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和pH值对河鲈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范镇明 钱龙 王咏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6-39,共4页
研究了离体状态下河鲈(Perca fluviatilis)体内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在不同温度和pH时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在河鲈肝胰脏、肠道、胃3部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0℃,最适pH值分别为5.0、7.0、8.0;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最适pH值... 研究了离体状态下河鲈(Perca fluviatilis)体内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在不同温度和pH时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在河鲈肝胰脏、肠道、胃3部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0℃,最适pH值分别为5.0、7.0、8.0;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最适pH值分别为4.0、3.0、6.0;肝胰脏、肠道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50℃,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肝胰脏、肠和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6.0、8.0、2.0。在各自最适温度下,肠道中脂肪酶比活力最高,其次是肝胰脏和胃;肝胰脏淀粉酶比活力最高,其次是肠道和胃;肠道中的蛋白酶比活力最高,其次是胃和肝胰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鲈(Perca fluviatilis) 消化酶活性 温度 PH
下载PDF
微小按蚊种团酯酶同工酶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学忠 李菊升 王丕玉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2000年第1期9-11,共3页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PAGE)技术比较分析了 3种 (微小按蚊、乌头按蚊、溪流按蚊 )雌按蚊酯酶 ( EST)酶谱 ,EST出现两组区带 ,微小按蚊 (含 2个不同地株 )存在遗传上的多态现象 ,乌头按蚊 EST酯酶相对简单。各自均有稳定的酶带 ,并...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PAGE)技术比较分析了 3种 (微小按蚊、乌头按蚊、溪流按蚊 )雌按蚊酯酶 ( EST)酶谱 ,EST出现两组区带 ,微小按蚊 (含 2个不同地株 )存在遗传上的多态现象 ,乌头按蚊 EST酯酶相对简单。各自均有稳定的酶带 ,并可根据 Rm值结合各自特殊酶带区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按蚊 乌头按蚊 溪流按蚊 酯酶同工酶 电泳
下载PDF
博斯腾湖河鲈早期发育阶段关键生境特征的调查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朋 马燕武 +3 位作者 祁峰 陈牧霞 谢春刚 李红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5,共7页
为研究博斯腾湖河鲈(Perca fluviatilis)早期发育阶段繁殖水域的生境特征,于2014年3-4月对白海子及相邻水域的水体理化因子、鱼类组成、高等水生植物、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河鲈在3月进入繁殖期,4月结束;虽然鱼类种类... 为研究博斯腾湖河鲈(Perca fluviatilis)早期发育阶段繁殖水域的生境特征,于2014年3-4月对白海子及相邻水域的水体理化因子、鱼类组成、高等水生植物、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河鲈在3月进入繁殖期,4月结束;虽然鱼类种类组成相似,但繁殖期白海子河鲈优势度明显高于相邻水域,白海子是河鲈主要繁殖水域;繁殖期水温8~17℃,繁殖盛期水温11~14℃,繁殖水深(1.4±0.2)m,DO(6.8±0.1)mg/L,pH 7.9,电导率(46.5±0.4)ms/m,矿化度(351.7±2.4)mg/L,总磷(0.02±0.00)mg/L,总氮(1.18±0.07)mg/L,氨氮(0.98±0.00)mg/L,叶绿素a(0.32±0.01)μg/L;白海子高等水生植物由臭轮藻(Chara foetida)单一群落构成,覆盖率约88.1%,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6154.7 ind/m^2和8346.4 g/m^2,相邻水域则由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狐尾藻(Myriophyllum)、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mus)和白睡莲(Nymphaea alba Linn)等群落构成,覆盖率约66.7%,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71.7 ind/m2和2 097.8 g/m^2。白海子采集底栖动物5种,为羽摇蚊(Chironomus plumosus Larve)幼虫、小斑蜻(Libellula quadrimaculata)幼虫、长叶瘦蟌(Ischnura elegans)幼虫、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和扁旋螺(Gyraulus comperssus),总密度和总生物量分别为23 150 ind/m^2、76.663 g/m^2;其中,栖于底泥的底栖动物仅羽摇蚊幼虫,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736.0±117.2)ind/m^2、(7.478±1.320)g/m^2,附着于臭轮藻茎叶表面的底栖动物有羽摇蚊幼虫、小斑蜻幼虫、长叶瘦蟌幼虫、耳萝卜螺和扁旋螺,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2 414 ind/m^2、69.185 g/m^2。相邻水域底泥及水生植物茎叶表面均未采集到底栖动物。水温、透明度及水深是影响河鲈繁殖水域分布的主要水环境因素,而附卵基质则是主要的生物因素;河鲈选择臭轮藻作为附卵基质有着明显的倾向性,其在避害、栖息、摄食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斯腾湖 河鲈(Perca fluviatilis) 繁殖期 产卵场
下载PDF
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河鲈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武菲 王翠华 +2 位作者 胡文革 郭飏 莫超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21,共6页
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的421 bp部分序列对北屯、乌伦古湖、博斯腾湖3个野生河鲈(Perca fluviatilis)群体和北湖、五家渠2个养殖河鲈群体序列多样性与种群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0个个体中检测到7个单倍型,变异位点10个,其... 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的421 bp部分序列对北屯、乌伦古湖、博斯腾湖3个野生河鲈(Perca fluviatilis)群体和北湖、五家渠2个养殖河鲈群体序列多样性与种群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0个个体中检测到7个单倍型,变异位点10个,其中野生群体60个个体检测到9个变异位点和6个单倍型,养殖群体40个个体共检测到8个变异位点和4种单倍型;野生群体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多样性(Hd=0.496±0.121,Pi=0.002 53±0.001 54)高于养殖群体(Hd=0.416±0.127,Pi=0.001 23±0.001 13),分子方差分析揭示,98.74%的遗传变异性出现在种群内个体间。群体间的FST分析揭示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分化程度较低(0.05<FST<0.15)。分子系统树和单倍型网络图分析也表明,河鲈单倍型间关系较近,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不存在显著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鲈(Perca fluviatilis) 细胞色素B 养殖群体 野生群体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Does social context affect boldness in juveniles?
5
作者 Siobhan LOFTUS Jost BORCHERDING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639-645,共7页
Differences in boldness are common between populations or between related species and are discussed as part of individual coping style, personality, or behavioral syndrome. Boldness has been found to be dependent on e... Differences in boldness are common between populations or between related species and are discussed as part of individual coping style, personality, or behavioral syndrome. Boldness has been found to be dependent on experienc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ontexts. The major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stablish an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that would allow analyzing the risk-taking behavior of 2 competing invasive goby species. Neogobius melanostomus was more active in the absence of a predator Sander lucioperca than N. fluviatilis and clearly spent more time "swimming" and "feeding" than N. fluviatilis. In addition, N. melanostomus was always faster than N. fluviatilis both when leaving the shelter and reaching offered food. Based on the different behaviors recorded, species-specific boldness scores were established using 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lthough there was no overall difference in boldness scores between the 2 species, both competitive conditions and the effect of the predator played significant roles as factors influencing boldness. Neogobius melanostomus was more affected by the presence/absence of the predator than the social circumstances. Neogobius fluviatilis, on the other hand, was more active and bolder in competitive situations. However, when alone, N. fluviatilis was rather inactive and displayed altogether shy behavior, independent of the presence/ absence of the predator. Thus, the study confirms the prediction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behavior and behavioral plasticity, and therein predator-avoidance strategies, between ecologically similar species of goby living in sympatry. We argue that these differences may be related to differential habitat use of both invasive species that presently dominate the fish community in the Lower Rh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ldness score Neogobius fluviatilis Neogobius melanostomus predator-avoidance social environment.
原文传递
基于GC-IMS和化学计量学分析海鲈鱼肉蒸制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32
6
作者 徐永霞 白旭婷 +6 位作者 冯媛 赵洪雷 李学鹏 励建荣 仪淑敏 谢晶 郭晓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70-275,共6页
以海鲈鱼为对象,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分析鱼肉蒸制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GC-IMS法从海鲈鱼肉中共鉴定出43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酮类、醇类... 以海鲈鱼为对象,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分析鱼肉蒸制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GC-IMS法从海鲈鱼肉中共鉴定出43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酮类、醇类、酸类和酯类化合物等。不同蒸制时间下海鲈鱼肉的风味物质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新鲜鱼肉中3-甲基丁醇、二甲基二硫和丙酸等物质的含量较高,经蒸制后鱼肉中的辛醛、壬醛、3-甲基丁醛、(E,E)-2,4-辛二烯醛、苯甲醛、2-庚酮、2-丁酮、1-辛烯-3-醇、1-庚醇和1-丁醇等物质的含量显著增加。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出11种特征标志物(变量重要性投影值大于1),通过热图聚类分析可以区分不同蒸制时间下海鲈鱼肉样品的挥发性风味差异,其中3-甲基丁醇、1-庚醇、糠醇和(E)-2-庚烯醛可作为生熟海鲈鱼肉的特征挥发性标志物。本研究结果表明GC-IMS可有效区分鱼肉的熟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鲈鱼 蒸制 风味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河鲈食性分析及其摄食生态策略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诚 孟文新 +1 位作者 陈建秀 葛家春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9-313,共5页
通过对新疆乌伦古湖1450尾河鲈食性的鉴别与统计,比较了不同年龄组(0+~9+)在不同季节食物组成及摄食强度,研究了河鲈摄食生态位的时空格局,并综合其生长生殖特点探讨了可能存在食浮游一底栖动物群(0+~2+),食鱼群... 通过对新疆乌伦古湖1450尾河鲈食性的鉴别与统计,比较了不同年龄组(0+~9+)在不同季节食物组成及摄食强度,研究了河鲈摄食生态位的时空格局,并综合其生长生殖特点探讨了可能存在食浮游一底栖动物群(0+~2+),食鱼群(3+及3+以上)两种生态类群及该物种的摄食生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鲈 食性分析 摄食策略
下载PDF
新疆乌伦古湖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种群的生长模型及生态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诚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2期271-277,共7页
本文对新疆乌伦古湖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种群的数量生长模型和生态学参数作了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 河鲈的生长模型为: L_t=53.65(1-e^(-0.15(t+0.41))…体长模型 W_t=4052.74(1-e^(-0.15(t+0.41))~3.1986…体重模... 本文对新疆乌伦古湖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种群的数量生长模型和生态学参数作了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 河鲈的生长模型为: L_t=53.65(1-e^(-0.15(t+0.41))…体长模型 W_t=4052.74(1-e^(-0.15(t+0.41))~3.1986…体重模型 (2) 体重增长率函数在t=2^+龄时有一拐点,此时体重增长加速度达最大值。表明2^+的河鲈体重的增长节律比之以往生命时期有了一个飞跃式上升,这时期的种群全部进入性成熟期,能量资源主要用于营养积累和性腺发育。 (3) 体重增长率函数在t=13^+时也有另外一个拐点,此时体重增长加速达最小值,说明这时的河鲈新陈代谢已达到最低点,接近衰老死亡状态,我们把这一点视为河鲈在自然界中的实际最高年龄。经推算河鲈的理论极限年龄为19.6年。 (4) 体重增长率在t=7^+龄处有极大值,此时的体重速度为零,表明河鲈的生长已达顶盛期,7^+龄以后走向衰老,增长率为一减函数,且加速度为负值。 (5) 种群最大生物量的临界年龄t_a=5.3,死亡率A=0.53,残存率S=0.47,自然死亡系数为0.43,资源利用率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鲈 生长模型 生态学参数
下载PDF
河鲈胚胎及卵黄囊期仔鱼发育 被引量:10
9
作者 乔德亮 凌去非 +3 位作者 殷建国 李岩平 蔡晓琴 何智杰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4-38,共5页
为探究河鲈(Perca fluviatilis)早期生活史和发育生物学,采用体视解剖镜、显微镜仔细观察、测量、描述、绘图的方法,连续观察了6个批次河鲈胚胎度卵黄囊期仔鱼发育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在水温8~13℃时,胚胎期约需2... 为探究河鲈(Perca fluviatilis)早期生活史和发育生物学,采用体视解剖镜、显微镜仔细观察、测量、描述、绘图的方法,连续观察了6个批次河鲈胚胎度卵黄囊期仔鱼发育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在水温8~13℃时,胚胎期约需265h,有效积温2540~2880℃·h;水温11~13℃时,卵黄囊期约需6d,有效积温1750~2120℃·h;(2)辐射状次级卵膜将受精卵连成长带形单层网片状,每个胚胎周围有6个胚胎,排列很有规则。胚胎卵黄囊表面有一个大圆形油球。出膜前期可见眼球色素、胸鳍突起;(3)胚胎出膜的不同步主要是由于出膜前期长短不一和孵化水温较低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鲈 胚胎发育 卵黄囊 仔直
下载PDF
伊犁鲈微卫星位点的筛选及近缘物种通用性 被引量:9
10
作者 海萨 李家乐 +1 位作者 刘峰 冯建彬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3,共7页
为开发伊犁鲈(Perca schrenkii)分子标记用于鲈属鱼类种质资源保护,以伊犁鲈为材料,应用磁珠富集法进行了微卫星标记的筛选。从伊犁鲈尾鳍提取总DNA,进行酶切、接头连接、PCR扩增,再采用生物素标记(CA)15探针及生物素标记(TG)15探针对... 为开发伊犁鲈(Perca schrenkii)分子标记用于鲈属鱼类种质资源保护,以伊犁鲈为材料,应用磁珠富集法进行了微卫星标记的筛选。从伊犁鲈尾鳍提取总DNA,进行酶切、接头连接、PCR扩增,再采用生物素标记(CA)15探针及生物素标记(TG)15探针对扩增产物进行杂交富集,经再次PCR扩增及T-A克隆,成功构建了伊犁鲈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采用重复序列引物筛选获得阳性克隆,随机选取48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测得序列46个,其中38个克隆含有微卫星序列,41个位点的微卫星重复数在8次以上。根据测得序列设计17对微卫星引物,均能在伊犁鲈群体中扩增获得目的条带。采用该17对引物对河鲈(P.fluviatilis)及黄金鲈(P.flavescens)群体样本进行扩增,10对引物具有通用性,其中6对在河鲈中具有高度多态性(PIC>0.5),5对在黄金鲈中具有高度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鲈 河鲈 黄金鲈 微卫星标记 磁珠富集法
下载PDF
微小按蚊和溪流按蚊翅斑形态的比较 被引量:7
11
作者 许锦江 罗幸福 汤林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9-93,共5页
目的:比较微小按蚊和溪流按蚊翅斑的形态,了解它们的变异情况,寻找可靠的鉴别特征。方法:微小按蚊采自云南省景洪县基诺乡,溪流按蚊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将母蚊产的卵,在实验室饲养至成蚊,再将成蚊的翅制成玻片标本,在显... 目的:比较微小按蚊和溪流按蚊翅斑的形态,了解它们的变异情况,寻找可靠的鉴别特征。方法:微小按蚊采自云南省景洪县基诺乡,溪流按蚊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将母蚊产的卵,在实验室饲养至成蚊,再将成蚊的翅制成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测量标本的翅长和部分翅斑的长度。结果:共检查微小按蚊雌蚊翅52个,雄蚊翅60个,溪流按蚊雌蚊翅40个,雄蚊翅60个。认为翅前缘脉上分脉前白斑(PSP)的有无和分脉白斑与分脉暗斑比例(SP/SDratio)的大小,是鉴别微小按蚊和溪流按蚊的重要依据。结论:无论是雌蚊还是雄蚊,微小按蚊的翅斑形态与溪流按蚊的翅斑形态均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按蚊 溪流按蚊 翅斑 形态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河鲈寄生虫种类及区系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贾舒安 王娜 +3 位作者 秦莉 郝翠兰 朱梦莹 岳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23-1726,共4页
【目的】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河鲈(Percafluviatilis Linnaeus)的寄生虫组成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结果】检查及解剖鱼体标本171尾,共发现寄生虫8种,分别为鲈锚钩吸虫(Ancyrocephalus percae E... 【目的】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河鲈(Percafluviatilis Linnaeus)的寄生虫组成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结果】检查及解剖鱼体标本171尾,共发现寄生虫8种,分别为鲈锚钩吸虫(Ancyrocephalus percae Eegens)、复殖吸虫幼虫未定种(Trematoda larva sp.)、复口吸虫未定种(Diplostomulum sp.)、三枝钩绦虫幼虫(Triaenophorus Rudolphi larva)、湖沼驼形线虫(Camallanus Lacustris)、泡吻棘头虫(Pomphorhynchus laevis)、椭圆尾鲺(Argulus ellipticaudatus)、锚头鳋未定种(Lerraea cyprinacea sp.),隶属于3门、5纲、8目、8科、8属。【结论】根据S^2/X的判别原则,8种寄生虫在河鲈种群中的分布情况只有椭圆尾鲺为均匀分布,其他7种寄生虫分布均为聚集分布;其中复口吸虫未定种和三枝钩绦虫幼虫的年感染率分别大于10%,为河鲈寄生虫群落的核心种;复口吸虫的优势度指数d为0.76,为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齐斯河 河鲈 寄生虫 区系调查
下载PDF
河鲈细菌性肠炎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昆明 郭爱民 +3 位作者 马江霞 段成任 谢志胜 岳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2-51,共10页
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是新疆额尔齐斯河特有的土著鱼类,已开展人工养殖,但其病害相关研究较少。2016年,五家渠某水产推广站河鲈突然大批死亡,作者从发病的河鲈肝脏和肠道分离病原菌,对分离菌进行了传代纯化培养。结果显示,... 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是新疆额尔齐斯河特有的土著鱼类,已开展人工养殖,但其病害相关研究较少。2016年,五家渠某水产推广站河鲈突然大批死亡,作者从发病的河鲈肝脏和肠道分离病原菌,对分离菌进行了传代纯化培养。结果显示,在20℃培养24h后,ZL1能形成边缘整齐、中间微隆起、表面光滑、浅黄色、有特殊芳香气味、大小为1.5~2 mm的菌落,在血琼脂平板上能形成明显的β-溶血圈;ZL3和ZL5可形成圆形、微隆起、表面湿润光滑、灰白色、半透明、菌落大小为0.5~1 mm的菌落,但在血琼脂平板上不能形成溶血圈。经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16SrRNA序列比对和基因序列进化树分析,鉴定ZL1株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ZL3和ZL5株为迟缓爱德华菌(Edwardisella tarda)。药敏实验结果显示,ZL1株对庆大霉素、米诺环素、头孢他啶等药物高度敏感,对链霉素、青霉素、克拉霉素等耐药;ZL3和ZL5株对左氧氟沙星、链霉素和恩诺沙星敏感,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耐药。人工感染结果显示,分离菌均具有明显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鲈 温和气单胞菌 迟缓爱德华菌 鉴定 药敏实验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河鲈寄生虫种群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贾舒安 朱梦莹 +4 位作者 王娜 郝翠兰 焦丽 秦莉 岳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5-552,共8页
【目的】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的寄生虫组成及感染情况与寄生特性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于2009年4月~2010年1月分四次对额尔齐斯河171条河鲈进行剖检,进行了对... 【目的】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的寄生虫组成及感染情况与寄生特性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于2009年4月~2010年1月分四次对额尔齐斯河171条河鲈进行剖检,进行了对其寄生虫感染的种群生态学研究。【结果】共发现寄生虫8种,分别为鲈锚钩吸虫(Ancyrocephalus percae Eegens)、复殖吸虫幼虫未定种(Trematoda larva)、复口吸虫未定种(Diplostomulum sp.)、三枝钩绦虫幼虫(Triaenophorus Rudolphi larva sp.)、湖沼驼形线虫(CamallanusLacustris)、泡吻棘头虫未定种(Pomphorhynchus laevis sp.)、椭圆尾鲺(Argulus ellipticaudatus)、锚头鳋未定种(Lerraea cyprinacea sp.)。【结论】其中复口吸虫(Diplostomulum sp.)、三枝钩绦虫幼虫(Triaenophorus Rudolphisp.)的年感染率分别为32.75%和10.53%,为河鲈寄生虫群落的核心种。复口吸虫在体长小于10 cm的宿主种群中不感染,在体长大于10 cm的宿主种群中,呈现聚集分布。三枝钩绦虫在体长小于10 cm的宿主种群中呈现随机分布,在体长大于10 cm的宿主种群中,呈现聚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齐斯河 河鲈 寄生虫 季节动态 种群生态学
下载PDF
新疆河鲈繁殖生态学参数的解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诚 葛家春 刘仁华 《水产养殖》 CAS 1996年第3期16-18,共3页
在为期4年(1987~1990年)的新疆乌伦古湖渔业资源考察中,从来自各湖区的渔船中随机抽样了11161尾河鲈标本,对其年龄、体长、体重进行了统计。解剖测定了2880尾标本的性腺怀卵量、性比、性成熟系数。利用这些生态学参数建立了性腺发育周... 在为期4年(1987~1990年)的新疆乌伦古湖渔业资源考察中,从来自各湖区的渔船中随机抽样了11161尾河鲈标本,对其年龄、体长、体重进行了统计。解剖测定了2880尾标本的性腺怀卵量、性比、性成熟系数。利用这些生态学参数建立了性腺发育周期模型及关于繁殖力的各项模型并编制了生命表,分析了河鲈产卵群体的性成熟时间与结构,以期对河鲈的人工引种与驯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鲈 生态学参数 繁殖 新疆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河鲈鳃部寄生鲈锚钩吸虫的分布特点
16
作者 穆妮热·喀迪尔 郝翠兰 +8 位作者 喀迪尔丁·艾尔肯 魏念文 容梦婕 张文润 田胜利 冯龙基 刘彦君 刘豆豆 岳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140,共9页
应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寄生于额尔齐斯河河鲈(Perca fluviatilis)鳃部的锚首虫进行鉴定分析,可为河鲈的生态保护和病害防治提供基础资料。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对97尾额尔齐斯河河鲈寄生的锚首虫进行了调查,发现河鲈鳃部有锚首... 应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寄生于额尔齐斯河河鲈(Perca fluviatilis)鳃部的锚首虫进行鉴定分析,可为河鲈的生态保护和病害防治提供基础资料。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对97尾额尔齐斯河河鲈寄生的锚首虫进行了调查,发现河鲈鳃部有锚首虫物种寄生,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鲈锚钩吸虫(Ancyrocephalus per-cae)。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河鲈鳃部寄生的鲈锚钩吸虫的总体、不同体长段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进一步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显示,河鲈共感染了1种锚首虫,为鲈锚钩吸虫,总感染率、平均感染强度和平均感染丰度分别为18.56%、(2.78±3.17)只/尾和(0.52±1.7)只/尾,左鳃及右鳃的感染率分别为12.37%和13.40%,两者之间的感染丰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鳃片中的平均感染强度和平均感染丰度值相差不大;鲈锚钩吸虫在所有体长组之间及左鳃Ⅳ各体长组之间的感染丰度呈显著性差异(P<0.05);鲈锚钩吸虫对宿主左右鳃没有选择偏好性,且在宿主种群中的分布类型为聚集分布和均匀分布,其中聚集分布为主要类型,仅有左鳃Ⅰ和鳃Ⅲ、右鳃Ⅱ、L≤8 cm体长组中呈现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锚钩吸虫 河鲈 鳃部 分布特点 额尔齐斯河
下载PDF
河鲈微卫星引物筛选 被引量:4
17
作者 海萨 李家乐 +1 位作者 郭焱 汪桂玲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94,共5页
利用GenBank中获得的近缘物种微卫星序列设计的20对引物,对河鲈养殖群体20个个体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发现8对引物能扩增出特异性谱带,获得32个等位基因,5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大于或等于4个,多态信息含量0.3680~0.7395,5个位点多态信息含... 利用GenBank中获得的近缘物种微卫星序列设计的20对引物,对河鲈养殖群体20个个体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发现8对引物能扩增出特异性谱带,获得32个等位基因,5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大于或等于4个,多态信息含量0.3680~0.7395,5个位点多态信息含量为高度多态(PIC>0.5)。期望杂合度范围在0.4154~0.7936,观测杂合度普遍高于期望杂合度。个体识别率范围在0.180~0.620,累积个体识别率为0.9899,单一微卫星位点的个体识别率普遍低于0.8,未出现高度多态性遗传标记。非父排除率范围在0.2537~0.6185,累积非父排除率0.9937,4个位点的非父排除率高于0.5,属于高度多态性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鲈 微卫星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河鲈RAPD-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4
18
作者 董艳艳 胡文革 +4 位作者 路李鹏 陈登稳 杨迪 王艳萍 韩晶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4-118,共5页
以河鲈为研究材料,对河鲈RAPD-PCR的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和适用引物的筛选,采用正交设计方法,选用L17(54)正交表,以河鲈基因组DNA为模板,对影响PCR反应较大的4个因素:Taq酶、Mg2+、dNTPs、引物在5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得到河鲈最优RAPD-PC... 以河鲈为研究材料,对河鲈RAPD-PCR的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和适用引物的筛选,采用正交设计方法,选用L17(54)正交表,以河鲈基因组DNA为模板,对影响PCR反应较大的4个因素:Taq酶、Mg2+、dNTPs、引物在5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得到河鲈最优RAPD-PCR反应体系:25μL反应体系中含有30 ng DNA模板1.5μL,10μmol/L引物0.7μL,10×buffer 2.5μL,25μmol/L dNTPs 0.4μL,5 U Taq酶0.2μL,2.5 mmol/L MgCl23.0μL;利用优化体系从50条引物中筛选得到10条适用引物,并确定了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鲈 RAPD-PCR 条件优化 适用引物 退火温度
下载PDF
蒸制和炸制对海鲈鱼肉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洪雷 冯媛 +5 位作者 白旭婷 徐永霞 仪淑敏 励建荣 谢晶 郭晓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09-114,共6页
为研究蒸制和炸制对海鲈鱼肉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利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体外模拟消化法,通过测定蛋白消化率和粒径的变化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研究蒸制和炸制样品体外消化特性的差异,同时对其消化产物的抗氧化特性进行初步评价。结... 为研究蒸制和炸制对海鲈鱼肉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利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体外模拟消化法,通过测定蛋白消化率和粒径的变化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研究蒸制和炸制样品体外消化特性的差异,同时对其消化产物的抗氧化特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蒸制和炸制处理使海鲈鱼肉体外模拟消化后的蛋白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消化液中蛋白聚集体的粒径显著降低(P<0.05),其中消化前60 min内蒸制样品的消化速率较快,而消化后期炸制样品的消化速率较快;随消化时间的延长,消化液中的蛋白质聚集体逐渐被分解成细小的颗粒。体外模拟消化会促进脂质的氧化,各组样品消化液的硫代巴比妥酸值随消化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又显著降低(P<0.05),其中炸制样品的脂肪氧化程度较高;消化液的Fe^2+螯合能力随消化时间的延长明显提高,其中蒸制样品在消化终点时的Fe^2+螯合能力最大,其抗氧化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鲈鱼 蒸制 炸制 体外消化
下载PDF
连环湖河鲈的生长特性及资源评估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晨 丛艳锋 +7 位作者 王乐 宋聃 都雪 张澜澜 孙佳伟 王慧博 黄晓丽 霍堂斌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74,共9页
2021年6月、8月、10月在连环湖二八股泡、那什代泡(46°30’~47°3’N,123°59’~124°15’E)6个采样点,利用12种复合网目的刺网采集的467尾河鲈(Perca fluviatilis)样本,研究其生长特性、资源利用程度及资源量现状。... 2021年6月、8月、10月在连环湖二八股泡、那什代泡(46°30’~47°3’N,123°59’~124°15’E)6个采样点,利用12种复合网目的刺网采集的467尾河鲈(Perca fluviatilis)样本,研究其生长特性、资源利用程度及资源量现状。结果显示,2个湖泊河鲈的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式分别为W=1×10^(-5)L^(3.1271)(R^(2)=0.9683)和W=9×10^(-6)L^(3.1598)(R^(2)=0.9919),属于异速生长;渐近体长分别为409.8 mm、428.2 mm;渐近体质量分别为1478.34 g、1860.39 g;生长系数k均为0.16;拐点年龄分别为6.26 a、6.34 a。当前2个湖泊河鲈资源开发率E分别为0.37、0.48,均小于0.5,表明资源处于轻度开发状态。估算结果显示,二八股泡河鲈资源量约348.66 t,那什代泡河鲈资源量约204.93 t,低龄个体为种群结构的主要组成。综合考虑总死亡系数、捕捞死亡系数、种群残存率及目前资源开发状态,建议减小作业网具网目规格,进一步增加河鲈的捕捞量,以控制外来入侵物种河鲈的种群资源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环湖 河鲈 生长特性 资源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