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42篇文章
< 1 2 2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替曲塞或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121
1
作者 王佳蕾 李进 +12 位作者 秦叔逵 程颖 张清媛 刘天舒 杨春康 叶正宝 徐农 郑磊贞 胡春宏 张沂平 陶敏 于志坚 庄志祥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前瞻性比较雷替曲塞或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的结直肠癌患者214例,随机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雷替曲塞3mg/m2... 目的前瞻性比较雷替曲塞或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的结直肠癌患者214例,随机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雷替曲塞3mg/m2静滴,第1天;奥沙利铂130mg/m2静滴,第1天。对照组:亚叶酸钙200mg/m2静滴,第1~5天;氟尿嘧啶375mg/m2静滴,第1~5天;奥沙利铂130mg/m2静滴,第1天。两方案均3周为1周期。每3个周期评价疗效,直至疾病进展或毒性不能耐受,最多治疗6周期。结果全组203例可评价疗效,214例可评价毒副反应。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9.1%(30/103)和17.0%(1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7.7%和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7)。试验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8.7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536,P=0.045)。试验组1~2级中性粒细胞减少(48.2%vs.29.4%,P=0.005)和转氨酶升高(49.1%vs.35.3%,P=0.041)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61.8%vs.40.2%,P=0.0002)。结论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是晚期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案,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的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毒副反应可耐受且用药方便,不用亚叶酸钙增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雷替曲塞 奥沙利铂 氟尿嘧啶 化学治疗
下载PDF
5-氟尿嘧啶-1-基磷三肽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被引量:46
2
作者 刘学军 陈茹玉 杨媛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299-1303,共5页
以 DCC(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 ) /Bt OH(1 -羟基苯并三氮唑 )为偶联剂 ,通过液相偶联法合成了 1 4个新型 5 -氟尿嘧啶 -1 -基磷三肽化合物 ,收率为 5 2 %~ 83 % .所有化合物经 1 H NMR,31 P NMR,IR光谱和元素分析证实 .提出了合成中间体 ... 以 DCC(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 ) /Bt OH(1 -羟基苯并三氮唑 )为偶联剂 ,通过液相偶联法合成了 1 4个新型 5 -氟尿嘧啶 -1 -基磷三肽化合物 ,收率为 5 2 %~ 83 % .所有化合物经 1 H NMR,31 P NMR,IR光谱和元素分析证实 .提出了合成中间体 5 -氟尿嘧啶 -1 -基乙酸的方法 ,其优点是操作简便且产率高 .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抗癌活性测试 ,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 HL-60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1-基磷三肽化合物 合成 5-氟尿嘧啶 肽偶联法 磷三肽 抗癌活性 抗癌药物
下载PDF
当归多糖AP-0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0
3
作者 商澎 杨铁虹 +4 位作者 贾敏 梅其炳 朱德生 赵文明 赵德化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299-1302,共4页
目的 观察当归总多糖AP 0对于 3种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小鼠肉瘤S180模型建立 :二级昆明种小鼠 ,每只鼠鼷部接种 5× 10 6瘤细胞。接种次日起 ,每日 1次定时ipAP 0 30mg·kg-1,10 0mg·kg-1和 30 0mg·kg... 目的 观察当归总多糖AP 0对于 3种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小鼠肉瘤S180模型建立 :二级昆明种小鼠 ,每只鼠鼷部接种 5× 10 6瘤细胞。接种次日起 ,每日 1次定时ipAP 0 30mg·kg-1,10 0mg·kg-1和 30 0mg·kg-1,阳性对照组ip环磷酰胺 (Cy) 30mg·kg-1,共 10d ,第 11天活杀小鼠 ,称瘤质量、体质量、胸腺和脾质量 ,统计结果。小鼠Ehrlich腹水癌 (EAC)模型建立 :二级昆明种小鼠 ,每鼠ip接种 2 .5× 10 6瘤细胞。接种后次日起 ,每日 1次定时ipAP 0 30mg·kg-1,10 0mg·kg-1和 30 0mg·kg-1,阳性对照组ip氟尿嘧啶 ( 5 FU) 2 0mg·kg-1,共 10d ,观察各组 6 0d平均存活天数 ,计算生命延长率。小鼠白血病L12 10模型建立 :二级DBA/2小鼠 ,每鼠ip接种 1× 10 5瘤细胞。接种后次日起 ,每日 1次定时ipAP 0 30mg·kg-1,10 0mg·kg-1和 30 0mg·kg-1,阳性对照组ip环磷酰胺 (Cy) 30mg·kg-1,共 10d ;第 30天处死 ,计算生命延长率。结果 小鼠肉瘤 180实验结果 :瘤质量指标 :NS组和各治疗组瘤质量均大于Cy组 (P <0 .0 1) ;胸腺质量指标 :10 0mg·kg-1组胸腺质量小于NS组 (P <0 .0 5 ) ,30mg·kg-1和 30 0mg·kg-1组胸腺质量明显小于NS组 (P <0 .0 1) ,但 30mg·kg-1组胸腺质量大于Cy组 (P <0 .0 5 ) ,10 0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移植性肿瘤 肿瘤抑制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高剂量大容积5-Fu腹腔化疗药代动力学和疗效实验观察 被引量:60
4
作者 卿三华 周锡庚 +2 位作者 周正端 丁长囡 姚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5,共4页
高剂量大容积5-Fu腹腔给药后240分钟内腹腔液浓度是股静脉血浓度的288倍,门静脉血浓度是股静脉血浓度的13.8倍,肝静脉血浓度是股静脉血浓度的3.7倍,组织中肝浓度最高,胃、结肠次之,肺、肾最低。经腹腔化疗后的腹... 高剂量大容积5-Fu腹腔给药后240分钟内腹腔液浓度是股静脉血浓度的288倍,门静脉血浓度是股静脉血浓度的13.8倍,肝静脉血浓度是股静脉血浓度的3.7倍,组织中肝浓度最高,胃、结肠次之,肺、肾最低。经腹腔化疗后的腹腔荷人结肠癌移植瘤裸鼠对照组全部产生腹腔移植瘤,5-Fu10和20mg/kg组均有2/5产生腹腔移植瘤,30mg/kg组无腹腔移植瘤产生。结果表明高剂量大容积5-Fu腹腔化疗有利于胃肠恶性肿瘤术后腹腔复发和肝转移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 腹腔 药物疗法 药代动力学 抗癌药
下载PDF
TACE术中灌注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及吡柔比星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67
5
作者 乔彬彬 虞希祥 +3 位作者 王舒婷 郑冰汝 朱国庆 施振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9-353,共5页
目的观察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灌注奥沙利铂(OXA)、氟尿嘧啶(5-Fu)及吡柔比星(THP)方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采用TACE术中动脉灌注OXA/5-Fu/THP化疗药物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5例,及同期行单纯肝动脉栓塞... 目的观察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灌注奥沙利铂(OXA)、氟尿嘧啶(5-Fu)及吡柔比星(THP)方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采用TACE术中动脉灌注OXA/5-Fu/THP化疗药物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5例,及同期行单纯肝动脉栓塞(TA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1例,分为TACE组和TAE组。对TACE灌注OXA/5-Fu/THP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总生存期(OS)进行综合评价,并与单纯肝动脉栓塞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TACE联合OXA/5-Fu/THP治疗的65例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55.4%,疾病控制率(DCR)81.5%;患者的中位PFS时间为11.5个月,中位OS时间为18.5个月;单因素分析中,Child-Pugh A级、无门脉癌栓、无肿瘤转移、肿瘤直径小及TACE治疗次数多的患者预后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巴塞罗那分期(BCLC)B期的患者预后优于C期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ox多因素分析中门脉癌栓及肿瘤远处转移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单纯TAE相比,TACE联合OXA/5-Fu/THP可提高患者的m PFS。结论 TACE术中动脉灌注OXA/5-Fu/THP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动脉栓塞术 吡柔比星 奥沙利铂 氟尿嘧啶
下载PDF
5-氟尿嘧啶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释药性能 被引量:48
6
作者 何强芳 李国明 +2 位作者 巫海珍 卢志敏 李良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2-196,共5页
以壳聚糖为载体 ,戊二醛为交联剂 ,以span 80和硬脂酸镁为复合乳化剂 ,真空泵油和石蜡油相混合为油相 ,通过乳液 化学交联法制备了 5 氟尿嘧啶壳聚糖微球 ,所得微球的药物包封率可达 43 6%~ 84 8% ,比文献报道的 (约 1 5 1 % )高 2... 以壳聚糖为载体 ,戊二醛为交联剂 ,以span 80和硬脂酸镁为复合乳化剂 ,真空泵油和石蜡油相混合为油相 ,通过乳液 化学交联法制备了 5 氟尿嘧啶壳聚糖微球 ,所得微球的药物包封率可达 43 6%~ 84 8% ,比文献报道的 (约 1 5 1 % )高 2~ 4倍。在Na2 HPO4 KH2 PO4缓冲溶液 (pH =7 4)和柠檬酸钠 盐酸缓冲溶液 (pH=3 9)中进行的药物释放实验表明 ,5 氟尿嘧啶与壳聚糖的质量投料比 ,戊二醛用量及释药介质的pH值均对微球的释药速率产生影响 :随着m( 5 Fu) /m(CS)比的减小 ,微球的释药速率减慢 ;随着n(CHO) /n(NH2 )比的增大 ,微球的释药速率减慢 ;在酸性条件下的缓释效果更好。IR和SEM对微球进行的结构表征和形态观察表明 ,壳聚糖与 5 氟尿嘧啶之间有比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微球球形规整 ,分散性好 ,粒径分布在 1~ 5 μ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氟尿嘧啶 微球 药物缓释剂
下载PDF
结肠定位壳聚糖包衣氟尿嘧啶脂质体的制备、形态与体外释放 被引量:50
7
作者 魏农农 陆彬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 探讨药物结肠定位壳聚糖包衣脂质体的制备、形态及其在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用罗丹明B异硫氰酸 (RBITC)和Bodipy PC分别标记壳聚糖和磷脂 ,用前体脂质体方法制备氟尿嘧啶脂质体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壳聚糖包衣脂质体的... 目的 探讨药物结肠定位壳聚糖包衣脂质体的制备、形态及其在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用罗丹明B异硫氰酸 (RBITC)和Bodipy PC分别标记壳聚糖和磷脂 ,用前体脂质体方法制备氟尿嘧啶脂质体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壳聚糖包衣脂质体的形态 ;考察壳聚糖包衣脂质体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和人工结肠液中的释放。结果脂质体包衣前后粒径分别为 2 0 71和 2 75 0 μm。壳聚糖能较好地包覆脂质体 ;3种脂质材料不同的包封率分别为 99% ,6 1% ,72 %。未包衣的脂质体在人工胃液中 4h已释放完全 ,而包衣脂质体在人工胃液 4h释放 6 3% ,在人工肠液中 8h仅释放 6 8% ,但在人工结肠液中释药明显加快 ,t1 2 为 3 6 3h。结论 结肠定位壳聚糖包衣脂质体制备可行 ,在人工结肠液中 ,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 壳聚糖 前体脂质体 包衣脂质体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形态 体外释放 抗肿瘤药物
下载PDF
腹腔内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恶性腹水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1
8
作者 何义富 孙玉蓓 +9 位作者 陈健 徐腾云 王刚 王勇 杜建平 陈曼萍 江丰收 胡长路 季楚舒 胡冰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观察腹腔内注入抗肿瘤新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联合氟尿嘧啶(5-FU)治疗恶性腹水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细胞学检查确诊的恶性腹水肿瘤患者36例(食管癌1例、胃癌10例、结直肠癌15例、肝细胞癌和胰腺癌各5例),接... 目的:观察腹腔内注入抗肿瘤新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联合氟尿嘧啶(5-FU)治疗恶性腹水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细胞学检查确诊的恶性腹水肿瘤患者36例(食管癌1例、胃癌10例、结直肠癌15例、肝细胞癌和胰腺癌各5例),接受腹腔内注入恩度联合5-FU的方案治疗,其中5-FU1.0g以及恩度60mg匀速缓慢腹腔注入,每周重复1次;恩度治疗前和治疗中进行腹水VEGF的测定。按照WHO腹水评价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参照Karnofsky评分(KPS)变化评价生活质量(QOL),按照NCI CTC 3.0版的药物毒性分级标准评价化疗不良反应。用药1周期即可评价不良反应以及近期疗效。结果:全组36例患者中,接受恩度的周期数为2~4,中位周期数为3,总共完成的周期数为102个。获得CR 4例,PR 13例,即客观有效率(RR)47.2%(17/36);腹水缓解持续时间10~105天,中位缓解时间51天。而QOL改善率为55.6%(20/36)。32例患者治疗前腹水VEGF水平异常升高,根据其治疗后VEGF水平下降的比例将患者分为VEGF下降≥25%组和VEGF下降<25%组,前者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率明显比后者高(P值分别为0.003和0.002)。3~4级不良反应主要与化疗药物有关,包括白细胞下降5.6%(2/36)、血小板下降2.8%(1/36)、恶心呕吐5.6%(2/36)以及腹泻2.8%(1/36)。结论:腹腔内恩度联合5-FU治疗恶性腹水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并能改善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腹水VEGF的水平有关,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 氟尿嘧啶 恶性腹水 抗肿瘤血管形成
下载PDF
原发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3
9
作者 李金锋 欧阳涛 +1 位作者 王天峰 林本耀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93-495,共3页
目的 探讨以 5 氟脲嘧啶 (5 Fu)和蒽环类药物为主的联合化疗对原发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111例患者的 114个原发性乳腺癌 ,于手术前应用 5 Fu和蒽环类药物 (吡柔比星或表柔比星 )为主的联合化疗 2~ 6个周期 ,观察... 目的 探讨以 5 氟脲嘧啶 (5 Fu)和蒽环类药物为主的联合化疗对原发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111例患者的 114个原发性乳腺癌 ,于手术前应用 5 Fu和蒽环类药物 (吡柔比星或表柔比星 )为主的联合化疗 2~ 6个周期 ,观察其疗效和毒副反应 ,并分析疗效与肿瘤特征的关系。结果 全组总有效率为 87.7% ,其中临床完全缓解率为 39.5 % ,病理学完全缓解率为 2 3.7% ,疾病进展率为 0 .9%。吡柔比星方案较表柔比星方案疗效更佳 ,两方案病理学完全缓解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吡柔比星方案的脱发反应轻微 ,但骨髓抑制较表柔比星方案严重。肿瘤激素受体表达与疗效有关 ,激素受体表达阴性者病理学完全缓解率为 33.3% ,而激素受体表达阳性者仅为 7.5 %(P <0 .0 0 5 )。肿瘤大小和HER 2表达与疗效无关。结论  5 Fu和蒽环类药物为主的联合方案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近期疗效满意 ,且副反应较轻。吡柔比星方案的疗效优于表柔比星方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乳腺癌 辅助化疔 5-FU 5-氟脲嘧啶 蒽环类
原文传递
血管生成抑制剂YH-16联合氟尿嘧啶抑制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42
10
作者 周志伟 万德森 +6 位作者 王国强 任镜清 卢震海 唐绍贤 叶燕丽 陈功 林素暇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剂YH-16和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用MTT方法测定血管生成抑制剂YH-16和5-FU对血管内皮细胞和结肠癌细胞的IC50;建立小鼠肝转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YH-16组(又分为低、中、高剂量...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剂YH-16和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用MTT方法测定血管生成抑制剂YH-16和5-FU对血管内皮细胞和结肠癌细胞的IC50;建立小鼠肝转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YH-16组(又分为低、中、高剂量3组)和5-FU组及联合治疗组(YH-16加5-FU),术后2周观察各组小鼠肝转移瘤数目、原发灶大小和毒性反应,并检测肝转移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YH-16对结肠癌细胞的IC50是血管内皮细胞的3.38倍,而5-FU对两种细胞的IC50差别不大。高剂量YH-16组、5-FU组和联合治疗组肝转移瘤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联合治疗组又低于高剂量YH-16组和5-FU组(均P<0.05)。YH-16各剂量组的脾原发瘤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5-FU组和联合治疗组则小于对照组(均P<0.05)。YH-16的毒性明显低于5-FU(P<0.05),且两者联合使用其毒性与单用5-F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FU组和联合治疗组肝转移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明显降低,中、高剂量YH-16组和5-FU组及联合治疗组肝转移瘤组织中的MVD计数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血管生成抑制剂YH-16明显抑制结直肠癌肝转移,YH-16与5-FU联合应用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抑制剂 氟尿嘧啶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
原文传递
5-氟尿嘧啶不同给药途径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38
11
作者 韩晓燕 卫洪波 +3 位作者 连建学 张练 娄朝轩 汪雁明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研究5氟尿嘧啶(5Fu)腹腔、静脉和灌胃3种给药途径化疗的优劣。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研究了家兔5Fu3种给药途经的药代动力学。结果:大剂量腹腔给药能在腹腔,门静脉及肝脏提供高浓度药物,且维持时间较... 目的:研究5氟尿嘧啶(5Fu)腹腔、静脉和灌胃3种给药途径化疗的优劣。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研究了家兔5Fu3种给药途经的药代动力学。结果:大剂量腹腔给药能在腹腔,门静脉及肝脏提供高浓度药物,且维持时间较长。静脉给药周围血药浓度及门静脉血药浓度均较高,但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短,灌胃给药后,腹腔液药浓度极低,门静脉血药浓度虽然高于周围血,但吸收极不规则,个体差异较大。组织中药物浓度测定发现,腹腔给药后,肝脏中药物浓度最高,肾脏浓度最低,而静脉给药则肾脏浓度最高。临床应用结果显示:腹腔化疗组的全身毒副作用明显较静脉化疗组减轻;两组化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腹腔给药5Fu1000mg/d是安全的。结论: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内复发和肝转移的防治,腹腔化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后辅助化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给药途径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5-氟尿嘧啶-聚α,β(2-羟乙基)-DL-天冬酰胺的合成及体内释放的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朱卡琳 汤谷平 +2 位作者 陈启琪 张晓东 周淑青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906-909,共4页
以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将药物以共价键的形式键合于生物降解型高分子材料聚α,β(2羟乙基)DL天冬酰胺上制成高分子载体药物,药物接入率达371%(w/w)。用红外和差热分析法对载体药物进行了表征。以纯种大... 以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将药物以共价键的形式键合于生物降解型高分子材料聚α,β(2羟乙基)DL天冬酰胺上制成高分子载体药物,药物接入率达371%(w/w)。用红外和差热分析法对载体药物进行了表征。以纯种大白兔为实验动物,把载体药物制成混悬型和棒状型两种剂型,进行药物体内释放实验。结果表明:以棒状型药物给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释药初期的“爆释”现象,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 天冬酰胺 体内释放 合成 高分子载体
下载PDF
高低剂量醛红叶酸合并氟脲嘧啶治疗晚期胃肠道癌 被引量:37
13
作者 郑秀立 活良熹 +3 位作者 黄富麟 吴罕莉 陈嘉 祝浩强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23-325,共3页
本文观察了国产酸氢叶酸(CF)两种不同剂量(20mg/M ̄2和200mg/M ̄2)合并5-Fu静脉持续120小时滴注治疗晚期胃肠道癌52例的疗效。认为采用低剂量国产CF合并5-Fu联合化疗方案在临床上更合适,安全经济... 本文观察了国产酸氢叶酸(CF)两种不同剂量(20mg/M ̄2和200mg/M ̄2)合并5-Fu静脉持续120小时滴注治疗晚期胃肠道癌52例的疗效。认为采用低剂量国产CF合并5-Fu联合化疗方案在临床上更合适,安全经济,有一定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胸道瘤 药物副作用 疗效 配合氢叶酸 氟脲嘧啶
下载PDF
5-氟尿嘧啶自旋标记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毛曼君 田 陈耀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95-398,共4页
将4种稳定氮氧自由基引入5-氟尿嘧啶,合成了10个新的5-氟尿嘧啶(Fu)自旋标记衍生物2a-8.经元素分析、IR、UV、MS和ESR确定了其组成和结构.化合物对KB、HCT-8和A2780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 将4种稳定氮氧自由基引入5-氟尿嘧啶,合成了10个新的5-氟尿嘧啶(Fu)自旋标记衍生物2a-8.经元素分析、IR、UV、MS和ESR确定了其组成和结构.化合物对KB、HCT-8和A2780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a和3a的抗癌活性高于5-Fu,与HCFU的活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 自旋标记 衍生物 抗癌活性 氟尿嘧啶
下载PDF
5-氟尿嘧啶壳聚糖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23
15
作者 梁桂媛 方华丰 刘志伟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7-10,共4页
本文报道了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 5_Fu壳聚糖微球 ,微球A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 ,微球B是首先制备成白蛋白微球 ,然后在其表面固定壳聚糖。研究了微球的一些基本特征 ,包括微球大小、形态与表面状态 ,结果表明微球A及微球B粒径主要分布在... 本文报道了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 5_Fu壳聚糖微球 ,微球A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 ,微球B是首先制备成白蛋白微球 ,然后在其表面固定壳聚糖。研究了微球的一些基本特征 ,包括微球大小、形态与表面状态 ,结果表明微球A及微球B粒径主要分布在 3.5~ 6 .5μm和 0 .6~ 2 8μm范围内 ,药物含量分别为 10 .86 %和 8.52 % ,体外释放实验表明 ,在 pH7.4磷酸盐缓冲溶液中 ,微球B具有显著的缓释作用 ,其释放特征符合Higuchi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壳聚糖 微球
下载PDF
双(氯代苯基卟啉)5-氟尿嘧啶化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18
16
作者 邱红 刘彦钦 韩士田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6-348,共3页
合成了 6种双 (氯代苯基卟啉 ) 5 -氟尿嘧啶化合物 ,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
关键词 合成 双(氯代苯基卟啉)5-氟尿嘧啶 抗癌药物 结构 抗癌活性
下载PDF
5-氟尿嘧啶-1-基磷二肽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 被引量:18
17
作者 刘学军 陈茹玉 杨媛媛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45-748,共4页
以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 (DCC) / 1-羟基苯并三氮唑 (Bt OH)为偶联剂 ,通过液相偶联法合成了一系列新型 5 -氟尿嘧啶 - 1-基磷二肽化合物 ,收率达 5 8.2 %~ 77.8% ,所有化合物经 1 H NMR,3 1 P NMR,IR光谱和元素分析证实 .提出了合成中间... 以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 (DCC) / 1-羟基苯并三氮唑 (Bt OH)为偶联剂 ,通过液相偶联法合成了一系列新型 5 -氟尿嘧啶 - 1-基磷二肽化合物 ,收率达 5 8.2 %~ 77.8% ,所有化合物经 1 H NMR,3 1 P NMR,IR光谱和元素分析证实 .提出了合成中间体 5 -氟尿嘧啶 - 1-基乙酸的方法 ,其优点是操作简便且产率高 .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抗癌活性测试 ,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 HL- 6 0和 BEL- 7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偶联法 抗癌活性 5-氟尿嘧啶-1-基磷二肽化合物 抗癌药物 合成 生物活性
下载PDF
经动脉灌注盐酸吉西他滨和5-氟尿嘧啶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4
18
作者 石海峰 金征宇 +5 位作者 周智强 杨宁 刘巍 潘杰 蔡力行 赵玉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072-1074,共3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动脉灌注盐酸吉西他滨 (Gemcitabinehydrochloride,商品名健择 )和5 氟尿嘧啶 (5 fluorouracil,5 Fu)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2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动脉灌注化疗 ,采用Seldinger法 ,动脉插管后选...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动脉灌注盐酸吉西他滨 (Gemcitabinehydrochloride,商品名健择 )和5 氟尿嘧啶 (5 fluorouracil,5 Fu)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2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动脉灌注化疗 ,采用Seldinger法 ,动脉插管后选择性置管于胰腺癌的供血动脉内 ,灌注健择和 5 Fu ,治疗间隔为 3周 ,随访观察临床受益反应 (clinicalbenefitresponse ,CBR)、肿瘤情况和病人的生存时间。结果  2 2例患者的临床受益率为 3 6 4% ,客观缓解率为 13 6% ,Kaplan Meier法计算 6个月和 9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 5 4 6%和 2 8 4% ,频数分布法计算中位生存期为 6 1个月 ,中位疾病进展期为2 9个月。结论 经动脉灌注健择和 5 Fu治疗中晚期胰腺癌可获得较好的临床受益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性放射学 胰腺肿瘤 抗肿瘤药 氟尿嘧啶 治疗
原文传递
UGT1A1 predicts outcome in colorectal cancer treated with irinotecan and fluorouracil 被引量:34
19
作者 Yan Wang Lin Shen +4 位作者 Nong Xu Jin-Wan Wang Shun-Chang Jiao Ze-Yuan Liu Jian-Ming X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5期6635-6644,共10页
AIM:To evaluate effects of 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1A1(UGT1A1) and thymidylate synthetase(TS) gene polymorphisms on irinotecan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METHODS:Two irinotecan-and fluorouracil-based reg... AIM:To evaluate effects of 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1A1(UGT1A1) and thymidylate synthetase(TS) gene polymorphisms on irinotecan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METHODS:Two irinotecan-and fluorouracil-based regimens,FOLFIRI and IFL,were selected as second-line therapy for 138 Chinese mCRC patients.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before treatment.UGT1A1 and TS gene polymorphisms were determined by direct sequencing and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espectively.Gene polymorphisms of UGT1A1*28,UGT1A1*6 and promoter enhancer region of TS were analyze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tic polymorphisms and clinical outcome,that is,response,toxicity and survival were assessed.Pharmacokinetic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in a subgroup patients based on different UGT1A1 genotypes.Plasma concentration of irinotecan and its active metabolite SN-38 and inactive metabolite SN-38G were determin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fferences in irinotecan and its metabolites between UGT1A1 gene variants were compared.RESULTS:One hundred and eight patients received the FOLFIRI regimen,29 the IFL regimen,and one irinotecan monotherapy.One hundred and thirty patients were eligible for toxicity and 111 for efficacy evaluation.One hundred and thirty-six patients were tested for UGT1A1*28 and *6 genotypes and 125 for promoter enhancer region of TS.Patients showed a higher frequency of wild-type UGT1A1*28(TA6/6) compared with a Caucasian population(69.9% vs 45.2%).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response rates and UGT1A1 genotype,although wild-type showed lower response rates compared with other variants(17.9% vs 24.2% for UGT1A1*28,15.7% vs 26.8% for UGT1A1*6).When TS was considered,the subgroup with homozygous UGT1A1*28(TA7/7) and non-3RG genotypes showed the highest response rate(33.3%),while wild-type UGT1A1*28(TA6/6) with non-3RG only had a 13.6% response rate,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Logistic regression showed treatment duration was closely linked to clini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INOTECAN fluorouracil 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lA1 Thymidylate synthetase Polymor-phisms PHARMACOKINETICS Treatment outcome Toxic-ity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下载PDF
糖苷合成研究(Ⅳ)──氟脲嘧啶N-葡萄糖醛酸苷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孙昌俊 王义贵 +5 位作者 陈再成 薛鹏 胡为峰 徐贝力 赵跃然 王美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1169-1171,共3页
合成了12种新的5-氟脲嘧啶N-葡萄糖醛酸苷类比合物,其结构用元素分析、IR、1HNMR等技术确定.初步生物学实验表明,其中有些化合物对小鼠S-180腹水瘤(实体型)具有较高的抑瘤活性.
关键词 糖苷 葡萄糖醛酸苷 合成 抗癌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