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含氧燃料成分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覃军 刘海峰 +1 位作者 尧命发 陈辉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1-287,共7页
将占体积比8000/的柴油分别掺混2000/乙醇、2000/生物柴油以及1000/乙醇和1000/生物柴油的混合物,连同纯柴油组成E20、B20、E10B10和柴油共4种燃料,在一台4缸柴油机上进行燃烧、性能及排放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氧燃料成分的不同对... 将占体积比8000/的柴油分别掺混2000/乙醇、2000/生物柴油以及1000/乙醇和1000/生物柴油的混合物,连同纯柴油组成E20、B20、E10B10和柴油共4种燃料,在一台4缸柴油机上进行燃烧、性能及排放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氧燃料成分的不同对折合油耗率基本不产生影响,但对燃烧和排放特性影响较大。发动机燃用E20的缸内最大爆发压力较柴油要大,B20、E10B10较柴油要小;含氧燃料中生物柴油的加入使最大压力升高率减小,燃烧变得柔和;含氧燃料的放热时刻均落后于柴油的放热时刻。含氧燃料成分在中低负荷下对HC和CO的排放影响较大,随着含氧燃料中乙醇比例的增加HC和CO排放增加,在中高负荷下,3种含氧燃料的HC和CO排放基本相当;除了在2300 r/min的中低负荷下含氧燃料的HC和CO排放较柴油高以外,其它工况下含氧燃料的HC和CO排放较柴油要低。含氧燃料成分不同对NOx排放的影响很小,3种含氧燃料的NOx排放都比柴油低。3种含氧燃料的碳烟排放较柴油要低,而且随含氧燃料中乙醇比例的增加,碳烟排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氧燃料 燃料成分 乙醇 生物柴油
下载PDF
燃料成份和性质对柴油机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郭和军 刘治中 姚如杰 《小型内燃机》 1999年第2期1-4,共4页
基于大量燃料试验资料,文中综合分析了燃料性质和成份对柴油机排放的影响,并阐述了其影响规律,为燃料优化、调配与应用引出了思路。
关键词 燃料成份 燃料性质 柴油机排放 影响规律
下载PDF
车用燃料氢气中杂质组分分析方法标准化现状与探讨——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潘义 邓凡锋 +6 位作者 王维康 杨嘉伟 张婷 林俊杰 龙舟 姚伟民 方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5-123,共9页
作为氢燃料电池的能量来源,氢气的纯度及杂质含量都极大地影响着电池的寿命、效率和安全等性能,准确测定燃料氢气的纯度和杂质含量是极其重要的。为此,阐述了现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氢气产品标准所涉及的水分、总烃、氧、氦... 作为氢燃料电池的能量来源,氢气的纯度及杂质含量都极大地影响着电池的寿命、效率和安全等性能,准确测定燃料氢气的纯度和杂质含量是极其重要的。为此,阐述了现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氢气产品标准所涉及的水分、总烃、氧、氦、氮、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总硫、甲醛、甲酸、氨、总卤化物和颗粒物等14类杂质组成的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适应性、方法优缺点和研究进展,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直接采用露点法、电子法、石英晶体振荡法和光腔衰荡光谱法等现行国家标准方法测量水分;②采用配备热导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甲烷转化炉组合的气相色谱仪,并设计多阀多柱流程可以实现一台气相色谱仪测量总烃及无机杂质组分;③采用低温富集技术与带硫化学发光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联用的方法进行氢气中总硫的准确测量;④采用预富集技术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或者气相色谱—质谱仪器联用的方式测量甲醛和甲酸组分;⑤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光腔衰荡光谱等原理的分析仪器测量氨;⑥现有国家标准方法还无法满足总卤化物参数的检测要求,亟需开展方法研究,实现在一套分析仪器上完成有机和无机卤化物的全卤素分析;⑦采用装有聚四氟乙烯的耐高压过滤器的方法进行氢气中颗粒物的在线取样测量。进而提出建议:①对氢气中杂质的来源和组分根据制氢工艺不同划分为型式检验项目和出厂检验项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约质检费用;②加大光腔衰荡光谱、光声光谱等新型检测原理分析仪器核心器件国产化力度,尽快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用氢质量分析方法标准体系,以降低检验成本、提高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 燃料电池 氢气 杂质组分 分析方法 适应性 分析仪器 标准化
下载PDF
生物质燃油碳烟颗粒的形貌、结构与组分表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斌 胡恩柱 +1 位作者 刘天霞 胡献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41-448,共8页
通过微乳化工艺分别把不同含量的精制生物质裂解油与柴油进行混合(micro-emulsified biomass fuel,MEBF),研究了该类燃油碳烟颗粒的形貌与结构,并对其组分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类燃油碳烟的一次颗粒形貌均为球形,而且一次颗粒之间互... 通过微乳化工艺分别把不同含量的精制生物质裂解油与柴油进行混合(micro-emulsified biomass fuel,MEBF),研究了该类燃油碳烟颗粒的形貌与结构,并对其组分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类燃油碳烟的一次颗粒形貌均为球形,而且一次颗粒之间互相连接构成链状团聚物。同时,精制生物质裂解油含量为20%(质量)(BS20)的混合油碳烟颗粒的平均粒径最小,约为32 nm,其他含量混合油碳烟颗粒的平均粒径均在38 nm左右。BS30石墨化程度高于其余碳烟,且BS20颗粒表面C O和C—O—C基团含量较高,可能归因于混合油燃烧过程中复杂含氧组分的氧化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燃油 碳烟颗粒 显微结构 表面 组分
下载PDF
生物质燃料替代煤炭在烟叶烘烤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苟文涛 王晓剑 +5 位作者 钟俊周 郭鸿雁 陈建军 李茂军 张泽民 邓世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239-244,共6页
为研究生物质燃料在烟叶烘烤应用上的可行性,以前期筛选出的最佳生物质燃料配方50%木屑+50%烟秆为原料,利用HCK045A型高效生物质颗粒机压制成直径8 mm的颗粒燃料,以此作为替代能源进行了烟叶烘烤试验。试验共设置T0(0替代,CK)、T1(30%替... 为研究生物质燃料在烟叶烘烤应用上的可行性,以前期筛选出的最佳生物质燃料配方50%木屑+50%烟秆为原料,利用HCK045A型高效生物质颗粒机压制成直径8 mm的颗粒燃料,以此作为替代能源进行了烟叶烘烤试验。试验共设置T0(0替代,CK)、T1(30%替代)、T2(50%替代)、T3(70%替代)、T4(100%替代)5个处理,对烘烤中不同处理烤房的干湿球温度、烤房综合热效率、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及协调性、燃烧烟气中污染物含量、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及烘烤成本等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替代程度的生物质燃料所加热的烤房,在变黄期和定色期干湿球温度上升较快,干筋期上升较慢,烤房热效率较高;烤后烟叶化学成分适中、协调性较好;烘烤时排放烟气中的主要污染源物质SO2含量显著降低,尤其是T4处理的排放量只有CK的4.17%;由于生物质燃料烘烤用工和能耗成本的增加导致整体烘烤成本有所升高,T1幅度最小为1.72%,T4升幅较大,达20.62%,但由于生物质燃料烘烤的烟叶中上等烟比例增加,最后的产值仍然提升,其中T1增加幅度最大,达22.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烘烤 生物质燃料 综合热效率 化学成分 经济性状
下载PDF
FC-14高活性多产柴油单段加氢裂化催化剂的研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凤来 关明华 +1 位作者 喻正南 董立廷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13,共4页
针对无定形加氢裂化催化剂生产低凝柴油活性较低的情况,在无定形催化剂中引入专有技术制备的特种改性分子筛,研制出了以无定形硅铝和改性分子筛为裂化组分,以金属钨镍为加氢组分的FC-14高活性多产柴油单段加氢裂化催化剂,经小型加氢试... 针对无定形加氢裂化催化剂生产低凝柴油活性较低的情况,在无定形催化剂中引入专有技术制备的特种改性分子筛,研制出了以无定形硅铝和改性分子筛为裂化组分,以金属钨镍为加氢组分的FC-14高活性多产柴油单段加氢裂化催化剂,经小型加氢试验装置的评价,其中间馏分油的选择性不低于无定形催化剂;而在相同条件下,活性明显提高,反应温度可降低12℃左右;中间馏分油的产品质量也得到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无定形 加氢裂化催化剂 研制 活性组分 改性
下载PDF
燃油组成对火花点火发动机碳氢排放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7
作者 黄佐华 曾科 +2 位作者 蒋德明 周龙保 潘克煜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27-333,共7页
为了更好地弄清燃油组分对发动机排气碳氢的影响,在一台单缸发动机上开展了燃用汽油-正已烷和汽油-二甲苯混合燃料的研究,利用FID测量了总碳氢排放量。研究了不同混合比例下汽油-正已烷和汽油-二甲苯混合燃料对发动机碳氢排放... 为了更好地弄清燃油组分对发动机排气碳氢的影响,在一台单缸发动机上开展了燃用汽油-正已烷和汽油-二甲苯混合燃料的研究,利用FID测量了总碳氢排放量。研究了不同混合比例下汽油-正已烷和汽油-二甲苯混合燃料对发动机碳氢排放的影响。给出了混合燃料与商品汽油的排放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汽油-正已烷混合燃料较汽油碳氢排放低,汽油-二甲苯混合燃料较汽油碳氢排放高。认为亨利常数、扩散系数和蒸馏温度决定了燃油组分引起的缸内未燃碳氢数量。指出燃油组分对发动机碳氢排放有很大的影响。碳氢排放量与汽油中正已烷或二甲苯掺混比例成线性变化关系。汽油中正已烷增加10%碳氢排放降低2×10-4C,汽油中二甲苯增加10%碳氢排放会增加2.2×10-4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组分 碳氢排放 火花点火发动机
全文增补中
Proton conductivity performance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PEM)
8
作者 Mirza Nusrat Sweety Md Abdus Salam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100-116,共17页
Graphene oxide(GO)filler containing diversified Nafion-based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PEM)is studied to know the uniqu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performances of PEM.Nafion-SPEEK 1%-GO 0.75%(NSG-0.75%)compo... Graphene oxide(GO)filler containing diversified Nafion-based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PEM)is studied to know the uniqu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performances of PEM.Nafion-SPEEK 1%-GO 0.75%(NSG-0.75%)composite shows the highest proton conductivity of 0.327 S·cm^(-1) at 90℃ and 100%RH(relative humidity)among all the PEM investigated.The descending order of significant proton conductivity is found as;Nafion-sPGO(1%)0.306 S·cm^(-1)>Nafion/ZIF-8@GO 0.280 S·cm^(-1)>Nafion/PGO(2%)0.277 S·cm^(-1)>Nafion/GO-sulfur(3%)0.232 S·cm^(-1)>Nafion/GO-poly-SPM-co-PEGMEMA(1%)0.229 S·cm^(-1)>Nafion/Ce-sPGO(1%)0.215 S·cm^(-1).The proton conductivity,water uptake capacity and ion exchange capacity,hydration number,thermal and oxidative stability,mechanical integrity(tensile strength),maximum power,and current density are found to be increased while activation energy and fuel crossover show a decrement as GO or modified GO is incorporated in the Nafion matrix.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predicte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oton conductivity and the properties;the water uptake capacity,ion exchange capacity,hydration number,maximum power density,and maximum current density are 0.598%,0.688%,0.894%,0.980%,and 0.852%accordingly.A multiple linear model equation of proton conductivity is defined with the parameters of water uptake capacity,ion exchange capacity,hydration number,maximum power density,and maximum current density whereas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 is 0.9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el cells Membranes NAFION GO-filler Proton conductivit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下载PDF
燃料电池组件材料市场与开发 被引量:4
9
作者 钱伯章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8,共4页
阐述了燃料电池组件材料市场,以及在催化剂、极板和电极、电解质材料和膜材料方面的开发成果。
关键词 燃料电池 组件材料 市场 催化剂 极板和电极 电解质材料 膜材料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燃油系统附件抗污染途径及技术对策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晓军 李军 《航空发动机》 2011年第5期1-3,共3页
燃油污染已成为航空发动机设计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介绍和分析了航空发动机燃油系统附件污染源、污染物产生的途径和失效模式;从设计、加工和使用维护方面,采取了相应抗污染措施和技术,有效降低了燃油系统附件的污染程度,确保了发动机... 燃油污染已成为航空发动机设计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介绍和分析了航空发动机燃油系统附件污染源、污染物产生的途径和失效模式;从设计、加工和使用维护方面,采取了相应抗污染措施和技术,有效降低了燃油系统附件的污染程度,确保了发动机运行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系统 附件 抗污染 调节器 失效模式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燃料电池多组分阳极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蔡育芬 廖世军 《广东化工》 CAS 2005年第1期47-50,19,共5页
介绍了近年来适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和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阳极催化剂的国内外研究情况,着重介绍了一些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制备方法和新的多组分催化剂体系,特别是一些表现出了良好的活性和抗CO中毒性能的新催化体系。
关键词 阳极催化剂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DMFC PEMFC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研究情况 多组分 催化剂体系 催化体系 制备方法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燃油系统部件寿命建模研究
12
作者 袁忠大 程秀全 王大伟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1-236,共6页
为解决燃油系统部件可靠性难以估计的问题,收集了燃油系统重要部件燃油泵组件、液压机械装置、燃油流量传感器、燃油喷嘴的工作时间数据,针对不同部件的工作时间分别绘制Weibull概率图,用三参数相关系数优化法对Weibull分布模型进行参... 为解决燃油系统部件可靠性难以估计的问题,收集了燃油系统重要部件燃油泵组件、液压机械装置、燃油流量传感器、燃油喷嘴的工作时间数据,针对不同部件的工作时间分别绘制Weibull概率图,用三参数相关系数优化法对Weibull分布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并依据参数估计值得到不同部件的可靠度函数、失效率函数及故障概率密度函数,最后对燃油系统部件进行可靠性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航空发动机燃油系统部件作为一种复杂的机械电子系统,Weibull分布模型可有效评估其使用寿命,可用于对航空发动机燃油系统部件进行可靠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燃油系统 部件寿命 WEIBULL分布 可靠性模型
下载PDF
基于WDXRF法的动力用煤成分含量快速分析方法研究
13
作者 高太振 吴坤松 +1 位作者 陈鸿伟 张宏亮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1期20-23,共4页
本文对WDXRF法测定动力用煤中各成分含量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煤样粒度影响和黏结剂选择,通过基体效应确定了测试条件,进行了精度密试验,开展了标准样品测试和国标方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WDXRF法测定动力用煤中各成分含量具备良好的... 本文对WDXRF法测定动力用煤中各成分含量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煤样粒度影响和黏结剂选择,通过基体效应确定了测试条件,进行了精度密试验,开展了标准样品测试和国标方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WDXRF法测定动力用煤中各成分含量具备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测定结果与国标方法一致,可应用于动力用煤中各成分含量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用煤 成分含量 WDXRF法 分析条件 方法对比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鱼雷燃料组分含量分析系统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伟 郁俊江 邓鹏 《鱼雷技术》 2012年第3期206-209,219,共5页
分析了现行鱼雷燃料成分测定方法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相关的化学计量学和光谱理论研究,提出了将近红外光谱(NIR)技术运用到鱼雷燃料组分含量检测分析的方法。基于选择建模样品集、恢复近红外光谱弱信号以及建立和优化近红外数学模型... 分析了现行鱼雷燃料成分测定方法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相关的化学计量学和光谱理论研究,提出了将近红外光谱(NIR)技术运用到鱼雷燃料组分含量检测分析的方法。基于选择建模样品集、恢复近红外光谱弱信号以及建立和优化近红外数学模型,建立了软硬件结合的鱼雷动力燃料组分含量NIR分析系统,依据该系统和相关方法,对不同批次和储存状态的鱼雷燃料样本进行了取样化验和成分测定,并与现行方法进行了试验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本系统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实现了远程在线分析、车载移动分析和现场应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雷燃料 近红外光谱 组分含量
下载PDF
当量比及航空煤油组分含量变化对喷嘴表面结焦积炭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伟东 周健阔 甘志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56-464,共9页
针对喷嘴表面结焦积炭问题会对航空发动机整体性能及安全性能产生重要影响,以当量比及航煤组分含量变化作为影响因素,采用动态燃烧实验方式,研究燃烧工况变化和正十六烷及丁基苯在与纯航煤掺混后的混合油中其质量分数的变化对喷嘴表面... 针对喷嘴表面结焦积炭问题会对航空发动机整体性能及安全性能产生重要影响,以当量比及航煤组分含量变化作为影响因素,采用动态燃烧实验方式,研究燃烧工况变化和正十六烷及丁基苯在与纯航煤掺混后的混合油中其质量分数的变化对喷嘴表面结焦积炭产生的影响。实验后发现喷嘴表面的结焦积炭量随着当量比的减小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喷嘴附近燃烧区温度变化及燃气的卷吸和回流作用增强是影响结焦积炭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本文实验工况下,当掺混比例均为10%时,混合油中丁基苯的质量分数变化对结焦积炭量影响比同掺混比例下正十六烷大19%。并且在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分析后发现,燃油小液滴及游离碳氢微团在燃烧态条件下通过高温裂解结焦过程,在喷嘴表面形成了复杂无序和疏松多孔的网片状结构,包括短丝状焦和颗粒球状焦炭的沉积和附着。因此适当的燃烧当量比及航煤中组分含量的变化,可减少喷嘴表面结焦积炭的沉积附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嘴 结焦积炭 正十六烷 丁基苯 当量比 燃料组分
下载PDF
发动机燃料润滑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和军 唐德刚 王煊军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5-67,共3页
为适应汽车排放对燃料品质提出的严格要求,研究提高燃料润滑性是当务之急。文中报道了测试柴油、汽油润滑性的HFRR和SBOCLE方法,以及组成对燃料润滑性质的影响和规律。
关键词 燃料润滑性 HFRR SBOCLE 组分 汽车发动机
下载PDF
塞罕坝机械林场地表可燃物类型划分与载量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超 程顺 +2 位作者 高红真 孙文国 常伟强 《河北林果研究》 2009年第3期248-252,共5页
对塞罕坝机械林场8个林分类型108个林班的地表森林可燃物组成、载量、含水率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落叶松成林和幼林、樟子松成林和幼林、针叶混交林、桦次生林等林分地表可燃物以枯落物为主,栎次生林和灌木林地表可燃物由枯落物与灌... 对塞罕坝机械林场8个林分类型108个林班的地表森林可燃物组成、载量、含水率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落叶松成林和幼林、樟子松成林和幼林、针叶混交林、桦次生林等林分地表可燃物以枯落物为主,栎次生林和灌木林地表可燃物由枯落物与灌木组成,未成林地与草地可燃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地表可燃物载量依次为落叶松成林>落叶松幼林>针叶混交林>樟子松成林>樟子松未成林>针阔混交林>桦次生林>樟子松幼林>落叶松未成林>灌木林>栎次生林>草地;草地与栎次生林的含水率最低,着火点也最低,火险危险程度最高;将现有林分按燃烧类型划分为5个类型20个亚类,全场地表可燃物总载量约为2.5×106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可燃物 可燃物类型 可燃物载量 塞罕坝
下载PDF
燃料气回收与利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奎 樊可钰 《辽宁化工》 CAS 2015年第9期1160-1162,共3页
分析了煤化工行业中(焦炉气、气化炉煤气等)燃料气基本组分,选用相应工艺路线来回收燃料气中可用组分,研究了如何合理调整燃料气用途,在经济与环境效益上最大限度地利用燃料气。
关键词 燃料气 组分分析 回收与利用
下载PDF
LPG汽车的市场地位与前景
19
作者 姜照原 董蕙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01年第2期25-27,共3页
在汽车能源结构改变及环境保护的双重作用推动下 ,2 1世纪 L PG(石油液化气 )被确定为汽车的主要燃料。使用清洁燃料的汽车 (被称之为“绿色汽车”)可改善汽车对城市大气环境的污染 ,本文论述了
关键词 LPG 绿色汽车 燃料结构 环境保护 市场地位 市场前景
下载PDF
乙醇对柴油发动机燃油系统中T2的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立琳 陈丹 +2 位作者 秦先锋 孔垂展 张红松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45,共4页
采用浸泡的方法,将T2铜分别浸泡在乙醇和柴油中,考察了腐蚀形貌、析出物成分、腐蚀速率、溶液颜色,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研究乙醇对柴油发动机燃油系统中铜金属部件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样件的上述各参数变化率与自腐蚀电位和自腐蚀电流... 采用浸泡的方法,将T2铜分别浸泡在乙醇和柴油中,考察了腐蚀形貌、析出物成分、腐蚀速率、溶液颜色,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研究乙醇对柴油发动机燃油系统中铜金属部件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样件的上述各参数变化率与自腐蚀电位和自腐蚀电流密度变化结果一致。乙醇对T2的腐蚀比柴油严重,这是由于乙醇中氧元素较易与T2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进一步与乙醇中的羟基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乙酸,又加速了腐蚀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燃油系统 金属部件 腐蚀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