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地理学视角的文化间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章锦河 汤国荣 +2 位作者 胡欢 于鹏 赵琳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011-2023,共13页
文化全球化与地方化的进程揭示了多元文化世界存在的客观事实。在文化全球本土化过程中,文化间性理论提供思考文化多样性的新范式和处理文化差异的智慧和策略。在分析多元文化世界中的文化间状况和文化间性理论有何可为的基础上,探讨地... 文化全球化与地方化的进程揭示了多元文化世界存在的客观事实。在文化全球本土化过程中,文化间性理论提供思考文化多样性的新范式和处理文化差异的智慧和策略。在分析多元文化世界中的文化间状况和文化间性理论有何可为的基础上,探讨地理学视角的文化间性研究,结论认为:进步的地理学思想应该辩证地看待文化多样性和承认多样性之中固有的差异性和同一性、关联性和互动性的现实,为如何与差异的他者在多元文化世界中的碰撞与共存确立准则,不同地方文化主体之间在彼此尊重、平等对话的基础上,通过文化认知、理解和互动,达成多元地方文化间和谐共处与认同,并以此构建一个兼具间性特质和时空特性的文化间性世界。地理学视角的研究深化文化间性理论,文化间性理论也能启发地理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间性 文化间性世界 多元文化 全球化 文化全球本土化 地理学视角
原文传递
21世纪以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回顾:兼谈地理学可能的贡献 被引量:11
2
作者 陶伟 蔡浩辉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28,共13页
“遗产时代”已经开启,经过数十年的实践探索,学界积累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然而,富有综合性和批判性的地理学对该话题的关注和贡献仍有待提高,文章希望从实践回顾、话题梳理、国家战略推进等3个方面促进地理学者为建构非... “遗产时代”已经开启,经过数十年的实践探索,学界积累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然而,富有综合性和批判性的地理学对该话题的关注和贡献仍有待提高,文章希望从实践回顾、话题梳理、国家战略推进等3个方面促进地理学者为建构非遗跨学科研究体系贡献力量。首先,从“非遗”概念的诞生以及民间文化的复苏入手,回顾了中国历年有关非遗的保护实践,总结出非遗研究的“特性与意义的构建”“传承与制度的反思”和“开发与社区能动性”3个重点议题,论述了中国学者在积极借鉴西方批判性遗产研究学术成果上所着力构建的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非遗研究体系。其后,将非遗放置在乡村振兴、城市发展和文化强国3个国家战略中给予考量,指出非遗作为独特的文化资源,已被纳入到国家政治和社会体系之中,成为助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最后,在总结归纳非遗研究话题与进展的基础上,对地理学在非遗领域可以开展的工作进行讨论,以期启发和深化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中国经验 国家战略 地理学展望
下载PDF
地理学视角下城市高温热浪脆弱性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薛倩 谢苗苗 +3 位作者 郭强 王亚男 武蓉蓉 刘琦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85-694,共10页
全球气候变化及快速城市化增加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高温热浪作为其中的典型效应,增加了与热相关的健康风险,越来越受到气象学、医学与地理学学者的关注。论文系统梳理了高温热浪的定义,从地理学视角,以空间评估作为切入点,总结分... 全球气候变化及快速城市化增加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高温热浪作为其中的典型效应,增加了与热相关的健康风险,越来越受到气象学、医学与地理学学者的关注。论文系统梳理了高温热浪的定义,从地理学视角,以空间评估作为切入点,总结分析了高温热浪脆弱性评估中的空间指标、空间制图方法与空间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明该领域已从单一视角逐步深入到气象学、医学、地理学等复合学科的交叉研究,地理学作为桥梁将气象学与医学有机结合,为脆弱性评估提供空间指标参数、为制图提供思路与方法,并提供空间对策连接规划和风险预警等实践工作。未来的研究展望包括:空间指标综合各学科研究需要、集成各学科优势进行构建,空间制图在社区小尺度到区域大尺度的耦合机理分析基础上探讨跨区域研究表达方式,空间对策针对不同风险人群采取差异化研究,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高温热浪 健康风险 地理学视角 脆弱性评估 空间途径
原文传递
地理学视角下的中国乡村贫困——源起、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6
4
作者 谭雪兰 蒋凌霄 +3 位作者 王振凯 安悦 陈敏 任辉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3-923,共11页
乡村贫困一直是困扰中国的现实难题之一,消除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基础。一直以来,乡村贫困是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高度重视的问题,相关研究成果日趋增多,但对乡村贫困空间表达较弱。... 乡村贫困一直是困扰中国的现实难题之一,消除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基础。一直以来,乡村贫困是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高度重视的问题,相关研究成果日趋增多,但对乡村贫困空间表达较弱。地理学具有空间格局研究的优势,近年来其对乡村贫困的研究较为活跃,重点关注乡村贫困的源起、空间分布、地理特征等内容,与其他学科有极强的互补性。论文梳理了地理学乡村贫困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其内涵与标准、测度与空间格局、影响因素与发生机理、反贫困策略等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与综合评述,探讨已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未来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为深入开展本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贫困 贫困线 地理学视角 研究展望 乡村振兴 中国
原文传递
地理学视角下的出国旅居研究综述 被引量:14
5
作者 文谨 白凯 孙星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48-1158,共11页
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出国旅居现象正逐步升温。本文通过梳理国外关于出国旅居问题的研究文献,总结出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海外留学、跨文化冲突与融合,及旅居者启程前与归国后的适应。相关文献显示,虽然以往的出国旅居... 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出国旅居现象正逐步升温。本文通过梳理国外关于出国旅居问题的研究文献,总结出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海外留学、跨文化冲突与融合,及旅居者启程前与归国后的适应。相关文献显示,虽然以往的出国旅居研究没有地理学背景的学者介入,但其中却存在或隐含了一条明确的地理学"人—地—时空"研究脉络,旅居者随着空间改变对新地区文化的适应甚至认同,就是旅居者产生"地方感"的过程。由此提出,应将出国旅居明确纳入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范畴,从地理学视角来关注这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国旅居 文化冲突与交融 地理学视角 述评
原文传递
地理学视角下的城市棕地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12
6
作者 宋飏 张新佳 +2 位作者 吕扬 王士君 林慧颖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6-897,共12页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棕地频现并已成为工业化与城镇化过程中的“毒瘤”。针对城市棕地研究空间视角缺乏和新型城镇化对老工业基地“改造更新与保护修复”的实践需要,在明确城市棕地基本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基于Cite Space对2001~2017...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棕地频现并已成为工业化与城镇化过程中的“毒瘤”。针对城市棕地研究空间视角缺乏和新型城镇化对老工业基地“改造更新与保护修复”的实践需要,在明确城市棕地基本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基于Cite Space对2001~2017年Web of Science和CNKI期刊引文数据库中关于棕地研究的461篇英文和244篇中文文献,分析其发文数量、年度前沿热点、关键词、研究学科等知识图谱,梳理城市棕地空间识别方法、GIS空间数据库、评估体系、污染治理技术、景观规划设计、再利用机制及政策等方面的现有研究,提出地理学视角下的棕地再利用研究展望,即构建多学科交融的城市棕地研究框架、重视地理学视角下的棕地研究热点、完善统一的棕地概念体系、挖掘棕地空间识别方法及建立数据库、强化棕地再开发综合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构建、深入研究棕地再生模式与规划设计、注重典型城市和典型棕地再开发的实践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棕地 综述 展望 地理学视角
下载PDF
地理学视角的农业干旱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青青 罗纲 高超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期27-34,64,共9页
农业干旱因其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造成灾损大等特点,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对于农业干旱,可以从地理学角度的综合性、系统性、时空差异性等方面,沿着“格局—过程—机制”来深入认识:从地理学视角,农业干旱的根本原因是气象干旱... 农业干旱因其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造成灾损大等特点,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对于农业干旱,可以从地理学角度的综合性、系统性、时空差异性等方面,沿着“格局—过程—机制”来深入认识:从地理学视角,农业干旱的根本原因是气象干旱,同时与水文、社会经济干旱相互联系;从农业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看,农业干旱研究选择多种监测数据源、借助恰当的监测模型或者分析方法,构建相应的农业干旱监测指数,推演和预测农业干旱的时间和空间演化过程;从农业干旱驱动机制上分析,首先筛选形成农业干旱的关键因子,其次探究农业干旱和各关键因子的作用机制,明晰农业干旱的驱动机制;从灾害系统的角度出发,探索农业干旱灾害演化过程,研究农业干旱灾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 地理学视角 时空演化 驱动机制
下载PDF
世界城市中的跨国机构研究综述 被引量:8
8
作者 梅琳 薛德升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64-1273,共10页
在全球化的冲击下,超越或嵌入国家地理疆界范围的行动者改变着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国际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跨国政府组织和跨国非政府组织等跨国机构在全球地缘政治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地理学视角的研究认为,不同类型的跨国机构在全... 在全球化的冲击下,超越或嵌入国家地理疆界范围的行动者改变着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国际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跨国政府组织和跨国非政府组织等跨国机构在全球地缘政治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地理学视角的研究认为,不同类型的跨国机构在全球尺度上创造了复杂而多样化的全球政治地理结构,也形成具有政治特色的世界城市体系。不仅如此,跨国机构通过地方尺度的行动,深入城市的全球化发展过程,成为与世界城市紧密关联的影响因子,对城市制度和内部空间等方面的变化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当代西方地理学中跨国机构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存在的不足,不仅是从地理学视角对跨国机构研究进展的把握,也希望对中国当代政治地理和城市地理中跨国机构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机构 政治地理 世界城市 地理学视角 综述
原文传递
可持续转型的地理视角及其分析框架优化 被引量:5
9
作者 胡晓辉 张旭亮 杨宇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7-1129,共13页
近年来,“可持续转型”进入经济地理学研究视野,成为探索绿色技术发展动力、理解区域产业演化机制的新范式,形成了“转型地理”这一新兴脉络。然而,当前转型地理研究侧重“概念和分析框架单纯借用”的实证分析,缺乏多元视角融合,使其处... 近年来,“可持续转型”进入经济地理学研究视野,成为探索绿色技术发展动力、理解区域产业演化机制的新范式,形成了“转型地理”这一新兴脉络。然而,当前转型地理研究侧重“概念和分析框架单纯借用”的实证分析,缺乏多元视角融合,使其处于转型研究边缘位置,不利于学科自身发展。本文将转型研究中的多层次视角和技术创新系统同地理学视角下的语境敏感性、空间嵌入性和地方能动性概念相结合,构建了一套既能对接主流转型思想,又能反映经济地理学科学问题的新分析框架。该框架强调:(1)区域可持续转型是一个语境-结构-能动性在多地理尺度上因果互动的演进过程;(2)转型地理性主要体现在新社会-技术系统嵌入旧体制社会空间的程度、能力、方式、过程和结果差异上;(3)转型对象是具体的,也是落地的,离不开地方能动性对旧社会-技术系统要素重组的社会化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优化框架进行实际应用说明,并对未来中国转型地理相关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转型 多层次视角 技术创新系统 地理视角 分析框架优化
原文传递
地缘视角的主要内容及其中学地理教学策略
10
作者 丁继昭 陈乾 袁孝亭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5,共6页
通过分析政治地理学领域普遍较关注的地缘经济、地缘政治、地缘文化、地缘战略等,研究认为,地缘视角的主要内容是:从地缘经济的角度认识世界经济现象,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认识国家的政治行为,从地缘文化的角度认识文化冲突与融合,从地缘战... 通过分析政治地理学领域普遍较关注的地缘经济、地缘政治、地缘文化、地缘战略等,研究认为,地缘视角的主要内容是:从地缘经济的角度认识世界经济现象,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认识国家的政治行为,从地缘文化的角度认识文化冲突与融合,从地缘战略的角度认识维护国家利益。中学地理教学需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统筹课内和课外两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地缘视角,一是统整分析地理课程中“地缘”相关内容,二是指向地缘视角目标创设地缘问题情境,三是基于地缘视角关键点设计地理教学环节,四是结合实际拓展地缘问题课外学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视角 中学地理 地理视角 国家安全 教学策略
下载PDF
教育研究的地理学方法论 被引量:4
11
作者 罗明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4期43-47,共5页
教育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之一。它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并将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继续存在和发展。长期以来 ,尽管人们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并且陆续建立了多门教育科学分支学科 ,但是 ,很... 教育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之一。它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并将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继续存在和发展。长期以来 ,尽管人们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并且陆续建立了多门教育科学分支学科 ,但是 ,很少有人用空间的观点或者说从地理学的视角去探索教育 ,很少有人应用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教育中的问题。本文是对教育研究的地理学方法论的开创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研究 地理学方法论 空间模型 地理学观念
下载PDF
地理学视角的中日友好城市时空演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承云 王越 朱弈希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985-2996,共12页
选取368对中日友好城市作为样本,以1973-2018年为时间纵轴,利用数据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地理学视角探究中日关系、城市之间联系的地域特征。研究发现:中日友好城市各阶段缔结数量受两国关系波动影响增减幅度变化明显,演化过... 选取368对中日友好城市作为样本,以1973-2018年为时间纵轴,利用数据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地理学视角探究中日关系、城市之间联系的地域特征。研究发现:中日友好城市各阶段缔结数量受两国关系波动影响增减幅度变化明显,演化过程分为黄金期、波动期、低迷期3个阶段,峰谷起伏与中日"政经冷热"关系呈正相关;中日两国友好城市的空间格局与两国城市地域结构相吻合,在中国表现为由东向西递减,在日本则由中部向南北两端递减;政治因素在友好城市缔结过程中的影响逐渐减弱,城市行政等级的高低不再是两国缔结友好城市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友好城市缔结机制的剖析及案例分析认为,中日友好城市缔结动力机制分为地理区位临近型、城市职能相似型、经济发展互补型、交流推动型等类型。最后,对中日友好城市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视角 中日友好城市 时空演化 动力机制 地域类型
原文传递
旅游城市世界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萍 《特区经济》 2017年第9期57-59,共3页
本文从地理学的视角,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旅游城市世界性评价的指标体系框架。首先,将评价指标分为"游客"(人)和"旅游目的地"(地)两大部分,其中,游客是旅游行为的主体,而城市则是旅游行为的客... 本文从地理学的视角,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旅游城市世界性评价的指标体系框架。首先,将评价指标分为"游客"(人)和"旅游目的地"(地)两大部分,其中,游客是旅游行为的主体,而城市则是旅游行为的客体;其次,对"旅游目的地"进一步细分,细化为核心旅游资源及围绕旅游资源的外围元素;最后,对旅游主体与旅游客体之间的交互进行评价。本文以该理念为基础,构建了包括旅游资源及吸引力指标、旅游基础服务水平指标、旅游外围服务指数、旅游通道特征指标以及旅游主体(游客)特征指标等在内的旅游城市世界性的指标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旅游城市 指标体系 人地关系 地理学视角
下载PDF
地理视角下的土地利用适宜性分析
14
作者 汪建 《江苏科技信息》 2023年第16期77-80,共4页
土地是人类进行生产的重要载体,是生产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的合理与否决定了城市的发展向绿色节约转型的有效性。如何进行土地利用适宜性的评价与分析是重要的研究方向,基于此,文章综合考虑城镇土地利用过程中的潜力性与限制性... 土地是人类进行生产的重要载体,是生产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的合理与否决定了城市的发展向绿色节约转型的有效性。如何进行土地利用适宜性的评价与分析是重要的研究方向,基于此,文章综合考虑城镇土地利用过程中的潜力性与限制性,依托GIS空间分析方法,将两方面因素进行融合考虑,通过有序加权平均方法及熵权方法两种多准则评价分析方法对城镇土地利用潜力性指标进行权重确定;此外,利用布尔运算方法应用于限制性因素的相关确定,选择马鞍山市进行实际应用研究,并探索分析其具体的土地利用适宜性,在此基础上与规划发展区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研究区的评价分析结果与规划发展区对比的空间一致性超过86%,其空间结构类同、布局相似,证明了方法的可靠性与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适宜性 地理视角 熵权法 有序加权平均方法
下载PDF
基于地理视角的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理论思考
15
作者 陈琳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2年第5期70-72,共3页
基于地理视角,针对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问题,展开具体论述,提出智慧化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理论建议。首先,概述了智慧城市的内涵。其次,结合实践分析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最后,提出推进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 智慧城市 规划 建设 地理视角
下载PDF
地理学视角下的网络热点事件分析与策应
16
作者 张艳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61-67,共7页
网络热点事件的舆论传播与自然地理现象的活动机制有高度相似性。将网络热点事件地理化,可以使网络舆论更易于被精确柔性地监测、引导和疏解。类似于对自然现象的监督、观测和防范,网络热点事件也可以采用指标化监控,并采取危险因素排... 网络热点事件的舆论传播与自然地理现象的活动机制有高度相似性。将网络热点事件地理化,可以使网络舆论更易于被精确柔性地监测、引导和疏解。类似于对自然现象的监督、观测和防范,网络热点事件也可以采用指标化监控,并采取危险因素排查、突发状况紧急制动等措施。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热点事件 地理学视角 舆论传播 网络空间 互联网地理学
下载PDF
地理的视角: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与教学的前沿
17
作者 韩炅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5-160,共6页
2011年2月19日到20日,在美国中南部的阿肯色州州会小石城举行了"中国历史的地理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藉以推广地理学在传统汉学界的影响。本次会议由阿肯色州大学小石城分校(University of Arkansas,Little Rock)组织,得到了... 2011年2月19日到20日,在美国中南部的阿肯色州州会小石城举行了"中国历史的地理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藉以推广地理学在传统汉学界的影响。本次会议由阿肯色州大学小石城分校(University of Arkansas,Little Rock)组织,得到了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英国、德国、白俄罗斯与美国等各地学者的高度重视。19日全天开会,总共提交12篇论文,论点创新,时地跨越很广,从古代到当代,从华西北到华东南,收获相当丰富。主要演讲者是伊利诺斯州大学芝加哥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Chicago)的何特勒(Laura Hostetler)和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的包弼德(Peter Bol)。20日上午包弼德举行颇有启示的讲座,即关于"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教学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理 地理视角 教学方法
原文传递
我国四大区域间文化产业发展评价分析——基于2011—2013年31个省(市)的基础数据
18
作者 王欣 徐明 《江汉学术》 2015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国内已经蓬勃发展十余年,在扩大消费、拉动内需、调整结构、促进增长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经济发展各异,文化多种多样,所以文化产业在各地区的发展并不平衡。与其他...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国内已经蓬勃发展十余年,在扩大消费、拉动内需、调整结构、促进增长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经济发展各异,文化多种多样,所以文化产业在各地区的发展并不平衡。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市场国家。2011年至2013年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十二五倍增计划"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时间段。基于2011-2013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的基础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构建相应的模型,从地域的视角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等四大区域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评价,找出四个区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差异及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因子分析 回归分析 地域视角
下载PDF
大都市产业升级、创意产业区生长与创意城市构建 被引量:15
19
作者 马仁锋 沈玉芳 姜炎鹏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48,77,共7页
创意产业兴起于大都市,并重组大都市产业空间、文化与社会空间;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创意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产业区的空间效应及其空间运动,直接重组后工业大都市空间结构。研究发现"大都市产业升级—创意产业区形成与演化—大都市空间... 创意产业兴起于大都市,并重组大都市产业空间、文化与社会空间;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创意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产业区的空间效应及其空间运动,直接重组后工业大都市空间结构。研究发现"大都市产业升级—创意产业区形成与演化—大都市空间重构—创意都市建设"不仅是创意城市建设的实践范式,而且破解了"创意城市"假说,使其从空想走向大都市行动计划,从而有效推动21世纪中国创意城市的理论探索与建设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 创意产业区 空间透视与空间效应 大都市空间重构 创意城市建设路径
原文传递
Aharon Kellerman基于地理社会视角的赛博移动性研究
20
作者 张瑞华 冯健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7-1048,共12页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与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使信息传播与社会交往跨越了地理距离的障碍,极大地扩展了空间要素流动与交互的广度与深度,个体在虚实混合空间中的行为与移动呈现新的模式,引发关于更广阔的赛博移动性的研究。论文对海法大学...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与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使信息传播与社会交往跨越了地理距离的障碍,极大地扩展了空间要素流动与交互的广度与深度,个体在虚实混合空间中的行为与移动呈现新的模式,引发关于更广阔的赛博移动性的研究。论文对海法大学人文地理学教授Aharon Kellerman基于地理社会视角的赛博移动性研究进行梳理与总结。Kellerman基于个体行为时空框架与网络空间的地理维度,从个体“社会人”和“化身人”的双重视角讨论个体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的空间移动模式与行为机制,并参与时空行为模式、虚拟社区、虚拟活动空间等领域的研究。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有助于国内学者加深对信息时代个体时空行为模式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理解,推进个体行为机制、城市社会空间重构以及网络空间的地理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社会视角 网络空间 互联网 赛博移动性 Aharon Kellerma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