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大陆法系违法性理论的理性思辨——兼与台湾中央警察大学余振华教授商榷 被引量:6
1
作者 刘跃挺 范小玲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6期615-619,共5页
大陆法系违法性理论存在的法理根基是对个人自由独立性的保障,亦是该理论所要求和体现的价值,其新客观违法性理论弥补了主观违法性理论与旧客观违法性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缺陷与矛盾,这对我国目前的刑法犯罪论体系的改革... 大陆法系违法性理论存在的法理根基是对个人自由独立性的保障,亦是该理论所要求和体现的价值,其新客观违法性理论弥补了主观违法性理论与旧客观违法性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缺陷与矛盾,这对我国目前的刑法犯罪论体系的改革与重构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司法过程中仍应坚持"刑事违法性",这是法治社会所要求的形式合理性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违法性 形式违法性 实质违法性 主观违法性 客观违法性
下载PDF
对大陆法系违法性理论的整体性反思——兼与台湾中央警察大学余振华教授商榷 被引量:4
2
作者 范小玲 冯湘妮 刘跃挺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47-52,共6页
对个人自由独立性的保障是大陆法系违法性理论存在的法理根基,亦是该理论所要求和体现的价值。新客观违法性理论弥补了主观违法性理论与旧客观违法性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缺陷与矛盾,这对我国目前的刑法犯罪论体系的改革与... 对个人自由独立性的保障是大陆法系违法性理论存在的法理根基,亦是该理论所要求和体现的价值。新客观违法性理论弥补了主观违法性理论与旧客观违法性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缺陷与矛盾,这对我国目前的刑法犯罪论体系的改革与重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具而言之,在司法实践中仍应坚持"刑事违法性,"这是法治社会所要求的形式合理性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违法性 形式违法性 实质违法性 主观违法性 客观违法性
下载PDF
刑事违法性功能论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剑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4-57,共4页
大陆法系违法性理论具有限制刑罚权发动和保障人权的功能 ,有利于罪刑法定和刑法实质正义的实现。我国刑事违法性依附于社会危害性而存在 ,不具有实体内容和独立品格。刑事违法性评价由于没有和社会危害性评价形成层次鲜明的递进式结构 ... 大陆法系违法性理论具有限制刑罚权发动和保障人权的功能 ,有利于罪刑法定和刑法实质正义的实现。我国刑事违法性依附于社会危害性而存在 ,不具有实体内容和独立品格。刑事违法性评价由于没有和社会危害性评价形成层次鲜明的递进式结构 ,造成我国刑事违法性理论的功能缺失。丰富我国的刑事违法性概念 ,构建双层次刑事违法性评价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法系 违法性理论 罪刑法定 刑法 实质正义 刑事违法性 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评价 功能 形式违法性 实质违法性
下载PDF
论刑法理论中的违法性认识 被引量:1
4
作者 马荣春 胡祥福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0-23,共4页
刑法理论中的违法性认识不应仅局限于故意犯罪的场合来讨论。在把刑法理论中的违法性认识分为实质的违法性认识与形式的违法性认识之后,违法性认识应被扩展到过失犯罪场合和刑罚论中予以讨论。实质的违法性认识即社会危害性认识也是过... 刑法理论中的违法性认识不应仅局限于故意犯罪的场合来讨论。在把刑法理论中的违法性认识分为实质的违法性认识与形式的违法性认识之后,违法性认识应被扩展到过失犯罪场合和刑罚论中予以讨论。实质的违法性认识即社会危害性认识也是过失犯罪的成立必须联系的一个因素。实质的违法性认识与形式的违法性认识通常互为表里。形式的违法性认识既影响罪之成立,又影响刑之轻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刑法理论 违法性认识 故意犯罪 过失犯罪 实质违法 形式违法 社会危害性
下载PDF
对违法性意识的反思——试论违法性意识与犯罪故意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石晶晶 《唐山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89-91,101,共4页
违法性意识是错误论中涉及到的一个问题,在英美刑法中,法律的不知与法律认识错误是在相同意义上使用的概念,是作为一般辩护理由在责任论中予以讨论的;我国对错误的评析则是在故意论中展开的,然而二者实质上是一致的,即研究法律错误是否... 违法性意识是错误论中涉及到的一个问题,在英美刑法中,法律的不知与法律认识错误是在相同意义上使用的概念,是作为一般辩护理由在责任论中予以讨论的;我国对错误的评析则是在故意论中展开的,然而二者实质上是一致的,即研究法律错误是否影响罪过进而影响其刑事责任的问题。法律错误与故意是什么关系,这实质上是从反面提出了违法性意识问题,即违法性是否属于故意的成立要件。对此,中外刑法理论上观点林立,众说纷纭,本文试图从基本范畴着手,以英美刑法及我国刑法为视角,分析违法性意识与故意关系的实质,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性意识 犯罪故意 形式违法性 实质违法性 社会危害性
下载PDF
网络“爬虫”行为刑事规制的困境与转向--以实证案例分析为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52-65,共14页
网络数据爬取行为诉诸刑事法律规制已为既定实践事实,且其在司法实践中日益呈现扩大化的趋势。首先,通过对实践相关案例耙梳和廓清,探明实践中存在针对规范阙如与倾向入罪解释导致入罪的标准尚未统一、行为存在交叉与趋向兜底限缩致使... 网络数据爬取行为诉诸刑事法律规制已为既定实践事实,且其在司法实践中日益呈现扩大化的趋势。首先,通过对实践相关案例耙梳和廓清,探明实践中存在针对规范阙如与倾向入罪解释导致入罪的标准尚未统一、行为存在交叉与趋向兜底限缩致使罪名适用难谓准确的诟病。其次,着眼于理论中判断“爬虫”行为违法性的焦点,形式违法应结合“国家规定”与强弱“授权合约”予以释法;而实质违法应结合法益侵害性与技术措施设置之目的加以甄别。再者,基于场景理论将“爬虫”行为于行为角度区隔为“侵入性、对象性、破坏性”三种,将“对象不法”置于爬取行为的中间阶段忖量。最后,在详细探讨类型化行为不同罪名适用模式下,希冀实现规范与技术的融合、数据安全与数据经济的衡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爬虫 实证分析 形式违法 实质违法 类型规制
下载PDF
违法性认识在犯罪故意中的地位及认定
7
作者 叶自强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55-59,共5页
"不知法者不赦"这一古老的法谚体现了一项法律原则,即认定行为人的主观犯意无需考虑其是否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合法性,但随着社会日益复杂化,缺乏违法性认识能否免责面临一些争论。当前我国正处于法治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正确认... "不知法者不赦"这一古老的法谚体现了一项法律原则,即认定行为人的主观犯意无需考虑其是否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合法性,但随着社会日益复杂化,缺乏违法性认识能否免责面临一些争论。当前我国正处于法治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正确认识违法性认识在故意中的地位,准确认定具体案件中行为人是否具有违法性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性认识 形式违法性 实质违法性 认定规则
下载PDF
违法性认识与故意认识因素的判断同一性论证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方可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57-61,共5页
明知是故意的认识因素,认识内容应严格限定在客观构成要件要素上。分则明知的含义与总则明知无实质差别,只是认识内容有所特指。分则明知与总则明知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违法性的判断上应坚持违法是客观的,责任是主观的观点,构成要件... 明知是故意的认识因素,认识内容应严格限定在客观构成要件要素上。分则明知的含义与总则明知无实质差别,只是认识内容有所特指。分则明知与总则明知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违法性的判断上应坚持违法是客观的,责任是主观的观点,构成要件符合性判断过程不仅是形式违法性判断过程,也是明知判断过程。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明知,伴随第一阶层的判断结束而结束。行为是否具有法益侵害性等实质违法性认识属于价值判断,是第二阶层解决的问题,不属于明知的认识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知 形式违法性 实质违法性
下载PDF
论犯罪未遂的处罚根据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江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3期71-75,共5页
在现代各国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中,犯罪未遂的情形应予处罚已经成为一项公认的原则。但对犯罪未遂的处罚根据却存在诸多争论。客观主义强调行为产生法益侵害的客观危险性,主观主义则基于社会防卫而强调行为人的性格危险性。犯罪未遂的处... 在现代各国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中,犯罪未遂的情形应予处罚已经成为一项公认的原则。但对犯罪未遂的处罚根据却存在诸多争论。客观主义强调行为产生法益侵害的客观危险性,主观主义则基于社会防卫而强调行为人的性格危险性。犯罪未遂的处罚根据与犯罪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国家的法理念与价值选择、社会正义的评判等因素紧密相关。它应当包括实质的处罚根据与形式的处罚根据,二者的紧密结合较好地说明了犯罪未遂的处罚根据。其中,前者核心在于行为人主观恶性与行为的客观危害性的统一,即犯罪未遂的社会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未遂 处罚根据 主观恶性 社会危害性 形式违法性
下载PDF
论违法性认识之必要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海良 刘文祥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5年第8期72-77,共6页
东西方刑法理论的文化思维虽有所不同,但东西方犯罪构成体系大体相同,从刑法保障人权机能的本源来看,刑事归责的最终归宿均应是"责任主义"。在对行为人进行责难或否定性评价时,考虑违法性认识这一主观要素,是责任主义确保刑... 东西方刑法理论的文化思维虽有所不同,但东西方犯罪构成体系大体相同,从刑法保障人权机能的本源来看,刑事归责的最终归宿均应是"责任主义"。在对行为人进行责难或否定性评价时,考虑违法性认识这一主观要素,是责任主义确保刑法保障人权机制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也符合责任主义保障人权不受肆意侵犯的根本宗旨。虽然违法性认识或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在我国的犯罪构成体系中暂无确切地位,但为了更好地贯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我国犯罪体系也有必要引进违法性认识这一犯罪构成要素。在德日刑法中,违法性认识是独立的责任要素,是故意犯或过失犯必须同时具备的。结合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内容,把其归入我国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性认识 实质违法性认识 形式违法性认识
下载PDF
刑事违法性理论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剑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22-129,共8页
刑事违法性无疑是法治国家刑法中的一个关键词。我国刑事违法性依附于社会危害性而存在,不具有实体内容和独立品格。刑事违法性评价由于没有和社会危害性评价形成层次鲜明的递进式结构,造成我国刑事违法性理论的功能缺失。引入法益概念... 刑事违法性无疑是法治国家刑法中的一个关键词。我国刑事违法性依附于社会危害性而存在,不具有实体内容和独立品格。刑事违法性评价由于没有和社会危害性评价形成层次鲜明的递进式结构,造成我国刑事违法性理论的功能缺失。引入法益概念,将刑事违法性界分为形式的刑事违法性和实质的刑事违法性,并将其作为犯罪的唯一特征,是完善我国刑事违法性理论的当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违法性 法益 形式的刑事违法性 实质的刑事违法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