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速对浮游藻类生长和种群变化影响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41
1
作者 李飞鹏 高雅 +2 位作者 张海平 肖宜华 陈玲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4-49,共6页
采集夏季崇明岛中心湖原水,在环形有机玻璃水槽开展了不同流速对浮游藻类生长和种群变化影响的研究.相对于静止水槽,实验前期不同的流速条件均对浮游藻类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实验后期浮游藻类叶绿素a含量均稳定在一定水平,且流... 采集夏季崇明岛中心湖原水,在环形有机玻璃水槽开展了不同流速对浮游藻类生长和种群变化影响的研究.相对于静止水槽,实验前期不同的流速条件均对浮游藻类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实验后期浮游藻类叶绿素a含量均稳定在一定水平,且流动水槽中叶绿素a含量略大于静止水槽,这可能与静止围隔中出现大量枝角类浮游动物有关,而流动条件则抑制了浮游动物的生长,减轻了对浮游藻类的捕食压力.水体流动导致了浮游藻类种群的变化,蓝藻的迅速消失、绿藻和硅藻形成生长优势是主要特征,表明持续的流动条件是导致浮游植物种属减少和群落结构变化的直接原因.该研究可为调水引流在河道、湖泊和水库中的富营养化控制和水华防治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速 浮游藻类 种群变化 模拟试验
下载PDF
中国泥石流起动物理模拟试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2
作者 倪化勇 唐川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6-613,共8页
为进一步提高泥石流起动物理模拟试验的科学性,完善试验体系,采用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总结了近年来中国泥石流起动物理模拟试验开展的现状,从水流冲刷与泥石流起动试验以及人工降雨与泥石流起动试验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国泥石流起动试验取... 为进一步提高泥石流起动物理模拟试验的科学性,完善试验体系,采用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总结了近年来中国泥石流起动物理模拟试验开展的现状,从水流冲刷与泥石流起动试验以及人工降雨与泥石流起动试验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国泥石流起动试验取得的主要进展和理论成果。在国内外泥石流起动物理模拟试验对照基础上,提出中国泥石流起动物理模拟试验研究的建议:提高水流浓度、降雨雨型与土体特征的相似率;加强降雨或水流作用下土体物理力学特征变化与泥石流起动响应研究;推动降雨与汇流共同作用下泥石流起动综合性物理模拟试验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起动 物理模拟试验 水流冲刷 人工降雨
下载PDF
产水气藏气液两相管流动态规律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廖开贵 李颖川 +1 位作者 杨志 钟海全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7-612,共6页
由于气液两相流流型的多变性和流动机理的复杂性,需要建立适用于任何流动条件的压降模型。目前工程常用的两相流压降模型主要是基于圆管流动实验数据得到的,其适用条件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含水气井,其气水比一般比油井高得多,而且... 由于气液两相流流型的多变性和流动机理的复杂性,需要建立适用于任何流动条件的压降模型。目前工程常用的两相流压降模型主要是基于圆管流动实验数据得到的,其适用条件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含水气井,其气水比一般比油井高得多,而且水和油物性差异大,气水两相流液体滑脱严重。现有的两相流压降模型用于气井压降预测时误差较大。因此对其进行了修正,给出了修正曲线。依据气水两相流实验,深入研究了气水两相上升流流动机理及特性参数变化规律,在现有气液两相流压降模型基础上探讨了适用于产水气井的H-B修正模型,应用现场资料对该模型进行的评价和验证表明,提高了预测产水气井压降分布的准确性,更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流动机理 模拟实验 产水气井 压降模型
下载PDF
基于驾驶模拟技术的不良天气对驾驶员跟驰行为的综合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赵晓华 任贵超 +2 位作者 陈晨 荣建 常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0-95,共6页
近年来不良天气频发,对城市交通流运行影响较大。从驾驶行为角度,利用驾驶模拟技术,搭建城市快速路场景,分析多种雨、雪、雾等不良天气对直线路段下跟驰行为的影响。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天气条件下车头时距、车头间距振幅... 近年来不良天气频发,对城市交通流运行影响较大。从驾驶行为角度,利用驾驶模拟技术,搭建城市快速路场景,分析多种雨、雪、雾等不良天气对直线路段下跟驰行为的影响。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天气条件下车头时距、车头间距振幅、最小跟驰车速差、最大跟驰车速差以及跟驰加速度等指标的显著性,进而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不良天气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车头时距、车头间距振幅、最小跟驰车速差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具有显著性差异,且一般随天气恶劣程度增加,车头时距与车头间距振动幅度变大,最小跟驰车速差减小。不同天气条件对交通流顺畅性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大暴雪、大雨、大暴雨、大雾、中雨、雾、强浓雾、大雪、轻雾、小雨、晴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不良天气 交通流顺畅性 跟驰行为 驾驶模拟实验
下载PDF
断裂带油气幕式运移:来自物理模拟实验的启示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少华 杨明慧 罗晓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83-1191,共9页
断裂结构对油气运移的影响是当前油气输导体系研究的前沿与薄弱环节.本文在调研断裂结构及其流体流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断裂带油气幕式运移过程,探讨断裂带油气运移机理及相关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断裂内部结构控制着油... 断裂结构对油气运移的影响是当前油气输导体系研究的前沿与薄弱环节.本文在调研断裂结构及其流体流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断裂带油气幕式运移过程,探讨断裂带油气运移机理及相关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断裂内部结构控制着油气运移的路径和方式,含油饱和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油气运移的路径;破碎带是油气幕式运移的优势通道,且油气聚集成藏的潜在圈闭为位于油源断裂主动盘一侧的圈闭.单次幕式充注过程中运移量与时间之间的对数型关系表明,流体沿断裂幕式运移具有非线性流的特征,且流动速率可能介于一个相对固定的范围,其数量级约为102 ~ 103m/a;流体沿断裂幕式流动过程包含高速非线性流、过渡流动机制和线性达西流3种流体流动机制,其间的相互转换是一个多物理场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此外,断层体油气藏的形成条件为油气沿断裂运移时,运移动力与阻力在断裂带内达成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油气幕式运移 流体流动机制 油气藏 物理模拟实验
下载PDF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Struck by Debris Flow in Mountain Areas of Western China 被引量:8
6
作者 ZHANG Yu WEI Fangqiang WANG Qing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07年第4期645-650,共6页
It's very important to simulate impact load of debris flow effectively and to investigate dynamic response of architectures under dynamic impact of debris flow, which are necessary to design disaster mitigation const... It's very important to simulate impact load of debris flow effectively and to investigate dynamic response of architectures under dynamic impact of debris flow, which are necessary to design disaster mitigation construction. Firstly, reinforced concrete domestic architectures in mountain areas of western China had been chosen as main architecture style. The bearing load style and the destructed shape of reinforced flamed construction impacted by discontinuous viscous debris flow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Secondly, Jiangjia Ravine debris flow valley 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had been chosen as research region. Utilizing based data from fieldwork and practical survey, the authors simulated and calculated theoretically impact force of discontinuous viscous debris flow. Thirdly, an impact data collecting system (IMHE IDCS) wa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to fulfill designed simulation experiments. Finally, a series of impact test of researched structure models had been fulfilled. During experiment, the destructed shape and course of models were observed and the dynamic displacement data and main natural frequency data of model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ris flow impact load dynamic response simulation experiment ARCHITECTURE
下载PDF
新型仿生六足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被引量:9
7
作者 罗庆生 韩宝玲 +1 位作者 毛新 黄麟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21,共5页
在仿生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分散递阶控制技术构建了仿生六足机器人控制系统,从结构系统分析、控制系统设计、运动特性分析、运动流程控制等各环节加以研究和探索,并通过M atlab进行了轨迹跟踪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机器人具有较... 在仿生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分散递阶控制技术构建了仿生六足机器人控制系统,从结构系统分析、控制系统设计、运动特性分析、运动流程控制等各环节加以研究和探索,并通过M atlab进行了轨迹跟踪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机器人具有较好的运动特性和良好的抗干扰能力,从而为仿生六足机器人运动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六足机器人 模块化分散递阶控制技术 控制系统设计 运动流程控制 系统仿真试验
下载PDF
缝洞单元类型快速识别方法 被引量:8
8
作者 肖阳 何文 +3 位作者 罗慎超 宋军正 杨辉 陈萍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0-126,共7页
为了对碳酸盐岩储集体类型进行快速划分和识别,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单元,根据典型井的静态资料,明确缝洞组合模式,选择有代表性的岩心造洞并进行物理模拟实验,分析裂缝-孔洞型单元、孤立溶洞型单元和有基质供液的溶洞型单元的流动特征。通... 为了对碳酸盐岩储集体类型进行快速划分和识别,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单元,根据典型井的静态资料,明确缝洞组合模式,选择有代表性的岩心造洞并进行物理模拟实验,分析裂缝-孔洞型单元、孤立溶洞型单元和有基质供液的溶洞型单元的流动特征。通过噪声处理和地层综合压缩系数分析对自喷期流动特征曲线进行校正。根据塔里木油田英买2区块自喷期油压曲线、累积压降-累积产液量曲线、漏失和放空等动态资料以及缝洞单元雕刻图等静态资料,综合压恢试井解释资料,认为英买2区块40口井缝洞单元可划分为4种类型:有基质供液的溶洞型单元、裂缝-孔洞型单元、孤立溶洞型单元和其他类别单元。该方法可应用于今后油藏开发过程中缝洞单元的快速、准确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缝洞单元 储集体特征 自喷曲线 物理模拟实验
下载PDF
酸压裂缝体形态与流动能力的控制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储层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郭建春 陈付虎 +4 位作者 苟波 李嘉瑞 王世彬 肖晖 任冀川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77,共9页
立体改造技术是实现非均质碳酸盐岩油气藏立体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而控制酸压裂缝体的形态和流动能力则是其核心。为了揭示控制酸压裂缝体形态和流动能力的主要因素,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露头岩样,针对... 立体改造技术是实现非均质碳酸盐岩油气藏立体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而控制酸压裂缝体的形态和流动能力则是其核心。为了揭示控制酸压裂缝体形态和流动能力的主要因素,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露头岩样,针对“滑溜水+高浓度酸液”酸压工艺,采用岩石力学真三轴耦合系统开展室内物理模拟实验;采用CT扫描技术来表征酸压裂缝体形态及获取裂缝宽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酸压裂缝体形态控制因素;然后,通过对裂缝系统的渗透率进行测试,分析了酸压裂缝体流动能力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大牛地气田马五5亚段储层平均水平应力差异系数为0.25,酸压后能够形成复杂裂缝体;②酸液对裂缝条数的影响不明显,其对水力裂缝的溶蚀、疏通作用增加了裂缝宽度,酸蚀缝宽是酸液在水力裂缝主缝与分支缝、靠近注液端的水力裂缝与远端水力裂缝中竞争流动、反应的结果;③该气田马五5亚段储层进行酸压改造时的合理注酸强度为12.0 m^3/m,注酸排量应大于等于6.0 m^3/min;④进行立体酸压设计时,需要针对特定储层改造对象,确定注酸量的合理范围及最小合理注酸排量,进而优化注酸规模,以实现对储层的充分改造。结论认为,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致密碳酸盐岩储层立体酸压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碳酸盐岩 立体酸压 酸压裂缝体 裂缝形态 裂缝流动能力 物理模拟实验 CT扫描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MATpower在潮流计算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功贵 刘利兰 +1 位作者 郭艳艳 唐贤伦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0-93,123,共5页
为加强学生对潮流计算的理解和掌握,研究了MATpower在潮流计算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设计了一个5机12节点的简单电力系统,介绍了其结构参数特点,详细说明了该系统基于MATpower的潮流计算程序的具体实现方法,分析了仿真后的数据结果;实验结... 为加强学生对潮流计算的理解和掌握,研究了MATpower在潮流计算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设计了一个5机12节点的简单电力系统,介绍了其结构参数特点,详细说明了该系统基于MATpower的潮流计算程序的具体实现方法,分析了仿真后的数据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电力系统设计正确,潮流计算程序编写无误,真实反映了电力系统各变量的属性和内部规律。通过这一过程,强化了学生在潮流计算学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加深了学生对潮流计算理论知识的理解,这对潮流计算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计算 MATpower 仿真实验
下载PDF
某海底多相流管线内腐蚀直接评价方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汪江斌 闫婷婷 +1 位作者 杨萍 王修云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5-49,共5页
某海底多相流混输管线投产二十余年内因管道结构问题无法进行内检测,为了解管道的内腐蚀状况,参考NACE SP0116-2016标准对海管进行内腐蚀评价。根据海管实际工况,选择合适的多相流模型和腐蚀预测模型组合形成适用于多相流海管内腐蚀评... 某海底多相流混输管线投产二十余年内因管道结构问题无法进行内检测,为了解管道的内腐蚀状况,参考NACE SP0116-2016标准对海管进行内腐蚀评价。根据海管实际工况,选择合适的多相流模型和腐蚀预测模型组合形成适用于多相流海管内腐蚀评价的模型,预测海管内腐蚀高风险位置及腐蚀速率。同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获取海管的内腐蚀速率,用以验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根据预测的壁厚损失计算管线的剩余强度和剩余寿命,确定管线的再评价周期。基于评价结果,提出管线完整性管理措施建议,提高海底管道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管 多相流 内腐蚀 直接评价 腐蚀模拟试验
下载PDF
基于改进NaSch模型的网联异质交通流特性分析
12
作者 张萌萌 宋家恕 解树坤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6-91,共6页
为研究智能网联环境下异质交通流演变规律,设计典型场景驾驶模拟实验,采集传统车辆(human driven vehicle,HDV)与智能网联车辆(connected vehicle,CV)驾驶行为特征指标,对异质交通流关键参数进行分析和标定;构建考虑HDV与CV驾驶行为差... 为研究智能网联环境下异质交通流演变规律,设计典型场景驾驶模拟实验,采集传统车辆(human driven vehicle,HDV)与智能网联车辆(connected vehicle,CV)驾驶行为特征指标,对异质交通流关键参数进行分析和标定;构建考虑HDV与CV驾驶行为差异的异质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并基于改进的NaSch模型进行仿真实验,解析智能网联环境下交通流基本图,分析异质交通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较于HDV,CV驾驶员捕捉道路信息和反应时间提升约11.4%;自由流状态下,CV车速比HDV车速提升了7.4%,且同一车速下安全跟驰距离缩短了18.2%;随着CV所占比例由20%增至80%,交通流基本图显示交通流平均车速显著提升,交通流率增加,时空轨迹图显示局部拥堵状况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智能网联 异质交通流 NaSch模型 元胞自动机 驾驶模拟实验
下载PDF
气井零液流量流动模拟实验及模型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罗程程 靳悦 +4 位作者 刘永辉 杨杰友 杨建英 王强 叶长青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86,共6页
气井零液流量流动是积液气井中一种特殊的流动现象,准确认识零液流量流动规律对于揭示气井积液机理、判断气井积液程度、指导积液气井气举和泡排等排采工艺设计及优化至关重要,但目前缺乏相关深入全面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模型。为此,文章... 气井零液流量流动是积液气井中一种特殊的流动现象,准确认识零液流量流动规律对于揭示气井积液机理、判断气井积液程度、指导积液气井气举和泡排等排采工艺设计及优化至关重要,但目前缺乏相关深入全面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模型。为此,文章基于所搭建可视化实验装置开展了零液流量流动实验,建立了零液流量持液率模型和气井井筒积液高度预测方法。结果表明:零液流量流动时存在泡状流、段塞流和搅动流三种流型;油管尺寸一定时,静液柱高度对持液率无影响,其值仅与气流速相关;新建零液流量流动持液率模型与实验误差为仅为3.5%,与实际气井误差为8.7%,能够准确地运用于实际积液气井压力预测。新模型及积液高度预测方法可为现场气井积液程度判断提供理论依据,为实施排采工艺的积液气井提供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液流量 持液率模型 积液高度 排采工艺优化 两相流 流动模拟实验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the sand-dust environment on air-gap breakdown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te-to-plate electrode 被引量:4
14
作者 HE Bo1, ZHANG Gang1, CHEN BangFa1, GAO NaiKui1, LI YaoZhong2, PENG ZongRen1 & JIN HaiYun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lectrical Insulation and Power Equipmen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2 Xinjia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Urumqi 830011, China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0年第3期458-464,共7页
The experiments of plane-plane gap discharge was carried out in an environment of artificial sandstorm.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in gap breakdown voltage between the sand & dust environment and c... The experiments of plane-plane gap discharge was carried out in an environment of artificial sandstorm.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in gap breakdown voltage between the sand & dust environment and clean air, some problems were investigated, such as effects of wind speed and particle concentration on the breakdown voltage, differences of gap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dust & sand medium and the clean air mediu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lean air environment, the dust & sand environment had a decreased gap breakdown voltage. The longer the gap distance, the greater the voltage drop; the breakdown voltag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article concentration in flow. With the increase of wind speed, the breakdown voltage decreased at the beginning and rose afterwards. The results of the paper may helpful for further research regarding the unidentified flashover and external ins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V power grid in the dust & sand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ERNAL INSULATION air-gap BREAKDOWN sand-dust flow simulation experiment
原文传递
提高采收率开发层系组合的渗透率级差界限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月银 雷霄 +1 位作者 张乔良 李标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52,9,共3页
渗透率极差是划分和组合开发层系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合理的渗透率极差界限可减少层间干扰,提高纵向波及系数从而使油田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考虑生产成本与开发效果,海上油藏一般采用大井距、多层合采的方式开发,这导致生产过程... 渗透率极差是划分和组合开发层系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合理的渗透率极差界限可减少层间干扰,提高纵向波及系数从而使油田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考虑生产成本与开发效果,海上油藏一般采用大井距、多层合采的方式开发,这导致生产过程中层间矛盾突出、层间干扰严重,最终影响油井的产量和油田的最终采收率。为研究开发层系组合的渗透率级差界限,采用物理模拟实验和油藏工程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物理模拟实验和油藏工程分析方法获得的结论一致,即多层合采时各层流量比大于渗透率极差,且当渗透率极差大于7时低渗层对产量的贡献小于10%。此研究成果为未来海上油田开发层系的合理组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层系 渗透率极差 流量比 多层合采 物理模拟实验 油藏工程
下载PDF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交通流量预测数学模型设计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红敏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10-112,共3页
精确的交通流量预测是实现未来智能交通的关键技术。神经网络模型在该领域的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为了提高预测精度,设计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交通流量预测数学模型。首先,对交通流量数据的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然后结合... 精确的交通流量预测是实现未来智能交通的关键技术。神经网络模型在该领域的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为了提高预测精度,设计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交通流量预测数学模型。首先,对交通流量数据的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然后结合特征训练过程和卷积神经网络构建深度神经网络结构,并给出深度神经网络的配置参数。利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MD分校的交通流数据集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可以对短时交通全局趋势进行预测,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量预测 智能交通 数学模型 深度神经网络 预测精度 仿真实验
下载PDF
基于Saber 的电动汽车高压导线载流能力仿真试验
17
作者 张世豪 姬江涛 +2 位作者 赵凯旋 康金灿 崔海领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3年第12期110-115,共6页
以高压导线为研究对象,对高压导线的载流能力以及启动工况进行仿真试验和验证。提出了一种基于Saber的电动汽车高压导线在不同温度场的载流量仿真试验方法,利用MAST语言库添加了导体层热阻率、绝缘层热阻率以及温度场的大小,建立了基于... 以高压导线为研究对象,对高压导线的载流能力以及启动工况进行仿真试验和验证。提出了一种基于Saber的电动汽车高压导线在不同温度场的载流量仿真试验方法,利用MAST语言库添加了导体层热阻率、绝缘层热阻率以及温度场的大小,建立了基于温度场的高压导线载流模型,引入Saber技术进行载流能力仿真和启动工况仿真。通过搭建LabVIEW试验平台进行验证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导线载流能力的仿真结果的精准性为93.11%,相较于传统解析法,精度优化了28.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BER 电动汽车 高压导线 载流量 仿真试验
下载PDF
深水单向迁移水道建造模式与成因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82-1093,共12页
深水水道是发育于大陆坡—海底平原的一种常见地貌。单向迁移水道是深水水道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成因主要源于垂直陆坡走向浊流与平行陆坡走向底流(即等深流)的交互作用。单向迁移水道的迁移—建造特征目前存在2种截然不同的模式。其一... 深水水道是发育于大陆坡—海底平原的一种常见地貌。单向迁移水道是深水水道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成因主要源于垂直陆坡走向浊流与平行陆坡走向底流(即等深流)的交互作用。单向迁移水道的迁移—建造特征目前存在2种截然不同的模式。其一为下游迁移模式,即水道顺着等深流的流动方向单向迁移,该模式下水道建造特征表现为非对称"U"形或"V"形剖面形态、顺直—低弯度平面特征、外堤岸缺乏,以水道内的侵蚀—充填建造为主。其二为上游迁移模式,即水道向等深流的来源方向单向迁移,该模式下水道建造特征表现为非对称"鸥翼"状剖面形态、低—高弯度平面特征、外堤岸单侧较发育,以水道—堤岸建造为主。这2种截然不同的迁移—建造特征表明交互作用成因的深水单向迁移水道的形成机制及古海洋学意义目前还存在较大争议。现代化的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模拟实验(如数值模拟、水槽模拟)、地质露头分析和近海底流体原位观测可能是解决该争议的最有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单向迁移水道 浊流 等深流 交互作用 模拟实验
下载PDF
采气井筒不同流动阶段两相管流流态模拟实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韩倩 徐骞 陆俊华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1年第4期114-118,共5页
在不同的采气方式和流动阶段条件下,气液两相流流态存在较大差异。为了研究采气井筒不同流动阶段气液两相流态的变化情况,本文通过建立内径为65 mm、水平段为10 m的有机玻璃管实验回路,开展不同采气工艺条件下的模拟实验。实验模拟在自... 在不同的采气方式和流动阶段条件下,气液两相流流态存在较大差异。为了研究采气井筒不同流动阶段气液两相流态的变化情况,本文通过建立内径为65 mm、水平段为10 m的有机玻璃管实验回路,开展不同采气工艺条件下的模拟实验。实验模拟在自喷、泡排、气举、电泵液四种采气工艺条件下,观察不同进液量、进气量时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流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气工艺和流动阶段条件下水平井筒气液两相流主要存在分层流、段塞流和环状流三种流型,进液量和进气量的大小对流态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气井筒 两相流 流态 模拟实验 采气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