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齿珩轮强力珩齿变轴交角修磨方法研究
1
作者 夏链 陈鹏 +1 位作者 袁彬 韩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41-1445,1489,共6页
采用单一变动中心距的径向修磨方法对内齿珩轮修磨后会出现加工工件齿形逐渐变化的问题。文章基于内齿珩轮与工件加工接触的共轭啮合关系,分析了单一径向修磨导致齿面间接触状态变化的原因,并对变轴交角的修磨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引入... 采用单一变动中心距的径向修磨方法对内齿珩轮修磨后会出现加工工件齿形逐渐变化的问题。文章基于内齿珩轮与工件加工接触的共轭啮合关系,分析了单一径向修磨导致齿面间接触状态变化的原因,并对变轴交角的修磨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引入轴交角修正量来维持珩轮与工件齿面接触状态的稳定;建立了修磨前、后齿面接触线模型,结果显示变轴交角的修磨方式能够较好地改善由修磨进给导致的齿面接触变化问题。在内齿珩轮强力珩齿机上进行的齿轮加工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珩齿 内齿珩轮 刀具修磨 变轴交角
下载PDF
内啮合强力珩齿工件齿面珩削纹理预测与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韩江 李振富 +2 位作者 田晓青 费宁忠 夏链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6,共7页
以内啮合强力珩齿工艺为对象,研究工件齿面珩削纹理的形成机制,并对珩削纹理进行预测,提出一种珩削纹理的主动控制方法。建立工件齿面接触线模型,模拟珩齿加工过程;研究珩磨轮修整工艺原理,得到珩削速度与加工纹理的映射关系。由于珩削... 以内啮合强力珩齿工艺为对象,研究工件齿面珩削纹理的形成机制,并对珩削纹理进行预测,提出一种珩削纹理的主动控制方法。建立工件齿面接触线模型,模拟珩齿加工过程;研究珩磨轮修整工艺原理,得到珩削速度与加工纹理的映射关系。由于珩削速度受制于工件齿轮与珩磨轮的中心距和轴交角等参数,提出以轴交角和中心距为控制对象,对珩削工件齿面纹理的分布情况及纹理变化趋势进行控制的方法;采用不同工艺参数进行齿轮加工,并对齿面进行三维形貌检测。被加工齿轮齿面检测结果与预测模型高度吻合,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实现对珩齿加工纹理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啮合强力珩齿 珩削速度 珩磨轮修整 工艺参数 纹理控制
下载PDF
数控内齿珩轮强力珩齿珩削力的预测
3
作者 韩江 许孕博 +1 位作者 田晓青 夏链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1-726,731,共7页
文章建立了内齿珩轮强力珩齿珩削力的预测模型。首先推导珩齿加工啮合过程中接触线和切削厚度数学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将珩磨轮的磨削刃离散为微元磨削刃;然后由平面磨削模型构建珩磨轮的微元磨削刃模型,建立珩齿珩削力预测模型,并分析珩... 文章建立了内齿珩轮强力珩齿珩削力的预测模型。首先推导珩齿加工啮合过程中接触线和切削厚度数学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将珩磨轮的磨削刃离散为微元磨削刃;然后由平面磨削模型构建珩磨轮的微元磨削刃模型,建立珩齿珩削力预测模型,并分析珩削力随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最后结合Fassler HMX-400数控内齿珩轮强力珩齿机及其内置的Kistler力传感器进行珩齿珩削力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预测的珩削力的数值和变化趋势与实验测量结果相符,该珩削力预测方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啮合强力珩齿 珩削力 平面磨削模型 磨削
下载PDF
基于电子齿轮箱的内齿珩轮强力珩齿轮廓误差补偿控制研究
4
作者 吴佳璐 夏链 +2 位作者 韩江 田晓青 黄晓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3-307,340,共6页
多轴控制系统的轮廓误差具有强耦合特点,由于是多轴联动产生的结果,仅提高单轴的跟踪精度不一定能降低轮廓误差。为降低珩齿多轴控制系统的齿面轮廓误差,进一步提高珩齿的加工精度,文章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补偿控制策略。分析珩齿机的机... 多轴控制系统的轮廓误差具有强耦合特点,由于是多轴联动产生的结果,仅提高单轴的跟踪精度不一定能降低轮廓误差。为降低珩齿多轴控制系统的齿面轮廓误差,进一步提高珩齿的加工精度,文章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补偿控制策略。分析珩齿机的机床结构,根据珩齿多轴电子齿轮箱(electronic gearbox,EGB)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推导出基于齿轮啮合原理和坐标变换的齿面轮廓误差数学模型,并设计出一种简单的齿面轮廓误差补偿控制器。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补偿控制策略对降低齿面轮廓误差有显著的效果。该文方法对提高珩齿实际加工精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齿珩轮强力珩齿 多轴控制系统 电子齿轮箱(EGB) 轮廓误差 补偿
下载PDF
基于多轴联动控制的内齿珩轮强力珩齿齿向修形工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少杰 夏链 +1 位作者 韩江 刘海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3,共6页
齿向修形可以显著改善载荷沿齿宽方向分布不均的现象,从而提高齿轮的传动精度。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珩轮轴向运动过程中不断调整珩轮的附加径向运动量,通过多轴联动的方式对齿轮进行齿向修形加工。首先建立内齿珩轮齿面数学模... 齿向修形可以显著改善载荷沿齿宽方向分布不均的现象,从而提高齿轮的传动精度。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珩轮轴向运动过程中不断调整珩轮的附加径向运动量,通过多轴联动的方式对齿轮进行齿向修形加工。首先建立内齿珩轮齿面数学模型求解珩轮齿面方程;根据修形量与附加径向运动量的关系得到修形过程中的附加径向运动量;再根据珩齿修形加工过程中各轴的运动关系和齿轮啮合原理建立工件实际修形齿面数学模型;最后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该修形方法的修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向修形 内齿珩轮强力珩齿 附加径向运动 传动性能
下载PDF
基于珩削力预测模型的工艺参数优化及试验研究
6
作者 夏链 孙超鸿 +1 位作者 袁彬 韩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97-1302,共6页
为研究珩齿加工过程中工件齿轮转速、 x轴的进给量、z 轴的进给速度对内齿珩轮强力珩齿加工过程中珩削力的影响规律,文章运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设计内齿珩轮强力珩齿加工试验;根据监测所得的径向力响应数据,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技术建立... 为研究珩齿加工过程中工件齿轮转速、 x轴的进给量、z 轴的进给速度对内齿珩轮强力珩齿加工过程中珩削力的影响规律,文章运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设计内齿珩轮强力珩齿加工试验;根据监测所得的径向力响应数据,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技术建立了珩削力预测模型;采用方差分析方法检验了预测模型的拟合度及各独立输入参数的显著性;以珩削力预测模型为目标函数,以加工参数选择范围及实际生产所需加工时间节拍为约束条件,基于狼群算法对内齿珩轮强力珩齿加工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合理的加工时间范围内,选择出最佳的珩削参数组合以获得最小的珩削力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齿珩轮强力珩齿 珩削力 Box-Behnken实验设计 狼群算法
下载PDF
内啮合强力珩齿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研究
7
作者 胡志兴 夏链 韩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36,共6页
在内啮合强力珩齿工艺中,工件被珩磨轮加工后会在工件表面产生残余应力,由于残余应力形成的因素较复杂,很难用解析法给出精确的计算。文章利用Matlab、SolidWorks和ANSYS/LS-DYNA软件对内啮合珩齿加工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通过对分... 在内啮合强力珩齿工艺中,工件被珩磨轮加工后会在工件表面产生残余应力,由于残余应力形成的因素较复杂,很难用解析法给出精确的计算。文章利用Matlab、SolidWorks和ANSYS/LS-DYNA软件对内啮合珩齿加工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通过对分析结果的提取,得到了齿面上各特殊位置的残余应力值数据表。分析数据结果表明:内啮合强力珩齿珩削表面产生的残余应力为压应力,其大小随珩削工艺参数的不同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珩削残余应力随珩削速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珩削力的增大而增大,在轴交角变化范围内随轴交角的增大而减小。最后实验验证了该有限元分析珩削残余应力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啮合强力珩齿 残余应力 动态仿真分析 珩削工艺参数
下载PDF
数控内齿强力珩齿珩削力的预测方法研究
8
作者 丁恒 夏链 +1 位作者 韩江 刘海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01-1305,1310,共6页
为获得内齿强力珩齿加工中的珩削力数值,文章引入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对其进行预测。以主轴转速、珩轮径向进给量、珩轮轴向进给速度为设计因子开展珩削试验,采用机床内部Kistler测力仪测量获取珩削力;采集试验样本... 为获得内齿强力珩齿加工中的珩削力数值,文章引入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对其进行预测。以主轴转速、珩轮径向进给量、珩轮轴向进给速度为设计因子开展珩削试验,采用机床内部Kistler测力仪测量获取珩削力;采集试验样本后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珩削力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与相同试验样本下的指数型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更精准地预测内齿强力珩齿加工中的珩削力,BP神经网络普遍误差均不超过5%,而指数型预测模型误差最大达到了18.94%。但指数型模型在预测珩削力上具有操作简便性的特点,因此2种模型对内啮合强力珩齿珩削力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啮合强力珩齿 珩削力 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 指数型模型
下载PDF
内齿珩轮强力珩齿工艺数据库系统的开发
9
作者 谢伟 夏链 韩江 《机械工程师》 2019年第10期44-47,54,共5页
针对内齿珩轮强力珩齿对于构建工艺数据库以积累基本工艺数据的迫切需要,设计开发了基于C/S三层架构的内齿珩轮强力珩齿工艺数据库系统。根据加工的基本需求确定了数据库总体的E/R模型及数据库系统的总体功能,详细介绍混合推理技术在数... 针对内齿珩轮强力珩齿对于构建工艺数据库以积累基本工艺数据的迫切需要,设计开发了基于C/S三层架构的内齿珩轮强力珩齿工艺数据库系统。根据加工的基本需求确定了数据库总体的E/R模型及数据库系统的总体功能,详细介绍混合推理技术在数据库系统中的应用及珩削参数优化的实现。设计的数据库系统能够实现内齿珩轮强力珩齿加工过程中信息查询功能和珩削参数推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齿珩轮强力珩齿 工艺数据库 混合推理 参数优化 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Model of Surface Texture for Honed Gear Considering Motion Path and Geometrical Shape of Abrasive Particle
10
作者 Yuhu Liu Xiaohui Huang +2 位作者 Huajun Cao Jiacheng Wang Huapan Xiao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11-325,共15页
Gear power-honing is mainly applied to finish small and medium-sized automotive gears,especially in new energy vehicles.The distinctive curved surface texture greatly improves the noise emission and service life of ho... Gear power-honing is mainly applied to finish small and medium-sized automotive gears,especially in new energy vehicles.The distinctive curved surface texture greatly improves the noise emission and service life of honed gears.The surface texture for honed gear considering the motion path and geometrical shape of abrasive particles has not been investigated.In this paper,the kinematics of the gear honing process is analyzed,and the machining marks produced by the abrasive particles of honing wheel scratching abrasive particles against the workpiece gear are calculated.The tooth surface roughness is modeled considering abrasive particle shapes and material plastic pile-ups.This results in a mathematical model that characterizes the structure of the tooth surface and the orientation of the machining marks.Experiments were used to verify the model,with a maximum relative error of less than 10%when abrasive particles are spherical.Based on this model,the effects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 speeds of discrete points on the tooth flank,orientations of machining marks and roughness are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aft angle between the workpiece gear and the honing wheel and the speed of the honing wheel is the main process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surface texture.This research proposes a surface texture model for honed gear,which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optimizing process parameters for gear power-ho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dened gear gear power-honing Surface texture ROUGHNES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