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MMI模型的品种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18
1
作者 张泽 鲁成 向仲怀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04-309,共6页
AMMI模型发展了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统计方法,但缺乏度量品种稳定性的定量指标。本文提出一个度量品种稳定性的新参数D_i。实例分析表明,D_i与生态价方法和稳定性方差法的分析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讨论了AMMI模型在分析品种稳定性方... AMMI模型发展了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统计方法,但缺乏度量品种稳定性的定量指标。本文提出一个度量品种稳定性的新参数D_i。实例分析表明,D_i与生态价方法和稳定性方差法的分析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讨论了AMMI模型在分析品种稳定性方面的意义以及应用新参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I模型 基因型 环境 互作 稳定性 育种
下载PDF
运用混合线性模型定位复杂数量性状基因的方法 被引量:76
2
作者 朱军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3期327-335,共9页
运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原理,提出了复杂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方法,可以分析QTL复杂的遗传效应及QTL×环境互作效应.采用混合线性模型随机效应的无偏预测方法,可以预测基因型值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值,再运用区间作图... 运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原理,提出了复杂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方法,可以分析QTL复杂的遗传效应及QTL×环境互作效应.采用混合线性模型随机效应的无偏预测方法,可以预测基因型值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值,再运用区间作图法或复合区间作图法间接分析QTL的加性、显性遗传主效应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还能定位在特定发育阶段表达的QTL.基于混合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MCIM法)可以分析多环境的遗传实验资料,直接分析包括上位性效应的遗传主效应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Markov链蒙特卡罗(MCMC)分析方法可用于推断QTL的统计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基因 混合线性模型 数量遗传 基因定位
下载PDF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的新方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92
3
作者 朱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6,共6页
介绍了近年来我们研究发展的一系列新的遗传模型和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 .这些模型包括农艺性状遗传模型、种子品质性状遗传模型、动物性连锁遗传模型、QTL基因定位的遗传模型等 .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分析原理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方差和协... 介绍了近年来我们研究发展的一系列新的遗传模型和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 .这些模型包括农艺性状遗传模型、种子品质性状遗传模型、动物性连锁遗传模型、QTL基因定位的遗传模型等 .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分析原理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方差和协方差估算方法、随机效应的无偏预测方法、条件遗传方差和条件遗传效应的分析方法、复合区间作图方法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 遗传模型 统计分析方法
下载PDF
基因型和环境对我国冬播麦区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7
4
作者 张艳 何中虎 +1 位作者 周桂英 王德森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5,共5页
本研究选用全国冬播麦区48 个主栽品种和优良品系,在15 个代表性地点于1995 - 1996 年度进行联合多点试验,考察了千粒重、容重、角质率、硬度、出粉率、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面时间、耐揉性和降落值。结... 本研究选用全国冬播麦区48 个主栽品种和优良品系,在15 个代表性地点于1995 - 1996 年度进行联合多点试验,考察了千粒重、容重、角质率、硬度、出粉率、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面时间、耐揉性和降落值。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品种,其千粒重、容重和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小,但角质率、硬度和出粉率差异较大,即北部冬麦区> 黄淮冬麦区>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西南冬麦区;北部冬麦区品种的湿面筋含量和降落值高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而沉降值、和面时间和耐揉性则是南方冬麦区优于北方冬麦区品种。面筋强度弱是我国小麦加工品质差的主要原因。对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小麦品质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同地区品质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不同。根据方差分析结果,基因型对主要品质性状的作用大小依次为:硬度> 和面时间> 沉降值> 角质率> 耐揉性> 湿面筋含量> 降落值> 蛋白质含量> 干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性状 基因型 环境 相关分析 生产 育种
下载PDF
冬播小麦品种主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分析 被引量:87
5
作者 郭天财 马冬云 +3 位作者 朱云集 王晨阳 夏国军 罗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948-953,共6页
选择冬播麦区9个小麦主产省份有代表性的9个品种,分别在9个省份种植,对其品质性状进行系统分析表明,品质指标在不同小麦品种以及不同地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蛋白质含量、形成时间的环境作用大于基因型作用;沉降值、硬度、稳定时间、... 选择冬播麦区9个小麦主产省份有代表性的9个品种,分别在9个省份种植,对其品质性状进行系统分析表明,品质指标在不同小麦品种以及不同地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蛋白质含量、形成时间的环境作用大于基因型作用;沉降值、硬度、稳定时间、延伸性和拉伸面积的基因型作用大于环境作用。通过AMMI模型(主效可加互作可乘)对基因型和环境互作对部分品质性状的影响进行分析,品种和环境互作程度比较大的为四川试点,比较小的为陕西和河南试点;同时,不同品种的不同品质指标有不同的适宜区,对于沉降值而言,陕65在四川有好的适宜性,对于稳定时间,豫麦70在山东、河南有好的适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冬季 品质性状 基因型 环境 互作效应
下载PDF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烘烤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0
6
作者 朱金宝 刘广田 张树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79-684,共6页
利用12个小麦品种在5个地点的试验结果,分析了品种、环境以及品种与环境的互作对小麦烘烤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环境以及品种与环境的互作对小麦烘烤品质都有显著影响,品种和地点的互作效应在同一品种不同地点间是不同的,在较差的... 利用12个小麦品种在5个地点的试验结果,分析了品种、环境以及品种与环境的互作对小麦烘烤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环境以及品种与环境的互作对小麦烘烤品质都有显著影响,品种和地点的互作效应在同一品种不同地点间是不同的,在较差的环境下,也有表现好的品种。不同环境下,烘烤品质指标的变化大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小麦品种品质的评价,不仅应考虑其蛋白质含量在不同地点之间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研究最终加工品质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烘烤品质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下载PDF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69
7
作者 黄英姿 毛盛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研究基因型-环境互作是进行遗传分析、品种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Freeman(1973)、Hill(1975)和 Westcott(1986)对用于这一领域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回顾。本文将系统地阐述其中研究非线性基因型-环境互作的方法的基本理论及运用思想。包... 研究基因型-环境互作是进行遗传分析、品种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Freeman(1973)、Hill(1975)和 Westcott(1986)对用于这一领域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回顾。本文将系统地阐述其中研究非线性基因型-环境互作的方法的基本理论及运用思想。包括非线性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主分量分析、偶图法、多维标度法和主坐标分析及对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 环境互作 聚类分析
下载PDF
GGE双标图在我国旱地春小麦稳产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1
8
作者 常磊 柴守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8-994,共7页
GGE双标图法是研究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以及不同环境下作物品种产量稳定性的新型有力工具。对2005年由17个试点、9个新品种(系)组成的国家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的产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和GGE分析表明:在我国旱地春小麦产区的大环境尺度下,品... GGE双标图法是研究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以及不同环境下作物品种产量稳定性的新型有力工具。对2005年由17个试点、9个新品种(系)组成的国家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的产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和GGE分析表明:在我国旱地春小麦产区的大环境尺度下,品种与环境互作效应对产量变异的影响约为品种效应的5.37倍,品种间的稳产性差异很大,丰产性、稳产性均较理想的品种只占供试品种的11%,但有些品种对某些环境具有特殊适应性。17个试点可划分为3个类型区,其中在黄土高原中部旱作区表现最好的品种是"8821-1-1"和"陇春9143",在青藏高原寒旱区和华北旱作区表现最好的品种分别是"青春193"和"乌麦7号"。从环境代表性和对品种鉴别能力两方面分析,较理想的试点为甘肃省榆中县和青海省互助县。在7个环境因子中,生育期的降雨量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旱地 区域试验 GGE双标图 基因型×环境交互作用 产量稳产性 丰产性 品种适应性
下载PDF
用AMMI模型分析作物区域试验中的地点鉴别力 被引量:65
9
作者 李本贵 阎俊 +1 位作者 何中虎 李仲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3-596,共4页
为了比较不同试验点在区域试验中鉴别力的大小 ,提出了AMMI模型中地点得分向量长度的衡量方法 ,并与传统联合线性回归模型中的斜率进行了比较。以 1995— 1996和 1997— 2 0 0 0年度黄淮南片春水组小麦区域试验 4年的产量数据为例进行... 为了比较不同试验点在区域试验中鉴别力的大小 ,提出了AMMI模型中地点得分向量长度的衡量方法 ,并与传统联合线性回归模型中的斜率进行了比较。以 1995— 1996和 1997— 2 0 0 0年度黄淮南片春水组小麦区域试验 4年的产量数据为例进行了地点鉴别力分析。结果表明 ,AMMI模型比联合线性回归模型能更好地解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多年间地点鉴别力参数的可重复性分析表明 ,AMMI模型中地点的得分向量长度比联合线性回归模型中斜率的可重复性程度更高 ,因此AMMI模型中地点得分向量长度可作为地点鉴别力的一个指标 ,也可以将其作为取舍试验地点的标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I模型 作物区域试验 地点鉴别力 地点得分向量长度 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 联合线性回归模型
下载PDF
AMMI模型在旱地春小麦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4
10
作者 常磊 柴守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677-3684,共8页
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GED决定了作物在多变环境下性状的稳定性。AMMI模型是一种将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合于一体,能更有效分析GEI、进而评价基因型稳定性和环境对基因型差异分辨力的有力工具。利用AMMI模型对10个品种(系)、13个试... 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GED决定了作物在多变环境下性状的稳定性。AMMI模型是一种将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合于一体,能更有效分析GEI、进而评价基因型稳定性和环境对基因型差异分辨力的有力工具。利用AMMI模型对10个品种(系)、13个试点组成的全国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产量资料分析表明,试点间平均产量变幅为396.6-4050.2kg·hm^-1,现代品种间的平均产量变幅为1318.6~2315.6kg·hm^-1;基因型间、环境间和GEI引起的产量变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三者的变异平方和分别占总处理平方和的6.2%、70.3%、23.5%,表明环境和GEI对产量变化的影响远大于基因型。用前3个代表了90.8%GEI信息的显著主成分计算基因型稳定性参(Di)和试点分辨力(Dj),基因型间Di最大相差达3倍、而试点间Di最大相差19倍;属于高产、稳产的品种有:定西35、西早1号、定丰889,而在这两方面均表现最差的品种为蒙麦35号。有些品种对某些试点有特殊适应性,局部推广价值也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I模型 区域试验 基因型×环境交互作用 旱地 春小麦
下载PDF
基于GGE双标图的水稻区试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55
11
作者 王磊 程本义 +1 位作者 鄂志国 杨仕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8-416,共9页
区域试验是作物新品种从选育到审定、推广的重要环节。而对试验数据的分析汇总,尤其是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比较流行和有效的方法是AMMI模型和SREG模型的GGE双标图,但基于SREG模型的GGE双标图的方法应用在近年来更为... 区域试验是作物新品种从选育到审定、推广的重要环节。而对试验数据的分析汇总,尤其是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比较流行和有效的方法是AMMI模型和SREG模型的GGE双标图,但基于SREG模型的GGE双标图的方法应用在近年来更为广泛。本文简要介绍GGE双标图,并以2012年南方稻区晚籼早熟B组品种区域试验数据为例,利用GGE双标图对参试品种进行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评价,并对评价中的注意事项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区域试验 基因型和环境互作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GGE双标图
下载PDF
杂交早稻米质性状的直接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33
12
作者 陈建国 宋国清 +1 位作者 瞿绍洪 周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9-84,共6页
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对杂交早稻的7个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7个品质性状都受到种子直接遗传效应和母体效应的控制。其中,糙米率、精米率、粒长和碱消值的遗传变异主要归因于母体加性效应和... 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对杂交早稻的7个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7个品质性状都受到种子直接遗传效应和母体效应的控制。其中,糙米率、精米率、粒长和碱消值的遗传变异主要归因于母体加性效应和直接加性效应,前3个性状以母体加性效应为主,碱消值则以直接加性效应占优势。这4个性状的直接加性和母体加性效应之间还有显著的负向遗传协方差。垩白等级主要受母体加性效应控制,直接显性效应也有影响。粒宽和长宽比的变异主要归因于直接加性×环境和母体加性×环境互作效应,以后者为主,此外还有显著的直接显性效应。遗传效应预测值的结果表明,恢复系湖大242为改良杂交早稻品质的较好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早稻 品质性状 遗传分析 基因型环境互作
下载PDF
水稻茎秆抗倒性的遗传及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研究 被引量:40
13
作者 梁康迳 林文雄 +3 位作者 王雪仁 郭玉春 梁义元 陈志雄 《福建农业学报》 2000年第3期9-15,共7页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在内的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 ,分析了不同环境下水稻茎秆抗倒性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 ,茎秆抗倒性均受到基因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的显著影响 ,其...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在内的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 ,分析了不同环境下水稻茎秆抗倒性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 ,茎秆抗倒性均受到基因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的显著影响 ,其中以显性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为主。除了茎粗的普通狭义遗传率达 4 0 .6%外 ,其他性状的普通狭义遗传率较低。遗传效应预测结果表明 ,亲本 IR66158- 37和 IR6560 0 - 85有使后代降低秆长、增加茎粗、增大秆型指数、提高茎基抗折力和抗倒指数的遗传效应 ,明恢 63在提高茎基抗折力和抗倒指数上也有明显的正效应 ,认为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茎杆抗倒性 基因型×环境互作 遗传率
下载PDF
籼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主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分析(英文) 被引量:31
14
作者 石春海 何慈信 +1 位作者 朱军 陈建国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9-182,共4页
利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试验资料分析了遗传主效应和环境工作效应对籼稻5个外观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糙米长、糙米长宽比和糙米长厚比主要受制于遗传主效应,而糙米宽和糙米厚的表现则主要受到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其中糙米长、糙... 利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试验资料分析了遗传主效应和环境工作效应对籼稻5个外观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糙米长、糙米长宽比和糙米长厚比主要受制于遗传主效应,而糙米宽和糙米厚的表现则主要受到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其中糙米长、糙米长宽比和糙米长厚比3个性状的遗传主效应以母体效应为主,而糙米宽和糙米厚的遗传主效应则以细胞质效应为主。在环境互作效应中,所有外观品质性状均以母体互作效应为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和加性互作效应是影响糙米长、糙米长宽比和糙米长厚比表现的主要因子,而糙米宽和糙米厚则主要受制于基因的显性效应。遗传效应预测值结果表明,浙协2号A、协青早A、V2oA、测早2-2等是改良杂交后代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良好条本,其中浙协2号A亲本的外观品质性状预测值在两年中的环境互作效应较为一致,不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外观品质 基因型环境互作 遗传效应
下载PDF
37个小麦品种面包烘烤品质的评价和聚类分析 被引量:23
15
作者 曾浙荣 李英婵 +8 位作者 孙芳华 王光瑞 周桂英 庞家智 林晓曼 黎建华 石秀玉 鲍思敬 武芝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41-652,共12页
1990和1991年,15个国内和22个国外品种,同时在北京、石家庄(河北)、安阳(河南)南北相距500余公里的3个地点种植,对其粒重、硬度和面包烘烤品质进行了评价,并研究了性状间和品种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内品种的千粒重比国外品种高,硬度则... 1990和1991年,15个国内和22个国外品种,同时在北京、石家庄(河北)、安阳(河南)南北相距500余公里的3个地点种植,对其粒重、硬度和面包烘烤品质进行了评价,并研究了性状间和品种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内品种的千粒重比国外品种高,硬度则不相上下,但面包烘烤品质除了8131外,国内品种比美国中西部品种显著地差;蛋白质含量和单位蛋白质含量的面包体积决定了面包体积总变异的99.7%和面包总分总变异的89.1%;环境和基因型对不同的品质性状其相对贡献不一样,但基因型的相对贡献显著地超过基因型×环境互作的作用;蛋白质含量、沉淀值以及面团形成时间与面包体积、面包总分有显著的正相关。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把37个品种聚成4类,根据类间表型性状值和类间平均遗传距离,可为利用美国中西部品种的优良面包烘烤品质性状来改良国内品种在这方面的不足提供依据,综合相关、回归、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面包烘烤品质改良应该考虑沉淀值,面团形成时间、蛋白质含量和粒重等目标性状。最后对我国今后小麦面包烘烤品质改良的方向、途径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面包 烘烤品质 聚类分析 品种
下载PDF
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对水稻茎秆抗倒性杂种优势的影响 被引量:29
16
作者 梁康迳 王雪仁 +1 位作者 章清杞 陈志雄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12-17,共6页
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和统计方法 ,对水稻茎秆抗倒性杂种优势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评价水稻茎秆抗倒性的 5个性状 (秆长、茎粗、茎基抗折力、秆型指数和抗倒指数 )的杂种优势既... 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和统计方法 ,对水稻茎秆抗倒性杂种优势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评价水稻茎秆抗倒性的 5个性状 (秆长、茎粗、茎基抗折力、秆型指数和抗倒指数 )的杂种优势既由基因型控制也受环境 (年份 )互作效应影响 .茎粗对环境的敏感性较弱 ,表现较低的正向群体平均优势和负向群体超亲优势 .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影响了秆型指数和抗倒指数杂种优势表达的程度和方向 .秆长、茎基抗折力在不同环境中均表现正向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茎秆抗倒性 基因型 环境 杂种优势
下载PDF
长牡蛎4种壳色家系子代的表型性状比较 被引量:35
17
作者 丛日浩 李琪 +2 位作者 葛建龙 孔令锋 于红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4-502,共9页
本研究分析了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白壳色、黑壳色、金壳色和紫壳色4种壳色家系各生长阶段的表型性状及成贝生长和存活性状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浮游阶段10日龄后,金壳色和紫壳色家系壳高显著高于白壳色家系和对照组(... 本研究分析了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白壳色、黑壳色、金壳色和紫壳色4种壳色家系各生长阶段的表型性状及成贝生长和存活性状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浮游阶段10日龄后,金壳色和紫壳色家系壳高显著高于白壳色家系和对照组(P<0.05);稚贝阶段40和100日龄紫壳色家系壳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60日龄白壳色家系壳高显著小于其他家系(P<0.05);成贝阶段金壳色家系壳高和总重显著高于白壳色和黑壳色家系及对照组(P<0.05)。浮游阶段15和20日龄紫壳色家系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家系(P<0.05);稚贝期各家系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420日龄紫壳色家系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家系(P<0.05)。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对双岛湾和海阳所海区长牡蛎成贝壳高和壳长影响显著(P<0.05),对总重和存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长牡蛎壳色与其生长和存活性状关联显著,成贝阶段生长和存活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相对较弱,不会对长牡蛎在两海区的育种效果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壳色 表型性状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下载PDF
籼粳交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陈建国 朱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79-584,共6页
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对籼粳交组合的蛋白质含量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粳交组合中,蛋白质含量的遗传表达主要受直接加性和母体加性效应控制,以母体加性效应为主.直接显性、母体显性和细胞质效应方... 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对籼粳交组合的蛋白质含量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粳交组合中,蛋白质含量的遗传表达主要受直接加性和母体加性效应控制,以母体加性效应为主.直接显性、母体显性和细胞质效应方差分量也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基因型×环境互作主要表现为直接加性×环境、母体加性×环境和母体显性×环境工作.直接遗传率和母体遗传率都极显著,以母体遗传率较大,而且主要为互作遗传率.显性方向在配组方式间表现一致,直接显性为正,母体显性为负.环境只影响显性表达的程度,而不改变其方向.遗传效应预测值的结果表明,T1950,苏选和N422s等对籼粳杂种蛋白质含量的改良较有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交 蛋白质含量 遗传效应 基因型
下载PDF
利用DH群体定位水稻谷粒外观性状的QTL 被引量:22
19
作者 谭耀鹏 李兰芝 +2 位作者 李平 王玲霞 胡中立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14-322,共9页
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对水稻“圭630”和“02428”组合的DH群体的谷粒外观性状——粒长、粒宽和粒形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同时对定位的主效应和上位性进行了环境效应分析。2002年对粒长、粒宽和粒形分别检测到5、4和2... 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对水稻“圭630”和“02428”组合的DH群体的谷粒外观性状——粒长、粒宽和粒形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同时对定位的主效应和上位性进行了环境效应分析。2002年对粒长、粒宽和粒形分别检测到5、4和2个QTLs;2003年对以上3个性状分别检测到3、4和4个QTLs。其中4个QTLs在2年均检测到,且其贡献率较大。位于第4染色体C22-RG449d区间的QTL效应大,同时影响粒长和粒宽,2年内均被检测到。联合2年数据分析分别检测到6个粒长QTLs、6个粒宽QTLs和3个粒形QTLs,共解释各自性状变异的67.71%、50.08%和29.17%,且影响粒形的3个QTLs同时影响粒长或粒宽。对粒形和粒宽分别检测到4个QTLs与环境之间存在显著互作。本实验中检测到主效应和上位性对谷粒外观性状均具有重要作用,但上位性贡献率相对主效应较小,环境互作效应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观性状 DH群体 谷粒 水稻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QTLs 混合线性模型 环境互作效应 2002年 2003年 QTL效应 上位性 主效应 作图方法 效应分析 数据分析 性状变异 贡献率 检测 粒宽 粒长 粒形 染色体 区间
下载PDF
不同环境下水稻对受体植物化感作用的动态遗传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林文雄 何华勤 +5 位作者 董章杭 沈荔花 郭玉春 梁义元 陈芳育 梁康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8-353,共6页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数量性状加性 显性发育遗传模型 ,研究了按双列杂交设计 (5× 6 ) 2配制的 1套包括亲本、F1 2个世代的水稻遗传材料对受体植物莴苣幼苗根长化感作用的动态遗传及与环境互作效应。遗传方差分析表明 ,控...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数量性状加性 显性发育遗传模型 ,研究了按双列杂交设计 (5× 6 ) 2配制的 1套包括亲本、F1 2个世代的水稻遗传材料对受体植物莴苣幼苗根长化感作用的动态遗传及与环境互作效应。遗传方差分析表明 ,控制水稻不同叶龄期化感作用的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呈交替表达趋势 ,叶龄在 7叶期受加性效应控制 ,在 3叶期和 6叶期由显性效应控制 ,在 5叶期和 8叶期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作用 ,以显性效应为主。这解释了在化感作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间断性表型表现的遗传原因。普通狭义遗传率随叶龄增大趋于下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对水稻化感作用的影响较大 ,据此讨论了如何结合应用水稻化感作用的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受体植物 化感作用 动态遗传 数量性状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 莴苣 化感抗草品种选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