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芜湖地区HBsAg无反应性/HBV DNA反应性献血者的感染状态及追踪结果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吴洁
潘洁
+5 位作者
余国庆
张莺
黄慧
马怡
袁松
杨旭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 使用核酸单检和化学发光技术对HBsAg无反应性/HBV DNA反应性献血者的感染状态进行检测分析,探讨献血者归队的可行性及潜在风险。方法 使用血站信息管理软件对2018年1月~2021年10月芜湖地区献血者的血筛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全部HBsAg...
目的 使用核酸单检和化学发光技术对HBsAg无反应性/HBV DNA反应性献血者的感染状态进行检测分析,探讨献血者归队的可行性及潜在风险。方法 使用血站信息管理软件对2018年1月~2021年10月芜湖地区献血者的血筛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全部HBsAg无反应性/HBV DNA反应性献血者献血信息,再进行电话联系召回,获取知情同意后采样进行HBV DNA核酸单检、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 5项、谷丙转氨酶(ALT)检测。结果 2018年1月~2021年10月无偿献血共142 051人次,单HBV DNA反应性率为0.06%(91/142 051),成功随访检测33人(37人次)。HBsAg、抗-HBs和抗-HBc检出率分别为6.06%(2/33)、39.39%(13/33)和96.97%(32/33),HBeAg全阴。经2次NAT单检后,HBV DNA双系统检测均无反应性有8人,转阴率为24.24%(8/33),至少有1次HBV DNA单检呈反应性结果的有25人,其中有23人属于血清学反应性的隐匿性HBV感染;另有2人HBsAg阳转同时HBV DNA持续反应性,为窗口期感染,感染率为6.25%;HBV DNA重复单检且血清学结果均无反应性1人,判为假反应性(未感染HBV)。结论 化学发光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相比酶联免疫法有更高的敏感性,有利于窗口期标本的尽早检出。本地区血液筛查检出的HBsAg无反应性/HBV DNA反应性献血者抗-HBc检出率很高,且大多属于隐匿性感染,建议归队策略中核酸单检次数应不少于2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DNA
核酸单检
化学发光法
窗口期感染
OBI
献血者随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献血2周内访谈调查献血者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
1
2
作者
程雪
樊晶
+1 位作者
李红珠
刘锐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043-1048,共6页
目的 探讨献血后访谈了解献血者捐献全血后出现献血不良反应(ADRs)的频率和类型及其相关风险因素的可行性。方法 设计捐献全血2周内ADRs调查问卷,2021年9月~10月随机选择812名全血献血者,由经培训的医务人员在献血后未离场前现场访谈、...
目的 探讨献血后访谈了解献血者捐献全血后出现献血不良反应(ADRs)的频率和类型及其相关风险因素的可行性。方法 设计捐献全血2周内ADRs调查问卷,2021年9月~10月随机选择812名全血献血者,由经培训的医务人员在献血后未离场前现场访谈、献血后24 h及2周时电话随访,统计ADRs出现的频率和类型,收集调查对象性别、年龄、血压、平均动脉压(MAP)、体重等体检数据,与ADRs做相关度分析。结果 通过在献血现场访谈与献血2周内2次随访,并结合所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及体检指标的有效性,最终纳入734人[90.39%(734/812)]为研究对象,本组ADRs发生率13.22%(97/734),其中献血当时(采血现场)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发生率10.49%(77/734)[占本组79.38%(77/97)ADRs];离开采血现场后≤2周的ADRs发生率2.73%(20/734)[占本组20.62%(20/97)ADRs;含局部发生症状者1.63%(12/7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DRs发生的因素依次为1次献血量400 mL(OR 6.312,95%CI 3.336-11.944)、体重45~60 kg(OR 3.744,95%CI 2.017-6.949),MAP≤90 mmHg(OR 3.101,95%CI 1.416-6.788),初次献血(OR 2.237,95%CI 1.199-4.174),年龄18~30岁(OR 2.197,95%CI 1.107-4.361),女性(OR 1.871,95%CI 1.026-3.413);献血者血压、职业、学历、身体质量指数(BMI)、Hb并非ADRs影响与风险预测因素。结论 利用献血后访谈与随访可有效地获得献血者ADRs的真实信息,及时掌握和预测影响ADRs发生地相关因素,以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保障献血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现场访谈
献血者
献血者随访
多因素分析
献血安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芜湖地区HBsAg无反应性/HBV DNA反应性献血者的感染状态及追踪结果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吴洁
潘洁
余国庆
张莺
黄慧
马怡
袁松
杨旭
机构
芜湖市中心血站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海螺医院
出处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64-68,共5页
基金
芜湖市“十四五”医学重点培育输血技术专科资金。
文摘
目的 使用核酸单检和化学发光技术对HBsAg无反应性/HBV DNA反应性献血者的感染状态进行检测分析,探讨献血者归队的可行性及潜在风险。方法 使用血站信息管理软件对2018年1月~2021年10月芜湖地区献血者的血筛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全部HBsAg无反应性/HBV DNA反应性献血者献血信息,再进行电话联系召回,获取知情同意后采样进行HBV DNA核酸单检、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 5项、谷丙转氨酶(ALT)检测。结果 2018年1月~2021年10月无偿献血共142 051人次,单HBV DNA反应性率为0.06%(91/142 051),成功随访检测33人(37人次)。HBsAg、抗-HBs和抗-HBc检出率分别为6.06%(2/33)、39.39%(13/33)和96.97%(32/33),HBeAg全阴。经2次NAT单检后,HBV DNA双系统检测均无反应性有8人,转阴率为24.24%(8/33),至少有1次HBV DNA单检呈反应性结果的有25人,其中有23人属于血清学反应性的隐匿性HBV感染;另有2人HBsAg阳转同时HBV DNA持续反应性,为窗口期感染,感染率为6.25%;HBV DNA重复单检且血清学结果均无反应性1人,判为假反应性(未感染HBV)。结论 化学发光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相比酶联免疫法有更高的敏感性,有利于窗口期标本的尽早检出。本地区血液筛查检出的HBsAg无反应性/HBV DNA反应性献血者抗-HBc检出率很高,且大多属于隐匿性感染,建议归队策略中核酸单检次数应不少于2次。
关键词
HBV
DNA
核酸单检
化学发光法
窗口期感染
OBI
献血者随访
Keywords
HBV
DNA
individual
donor-NAT
chemiluminescence
window
period
infection
OBI
follow
-
up
of
blood
donors
分类号
R457.1 [医药卫生—治疗学]
R446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R373.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献血2周内访谈调查献血者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
1
2
作者
程雪
樊晶
李红珠
刘锐
机构
天津市血液中心
出处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043-1048,共6页
文摘
目的 探讨献血后访谈了解献血者捐献全血后出现献血不良反应(ADRs)的频率和类型及其相关风险因素的可行性。方法 设计捐献全血2周内ADRs调查问卷,2021年9月~10月随机选择812名全血献血者,由经培训的医务人员在献血后未离场前现场访谈、献血后24 h及2周时电话随访,统计ADRs出现的频率和类型,收集调查对象性别、年龄、血压、平均动脉压(MAP)、体重等体检数据,与ADRs做相关度分析。结果 通过在献血现场访谈与献血2周内2次随访,并结合所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及体检指标的有效性,最终纳入734人[90.39%(734/812)]为研究对象,本组ADRs发生率13.22%(97/734),其中献血当时(采血现场)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发生率10.49%(77/734)[占本组79.38%(77/97)ADRs];离开采血现场后≤2周的ADRs发生率2.73%(20/734)[占本组20.62%(20/97)ADRs;含局部发生症状者1.63%(12/7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DRs发生的因素依次为1次献血量400 mL(OR 6.312,95%CI 3.336-11.944)、体重45~60 kg(OR 3.744,95%CI 2.017-6.949),MAP≤90 mmHg(OR 3.101,95%CI 1.416-6.788),初次献血(OR 2.237,95%CI 1.199-4.174),年龄18~30岁(OR 2.197,95%CI 1.107-4.361),女性(OR 1.871,95%CI 1.026-3.413);献血者血压、职业、学历、身体质量指数(BMI)、Hb并非ADRs影响与风险预测因素。结论 利用献血后访谈与随访可有效地获得献血者ADRs的真实信息,及时掌握和预测影响ADRs发生地相关因素,以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保障献血者安全。
关键词
献血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现场访谈
献血者
献血者随访
多因素分析
献血安全
Keywords
adverse
reactions
to
don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on-site
interview
blood
donors
follow
-
up
of
blood
donors
multi-factor
analysis
blood
donation
safety
分类号
R457.1 [医药卫生—治疗学]
R741.041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R193.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芜湖地区HBsAg无反应性/HBV DNA反应性献血者的感染状态及追踪结果分析
吴洁
潘洁
余国庆
张莺
黄慧
马怡
袁松
杨旭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献血2周内访谈调查献血者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程雪
樊晶
李红珠
刘锐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