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庄的丧祭思想——兼与儒家死亡哲学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何丹 《哲学分析》 CSSCI 2018年第4期70-83,196-197,共14页
面对死亡,老子主张处丧以哀、不限亲贵,祭祀以道、鬼神不祟;庄子主张处丧不哀、埋葬从简,鬼神殊途、祭祀无关。这与他们对生命和治国的不同认识有关。老子提倡"反杀"与"养生"、"无为"与"不言"... 面对死亡,老子主张处丧以哀、不限亲贵,祭祀以道、鬼神不祟;庄子主张处丧不哀、埋葬从简,鬼神殊途、祭祀无关。这与他们对生命和治国的不同认识有关。老子提倡"反杀"与"养生"、"无为"与"不言",认为"生死如一";庄子则指出应当安时处顺、哀乐不入,提倡"全生尽年""法天贵真"与"绝圣弃知"。老庄思想都强调人之生死顺应自然,个体要循道养生,以得享天命,统治者要循道治国,以顺应天命;也都批判以仁义礼制对待丧葬祭祀。儒道各自构建的理想社会有所不同,对待死亡和生命的处理方式也因此不同。二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干思想,对于死亡哲学、生命伦理以及相关教育思想的建构和实践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儒家 丧葬祭祀 死亡哲学
下载PDF
黔中背牌苗丧葬祭祀仪式灵魂观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蔡威 《怀化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期6-10,共5页
背牌苗的灵魂观,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体现在丧葬祭祀仪式中的灵魂观体系以及"开路词"中对亡灵的"阳间路""阴间路"的引导,重走祖先路,不忘民族迁徙历史,最终亡人与祖先团聚,生... 背牌苗的灵魂观,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体现在丧葬祭祀仪式中的灵魂观体系以及"开路词"中对亡灵的"阳间路""阴间路"的引导,重走祖先路,不忘民族迁徙历史,最终亡人与祖先团聚,生活在另一个"世界"。这是一套完整的族群灵魂体系,是一套完整的灵魂观系统。在族群的灵魂观下,这是对人最终归属的交代即人观之中的"我到哪里去"的回答,是对家族及族群社会运行体系的维系,也会对民族文化有影响,是对族民的一种道德教化和社会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牌苗 灵魂观 社会 丧葬祭祀仪式
下载PDF
新疆早期丧葬中的用火现象 被引量:5
3
作者 肖小勇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65,149,共10页
丧葬观念和丧葬礼俗有着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新疆史前和汉魏晋时期考古中,发现广泛存在着墓葬用火现象,这种丧葬用火现象一般被解释为火葬习俗。本文对新疆早期丧葬用火的考古材料进行了全面收集和整理,对各... 丧葬观念和丧葬礼俗有着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新疆史前和汉魏晋时期考古中,发现广泛存在着墓葬用火现象,这种丧葬用火现象一般被解释为火葬习俗。本文对新疆早期丧葬用火的考古材料进行了全面收集和整理,对各种用火痕迹和现象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总结,发现其隐含着更为复杂的行为背景。通过对墓葬用火目的和方式的研究,认为新疆早期的墓葬用火,实际上包含三种不同类型的丧葬礼仪和习俗,即重在对死者尸体进行火化处理的火葬,做为埋葬环节的墓室焚烧和体现生死观念的墓祭行为和做为埋葬环节的墓室焚烧。它们又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文化和时代背景,并且在分布上呈现一定的地域特点。火葬主要流行于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其文化显示一定的安德罗诺沃文化因素,主要分布于西北边境从帕米尔至伊犁河谷至阿尔泰山一线。以火祭祀习俗分布于克里雅河上游昆仑山中的流水墓地和塔什库尔干河畔的部分战国以前墓葬。墓室焚烧习俗是继火葬习俗之后出现于丝绸之路沿线绿洲的新葬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丧葬礼俗 火葬 墓祭 安德罗诺沃文化
原文传递
鬼证:清人丧祭观的另类演绎
4
作者 潘星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1-165,287,共15页
在确信鬼神存在的前提下,清人通过志异小说,大大发展了对鬼神百态的揣测,并积极尝试就丧葬、祭祀问题从鬼神方面寻求验证,包括从死亡发生、袭、敛、出殃与回煞、厝、葬直至祭、享等各个环节,最终归宿为把死者纳入宗族体系,貌似拓展了时... 在确信鬼神存在的前提下,清人通过志异小说,大大发展了对鬼神百态的揣测,并积极尝试就丧葬、祭祀问题从鬼神方面寻求验证,包括从死亡发生、袭、敛、出殃与回煞、厝、葬直至祭、享等各个环节,最终归宿为把死者纳入宗族体系,貌似拓展了时空维度,实则是既有观念的延伸与投射。比之清人有关丧祭的大量学术性研讨,这几乎是将枯燥的理论发明转化成鲜活的现场表演。当然,相应于"鬼神世界"百孔千疮的状况,鬼神能为丧祭观提供的证明也支离破碎,乃至自相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丧祭观 志异小说 鬼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