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体认语法刍议——试论“对称原则”为汉语最重要的语法手段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寅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9,共9页
体认语言学是对国外认知语言学进行本土化修补后提出的新兴交叉学科,强调将马列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后现代哲学的新观点融入语言学研究之中,其核心原则为“现实—认知—语言”。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汉语体认语法... 体认语言学是对国外认知语言学进行本土化修补后提出的新兴交叉学科,强调将马列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后现代哲学的新观点融入语言学研究之中,其核心原则为“现实—认知—语言”。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汉语体认语法”的设想,认为语法的最本质特征为“体认性”,它是人们基于对现实世界的“互动体验(体)”和“认知加工(认)”在语言编码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与戴浩一“汉语认知功能语法”的思路相似。我们还认为,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和身体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便在心智中形成了“对称原则”,致使语言中出现了大量的对称结构,它可视为汉语语法的最重要手段,不仅可弥补号称汉语两大语法手段“词序”和“虚词”之不足,还可解释汉语基本句型和若干怪句的成因,可望为汉语的语法研究和教学实践开辟一个全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体认语法 词序 虚词 对称原则
下载PDF
谈虚词“然”的指示范畴 被引量:3
2
作者 彭路 彭维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56-57,共2页
虚词“然”在语法上的诸多用法都是由“然”的指示性范畴演化派生出来的 ,揭示了虚词“然”
关键词 虚词 "然" 指示范畴 语法 用法 汉语
下载PDF
方回的诗法理论 被引量:2
3
作者 史伟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6-20,共5页
方回论诗首先言格律、倡拗体 ,在论及律诗对偶时 ,十分强调“变体”作用 ;其次 ,重视虚字与用事 ;第三 ,强调诗法的“活”与“新”。方回的诗学、诗法理论虽瑕瑜互见 ,但也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方回诗学、诗法的着眼点在律诗 ;方回的有关... 方回论诗首先言格律、倡拗体 ,在论及律诗对偶时 ,十分强调“变体”作用 ;其次 ,重视虚字与用事 ;第三 ,强调诗法的“活”与“新”。方回的诗学、诗法理论虽瑕瑜互见 ,但也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方回诗学、诗法的着眼点在律诗 ;方回的有关论述 ,增进了我们对宋诗风貌的了解 ,明白了宋人在诗歌技法的推陈出新方面所做的努力 ;方回诗法理论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回 诗法理论 格律 拗体 变体 虚字 用事 诗歌理论
下载PDF
现代汉语“的”字语法功能类别新论 被引量:4
4
作者 钱书新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2-136,共5页
朱德熙先生[1]把“红红的”和“非常便宜的”中的“的”看作相同的类别,认为都是后缀;而把“非常便宜的”与“便宜的”中“的”却看作不同的类别,认为前者是后缀,后者是助词。这一分类忽视了“的”字语法分布的不同层面,具有明显的不足... 朱德熙先生[1]把“红红的”和“非常便宜的”中的“的”看作相同的类别,认为都是后缀;而把“非常便宜的”与“便宜的”中“的”却看作不同的类别,认为前者是后缀,后者是助词。这一分类忽视了“的”字语法分布的不同层面,具有明显的不足。语言事实表明,现代汉语“的”有三种主要的语法功能:作为黏着语素(后缀)、作为独用的语法单位(虚词)、作为所译外语词性的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 功能 黏着语素 虚词 外语词性标记
下载PDF
浅谈辛弃疾词中的助词“了”和“却”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玥雯 《孝感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79-82,共4页
近代汉语助词体系的形成是近代汉语形成的重要标志,宋代是近代汉语助词体系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以宋代辛弃疾词为主要考察对象,结合前后历史时期相关语料,可以初步探索助词"了"和"却"产生和使用的基本情况。
关键词 辛弃疾词 助词 "了" "却"
下载PDF
英语虚词在常规句和疑难句中的翻译比较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慧玲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86-88,共3页
根据翻译理论,采用英语虚词在规则句和疑难句中的用法,通过数实例句的比较分析,说明了虚词在句子翻译(英译汉)中的次要和决定作用。两种作用可使句意产生不同或者完全相反的效果。以示教师在翻译教学中注意此翻译特点,更加准确地做好翻... 根据翻译理论,采用英语虚词在规则句和疑难句中的用法,通过数实例句的比较分析,说明了虚词在句子翻译(英译汉)中的次要和决定作用。两种作用可使句意产生不同或者完全相反的效果。以示教师在翻译教学中注意此翻译特点,更加准确地做好翻译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虚词 虚词翻译 常规句 疑难句 比较分析
下载PDF
汉语衬字再论
7
作者 谢翌梅 《韶关学院学报》 2007年第7期76-78,共3页
把《诗经》中的"言"、"于"、"薄"等虚字看做"音节助词",不符合汉语语法体系的词类划分标准,故应采用"衬字"的概念;衬字不仅存在于可歌唱的诗、词、曲中,而且存在于不用于歌唱的文体... 把《诗经》中的"言"、"于"、"薄"等虚字看做"音节助词",不符合汉语语法体系的词类划分标准,故应采用"衬字"的概念;衬字不仅存在于可歌唱的诗、词、曲中,而且存在于不用于歌唱的文体和成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字 音节助词 《诗经》 词头
下载PDF
小议"when"的几种译法
8
作者 宋竹青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77-78,共2页
When这个词是英语中的常用虚词,掌握它的译法有助于我们的英语学习,尤其有助于英语翻译.
关键词 译法 英语翻译 英语学习 虚词
下载PDF
处所介词“到”的产生 被引量:3
9
作者 吴金花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5-107,共3页
孙锡信先生认为直到南北朝时“到”仍只能作动词用,而《古代汉语虚词词典》(1999)却提出先秦已出现“到”作处所介词的用例。本文通过考察动词“到”虚化为介词的过程,认为动词“到”大约在唐五代才基本虚化为引进处所关系的介词。
关键词 虚化 处所介词
下载PDF
《潜夫论》并列复词异形词与《汉语大词典》编纂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山 《鄂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76-78,共3页
该文考辨了东汉王符《潜夫论》中9对并列复词异形词的正体和异体的关系,并指出《汉语大词典》对《潜夫论》相应的异形词的编纂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潜夫论》 并列复词 异形词 《汉语大词典》
下载PDF
试论古代汉语复音虚词构成与认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含侠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2期137-140,共4页
概述了复音虚词的发展,讨论了复音虚词与短语的区别、复音虚词的构成与认定问题。
关键词 复音虚词 认定 构成
下载PDF
多功能虚词“由”的语法化及语义衍生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成进 孔冬秀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26-133,共8页
汉语史上“由”是个多功能虚词,既有介词功能又有连词功能。作介词时,可以引进处所、视角、时间、原因、依据、对象等多种语义成分;作连词时,表原因,关联原因与结果。“由”的介词与连词功能都是从“源自、产生”义动词“由”语法化而... 汉语史上“由”是个多功能虚词,既有介词功能又有连词功能。作介词时,可以引进处所、视角、时间、原因、依据、对象等多种语义成分;作连词时,表原因,关联原因与结果。“由”的介词与连词功能都是从“源自、产生”义动词“由”语法化而来。文章考察多功能虚词“由”的语法化历程及各种语义成分间的相互衍生关系,基本结论是:处所义、对象义介词“由”是从其“源自、产生”义动词直接语法化而来;视角义、时间义介词“由”是其处所义用法再语法化的结果;而原因义介词“由”是从其原因义动词语法化而来。连词“由”是从其原因义动词直接语法化而来,非原因义介词再语法化的结果。现代汉语中,虚词“由”只有介词用法,连词用法消失,其连词用法为“由于”所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由” 多功能虚词 语法化 语义衍生
下载PDF
“莫须有”语义研究评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兴彬 《改革与开放》 2010年第12X期46-47,共2页
把秦桧的"莫须有"训释为"也许有"、"恐怕有"是错误的。学界对其确切语义已有多种研判。但笔者认为,按照宋人的音韵特点和行文的句式习惯,"莫"字,用作疑问时,多是"莫……否"连用;用... 把秦桧的"莫须有"训释为"也许有"、"恐怕有"是错误的。学界对其确切语义已有多种研判。但笔者认为,按照宋人的音韵特点和行文的句式习惯,"莫"字,用作疑问时,多是"莫……否"连用;用作陈述句时,则句尾不用"否"。陈述句中的"莫"字,又分三种情况:一是相当于否定词"不",且常用"之"字作动宾倒装;二是"莫须"合用表示肯定,义同"务必";三是仅作句首发语词,同于"夫、维"。秦桧的"莫须有",当训为:"嗯,应该有!"表达了委婉性肯定,最切合秦桧当时的心态和对话情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须有 语义研究 评估 发语词
下载PDF
“N+的+P”结构性质变异
14
作者 冯敏萱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前,语法学界关于定语的定义主要有两种。这两种定义均非十分准确,如由给“N”下定义引发了对“N+的+P”结构性质变异。消除“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名词性结构”的矛盾说法,定语的定义更加明确、精确化。
关键词 语法 定语 定义 “N+的+P”结构 性质 汉语 句法 名词性偏正短语 修饰语 准谓词偏正结构
下载PDF
ФОРТУНаТОВ的“形式”观
15
作者 孟雪峰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第1期147-148,共2页
作为俄罗斯“形式语言学派”创始人的 ФортунатовФ.Ф.(佛尔图拿托夫 )在语言学史上独树一帜 ,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ФортунатовФ.Ф.的“形式”观对后来的语言学 ,尤其是对语法学有着很现实和深远的影响。本... 作为俄罗斯“形式语言学派”创始人的 ФортунатовФ.Ф.(佛尔图拿托夫 )在语言学史上独树一帜 ,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ФортунатовФ.Ф.的“形式”观对后来的语言学 ,尤其是对语法学有着很现实和深远的影响。本文概括地介绍了ФортунатовФ.Ф.对词的形式的理解和他对词的形式的分类。同时由于 ФортунатовФ.Ф.认为 :词、词组、句子的语法结构相似 ,应等同看待 ,所以本文对词组的分类也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的形式 构词形式 词变形式
下载PDF
《庄子》AA然、AB然构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凤坤 王任赵 《衡水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60-62,共3页
后附加"然"是由"如此"意的指示代词虚化而来。从战国时代起,"然"字前面的词根已经可以用双音节了,但很多仍用单音节,其中以《庄子》一书最具代表性。《庄子》中的AA然、AB然构构成的词,其词根多为叠音词... 后附加"然"是由"如此"意的指示代词虚化而来。从战国时代起,"然"字前面的词根已经可以用双音节了,但很多仍用单音节,其中以《庄子》一书最具代表性。《庄子》中的AA然、AB然构构成的词,其词根多为叠音词,而且多为描绘形态和模拟声音的形容词。其语法功能通常在句子里做状语,有时也会用作谓语和定语,一般不做主语和宾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AA然 AB然构词 构词形式 语法功能
下载PDF
日语中的拟声词和拟态词之我见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放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99-102,共4页
日语中有很多的拟声词和拟态词,它们广泛地应用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得原本古板的日语变得更加生动、贴切。文章对常用的拟声词和拟态词进行了规律性分类,并总结分析了日本人爱用拟声词和拟态词的原因。
关键词 拟声词 拟态词 形象化
下载PDF
汉语“被”字被动式的形成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文正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6-107,128,共13页
“被V”和“被NV”被动式是现代汉语中很常见的被动构式。前者产生于西汉,后者产生于东汉。“被”的搭配成分变化和语义变化是被动式形成的基础,从具体名词宾语到抽象名词宾语再到事件名词宾语,这些都是渐进发展的结果。事件动词在“被... “被V”和“被NV”被动式是现代汉语中很常见的被动构式。前者产生于西汉,后者产生于东汉。“被”的搭配成分变化和语义变化是被动式形成的基础,从具体名词宾语到抽象名词宾语再到事件名词宾语,这些都是渐进发展的结果。事件动词在“被”后充当宾语,为“被V”被动式的产生提供了基础,但它在短时间内在低频状态下变成被动式,则是“被动”式系统已有成员类推和V对“被”反压制的结果。之后的“被NV”则是“为NV”类推的结果。考察“被”字被动式的形成和发展,应当将它置于整个被动式系统之中,不能孤立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字被动式 事件名词 事件动词
原文传递
论古文献中一字记多词现象及后来区别分化字词的办法
19
作者 马海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1-5,共5页
一字记多词是古今书面语中都有的现象,但在以单音节词为主的古代文献中,此现象更为显著,它常常给人们的阅读和理解设下障碍、造成困难。本文拟从汉字与汉语词的关系出发,分析一字记多词现象形成的原因,探讨并归纳一字记多词现象给阅读... 一字记多词是古今书面语中都有的现象,但在以单音节词为主的古代文献中,此现象更为显著,它常常给人们的阅读和理解设下障碍、造成困难。本文拟从汉字与汉语词的关系出发,分析一字记多词现象形成的原因,探讨并归纳一字记多词现象给阅读及理解造成困难的情况以及后来区别及分化字词的办法,以便人们科学地、准确地阅读和研究古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献 一字记多词 分化 古今字 异体字 通假字
下载PDF
从古文字角度分析“寍”“寧”二字关系
20
作者 李沛廉 《郑州师范教育》 2020年第1期63-67,共5页
研究古文字,往往可以凭其演变过程,推测中国文化的变迁,鉴古追今。在古文字时期,文字形体尚未定型,不同字形的字可能含有相似或相同的字义。"寍""寧"在古文字时期并在,二字同音,却在形构上有些微差异,"寍"... 研究古文字,往往可以凭其演变过程,推测中国文化的变迁,鉴古追今。在古文字时期,文字形体尚未定型,不同字形的字可能含有相似或相同的字义。"寍""寧"在古文字时期并在,二字同音,却在形构上有些微差异,"寍"少了一个"丂"部件。分析"丂"对"寧"的表意作用,探讨"寍""寧"在字形及语用上的特点,有助于考究二字的意义,也可知二者是"部分异体字"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寍” “寧” 古文字 异体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