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间刺绣图案的象征符号阐释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宏复 《大连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93-97,共5页
象征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被学术界广泛运用于对艺术、宗教、文学、历史、语言等方面的解释。象征是一种表达方式,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有意识地用某种事物或行为表现一定的特指意义。在中国民间刺绣中,往往用动物、... 象征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被学术界广泛运用于对艺术、宗教、文学、历史、语言等方面的解释。象征是一种表达方式,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有意识地用某种事物或行为表现一定的特指意义。在中国民间刺绣中,往往用动物、植物、人物故事、建筑、器物、文字、几何形等组成的图案符号,来传递某种文化信息,寓意深层的文化内涵,用象征意义表达人们的祈福观念、审美情趣和心理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刺绣 造型艺术 文化符号 象征意义
下载PDF
学前音乐教育中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意义与作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莉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25-128,共4页
作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关系着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与进步。而学校教育作为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主要渠道,尤其是站在最前沿的学前音乐教育,在民族文化的传承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许多... 作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关系着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与进步。而学校教育作为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主要渠道,尤其是站在最前沿的学前音乐教育,在民族文化的传承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结合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成就与现状,对学前音乐教育中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意义和作用进行分析和阐述,并进一步提出完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学前音乐教育传承的措施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音乐教育 民族民间音乐 文化传承 意义 作用
下载PDF
激扬水墨精神 点化丹青灵韵——中国动画音乐创作述评 被引量:13
3
作者 郑艺 钱今帼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9-60,共12页
本文沿着中国动画艺术发展的时代轨迹梳理蕴涵其中动画音乐的创作状况,试图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叙述和分析,总结出中国动画音乐迄今的总体发展水平和基本创作特征,并进而概括出属于中国动画电影艺术的独特音乐风格。
关键词 动画音乐 "中国学派" 民族意蕴
下载PDF
仫佬族民歌的类型、功能及其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滕志朋 刘开娥 莫秋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2-77,共6页
广西独有的少数民族仫佬族,其民歌类型丰富,功能多样。古条、随口答和口风作为仫佬歌的基本类型,具有培育和强化民族认同、展开人际交流、传递经验、表达情感、斗智逞强、进行消遣娱乐等民俗功能。仫佬歌还呈现出三个层次的当代意义:全... 广西独有的少数民族仫佬族,其民歌类型丰富,功能多样。古条、随口答和口风作为仫佬歌的基本类型,具有培育和强化民族认同、展开人际交流、传递经验、表达情感、斗智逞强、进行消遣娱乐等民俗功能。仫佬歌还呈现出三个层次的当代意义:全面地反映和展现民族生活,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体现了各民族间的交流、团结;另外,仫佬民歌与其他民族文化元素的共享,表明整个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和谐的一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仫佬歌 类型 功能 意义 民俗
下载PDF
论民俗艺术传播的“意义空间” 被引量:8
5
作者 李颖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3-139,160,共7页
在媒介的发展推动下,民俗艺术传播的"意义空间"发生了衍变,从着重于文化共享过程与风俗传承认同的初始意义,渐变为由媒介科技化介入之后的被表述、被干预的意义呈现。通过现代媒介传播的民俗艺术能够被媒介能动地反映与创造,... 在媒介的发展推动下,民俗艺术传播的"意义空间"发生了衍变,从着重于文化共享过程与风俗传承认同的初始意义,渐变为由媒介科技化介入之后的被表述、被干预的意义呈现。通过现代媒介传播的民俗艺术能够被媒介能动地反映与创造,而媒介技术的影像传播也造成了民俗艺术传播现场感的缺失与人际交流的淡化,媒介科技化与民俗艺术传播的互动关系将进一步促进关于民俗艺术传播"意义空间"的探寻、阐释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艺术 传播 媒介 意义空间
原文传递
基于民俗语意的凤尾裙符号解读 被引量:7
6
作者 汪曦 崔荣荣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8-104,共7页
凤尾裙为晚清时期流行民间的一种传统服饰。文章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收藏的26条凤尾裙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符号学角度对民间凤尾裙的特殊性进行探讨。结合实例分析民间凤尾裙的形制造型变化、结构工艺特征和装饰纹样寓意,基于民俗角... 凤尾裙为晚清时期流行民间的一种传统服饰。文章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收藏的26条凤尾裙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符号学角度对民间凤尾裙的特殊性进行探讨。结合实例分析民间凤尾裙的形制造型变化、结构工艺特征和装饰纹样寓意,基于民俗角度对凤尾裙的内涵进行解读,通过对外部形式的探寻发掘其内里所承载的精神能量和文化价值。其目的是运用符号学思考方式了解古人造物智慧与造物文化,为研究晚清时期民间女性裙装服饰提供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尾裙 民间传统服饰 民俗语意 符号 服饰文化
下载PDF
中国民间艺术装饰纹样的象征意义与审美内涵 被引量:4
7
作者 廖军 《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0-15,共6页
中国民间艺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光彩夺目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它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历史文化底蕴。民间艺术装饰纹样主要产生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是人类劳动生活中最质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的体现。... 中国民间艺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光彩夺目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它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历史文化底蕴。民间艺术装饰纹样主要产生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是人类劳动生活中最质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的体现。作为一个特定的美学范畴 ,民间艺术有着它自己的文化内涵、表现形式和艺术特征。相对于社会分化以后出现的宫廷艺术、宗教艺术和文人艺术而言 ,民间艺术的历史渊源更为久远 ,对人类生活的涵盖面更广。民间艺术强调造型上的审美视觉效果 ,大都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淳厚、真实、乐观向上的感情色彩 ,在浩瀚如海的民间艺术品中 ,处处都能体味到这种情感和艺术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装饰纹样 象征意义 审美内涵 民间艺术
下载PDF
近现代中国民俗服饰纹样品格及设计意化表现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学伟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59,共6页
近现代中国民俗服饰纹样是中国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对其题材形态、造型布局方式和工艺技法特质等服饰纹样造型特征的分析,进一步解读了服饰纹样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生活写照式呈现、艺术神韵刻画和情感象征反映。研究认为,近... 近现代中国民俗服饰纹样是中国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对其题材形态、造型布局方式和工艺技法特质等服饰纹样造型特征的分析,进一步解读了服饰纹样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生活写照式呈现、艺术神韵刻画和情感象征反映。研究认为,近现代中国民俗服饰纹样意化设计的应用主要从强化中国民俗服饰纹样造型艺术张力、突出中国民俗服饰纹样色彩和谐之美、重在中国民俗服饰纹样象征属性标识,以及转换中国民俗服饰纹样工艺生态功能来展开,此举对于拓展与延伸近现代中国民俗服饰纹样设计生命,创新当代服装设计内涵,丰富服饰时尚生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中国 民俗服饰 服饰纹样 造型特征 文化内涵 服装设计 意化应用
下载PDF
贵州苗族民间美术中的鱼纹及其文化象征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陈艺方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113,共4页
鱼崇拜与鱼的生殖繁衍巫术心意是世界性的民俗文化现象,不同的国家、民族以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鱼都有特殊的崇拜心理。从数量上看,各类鱼纹在贵州民间美术的纹样中不算少数,可以粗略分为超现实表现手法的鱼形图、各具特色的鱼与... 鱼崇拜与鱼的生殖繁衍巫术心意是世界性的民俗文化现象,不同的国家、民族以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鱼都有特殊的崇拜心理。从数量上看,各类鱼纹在贵州民间美术的纹样中不算少数,可以粗略分为超现实表现手法的鱼形图、各具特色的鱼与动物组合图以及变化多端的人鱼组合图。鱼的象征文化久远,在鱼崇拜的民俗文化传承中,贵州苗族鱼纹样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是华夏先民生殖崇拜和鱼图腾的集体无意识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苗族民间美术 鱼纹图案 文化 象征意义
原文传递
论湘西苗族民间传说的教育意蕴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卫民 石胜钱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0-142,共3页
湘西苗族民间传说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西苗族民间传说主要有氏族祖先传说、地方风俗传说、节日传说和人物传说等。透过这些传说,我们可以看到湘西苗族民间传说背后多方面的教育意蕴: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伦理"... 湘西苗族民间传说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西苗族民间传说主要有氏族祖先传说、地方风俗传说、节日传说和人物传说等。透过这些传说,我们可以看到湘西苗族民间传说背后多方面的教育意蕴: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伦理"教育;尊老爱幼、勤劳勇敢、惩恶扬善的品德教育;满足人们心灵和精神需要的审美教育和生产劳动、民族历史的知识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苗族 民间传说 教育意蕴
下载PDF
彝族火把节的民俗意义及文化内涵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海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0-103,共4页
彝族最为盛大的节日就是火把节,关于该节日的起源可以说是不计其数。纵观历史,火把节之所以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经久不衰,并且饱受彝族人民的喜爱,主要得益于其深厚的社会价值和其中体现的伦理道德。总的来说,该节日体现了彝族特有的文... 彝族最为盛大的节日就是火把节,关于该节日的起源可以说是不计其数。纵观历史,火把节之所以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经久不衰,并且饱受彝族人民的喜爱,主要得益于其深厚的社会价值和其中体现的伦理道德。总的来说,该节日体现了彝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展现了该民族极具价值的文化习俗,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极大地推动了彝族地区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火把节 民俗意义 文化内涵
原文传递
探析广告设计中的民俗艺术文字符号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燕丽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90-93,共4页
分析了民俗艺术文字符号的特征,并通过一定的示例从形象性和意向性论述了民俗艺术文字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进而分析了吉祥形式和寓意形式这2个方面的民俗艺术文字符号在广告设计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俗艺术文... 分析了民俗艺术文字符号的特征,并通过一定的示例从形象性和意向性论述了民俗艺术文字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进而分析了吉祥形式和寓意形式这2个方面的民俗艺术文字符号在广告设计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俗艺术文字符号是现代广告设计的最终目标,广告设计者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艺术图形符号 现代广告设计 民俗符号 寓意 应用
下载PDF
东北民间刺绣的造型艺术与象征符号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景明 《大连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65-68,共4页
东北地区的民间刺绣,种类繁多,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布软雕、布刺绣、布拼、布搐四大类;表现的题材有动物、人物、花鸟、草虫、瓜果、戏剧、神话故事等。东北地区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自的具有民族特点的刺绣艺术,无论... 东北地区的民间刺绣,种类繁多,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布软雕、布刺绣、布拼、布搐四大类;表现的题材有动物、人物、花鸟、草虫、瓜果、戏剧、神话故事等。东北地区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自的具有民族特点的刺绣艺术,无论是外在形式、艺术风格,还是所蕴含的内在精神和社会行为,体现了多样化的民族文化内涵,在中国刺绣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民间刺绣 造型艺术 文化含义
下载PDF
以许渊冲的“三美论”看中国民歌的英译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圆远 《海外英语》 2014年第7X期152-153,共2页
民歌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方言却使中国民歌的英译成为难题。许渊冲的"三美论"在翻译界享誉盛名,不仅适用于诗歌的翻译,也适用于民歌的翻译。文章以"三美论"为指导,从意美、音美、... 民歌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方言却使中国民歌的英译成为难题。许渊冲的"三美论"在翻译界享誉盛名,不仅适用于诗歌的翻译,也适用于民歌的翻译。文章以"三美论"为指导,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角度探讨中国民歌的英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歌 翻译 意美 音美 形美
下载PDF
论民间信仰扩散的边界——妈祖信仰在浙西南山区的流播状况考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祝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6-90,共15页
民间信仰的流动和扩散是一个普遍的文化现象,异化和归化是其常有的表现形态,其实质是多元共生文化融合与流动性社会整合的过程。作为民族文化中的小传统,它的扩散生长既有大传统文化的一般特性,需要中央、地方、民间多维互动共促,但它... 民间信仰的流动和扩散是一个普遍的文化现象,异化和归化是其常有的表现形态,其实质是多元共生文化融合与流动性社会整合的过程。作为民族文化中的小传统,它的扩散生长既有大传统文化的一般特性,需要中央、地方、民间多维互动共促,但它更有自身突出的独特性和稳定性。妈祖信仰是中国社会最典型的民间信仰形态之一,其在浙西南山区由盛而衰的历史流变表明,地缘、政治、经济等因素对于地方社会民间信仰的影响和改造是有限度的,民间信仰之于地方社会的意义也有其自身的生长机制。传统信仰文化的当代转型与价值重塑是时代主题,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无论主流文化策略还是本土文化策略的选择,都应当增进边界意识的理论自觉与行动自觉,警惕民间信俗活动官办化、民间信俗文化经济化、民间信俗传统同质化对传统信仰文化精神造成本质性侵蚀;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珍重历史,礼敬传统,建构一元主导、多元共生、创新生长的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生态,夯实乡村民众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扩散生长 意义边界 乡村振兴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伊藤清司对《山海经》神怪的民俗诠释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奇 陈钰琳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4-94,159,160,共13页
神话与民俗密切关联。民俗事象与民俗活动是神话赖以存在、传承的载体,神话是民俗活动的精神内核,通过民俗学的视角可窥测神话的意蕴。日本伊藤清司的《山海经》神怪研究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他以西方文化人类学派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以... 神话与民俗密切关联。民俗事象与民俗活动是神话赖以存在、传承的载体,神话是民俗活动的精神内核,通过民俗学的视角可窥测神话的意蕴。日本伊藤清司的《山海经》神怪研究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他以西方文化人类学派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以交感巫术为依据,采用"以今证古"的方法阐释神怪内涵,以"形态标准"判别神怪类属,促使《山海经》研究由传统文献考证转向民俗文化阐释。其研究既有利于揭橥神怪的民俗文化内涵,也拓宽了《山海经》的研究视域。但其中亦有不足,如忽视民俗文化的变异性特征,忽略空间场域对文化差异的影响,甚至有过度阐释的现象。审视伊藤的研究,可使学界取长避短,从而助力于推进《山海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藤清司 《山海经》 民俗文化 范式意义 学术审视
原文传递
民俗符号的意义建构与传播策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万丽萍 罗兵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68-73,共6页
民俗符号的意义是民俗符号的深层内核,它能有效防止民俗文化在传承上的断裂,维持民族心理的稳固。受众对民俗符号意义建构的感知模式、认知模式、认同模式和情感记忆模式,都需要通过传播来实现。因此,民俗传播应关注受众符号意义建构的... 民俗符号的意义是民俗符号的深层内核,它能有效防止民俗文化在传承上的断裂,维持民族心理的稳固。受众对民俗符号意义建构的感知模式、认知模式、认同模式和情感记忆模式,都需要通过传播来实现。因此,民俗传播应关注受众符号意义建构的层次结构及其规律,根据受众的心理接受特点,通过体验加强受众对符号的感知,通过诠释促进受众对符号意义的理解,通过故事叙述提高对符号的记忆,通过文化认同巩固符号意义体系。公众建构起来的共有的意义系统和文化体系,构成了一个民族社会价值观的核心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符号 意义建构 传播策略
下载PDF
传统民间服饰中人物纹样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柴娟 崔荣荣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13-17,共5页
中国传统服饰纹样源远流长,而人物纹样是中国传统纹样史上较早进入装饰领域的纹样之一。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大多数学者对于人物纹样的研究都是与年画、家具、青铜器、玉器或是漆木器相关,传统服饰中的纹样研究也一般聚集在动物纹... 中国传统服饰纹样源远流长,而人物纹样是中国传统纹样史上较早进入装饰领域的纹样之一。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大多数学者对于人物纹样的研究都是与年画、家具、青铜器、玉器或是漆木器相关,传统服饰中的纹样研究也一般聚集在动物纹样、植物纹样,而对于服饰中人物纹样的研究却是没有前者广泛。江南大学"传习馆"丰富的服饰收藏,为归纳、探讨民间传统服饰中有关"人物纹样"的主题提供了各类素材,从中可以总结出不同题材的人物纹样在传统服饰中运用案列,继而探析民间的信仰与民俗寓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纹样 传统服饰 民俗寓意
下载PDF
在文学与学术之间——论《语丝》对“民间”的找寻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树萍 李相银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9-73,共5页
《语丝》作为文学革命之后出现的文化期刊,对民间文艺的发掘延续了五四文学精神,在对民间文艺收集整理的过程中,不仅从文学、历史、民俗学的层面高度评价民间文艺,而且因此发现了将启蒙意旨传播给民众的可能途径。将民歌视作新诗创作的... 《语丝》作为文学革命之后出现的文化期刊,对民间文艺的发掘延续了五四文学精神,在对民间文艺收集整理的过程中,不仅从文学、历史、民俗学的层面高度评价民间文艺,而且因此发现了将启蒙意旨传播给民众的可能途径。将民歌视作新诗创作的文学资源之一。如果说,民歌的收集具有新文学建设意义的话,那么对民间故事传说的收集就具有历史与学术的价值,可以将此视为从民间角度构建民众的被湮灭的历史。在此意义上,民间传说是“民众们的历史”。《语丝》中关于民俗的讨论提高了刊物的学术价值,也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新的门类。因此,《语丝》对“民间”的找寻具有深远的文化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丝》 “民间” 文学资源 学术价值 文化意味
下载PDF
汉族民间围腰荷包的造型艺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婷婷 屈佳宁 崔荣荣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6-50,共5页
围腰荷包是汉族民间服饰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民间围腰荷包实物的调研分析,将其分为碗型的掳兜,长带型的满腰转,单片式的抱肚三种基本造型。作为一种围在腰际的大型荷包,其即可保暖又可盛物,还有一定装饰与传情达意的作用。装... 围腰荷包是汉族民间服饰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民间围腰荷包实物的调研分析,将其分为碗型的掳兜,长带型的满腰转,单片式的抱肚三种基本造型。作为一种围在腰际的大型荷包,其即可保暖又可盛物,还有一定装饰与传情达意的作用。装饰技法上以刺绣、拼色及镶嵌滚等各种缘饰艺术最为突出,其刺绣纹样的符号寓意有四大主题:吉祥如意、传情递爱、商贾求财及君子情怀,体现了传统文化中趋吉避害、传情达意及自我实现的情感追求。通过对南北腰包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南北不同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影响下的服饰文化与审美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服饰 围腰腰包 造型艺术 符号寓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