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7年鹰潭市城区暴雨天气与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30
1
作者 桂园园 马中元 +2 位作者 齐永胜 余剑浩 张萍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75,共13页
使用MICAPS常规天气、江西WebGIS雷达拼图、自动气象站等资料,采用天气学中尺度天气分析方法和雷达回波图像形态分析方法,对2017年5次鹰潭市城区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鹰潭5次城区暴雨有2种降水类型:一是对流型降水,二是混合型降... 使用MICAPS常规天气、江西WebGIS雷达拼图、自动气象站等资料,采用天气学中尺度天气分析方法和雷达回波图像形态分析方法,对2017年5次鹰潭市城区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鹰潭5次城区暴雨有2种降水类型:一是对流型降水,二是混合型降水。对流型强雨带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带状;混合型雨带主要呈东~西或西南~东北走向。造成鹰潭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有地面倒槽、准静止锋、地面辐合线、地面气旋等;925hPa至500hPa常常伴有西南急流、低涡、切变线,其中850hPa都存在一个比湿的大值区;200hPa常处在高空急流区的右侧、分流区内。V-3θ图上露点假相当位温曲线、饱和假相当位温曲线呈现“一”字形横向平直分布和竖向准重合型,对流层水汽充沛且深厚,水汽极易饱和,降水效率高,十分利于产生暴雨、大暴雨天气。造成鹰潭城市暴雨的雷达回波特征主要是絮状回波带,回波单体强度虽然不强,但维持时间长,反复经过一地,单体回波呈现“列车效应”,最后形成暴雨或大暴雨天气。锋面回波带和锋前暖区的超级单体、强回波单体和短带回波,也会形成短时强降水而产生暴雨。在垂直剖面图上,对流性降水的强回波单体回波0dBz上沿达到12km以上,45dBz强回波顶高超过6km;回波中心强度达到55~60dBz,有时在强回波上方出现旁瓣造成的虚假回波。混合型降水回波的0dBz上沿在12km左右,但45dBz强回波顶高不超过6km,属于典型“低质心”降水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区暴雨 短时强降水 V-3Θ图 超级单体 絮状回波带 列车效应 低质心降水
下载PDF
2017年6月24-25日上高大暴雨过程分析
2
作者 吴才明 罗燕 +2 位作者 高建平 周丹红 冷健 《江西科学》 2018年第4期611-614,631,共5页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江西Web GIS雷达拼图应用平台、江西自动站平台、强天气监测平台和雷电监测平台等数据,对2017年6月24-25日上高大暴雨过程,采用数据统计、形态特征对比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江西汛期暴雨覆盖面较大,维持时间较...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江西Web GIS雷达拼图应用平台、江西自动站平台、强天气监测平台和雷电监测平台等数据,对2017年6月24-25日上高大暴雨过程,采用数据统计、形态特征对比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江西汛期暴雨覆盖面较大,维持时间较长,雨量比较集中,暴雨带范围较广。在持续较长时间的暴雨过程中,会出现≥10.0 m/s极大风速,但出现冰雹和≥17.2 m/s(8级)雷暴大风的几率较小,主要以短时强降水、雷电天气和持续性降水天气影响为主;2)200 h Pa分流区,500 h Pa低槽东移携带槽后干冷空气南下,副高位于华南,588线呈东北西南向,有利于西南气流发展;700 h Pa切变,850 h Pa低涡切变(湿舌范围较大);925h Pa切变、地面准静止锋上南北气流汇合等是产生江西暴雨的天气系统;3)东北—西南走向或东—西走向的絮状回波带中主要由40~45 d BZ回波组成,最强回波达到45~50 d BZ;或在中等强度的絮状回波中嵌有较强的回波单体;或絮状回波带中存有回波短带,这种回波结构虽然强度不强,造成地面降水也不是很大,但在一地维持时间较长,也可以产生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天气系统 絮状回波带 短时强降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