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年来中国民俗体育研究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42
1
作者 李先长 涂传飞 严伟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22,共7页
我国民俗体育研究可划分为萌芽和初步开展、曲折发展和全面发展3个阶段,在基础理论研究、个案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对策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问题及不足。今后,加强民俗体育基础理论,重视民俗体育个案研究,细化民俗体育发... 我国民俗体育研究可划分为萌芽和初步开展、曲折发展和全面发展3个阶段,在基础理论研究、个案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对策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问题及不足。今后,加强民俗体育基础理论,重视民俗体育个案研究,细化民俗体育发展对策,倡导民俗体育的整体研究范式,完善田野调查方法,加强对民俗体育的跨学科综合研究等,将是我国民俗体育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体育 基础理论 个案研究 田野调查法 应用研究
下载PDF
乡土社会的民间信仰与族群互动:来自田野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朝晖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28,40,共8页
通过对一个移民性乡村社区的田野调查 ,从民间信仰的角度 ,以历史人类学的分析方法 ,探讨了地方性族群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认为神明信仰是整合和稳定民间社会的重要力量源。最后结合人类学族群研究理论对神明信仰做了历史的文化解析 。
关键词 宗族 神明信仰体系 民间信仰 族群 田野调查 族群互动 族群关系 文化 庙会 打醮
下载PDF
中国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1
3
作者 覃德清 《柳州师专学报》 2008年第2期1-6,共6页
中国审美人类学研究源于中国美学和中国人类学中对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的共同关注。近年来有关学者对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那坡黑衣壮等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今后还需深化田野调查,同时加强理论提升,才能更进一步促进中国审美人类学的发展。
关键词 审美人类学 民间文化 田野调查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视域下民俗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基于E市Z村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9
4
作者 孙文波 叶世俊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21年第1期59-63,共5页
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结合E市Z村的田野调查,探究在乡村振兴中民俗体育的作用和力量。在Z村发展民俗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群体成员归属感有助于将村民黏合在一起;新价值标准的产生助力乡村生态环境改善;作为乡村象征符号的民俗体育... 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结合E市Z村的田野调查,探究在乡村振兴中民俗体育的作用和力量。在Z村发展民俗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群体成员归属感有助于将村民黏合在一起;新价值标准的产生助力乡村生态环境改善;作为乡村象征符号的民俗体育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接续;个体情感能量为乡村自治注入动力。打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美丽新乡村成为Z村的乡村共识,呈现出一幅充满活力、文化氛围浓厚、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新图景,这为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体育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互动仪式链 田野调查
下载PDF
“套路贷”案件侦查困境的破解机制——基于100份判决书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倪铁 董磊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68-77,共10页
近年来,“套路贷”案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此类犯罪引发了被害人中断学业、倾家荡产、抑郁自杀等各种社会问题,在侦查工作中上也存在案件定性、数额认定、查清案件事实和组织架构、追赃等困难。对此,需要根据裁判文书、新闻报道和实... 近年来,“套路贷”案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此类犯罪引发了被害人中断学业、倾家荡产、抑郁自杀等各种社会问题,在侦查工作中上也存在案件定性、数额认定、查清案件事实和组织架构、追赃等困难。对此,需要根据裁判文书、新闻报道和实地调研的结果,以及对“套路贷”案件犯罪流程和作案手法的具体分析,针对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实际借款的处理等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从侦查学的角度提出对“套路贷”案件保持高压态势、掌握犯罪模式、适时收网、充分利用“认罪认罚从宽”等具体的侦查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路贷 民间借贷 侦查方法 诈骗 实证调查
下载PDF
基于民艺理论下传统手工艺振兴的文化场域构建 被引量:5
6
作者 胡茜萍 《湖南包装》 2021年第3期50-52,55,共4页
在国家大力倡导传统手工艺振兴的背景下,各地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传统文化与产业经济的融合,如何有序构建传统手工艺振兴的文化场域,使传统手工艺走上健康发展的产业化道路,文章从民艺视角出发,分析中国手工艺及非遗现状,提出从把握手工艺... 在国家大力倡导传统手工艺振兴的背景下,各地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传统文化与产业经济的融合,如何有序构建传统手工艺振兴的文化场域,使传统手工艺走上健康发展的产业化道路,文章从民艺视角出发,分析中国手工艺及非遗现状,提出从把握手工艺发展脉络,服务日常生活,融入地域文化,手工艺人职业化几个方面作为推进传统手工艺振兴的实践路径,进而指出实践民艺理论及完善手工艺产业生态体系是构建传统手工艺文化场域,振兴传统手工艺使之形成产业化道路健康发展的路径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艺 文化场域 传统文化 手工艺 产业体系
下载PDF
拉祜族葫芦笙舞曲的时空场域与音乐形态特征——以澜沧拉祜纳葫芦笙舞曲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高雯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拉祜族葫芦笙舞是澜沧拉祜族最重要的民间音乐形式。拉祜族葫芦笙舞目前存在三种场域:民间、舞台、市场。传统的葫芦笙舞曲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用于集体性较强的节庆场合,一类则用于带有较强隐私性的相亲场合。民间场域中的葫芦笙舞曲音乐... 拉祜族葫芦笙舞是澜沧拉祜族最重要的民间音乐形式。拉祜族葫芦笙舞目前存在三种场域:民间、舞台、市场。传统的葫芦笙舞曲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用于集体性较强的节庆场合,一类则用于带有较强隐私性的相亲场合。民间场域中的葫芦笙舞曲音乐,虽篇幅大大增加,但旋律和节奏更多是为了配合舞蹈动作,无论是调性还是织体上,都更接近传统的模式特征;舞台场域中的葫芦笙舞曲则在曲式结构、人员构成、表演程序等方面更加规整,为了追求舞台效果,加入更多戏剧化元素,程式性更强;市场上音像制品中的葫芦笙舞曲则不仅在曲式结构和乐句构成上更加方正,还更多地吸收了跨文化的音乐元素,在发展中不断运用新的科技手段,制造出更符合当代听众审美的旋律和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祜族 葫芦笙舞曲 民间场域 舞台场域 市场场域 模式 模式变体
下载PDF
阿拉善地毯织造传统变迁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庞涛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6-112,共7页
本文立足"西北地毯文化圈"为背景,以技艺行为与场域变迁两种面向,追问阿拉善地毯织造传统的变迁动力,将"民间的坊"、"集结的厂"、"分散的纱"、"断流的人"四段时期进行对照,总结出技... 本文立足"西北地毯文化圈"为背景,以技艺行为与场域变迁两种面向,追问阿拉善地毯织造传统的变迁动力,将"民间的坊"、"集结的厂"、"分散的纱"、"断流的人"四段时期进行对照,总结出技艺的承传是由生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交互作用决定的,织毯与用毯的民俗行为反映了人们生活世界的多种关系,国家、市场、社会与家庭是匠人命运及物的社会生命的塑造者,伴随多种力量的博弈,场域中的秩序与规则即是传统技艺存在与变异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地毯 民俗 技艺 传统 场域
原文传递
广西兴安贺郎歌的田野调查与文化内涵探析——兴安贺郎歌系列研究之一 被引量:3
9
作者 漆亚莉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8-12,共5页
贺郎歌是流行于广西桂林兴安县城乡,人们祝贺新郎娶亲并大闹洞房时咏唱的民间歌谣,是一种集文学、歌、舞、表演、礼仪于一体的综合型艺术。贺郎仪式分"贺郎"、"移花"、"送郎"三大部分,各个部分环环相扣... 贺郎歌是流行于广西桂林兴安县城乡,人们祝贺新郎娶亲并大闹洞房时咏唱的民间歌谣,是一种集文学、歌、舞、表演、礼仪于一体的综合型艺术。贺郎仪式分"贺郎"、"移花"、"送郎"三大部分,各个部分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充分展示了桂北地区的婚俗礼仪、歌唱习俗以及民俗文化与民众生活的密切关系,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郎歌 民间歌谣 田野调查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潮汕“出花园”习俗调查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泽芳 杨映红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47-51,共5页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由来已久的民间习俗①。调查发现,潮汕各地的"出花园",可谓是"一乡一俗"。在城区及部分经济较为发达的村镇,"出花园"仪式已是日渐式微。"出花园"习俗,在今天的潮...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由来已久的民间习俗①。调查发现,潮汕各地的"出花园",可谓是"一乡一俗"。在城区及部分经济较为发达的村镇,"出花园"仪式已是日渐式微。"出花园"习俗,在今天的潮汕大地发生了明显的地域性变化。对待传统民俗,如何去粗取精,更好地弘扬和传承,迫切需要新时期的我们积极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汕 “出花园” 习俗 田野调查
下载PDF
论民间舞蹈传承发展的民俗场——以飞叉为个案 被引量:2
11
作者 贾利涛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19年第2期71-76,共6页
通过对飞叉个案的分析,运用田野调查与文献梳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民间舞蹈在传承发展中的民俗场进行讨论。民间舞蹈是在特定的民俗场中产生的,并且依赖民俗场而存在。民间舞蹈的变迁受到民俗场各要素的综合作用,但各要素发挥作用的主... 通过对飞叉个案的分析,运用田野调查与文献梳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民间舞蹈在传承发展中的民俗场进行讨论。民间舞蹈是在特定的民俗场中产生的,并且依赖民俗场而存在。民间舞蹈的变迁受到民俗场各要素的综合作用,但各要素发挥作用的主次地位不同。民间舞蹈的传承发展离不开特定的民俗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的民间舞蹈传承发展须考虑到民俗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叉 社火 民间舞蹈 民俗场
原文传递
南北山歌及其美学透视
12
作者 齐柏平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1期104-116,共13页
山歌比较全面的意思应该是“山水之歌”,是与人们的饮食起居的生活区有一定距离的山野、户外之曲,是一种在比较开阔的地理空间演唱的歌曲。山歌音调比较高亢,节奏比较自由,情感极为真挚。山歌分一般山歌、田秧山歌和放牧山歌。一般山歌... 山歌比较全面的意思应该是“山水之歌”,是与人们的饮食起居的生活区有一定距离的山野、户外之曲,是一种在比较开阔的地理空间演唱的歌曲。山歌音调比较高亢,节奏比较自由,情感极为真挚。山歌分一般山歌、田秧山歌和放牧山歌。一般山歌主要分布在西北黄土高原和西南云贵高原,北方山歌险峻崇高、粗犷豪放,南方山歌开放回荡、仁厚柔美;田秧山歌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区,是集体劳动时表演的,以讲故事为主,具有集体性、群众性和即兴性;放牧山歌主要分布在我国草原、牧场、坝子、江河边和山坡的草地等适合放牧的地方,气息悠长、节奏宽广、旋律优美,北方更大气,南方更灵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歌 田歌 牧歌 南方山歌 北方山歌 美学
下载PDF
民俗体育传承场域的脱域与再嵌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嘉信 雷军蓉 +1 位作者 刘艳 谭志刚 《体育教育学刊》 2023年第1期58-65,共8页
基于吉登斯的脱域理论,运用实地访谈等方法对黔江传统狮舞传承场域的脱域现象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剖析。研究认为:顶层设计为传承场域的传承惯习重塑提供制度保障,文化自信为传承场域的文化资本革新提供理论保障,多元联动为传承场域的权利... 基于吉登斯的脱域理论,运用实地访谈等方法对黔江传统狮舞传承场域的脱域现象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剖析。研究认为:顶层设计为传承场域的传承惯习重塑提供制度保障,文化自信为传承场域的文化资本革新提供理论保障,多元联动为传承场域的权利格局重组提供治理保障,开放循环为传承场域的场域位置变迁提供空间保障。建议扩大国家政策供给,健全民俗体育传承机制,培育健康文化心态,创新民俗体育传承文化,深化共治共建共享,调适民俗体育传承模式,推进文明交流互鉴,拓宽民俗体育传承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域 民俗体育 传承场域 再嵌入
下载PDF
诗意限度的延伸——汪曾祺现代性灵小说简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席建彬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2期24-30,共7页
以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士文人身份 ,汪曾祺迷恋于编织一个象征人生和古文化雅致的诗性世界 ,他的小说文本负载的是传统性灵文学的品格 ;而置身于当代的文化语境中 ,现代文化精神的导引又使之体现出重构的新质来 ,以民间的生机 ,抒情的魅... 以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士文人身份 ,汪曾祺迷恋于编织一个象征人生和古文化雅致的诗性世界 ,他的小说文本负载的是传统性灵文学的品格 ;而置身于当代的文化语境中 ,现代文化精神的导引又使之体现出重构的新质来 ,以民间的生机 ,抒情的魅力以及边缘化的审美意义修复了传统、现代与当代文学之间的断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 汪意祺 现代性灵小说 性灵文学 小说文本 创作风格
下载PDF
中国现代艺术符号学的发生及其感性辩证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安静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0-157,共8页
中国现代艺术符号学与符号学同年诞生,在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过程中,汉语“符号学”在注重认知关系的同时,特别强调感性的立场。艺术符号学与普通符号学之间形成“互生”的现象。我国20世纪早期文字符号的根本变革与最能够体现感性立场... 中国现代艺术符号学与符号学同年诞生,在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过程中,汉语“符号学”在注重认知关系的同时,特别强调感性的立场。艺术符号学与普通符号学之间形成“互生”的现象。我国20世纪早期文字符号的根本变革与最能够体现感性立场的艺术符号,对民族文化传统资源呈现出截然相反的姿态:文字符号对传统的截然抗拒,艺术符号对传统的主动继承,二者“殊途”指向的“同归”是中国现代文化转型中的民间场域。这是中国现代艺术符号学在发生期所蕴含的感性辩证法。从我国现代“符号学”的命名入手,厘清中国现代艺术符号学在发生期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特征,对中国艺术符号学的根本溯源、整体发展以及民族话语体系建构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未来中国艺术符号学“接着说”的前提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艺术符号学 感性辩证法 民间场域
原文传递
法官如何思考民间法:基于泰安市基层法院实地调研的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斌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49,共6页
民间法研究要走向深入,不仅要回应伴随而来的质疑,而且需要源自实践的批判性反思。以往研究成果更多地聚焦于理论层面的建构,对于司法场域中的实践回应却关注不多。民间法研究不但需要规范性视野,也需要经验性视野。借助于实证调查,有... 民间法研究要走向深入,不仅要回应伴随而来的质疑,而且需要源自实践的批判性反思。以往研究成果更多地聚焦于理论层面的建构,对于司法场域中的实践回应却关注不多。民间法研究不但需要规范性视野,也需要经验性视野。借助于实证调查,有助于经验地了解实践中法官群体关于民间习惯法的法律思维,从而有效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沟通与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法 基层法院 实证调查
下载PDF
湖北田歌旋律音调三声韵构成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向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27,共12页
文章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中辑录的287首主煞型田歌为研究对象,立足旋律微观结构分析理论,通过对"声韵"、"声韵型"等概念的阐释以及三声韵命名、分类、形态、特征的探究,拟构建以三声韵结构为基础的民歌... 文章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中辑录的287首主煞型田歌为研究对象,立足旋律微观结构分析理论,通过对"声韵"、"声韵型"等概念的阐释以及三声韵命名、分类、形态、特征的探究,拟构建以三声韵结构为基础的民歌三声腔分析实践体系,以期达到从细部了解田歌这一古老民歌品种的旋律构成情况并及探索其规律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民歌 田歌 旋律 三声腔 声韵 中国传统音乐 民族音乐学
下载PDF
重庆市开州区丧葬锣鼓田野调查与研究
18
作者 王阳 金铁宏 孙兆磊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7-66,共10页
人是音乐文化的主体,音乐的创作、表演、传承和保存,均离不开人的具体行为和活动。王安康,重庆市开州区丧葬仪式中演奏锣鼓的民间艺人。本文笔者通过与王安康老先生为期半个月采访调查,贴切实际的对王安康老先生所使用的传统锣鼓乐器进... 人是音乐文化的主体,音乐的创作、表演、传承和保存,均离不开人的具体行为和活动。王安康,重庆市开州区丧葬仪式中演奏锣鼓的民间艺人。本文笔者通过与王安康老先生为期半个月采访调查,贴切实际的对王安康老先生所使用的传统锣鼓乐器进行研究,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对传统乐器的形状与材质进行研究,从而进一步对乐器音色与这一地区的锣鼓风格进行探寻。同时,详细记录了与王安康老先生共赴葬礼现场的所见所闻,并在与先生的交谈学习过程中,了解到锣鼓乐谱中“符号”的实在意义,并通过对乐谱中符号的解读,对“锣鼓乐谱”进行深入的研究;最后,通过对王安康老先生其家人的采访,对王安康老先生家族式的、锣鼓艺术传承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锣鼓 民间音乐 王安康 田野调查
下载PDF
从“假说”到“实地”:民族音乐田野考察法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文辉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8-131,共4页
田野考察的研究方法能有效突破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分布零散、隐性演变和二手资料有限的研究局限,但缺乏研究"假说"的田野考察很容易陷入漫无目的的困境,耗时费力,又难以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效,从田野考察法的研究效果视角看,研... 田野考察的研究方法能有效突破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分布零散、隐性演变和二手资料有限的研究局限,但缺乏研究"假说"的田野考察很容易陷入漫无目的的困境,耗时费力,又难以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效,从田野考察法的研究效果视角看,研究前需要基于研究目标提出"假说"以形成音乐研究的整体构想,需要基于田野考察思路提出"假说"以形成音乐考察的行动方向,需要基于田野考察结论推测提出多层面"假说"以促使音乐研究深度的形成;研究中需要基于民族音乐研究"假说"引导田野考察"实地"实践,需要在田野考察"实地"实践中验证提出的音乐研究"假说",需要整合民族音乐的研究"假说"和田野考察的"实地"资料形成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 田野考察 假说 实地
原文传递
论中国民间美术的隐域 被引量:1
20
作者 邵珠春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23-25,共3页
视像是艺术隐域的可视化,民间艺术家通过作品的结构、色彩等可视化的形式向受众传达出民间艺术所特有的隐域民族精神和文化,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充当了"隐域"向视域转换的平台,同时,惯例与习俗又促使作品隐域的形成。在传统生活... 视像是艺术隐域的可视化,民间艺术家通过作品的结构、色彩等可视化的形式向受众传达出民间艺术所特有的隐域民族精神和文化,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充当了"隐域"向视域转换的平台,同时,惯例与习俗又促使作品隐域的形成。在传统生活中,受众与艺术家共同的审美惯例促成了民间美术隐域的正确解读和传播,在当代社会,由于受众视野和思想观念的改变,受众对民间美术隐域的解读与接受开始呈现出多义和复杂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美术 隐域 受众 民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