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气化灰渣中残炭对灰渣流动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冀 孔令学 +4 位作者 白进 李怀柱 郭振兴 白宗庆 李文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1-192,共12页
煤气化是以煤或煤焦为原料,以氧气(空气、富氧或纯氧)、水蒸气或氢气等作为气化剂,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将煤或煤焦中的有机质转化为气体燃料或下游原料的过程。液态排渣气化炉气化过程中,煤中有机质转化为合成气,矿物质经过烧结、... 煤气化是以煤或煤焦为原料,以氧气(空气、富氧或纯氧)、水蒸气或氢气等作为气化剂,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将煤或煤焦中的有机质转化为气体燃料或下游原料的过程。液态排渣气化炉气化过程中,煤中有机质转化为合成气,矿物质经过烧结、熔融逐渐转化为固体的灰后进一步转化为液态的熔渣。由于煤中有机质在气化过程中不能达到完全转化,导致气化灰渣中含有未反应的煤焦颗粒,形成气化灰渣中的残炭。残炭的存在不仅降低了煤气化过程的碳转化率,还对灰渣的流动性有重要影响。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液态排渣气化炉灰渣中残炭形成机理及对灰渣流动性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对灰渣中残炭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发现煤种和气化操作条件是影响灰渣中残炭含量的主要因素,而未反应煤焦和熔渣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残炭在灰渣中的赋存状态,但为了优化操作条件,降低气化灰渣中残炭含量,需进一步研究气化条件和灰渣组成等因素对于焦渣相互作用的影响。通过浮选以及酸洗方法提取了灰渣中的残炭,并对其进行性质表征,发现由于灰渣中的残炭经历了较高的温度区间和较长的停留时间,相对于低温煤焦其挥发分较少,孔隙丰富,石墨化程度较高,反应性较差。作为灰渣中重要组成,残炭的存在显著提高了煤灰的熔融温度。残炭的石墨化程度以及煤灰化学组成(SiO2/Al2O3、Fe2O3含量)等因素对于含炭煤灰的熔融性影响较大,残炭的存在导致FeSi、Si C和Fe等难熔矿物质的生成。降温过程中残炭促进了熔渣中矿物质的结晶,提高了熔渣的黏度,但残炭还原单质铁的速率以及对不同熔渣中矿物质结晶行为的影响机理欠缺系统性研究。此外,残炭和灰渣中含硅和含铁矿物质发生碳热反应,反应物的组成与产物的扩散对碳热反应温度及速率有重要影响,但需深入研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 灰渣 残炭 煤灰流动性 碳热反应
下载PDF
某干粉煤气化细渣特征及浮选回收残炭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叶军建 高占彬 +3 位作者 吕超 王东 宋超 宁掌玄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8-141,共4页
煤气化细渣的残炭含量高,制约了其建材化利用。炭灰分离是提高煤气化细渣综合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而浮选是分离炭灰的一种有效方法。以大同某干粉煤气化细渣为研究对象,在查明物质组成、粒度组成、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和官能团基础上,进... 煤气化细渣的残炭含量高,制约了其建材化利用。炭灰分离是提高煤气化细渣综合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而浮选是分离炭灰的一种有效方法。以大同某干粉煤气化细渣为研究对象,在查明物质组成、粒度组成、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和官能团基础上,进行了浮选回收残炭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气化细渣灰分为36.07%,主要为球状玻璃体、石英、莫来石和陨硫铁;残炭呈疏松多孔状,比表面积为66.21 m2/g;粒度组成主要分布在0.3~0.125 mm粗粒级和-0.045 mm细粒级,而且粗粒级灰分低,细粒级灰分高。当柴油用量为30 kg/t、仲辛醇用量为5 kg/t时,采用分次加药方式进行一次粗选,获得了精炭产率83.61%、精炭灰分22.70%、尾灰灰分97.41%的良好指标,尾灰灰分达到一级粉煤灰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细渣 残炭 基础物性 浮选
原文传递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residual carbon in coal gasification fine slag and their influence on flotation separation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A review 被引量:6
3
作者 Rui Han Anning Zhou +4 位作者 Ningning Zhang Kaiqiang Guo Mengyan Cheng Heng Chen Cuicui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17-230,共14页
Coal gasification fine slag(FS)is a typical solid waste generated in coal gasification.Its current disposal methods of stockpil-ing and landfilling have caused serious soil and ecological hazards.Separation recovery a... Coal gasification fine slag(FS)is a typical solid waste generated in coal gasification.Its current disposal methods of stockpil-ing and landfilling have caused serious soil and ecological hazards.Separation recovery and the high-value utilization of residual carbon(RC)in FS are the keys to realizing the win-win situation of the coal chemical industry in terms of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such as pore,surface functional group,and microcrystalline structures,of RC in FS(FS-RC)not only affect the flotation recovery efficiency of FS-RC but also form the basis for the high-value utilization of FS-RC.In this paper,the characteristics of FS-RC in terms of pore structure,surface functional groups,and microcrystalline structure are sort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gasification type and FS particle size.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special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FS-RC are analyzed,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flotation separation and high-value utilization of FS-RC is summarized.Separation methods based on the por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FS-RC,such as ultrasonic pretreatment-pore-blocking flotation and pore breaking-flocculation flotation,are proposed to be the key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FS-RC recovery in the future.The design of low-cost,low-dose collectors containing polar bonds based on the surface and microcrystalline structures of FS-RC is proposed to be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point for strengthening the flotation efficiency of FS-RC in the future.The high-value utilization of F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hysicochemical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FS-RC and should focus o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hazardous elements and the recyclability of chemical waste liquid to es-tablish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utilization method.This review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importance for 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qu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FS-RC,the breakthrough of the technological bottleneck in the efficient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FS,and the ex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gasification fine slag residual carbon pore structure surface functional groups microcrystalline structure flotation sep-aration resource utilization
下载PDF
大比例掺烧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在300MW电站煤粉锅炉上的实践 被引量:6
4
作者 杜进 王志超 黎海平 《湖南电力》 2020年第2期45-49,共5页
本文介绍了某电厂300 MW级电站煤粉锅炉大比例掺烧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半焦、气化残炭)的实践,通过对现有设备进行适应性改造及数值模拟计算,实现了掺烧比例大于45%、燃烧效率大于98%、NOx放浓度不高于掺烧前的目标,在探索电站锅炉掺烧... 本文介绍了某电厂300 MW级电站煤粉锅炉大比例掺烧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半焦、气化残炭)的实践,通过对现有设备进行适应性改造及数值模拟计算,实现了掺烧比例大于45%、燃烧效率大于98%、NOx放浓度不高于掺烧前的目标,在探索电站锅炉掺烧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的可行性、推动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在电站动力用煤领域的应用及形成电站锅炉燃用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技术体系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锅炉 半焦 气化残碳 掺混比 燃烧效率
下载PDF
Structural and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CoFe_(2)O_(4)/residual carbon composites
5
作者 Yuanchun Zhang Shengtao Gao +3 位作者 Xingzhao Zhang Dacheng Ma Chuanlei Zhu Jun 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2025年第1期221-232,共12页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which necessitates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substances with exceptional capabilities for bsorb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is of urgent concern in contemporary society.In this work,CoFe_(2)O_...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which necessitates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substances with exceptional capabilities for bsorb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is of urgent concern in contemporary society.In this work,CoFe_(2)O_(4)/residual carbon from coal gasification fine slag(CFO/RC)composites were created using a novel hydrothermal method.Various mechanisms for microwave absorption,including conductive loss,natural resonance,interfacial dipole polarization,and magnetic flux loss,are involved in these composites.Consequently,compared with pure residual carbon materials,this composite offers superior capabilities in microwave absorption.At 7.76GHz,the CFO/RC-2 composite achieves an impressive minimum reflection loss(RL_(min))of-43.99 dB with a thickness of 2.44 mm.Moreover,CFO/RC-3 demonstrates an effective absorption bandwidth(EAB)of up to 4.16 GHz,accompanied by a thickness of 1.18mm.This study revealed the remarkable capability of the composite to diminish electromagnetic waves,providing a new generation method for microwave absorbing materials of superior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gasification slag residual carbon hydrothermal method microwave absorption CoFe_(2)O_(4)
气化渣残炭粒子电极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研究
6
作者 闫琪 李健 +7 位作者 朱菊芬 温家乐 魏清渤 陈碧 闫龙 昝灵兴 尚军飞 杨永林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8-256,共9页
煤化工产业是我国的经济支柱之一,煤气化渣和气化废水是煤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目前处理方式过于简单,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以微乳液作为捕收剂对煤气化细渣进行浮选,采用工业分析仪、FTIR(傅里叶红外光谱仪)、BET(比表面积测试)、S... 煤化工产业是我国的经济支柱之一,煤气化渣和气化废水是煤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目前处理方式过于简单,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以微乳液作为捕收剂对煤气化细渣进行浮选,采用工业分析仪、FTIR(傅里叶红外光谱仪)、BET(比表面积测试)、SEM(扫描电子显微镜)、XRD(X射线衍射分析)、Raman(拉曼光谱)、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对残炭进行了理化性质分析,采用CV(循环伏安法)、EIS(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测试分析残炭电化学性质,并考察残炭作为粒子电极在三维电化学体系的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研究了其作为粒子电极的可行性,提出残炭粒子电极去除氨氮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浮选残炭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孔结构以介孔为主,此外,残炭中部分碳因石墨化而展现出一定的导电性,为其在电化学应用方面提供了基础。另外,残炭粒子电催化体系电阻较小,有利于加快电荷转移速率。在相同条件下降解氨氮废水,残炭粒子三维电催化体系比二维电催化体系氨氮去除率高19.82%,其具有一定的催化能力。在残炭粒子电极循环试验中,残炭粒子重复使用5次,氨氮的去除率仅下降了5.3%,这一结果表明残炭粒子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开发出一种新型的三维电催化体系中的粒子电极材料,通过系统的表征和性能评估,证明了气化渣残炭粒子电极在提高废水处理效率方面有巨大潜力。残炭粒子电极的开发为气化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废水降解处理技术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渣 浮选残炭 残炭粒子 电催化 氨氮废水
下载PDF
煤气化渣残碳的分离及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乔会 左岳 +3 位作者 屈洁 滕道光 范桂侠 李鹏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03-111,共9页
煤气化渣是煤气化产生的固体废渣,主要包括残碳和无机矿物质(SiO_(2)、CaO、Al_(2)O_(3)等),煤气化渣的高效处置和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残碳含碳量高,不仅具有相对完整的孔隙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还具有一定的电催化... 煤气化渣是煤气化产生的固体废渣,主要包括残碳和无机矿物质(SiO_(2)、CaO、Al_(2)O_(3)等),煤气化渣的高效处置和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残碳含碳量高,不仅具有相对完整的孔隙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还具有一定的电催化活性。因此,实现煤气化渣中残碳的高效分离与高值化利用,既是对固废处置与环境保护的积极响应,也是二次资源有效回收与深度利用的重要体现。总结了煤气化渣在建筑、土壤改性、锅炉掺烧和高附加值材料制备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残碳的分离和高附加值利用;简要总结了残碳的化学组成和表面特征,对比了粗渣和细渣中残碳的反应活性差异;归纳了浮选、电选和重选在残碳分离领域的研究进展。相比传统浮选中对单一药剂、工艺流程和设备的研究,新型药剂和联合设备的研究显著提高了残碳分离的选择性,但浮选药剂使用量大的问题仍是目前研究关注的重点。残碳因具有独特的组成特征和表面性质,故在吸附、电磁吸收和电化学方面展现出优良的性能。因此,对残碳的深度脱灰、表面改性、复合应用,不仅有望提升残碳基材料的性能、扩大应用领域,也具有长远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渣 碳灰分离 残碳 碳基材料 高附加值利用
下载PDF
气化渣残碳量方法的对比研究
8
作者 马丹丹 张亚宁 +2 位作者 米治平 匡建平 古杰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22期84-87,94,共5页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已是中国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煤气化技术因其煤种适应性好、气化效率高、环保性能优越等优点,为工业运行的主流技术,同时是清洁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气化渣是煤气化的副产物,而气化渣的残碳量可以体现煤气化反应过程的...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已是中国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煤气化技术因其煤种适应性好、气化效率高、环保性能优越等优点,为工业运行的主流技术,同时是清洁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气化渣是煤气化的副产物,而气化渣的残碳量可以体现煤气化反应过程的转化效率和气化炉的运行状态。开展对气化渣的残碳量的测定方法的研究对提高煤气化效率和优化气化炉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比研究了传统烧失量法、单气氛热重法和双气氛热重法三种方法对气化渣(粗渣和细渣)残碳量的测定结果,发现双气氛热重法比传统烧失量法更便捷,且测量值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渣 残碳量 烧失量 单气氛 双气氛
下载PDF
煤气化渣分选前后物理化学特性研究
9
作者 何丽君 杨汉钊 +2 位作者 卫中宽 王常艳 刘东方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9期33-37,共5页
气化渣具有复杂的物理化学特性,其中的无机物及重金属会带来环境污染风险。通过BET、SEM和XRF等表征技术,探讨在最佳分选条件下气化渣中残碳和气化尾渣的物理化学特性变化规律,重点考察重金属在残碳和气化渣尾矿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气化渣具有复杂的物理化学特性,其中的无机物及重金属会带来环境污染风险。通过BET、SEM和XRF等表征技术,探讨在最佳分选条件下气化渣中残碳和气化尾渣的物理化学特性变化规律,重点考察重金属在残碳和气化渣尾矿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气化细渣和粗渣的平均比表面积分别为122.20 m^(2)/g和41.07 m^(2)/g;在密度为1.60 g/cm^(3)时,细渣的占本级残碳回收率达76.54%,粗渣为42.60%;分选后,残碳组分中重金属含量增加,而气化尾渣中化学组成无明显变化,重金属总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渣 微观表征 残碳 重金属
下载PDF
煤气化细渣残炭的硝酸活化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10
作者 韩宝宝 刘锐 +3 位作者 辛国祥 王耀 高建民 宋金玲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9-199,共11页
将煤气化细渣残炭(RC)制备的炭材料应用于电极的活性材料,不仅可以减少固废污染、降低电极材料的成本,酸处理还可以有效改变炭材料的物理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采用HNO 3活化RC,通过改变活化温度来调节RC的孔隙结构及表面官能团,探究其... 将煤气化细渣残炭(RC)制备的炭材料应用于电极的活性材料,不仅可以减少固废污染、降低电极材料的成本,酸处理还可以有效改变炭材料的物理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采用HNO 3活化RC,通过改变活化温度来调节RC的孔隙结构及表面官能团,探究其对活化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使用2 mol/L的HNO 3作为活化剂、在温度为80℃活化2 h后,可以得到活化材料(RCH_(3))的电流密度为0.5 A/g,比电容达到104.0 F/g;在电流密度为2.0 A/g时,使用RCH_(3)作为活性材料的对称超级电容器经过1万次循环后,电容值保持在初始值的96.03%,可以显示出更好的循环稳定性,这源于RCH 3具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较高的润湿性、较大的表面积和介孔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细渣 残炭 活化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煤气化渣残碳的分离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乔会 左岳 +3 位作者 屈洁 滕道光 范桂侠 李鹏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09-117,共9页
煤气化渣是煤气化产生的固体废渣,主要包括残碳和无机矿物质(SiO_(2),CaO,Al_(2)O_(3)等),煤气化渣的高效处置和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社会和经济意义。残碳含碳量高,不仅具有相对完整的孔隙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还具有一定的电催化活性... 煤气化渣是煤气化产生的固体废渣,主要包括残碳和无机矿物质(SiO_(2),CaO,Al_(2)O_(3)等),煤气化渣的高效处置和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社会和经济意义。残碳含碳量高,不仅具有相对完整的孔隙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还具有一定的电催化活性。因此,实现煤气化渣中残碳的高效分离与高值化利用,既是对固废处置与环境保护的积极响应,也是二次资源有效回收与深度利用的重要体现。总结煤气化渣在建筑、土壤改性、锅炉掺烧和高附加值材料制备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残碳的分离和高附加值利用;简要总结残碳的化学组成和表面特征,对比粗渣和细渣残碳的反应活性差异;归纳浮选、电选和重选在残碳分离领域的研究进展。相比传统浮选对单一药剂、工艺流程和设备的研究,新型药剂和联合设备的研究显著提高了残碳分离的选择性,但浮选药剂使用量大的问题仍是目前研究重点。残碳因其独特的组成特征和表面性质,在吸附、电磁吸收和电化学方面展现出优良的性能。因此,对残碳的深度脱灰、表面改性、复合应用,不仅有望提升残碳基材料的性能和应用领域,也具有长远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渣 碳灰分离 残碳 碳基材料 高附加值利用
下载PDF
水煤浆气化过程中残碳量计算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辅臣 龚欣 +2 位作者 刘海峰 代正华 于遵宏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8-203,共6页
 基于气化炉大型冷模实验的研究结果和煤气化过程的特点,分析了气流床水煤浆气化炉内各个区域的流动与化学反应特征,建立了水煤浆气化过程中残碳量的计算模型,考察了煤的挥发分、煤颗粒平均直径以及气化炉平均停留时间对残碳量的影响...  基于气化炉大型冷模实验的研究结果和煤气化过程的特点,分析了气流床水煤浆气化炉内各个区域的流动与化学反应特征,建立了水煤浆气化过程中残碳量的计算模型,考察了煤的挥发分、煤颗粒平均直径以及气化炉平均停留时间对残碳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平均停留时间增加,残碳量减小;在相同的平均停留时间和颗粒平均直径下,煤中挥发分增加,出气化炉残碳量减小;在相同的平均停留时间和挥发分含量下,煤浆中煤颗粒平均直径减小,出气化炉残碳量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气化过程 残碳量 计算模型 合成气
下载PDF
130t/h循环流化床飞灰残炭炉设计与运行
13
作者 黄乐平 宋国良 +1 位作者 杨召 牛玉奇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118,共7页
煤气化工艺产生的气化残炭挥发分极低,固定碳含量高,水分几乎为零,常规燃烧技术难以利用,利用循环流化床实现气化残炭高效洁净燃烧是一种有效途径。针对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的残炭燃烧技术建立的130 t/h气化残炭循环流化床锅炉开... 煤气化工艺产生的气化残炭挥发分极低,固定碳含量高,水分几乎为零,常规燃烧技术难以利用,利用循环流化床实现气化残炭高效洁净燃烧是一种有效途径。针对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的残炭燃烧技术建立的130 t/h气化残炭循环流化床锅炉开展性能测试,通过考察沿炉膛高度方向的温度分布和变化规律、旋风分离器差压、残炭炉的燃烧效率以及NO_(x)原始排放数据分析了残炭炉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130 t/h飞灰残炭炉在床温超过850℃时可实现气化残炭稳定燃烧,整个底部床面进行预热燃料,在二次风的分级配风下直接燃烧,床温分布均匀,燃烧效率可达97%以上;一次风当量比为0.3的条件下,残炭炉可稳定运行,负荷80%以上尾部烟道飞灰含碳量低于6%;残炭炉运行中炉内NO的转化率较低,NO_(x)原始排放小于100 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残炭 残炭炉 预热燃烧 燃烧效率 一次风当量比
原文传递
130t/h循环流化床飞灰残炭炉燃烧特性试验
14
作者 黄乐平 宋国良 +2 位作者 杨召 刘鸿 牛玉奇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261-265,共5页
挥发分几乎为0的气化残炭燃点高、难燃尽,通过循环流化床进行高效焚烧是实现气化残炭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利用残炭燃烧技术开发设计的3台130 t/h飞灰残炭循环流化床锅炉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残炭掺烧比例... 挥发分几乎为0的气化残炭燃点高、难燃尽,通过循环流化床进行高效焚烧是实现气化残炭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利用残炭燃烧技术开发设计的3台130 t/h飞灰残炭循环流化床锅炉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残炭掺烧比例的试验工况进行研究,从炉膛密相区床温偏差、炉膛差压、旋风分离器压降及NO_(x)原始排放4个方面分析了飞灰残炭燃烧特性。结果表明,130 t/h飞灰残炭炉在床温超过850℃时可实现气化残炭稳定燃烧;在掺烧60%残炭时,锅炉运行稳定,性能可靠;在掺烧80%残炭时,锅炉运行稳定,但密相区床温最大偏差超过30℃;在掺烧100%残炭时,残炭炉床温波动较大,需要采取优化配风;适当降低炉膛上部差压有利于提升残炭炉的整体燃烧性能;飞灰残炭炉在纯烧残炭时NO_(x)原始排放量小于100 mg/m^(3),在纯烧煤时NO_(x)原始排放量小于50 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残炭 残炭炉 残炭掺烧 燃烧特性
下载PDF
云南某煤气化煤泥细磨浮选试验研究
15
作者 蔺玥 符剑刚 +3 位作者 张钰睿 丁林芳 张作庆 邓惠贤 《煤质技术》 2023年第2期40-47,共8页
目前我国年产大量的煤气化煤泥,高灰高含水率的特性导致其难以被直接利用,因而对其采取大部分填埋处理,由此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拟对灰分含量约36%的云南某煤气化煤泥进行细磨-深度浮选研究,分别探究磨矿细度、捕收剂种类及... 目前我国年产大量的煤气化煤泥,高灰高含水率的特性导致其难以被直接利用,因而对其采取大部分填埋处理,由此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拟对灰分含量约36%的云南某煤气化煤泥进行细磨-深度浮选研究,分别探究磨矿细度、捕收剂种类及用量、抑制剂种类及用量、浮选浓度的影响规律,并采用复配抑制剂D503以及新型捕收剂M602进行闭路浮选实验。在流程结构试验的基础上采用“细磨-深度浮选”技术对煤气化煤泥进行全流程闭路试验,分选得到的精煤产品以及尾泥的灰分为11.94%、97.29%,产率分别达到72.85%、27.15%,实现了煤气化煤泥中残碳和灰质较为彻底的分选。富集所得的精煤产品可作为喷吹煤或用作原料返还气化工艺,尾泥可作搅拌站的原料,从而为煤气化煤泥的全资源化及增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煤泥 残碳 细磨解离 深度浮选 复配药剂 磨矿细度 流程结构 全流程闭路试验
下载PDF
不同粒径气化细渣残炭结构及燃烧特性研究
16
作者 张忠翼 赵代胜 +1 位作者 李寒旭 汪伦 《化工设计》 CAS 2023年第5期14-20,1,共8页
气流床煤气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气化灰渣的大量排放,易引起一系列安全环境问题,细渣中残炭含量较高,造成煤炭的极大浪费,因此,对气化细渣及残炭的详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粒径筛选和酸洗的方法得到不同粒径级的气化细... 气流床煤气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气化灰渣的大量排放,易引起一系列安全环境问题,细渣中残炭含量较高,造成煤炭的极大浪费,因此,对气化细渣及残炭的详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粒径筛选和酸洗的方法得到不同粒径级的气化细渣及气化细渣残炭,利用粒度分析仪、SEM-EDS及Raman全面表征不同粒径渣颗粒残炭的形貌及结构特征,采用热重分析研究其燃烧特性。结果表明:细渣的粒度分布具有多峰集聚性,100μm以上的细渣残炭含量最高,因在气化炉内经历不同的气化历程形成了形态各异的细渣颗粒;中间粒径渣颗粒残炭有序度更高,且随着粒径增大,细渣颗粒残炭的着火温度、燃尽温度无较大波动,峰值温度与综合燃烧指数呈先增大后略下降的趋势。本研究为进一步认识细渣残炭、实现细渣残炭回收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细渣 粒径 残炭 燃烧特性
下载PDF
气化渣及其残碳的吸附性能研究
17
作者 鲍雁 丁丽萍 +5 位作者 朱学玲 刘忠义 高建民 王耀 周长才 宋金玲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205-209,共5页
为了探索完善气化渣及其残碳作为吸附剂对不同行业的吸附质的吸附性能方面的内容,以某煤化工厂的气化粗渣、细渣及其经不同工艺提取的残碳为研究对象,考察对比了其对多种有机染料,如:亚甲基蓝(MB)、甲基橙(MO)、罗丹明b(RhB)、双酚A(BP... 为了探索完善气化渣及其残碳作为吸附剂对不同行业的吸附质的吸附性能方面的内容,以某煤化工厂的气化粗渣、细渣及其经不同工艺提取的残碳为研究对象,考察对比了其对多种有机染料,如:亚甲基蓝(MB)、甲基橙(MO)、罗丹明b(RhB)、双酚A(BPA),抗生素四环素(TC)以及重金属离子Cr(VI)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从细渣提取的75~150μm的1号碳(C1-200)对上述几种模拟吸附质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这源于其高的比表面积和大的孔容结构.C1-200对MB的吸附动力学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该结果为气化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重要的实验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渣 残碳 吸附 吸附质 动力学
下载PDF
煤气化细渣资源化利用途径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3
18
作者 袁傲 杨靖 +2 位作者 张庆 杨岚 王论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91-896,900,共7页
介绍了煤气化细渣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主要有用于建筑领域、掺烧利用、制备新型改性材料、改良土壤、分选利用。从煤气化细渣的性质出发,概括了煤气化细渣利用途径和发展趋势,重点关注煤气化细渣的处置方式和减少煤气化细渣产生的方法... 介绍了煤气化细渣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主要有用于建筑领域、掺烧利用、制备新型改性材料、改良土壤、分选利用。从煤气化细渣的性质出发,概括了煤气化细渣利用途径和发展趋势,重点关注煤气化细渣的处置方式和减少煤气化细渣产生的方法,指出了煤气化细渣利用目前遇到的困境,分析煤气化细渣利用的可行性,并对煤气化细渣的利用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细渣 残碳 资源化利用 利用途径
下载PDF
煤气化细渣综合利用与碳灰分离技术现状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瑞梅 刘定桦 +4 位作者 何浩 闫舜龙 闫昱洁 任冠霖 涂亚楠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5-182,共8页
介绍了煤气化细渣的产生机制及主要特性,综述了近年来细渣用于建材、高附加值材料、掺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明确了细渣中残碳和无定形硅铝氧化物等是煤气化细渣资源化利用和高附加值利用的物质基础,进而分析了预先进行碳灰分离对细渣高... 介绍了煤气化细渣的产生机制及主要特性,综述了近年来细渣用于建材、高附加值材料、掺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明确了细渣中残碳和无定形硅铝氧化物等是煤气化细渣资源化利用和高附加值利用的物质基础,进而分析了预先进行碳灰分离对细渣高值化、深度化加工利用的价值和重要性,讨论了目前泡沫浮选法、重选法、筛分(分级)法等对细渣进行碳灰分离的效果,指出了粒度分布细、孔结构发达,以及残碳与灰渣间相互嵌布、熔融、包覆等是造成细渣综合利用困难、加工成本高、难以规模化利用的主要因素。基于现有研究及应用实践水平,提出优化煤气化工艺过程和相应设备,尽可能提高碳转化效率,减少残碳在固体残渣中的富集是从本质上解决煤气化细渣处理处置难题的途径,而对存量问题宜采用清洁、环保、低成本的填埋技术、土壤修复技术和制备建材技术等已经过规模化验证的方法,并对高效率分离技术、高性能材料制备技术等应通过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示范验证,通过政策、市场引导的方式拓展其利用范畴,从而实现相关优势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发展之路,最终解决煤气化细渣的处理处置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固废 煤气化细渣 综合利用 残碳 矿物加工方法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气化细粉灰熔融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邓鸿翔 任强强 张玉魁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3-282,共10页
利用灰熔融性测定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温度、气氛、残炭含量对茌平、宿迁循环流化床气化细粉灰熔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弱还原气氛下两种气化细粉灰的熔融温度最低。高温下莫来石的出现导致宿迁气化细粉灰灰熔点明... 利用灰熔融性测定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温度、气氛、残炭含量对茌平、宿迁循环流化床气化细粉灰熔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弱还原气氛下两种气化细粉灰的熔融温度最低。高温下莫来石的出现导致宿迁气化细粉灰灰熔点明显高于茌平气化细粉灰。两种循环流化床气化细粉灰的熔融特征温度均随着残炭含量的上升而升高,当残炭含量超过3%,温度超过1300℃时,两种气化细粉灰均会产生碳硅石。碳硅石的存在是使气化细粉灰熔融性变差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煤气化 气化细粉灰 灰熔融 残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