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大数据的食源性疾病事件探测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
19
1
作者
郭旦怀
崔文娟
+1 位作者
郭云昌
黎建辉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523-2530,共8页
食源性疾病由于其症状轻重不一常被低估,但近年来,食源性疾病的爆发在全国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准确探测食源性疾病事件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对哨点医院监测数据、食品检测数据和来自互联网的数据建立事件探测模型,实现...
食源性疾病由于其症状轻重不一常被低估,但近年来,食源性疾病的爆发在全国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准确探测食源性疾病事件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对哨点医院监测数据、食品检测数据和来自互联网的数据建立事件探测模型,实现风险评估,并分析比较模型优劣,最后建立统一的时空框架,引入人口、交通、食品生产等大数据对风险预测结果进行综合集成.通过对某大城市2014年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探测结果对比,实证结果表明,综合模型预测的时空精度更高,对防控更具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大数据
事件探测
风险评估
集成时空框架
原文传递
2015—2021年四川省食源性疾病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质量评价
2
作者
宋阳
张誉
+5 位作者
陈文
周玉锦
范春梅
林黎
许毅
兰真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9-744,共6页
目的评价2015—2021年四川省食源性疾病事件调查报告质量,为提高调查能力和规范撰写调查报告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2015—2021年四川省发病人数≥10人的食源性疾病事件调查结案报告,根据相关指南及文献...
目的评价2015—2021年四川省食源性疾病事件调查报告质量,为提高调查能力和规范撰写调查报告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2015—2021年四川省发病人数≥10人的食源性疾病事件调查结案报告,根据相关指南及文献,挑选39项关键指标对报告内容开展质量评价。结果有259起事件的结案报告纳入分析。报告质量评分分数范围为9~34分,中位数为23分。报告历年平均分呈明显上升趋势(r=0.964,P<0.001),但仍存在一定问题。53.67%报告未计算患病率,50.97%报告未计算临床特征比例,仅25.10%报告绘制发病曲线,仅有16份报告开展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66.02%报告未调查可疑食品加工过程,仅23.94%报告分析食品污染环节;采集水源样本、环境样本、从业人员生物样本的事件占比均低于40.00%;仅58.69%的报告得出准确的调查结论,44.79%事件未查明致病因子,60.62%事件未查明致病食品;32.43%报告的内容逻辑较混乱、条理不清晰,仅42.47%报告的全文格式规范。结论四川省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及调查报告撰写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食源性疾病事件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一起不明原因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分析
3
作者
李纯
陈勤龙
+3 位作者
陆绍琦
赵学彬
胡磊
张乐溢
《医学动物防制》
2022年第12期1221-1224,共4页
目的调查一起食源性疾病事件的病因,为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查询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医院门诊记录、Q公司考勤记录等方法进行病例搜索,通过个案调查收集病例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和发病前饮食情况等,以同餐次未发病...
目的调查一起食源性疾病事件的病因,为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查询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医院门诊记录、Q公司考勤记录等方法进行病例搜索,通过个案调查收集病例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和发病前饮食情况等,以同餐次未发病人员为对照分析发病的危险因素;对食物加工场所和人员进行卫生学调查,采集病例标本和留样食品检测致病菌。结果根据病例定义,共搜索到22例病例,临床症状以腹泻(100.00%,22/22)、腹痛(95.45%,21/22)、发热(86.36%,19/22)、头晕(72.73%,16/22)、头痛(68.18%,15/22)为主;病例的发病时间流行曲线提示点源暴露模式,平均潜伏期为26.25 h;可疑餐次为J快餐公司6月20日午餐,黄瓜炒蛋食用者的发病危险是未食用者的17.5倍,95%CI:1.48~212.0,与本次发病存在统计学关联。实验室结果显示,环境样品中检出豪泽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留样食品咸菜粉皮中检出蜡样芽孢杆菌,菌落数为1300 CFU/g,厨师肛拭子检出豪泽变形杆菌,其他样本未检出肠道致病菌。结论虽然样本中检出3种致病菌,但病例临床症状、潜伏期、流行病学特点不符合蜡样芽胞杆菌或变形杆菌属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因此判断该事件是一起不明原因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可疑中毒食物为黄瓜炒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
事件
流行病学
病例对照研究
危险因素
中毒
分析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大数据的食源性疾病事件探测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
19
1
作者
郭旦怀
崔文娟
郭云昌
黎建辉
机构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出处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523-253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386
91224006)
卫生部行业专项(201302005)
文摘
食源性疾病由于其症状轻重不一常被低估,但近年来,食源性疾病的爆发在全国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准确探测食源性疾病事件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对哨点医院监测数据、食品检测数据和来自互联网的数据建立事件探测模型,实现风险评估,并分析比较模型优劣,最后建立统一的时空框架,引入人口、交通、食品生产等大数据对风险预测结果进行综合集成.通过对某大城市2014年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探测结果对比,实证结果表明,综合模型预测的时空精度更高,对防控更具操作性.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大数据
事件探测
风险评估
集成时空框架
Keywords
foodborne disease
big
data
event
detection
risk
assessment
integrated
spatio-temporal
framework
分类号
TP39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原文传递
题名
2015—2021年四川省食源性疾病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质量评价
2
作者
宋阳
张誉
陈文
周玉锦
范春梅
林黎
许毅
兰真
机构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处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9-744,共6页
基金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21YFS0296)。
文摘
目的评价2015—2021年四川省食源性疾病事件调查报告质量,为提高调查能力和规范撰写调查报告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2015—2021年四川省发病人数≥10人的食源性疾病事件调查结案报告,根据相关指南及文献,挑选39项关键指标对报告内容开展质量评价。结果有259起事件的结案报告纳入分析。报告质量评分分数范围为9~34分,中位数为23分。报告历年平均分呈明显上升趋势(r=0.964,P<0.001),但仍存在一定问题。53.67%报告未计算患病率,50.97%报告未计算临床特征比例,仅25.10%报告绘制发病曲线,仅有16份报告开展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66.02%报告未调查可疑食品加工过程,仅23.94%报告分析食品污染环节;采集水源样本、环境样本、从业人员生物样本的事件占比均低于40.00%;仅58.69%的报告得出准确的调查结论,44.79%事件未查明致病因子,60.62%事件未查明致病食品;32.43%报告的内容逻辑较混乱、条理不清晰,仅42.47%报告的全文格式规范。结论四川省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及调查报告撰写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食源性疾病事件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质量评价
Keywords
Food
safety
foodborne disease
event
epidemiologic
investigation
report
quality
evaluation
分类号
R155 [医药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一起不明原因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分析
3
作者
李纯
陈勤龙
陆绍琦
赵学彬
胡磊
张乐溢
机构
无锡市新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处
《医学动物防制》
2022年第12期1221-1224,共4页
文摘
目的调查一起食源性疾病事件的病因,为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查询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医院门诊记录、Q公司考勤记录等方法进行病例搜索,通过个案调查收集病例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和发病前饮食情况等,以同餐次未发病人员为对照分析发病的危险因素;对食物加工场所和人员进行卫生学调查,采集病例标本和留样食品检测致病菌。结果根据病例定义,共搜索到22例病例,临床症状以腹泻(100.00%,22/22)、腹痛(95.45%,21/22)、发热(86.36%,19/22)、头晕(72.73%,16/22)、头痛(68.18%,15/22)为主;病例的发病时间流行曲线提示点源暴露模式,平均潜伏期为26.25 h;可疑餐次为J快餐公司6月20日午餐,黄瓜炒蛋食用者的发病危险是未食用者的17.5倍,95%CI:1.48~212.0,与本次发病存在统计学关联。实验室结果显示,环境样品中检出豪泽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留样食品咸菜粉皮中检出蜡样芽孢杆菌,菌落数为1300 CFU/g,厨师肛拭子检出豪泽变形杆菌,其他样本未检出肠道致病菌。结论虽然样本中检出3种致病菌,但病例临床症状、潜伏期、流行病学特点不符合蜡样芽胞杆菌或变形杆菌属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因此判断该事件是一起不明原因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可疑中毒食物为黄瓜炒蛋。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
事件
流行病学
病例对照研究
危险因素
中毒
分析
Keywords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
event
Epidemiological
Case-control
study
Risk
factor
Poisoning
Analysis
分类号
R155.5 [医药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大数据的食源性疾病事件探测与风险评估
郭旦怀
崔文娟
郭云昌
黎建辉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9
原文传递
2
2015—2021年四川省食源性疾病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质量评价
宋阳
张誉
陈文
周玉锦
范春梅
林黎
许毅
兰真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3
一起不明原因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分析
李纯
陈勤龙
陆绍琦
赵学彬
胡磊
张乐溢
《医学动物防制》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