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基因富集的鸟类线粒体基因组快速获取方法研究
1
作者 邱冰滢 陈雪瑶 +2 位作者 王辉 李晨虹 张东升 《生物技术进展》 2024年第4期618-630,共13页
动物线粒体基因常常被作为系统发育研究、环境DNA、物种鉴定的分子标记,如COX1、12S rRNA等,而不同学者使用的位点各不相同,导致参考数据库难以统一,而使用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作为参考,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建立本地物种的线粒... 动物线粒体基因常常被作为系统发育研究、环境DNA、物种鉴定的分子标记,如COX1、12S rRNA等,而不同学者使用的位点各不相同,导致参考数据库难以统一,而使用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作为参考,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建立本地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库,对环境DNA研究尤为重要。根据鸟类线粒体基因组内10个保守位点开发了针对鸟类的线粒体基因组基因富集探针,利用该探针富集并组装、注释了17种共19只采集于上海地区的鸟类样本的线粒体基因组,在没有白腹鸫(Turdus pallidus)参考线粒体基因组的条件下组装获得了该物种的完整线粒体基因组。同时,针对白腹鸫样本“不富集,直接建库”和“先富集,后建库”两种方法的测序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因富集可以显著提高全基因组文库中线粒体DNA的占比;随后对两种方法的测序结果进行随机抽样,结果表明在约40000条序列(约0.012 G测序量)的极端情况下,富集后结果可达到约75%的覆盖度,而未富集的样本仅有约25%的覆盖度;在测序量约0.24 GB时,富集后的样本首次达到100%覆盖度。相对于传统使用引物逐段扩增获取线粒体基因组的方法,研究提出的RNA探针为获取鸟类线粒体基因组提供了更加高效、快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基因组 鸟类 基因富集
下载PDF
整合子-基因盒介导细菌耐药基因水平传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晓娜 张金宝 王桂琴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49,共3页
整合子是一种存在于细菌质粒或染色体上的遗传元件系统,其经整合酶捕获耐药基因盒,并随转座子或接合性质粒传播扩散,这一系统因能解释耐药基因的快速传播而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文章简单介绍了整合子及基因盒的结构、类型及整合子-基因... 整合子是一种存在于细菌质粒或染色体上的遗传元件系统,其经整合酶捕获耐药基因盒,并随转座子或接合性质粒传播扩散,这一系统因能解释耐药基因的快速传播而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文章简单介绍了整合子及基因盒的结构、类型及整合子-基因盒体系介导的耐药基因传播与扩散机制,旨在为细菌耐药基因传播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子 基因盒 捕获 耐药基因 水平传播 机制
原文传递
Screening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e long-range interaction elements ofβ-globin genes
3
作者 XIAO Yi-shu XU Lan +4 位作者 LIU Chun-ya DU Le SUN Yuan-tian LI Dong-na REN Li-cheng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22年第24期1-7,共7页
Objective:Studies have shown thatβ-globin gene presents a selective expression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during development,and its upstream locus control region(LCR)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pattern ofβ-globin gene f... Objective:Studies have shown thatβ-globin gene presents a selective expression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during development,and its upstream locus control region(LCR)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pattern ofβ-globin gene family.To further explore the molecular network ofβ-globin gene expression regulation,other long-range regulatory elements that may be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β-globin gene expression were screened and the dynamic regul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ofβ-globin gene was deeply studied.Methods:Promyelocytic cells were induced to differentiate by all-trans retinoic acid.β-globin gene promoter region and LCR were used as the target sites for circular chromosome conformational capture(4C)analysis.Through sequencing and regulatory element analysis,the sites interacting withβ-globin family loci were screened in the whole genome.Results: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4C sequencing,the sites that interact with HBD promoter region and LCR were screened.Verified by chromosome conformational capture(3C),the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sequencing.The functional analysis of regulatory elements by formaldehyde-assisted separation regulatory elements and Epiregio online website showed that the screening sites AC105129.4,AL354707.17,AC078785.22 and AC021646.35 were all potential regulatory elements involved inβ-globin gene.Conclusion:The interaction between 4C screening site and anchor site showed the complex spatial organization ofβ-globin family loci in the nucle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Globin gene Circular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 Chromatin interaction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
下载PDF
连续3次基因抓捕构建人EEF1A1-人凝血因子Ⅶ杂合基因座
4
作者 刘蓥灿 林艳丽 +5 位作者 吴晓洁 熊福银 周艳荣 孙晓艳 李力 陈红星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627-1630,共4页
目的利用人类真核翻译延伸因子1A1(Human eukaryotic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A1,hEEF1A1)基因座完整的上下游调控序列和人凝血因子Ⅶ(Human coagulation factorⅦ,hFⅦ)基因组序列构建hEEF1A1-hFⅦ杂合基因座。方法首先构建连... 目的利用人类真核翻译延伸因子1A1(Human eukaryotic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A1,hEEF1A1)基因座完整的上下游调控序列和人凝血因子Ⅶ(Human coagulation factorⅦ,hFⅦ)基因组序列构建hEEF1A1-hFⅦ杂合基因座。方法首先构建连入6个同源臂的pBR322作为连续3次基因抓捕的载体;然后通过Red同源重组系统,在大肠杆菌内进行缺口修复。第一步将hEEF1A1基因3′端侧翼序列亚克隆至抓捕载体上,第二步将hFⅦ完整基因组序列亚克隆至抓捕载体上,第三步将hEEF1A1基因5′端完整侧翼序列亚克隆至抓捕载体上。结果经3次基因抓捕,3个基因片段在抓捕载体上无痕连接,形成一条长约50 000 bp的hEEF1A1-hFⅦ杂合基因座。经PCR、酶切及测序验证,构建的hEEF1A1-hFⅦ杂合基因座中,原hEEF1A1基因组编码序列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被hFⅦ基因组序列精确置换。结论成功构建了hEEF1A1-hFⅦ杂合基因座,为哺乳动物细胞表达大载体的制备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抓捕 人真核翻译延伸因子1A1 人凝血因子Ⅶ 杂合基因座 RED同源重组
原文传递
大麦基因组中Helitron转座元件的计算预测
5
作者 武泽峰 于慧云 范三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83-1189,共7页
Helitron是一类新发现的DNA转座元件,具有捕获宿主基因片段的能力,因而对植物基因及基因组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麦类作物中这类元件对基因组的进化所起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一种改进的局部组合变量(LCV)方法对大麦基因组中的Helit... Helitron是一类新发现的DNA转座元件,具有捕获宿主基因片段的能力,因而对植物基因及基因组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麦类作物中这类元件对基因组的进化所起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一种改进的局部组合变量(LCV)方法对大麦基因组中的Helitron转座元件进行了预测,共鉴定了16 560个潜在的Helitron元件,去除假阳性后这些元件约占基因组的2.2%。基于序列分歧的计算发现,绝大多数Helitron形成于最近的900万年内,并且在大约250和550万年前各经历了一次剧烈扩张。在大麦基因组中发现了3个自主型Helitron元件,它们包含Rep和Helicase结构域的编码区。基因片段捕获分析发现,66.5%的元件平均捕获了1.9个基因片段,除了反转座和转座相关的基因外,参与发育调控的NAM家族转录因子和参与水分运输和环境胁迫响应的软木脂素合成酶基因也被高频捕获,表明Helitron转座元件不仅影响大麦基因组的结构,同时可以驱动特定功能基因的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Helitron 转座子 基因捕获 LCV算法
下载PDF
福尔马林固定匙吻鲟样本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定
6
作者 李景艳 旷婷 李晨虹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9-667,共9页
在鱼类分子系统学的研究中,常常会碰到样本难以采集而博物馆中保存的大量标本又因经过福尔马林处理而无法利用的难题,比如:鲟形目鱼类。为了研究鲟鱼的系统分类,获取福尔马林固定标本的线粒体基因组,我们将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样... 在鱼类分子系统学的研究中,常常会碰到样本难以采集而博物馆中保存的大量标本又因经过福尔马林处理而无法利用的难题,比如:鲟形目鱼类。为了研究鲟鱼的系统分类,获取福尔马林固定标本的线粒体基因组,我们将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样本用福尔马林进行不同时间的固定(1 h、1 d、3 d、10 d、30 d和150d),采用提取古DNA的方法获得样本的DNA,以新鲜匙吻鲟线粒体基因组设计诱饵(Baits),通过靶基因富集"钓取"固定样本中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Illumina测序,获得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结果表明处理1 h、1 d、10 d、30 d、150 d的匙吻鲟样本测得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长度均为16 524 bp,覆盖率为100%,目标序列占总数据的比率均大于45%,错误率均为0。另外,采用Q-ratio方法检测固定时间对DNA片段化的影响:前端引物保持不变,设计4种右端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目标片段长度分别为41、129、305和650 bp。结果前3组引物在各样本DNA中均扩增成功,650 bp片段引物仅在固定1 h的样本DNA中扩增成功;固定时间越长,各组引物所得到的Q-ratio值(不同长度扩增片段和41 bp扩增片段的比值)越低,DNA片段化程度越大。此研究结果可为提取福尔马林固定标本DNA用于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吻鲟 福尔马林固定样本 线粒体基因组 基因捕获技术 二代测序技术 分子系统学
原文传递
Gene capture by transposable elements leads to epigenetic conflict in maize
7
作者 Aline Muyle Danelle Seymour +3 位作者 Nikos Darzentas Elias Primetis Brandon S.Gaut Alexandros Bousios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2期237-252,共16页
Transposable elements(TEs)regularly capture fragments of genes.When the host silences these TEs,siRNAs homologous to the captured regions may also target the genes.This epigenetic crosstalk establishes an intragenomic... Transposable elements(TEs)regularly capture fragments of genes.When the host silences these TEs,siRNAs homologous to the captured regions may also target the genes.This epigenetic crosstalk establishes an intragenomic conflict:silencing the TEs has the cost of silencing the genes.If genes are important,however,natural selection may maintain function by moderating the silencing response,which may also advantage the TEs.In this study,we examined this model by focusing on Helitrons,Pack-MULEs,and Sirevirus LTR retrotransposons in the maize genome.We documented 1263 TEs containing exon fragments from 1629 donor genes.Consistent with epigenetic conflict,donor genes mapped more siRNAs and were more methylated than genes with no evidence of capture.However,these patterns differed between syntelog versus translocated donor genes.Syntelogs appeared to maintain function,as measured by gene expression,consistent with moderation of silencing for functionally important genes.Epigenetic marks did not spread beyond their captured regions and 24nt crosstalk siRNAs were linked with CHH methylation.Translocated genes,in contrast,bore the signature of silencing.They were highly methylated and less expressed,but also overrepresented among donor genes and located away from chromosomal arms,which suggests a link between capture and gene movement.Splitting genes into potential functional categories based on evolutionary constraint supported the synteny-based findings.TE families captured genes in different ways,but the evidence for their advantage was generally less obvious;nevertheless,TEs with captured fragments were older,mapped fewer siRNAs,and were slightly less methylated than TEs without captured fragments.Collectively,our results argue that TE capture triggers an intragenomic conflict that may not affect the function of important genes but may lead to the pseudogenization of less-constrained ge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posable elements intragenomic conflict gene capture epigenetic silencing METHYLATION SYNTENY
原文传递
一种新的线粒体基因组DNA捕获探针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8
作者 翟玉龙 李德洋 +2 位作者 杜小红 何显力 邢金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13期2459-2463,2455,共6页
目的:建立新的线粒体基因组DNA杂交捕获探针制备方法并用进行初步应用。方法:通过PCR技术扩增特异线粒体DNA片段,并与生物素偶联,最后与标记磁珠的亲和素混合获得捕获探针。并自行制备的线粒体基因组DNA文库捕获探针与肝癌全基因组测序... 目的:建立新的线粒体基因组DNA杂交捕获探针制备方法并用进行初步应用。方法:通过PCR技术扩增特异线粒体DNA片段,并与生物素偶联,最后与标记磁珠的亲和素混合获得捕获探针。并自行制备的线粒体基因组DNA文库捕获探针与肝癌全基因组测序文库进行液相杂交。分离捕获产物后PCR扩增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成功建立了线粒体基因组杂交捕获探针制备方法并成功分离线粒体基因组DNA;对测序数据的分析显示:90%以上测序数据来自线粒体基因组DNA,且覆盖率达到100%,且均一性良好。检测到的同质性变异位点数量和异质性变异位点数量与全基因组测序数据产生的结果接近(P=0.9152,P=0.8409)。结论:新方法制备的线粒体基因组DNA杂交捕获探针可以从全基因组文库中高效捕获线粒体基因组DNA测序文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捕获 线粒体基因组DNA 二代测序
原文传递
Kartagener综合征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基因诊断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静 白银 +5 位作者 尤少华 籍灵超 贾婧杰 邱昕 徐丛 王洪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应用基因筛查技术进行kartagener综合征合并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基因诊断。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8例kartagener综合征合并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病史、绘制家系图... 目的应用基因筛查技术进行kartagener综合征合并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基因诊断。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8例kartagener综合征合并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病史、绘制家系图,进行纯音测听、声导纳检查;应用sanger测序进行热点基因筛查,并对1例患者及其父母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进行基因筛查,应用Pomol软件对候选基因编码蛋白进行3D-蛋白结构模拟。结果 8例患者均伴有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应用sanger测序进行热点基因筛查的患者,均未发现所筛查位点基因突变;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的1例患者发现c.8030G>A(p.R2677Q)突变,位于基因DNAH5。结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应考虑kartagener综合征的可能性,以免漏诊误诊,基因筛查为该病提供了分子遗传学诊断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TAgeneR综合征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 基因筛查 全外显子组测序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下载PDF
SCN5A基因突变与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马芳芳 李敏 +3 位作者 郑明奇 王乐 吉立双 刘刚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11期1902-1906,1978,共6页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及分子电生理的迅速发展,开创了心律失常机制研究新纪元。心律失常与离子通道基因表达异常明确相关,多个离子通道基因的突变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目前,已知绝大多数的原发性心电异常都是由编码各主要离子通道亚单位的...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及分子电生理的迅速发展,开创了心律失常机制研究新纪元。心律失常与离子通道基因表达异常明确相关,多个离子通道基因的突变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目前,已知绝大多数的原发性心电异常都是由编码各主要离子通道亚单位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因此,这类病可称为"离子通道病"。Nav1.5通道是人类主要的心脏钠离子通道类型,负责动作电位的起始和传播,由SCN5A基因编码。自从在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家系中发现心脏钠离子通道α亚基的编码基因SCN5A第一个突变以来,目前已经发现数百个突变与一系列遗传性心律失常有关,如长QT综合征3型(LQT3)、Brugada综合征、进展性心脏传导阻滞(PCCD)、扩张型心肌病(DCM)、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等。近年来发现SCN5A基因突变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房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房静止),室性心律失常和起搏夺获不良密切相关。本文将详细阐述近年来SCN5A基因突变在SSS、房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房静止)、起搏夺获不良、室性心律失常和长QT综合征3型的研究进展,SCN5A功能获得性和功能丧失致病突变潜在的机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N5A基因突变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房性心律失常 起搏夺获不良 室性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基因捕获联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甲基丙二酸血症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珺 李尔珍 +4 位作者 王立文 杨圣海 胡涛 王志龙 周巧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548-1551,共4页
目的 探讨新一代基因测序平台(HiSeq2000)在甲基丙二酸血症(MM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采集已经临床确诊的9例MMA患儿外周血并提取DNA,将设计好的基因捕获探针与患儿DNA文库混合,然后利用基因捕获联合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对有机酸代... 目的 探讨新一代基因测序平台(HiSeq2000)在甲基丙二酸血症(MM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采集已经临床确诊的9例MMA患儿外周血并提取DNA,将设计好的基因捕获探针与患儿DNA文库混合,然后利用基因捕获联合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对有机酸代谢相关的48个基因全部外显子区域进行测序.2.获得原始数据,去除接头和过滤低质量数据,对数据进行SNP、InDel等分析,并采用Sanger测序方法对异常位点进行测序验证.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尿液标本的有机酸测定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 1.突变基因:7例存在MMACHC基因突变,7例患儿中共检测出7种突变,包括c.482G>A、c.567_568insT、c.609G>A、c.440_ 441del、c.80A>G、c.315C>G、c.90G>A,其中c.440_441 del为未见报道突变;1例存在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MUT)基因突变,均为内含子异常,分别是c.754-1G>C、c.1677-1G>A,其中c.754-1G>C为未见报道突变;1例未检测到突变.2.临床症状:9例患儿均存在智力运动发育迟缓,伴抽搐3例,反复顽固性代谢性酸中毒、头痛及面瘫、反复性溶血各1例.脑电图异常9例,头颅磁共振异常8例,尿液中甲基丙二酸水平均升高(273.4 ~146 022.8倍),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8例(27.13~ 396.84 μmol/L,正常<20 μmol/L).3.Sanger测序验证:均符合新一代测序平台结果,无假阳性存在.结论 1.进一步证明c.609G>A突变位点为中国MMA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的热点突变位点.MMA基因突变类型较多,与临床症状无明显相关性.2.推测MMACHC基因c.440_441 del突变及MUT基因c.754-1G>C突变为新发突变.3.基因捕获联合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一次性捕获突变基因数量大,获取疾病的遗传信息量广,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高效等特点,适合于MMA患儿检测,也可为其他儿科临床常见遗传性疾病的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捕获 高通量测序技术 甲基丙二酸血症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发育迟缓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树枝状高分子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飞 徐梁华 许海燕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7-201,共5页
树枝状大分子 (dendrim ers)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新型合成高分子 ,具有高度支化、结构规整、单分散等特性。这些特点使其在许多领域有潜在的重要应用价值 ,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树枝状大分子的基本结构和合成路线 ,并对近... 树枝状大分子 (dendrim ers)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新型合成高分子 ,具有高度支化、结构规整、单分散等特性。这些特点使其在许多领域有潜在的重要应用价值 ,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树枝状大分子的基本结构和合成路线 ,并对近年来国际上关于树枝状大分子在药物运载、DNA传递、特殊造影剂、肿瘤治疗新技术等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探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高分子 生物医学 基因治疗 造影剂
下载PDF
利用目标基因测序技术发现马方综合征FBN1新突变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俊 蔡伦 +2 位作者 李小燕 王绿娅 杜杰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596-598,603,共4页
目的:建立目标基因捕获结合第二代测序技术,对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患者的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FBN1)基因进行突变筛查,探讨MFS与FBN1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提取5例MFS患者外周血全基因组DNA,利用GenCap目标基因... 目的:建立目标基因捕获结合第二代测序技术,对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患者的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FBN1)基因进行突变筛查,探讨MFS与FBN1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提取5例MFS患者外周血全基因组DNA,利用GenCap目标基因捕获技术(北京迈基诺公司),设计FBN1的65个外显子区域特异性捕获探针,与基因组DNA文库进行杂交,将目标基因组区域的DNA片段进行富集后,再利用illumina hiseq2000第二代测序仪进行测序,通过数据分析,确定突变位点,用Sanger测序法对突变位点进行验证.结果:设计合成的目标基因特异性捕获探针可有效地捕捉并富集基因组DNA的目标靶片段.5例患者目标区域平均测序深度为173.85 ~ 280.73,97.10% ~ 98.00%目标区域>4×覆盖度.经过数据分析及Sanger测序验证,发现1个新的无义突变c.5968 C>T(p.Gln1990X).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GenCap目标基因捕获技术结合illumina hiseq2000第二代测序技术成功的发现了FBN1的新突变.该方法快速而有效,可以使我们对MFS分子病因学有更好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方综合征 原纤维蛋白-1 目标基因捕获 第二代测序
下载PDF
p53蛋白表达和基因突变在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组织中的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齐凤杰 张秀伟 +1 位作者 张永兴 王恩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47-151,共5页
背景与目的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socalledpulmonarysclerosinghemangioma,PSH)是一种至今不能肯定其来源及性质的少见肺肿瘤。虽然目前普遍认为PSH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却发现有少数PSH可发生浸润和转移。p53蛋白表达和基因突变是反映肿瘤... 背景与目的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socalledpulmonarysclerosinghemangioma,PSH)是一种至今不能肯定其来源及性质的少见肺肿瘤。虽然目前普遍认为PSH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却发现有少数PSH可发生浸润和转移。p53蛋白表达和基因突变是反映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PSH组织中p53基因突变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capturemicrodissection,LCM)技术、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e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SSCP)及DNA测序分析方法(5~8外显子)检测19例PSH中多角形细胞和表面立方细胞的p53蛋白表达和基因突变情况。结果19例PSH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1.1%(4/19),SSCP及测序分析检测p53基因突变率分别为26.3%(5/19)和42.1%(8/19)。p53蛋白阳性表达的4例PSH组织,测序分析显示3例标本有突变发生,2例为错义突变,1例同时发生错义突变和移码突变;而p53蛋白阴性表达的15例PSH组织中,5例标本经测序证实亦发生了突变,4例为移码突变,1例为错义突变。在有突变的8例PSH组织中,单一多角形细胞突变5例,单一立方细胞突变2例,多角形细胞和立方细胞同时突变1例。结论PSH组织p53蛋白阳性表达并不能完全反映p53基因突变的真实情况;p53基因突变或蛋白表达异常均可发生在PSH组织中的两种不同的细胞内;p53基因的高突变率提示PSH可能具有潜在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 p53 基因突变 免疫组化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 基因测序
下载PDF
濒危植物核心种质取样比率的蒙特卡罗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正宏 邱英雄 +2 位作者 徐海明 叶倩 傅承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5-459,共5页
针对濒危植物明党参ISSR数据以及八角莲和夏蜡梅的等位酶数据,以多态位点数(A)、多态位点百分数(PPB)、居群内基因多样度(Hs)、群体总的基因多样度(Ht)、基因分化系数(Gst)以及捕获的基因位点数为主要遗传多样性指标,利用蒙特卡罗模拟... 针对濒危植物明党参ISSR数据以及八角莲和夏蜡梅的等位酶数据,以多态位点数(A)、多态位点百分数(PPB)、居群内基因多样度(Hs)、群体总的基因多样度(Ht)、基因分化系数(Gst)以及捕获的基因位点数为主要遗传多样性指标,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抽样法在各抽样比例下重复抽样1000次,并构建了3个植物群体的基因捕获曲线与基因增量曲线.通过两种曲线的比较分析确定这3种濒危植物的最佳取样比例皆为25%,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植物的最佳抽样比也为25%.此时明党参的多态位点数为163,多态位点百分数为40.85%,基因多样度为0.2744;八角莲的多态位点数为12,多态位点百分数为32.43%,基因杂合度为0.1943;夏蜡梅的多态位点数为10,多态位点百分数为25%,基因杂合度为0.0638,其各项遗传多样性指标与保护总群体95%遗传信息的样本非常相近.这说明通过蒙特卡罗模拟抽样与基因捕获及增量曲线综合分析确定核心种质的最佳抽样比例客观合理、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罗模拟 取样策略 遗传多样性 基因捕获曲线 基因增量曲线
下载PDF
FISH检测宫颈上皮脱落细胞hTERC基因与HPV感染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预测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向阳 张晓莉 +2 位作者 罗阳 徐清华 府伟灵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838-1841,共4页
目的探讨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hTERC(human telomerase RNAgene component)基因荧光原位杂交的拷贝数扩增情况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预测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hTER... 目的探讨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hTERC(human telomerase RNAgene component)基因荧光原位杂交的拷贝数扩增情况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预测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hTERC基因在72例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拷贝数的变化,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检测每一患者的2种HR-HPV DNA(HPV16/18),并同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应用荧光标记探针GLPTERC/CSP3;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正常骨髓淋巴细胞为阳性对照,正常宫颈细胞为阴性对照。结果在72例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CINⅡ的阳性表达率为60.00%,CINⅢ的阳性率为83.33%,与正常或炎症/CIN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C基因在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正常骨髓淋巴细胞中基因扩增阳性;HR-HPV DNA检测阳性32例,炎症/CINⅠ的阳性表达率为42.86%,CINⅡ的阳性表达率为70.00%,CINⅢ的阳性率为66.67%,宫颈癌的阳性率为75.00%;hTERC基因FISH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阳性预测值(PPV)和特异性(Sp)明显高于HC-2HR-HPV DNA检测。结论hTERC基因参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标志物之一,TERC基因的FISH检测比HC-2HR-HPV DNA检测能够更可靠地鉴别宫颈良恶性病变,二者联合检测将为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提供更有效、更合理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ERC基因 高危型HPV 荧光原位杂交 第二代杂交捕获法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利用目标基因捕获结合二代测序技术发现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MYBPC3基因错义突变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然 郭俊 +4 位作者 丁文虹 焦萌 李小燕 王绿娅 杜杰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建立目标基因捕获结合第二代测序技术,对孤立性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IVNC)患者的已知致病基因MYBPC3进行突变筛查。方法:收集5例IVNC患者及一级亲属的超声影像学资料,并提取外周血全基因组DNA,设计MYBPC3外显子区域特异性捕获探针... 目的:建立目标基因捕获结合第二代测序技术,对孤立性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IVNC)患者的已知致病基因MYBPC3进行突变筛查。方法:收集5例IVNC患者及一级亲属的超声影像学资料,并提取外周血全基因组DNA,设计MYBPC3外显子区域特异性捕获探针,与基因组DNA文库进行杂交,富集目标基因组区域DNA片段,利用二代测序技术,确定突变位点,并使用Sanger测序法在其一代亲属中验证。结果:目标基因特异性捕获探针可有效地捕捉并富集基因组DNA目标靶片段。在5例IVNC患者中,发现1例MYBPC3基因杂合非同义突变c.G1000A(p.E334K),该突变位于MYBPC3基因第13外显子中,测序深度249.65。经过数据分析与Sanger测序验证后,父亲发现此突变位点,母亲未发现提示突变的父亲的遗传。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Gen Cap目标基因捕获测序技术结合二代测序技术成功发现了MYBPC3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 MYBPC3基因 目标基因捕获技术 二代测序技术
下载PDF
应用目标基因捕获结合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无遗传性眼病家族史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患者的致病基因 被引量:6
18
作者 房心荷 张芳霞 +2 位作者 朱艳 刘雅妮 盛迅伦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97-1103,共7页
背景遗传性视网膜疾病(HRDs)是以原发性视网膜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视力和色觉等视敏度严重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致盲眼病,其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是『晦床上难治性盲的首要原因。目的应用目标基因捕获结合二代测序技术检测HRDs的致... 背景遗传性视网膜疾病(HRDs)是以原发性视网膜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视力和色觉等视敏度严重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致盲眼病,其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是『晦床上难治性盲的首要原因。目的应用目标基因捕获结合二代测序技术检测HRDs的致病基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宁夏眼科医院就诊的无遗传性眼病家族史的20例H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及其家庭成员临床资料,完善眼科检查,抽取患者和家庭正常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针对232个HRDs已知致病基因的目标序列设计并定制目标序列捕获芯片,借助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患者的遗传变异,数据经分析滤过,候选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和致病性评估,明确致病基因和突变,并对表型和基因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20例HRDs患者中有11例患者检测到致病性突变位点,共涉及9个基因,阳性率为55%。其中有8例患者检测到复合杂合突变,3例患者为纯合子突变,均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通过对家系成员的基因筛查分析,6例HRDs患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5例遗传类型不确定。结合临床表型以及基因检测结果分析,11例HRDs患者的诊断分别为锥杆细胞营养不良5例,致病基因分别为ABCA4、RPE65、USH2A、RIMSl和RHO;Leber先天性黑嚎3例,致病基因分别为CRBl(2例)和LCA5;先天性静止性夜盲1例,致病基因为PRP乃;Best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1例,致病基因为BESTl基因;Stargardt病1例,致病基因为ABCA4基因。结论目标基因捕获结合二代测序技术可以对视网膜疾病患者进行快速、有效的基因诊断,结合临床特征分析有助于提高隐性遗传及遗传方式不明的HRDs的临床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致病基因 目标基因捕获 二代测序
下载PDF
5-杂氮-2’-脱氧胞苷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田相龙 钟捷 +4 位作者 李彪 黄玮 张一帆 王俊 顾燕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3-536,共4页
目的研究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对人正常上皮特异-1基因(NES1)及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探讨其抗肿瘤效应及可能机制,寻求胃癌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建立人胃癌移植瘤裸鼠模型,用5-aza-CdR处理裸鼠,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并用MSP及... 目的研究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对人正常上皮特异-1基因(NES1)及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探讨其抗肿瘤效应及可能机制,寻求胃癌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建立人胃癌移植瘤裸鼠模型,用5-aza-CdR处理裸鼠,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并用MSP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NES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5-aza-CdR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抑瘤率为57.44%,移植瘤体积有显著差异(P<0.01);5-aza-CdR作用后,可使NES1基因exon3去甲基化,且能使NES1蛋白表达增加。结论5-aza-CdR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因为它能使因甲基化而失活的抑癌基因NES1再转录,并诱导该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正常上皮特异-1基因 甲基化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下载PDF
一例瓜氨酸血症Ⅰ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ASS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媛媛 陈翠娥 +3 位作者 朱艳可 朱融和 周爱华 王丹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9年第6期668-670,678,共4页
目的对一例临床怀疑瓜氨酸血症Ⅰ型患儿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明确致病突变,并对其相关的临床特点、转归进行总结。方法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外周血DNA,应用高通量捕获测序确定患儿ASS1基因突变情况,并用Sanger测序验证测序结果以... 目的对一例临床怀疑瓜氨酸血症Ⅰ型患儿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明确致病突变,并对其相关的临床特点、转归进行总结。方法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外周血DNA,应用高通量捕获测序确定患儿ASS1基因突变情况,并用Sanger测序验证测序结果以及ASS1基因的家系分析。结果患儿生后第6天出现体温不升、呻吟、喂养困难、惊厥,血氨明显升高(1240μmol/L),血串联质谱(MS/MS)分析提示血瓜氨酸显著升高(1979.03μmol/L),尿气相色谱/质谱(GC/MS)提示乳清酸升高,予限制蛋白饮食、精氨酸治疗后血氨恢复正常,神经系统损害持续加重,头颅MRI提示脑萎缩、脑软化明显,随访至12月时死亡。基因序列分析发现患儿ASS1基因存在c.910C>T和c.1087C>T复合杂合突变,其中c.910C>T突变来源于父亲、c.1087C>T突变来源于母亲。c.910C>T突变导致第304号氨基酸由精氨酸变异为色氨酸,c.1087C>T突变导致第363号氨基酸由精氨酸变异为色氨酸,为错义突变。结论通过高通量捕获测序和Sanger测序确定了一例瓜氨酸血症Ⅰ型患儿的致病基因,随访发现该复合杂合突变引起的瓜氨酸血症患儿临床表现重,预后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氨酸血症Ⅰ型 ASS1基因 高通量捕获测序 Sanger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