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山山脉地貌特征、地壳组成与地质演化 被引量:224
1
作者 李锦轶 王克卓 +4 位作者 李亚萍 孙桂华 褚春华 李丽群 朱志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95-909,共15页
天山位于亚洲中部,东西向延伸,由中亚诸国向南西凸出的弧形山系与其间的大型盆地,中国境内北西、北东走向的山系与其间长轴近东西走向的盆地和蒙古西南部的低山戈壁等组成,东西延长近4000km,南北宽逾150km。天山山脉与两侧的盆地多以逆... 天山位于亚洲中部,东西向延伸,由中亚诸国向南西凸出的弧形山系与其间的大型盆地,中国境内北西、北东走向的山系与其间长轴近东西走向的盆地和蒙古西南部的低山戈壁等组成,东西延长近4000km,南北宽逾150km。天山山脉与两侧的盆地多以逆冲断层为界,盆地的基底下插于天山山脉之下。天山山脉及毗邻地区的地壳主要由前震旦纪古陆碎块、古生代陆缘岩系和洋岩石圈残片等组成。从构造方面看,该山脉及毗邻地区的地壳可以划分为15个单元。大致以东经90°线为界,以西地区南侧的南天山碰撞带为向南凸出的弧形构造带,北侧的古陆碎块和其间的碰撞带呈北西走向斜列展布,构成巨型帚状构造;以东地区为相间排列的近东西走向的古活动陆缘或岛弧及其间的碰撞带。天山山脉形成于古生代晚期古洋盆关闭以后,现今山脉的地貌特征则是新生代晚期地壳变动的产物。天山山脉形成以后的地质演化可以划分为石炭纪末至二叠纪初同碰撞—后碰撞构造岩浆活动阶段、二叠纪早—中期幔源岩浆活动与壳幔相互作用阶段和二叠纪晚期以来的陆内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山脉 地貌特征 地壳构造分区 地质演化
下载PDF
夷平面研究评述 被引量:18
2
作者 冯金良 崔之久 +1 位作者 朱立平 刘耕年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3,共13页
全球构造与地球大尺度地形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重新成为一个地学研究热点。在国内,夷平面研究的"回春"是其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但在研究中,一些基本的理论与问题有待明确、探讨和解决。在夷平面理论的研究中,地貌演化的历史... 全球构造与地球大尺度地形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重新成为一个地学研究热点。在国内,夷平面研究的"回春"是其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但在研究中,一些基本的理论与问题有待明确、探讨和解决。在夷平面理论的研究中,地貌演化的历史研究和演化的机制研究仍是最基本的问题。"夷平面"定义的混乱严重阻碍了相关研究的发展。不同气候和构造环境下,夷平面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仍需科学地概括和抽象。在研究实践中,时间和空间尺度的精确解释成为关键的问题。一方面,不同类型夷平面的地貌特征(海拔高度、地面坡度、相对高度和面积)仍待明确或半定量、定量表示;而另一方面,夷平面的定年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夷平面的确认过程中,一些地貌学原则和规律应当遵循,如齐一山顶面地貌学成因的不确定性;以及同一地貌单元内,准平原型夷平面的出露具有唯一性等。夷平面的相关堆积是夷平面定年和古地貌重建的基础,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相关堆积与夷平面的关系,如夷平面的原地相关堆积———风化壳的年龄只能够对夷平面的形成时代给予约束,而不能指示其确切的形成时间。更为困难的是,在古地貌的重建过程中,起始时刻某一区域的地貌特征参数仍然无法精确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平面 概念 地貌特征 演化模式 相关堆积 定年 古地貌重建
下载PDF
黄河中游粗泥沙来源探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韩鹏 倪晋仁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8-56,共9页
在钱宁等[1]关于黄河中游粗泥沙来源宏观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考虑了区域地貌特征及近年来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对黄河中游粗沙来源区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区对比研究,并结合典型流域产沙及河道淤积历史剖面分析,全面探讨了入黄... 在钱宁等[1]关于黄河中游粗泥沙来源宏观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考虑了区域地貌特征及近年来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对黄河中游粗沙来源区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区对比研究,并结合典型流域产沙及河道淤积历史剖面分析,全面探讨了入黄泥沙来源这一问题。本项工作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取得的一个进展。分析表明,70年代以来由于水土保持工作的大规模开展,黄河中游的粗泥沙明显减少,但黄河中游地区仍是黄河主要的粗泥沙来源区,其中又以窟野河、皇甫川和无定河流域粗泥沙产量最大,占黄河中上游流域粗沙产量的85%以上。这三个流域应作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并应相应提高该区域水保措施的防洪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粗泥沙 人类活动 泥沙来源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库区及周边地区河网形态、地貌特征及构造活动性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文力 魏鹏飞 +2 位作者 李学敏 孙小舟 王俪璇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20年第2期252-262,共11页
河流作为构造-气候相互作用最为敏感的地貌单元,记录了丰富的水系演化、构造变形以及气候变化等信息。通过研究河流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来阐述区域地貌和构造活动特征是构造地貌研究的一个突破点,河流形态的空间变化是阐述河流形成与演化... 河流作为构造-气候相互作用最为敏感的地貌单元,记录了丰富的水系演化、构造变形以及气候变化等信息。通过研究河流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来阐述区域地貌和构造活动特征是构造地貌研究的一个突破点,河流形态的空间变化是阐述河流形成与演化特征最为直观有效的方法。丹江口水库库区地貌特征复杂、地质灾害频发、差异性构造活动较为强烈,是开展构造地貌研究的理想场所。通过对丹江口水库库区及周边地区河流形态特征、地貌特征及构造活动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河网分维值空间特征与区域内构造活动性较强的断裂的空间分布高度吻合,构造活动性较强的断裂带及周边地区,河网受到构造活动的影响,发育不成熟,河网分维值出现低值,分维值均小于1.115;构造活动性较弱的断裂带及周边地区,河网发育过程中未受到构造活动的影响,发育较成熟,河网分维值高,分维值均大于1.25;而河网分维值空间变化与地形坡度、平均高程等地貌参数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区域构造活动性特征是河网形态空间变化控制的关键因素。利用河网形态的分维特征量化区域构造活动的强弱及各区域构造活动的差异,对于河流的形成与演化、构造活动性及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水库 分形特征 地貌特征 构造活动性
下载PDF
中国海岸潮间带沙坝概查:地貌特征与形成条件
5
作者 万洁颖 王韫玮 +2 位作者 郭一栋 王玺诏 于谦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6-1418,共13页
潮间带沙坝是指在砂质潮间带发育的脊槽组成的海岸沉积地貌形态,可以分为低振幅沙脊和潮间带沙波两种类型,在全球广泛分布,具有重要的海岸防护和生态价值。基于2017~2023年的Google Earth和Sentinel-2的遥感影像,结合实地地形观测,对中... 潮间带沙坝是指在砂质潮间带发育的脊槽组成的海岸沉积地貌形态,可以分为低振幅沙脊和潮间带沙波两种类型,在全球广泛分布,具有重要的海岸防护和生态价值。基于2017~2023年的Google Earth和Sentinel-2的遥感影像,结合实地地形观测,对中国海岸上潮间带沙坝的空间分布及其地形特征,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分析了其发育的沉积物和水动力条件。中国海岸有47处潮间带沙坝,确定其中24处为低振幅沙脊,23处为潮间带沙波,主要分布在中小河口附近等砂质沉积物丰富而泥质沉积物又无法存留的地区。在跨岸方向上,低振幅沙脊通常由2~6道沙坝组成,沙坝多为新月型,平均沙坝间距主要介于65~142 m,脊线不连续且位置变化明显。而潮间带沙波则发育有6~20道沙坝,平均沙坝间距介于67~101.5 m,空间上呈现出完整、连续、分离且平行的特征,时间上位置稳定。水动力分析结果显示,低振幅沙脊主要发育在中低波能(有效波高介于0.45~1.82 m)和平均大潮潮差介于1.02~6.45 m的条件下。潮间带沙波在低波能(有效波高介于0.36~0.72 m)和平均大潮潮差介于1.01~4.34 m的环境下形成。中国海岸的潮间带沙坝发育广泛、种类多样、空间跨度大,是重要的海岸沉积地貌单元,有必要对其开展系统性的全面研究,从而为海岸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沙坝 地貌特征 沉积动力环境 中国海岸
下载PDF
基于DEM数据的菲律宾海典型区地貌类型划分 被引量:4
6
作者 宋维宇 刘娅楠 +4 位作者 胡邦琦 杨慧良 陈江欣 贾超 刘森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198,共7页
深远海海底地质环境复杂,地貌形态多变,目前没有形成统一的地貌类型划分量化标准。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选择菲律宾海中南部典型区作为研究区,结合已有规范、标准和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提出了海山、海丘、海底裂谷、山间谷地、山间洼地... 深远海海底地质环境复杂,地貌形态多变,目前没有形成统一的地貌类型划分量化标准。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选择菲律宾海中南部典型区作为研究区,结合已有规范、标准和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提出了海山、海丘、海底裂谷、山间谷地、山间洼地、山间盆地6种四级地貌单元的量化划分标准。利用ArcGIS平台对DEM数据进行深度处理,提取高程、坡度、坡度变化率、地形起伏度等关键地貌因子,对研究区海山等地貌单元进行了定量化划分,明确了其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受控于形成时期不同的构造背景,研究区西部与东部具有显著的构造走向差异,西部海岭呈近EW向雁式排列,东部海丘呈近NS向雁式排列,东部海丘相较于西部海岭更为狭长;海山、海丘和山间盆地等大规模地貌单元的形成往往受控于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本次研究成果能够丰富深远海海底地貌类型划分和成因研究领域,为今后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四级地貌 地貌因子 地貌特征 构造演化 菲律宾海
下载PDF
激光雷达地形资料用于河道输沙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谢有忠 詹瑜璋 +1 位作者 胡植庆 林朝宗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3-209,共17页
中国台湾地区位处亚热带地区,夏季受台风暴雨侵袭,加上位处板块运动活跃处,造成地形变化较大,尤其在台风暴雨后河道地形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目前航空激光雷达地形数据,分辨率较高、精度、便利性,并可以滤除建筑物与树木遮蔽,还原原始地... 中国台湾地区位处亚热带地区,夏季受台风暴雨侵袭,加上位处板块运动活跃处,造成地形变化较大,尤其在台风暴雨后河道地形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目前航空激光雷达地形数据,分辨率较高、精度、便利性,并可以滤除建筑物与树木遮蔽,还原原始地面形貌,符合地质与地形分析研究的需要。2008年兰阳溪地区经历海鸥(KALMAEGI)、凤凰(FUNG-WONG)、森拉克(SINLAKU)、蔷薇(JANGMI)等4次重大台风事件,河床地形变化甚剧,因此本研究利用两次航空激光雷达测量地形数据,分析比较台风前后河床地形以及河道输沙的变化。研究成果首次展示空载激光雷达系统,在大流域面积测量河道地形应用效果显著,于台风季节前后产制不同时期的数值地形数据,并应用高程差值的地形计量方法,计算在台风季节前后河道地形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空载激光雷达高解析数值地形模型数据,应用在河道地形变迁与沉积物体积变化量计算,可以得到极佳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阳溪流域 台风暴雨事件 地形特征 航空激光雷达 数值地形模型
原文传递
鲜水河断裂带附近地区的区域地貌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大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3期413-420,共8页
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山地正地貌和沟谷负地貌两个方面论述了鲜水河断裂带附近地区的地貌特征.认为,山地正地貌主要是第四纪以来强烈断块差异性抬升所形成的断块山,海拔高,高差大,山顶夷平面保存完好,... 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山地正地貌和沟谷负地貌两个方面论述了鲜水河断裂带附近地区的地貌特征.认为,山地正地貌主要是第四纪以来强烈断块差异性抬升所形成的断块山,海拔高,高差大,山顶夷平面保存完好,山坡坡形复杂,垂直气候地貌带发育,海拔超过4000m的山岭第四纪冰川作用强烈;沟谷负地貌主要是沿断裂发育并经流水改造而成的断层谷,主谷谷坡有两级剥蚀面和1—5级河流阶地,曾在多处发生过河流的分流与改道.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夷平面的解体、河流的改道、强烈的冰川作用同鲜水河断裂带的强烈活动在时间上是同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 断裂带 地貌特征 山地
下载PDF
新安江模型河网消退系数与下垫面关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胡维登 李致家 +1 位作者 张汉辰 钟栗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17,共4页
为研究新安江模型河网消退系数C_s与下垫面之间的关系,以皖南山区29个中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SCE-UA算法率定河网消退系数C_s值;其次利用DEM资料提取各流域内的10个下垫面因子特征值;最后通过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探讨C_s与各流... 为研究新安江模型河网消退系数C_s与下垫面之间的关系,以皖南山区29个中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SCE-UA算法率定河网消退系数C_s值;其次利用DEM资料提取各流域内的10个下垫面因子特征值;最后通过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探讨C_s与各流域下垫面特征的综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下垫面因子中,流域平均高差和流域面积对C_s产生直接影响,而流域平均坡度表现为间接影响;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得到的C_s值与模型率定得到的C_s值相比,精度较高,具有统计意义,且不依赖于实测资料,可为模型在无资料地区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网消退系数 地貌特征 新安江模型 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丽江干河坝冰-岩碎屑流地貌、沉积特征与成因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师璐璐 陈剑 +4 位作者 陈瑞琛 崔之久 米东东 吕明升 刘蓓蓓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82-1394,共13页
2004年3月12日,云南省丽江市玉龙雪山南坡发生了较大规模的冰-岩碎屑流型高速远程滑坡。位于斜坡顶部(高程为4337~5350 m)的岩体和冰川块体沿着高陡岩壁向下滑动,在峡谷地形控制下于干河坝内形成体积约11.2×10^(6) m^(3)的滑坡堆... 2004年3月12日,云南省丽江市玉龙雪山南坡发生了较大规模的冰-岩碎屑流型高速远程滑坡。位于斜坡顶部(高程为4337~5350 m)的岩体和冰川块体沿着高陡岩壁向下滑动,在峡谷地形控制下于干河坝内形成体积约11.2×10^(6) m^(3)的滑坡堆积体。本文通过遥感影像分析和现场调查,对干河坝冰-岩碎屑流的地貌与堆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初步阐释了干河坝冰-岩碎屑流发生的成因机制和运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节理裂隙发育、源区冻融作用加剧和历史地震效应是此次地震的诱发因素。地形的坡度变化特征、滑体表面“乘船石”结构及内部岩屑的定向排列表明滑坡的运动过程可分为碰撞破碎阶段和扩散堆积阶段。滑坡堆积区广泛分布的“冰川乳坑”和冰水沉积物暗示堆积体底部松散沉积物减阻或是干河坝冰-岩碎屑流具有远程效应的有利因素。深入理解干河坝冰-岩碎屑流的地貌特征及运动学过程,对揭示高速远程滑坡的超强运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我国西部高寒山区大型滑坡灾害的预测预警亦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河坝冰-岩碎屑流 地貌特征 成因机制 冻融作用 玉龙雪山
下载PDF
地貌参数揭示的三危山构造活动性差异及其原因探讨
11
作者 高泽民 刘兴旺 +1 位作者 邵延秀 邹小波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0-78,共9页
三危山断裂位于青藏高原北缘,沿三危山西北麓展布,全长约175 km。根据其几何特征,可以将断裂分为三段:西段(西水沟—树沟子段)、中段(树沟子—十工口子段)和东段(十工口子—双塔段),其构造活动强度与地貌发育程度各段存在明显差异。根... 三危山断裂位于青藏高原北缘,沿三危山西北麓展布,全长约175 km。根据其几何特征,可以将断裂分为三段:西段(西水沟—树沟子段)、中段(树沟子—十工口子段)和东段(十工口子—双塔段),其构造活动强度与地貌发育程度各段存在明显差异。根据断层陡坎测量和区域年代对比,三危山断裂西段垂直滑动速率约0.1 mm/a,中东段则较低。为进一步量化三危山断裂对研究区地形地貌的影响,利用地貌因子(高程、坡度、河道陡峭指数值和河道坡降指数值)对三危山各段地貌特征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显示三危山西段值远大于中东段,揭示三危山抬升速率西段大于中东段,反映出地貌形态对活动构造具有良好的响应。对比岩性、降雨及构造活动,分析认为三危山断裂分段活动是造成三危山差异抬升的主要原因,而鸣沙山断裂的新活动及巴兔山断裂对中东段变形量的吸收也加速了三危山西段的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危山 河道陡峭指数 河道坡降指数 地貌特征 构造活动
下载PDF
基于CE-1数据的数字月海分形刻画及其动力学意义
12
作者 吉玮 杨瑞霞 +2 位作者 李超 骆磊 王心源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31-1039,共9页
月海是月球表面的主要地理单元。对月海地貌特征的研究能够认识月表起伏及其动力学成因。依据CE-1影像图和全月球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提取了南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不同填充岩性的典型月海范围,运用盒维数法、立方体覆盖法和多重分形q-Dq... 月海是月球表面的主要地理单元。对月海地貌特征的研究能够认识月表起伏及其动力学成因。依据CE-1影像图和全月球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提取了南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不同填充岩性的典型月海范围,运用盒维数法、立方体覆盖法和多重分形q-Dq语言对月海边界及其地形表面的地貌特征进行了线和面的描述和研究。结果表明:①分形方法可以有效地描述月球地貌的复杂程度。月海边界的分维值介于1.065~1.100之间,平均值为1.086,标准差为0.014,在双对数坐标下5个月海区边界复杂度拟合的直线都近似平行。②月海地形表面的分维值介于2.704~2.852之间,5个月海地形表面的分维值标准差为0.051,lnδ-lnN(δ)图也近似平行,但截距的离散程度相较于月海边界的高。③月海地貌多重分析的q-Dq曲线图总体呈现非递增趋势,Dq值在q=-10和q=0时基本达到饱和,但差异较小。④从线、面单分形以及多重分形可见,5个月海均具有分形特征,但彼此之间差异较小。其动力学意义在于它们在形成之后,内动力作用基本停止或很小,与分形特征基本一致;而外力主要由陨石撞击作用少量地改变着月表的面貌,导致在分形特征上表现出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海 分形理论 地貌特征 CE-1
原文传递
夏威夷群岛的地貌特征
13
作者 万延森 刘昌荣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1年第2期46-53,共8页
本文根据实地考察并结合有关资料,对夏威夷群岛地貌的一些特点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这些岛群的大地地貌特征;其次,介绍了灾害性地质地貌现象的控制和利用;最后,对夏威夷群岛的地貌演变趋势进行了探讨。这对大地地貌的研究以及对我国海... 本文根据实地考察并结合有关资料,对夏威夷群岛地貌的一些特点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这些岛群的大地地貌特征;其次,介绍了灾害性地质地貌现象的控制和利用;最后,对夏威夷群岛的地貌演变趋势进行了探讨。这对大地地貌的研究以及对我国海岛开发将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威夷群岛 地貌
下载PDF
草溪河绵阳师范学院河段河流地貌特征研究
14
作者 陈浩 林孝先 董廷旭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93-96,共4页
草溪河绵阳师范学院河段全长仅约2. 37 km,但集中了多种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和河流侵蚀地貌类型,包括水流横向环流作用形成的顺直河道边滩、弯曲河道边滩、心滩以及河流下切、侧蚀作用形成的河流阶地、河谷谷坡等.对该河段河流地貌特征及... 草溪河绵阳师范学院河段全长仅约2. 37 km,但集中了多种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和河流侵蚀地貌类型,包括水流横向环流作用形成的顺直河道边滩、弯曲河道边滩、心滩以及河流下切、侧蚀作用形成的河流阶地、河谷谷坡等.对该河段河流地貌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探讨,可为该区域山地发育及新构造运动的耦合关系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同时,该河段可作为地理、环境类专业学生自然地理类课程的现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溪河 绵阳师范学院河段 地貌特征 成因机制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柯坪奥陶系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
15
作者 阿衣登古丽·托汗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0年第2期225-226,共2页
塔里木盆地是经过长期演化而形成的叠合复合且具有封闭性的大型山间盆地,在太古代到早中元古代时期的结晶基底与变质褶皱基底之上覆盖沉积,经历了震旦纪到第四纪的演变。主要围绕塔里木盆地岩石地层的构造展开探讨,通过分析柯坪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是经过长期演化而形成的叠合复合且具有封闭性的大型山间盆地,在太古代到早中元古代时期的结晶基底与变质褶皱基底之上覆盖沉积,经历了震旦纪到第四纪的演变。主要围绕塔里木盆地岩石地层的构造展开探讨,通过分析柯坪奥陶系地层的层序界面特征、准层序叠置结构以及三级层序来探寻塔里木盆地特殊地貌特征的沉积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柯坪奥陶系地层 地貌特征 沉积演化
下载PDF
基于分类变化检测方法的地表覆盖影像特征数据更新处理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滕玲玲 吴武 廖玉斌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0年第11期160-162,166,共4页
为了更好地采集我国地理地貌影像,提高地表影像的采集检测精度,选取海南省某地的卫星遥感影像作为分析数据,基于分类变化检测方法,对地表覆盖影像进行分类处理后,结合向后数据处理理论对其各类地表数据进行更新处理,实时更新当期采集的... 为了更好地采集我国地理地貌影像,提高地表影像的采集检测精度,选取海南省某地的卫星遥感影像作为分析数据,基于分类变化检测方法,对地表覆盖影像进行分类处理后,结合向后数据处理理论对其各类地表数据进行更新处理,实时更新当期采集的地表影像数据特征信息。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对地表特征信息进行分类,整体采集精度约为96.6%,计算过程自动进行,较传统的人工分类算法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能够为我国地表特征变化信息的检测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特征变化检测 地理地貌特征分类 样本数据训练
下载PDF
贝尔凹陷布达特群古地貌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云峰 白海丰 +2 位作者 李晓明 马兴强 苏玉平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8-110,129-130,共3页
盆地的古地形地貌不仅控制着其后期沉积相的发育和分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后期油藏的储盖组合,尤其是潜山顶部的次生溶蚀孔隙更是受古暴露期大气水淋滤作用的控制,溶蚀作用随距不整合面距离增大而减弱.利用回剥和填平补齐法对贝尔... 盆地的古地形地貌不仅控制着其后期沉积相的发育和分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后期油藏的储盖组合,尤其是潜山顶部的次生溶蚀孔隙更是受古暴露期大气水淋滤作用的控制,溶蚀作用随距不整合面距离增大而减弱.利用回剥和填平补齐法对贝尔凹陷布达特群古地貌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在兴安岭群沉积之前贝尔凹陷布达特群具有东高西低的总趋势,与现今潜山顶面构造图比较,有古高今低、古今均高、古低今高和古今均低4种情形,前2种情况更利于形成溶蚀风化壳型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凹陷 布达特群 潜山 风化壳 岩溶 古地貌特征
下载PDF
山东潍坊北港近海区地貌特征及泥沙来源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阎新兴 郑丽霞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65-72,共8页
通过对现场水文和地貌调查资料的分析,得出山东潍坊北港河口区的沉积物源于历史上黄河泥沙,目前的泥沙运动是由波浪造成的。
关键词 沉积物 类型 泥沙 近海区 地形
下载PDF
南黄海浅部埋藏古地貌的特征、分布及其工程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晶 张志 +2 位作者 张维冈 安永宁 王凯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8-52,共5页
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资料显示,南黄海浅部大范围存在有埋藏古河道、埋藏古三角洲、埋藏古湖泊和埋藏古潮流沙脊等古地貌形态。根据声学反射特征可将这些埋藏古地貌进行识别,获得其类型、成因、分布、内部组成、外部形态及与周围地层接触... 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资料显示,南黄海浅部大范围存在有埋藏古河道、埋藏古三角洲、埋藏古湖泊和埋藏古潮流沙脊等古地貌形态。根据声学反射特征可将这些埋藏古地貌进行识别,获得其类型、成因、分布、内部组成、外部形态及与周围地层接触关系等多方面较为详细的认识。同时,埋藏古地貌是一种海洋地质灾害现象,对海洋工程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埋藏古地貌 浅地层剖面 声学反射特征 海洋工程
下载PDF
闽中南近海浅部地震地层和埋藏特殊地貌
20
作者 刘阿成 唐建忠 +1 位作者 张杰 吴巍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9-130,共12页
在闽中南近海台湾海峡中西部的湄洲湾和泉州湾采用拖筏震源进行高分辨率单道浅地震调查,测线网格在南部海域为1 km×5 km,北部为约5 km×8 km。有两个区域性的强反射界面:海底面和陆相强侵蚀面。局部可以辨识海侵面、最大海泛... 在闽中南近海台湾海峡中西部的湄洲湾和泉州湾采用拖筏震源进行高分辨率单道浅地震调查,测线网格在南部海域为1 km×5 km,北部为约5 km×8 km。有两个区域性的强反射界面:海底面和陆相强侵蚀面。局部可以辨识海侵面、最大海泛面和基岩面。除了在晚更新世古河道等负地形区外,陆相强侵蚀面与海侵面重合,该强侵蚀面将地震剖面分隔为上层序和下层序,而海侵面又将上层序划分为全新世海相和晚更新世古河道充填相层。其中,全新世海相层为主体,全区有分布,部分海域可以分成上亚层和下亚层。在晚更新世末次低海面时期,研究区南部发育古晋江南河道和北河道,最宽分别约7~8 km和2 km,北部为密集的溪沟地貌,宽约1 km;推测随着海平面上升,古晋江河道发生堆积退缩,直至消失,时间为约12.0~9.6 kaBP,而后掩埋于全新世海相层之下。在研究区最南部,有19条长度1 km以上的潮流沙脊埋藏于全新世海相层内,高约1~7 m,长约1.5~10 km,大体相互平行,主要发育年代可能在约10 kaBP。沙脊分为单脊型和多脊型,前者又分为单脊孤立型和单脊多列型,后者分为简单多脊型和超复多脊型,沙脊高度与下伏亚层的厚度基本上呈正相关。泉州湾口外发育小型河道和水下三角洲,主要浅埋于全新世海相层内,形成于全新世。这些埋藏特殊地貌的发育,除北部海域的溪沟外,均与晋江水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层 特殊地貌 全新世 晚更新世 闽中南近海 台湾海峡西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