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夫子》:最初西文翻译的儒家经典 被引量:26
1
作者 梅谦立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142,共12页
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中,经典翻译扮演了很突出的角色。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把大量西方科学、哲学、宗教经典译成中文。同时,他们还把中国哲学经典翻译成西文。儒家经典在西方的第一个译本是《孔夫子》,文章第一部分简略地介绍文本翻译... 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中,经典翻译扮演了很突出的角色。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把大量西方科学、哲学、宗教经典译成中文。同时,他们还把中国哲学经典翻译成西文。儒家经典在西方的第一个译本是《孔夫子》,文章第一部分简略地介绍文本翻译的历史背景,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传教士对《四书》的特别定义,第三部分试图考察耶稣会士的译文与新儒家对《四书》的诠释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是对全文所作的一个总结。另外,文章对西方传教士所做的诠释选择跟他们本身思想和传教策略的联系,也给予了适当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书 宋明理学 耶稣会 诠释学
下载PDF
朱熹工夫论的知行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朱汉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9-32,共4页
朱熹从修己治人的工夫论角度解读原始儒学的《四书》,从而建构了一个不同于汉唐儒学的学术形态,即一种工夫论形态的《四书》学。这种工夫论以知行关系为内在结构,并构成儒家所特有的“精神—实践”的把握世界的方式。
关键词 朱熹 工夫论 《四书》学 知的工夫 行的工夫
下载PDF
张力与融合——朱子道统说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丁四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3-113,共11页
朱子道统说的提出和建构、发生和发展,有其历史前提和来自道学运动上的思想张力。它是在不断融合理学思想特别是北宋五子思想及儒家经学观念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的。朱子继承了二程的道统说,肯定二程得道统之传,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自己... 朱子道统说的提出和建构、发生和发展,有其历史前提和来自道学运动上的思想张力。它是在不断融合理学思想特别是北宋五子思想及儒家经学观念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的。朱子继承了二程的道统说,肯定二程得道统之传,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自己之道统论的建构:他首先肯定并强化了周程授受一致的说法,阐明了周子的本体宇宙论即二程的理气论,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新道统说;进而,在《近思录》等书中正式编织了由二程、周、张四子所构成的理学道统;最后,在重视《周易》经学、贯通"四书""六经"、重返孔子之思想世界的过程中,朱子建立了融贯古今、彼此关涉的新经学体系,构造了一个更为完备、博大的新道统体系,将邵雍和伏羲、神农、黄帝同时纳入道统谱系之中。朱子道统说的形成和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理学、经学在宋代道学运动中所造成的思想张力和朱子个人集大成的思想性格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道统说 “四书” “六经” 《周易》
下载PDF
儒家《四书》保障民生思想探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高兵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25,共5页
儒家《四书》中蕴含着丰富的保障民生思想,其表现为保民养民和富民两个层面,其中还包括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民生。《四书》保障民生的措施有实行德治、保证生产、薄税敛等内容。《论语》保障民生的"养民说"使周初以来的保民、... 儒家《四书》中蕴含着丰富的保障民生思想,其表现为保民养民和富民两个层面,其中还包括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民生。《四书》保障民生的措施有实行德治、保证生产、薄税敛等内容。《论语》保障民生的"养民说"使周初以来的保民、养民思想有了可操作;性《大学》首次提出了发展经济的"生财之道;"《中庸》增加了"来百工"、"柔远人"等发展生产、增加劳动人手等社会政治措;施《孟子》保障民生思想最突出的是"制民之产"所规定的"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四书》保障民生思想是以人类家庭的血缘亲情行为和血缘亲情伦理比附、论证国家对民众的社会政治行为和社会政治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四书 保障民生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培养君子公民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啸 黄上芳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31,共6页
君子是我国传统教育所要培养的人之形象,公民是我国现代教育的目标定位。我国现代教育一方面要吸纳人类文明的基本共识,立足现代公民的培养;另一方面则要继承深蕴在《四书》中的中华民族的君子教育思想,恪守中国立场,凸显中国风范。&qu... 君子是我国传统教育所要培养的人之形象,公民是我国现代教育的目标定位。我国现代教育一方面要吸纳人类文明的基本共识,立足现代公民的培养;另一方面则要继承深蕴在《四书》中的中华民族的君子教育思想,恪守中国立场,凸显中国风范。"君子"与"公民"的结合而产生的新形象就是"君子公民"。这一新形象力图把"修身为本的传统责任伦理"和"自由为本的现代权利道德"融贯为一体。在最为根本的意义上,"君子公民"就是以仁和自由为主要内涵的人之形象。培养君子公民不仅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而且具有现实性。中国教育应自觉地以培养君子公民为己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子 公民 君子公民 《四书》
下载PDF
为“六经”配“四书”——宋代新经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7
6
作者 杜成宪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5-45,92,共12页
"四书"的出现是中国传统学校课程发展到宋代的重大变革。理学家设计出"四书"是为了给学习"六经"课程配置"阶梯",同时又设计出"四书"课程内部的"阶梯"和"四书"的... "四书"的出现是中国传统学校课程发展到宋代的重大变革。理学家设计出"四书"是为了给学习"六经"课程配置"阶梯",同时又设计出"四书"课程内部的"阶梯"和"四书"的"阶梯"课程,由此形成《近思录》-"四书"-"六经"的新经学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的新意是使学习者能够与前代圣贤直接对话,循序渐进地把握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以体现宋代新的政治和思想形态的合理性、合法性,也是为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人才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书” “六经” 《近思录》 课程 “阶梯”
原文传递
论经典诠释与哲学建构之关系——以朱子对《四书》的解释为中心 被引量:4
7
作者 黄俊杰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在中国经典解释传统中,经典文本与解经者的哲学建构之间,存在着既不能分割,而又互为紧张的关系。两者之所以不可分割,是因为中国哲学家常常首先是哲学史家,他们经由古圣先贤及其经典的召唤,而浸润在古典的精神世界之中,他们“回顾性地... 在中国经典解释传统中,经典文本与解经者的哲学建构之间,存在着既不能分割,而又互为紧张的关系。两者之所以不可分割,是因为中国哲学家常常首先是哲学史家,他们经由古圣先贤及其经典的召唤,而浸润在古典的精神世界之中,他们“回顾性地”为经典作注解,正是他们“展望性的”哲学建构工作的起点。但是,经典文本与解经者之间,又有其紧张性,因为中国哲学家(如本文所研究的朱子)常常抱着他们自己的哲学问题进入经典,以自己的思想叩撞经典作者的心灵,因此,某种“解释的张力”终难以避免。我们可以从孟子学汲取化解两者间张力的方法论灵感:一是尚友古人,与古人对话,进入古人的心魂,这是“对话的”经典诠释法;二是进入古人的时空情境,在古人的脉络中温故而知新,这是“历史的”解释方法。两者交互应用,庶几在经典诠释与哲学建构之间获致动态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四书 经典诠释 哲学建构 孟子
原文传递
以佛诠儒 返本归儒——论袁宗道对“四书”的诠释 被引量:6
8
作者 周群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36-41,共6页
袁宗道是公安派中的首开风气者 ,他通过诠释“四书” ,为晚明文学思潮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依凭。与李贽及袁宏道的“狂禅”气象不同 ,袁宗道诠释“四书”虽出入佛禅 ,但归本于儒。他与宏道和而不同的学术取向 ,体现了公安派文学思想的多样... 袁宗道是公安派中的首开风气者 ,他通过诠释“四书” ,为晚明文学思潮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依凭。与李贽及袁宏道的“狂禅”气象不同 ,袁宗道诠释“四书”虽出入佛禅 ,但归本于儒。他与宏道和而不同的学术取向 ,体现了公安派文学思想的多样性。宗道的“四书”诠释 ,对张岱的《四书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宗道 诠释 佛教 儒学 公安派 文学思想 《读四书》 《中庸》 《大学》
下载PDF
儒家生态智慧的美国之旅及其精神还乡——以梭罗的《瓦尔登湖》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孙霄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95-101,共7页
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超验主义者梭罗在接触儒家的生态智慧后,结合美国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其代表作《瓦尔登湖》体现出中国儒家生态智慧与美国超验主义生态思想的融合。随着生态批评的兴起,《瓦尔登湖》被视为“绿色圣经”,对中国当代... 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超验主义者梭罗在接触儒家的生态智慧后,结合美国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其代表作《瓦尔登湖》体现出中国儒家生态智慧与美国超验主义生态思想的融合。随着生态批评的兴起,《瓦尔登湖》被视为“绿色圣经”,对中国当代文坛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中国当代作家生态思想的渊源之一。这种中西文化双向交流互动的现象,可以概括为儒家生态智慧的美国之旅及其精神还乡,是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互鉴创新”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尔登湖》 《四书》 生态智慧 互鉴创新
下载PDF
伊藤仁斋对《大学》与《中庸》的“去四书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董灏智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3-116,共4页
伊藤仁斋是日本江户古义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由朱子学转为古学之后,开始对其早期信奉不已的朱子学进行了质疑、批判、否定,对日本江户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原始文献入手,针对仁斋对朱子学结晶——"四书"经典结构的... 伊藤仁斋是日本江户古义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由朱子学转为古学之后,开始对其早期信奉不已的朱子学进行了质疑、批判、否定,对日本江户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原始文献入手,针对仁斋对朱子学结晶——"四书"经典结构的解构过程展开的研究,不但有助于了解仁斋古义学的特质,更有益于凸显"东亚思想"互动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藤仁斋 “四书” 东亚
下载PDF
阳明学与袁宗道的“四书”诠释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群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1-97,82,共8页
公安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袁宗道诠释“四书” ,显示了学宗阳明的取向 ,具有与儒林学人论学不尽相同的特色。袁宗道诠释“四书”与王门主意派形似而与王门现成派实同。宗道诠释“四书”是公安派中惟一系统解说儒家经典的著作。宗道通过... 公安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袁宗道诠释“四书” ,显示了学宗阳明的取向 ,具有与儒林学人论学不尽相同的特色。袁宗道诠释“四书”与王门主意派形似而与王门现成派实同。宗道诠释“四书”是公安派中惟一系统解说儒家经典的著作。宗道通过提升意念 ,为公安派自然抒写性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学 四书 袁宗道
原文传递
儒家人文信仰的完成——朱熹《四书集注》的思想信仰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汉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3-17,共5页
以《四书》为代表的早期儒学奠定了儒家人文信仰的基础,而理学家朱熹通过重新诠释《四书》完成了儒家的人文信仰。一方面,朱熹以更加理性主义思想方法与概念体系建构以"天理"为中心的哲学体系,以解决人文准则与终极实体之间... 以《四书》为代表的早期儒学奠定了儒家人文信仰的基础,而理学家朱熹通过重新诠释《四书》完成了儒家的人文信仰。一方面,朱熹以更加理性主义思想方法与概念体系建构以"天理"为中心的哲学体系,以解决人文准则与终极实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朱熹的理论又是一种宇宙目的的象征性表达,包含着生命体验的终极关切,故明显具有信仰的特征与宗教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书》 人文信仰 天理 宗教功能
下载PDF
“四库馆”与明清四书学转型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国林 涂耀威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39,共5页
四库馆臣认为明代四书学多是讲章之学,学无根柢,考证不精,义理阐释上阳儒阴释,好为异说。四库馆"取"、"舍"四书类著述的标准,以程、朱之学为依据,同时,还要考证精审,昭示着清代四书学的新方向。就《大学》而言,乾... 四库馆臣认为明代四书学多是讲章之学,学无根柢,考证不精,义理阐释上阳儒阴释,好为异说。四库馆"取"、"舍"四书类著述的标准,以程、朱之学为依据,同时,还要考证精审,昭示着清代四书学的新方向。就《大学》而言,乾嘉时期出现了由《四书》之学向《礼记》之学转变的新取向,重视古本和汉、唐注疏,《大学》成为经学研究的一部分。除了官方承认的程、朱四书学外,清代经学家对以四书学为代表的宋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反映了清代学术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四库馆 四书学 《大学》
下载PDF
从柯大卫英译《四书》“点评”看新教传教士之“译儒攻儒” 被引量:5
14
作者 邓联健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0-95,共6页
出于西方文明与基督教文化的优越感,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对儒家圣人和儒家作品普遍持有偏见。《四书》译者柯大卫在该书英译本的大量"点评"中批判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其主要攻击点有:中国人的偶像崇拜与祖先崇拜、儒家"人... 出于西方文明与基督教文化的优越感,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对儒家圣人和儒家作品普遍持有偏见。《四书》译者柯大卫在该书英译本的大量"点评"中批判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其主要攻击点有:中国人的偶像崇拜与祖先崇拜、儒家"人可凭借自身努力达到至善境界"的观点、中国人爱撒谎、不诚实的品性。译者通过这些"点评",借助翻译儒家作品攻击儒家学说。当今,在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时,传教士英译儒典的观点值得我们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大卫 《四书》 翻译 点评
原文传递
理学、《四书》学与儒家文明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汉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1-25,共5页
两宋时期的理学与《四书》学之间有着十分深刻的内在联系。在中唐儒学复兴、北宋理学奠基,南宋理集大成的过程中,《四书》的地位一步步提高,最终形成一个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着有机联系的新经学体系。理学与《四书》学的结合不仅构建了一... 两宋时期的理学与《四书》学之间有着十分深刻的内在联系。在中唐儒学复兴、北宋理学奠基,南宋理集大成的过程中,《四书》的地位一步步提高,最终形成一个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着有机联系的新经学体系。理学与《四书》学的结合不仅构建了一种合价值信仰、知识体系、行为准则为一体的思想体系,同时理学家们通过影响朝廷的上层路线和民间传播的下层路线,使这种新兴的思想体系发展为一种影响中国历史七八百年之久的儒家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四书 经学 儒家文明
下载PDF
从《四书》学看北宋理学、荆公新学、苏氏蜀学的异同 被引量:4
16
作者 肖永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30-34,共5页
从《四书》学的角度,对北宋中后期活跃于学术舞台的理学、荆公新学与苏氏蜀学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在治学方法和理论特点上三者有较多的相同之处,都注重阐发经典精义、关注天道心性问题、自出义理、发挥己意,但在三派学术的具体内容特别... 从《四书》学的角度,对北宋中后期活跃于学术舞台的理学、荆公新学与苏氏蜀学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在治学方法和理论特点上三者有较多的相同之处,都注重阐发经典精义、关注天道心性问题、自出义理、发挥己意,但在三派学术的具体内容特别是对《四书》思想资料的阐述和发挥方面又存在较大差异,各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书》 理学 荆公新学 蜀学
下载PDF
超验主义《日晷》英译《四书》研究的补注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志超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8-155,共8页
英译的中国儒家经典《四书》对超验主义接受中国儒家的一些思想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国内外学界均予以关注与研究。本文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考证和校订了前人对《日晷》中英译《四书》的译文及其研究的一些差误,并做了若... 英译的中国儒家经典《四书》对超验主义接受中国儒家的一些思想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国内外学界均予以关注与研究。本文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考证和校订了前人对《日晷》中英译《四书》的译文及其研究的一些差误,并做了若干补注,以期有助于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验主义 爱默生 梭罗 《日晷》 《四书》 补注
原文传递
朱熹《四书》学的治学特点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永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8-21,共4页
在对《四书》进行注解、训释与阐发的过程中 ,朱熹注意义理阐发而不废章句训诂 ,兼取汉唐以来诸家之长而对二程一派之说尤为重视 ,力求经文本义 ,避免穿凿杜撰 ,力辟佛说而注意吸收、利用其理论思维成果 ,表现出鲜明的治学特点。
关键词 朱熹 《四书》 《四书》学 儒学 经典
下载PDF
文化的互动与融合:清代鄂尔泰满译《孟子》的历史价值
19
作者 石嵩 杜萌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8,122,共9页
乾隆皇帝曾下令鄂尔泰重厘满文“四书”,也由此产生了清代流传最广、影响范围最大的《御制翻译四书》。这一行为无论对官学教育还是民间翻刻传播,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扩大了满汉合璧《孟子》的传播范围,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交... 乾隆皇帝曾下令鄂尔泰重厘满文“四书”,也由此产生了清代流传最广、影响范围最大的《御制翻译四书》。这一行为无论对官学教育还是民间翻刻传播,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扩大了满汉合璧《孟子》的传播范围,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交流与民间学术活动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在此版本中,鄂尔泰选取“sukdun”一词来对应“气”的概念,该词意涵丰富的特点符合《孟子》中“气”难以言说、具有多重复杂意蕴的特性。此外,“sukdun”一词的概念贯通了精神与物质的世界,呼应了“气”的概念在先秦之后的不断发展。乾隆皇帝的“语气”说和鄂尔泰“气味”论的文学创作理念拓展了“气”的理论视野,同时也为满汉文化的互动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这种文化互动与融合展示了中华民族在融合中的成长,并体现了其在多元文化交流中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泰 满文 “气” “四书”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理基础 被引量:4
20
作者 喻中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5-44,共1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理基础系于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在帝制崩溃、经学瓦解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建构"马克思主义四书",有助于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理基础。在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理基础系于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在帝制崩溃、经学瓦解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建构"马克思主义四书",有助于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理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体系中,《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共产党宣言》《党章总纲》《宪法序言》占据了特殊的地位。根据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这一条基本线索,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把这四篇文献汇集起来,作为"马克思主义四书",以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理基础,进行精准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法理 马克思主义 四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