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手术前后营养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金三丽 路潜 马玲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调查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状况及其变化。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拟行根治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202例,在入院48 h内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和营养风险状况,并在出院时再次评估其营养状况,记录病人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状... 目的:调查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状况及其变化。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拟行根治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202例,在入院48 h内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和营养风险状况,并在出院时再次评估其营养状况,记录病人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状况及其在入院初和出院时的消化系统症状、进食状况。结果:入院时,140例(69.3%)病人至少有1项指标提示有营养不足或有营养风险。出院时,除肱三头肌皮皱厚度外,其余各项营养指标均显著低于入院时(P<0.01)。病人的营养支持以PN为主,手术前、后营养支持时间≥5 d的病人分别为2.0%和71.3%;入院时及出院时,分别有76.2%和93.4%的病人存在1项或多项消化系统症状。出院时,99.5%的病人进食状况为流食/半流食。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前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且术后营养状况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恶性肿瘤 营养状况 营养不足 营养支持
下载PDF
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营养支持现况调查 被引量:27
2
作者 方玉 杨锐 +2 位作者 辛晓伟 王艳莉 张小田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调查我院消化肿瘤内科病人营养支持现状,为规范肿瘤病人的临床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消化肿瘤内科2012年上半年在住院期间使用过肠内或肠外营养制剂(包括氨基酸)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病历102份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目的:调查我院消化肿瘤内科病人营养支持现状,为规范肿瘤病人的临床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消化肿瘤内科2012年上半年在住院期间使用过肠内或肠外营养制剂(包括氨基酸)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病历102份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营养风险筛查尚未纳入消化内科工作常规。总的营养支持率为8.2%。在给予营养支持的病人中,平均营养支持时间为4 d,52.0%的病人<5 d。营养支持供给热量人均为(61.0±28.0)kJ/(kg·d),其中21.1%的病人<41.8 kJ(10 kcal)/(kg·d)。蛋白质平均供给量为(0.4±0.2)g/(kg·d),56.7%的病人蛋白质供给<0.6 g/(kg·d)。EN与PN天数比为1∶2.9。使用PN的病人中47.1%采用个性化配置的全合一制剂,43.3%采用单瓶输注,9.6%采用工业化三腔袋。使用EN的病人中52.7%采用管饲,47.3%采用口服。营养药品费用在所有药品费用中占17.4%,在全部医疗费用中占10.8%。人均营养支持药费为(2 436.2±1 756.2)元。结论:我院消化肿瘤内科病人的营养支持应用不尽合理,尚未开展规范化的营养风险筛查,单瓶输注比例较高,营养支持不足较常见。有必要成立营养支持小组,促进营养支持的个性化、规范化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化疗 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下载PDF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癌病人的机体营养状况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唐朝晖 胡元龙 夏穗生 《临床外科杂志》 2002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研究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癌病人的机体营养状况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2 0例胃肠癌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PN组和EN组。PN组术后行TPN支持。EN组术后第 1天起经鼻饲管输注能全力 ,量由 5 0 0ml/d递增至 15 0 0ml/d ... 目的 研究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癌病人的机体营养状况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2 0例胃肠癌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PN组和EN组。PN组术后行TPN支持。EN组术后第 1天起经鼻饲管输注能全力 ,量由 5 0 0ml/d递增至 15 0 0ml/d ,速度由 2 1ml/h递增至63ml/h。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2、4、8d抽取外周血测定T细胞亚群、NK细胞、血清IL 2浓度、血清PA浓度、血清RBP浓度。结果 ①术后患者血清PA、RBP浓度较术前有明显下降 (P <0 .0 5 ,P <0 .0 1) ,经一段时期的EN和PN支持后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②术后经EN和PN支持后T细胞亚群恢复到术前水平 ,NK细胞明显增高 (P <0 .0 5 )。EN组IL -2明显增高 (P <0 .0 5 )且与PN组术后IL 2比亦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胃肠癌病人的营养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癌 肠内营养 免疫 营养状况
下载PDF
胃肠肿瘤外科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调查 被引量:26
4
作者 方玉 辛晓伟 +3 位作者 王艳莉 杨锐 宗祥龙 张小田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368-371,共4页
目的了解肿瘤专科医院胃肠肿瘤择期手术患者的营养风险及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情况。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方法调查我院胃肠外科2010年5至9月新人院胃肠肿瘤择期手术患者的营养风险及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情况。结果入院时存在营养风险的患... 目的了解肿瘤专科医院胃肠肿瘤择期手术患者的营养风险及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情况。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方法调查我院胃肠外科2010年5至9月新人院胃肠肿瘤择期手术患者的营养风险及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情况。结果入院时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占43.6%(85/195),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前营养支持率为11.7%(10/85),术后营养支持率为100%(85/85)。无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前营养支持率为0,术后营养支持率为84.5%(93/110)。有营养风险与无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1%(13/68)和7.1%(9/127)(P=0.02)。结论胃肠肿瘤择期手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不尽合理。入院时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要继续推广基于证据的肠外肠内营养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营养风险 营养风险筛查2002 营养支持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生长抑素在恶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育红 刘刚 +1 位作者 陈学东 姜福亭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525-1527,共3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肿瘤所致恶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8年6月本科收治的64例肿瘤所致恶性肠梗阻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肿瘤所致恶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8年6月本科收治的64例肿瘤所致恶性肠梗阻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全胃肠外营养支持以及抗生素控制感染,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6mg.d-1微量泵入,维持24h)3~15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腹痛、腹胀缓解率分别为85.3%和5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恢复排气比率分别为73.5%和36.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胃肠减压量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41±142)和(525±176)mL.d-1(P<0.01)。保守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2.4%和63.3%(P<0.05)。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8.0±4.3)和(13.0±4.8)d(P<0.05)。KPS分值分别为(59±5)和(47±7)分(P<0.01)。结论:应用生长抑素治疗肿瘤所致恶性肠梗阻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尤其是对肿瘤晚期无法手术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胃肠道 肿瘤 肠梗阻
原文传递
胃肠肿瘤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和防治对策 被引量:15
6
作者 毕铁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53-1555,共3页
目的对胃肠肿瘤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进行调查,为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行胃肠肿瘤外科手术1290例患者的切口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和统计分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诊断依据。结果... 目的对胃肠肿瘤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进行调查,为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行胃肠肿瘤外科手术1290例患者的切口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和统计分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诊断依据。结果发现手术切口感染83例次,感染率6.4%;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监测发现革兰阴性杆菌62株,占74.7%,革兰阳性球菌12株,占14.5%,真菌9株,占10.8%;细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达100.0%,真菌对酮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敏感率均为1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腹部手术史、合并糖尿病、肿瘤类型、术后白蛋白水平、手术类型、切口类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为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切口感染是胃肠肿瘤外科手术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应采取措施控制危险因素,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防治对策
原文传递
胃肠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作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童强 王国斌 卢晓明 《中国康复》 2004年第6期342-344,共3页
目的 :比较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胃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72例胃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 (EN组 )和肠外营养组 (PN组 )各 2 6例及常规输液组 (对照组 ) 2 0例。术后 2 4h开始肠内或肠外营养 ,检测术前和术后第 ... 目的 :比较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胃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72例胃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 (EN组 )和肠外营养组 (PN组 )各 2 6例及常规输液组 (对照组 ) 2 0例。术后 2 4h开始肠内或肠外营养 ,检测术前和术后第 9天营养状况、免疫指标、严重并发症及肠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 :术后EN组、PN组体重、前白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EN组与PN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术后CD3+ 、CD 4 + 、CD 4 + /CD8+ EN组、PN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其中CD 4 + 、CD 4 + /CD 8+ EN组亦显著高于PN组 (P <0 .0 5 ) ;EN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N组和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胃肠癌术后近期的营养和免疫状况 ,肠功能恢复方面亦明显优于肠外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癌 肠内营养 免疫 营养状况
下载PDF
邱佳信教授运用健脾法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思路浅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卢艳琳 沈克平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3,共3页
介绍邱佳信教授运用健脾法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邱教授认为,脾虚是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因素,健脾是治疗的根本原则,临床中多采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方加减。
关键词 胃肠道恶性肿瘤 邱佳信 名医经验 健脾法
原文传递
胃肠间质瘤同时合并胃肠癌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1
9
作者 叶颖江 高志冬 王杉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2-275,共4页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质肿瘤,占全部软组织肉瘤的5%。回顾性研究发现10%~30%的GIST病人无明显症状,仅于外科手术中、放射线检查、内镜检查甚至是尸检时无意中发现。GIST同时合并胃肠癌...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质肿瘤,占全部软组织肉瘤的5%。回顾性研究发现10%~30%的GIST病人无明显症状,仅于外科手术中、放射线检查、内镜检查甚至是尸检时无意中发现。GIST同时合并胃肠癌的发病率尚不明确,且GIST多无明显症状,故过去10年间多以个案报告的形式见著于期刊。然而随着对GIST的认识和检查手段的进步,此类同时多源性肿瘤的发生率可能被低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胃肠癌 同时多源性肿瘤 碰撞瘤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系统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10
作者 朱晓妍 朱靖宇 +2 位作者 申星杰 姜雅堃 路亮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20期3873-3875,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ESD组(49例)和对照组(30例)。ESD组患者采用内镜黏...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ESD组(49例)和对照组(30例)。ESD组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治愈性切除率、整块完整切除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转移情况。结果:ESD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治愈性切除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手术整块完整切除率(63.27%)低于对照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08%)显著低于对照组(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一年内均未出现原发病灶转移及复发。结论:ESD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较好,与传统手术相比,ESD手术并发症较少、且安全性较高,更加适宜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早癌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复发及转移
原文传递
思他宁在胃肠道肿瘤所致恶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俊东 庄业忠 +3 位作者 黄文河 黄棉生 王伟峰 许慕明 《实用癌症杂志》 2007年第2期188-190,共3页
目的 探讨思他宁在不能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所致恶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将6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所致肠梗阻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和思他宁治疗组32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用思他宁(每天6mg静脉滴注,... 目的 探讨思他宁在不能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所致恶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将6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所致肠梗阻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和思他宁治疗组32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用思他宁(每天6mg静脉滴注,维持24h)3~12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腹痛、腹胀缓解率分别为84.4%、57.6%(P〈0.05);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比率分别为62.1%、25.0%(P〈0.01);胃肠平均减压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16±158)ml/d、(522±184)ml/d(P〈0.001),81.3%的患者腹部平片显示肠管积气积液减少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改善,KPS分值分别为57±7、45±9(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思他宁治疗胃肠道肿瘤所致恶性肠梗阻,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胃肠道肿瘤 肠梗阻 疗效
下载PDF
消化道肿瘤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12
作者 梁峰 张宏艳 +5 位作者 马宏斌 陈济生 肖遥 黄焰 宋志武 尉承泽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70-873,共4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联合肠外营养(PN)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支持效果,并与全肠外营养(TPN)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消化道肿瘤手术病例230例,随机分为EN+PN组(119例)和PN组(111例)。EN+PN组在术中进行空肠穿刺留置营养管术。分别于手术...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联合肠外营养(PN)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支持效果,并与全肠外营养(TPN)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消化道肿瘤手术病例230例,随机分为EN+PN组(119例)和PN组(111例)。EN+PN组在术中进行空肠穿刺留置营养管术。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 d、术后10 d检测临床生化指标和T淋巴细胞亚群,并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等并发症,平均肠功能恢复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白蛋白(ALB)、总蛋白(TP)、CD3+和CD4+细胞在术后第1天有所下降,术后10 d明显升高,EN+PN组较PN组升高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且EN+PN组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可改善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和免疫状态,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术后恢复。空肠穿刺留置营养管术可作为消化道肿瘤开腹手术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消化道肿瘤
原文传递
胃肠道癌外周血CK20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那光玮 李军 +4 位作者 何科基 李洪华 赵晓宁 李兴文 弥海宁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50-1353,共4页
背景与目的:检测上皮组织特异性标志物,如CK19、CK20、多形上皮粘蛋白的核心蛋白(MUC1)及CEA等,在外周血、淋巴结及骨髓中的表达,是诊断早期胃肠道癌微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通过检测手术前、后胃肠道癌患者外周血细胞角蛋白20信... 背景与目的:检测上皮组织特异性标志物,如CK19、CK20、多形上皮粘蛋白的核心蛋白(MUC1)及CEA等,在外周血、淋巴结及骨髓中的表达,是诊断早期胃肠道癌微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通过检测手术前、后胃肠道癌患者外周血细胞角蛋白20信使核糖核酸(CK20mRNA)的表达,了解胃肠道癌血行播散转移情况及在围手术期综合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RT-PCR)检测62例胃肠道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K20mRNA的表达状况。结果:62例样本中,34例(54.3%)术前CK20mRNA检测为阳性,31例(50.0%)术后CK20mRNA检测为阳性,对照组10例正常人及12例良性胃肠病患者CK20mRNA测定均为阴性。Ⅰ、Ⅱ、Ⅲ、Ⅳ期患者外周血CK20mRNA阳性率依次为37.5%、36.3%、66.7%、100.0%。Ⅰ、Ⅱ期患者与Ⅲ、Ⅳ期患者比较,两者间CK20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36.9%和83.3%)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肠道癌的分化程度及癌栓的形成与外周血CK20mRNA的表达无关。有局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手术前后外周血CK20mR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周血CK20mRNA检测可作为胃肠道癌微转移的判断指标之一,对临床正确分期及治疗起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RT-PCR CK20 MRNA
下载PDF
甲地孕酮联合昂丹司琼对胃肠道肿瘤化疗所致呕吐预防效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恩宁 曲维庆 +6 位作者 刘磊 王萍 仲昭坤 付爱芹 刘曙亮 路志丽 于泽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9年第17期1329-1331,共3页
目的:比较甲地孕酮联合昂丹司琼与单用昂丹司琼预防胃肠道肿瘤化疗所致呕吐的效果和对患者食欲的影响。方法:7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在化疗前30min给予静脉推注昂丹司琼8mg,研究组自化疗第1天早晨... 目的:比较甲地孕酮联合昂丹司琼与单用昂丹司琼预防胃肠道肿瘤化疗所致呕吐的效果和对患者食欲的影响。方法:7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在化疗前30min给予静脉推注昂丹司琼8mg,研究组自化疗第1天早晨口服甲地孕酮160mg,连用10d。评价化疗第1个周期的止吐效果和患者的食欲变化。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急性呕吐发生率分别为37.14%(13/35)和54.29%(19/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性呕吐发生率分别为34.29%(12/35)和60.00%(2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的食欲降低发生率分别为57.14%(20/35)和80.00%(2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欲明显下降发生率分别为11.43%(4/35)和28.57%(10/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道肿瘤化疗中,与单用昂丹司琼相比,甲地孕酮联合昂丹司琼对呕吐的发生具有更好的预防效果,尤其对迟发性呕吐效果显著,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食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地孕酮 昂丹司琼 胃肠道肿瘤 化疗 呕吐
原文传递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一氧化氮与氧自由基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华东 丁克祥 +2 位作者 史玫 朱兆洪 赵卫红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1998年第2期27-28,共2页
目的 检测33例经病理检查证实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NO、LPO、SOD水平。结果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相比,恶性肿瘤患者NO水平显著低下(P<0.05),LPO水平显著增高(P〈0.01);其总SOD(T-SOD)水平降低(P<0.05),主要系Mn-SO... 目的 检测33例经病理检查证实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NO、LPO、SOD水平。结果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相比,恶性肿瘤患者NO水平显著低下(P<0.05),LPO水平显著增高(P〈0.01);其总SOD(T-SOD)水平降低(P<0.05),主要系Mn-SOD水平明显降低所致(P<0.01),而Cu,Zn-SOD则降低不明显。NO含量的降低与T-SOD活性的降低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3471,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抗氧化能力下降,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机体受过氧化损伤严重。特别是NO作为巨噬细胞免疫效应分子,其水平的低下,是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胃肠癌 一氧化氮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Narcotrend监测在腹腔镜下胃肠道恶性肿瘤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转侨 邹雪霞 +1 位作者 黄锡强 李斌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972-1976,共5页
目的:探讨Narcotrend监测在腹腔镜下胃肠道恶性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择期行胃肠道恶性肿瘤切除患者60名,随机分入N组(Narcotrend监测组)和C组(常规组),每组30例。术中根据NI值及临床体征和临床经验调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 目的:探讨Narcotrend监测在腹腔镜下胃肠道恶性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择期行胃肠道恶性肿瘤切除患者60名,随机分入N组(Narcotrend监测组)和C组(常规组),每组30例。术中根据NI值及临床体征和临床经验调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分别记录两组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腹后5min(T2)、气腹后30min(T3)、肿瘤切完时(T4)、停止输注丙泊酚时(T5)、清醒拔管后(T6)、听从指令(T7)不同时间点的SBP、DBP、HR、RPP与丙泊酚效应室浓度(Ceo Prop),记录N组相应时间点的Narcotrend指数(NI);记录两组患者术毕后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清醒拔管时间,不良反应、随访及术后术中知晓情况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与T0时比较,T2、T3时N组与C组SBP、DBP、HR、RPP均显著增高(P<0.05);N组NI值随着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呈负相关(r=-0.784,P<0.05)。N组患者丙泊酚及瑞芬太尼使用量均少于C组患者(P<0.05),术后N组患者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清醒拔管时间较C组均明显缩短,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N组术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远低于C组,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一天VAS评分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均未出现术中知晓。结论:Narcotrend监测用于胃肠道恶性肿瘤切除术能精确调节手术麻醉深度,有效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和麻醉深度,减少麻醉用药,缩短苏醒时间,有利于提高麻醉质量和安全系数,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rcotrend监测 胃肠道肿瘤 肿瘤切除术 麻醉深度 丙泊酚 瑞芬太尼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肿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童强 王国斌 卢晓明 《中国康复》 2005年第5期292-294,共3页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4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20例,分别于术后24 h开始EN或PN,检测术前和术后第9天各免疫指标。术前和术后第9天...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4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20例,分别于术后24 h开始EN或PN,检测术前和术后第9天各免疫指标。术前和术后第9天2组患者均口服甘露醇5 g和乳果糖10 g,收集随后6 h的全部尿液,测量尿中甘露醇与乳果糖排除率之比值(L/M比值)。结果:术后第9天,EN组CD4+、CD4+/CD8+显著高于PN组(P<0.05),但IgGI、gM、IgA、CD3+及CD8+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L/M比值与术前比较均上升(P<0.01)。结论:术后早期EN可明显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近期的免疫状况,细胞免疫方面亦明显优于PN,但对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与PN支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免疫 肠黏膜通透性
下载PDF
肿瘤标志物检测评价胃肠腺癌术后患者化疗疗效 被引量:7
18
作者 贾志凌 王莉 +1 位作者 刘畅 柴丽娜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年第6期563-56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gigen,CEA)和糖链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检测对胃肠腺癌复发和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50例胃肠腺癌术后患者,根据有无复发转移分为转移组和非... 目的探讨血清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gigen,CEA)和糖链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检测对胃肠腺癌复发和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50例胃肠腺癌术后患者,根据有无复发转移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动态监测2组化疗前、化疗第1周期后、化疗第2周期前CK19水平,并检测化疗前和足疗程化疗后血清CEA及CA19-9水平。结果化疗前转移组CEA,CA19-9及CK19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化疗前转移组CEA,CA19-9,CK19及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37.50%,75.00%,75.00%,100.00%;非转移组分别为3.85%,30.77%,15.38%,4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与未转移组CK19中位数与总体中位数的总体偏离度(66.01%,33.3%)均明显大于CEA(61.62%,9.21%)和CA19-9(59.92%,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CEA或CA19-9高于正常,经足疗程化疗后降至正常范围的肿瘤患者,与首次化疗初期动态监测CK19变化的符合率为66.7%。结论 CK19与CEA和CA19-9联合检测对胃肠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预后评价有较高准确性;CK19对胃肠腺癌术后复发预测评价优于CEA和CA19-9;CK19的变化与肿瘤化疗疗效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肿瘤标志物 细胞角蛋白19 癌胚抗原 糖链抗原19-9
原文传递
胃、结直肠癌术后良、恶性肠梗阻病因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俊东 庄业忠 +3 位作者 黄文河 黄棉生 王伟峰 许慕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672-674,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结直肠癌手术后肠梗阻的原因。方法:对手术探查的68例胃癌、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良、恶性原因所致肠梗阻在发生时间、病理、临床表现及癌胚抗原(CEA)的特点。结果:良、恶性肠梗阻分别占55.9%(38... 目的:探讨胃癌、结直肠癌手术后肠梗阻的原因。方法:对手术探查的68例胃癌、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良、恶性原因所致肠梗阻在发生时间、病理、临床表现及癌胚抗原(CEA)的特点。结果:良、恶性肠梗阻分别占55.9%(38/68)和44.1%(30/68)。76.3%(29/38)的良性肠梗阻发生在术后6个月以内,恶性肠梗阻83.3%(25/30)出现在术后6个月以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肿瘤分化较差、分期较晚者更多发生恶性肠梗阻(P<0.05);良性肠梗阻更多表现为完全性肠梗阻,且血清CEA平均水平和阳性率较恶性肠梗阻低(P<0.05)。结论:胃癌、结直肠癌术后发生肠梗阻可根据初次手术时间结合临床特点、原发肿瘤病理及CEA大致判断为良、恶性原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肠梗阻 术后 病因
下载PDF
除痹方治疗胃肠恶性肿瘤使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引起的手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谢洁芸 袁嘉林 +4 位作者 施泽贤 吴意红 何知霖 黄之韬 何世东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4年第3期62-68,共7页
目的评价除痹方泡敷手足治疗胃肠恶性肿瘤使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引起的手足综合征(hand-foot syndrome,H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东莞市中医院门诊或住院的HFS患者6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尿... 目的评价除痹方泡敷手足治疗胃肠恶性肿瘤使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引起的手足综合征(hand-foot syndrome,H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东莞市中医院门诊或住院的HFS患者6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尿素软膏保持皮肤湿润,防止手足皲裂,疼痛明显者可服用塞来昔布0.2 g两次/日缓解疼痛。试验组在基础处理上加用除痹方泡敷,每天两次,每次泡敷30分钟,观察时间为3周。3周后对两组HFS有效率、HFS相关临床症状、HFS患者生活质量、减药及停药人数、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全面评价除痹方泡敷对HFS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HFS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HFS相关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HFS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因HFS减药及停药人次少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特殊的不良反应,除痹方的安全性良好。结论除痹方泡敷手足对胃肠恶性肿瘤使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引起的手足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痹方 手足综合征 胃肠恶性肿瘤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