面吸湿的速度远大于表面吸湿速度;侧面封边复合材料试件的饱和吸湿量为1.30%,... 采用称量法和排水法联合,研究了侧面封边和未封边单向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试件的吸湿量和体积变化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复合材料侧面吸湿的速度远大于表面吸湿速度;侧面封边复合材料试件的饱和吸湿量为1.30%,而未封边试件的为2.26%,即与侧面封边试件相比,未封边试件的饱和吸湿量(质量比)增加了73.8%;对于表观最大溶胀率,侧面封边复合材料试件的为0.67%,而未封边试件的为2.05%,即未封边试件的表观最大溶胀率(体积比)升高了200.1%。这些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吸湿存在开孔吸湿与闭孔吸湿两种机制,开孔吸湿以液态水的扩散为主,而闭孔吸湿以气态水的扩散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面封边 开孔吸湿 闭孔吸湿 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