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5
篇文章
<
1
2
…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汉英指示路径虚拟位移对比研究
被引量:
21
1
作者
范娜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4年第1期15-19,共5页
指示路径虚拟位移包含的认知要素有位移主体、位移、路径、方式、持续时间和距离。认知要素的语义特点体现了人类内在的认知过程,对汉语和英语指示路径虚拟位移认知要素的研究表明汉语和英语此类表达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人类的认知共性:...
指示路径虚拟位移包含的认知要素有位移主体、位移、路径、方式、持续时间和距离。认知要素的语义特点体现了人类内在的认知过程,对汉语和英语指示路径虚拟位移认知要素的研究表明汉语和英语此类表达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人类的认知共性:如位移是对位移路径的说明,路径条件(路径信息的必要)和方式条件(方式信息的排除)共同存在,且持续时间是对距离的说明;此外,汉英此类表达也体现了一定的认知差异,如位移主体的抽象度不同。本研究以汉英指示路径虚拟位移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不同语言背后的人类认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路径
虚拟位移
位移事件
认知要素
原文传递
虚拟位移构式的主观化认知研究
被引量:
21
2
作者
钟书能
黄瑞芳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7-34,共8页
延伸路径虚拟位移构式(简称"虚拟位移构式")的句法语义特征主要表现在位移主体、路径信息、方式信息和移动时间等四类句法语义因素之中,本文诉诸主观化这个认知视角探寻其建构理据。我们发现,一方面,虚拟位移的建构主要归因...
延伸路径虚拟位移构式(简称"虚拟位移构式")的句法语义特征主要表现在位移主体、路径信息、方式信息和移动时间等四类句法语义因素之中,本文诉诸主观化这个认知视角探寻其建构理据。我们发现,一方面,虚拟位移的建构主要归因于主观化对句法语义限制消解的结果;另一方面,由主观化实现的虚拟位移句法构式又给其自身带来其他限制,也即主观化对句法行为有反制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位移
主观性
主观化
识解
句法限制
原文传递
延伸型虚拟位移表达的类型学研究
被引量:
20
3
作者
李秋杨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3-762,872,共10页
虚拟位移是一个物体或一种抽象概念在空间中发生的隐喻化运动过程。本文在对比真实位移表达要素特征的基础上,探讨虚拟位移的语言类型基本划分条件,考察英汉西日四种语言中虚拟位移表达在路径、方式及位移主体等特征上存在的共性和差异...
虚拟位移是一个物体或一种抽象概念在空间中发生的隐喻化运动过程。本文在对比真实位移表达要素特征的基础上,探讨虚拟位移的语言类型基本划分条件,考察英汉西日四种语言中虚拟位移表达在路径、方式及位移主体等特征上存在的共性和差异。研究发现,虚拟位移的共性和个性既与人的经验和思维规律有关,也与语法结构有关。分析虚拟位移表达在不同语言中的表现,为位移事件在纵深领域里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类型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位移
延伸路径型
认知基础
共性
差异
原文传递
汉语虚拟位移现象探析
被引量:
15
4
作者
陶竹
毛澄怡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5-120,共6页
"交叠系统"模型是认知语义学解释认知表征组织方式的一种范式,语言认知系统与视觉认知系统在认知组织方式上具有一个相似的特征———"普遍虚拟性"。认知语言学在此理论框架下发起对虚拟位移现象的研究。虚拟位移...
"交叠系统"模型是认知语义学解释认知表征组织方式的一种范式,语言认知系统与视觉认知系统在认知组织方式上具有一个相似的特征———"普遍虚拟性"。认知语言学在此理论框架下发起对虚拟位移现象的研究。虚拟位移指语言中以一定组织方式赋予一个静止的实物以位移特征的表达。对汉语相关现象的考察是进一步研究其组织方式以及与其他语言进行对比的基础。汉语虚拟位移表达的辨识应该以虚拟位移及其各次类的定义为准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义学
虚拟位移
界定
汉语虚拟位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英汉语言表达中“想像性运动”的认知阐释
被引量:
17
5
作者
李雪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130-135,共6页
客观上是静止的现象,在语言中被表述为运动的,这种现象Talmy称之为"想像性运动"。"想像性运动"在英汉语中大量存在而不容忽视。英汉语中大量存在的"想像性运动"的表述类型,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想像性...
客观上是静止的现象,在语言中被表述为运动的,这种现象Talmy称之为"想像性运动"。"想像性运动"在英汉语中大量存在而不容忽视。英汉语中大量存在的"想像性运动"的表述类型,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想像性运动"本质,可以发现它与人类重要认知模式——隐喻和转喻有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性运动
认知
隐喻
转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英汉虚拟位移主体认知对比研究
被引量:
17
6
作者
钟书能
傅舒雅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36,共5页
已有的研究认为,英汉虚拟位移主体应具有无生命性、不可位移性、空间延展性等语义特征。通过分析大量语料,我们发现位移主体实际上还应具备连贯性这一语义特征。此外,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时间性与空间性特征,英汉位移主体在时间...
已有的研究认为,英汉虚拟位移主体应具有无生命性、不可位移性、空间延展性等语义特征。通过分析大量语料,我们发现位移主体实际上还应具备连贯性这一语义特征。此外,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时间性与空间性特征,英汉位移主体在时间和距离的表达上有很大的不同——英语趋向时间性,而汉语倾向距离性。再者,在动词的选用上,汉语倾向于选用路径动词,抑制方式动词;英语在两者上均有一定频率的使用。本文的研究成果对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翻译研究以及对外汉语教学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位移
位移主体
连贯性
时间性
空间性
原文传递
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虚拟位移构式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
11
7
作者
钟书能
黄瑞芳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21,共12页
本文把各类英语虚拟位移表达式视为一种具有特定语用语义的语法构式,并从语言结构层面系统比较了英、汉虚拟位移构式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我们考察了不同英语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虚拟位移构式的特点及潜在的习得困难。80名中...
本文把各类英语虚拟位移表达式视为一种具有特定语用语义的语法构式,并从语言结构层面系统比较了英、汉虚拟位移构式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我们考察了不同英语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虚拟位移构式的特点及潜在的习得困难。80名中国英语学习者以及15名英语母语者一起参加了本项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中国英语学习者按难易度顺序先后习得英语虚拟位移构式中的"移动主体"、"移动路径"、"移动方式"以及"移动时间"这四个虚拟位移构式建构要素的句法、语义特征。(2)英语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受试习得英语虚拟位移的情况,也即英语水平愈高,习得情况愈好。(3)即使高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英语虚拟位移时仍存在一定困难,远未能达到母语者水平;(4)某些英语虚拟位移构式的次类型(如假设位移)对英语母语者也构成一定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位移
虚拟位移构式
假设位移
母语迁移
二语习得
原文传递
英语母语者习得汉语虚拟位移构式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
9
8
作者
钟书能
傅舒雅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56,共8页
虚拟位移构式普遍存在各类语言当中,就英语和汉语而言,具有共通点也存在一些不同。在此基础上,以延伸型虚拟位移构式为例,我们考察了以英语为母语的不同汉语水平者在习得汉语虚拟位移构式的特点及潜在的困难。60名英语国家汉语学习者以...
虚拟位移构式普遍存在各类语言当中,就英语和汉语而言,具有共通点也存在一些不同。在此基础上,以延伸型虚拟位移构式为例,我们考察了以英语为母语的不同汉语水平者在习得汉语虚拟位移构式的特点及潜在的困难。60名英语国家汉语学习者以及30名汉语母语者参加了本项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英语母语者习得汉语虚拟位移构式的顺序依次为:移动主体、移动方式、移动路径;而移动距离在高、低水平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2)汉语水平的高低对习得虚拟位移构式具有很大影响,即汉语水平越高,习得汉语虚拟位移构式越好,并且英语母语者对虚拟位移构式的理解明显好于其产出;3)即使是高水平的英语母语者,在习得虚拟位移构式时仍有一定的困难。此外,我们意外发现不同于英语母语者的习得顺序,汉语母语者在虚拟位移构式时的习得顺序为移动路径、移动主体、移动方式和移动距离,其中汉语母语者过度使用拟人化这一修辞手段来认知虚拟位移主体,使得他们与高水平英语母语者在这一方面的习得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位移
延伸型虚拟位移
语法构式
母语迁移
二语习得
原文传递
语言中虚拟移位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
10
9
作者
钟书能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22-127,共6页
语言中的虚拟移位有别于现实物理世界中的真实移位,指认知主体对客观静止不动的认知对象在心理空间里沿着一定的路径实施扫描而通达移位的一种认知世界。隐喻性或转喻性投射是虚拟移位得以通达的认知机制。此外,本文研究发现表达虚拟移...
语言中的虚拟移位有别于现实物理世界中的真实移位,指认知主体对客观静止不动的认知对象在心理空间里沿着一定的路径实施扫描而通达移位的一种认知世界。隐喻性或转喻性投射是虚拟移位得以通达的认知机制。此外,本文研究发现表达虚拟移位的语言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具有完型特征的语法构式,并且具有自身的结构语用意义。本研究表明,动态性是概念的本质特征,而虚拟移位语言现象就是其中一个有力的明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移位
心理扫描
认知投射
认知通达
语法构式
动态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英汉虚拟移位的翻译技巧研究
被引量:
10
10
作者
钟书能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45-50,共6页
语言中的虚拟移位不同于现实物理世界中的真实移位。在虚拟移位中,移动主体与参照物的语义角色发生了颠覆性互换,而隐喻性或转喻性投射是虚拟移位得以通达的认知机制。此外,表达虚拟移位的语言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具有完型特征的语法构式,...
语言中的虚拟移位不同于现实物理世界中的真实移位。在虚拟移位中,移动主体与参照物的语义角色发生了颠覆性互换,而隐喻性或转喻性投射是虚拟移位得以通达的认知机制。此外,表达虚拟移位的语言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具有完型特征的语法构式,并且具有自身的结构语用意义。英汉互译过程中必须把握虚拟移位在概念化过程中所具有的动态性的特征并在互译时从时态、语法构式以及主观性三方面选择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移位
认知投射
动态性
语法构式
主观性
翻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英汉静态存在句中动词语义特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
8
11
作者
田臻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20,共5页
除原型存在动词外,英汉静态存在句对动词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出现在该句式中的英汉存在动词的语义类型进行了比较,并在语料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两者语义特征的异同:1)两者都具有"非动力"特征;2)汉...
除原型存在动词外,英汉静态存在句对动词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出现在该句式中的英汉存在动词的语义类型进行了比较,并在语料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两者语义特征的异同:1)两者都具有"非动力"特征;2)汉语静态存在句中的动词动作性较强,多表达位移事件;英语静态存在句中的动词动作强弱不一,与位移事件的关联也没那么紧密。最后,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对上述差异进行解释,认为汉语静态存在句中的动词多强调"位移的终点"而英语静态存在句中的动词强调的则是"事件结果"。另外,英语静态存在句还可以运用"假想运动",以假想的运动状态来指称事物的静止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静态存在动词
非动力特征
位移终点
事件结果
假想运动
原文传递
隐喻,转喻,还是隐转喻?——虚构运动认知理据研究
被引量:
7
12
作者
杨京鹏
袁凤识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1-463,共13页
学界多从隐喻或转喻的单一视角阐释虚构运动的认知理据,且研究结论各异。本文从隐转喻组合视角探讨虚构运动的认知理据,结果显示:1)虚构运动中存在“隐转喻嵌套复合体”共存模型;2)虚构运动的认知理据包括隐喻(或其嵌套结构)、转喻(或...
学界多从隐喻或转喻的单一视角阐释虚构运动的认知理据,且研究结论各异。本文从隐转喻组合视角探讨虚构运动的认知理据,结果显示:1)虚构运动中存在“隐转喻嵌套复合体”共存模型;2)虚构运动的认知理据包括隐喻(或其嵌套结构)、转喻(或其嵌套结构)或隐转喻嵌套复合体;3)隐喻或转喻借助想象,连接感觉和思维两端,起到信息传递的关键作用,帮助人们实现虚构运动的完形识解和认知通达。研究结果表明,隐转喻有助于揭示虚构运动的本质,可为虚构运动认知理据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运动
认知理据
隐喻
转喻
隐转喻
原文传递
宋词中的散射虚构运动认知解读
被引量:
8
13
作者
邓宇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70-74,共5页
虚构运动是一种描述非真实现象的认知表征模式,它广泛存在于文学语言之中。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家Talmy的虚构运动理论,对经典宋词中的方向路径、辐射路径、影子路径和感知路径四类散射虚构运动表达进行解读,分析了概念化主体的心理模拟...
虚构运动是一种描述非真实现象的认知表征模式,它广泛存在于文学语言之中。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家Talmy的虚构运动理论,对经典宋词中的方向路径、辐射路径、影子路径和感知路径四类散射虚构运动表达进行解读,分析了概念化主体的心理模拟运动和有次序的心理扫描在虚构运动意义表征中的重要作用。虚构运动的概念化具有动态性,并强调概念化主体的心智介入、心智与环境互动,这对诗词意境的传递大有裨益,为文学创作和理解增添了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运动
散射路径
宋词
认知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英汉心理活动虚构运动表达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
7
14
作者
邓宇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0期59-63,共5页
文章在Talmy虚构运动理论基础上,分析英汉心理活动虚构运动表达的认知机制和过程。研究发现英汉心理活动虚构运动表达的认知机制是以空间中实体的客观运动事件为源域向以抽象的静止心理表征为目标域的隐喻投射过程。Fauconnier的概念合...
文章在Talmy虚构运动理论基础上,分析英汉心理活动虚构运动表达的认知机制和过程。研究发现英汉心理活动虚构运动表达的认知机制是以空间中实体的客观运动事件为源域向以抽象的静止心理表征为目标域的隐喻投射过程。Fauconnier的概念合成理论有助于我们在主观上将静态的"心"整合为运动主体或具体的运动事件。从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三个方面简要归纳英汉"心"类虚构运动框架,阐释英汉心理活动虚构运动表征的共性和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运动
心理活动
隐喻
概念整合
认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介词“向”的认知考察
被引量:
6
15
作者
柯润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6年第5期66-72,共7页
“向+NP”既可以在动词前作状语,又可以在动词后作补语.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在语料库基础上在对“向+NP”作状语和作补语参与表述事件的相关情况考察后.提出“向+NP”参与表述的事件可以分为现实位移类和虚拟位移类。...
“向+NP”既可以在动词前作状语,又可以在动词后作补语.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在语料库基础上在对“向+NP”作状语和作补语参与表述事件的相关情况考察后.提出“向+NP”参与表述的事件可以分为现实位移类和虚拟位移类。同时以现实位移类为具体考察对象,从认知角度分析了“向+NP”作状语和作补语的区别.主要表现为:说话人的视点不同;射体和地标凸显的侧面不同;“向+NP”在不同语法条件下NP的语义角色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
事件
现实位移
虚拟位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十年国内虚拟位移现象研究述评
16
作者
周文芳
金逸峰
邓佩颖
《龙岩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8-33,共6页
国内语言学界对于虚拟位移现象的研究,从一开始的跨语言对比研究到近几年不断兴起的汉语本体研究和认知研究,有了较大发展。近十年国内虚拟位移现象的研究主题涉及汉语虚拟位移判定、概念要素特征和编码形式描写、汉语虚拟位移语体性质...
国内语言学界对于虚拟位移现象的研究,从一开始的跨语言对比研究到近几年不断兴起的汉语本体研究和认知研究,有了较大发展。近十年国内虚拟位移现象的研究主题涉及汉语虚拟位移判定、概念要素特征和编码形式描写、汉语虚拟位移语体性质以及不同视角的认知阐释研究等,但汉语虚拟位移判定的基础性问题尚未厘清,且多以书面语为主。今后需拓展虚拟位移现象的研究视野和领域,推进跨学科交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位移
跨语言对比
汉语本体研究
认知阐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位移事件框架下各类虚拟位移的虚拟性、区别性特征及认知理据
17
作者
周文芳
金逸峰
陈幸怡
《现代外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2-464,共13页
本文基于位移事件框架理论,从“虚拟性”特点、位移主体的可触知程度、位移路径要素的凸显以及位移背景的数量出发,全面考察了虚拟位移各类型及其变体的认知理据。研究发现:1)各类型虚拟位移的“虚拟性”特点呈连续统关系;2)各类型虚拟...
本文基于位移事件框架理论,从“虚拟性”特点、位移主体的可触知程度、位移路径要素的凸显以及位移背景的数量出发,全面考察了虚拟位移各类型及其变体的认知理据。研究发现:1)各类型虚拟位移的“虚拟性”特点呈连续统关系;2)各类型虚拟位移的认知理据既有共性,也有不同,既有隐喻和转喻,也有隐转喻嵌套复合体。研究结果表明,从虚拟位移各类型的特征出发进行认知研究,有助于揭示虚拟位移的认知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位移
虚拟性
区别性特征
认知理据
原文传递
试论“看”类动趋式的虚拟位移特点和语义演变
18
作者
周文芳
凤蝶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2-69,共8页
本文把现代汉语的“看”类动趋式看作虚拟位移表达式,从塔尔米位移路径的构成要素出发,对“看”类动趋式进行分类和特征分析,突破以往只针对“看起来”和“看上去”聚焦而忽略其余“看”类动趋式的研究,并尝试从认知的角度解读“看”类...
本文把现代汉语的“看”类动趋式看作虚拟位移表达式,从塔尔米位移路径的构成要素出发,对“看”类动趋式进行分类和特征分析,突破以往只针对“看起来”和“看上去”聚焦而忽略其余“看”类动趋式的研究,并尝试从认知的角度解读“看”类动趋式的语义演变和突显的不同位移路径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以期对“看”类动趋式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位移
位移路径
“看”类动趋式
语义演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图形运动的“想象性”及其课程价值
被引量:
1
19
作者
郜舒竹
冯林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8-124,共7页
数学课程内容中的“图形运动”,在教科书呈现以及实际教学中,偏重运动现象观察和运动方式的识别,与图形认识与测量形成相互分离的状态。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分析发现,图形运动具有认知过程中的想象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得到图形运动...
数学课程内容中的“图形运动”,在教科书呈现以及实际教学中,偏重运动现象观察和运动方式的识别,与图形认识与测量形成相互分离的状态。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分析发现,图形运动具有认知过程中的想象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得到图形运动的课程价值至少应当包括三个方面:认知过程中的思维方法;表征客观对象或现象的直观模型;统整课程内容的思想观念。凡此都是以视觉“看”的过程为基础的,因此在教科书呈现与实际教学中,应当重视视觉“看”的认知活动,进而形成推理和想象,充分发挥图形运动的课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运动
想象性运动
课程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真实位移与虚拟位移建构机制的认知对比研究
被引量:
5
20
作者
钟书能
赵佳慧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2,共7页
不同于现实世界中的真实位移,虚拟位移是一种特殊的空间移动事件,特指一个物体或一种抽象概念在空间中发生的隐喻化运动,其特点是使用位移动词表征静止的事件或情景。Talmy(1975)首开先河研究此类特殊语言现象之后,认知语言学、心理语...
不同于现实世界中的真实位移,虚拟位移是一种特殊的空间移动事件,特指一个物体或一种抽象概念在空间中发生的隐喻化运动,其特点是使用位移动词表征静止的事件或情景。Talmy(1975)首开先河研究此类特殊语言现象之后,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翻译研究等领域的学者也开始涉足这一课题。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本文拟从多个角度对比研究真实位移与虚拟位移的建构机制。最后,我们认为本文的研究对认知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及翻译研究均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位移
虚拟位移
转喻
心理扫描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题名
汉英指示路径虚拟位移对比研究
被引量:
21
1
作者
范娜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4年第1期15-19,共5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运动模式的英汉虚构运动表达认知对比研究"(项目编号:2013SJB750028)
江苏省社科研究(青年精品)课题"虚构运动与英汉翻译实践的互动研究"(项目编号:13SQC-207)
+1 种基金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英虚拟位移的认知体验性研究"(项目编号:11YBA288)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的部分成果
文摘
指示路径虚拟位移包含的认知要素有位移主体、位移、路径、方式、持续时间和距离。认知要素的语义特点体现了人类内在的认知过程,对汉语和英语指示路径虚拟位移认知要素的研究表明汉语和英语此类表达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人类的认知共性:如位移是对位移路径的说明,路径条件(路径信息的必要)和方式条件(方式信息的排除)共同存在,且持续时间是对距离的说明;此外,汉英此类表达也体现了一定的认知差异,如位移主体的抽象度不同。本研究以汉英指示路径虚拟位移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不同语言背后的人类认知机制。
关键词
指示路径
虚拟位移
位移事件
认知要素
Keywords
access
path
fictive
motion
motion
event
cognitive
element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虚拟位移构式的主观化认知研究
被引量:
21
2
作者
钟书能
黄瑞芳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出处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7-34,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二语学习者习得英汉虚拟位移构式的实证研究"(15BYY066)
2013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虚拟移位构式的实证研究"(GD13CWW03)阶段性成果
文摘
延伸路径虚拟位移构式(简称"虚拟位移构式")的句法语义特征主要表现在位移主体、路径信息、方式信息和移动时间等四类句法语义因素之中,本文诉诸主观化这个认知视角探寻其建构理据。我们发现,一方面,虚拟位移的建构主要归因于主观化对句法语义限制消解的结果;另一方面,由主观化实现的虚拟位移句法构式又给其自身带来其他限制,也即主观化对句法行为有反制约作用。
关键词
虚拟位移
主观性
主观化
识解
句法限制
Keywords
fictive
motion
subjectivity
subjectifi
cation
construal
syntactic
constraint
分类号
H0-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延伸型虚拟位移表达的类型学研究
被引量:
20
3
作者
李秋杨
机构
湘潭大学
浙江大学
出处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3-762,872,共10页
基金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英虚拟位移的体验性认知研究"(11YBA288)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汉无定名词短语的语义特征研究"(08BYY004)
河北省哲学社科基金研究项目"英汉空间范畴习得的多维比较研究"(HB14YY022)的资助
文摘
虚拟位移是一个物体或一种抽象概念在空间中发生的隐喻化运动过程。本文在对比真实位移表达要素特征的基础上,探讨虚拟位移的语言类型基本划分条件,考察英汉西日四种语言中虚拟位移表达在路径、方式及位移主体等特征上存在的共性和差异。研究发现,虚拟位移的共性和个性既与人的经验和思维规律有关,也与语法结构有关。分析虚拟位移表达在不同语言中的表现,为位移事件在纵深领域里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类型学依据。
关键词
虚拟位移
延伸路径型
认知基础
共性
差异
Keywords
fictive
motion
co-extension
path
cognitive
motivation
similarity
difference
分类号
H003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汉语虚拟位移现象探析
被引量:
15
4
作者
陶竹
毛澄怡
机构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5-120,共6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1SJB740023)
文摘
"交叠系统"模型是认知语义学解释认知表征组织方式的一种范式,语言认知系统与视觉认知系统在认知组织方式上具有一个相似的特征———"普遍虚拟性"。认知语言学在此理论框架下发起对虚拟位移现象的研究。虚拟位移指语言中以一定组织方式赋予一个静止的实物以位移特征的表达。对汉语相关现象的考察是进一步研究其组织方式以及与其他语言进行对比的基础。汉语虚拟位移表达的辨识应该以虚拟位移及其各次类的定义为准绳。
关键词
认知语义学
虚拟位移
界定
汉语虚拟位移
Keywords
cognitive
semantics
fictive
motion
definition
fictive
motion
in
Chinese
分类号
H03 [语言文字—语言学]
H3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英汉语言表达中“想像性运动”的认知阐释
被引量:
17
5
作者
李雪
机构
郑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130-135,共6页
文摘
客观上是静止的现象,在语言中被表述为运动的,这种现象Talmy称之为"想像性运动"。"想像性运动"在英汉语中大量存在而不容忽视。英汉语中大量存在的"想像性运动"的表述类型,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想像性运动"本质,可以发现它与人类重要认知模式——隐喻和转喻有重要关系。
关键词
想象性运动
认知
隐喻
转喻
Keywords
fictive
motion
cognition
metaphor
metonymy
分类号
H313.1 [语言文字—英语]
G804.7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英汉虚拟位移主体认知对比研究
被引量:
17
6
作者
钟书能
傅舒雅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出处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36,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汉虚拟位移构式的二语习得研究"(15BYY066)
广东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虚拟移位构式的实证研究"(GD13CWW0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已有的研究认为,英汉虚拟位移主体应具有无生命性、不可位移性、空间延展性等语义特征。通过分析大量语料,我们发现位移主体实际上还应具备连贯性这一语义特征。此外,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时间性与空间性特征,英汉位移主体在时间和距离的表达上有很大的不同——英语趋向时间性,而汉语倾向距离性。再者,在动词的选用上,汉语倾向于选用路径动词,抑制方式动词;英语在两者上均有一定频率的使用。本文的研究成果对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翻译研究以及对外汉语教学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虚拟位移
位移主体
连贯性
时间性
空间性
Keywords
fictive
motion
the
figure
gestalt
temporality
spaciality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虚拟位移构式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
11
7
作者
钟书能
黄瑞芳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出处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21,共12页
基金
华南理工大学钟书能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汉虚拟位移构式的二语习得研究"(15BYY066)
钟书能教授主持的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科2013年度项目"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虚拟移位构式的实证研究"(GD13GWW0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本文把各类英语虚拟位移表达式视为一种具有特定语用语义的语法构式,并从语言结构层面系统比较了英、汉虚拟位移构式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我们考察了不同英语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虚拟位移构式的特点及潜在的习得困难。80名中国英语学习者以及15名英语母语者一起参加了本项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中国英语学习者按难易度顺序先后习得英语虚拟位移构式中的"移动主体"、"移动路径"、"移动方式"以及"移动时间"这四个虚拟位移构式建构要素的句法、语义特征。(2)英语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受试习得英语虚拟位移的情况,也即英语水平愈高,习得情况愈好。(3)即使高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英语虚拟位移时仍存在一定困难,远未能达到母语者水平;(4)某些英语虚拟位移构式的次类型(如假设位移)对英语母语者也构成一定的挑战。
关键词
虚拟位移
虚拟位移构式
假设位移
母语迁移
二语习得
Keywords
fictive
motion
fictive
motion
construction
hypothetical
motion
L1
transfe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分类号
H319.3 [语言文字—英语]
原文传递
题名
英语母语者习得汉语虚拟位移构式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
9
8
作者
钟书能
傅舒雅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56,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汉虚拟位移构式的二语习得研究"(项目编号:15BYY066)的部分成果
文摘
虚拟位移构式普遍存在各类语言当中,就英语和汉语而言,具有共通点也存在一些不同。在此基础上,以延伸型虚拟位移构式为例,我们考察了以英语为母语的不同汉语水平者在习得汉语虚拟位移构式的特点及潜在的困难。60名英语国家汉语学习者以及30名汉语母语者参加了本项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英语母语者习得汉语虚拟位移构式的顺序依次为:移动主体、移动方式、移动路径;而移动距离在高、低水平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2)汉语水平的高低对习得虚拟位移构式具有很大影响,即汉语水平越高,习得汉语虚拟位移构式越好,并且英语母语者对虚拟位移构式的理解明显好于其产出;3)即使是高水平的英语母语者,在习得虚拟位移构式时仍有一定的困难。此外,我们意外发现不同于英语母语者的习得顺序,汉语母语者在虚拟位移构式时的习得顺序为移动路径、移动主体、移动方式和移动距离,其中汉语母语者过度使用拟人化这一修辞手段来认知虚拟位移主体,使得他们与高水平英语母语者在这一方面的习得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虚拟位移
延伸型虚拟位移
语法构式
母语迁移
二语习得
Keywords
fictive
motion
co-extension
fictive
motion
Grammar
Construction
L1
transfer
SLA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原文传递
题名
语言中虚拟移位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
10
9
作者
钟书能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22-127,共6页
文摘
语言中的虚拟移位有别于现实物理世界中的真实移位,指认知主体对客观静止不动的认知对象在心理空间里沿着一定的路径实施扫描而通达移位的一种认知世界。隐喻性或转喻性投射是虚拟移位得以通达的认知机制。此外,本文研究发现表达虚拟移位的语言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具有完型特征的语法构式,并且具有自身的结构语用意义。本研究表明,动态性是概念的本质特征,而虚拟移位语言现象就是其中一个有力的明证。
关键词
虚拟移位
心理扫描
认知投射
认知通达
语法构式
动态性
Keywords
fictive
motion
mental
scanning
cognitive
projection
mental
access
construction
dynamicity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英汉虚拟移位的翻译技巧研究
被引量:
10
10
作者
钟书能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45-50,共6页
文摘
语言中的虚拟移位不同于现实物理世界中的真实移位。在虚拟移位中,移动主体与参照物的语义角色发生了颠覆性互换,而隐喻性或转喻性投射是虚拟移位得以通达的认知机制。此外,表达虚拟移位的语言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具有完型特征的语法构式,并且具有自身的结构语用意义。英汉互译过程中必须把握虚拟移位在概念化过程中所具有的动态性的特征并在互译时从时态、语法构式以及主观性三方面选择翻译策略。
关键词
虚拟移位
认知投射
动态性
语法构式
主观性
翻译
Keywords
fictive
motion
cognitive
projection
dynamicity
construction
subjectivity
translation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英汉静态存在句中动词语义特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
8
11
作者
田臻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
出处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20,共5页
文摘
除原型存在动词外,英汉静态存在句对动词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出现在该句式中的英汉存在动词的语义类型进行了比较,并在语料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两者语义特征的异同:1)两者都具有"非动力"特征;2)汉语静态存在句中的动词动作性较强,多表达位移事件;英语静态存在句中的动词动作强弱不一,与位移事件的关联也没那么紧密。最后,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对上述差异进行解释,认为汉语静态存在句中的动词多强调"位移的终点"而英语静态存在句中的动词强调的则是"事件结果"。另外,英语静态存在句还可以运用"假想运动",以假想的运动状态来指称事物的静止状态。
关键词
英汉静态存在动词
非动力特征
位移终点
事件结果
假想运动
Keywords
Atypical
verbs
in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static
existential
sentences
non-highlight
of
force
endpoint
of
motion
event
result
fictive
motion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隐喻,转喻,还是隐转喻?——虚构运动认知理据研究
被引量:
7
12
作者
杨京鹏
袁凤识
机构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
北方工业大学
出处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1-463,共13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基于汉英平行语料库的虚构运动事件类型学研究”(20YJC74007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学界多从隐喻或转喻的单一视角阐释虚构运动的认知理据,且研究结论各异。本文从隐转喻组合视角探讨虚构运动的认知理据,结果显示:1)虚构运动中存在“隐转喻嵌套复合体”共存模型;2)虚构运动的认知理据包括隐喻(或其嵌套结构)、转喻(或其嵌套结构)或隐转喻嵌套复合体;3)隐喻或转喻借助想象,连接感觉和思维两端,起到信息传递的关键作用,帮助人们实现虚构运动的完形识解和认知通达。研究结果表明,隐转喻有助于揭示虚构运动的本质,可为虚构运动认知理据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
虚构运动
认知理据
隐喻
转喻
隐转喻
Keywords
fictive
motion
cognitive
motivation
metaphor
metonymy
metaphtonymy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宋词中的散射虚构运动认知解读
被引量:
8
13
作者
邓宇
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70-74,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宏事件语义类型学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3BYY012)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英汉隐喻运动事件词汇化模式对比研究"(编号:13SB0141)
文摘
虚构运动是一种描述非真实现象的认知表征模式,它广泛存在于文学语言之中。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家Talmy的虚构运动理论,对经典宋词中的方向路径、辐射路径、影子路径和感知路径四类散射虚构运动表达进行解读,分析了概念化主体的心理模拟运动和有次序的心理扫描在虚构运动意义表征中的重要作用。虚构运动的概念化具有动态性,并强调概念化主体的心智介入、心智与环境互动,这对诗词意境的传递大有裨益,为文学创作和理解增添了色彩。
关键词
虚构运动
散射路径
宋词
认知语言学
Keywords
fictive
motion
emanation
path
Song
poem
cognitive
linguistics
分类号
H0-06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英汉心理活动虚构运动表达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
7
14
作者
邓宇
机构
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0期59-63,共5页
文摘
文章在Talmy虚构运动理论基础上,分析英汉心理活动虚构运动表达的认知机制和过程。研究发现英汉心理活动虚构运动表达的认知机制是以空间中实体的客观运动事件为源域向以抽象的静止心理表征为目标域的隐喻投射过程。Fauconnier的概念合成理论有助于我们在主观上将静态的"心"整合为运动主体或具体的运动事件。从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三个方面简要归纳英汉"心"类虚构运动框架,阐释英汉心理活动虚构运动表征的共性和差异。
关键词
虚构运动
心理活动
隐喻
概念整合
认知
Keywords
fictive
motion
mental
activity
metaphor
conceptual
blending
cognition
分类号
H0-6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介词“向”的认知考察
被引量:
6
15
作者
柯润兰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 北京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6年第5期66-72,共7页
文摘
“向+NP”既可以在动词前作状语,又可以在动词后作补语.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在语料库基础上在对“向+NP”作状语和作补语参与表述事件的相关情况考察后.提出“向+NP”参与表述的事件可以分为现实位移类和虚拟位移类。同时以现实位移类为具体考察对象,从认知角度分析了“向+NP”作状语和作补语的区别.主要表现为:说话人的视点不同;射体和地标凸显的侧面不同;“向+NP”在不同语法条件下NP的语义角色不同。
关键词
向
事件
现实位移
虚拟位移
Keywords
XIANG
event
factive
motion
fictive
motion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十年国内虚拟位移现象研究述评
16
作者
周文芳
金逸峰
邓佩颖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出处
《龙岩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8-33,共6页
基金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SK2021ZD0078)。
文摘
国内语言学界对于虚拟位移现象的研究,从一开始的跨语言对比研究到近几年不断兴起的汉语本体研究和认知研究,有了较大发展。近十年国内虚拟位移现象的研究主题涉及汉语虚拟位移判定、概念要素特征和编码形式描写、汉语虚拟位移语体性质以及不同视角的认知阐释研究等,但汉语虚拟位移判定的基础性问题尚未厘清,且多以书面语为主。今后需拓展虚拟位移现象的研究视野和领域,推进跨学科交叉研究。
关键词
虚拟位移
跨语言对比
汉语本体研究
认知阐释
Keywords
fictive
motion
cross-language
comparison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位移事件框架下各类虚拟位移的虚拟性、区别性特征及认知理据
17
作者
周文芳
金逸峰
陈幸怡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出处
《现代外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2-464,共13页
基金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大项目“基于用法的当代汉语构式生成机制研究”(SK2021ZD007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本文基于位移事件框架理论,从“虚拟性”特点、位移主体的可触知程度、位移路径要素的凸显以及位移背景的数量出发,全面考察了虚拟位移各类型及其变体的认知理据。研究发现:1)各类型虚拟位移的“虚拟性”特点呈连续统关系;2)各类型虚拟位移的认知理据既有共性,也有不同,既有隐喻和转喻,也有隐转喻嵌套复合体。研究结果表明,从虚拟位移各类型的特征出发进行认知研究,有助于揭示虚拟位移的认知本质。
关键词
虚拟位移
虚拟性
区别性特征
认知理据
Keywords
fictive
motion
fictiv
ity
distinctive
features
cognitive
motivation
分类号
H043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试论“看”类动趋式的虚拟位移特点和语义演变
18
作者
周文芳
凤蝶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2-69,共8页
文摘
本文把现代汉语的“看”类动趋式看作虚拟位移表达式,从塔尔米位移路径的构成要素出发,对“看”类动趋式进行分类和特征分析,突破以往只针对“看起来”和“看上去”聚焦而忽略其余“看”类动趋式的研究,并尝试从认知的角度解读“看”类动趋式的语义演变和突显的不同位移路径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以期对“看”类动趋式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
虚拟位移
位移路径
“看”类动趋式
语义演变
Keywords
fictive
motion
path
dynamic
expressions
of“kan”type
semantic
evolution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图形运动的“想象性”及其课程价值
被引量:
1
19
作者
郜舒竹
冯林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8-124,共7页
文摘
数学课程内容中的“图形运动”,在教科书呈现以及实际教学中,偏重运动现象观察和运动方式的识别,与图形认识与测量形成相互分离的状态。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分析发现,图形运动具有认知过程中的想象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得到图形运动的课程价值至少应当包括三个方面:认知过程中的思维方法;表征客观对象或现象的直观模型;统整课程内容的思想观念。凡此都是以视觉“看”的过程为基础的,因此在教科书呈现与实际教学中,应当重视视觉“看”的认知活动,进而形成推理和想象,充分发挥图形运动的课程价值。
关键词
图形运动
想象性运动
课程价值
Keywords
graph
motion
fictive
motion
curriculum
value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真实位移与虚拟位移建构机制的认知对比研究
被引量:
5
20
作者
钟书能
赵佳慧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出处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2,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汉虚拟位移构式的二语习得研究"(项目号:15BYY06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不同于现实世界中的真实位移,虚拟位移是一种特殊的空间移动事件,特指一个物体或一种抽象概念在空间中发生的隐喻化运动,其特点是使用位移动词表征静止的事件或情景。Talmy(1975)首开先河研究此类特殊语言现象之后,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翻译研究等领域的学者也开始涉足这一课题。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本文拟从多个角度对比研究真实位移与虚拟位移的建构机制。最后,我们认为本文的研究对认知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及翻译研究均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真实位移
虚拟位移
转喻
心理扫描
对比研究
Keywords
factual
motion
fictive
motion
metonymy
mental
scanning
contrastive
studies
分类号
H0-06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汉英指示路径虚拟位移对比研究
范娜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4
21
原文传递
2
虚拟位移构式的主观化认知研究
钟书能
黄瑞芳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21
原文传递
3
延伸型虚拟位移表达的类型学研究
李秋杨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0
原文传递
4
汉语虚拟位移现象探析
陶竹
毛澄怡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英汉语言表达中“想像性运动”的认知阐释
李雪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9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英汉虚拟位移主体认知对比研究
钟书能
傅舒雅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7
原文传递
7
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虚拟位移构式的实证研究
钟书能
黄瑞芳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1
原文传递
8
英语母语者习得汉语虚拟位移构式的实证研究
钟书能
傅舒雅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9
原文传递
9
语言中虚拟移位的认知研究
钟书能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英汉虚拟移位的翻译技巧研究
钟书能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英汉静态存在句中动词语义特征的对比研究
田臻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8
原文传递
12
隐喻,转喻,还是隐转喻?——虚构运动认知理据研究
杨京鹏
袁凤识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7
原文传递
13
宋词中的散射虚构运动认知解读
邓宇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英汉心理活动虚构运动表达的认知研究
邓宇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介词“向”的认知考察
柯润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6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近十年国内虚拟位移现象研究述评
周文芳
金逸峰
邓佩颖
《龙岩学院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位移事件框架下各类虚拟位移的虚拟性、区别性特征及认知理据
周文芳
金逸峰
陈幸怡
《现代外语》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18
试论“看”类动趋式的虚拟位移特点和语义演变
周文芳
凤蝶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图形运动的“想象性”及其课程价值
郜舒竹
冯林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真实位移与虚拟位移建构机制的认知对比研究
钟书能
赵佳慧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4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