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食品接触制品水基模拟物中环氧氯丙烷的迁移量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海波 朱晓艳 +2 位作者 吴倩 金米聪 卢波 《化学试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37-740,共4页
采用液液萃取法测定食品接触制品水基模拟物中环氧氯丙烷的迁移量,过程简单高效。选择与待测物性状相近的环氧己烷作为内标物,采用内标法可以消除一些操作过程、仪器等因素的影响,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比较外标法和内标法的回收率、精密... 采用液液萃取法测定食品接触制品水基模拟物中环氧氯丙烷的迁移量,过程简单高效。选择与待测物性状相近的环氧己烷作为内标物,采用内标法可以消除一些操作过程、仪器等因素的影响,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比较外标法和内标法的回收率、精密度,结果显示采用外标法回收率为80.4%~92.3%,内标法回收率为89.5%~101.1%,同时内标法精密度更高。采用气相色谱FID检测器,内标法检出限为0.002 mg/kg,达到欧盟对食品接触制品模拟物中环氧氯丙烷迁移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制品 环氧氯丙烷 内标法 迁移量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可溶性铅、镉、砷、汞 被引量:26
2
作者 朱桃玉 郑艳明 +3 位作者 罗海英 彭荣飞 郭新东 吴玉銮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8年第8期842-844,共3页
建立了食品用粘合剂、塑料瓶等高分子食品接触材料中可溶性铅、镉、砷、汞和含量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方法。样品中铅、镉、砷、汞的可溶部分溶解在0.07mol/L的盐酸(模拟人体胃酸)中,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内标法定量。在0.... 建立了食品用粘合剂、塑料瓶等高分子食品接触材料中可溶性铅、镉、砷、汞和含量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方法。样品中铅、镉、砷、汞的可溶部分溶解在0.07mol/L的盐酸(模拟人体胃酸)中,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内标法定量。在0.5μg/L~100μg/L添加水平,回收率在88.6%~98.3%之间,精密度在1.8%~5.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食品接触材料 可溶性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塑料食品接触材料原料和成型品中11种元素溶出量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旻实 郑洁 +4 位作者 许才明 周雪晖 李小晶 郑思远 陈佳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6-239,共4页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铅(Pb)、镉(Cd)、铬(Cr)、砷(As)、汞(Hg)、锑(Sb)、锌(zn)、锗(Ge)、镍(Ni)、硒(Se)和钡(Ba)11种元素溶出量的方法。方法采用4%乙酸作为模拟液,在特定时间和温度条件下浸泡样品,浸泡液加入金稳定剂...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铅(Pb)、镉(Cd)、铬(Cr)、砷(As)、汞(Hg)、锑(Sb)、锌(zn)、锗(Ge)、镍(Ni)、硒(Se)和钡(Ba)11种元素溶出量的方法。方法采用4%乙酸作为模拟液,在特定时间和温度条件下浸泡样品,浸泡液加入金稳定剂后过0.45 μm滤膜上样,质谱检测,内标法定量分析。在优化条件下,11种元素在0.1~10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在低、中、高3个水平进行添加实验,上述元素的平均回收率在97.5%~106.2%之间,重复性精密度在0.72%~2.76%(n=6)之间。结果表明,方法操作简单快速、重复性好、准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元素 溶出量 塑料 食品接触材料
下载PDF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非有意添加物风险评估与监管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芳 刘曙 +3 位作者 沈康俊 陈水娟 赵洁 张凯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9-95,共7页
论述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非有意添加物(NIAS)的来源,对比分析了中国、欧盟、美国对NIAS的监管要求,基于当前化学物质风险评估基础,总结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NIAS风险评估流程及特定物质风险评估方法。法规安全限值、传统风险评估、... 论述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非有意添加物(NIAS)的来源,对比分析了中国、欧盟、美国对NIAS的监管要求,基于当前化学物质风险评估基础,总结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NIAS风险评估流程及特定物质风险评估方法。法规安全限值、传统风险评估、毒理学关注阈值是当前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风险评估常用的方法,三者各有优势,相互补充,可为我国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生产企业对NIAS的管理和控制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和制品 非有意添加物 风险评估 监管
下载PDF
我国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原料安全性管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泓 张俭波 朱蕾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5-80,共6页
目的分析我国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原料安全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方法对比我国、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原料管理模式,分析各个国家原料管理模式的优缺点,为我国原料管理模式的完善提供建议。结果我国目前... 目的分析我国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原料安全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方法对比我国、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原料管理模式,分析各个国家原料管理模式的优缺点,为我国原料管理模式的完善提供建议。结果我国目前的原料管理模式以聚合物为主,单体和起始物为辅,该管理模式存在管理方式不统一、对于特殊材料不适用、行政许可申报压力较大等问题。欧洲采用单体管理模式管理其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原料。美国和日本则主要采用聚合物管理模式。结论现阶段我国并不适合采用单体管理模式,因此建议原料的安全性管理应采用聚合物管理模式;通过针对特殊材料建立特殊管理方式以及科学界定"新品种"范围等方式解决现有问题;同时建议加快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加强监管,以更好地管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原料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原料 食品安全 管理模式
原文传递
食品接触用陶瓷制品相关标准清理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俭波 朱蕾 +2 位作者 张泓 刘珊 王竹天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7-641,共5页
目的对现行食品接触用陶瓷制品相关的标准进行清理研究,解决标准之间存在的交叉、重复、矛盾等问题。方法收集现行的食品接触用陶瓷制品相关的标准,按照既定的清理原则对每个标准进行清理,提出需要废止、修订、整合、继续有效、不纳入... 目的对现行食品接触用陶瓷制品相关的标准进行清理研究,解决标准之间存在的交叉、重复、矛盾等问题。方法收集现行的食品接触用陶瓷制品相关的标准,按照既定的清理原则对每个标准进行清理,提出需要废止、修订、整合、继续有效、不纳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等的标准清单。结果共收集19项食品接触用陶瓷制品相关标准,研究发现该类标准中的食品安全指标主要为食品接触面的铅和镉的溶出限量。10项标准直接规定了铅和镉溶出限量,且标准规定的指标之间存在矛盾,经过清理,建议其中4项标准需要合并,6项标准需要修订;7项标准中铅和镉的溶出限量引用了其他标准,经过清理建议这7项标准不纳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由标准归口部门自行处理;2项标准无食品安全指标规定,与食品安全无关,不属于本次清理工作范畴。结论现行的食品接触用陶瓷制品相关标准中食品安全指标存在交叉、重复、矛盾之处,需要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基础上参考相关国际标准和其他国家标准,结合国内食品接触用陶瓷制品的实际生产使用情况进行系统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用陶瓷制品 标准清理 陶瓷制品
原文传递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食品接触产品中邻苯基苯酚、噻苯咪唑、联苯及抑霉唑的迁移量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旻实 林星辉 +3 位作者 郑洁 郑思远 陈佳敏 张灵玲 《福建分析测试》 CAS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同时测定邻苯基苯酚(OPP)、噻苯咪唑(TBZ)、联苯(DP)及抑霉唑(IMZ)迁移量的方法。样品分别采用水、4%乙酸、20%乙醇、50%乙醇作为食品模拟物,在特定条件下浸泡提取。浸泡液运用固相萃取技术净化提纯后过0.45...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同时测定邻苯基苯酚(OPP)、噻苯咪唑(TBZ)、联苯(DP)及抑霉唑(IMZ)迁移量的方法。样品分别采用水、4%乙酸、20%乙醇、50%乙醇作为食品模拟物,在特定条件下浸泡提取。浸泡液运用固相萃取技术净化提纯后过0.45μm微孔薄膜,在微极性柱上进行分离,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分析。优化条件下,OPP、TBZ、DP、IMZ在2-800μg/L浓度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线性良好,定量限分别为3、5、2和5μg/L(S/N=10)。在3个浓度水平进行添加实验,OPP、TBZ、DP、IMZ的平均回收率在70.4-112%之间,重复性精密度在1.78-6.72%(n=6)之间。结果表明,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重现性好、准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基苯酚 噻苯咪唑 联苯 抑霉唑 食品接触产品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迁移
下载PDF
非抑制离子色谱法测定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五种醇胺迁移量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旻实 梁震 +4 位作者 唐寰宇 李小晶 唐熙 邹哲祥 刘伟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83-1188,共6页
建立了非抑制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三乙醇胺(TEA)、三异丙醇胺(TIPA)、N,N-二乙基乙醇胺(DEAE)等5种醇胺类物质迁移量的方法。方法选用水、3%(m/V)乙酸、4%(V/V)乙酸、10%(V/V)乙醇、20%... 建立了非抑制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三乙醇胺(TEA)、三异丙醇胺(TIPA)、N,N-二乙基乙醇胺(DEAE)等5种醇胺类物质迁移量的方法。方法选用水、3%(m/V)乙酸、4%(V/V)乙酸、10%(V/V)乙醇、20%(V/V)乙醇、50%(V/V)乙醇、橄榄油、正己烷等8种物质作为食品模拟物,满足水性、酸性、醇类与脂类食品的模拟。在优化条件下,目标物检出限在0.03~2 mg/kg之间(S/N=3),加标回收率在84.1%~118.6%,精密度在0.92%~4.1%(n=6)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抑制离子色谱法 醇胺 食品接触材料 塑料 迁移
原文传递
中欧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新品种申报差异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曙 李丽怡 +1 位作者 李晨 白利强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0-127,共8页
主要介绍了欧盟、美国、中国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新品种申报的管理规定,包括监管法规、管理机构、申报流程、数据要求等,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欧美法规于我国的借鉴和参考,建议建立快速评审程序,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暴露评估模型,进一步完... 主要介绍了欧盟、美国、中国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新品种申报的管理规定,包括监管法规、管理机构、申报流程、数据要求等,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欧美法规于我国的借鉴和参考,建议建立快速评审程序,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暴露评估模型,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新品种申报管理,保障我国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新品种申报 差异分析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33种初级芳香胺的迁移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宪双 孙小杰 +2 位作者 李焘 白桦 马强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8-425,I0001,共9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33种初级芳香胺的迁移量。根据食品特性以及食品与食品接触材料的接触特点,不同基质样品分别采用20%乙醇、50%乙醇和3%乙酸溶液作为食品模拟浸泡液进行迁移实验。迁...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33种初级芳香胺的迁移量。根据食品特性以及食品与食品接触材料的接触特点,不同基质样品分别采用20%乙醇、50%乙醇和3%乙酸溶液作为食品模拟浸泡液进行迁移实验。迁移溶液以甲醇和0.05%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经五氟苯基色谱柱梯度洗脱,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以动态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33种初级芳香胺在20%乙醇、50%乙醇和3%乙酸(氨水调至pH 7.0)迁移溶液中的绝对基质效应分别为86.1%~97.3%、88.7%~104.0%和62.7%~81.3%,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2~1.04μg/kg和0.07~3.26μg/kg。本方法的迁移实验针对性强、灵敏可靠,可实现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初级芳香胺迁移量的准确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芳香胺 迁移量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下载PDF
GB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修订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蕾 张泓 +1 位作者 王竹天 张俭波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6年第4期493-498,共6页
目的完善我国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适应我国法律法规变化,更好地满足食品接触材料监管和市场的需求,促进食品接触材料的使用安全。方法通过征求意见确定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借助行业调查、国外法规研究、专家研讨等形式... 目的完善我国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适应我国法律法规变化,更好地满足食品接触材料监管和市场的需求,促进食品接触材料的使用安全。方法通过征求意见确定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借助行业调查、国外法规研究、专家研讨等形式对重点问题开展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修订建议。结果建议对GB9685—2008的标准名称、术语和定义、附录A结构、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名单等内容进行修订,并通过研究获得了标准适用范围、迁移限量的表示方式、纸涂料、双重用途添加剂和邻苯类物质管理5方面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结果,对标准提出了修订建议。结论 GB 9685—2008的修订研究严格遵循《食品安全法》的要求,以有效保护健康、促进行业发展和方便使用者查询为宗旨,修订建议符合科学性、实用性和协调性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添加剂 食品安全 标准 修订 食品安全标准
原文传递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中溶剂红149迁移量
12
作者 郭旭东 宋梓锋 +2 位作者 江奋万 陈意光 熊小婷 《广州化工》 CAS 2022年第18期116-118,共3页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建立了测定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中溶剂红149的方法。采用Poroshell EC-C_(18)色谱柱,以0.01%甲酸水溶液-0.01%甲酸甲醇溶液为流动相,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溶剂红149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建立了测定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中溶剂红149的方法。采用Poroshell EC-C_(18)色谱柱,以0.01%甲酸水溶液-0.01%甲酸甲醇溶液为流动相,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溶剂红149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5。在3个浓度加标水平下,加标回收率为88.5%~115.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9.8%。溶剂红149在食品模拟物中的检出限(LOD,S/N≥3)和定量限(LOQ,S/N≥10)分别为0.1μg/L(μg/kg)和0.2μg/L(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溶剂红149 迁移量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接触材料中三聚氰胺的残留量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旻实 刘伟 +1 位作者 郑思远 林柏玲 《福建分析测试》 CAS 2012年第5期17-20,共4页
建立了一种用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分析食品接触材料中三聚氰胺残留量的方法。样品采用0.1 mol/L盐酸作为提取溶液,70℃水浴超声提取。色谱分离采用NH2柱,流动相为V(乙腈):V(5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 6.5)=75:25,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在... 建立了一种用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分析食品接触材料中三聚氰胺残留量的方法。样品采用0.1 mol/L盐酸作为提取溶液,70℃水浴超声提取。色谱分离采用NH2柱,流动相为V(乙腈):V(5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 6.5)=75:25,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在优化条件下,三聚氰胺浓度在0.2-100 mg/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S/N=3)为0.02 mg/L。在100μg的添加水平下,三聚氰胺的回收率在80-9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0-4.32%。揭示了原料中三聚氰胺残留量与成型品的三聚氰胺迁移量的正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法简便、快速,可准确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三聚氰胺残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 食品接触材料 高效液相色谱 残留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接触材料中三聚氰酸的残留量
14
作者 陈旻实 吕水源 +2 位作者 李小晶 曾树金 郑思远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3年第3期14-16,共3页
建立了一种用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分析食品接触材料中三聚氰酸残留量的方法。样品采用体积分数为10%的乙醇溶液作为提取溶液,超声提取。色谱分离采用氨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溶液(体积比为75∶25),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在优... 建立了一种用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分析食品接触材料中三聚氰酸残留量的方法。样品采用体积分数为10%的乙醇溶液作为提取溶液,超声提取。色谱分离采用氨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溶液(体积比为75∶25),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在优化条件下,三聚氰酸质量浓度在0.5~50 m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S/N=3)为0.1 mg/L。在0.1%的添加水平下,三聚氰酸的回收率在80%~93%之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6%~2.54%(n=6)。揭示了原料中三聚氰酸残留量与成型品的三聚氰酸迁移量的正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法简便、快速,可准确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三聚氰酸残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酸 食品接触材料 高效液相色谱 残留
下载PDF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标签标准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爱进 褚建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8-350,共3页
深入分析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标签标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标签标准关键要素及要求。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标签 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