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名字的心理效应:来自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的证据 被引量:20
1
作者 苏红 任孝鹏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79-887,共9页
作为典型的标识符号名字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识别功能,随着互联网对人际互动方式的影响更加突出,名字作为交往初期人际互动的重要信息,其发挥的作用也更加明显。回顾心理学在个体水平和群体水平上对名字的研究,可以发现名字既... 作为典型的标识符号名字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识别功能,随着互联网对人际互动方式的影响更加突出,名字作为交往初期人际互动的重要信息,其发挥的作用也更加明显。回顾心理学在个体水平和群体水平上对名字的研究,可以发现名字既能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又能反映群体的文化心理和偏好。在个体水平上,名字通过影响名字主人的自我认同或通过影响他人对名字主人的评价来影响其心理和行为;在群体水平上,名字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产品可以探讨社会的文化变迁规律。以往研究多是基于西方文化中的人名展开,然而中国人的名字具有自身的文化特殊性,这一点值得心理学家给予更多的关注。未来心理学应开展更多本土文化背景下中国人名字的实证研究,比如利用人名的演变更迭探究中国人独立性的代际变迁或是探究男性化/女性化名字与个体求职和网上约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字 心理效应 求职行为 网络交友 文化变迁
下载PDF
新闻标题出彩的技巧浅析
2
作者 刘世华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3-194,共2页
新闻标题出彩的技巧有很多,其中巧借成语入题,用"衍名"法拟题可使新闻标题一语中的、精炼传神、新鲜有趣,让人一目了然、过目难忘。
关键词 巧借 活用 成语 衍名
下载PDF
若干历史人物的名称用字丛考
3
作者 王靖宇 《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70-74,共5页
姓名学是民俗学的分支学科 ,汉语人名用字研究是民俗学家和训诂学家共同关注的课题。由于年代久远 ,社会背景变得越来越复杂 ,某些历史人物的姓、名、字、号常常被人们误读或误写 ,给言语交际和学术研究带来一些不应有的麻烦。认真考证... 姓名学是民俗学的分支学科 ,汉语人名用字研究是民俗学家和训诂学家共同关注的课题。由于年代久远 ,社会背景变得越来越复杂 ,某些历史人物的姓、名、字、号常常被人们误读或误写 ,给言语交际和学术研究带来一些不应有的麻烦。认真考证和甄别同一姓名的不同读法和写法 ,订正某些与姓名相关的错误 ,是文史研究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人物 名称 用字 考证 姓名学 民俗学
下载PDF
嘉道词风与潘氏词人群 被引量:2
4
作者 沙先一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4-57,共4页
清代词史上,吴门潘氏为一望族,在政治与文化上处于强势地位。他们与以戈载为首的吴中七子多有往还,主张并实践严审律韵的词学观念,为吴中词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常州词派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常州词学发展。
关键词 潘氏家族 吴中词派 常州词学
下载PDF
平等亲近与等级森严——“名+官职衔”称呼模式的多视阈解读
5
作者 陈伟莲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3期1-4,共4页
近年来,在一些非正式场合和某些正式场合,一些地方党政干部逐渐流行用一种"名+官职衔"的称呼语替代传统的"姓氏+官职衔"的称呼语进行面称或他称。该文对"名+官职衔"称呼模式在称谓系统中进行定位,并试从... 近年来,在一些非正式场合和某些正式场合,一些地方党政干部逐渐流行用一种"名+官职衔"的称呼语替代传统的"姓氏+官职衔"的称呼语进行面称或他称。该文对"名+官职衔"称呼模式在称谓系统中进行定位,并试从语言学、语用学、心理学、文化学及社会学的多方视阈分析"名+官职衔"称呼语模式的言外之力,论证这种称呼模式的矛盾性,这种不彻底的改革创新,残留着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并不能拉近称呼者与被称呼者,被称呼者与受众之间的心理与情感,因而不适宜在正式场合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近 等级 “名+官职衔” 称呼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