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酰亚胺薄膜中电荷输运机理和空间电荷特性 被引量:28
1
作者 周力任 吴广宁 +1 位作者 高波 曹开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11,共6页
通过测量比较耐电晕型和普通聚酰亚胺薄膜空间电荷积聚的阈值电场,分析温度对空间电荷分布的影响,以此来研究聚酰亚胺薄膜中电荷输运机理和空间电荷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耐电晕型聚酰亚胺薄膜空间电荷积聚的阈值场强高于普通聚酰亚胺薄... 通过测量比较耐电晕型和普通聚酰亚胺薄膜空间电荷积聚的阈值电场,分析温度对空间电荷分布的影响,以此来研究聚酰亚胺薄膜中电荷输运机理和空间电荷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耐电晕型聚酰亚胺薄膜空间电荷积聚的阈值场强高于普通聚酰亚胺薄膜,纳米粒子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耐电晕型薄膜的介电性能。此外,温度的升高促进电极发射电荷,增大电荷的能量和电导率,使得空间电荷的数量不断地增加,入陷的位置逐渐向介质体内移动,这与聚酰亚胺薄膜绝缘老化、击穿关系密切,是空间电荷的重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薄膜 电荷输运 空间电荷 老化
下载PDF
变频电机用聚酰亚胺薄膜电老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汪佛池 律方成 +1 位作者 徐志钮 张沛红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32,37,共4页
为研究变频电机用耐电晕型聚酰亚胺材料耐局部放电老化机理,采用电导电流法分别测量了普通聚酰亚胺薄膜(100HN)和耐电晕型聚酰亚胺薄膜(100CR)电晕老化前、经10kV/mm、20kV/mm电晕强度8h老化后的电老化阈值。结果表明,2种薄膜的电老化... 为研究变频电机用耐电晕型聚酰亚胺材料耐局部放电老化机理,采用电导电流法分别测量了普通聚酰亚胺薄膜(100HN)和耐电晕型聚酰亚胺薄膜(100CR)电晕老化前、经10kV/mm、20kV/mm电晕强度8h老化后的电老化阈值。结果表明,2种薄膜的电老化阈值随电老化强度的增加而减小,且耐电晕型薄膜的电老化阈值始终高于普通膜的阈值;在2种薄膜的空间电荷限制电流区内,耐电晕型薄膜的电流增长率较大,说明其中含有更多的浅陷阱,测试结果与其170°C下退极化电流测试结果一致。这些浅陷阱有效调节了聚酰亚胺薄膜中电场的分布,改善其耐电晕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薄膜 电导电流 电老化阈值 空间电荷 陷阱 退极化电流
下载PDF
“共同体美学”与亚洲电影 被引量:19
3
作者 饶曙光 刘婧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19,共7页
随着"作为方法的亚洲"和"作为方法的亚洲电影"进入电影研究中,亚洲电影的主体性、差异性和多样性,相关史论的知识整理和方法探索,以及具体的影像语言等成为关注的重点。由此可见,考察"亚洲电影"需要秉持... 随着"作为方法的亚洲"和"作为方法的亚洲电影"进入电影研究中,亚洲电影的主体性、差异性和多样性,相关史论的知识整理和方法探索,以及具体的影像语言等成为关注的重点。由此可见,考察"亚洲电影"需要秉持多元异质的视野,才能深入其肌理。海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无疑能提供参考,而从中国电影经验出发的"共同体美学",也在提供另一种思考。这一立足实践、提供交流空间、增加文明文化复建的理论,是对亚洲电影的再认识、再研究和再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美学 亚洲电影 主体建构 空间生产
原文传递
空间逻辑与文化使命——精准扶贫题材电影创作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百晓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50,共5页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震古烁今的历史节点呼唤着意瞩高远的电影作品。回顾、梳理并反思那些反映了这场伟大征程的精准扶贫题材影片,为后续作品提供创作的参考与指导具有深刻的意义。从人物形象的建构模式、叙事空间的整...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震古烁今的历史节点呼唤着意瞩高远的电影作品。回顾、梳理并反思那些反映了这场伟大征程的精准扶贫题材影片,为后续作品提供创作的参考与指导具有深刻的意义。从人物形象的建构模式、叙事空间的整合方式可以发现精准扶贫影片的内在规律与历史延伸。精准扶贫影片需要做到意识形态传播与艺术创作的有机融合,要求创作者以积极的政治态度、更高标准的艺术追求与更为精湛的技艺承担起书写与讴歌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电影创作 人物形象 叙事空间 意识形态传播
原文传递
趋向诗意电影的《长江图》与《路边野餐》 被引量:13
5
作者 周冬莹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0-86,共7页
诗意电影以诗的逻辑,打破预设的规则,创造出新的形式,去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让观众在最大程度上体验到生命的深度和广度。诗意电影不是给出"所是",而是对"可能"的创造。这种创造,是为了发现一种更强烈和紧密的方... 诗意电影以诗的逻辑,打破预设的规则,创造出新的形式,去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让观众在最大程度上体验到生命的深度和广度。诗意电影不是给出"所是",而是对"可能"的创造。这种创造,是为了发现一种更强烈和紧密的方式,以连接人与世界、有限与无限、自我与他者。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论述《长江图》和《路边野餐》:空间与诗意影像、诗意电影中的非时序性时间布局,以及声音的创造性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电影 空间 时间 声音
原文传递
氟化时间对聚酰亚胺薄膜空间电荷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杜伯学 牧晶 李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63-2371,共9页
聚酰亚胺薄膜作为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绝缘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超导电缆等电气电子设备。然而,薄膜积累的空间电荷会引发电场畸变,进而影响材料的老化、极化、击穿等特性。已有研究表明表面氟化能改变聚酰亚胺表层结构,从而影响电荷注入和... 聚酰亚胺薄膜作为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绝缘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超导电缆等电气电子设备。然而,薄膜积累的空间电荷会引发电场畸变,进而影响材料的老化、极化、击穿等特性。已有研究表明表面氟化能改变聚酰亚胺表层结构,从而影响电荷注入和积累。为探究氟化对聚酰亚胺薄膜空间电荷分布的影响,使用热脉冲法(TSM)研究了氟化时间为0、15、30、45和60 min且厚度为25μm的纯、耐电晕和双层纯聚酰亚胺薄膜试样的空间电荷分布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纯聚酰亚胺薄膜试样,氟化时间为45 min时空间电荷积聚最少;对于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试样,空间电荷在纳米粒子与氟化层的双重作用下随着氟化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同样氟化时间的纯聚酰亚胺薄膜试样与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试样相比,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试样的空间电荷积累更少;对于双层纯聚酰亚胺薄膜试样,界面两侧薄膜的表面特性差别对空间电荷积聚有重要影响,且可有效屏蔽电子的注入。由此可得结论:空间电荷分布与积累情况随氟化时间不同而不同,适当的氟化程度能有效抑制空间电荷积累并提高超导电缆绝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薄膜 耐电晕 表面氟化 氟化时间 空间电荷 热脉冲法
下载PDF
从“他者”书写到“自我”表达——新世纪以来藏地题材电影空间呈现的“祛魅”与“还魂” 被引量:9
7
作者 巩杰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6-159,252,共5页
藏地题材电影的藏地空间呈现,在外国(西方)导演、汉族导演和藏族本土导演的影像中展露出不同的面孔和形象。外国导演对藏地保持着"香格里拉"的神秘想象,塑造"高贵的野蛮人"形象,通过奇异民俗构建"乌托邦"... 藏地题材电影的藏地空间呈现,在外国(西方)导演、汉族导演和藏族本土导演的影像中展露出不同的面孔和形象。外国导演对藏地保持着"香格里拉"的神秘想象,塑造"高贵的野蛮人"形象,通过奇异民俗构建"乌托邦"世界的空间景象。汉族导演以主流化的国族视野,呈现出一个偏远、神秘、异质的边地景观,试图构建民族"想象的共同体"和国家"边疆想象"的空间表达。显然,"他者"视野中的藏地空间呈现出媚俗化、歪曲化、遮蔽化和意识形态化的特征。而以万玛才旦为代表的藏族本土导演,以人类学和民族学的视野和自我书写的方式,体现出藏地本土话语抵抗的"祛魅",试图还原藏地空间的真实面目和文化"还魂",并对藏地空间的文化嬗变进行现代性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地题材电影 藏地空间 电影空间 “祛魅” “还魂”
下载PDF
电影的“空间”与“空间生产” 被引量:3
8
作者 聂欣如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5-93,共9页
列斐伏尔提出“空间生产”概念,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物的生产和生产关系的互动,提出了总体性的生产关系再生产的观念。电影理论对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借用,从一个新的视角重新定义了电影的空间,也就是把电影中呈现物的空间与... 列斐伏尔提出“空间生产”概念,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物的生产和生产关系的互动,提出了总体性的生产关系再生产的观念。电影理论对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借用,从一个新的视角重新定义了电影的空间,也就是把电影中呈现物的空间与呈现意义的空间置于一种辩证的关系之中,从总体性的角度出发来看待电影的模拟空间、象征空间以及意蕴空间,从而避免了对于电影空间概念使用的生吞活剥,为电影理论开辟出一个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电影空间 空间生产 列斐伏尔
下载PDF
基于电影空间叙事手段的建筑叙事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梁婷越 焦晓倩 《城市建筑》 2019年第18期117-119,共3页
建筑与电影虽是两个独立的领域,但同为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艺术,二者在诸多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其根本联系在于二者共同的叙事性,即建筑是叙事化的空间,电影是空间化的叙事。文章试图从电影的艺术手法和空间体验构建的角度来挖掘其对建筑空... 建筑与电影虽是两个独立的领域,但同为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艺术,二者在诸多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其根本联系在于二者共同的叙事性,即建筑是叙事化的空间,电影是空间化的叙事。文章试图从电影的艺术手法和空间体验构建的角度来挖掘其对建筑空间创作可借鉴性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探讨叙事性在建筑空间中的应用,构筑人的感知力,以创造丰富的建筑空间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建筑 空间 叙事
下载PDF
意境与中国电影:从生成机制、形式规范到审美意蕴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林侠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1-191,共11页
意境虽然多归于诗歌等抒情文类,但也存在于小说、电影等叙事艺术,并表现出两种内涵:一是与古代诗词曲等抒情艺术相同,情景契合的审美经验;一是讲述成长创伤、内心经验、人生经历,带有超出抒情、文本、实境的人生况味。就电影艺术来说,... 意境虽然多归于诗歌等抒情文类,但也存在于小说、电影等叙事艺术,并表现出两种内涵:一是与古代诗词曲等抒情艺术相同,情景契合的审美经验;一是讲述成长创伤、内心经验、人生经历,带有超出抒情、文本、实境的人生况味。就电影艺术来说,意境规范了特定的艺术形式,如镜头语言、画面空间、叙事视角、视线运动等。在电影中,借助自然景物产生的抒情性意境,始终属于零星的、碎片化的审美感受,其意境内涵的重点应当是强调人生体验的整体感与超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电影艺术 镜头语言 画面空间 人生体验
下载PDF
“银幕城市”的空间美学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经武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6-122,共7页
电影向城而生,依城而长,城市深刻影响整个电影文化和产业系统。银幕空间一直在积极为呈现城市空间服务。“银幕城市”的空间美学分三种:“套娃空间”与“反套娃空间”;“第三空间”抑或“第四空间”;“乌托邦空间”“敌托邦空间”和“... 电影向城而生,依城而长,城市深刻影响整个电影文化和产业系统。银幕空间一直在积极为呈现城市空间服务。“银幕城市”的空间美学分三种:“套娃空间”与“反套娃空间”;“第三空间”抑或“第四空间”;“乌托邦空间”“敌托邦空间”和“异托邦空间”。这三种概括分别着眼于电影与城市互动关系、电影与现实多元关联、电影与社会意识表现维度。我们应该积极利用“银幕城市”的空间美学规律,更好发展电影文化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银幕城市 空间美学
下载PDF
塞外光影:归绥市1934年至1937年电影市场研究
12
作者 图克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8-25,共8页
近代以来,电影作为新兴的娱乐方式,在全国快速发展,边疆地区也不例外。归绥市(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电影市场起步较晚。1934年电影放映商业化起步后,至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前,是归绥市电影市场的快... 近代以来,电影作为新兴的娱乐方式,在全国快速发展,边疆地区也不例外。归绥市(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电影市场起步较晚。1934年电影放映商业化起步后,至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前,是归绥市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时期,电影放映总体具有管理松散、票价昂贵、环境杂乱等特点。电影院、报纸广告、意识形态影响,构成了归绥电影放映的物理承载、宣传、教育三重公共空间,呈现电影院数量由少到多、报纸广告由简到繁、意识形态管理由松散到严格的变化特点。与发达地区相比,归绥市电影市场虽然放映的影片数量不多,新上映的影片数量较少,市民的审美趣味和观影取向相对滞后,但是左翼电影和先进思想的传播并不迟滞,归绥市引入有声电影的时间也早于国内大多数城市,体现了20世纪30年代归绥市在近代化过程中“落后”与“先进”并存的时代特征,反映了经济发展、教育进步、文化氛围不断浓厚的生活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绥市 电影市场 公共空间 观影取向
下载PDF
作为文化表征的实践——电影空间生产的三重逻辑
13
作者 黄今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2期46-54,共9页
空间作为电影的基本构成元素与叙事要素,是经过创造和组织的审美化产物。在空间形象修辞、空间组接基础上形成的电影空间是一种文化表征实践,受到创作者主体意识的影响并作用于观众的心理认知。电影空间生产由地理空间的指认、叙事空间... 空间作为电影的基本构成元素与叙事要素,是经过创造和组织的审美化产物。在空间形象修辞、空间组接基础上形成的电影空间是一种文化表征实践,受到创作者主体意识的影响并作用于观众的心理认知。电影空间生产由地理空间的指认、叙事空间的形构以及文化空间的认同三重逻辑构成,体现了历史语境、权力关系和个体认同之间的动态互动。电影的空间生产创造了空间体验、认知与身份认同并再次进入文化意义与价值系统的流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空间 文化表征 空间生产 空间认同
原文传递
电影造就的对话及路向——2014年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现状、问题与趋势 被引量:5
14
作者 丁亚平 储双月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44,共14页
中国电影即将走过110年的旅程,许多突出的电影发展现象和一些在电影艺术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电影,恰巧都在2014年出现。作为历史新时期的迅猛发展,中国电影呈现持续的市场繁荣和快速提升,创作视野不断拓宽,其中,近现代历史题材构成年度... 中国电影即将走过110年的旅程,许多突出的电影发展现象和一些在电影艺术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电影,恰巧都在2014年出现。作为历史新时期的迅猛发展,中国电影呈现持续的市场繁荣和快速提升,创作视野不断拓宽,其中,近现代历史题材构成年度电影发展的重要脉络,电影类型化、影像话语和导演个人性诠释等正逐渐形成更加多样化的理解和故事策略,电影综合产值及市场占有率、过亿票房电影数量、观影人次、海外市场票房等各项指标均不断跃进。中国电影在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更呈现出了多媒体时代的新特征。分析中国电影在当前遭遇的转变,评论影片创作的优劣,并进而带出一些关于中国电影路向方面的讨论,颇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2014年度 中国电影作品 总体发展 叙述路径 电影思维 问题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寄生虫》:空间美学艺术化与商业化的契合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宸赫 黄淑洁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03-106,共4页
《寄生虫》是韩国导演奉俊昊指导的电影,2019年荣获第72界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最佳影片奖,是首部获得该奖项的韩国电影。该片在韩国、法国等地均取得了不菲的票房成绩,不但具备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同时也通过目前已上映地... 《寄生虫》是韩国导演奉俊昊指导的电影,2019年荣获第72界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最佳影片奖,是首部获得该奖项的韩国电影。该片在韩国、法国等地均取得了不菲的票房成绩,不但具备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同时也通过目前已上映地区的数据反馈可以看出,《寄生虫》在艺术与商业的契合中找到了适当的平衡。本文以电影空间艺术的视角,分析《寄生虫》的艺术化与商业化的表达,探寻二者结合的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空间 空间艺术 空间美学
下载PDF
原著文学与改编电影中的不同叙事语法比较——以《潜水钟与蝴蝶》为例
16
作者 蒋文心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3期6-10,60,共6页
电影叙事学研究起源于文学叙事学研究,然而电影发展至今,早已将文学叙事学理论进行了充分的“电影化”的改造,如今,文学场域和电影场域中的叙事语法已经存在显著差异。该文以《潜水钟与蝴蝶》的原著文学与改编电影为例,从经典文学叙事... 电影叙事学研究起源于文学叙事学研究,然而电影发展至今,早已将文学叙事学理论进行了充分的“电影化”的改造,如今,文学场域和电影场域中的叙事语法已经存在显著差异。该文以《潜水钟与蝴蝶》的原著文学与改编电影为例,从经典文学叙事理论出发,从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和叙事视点三个维度对文学叙述语法和电影叙事语法进行比较分析,分别阐释了在进行影视改编时,如何对文学中叙事语法的不同维度进行电影语言的编码,并得出结论:经过对不同叙事语法的运用,文学语言比电影语言更加抽象,而电影语言比文学语言更具灵活性与表达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改编 叙事语法 叙事时间 叙事空间 叙事视点 《潜水钟与蝴蝶》
下载PDF
罪与罚:黑色电影中的城市影像与空间建构
17
作者 张燕来 马家清 《华中建筑》 2024年第4期16-20,共5页
电影的发展与都市的成长紧密相联,20世纪上半叶兴起的黑色电影以美国的现代化城市为环境背景,记录了大量的城市影像。该文借由黑色电影对“大都市”的想象、建构和表达,结合对早期经典影片的分析,从建筑学角度研究黑色电影与城市空间的... 电影的发展与都市的成长紧密相联,20世纪上半叶兴起的黑色电影以美国的现代化城市为环境背景,记录了大量的城市影像。该文借由黑色电影对“大都市”的想象、建构和表达,结合对早期经典影片的分析,从建筑学角度研究黑色电影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探讨电影对城市的表达方式,揭示城市空间如何参与电影叙事,拓展对黑色电影空间的理解边界,探究城市空间建构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电影 城市影像 空间 情感
下载PDF
重塑城市记忆——中国电影中深圳城市空间的深港故事与改革叙事
18
作者 吴浚 骆文哲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4年第4期115-119,共5页
作为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途径与手段,电影不仅记录、再现城市风物与生活,同时也形塑人们对城市形象和文化空间的感知。文章将视点聚焦于中国电影对深圳的城市想象、建构与表达,有助于梳理深圳地域空间形象的流变。研究发现,深圳城市空间... 作为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途径与手段,电影不仅记录、再现城市风物与生活,同时也形塑人们对城市形象和文化空间的感知。文章将视点聚焦于中国电影对深圳的城市想象、建构与表达,有助于梳理深圳地域空间形象的流变。研究发现,深圳城市空间想象建基于中国电影城市想象的传统之上,融合时代历史的现实而形成了中国改革叙事中的南方城市、跨境空间演绎的深港故事两种地域性叙事资源,同时针对深圳城市空间想象的问题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空间 深圳城市形象 改革叙事 深港故事 城市记忆
原文传递
东北喜剧网络电影的底层叙事策略
19
作者 张聪 徐锦博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36-140,共5页
东北喜剧网络电影作为东北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借助“爱腾优”等网络视听平台的制作与宣发,展现出了与时代紧密相连的深厚文化生命力。这类影片主要描绘社会底层人物在逆境中的抗争与成长,通过父子情、兄妹情、中年夫妻情等多层次... 东北喜剧网络电影作为东北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借助“爱腾优”等网络视听平台的制作与宣发,展现出了与时代紧密相连的深厚文化生命力。这类影片主要描绘社会底层人物在逆境中的抗争与成长,通过父子情、兄妹情、中年夫妻情等多层次情感主题,有机地融合了东北地域的工业与民俗特色。其鲜明的底层人物叙事策略,东北地域空间的文化景观以及“泛喜剧化”叙事手法的运用,不仅深刻地反映了东北地域文化的丰富底蕴,更传递了底层民众积极面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为东北喜剧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喜剧 网络电影 底层人物 叙事空间 泛喜剧化 地缘文化
下载PDF
《三大队》:悲剧空间中的双重价值弥合
20
作者 吕国玮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6-122,共7页
电影《三大队》融合悲剧风格和影像语言“再现”现实,在个体价值与时代价值的双重问询中开辟艺术审美、现实反思的影像空间。本文从空间叙事、空间意象、空间身体美学三个角度,分析《三大队》如何以空间呈现悲剧,并在悲剧讲述中完成对... 电影《三大队》融合悲剧风格和影像语言“再现”现实,在个体价值与时代价值的双重问询中开辟艺术审美、现实反思的影像空间。本文从空间叙事、空间意象、空间身体美学三个角度,分析《三大队》如何以空间呈现悲剧,并在悲剧讲述中完成对个体价值和社会道德价值的双重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队》 电影 悲剧 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