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年来学术界对“封建”及“封建社会”问题的反思 被引量:17
1
作者 黄敏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在新时期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中国只有在西周时期才有封建制。从秦到晚清的社会不应被称为“封建社会”。在这一阶段 ,社会状况与西欧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并不相同 ,也与斯大林所概括的以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有较大的距离。他们批评滥用... 在新时期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中国只有在西周时期才有封建制。从秦到晚清的社会不应被称为“封建社会”。在这一阶段 ,社会状况与西欧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并不相同 ,也与斯大林所概括的以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有较大的距离。他们批评滥用“封建”的现象 ,并力图用新的概念来代替“封建社会”,用新的理论体系描述从秦到晚清的历史。一些学者还注意到 ,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可以预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 封建社会 社会形态研究 官民对立
下载PDF
“封建社会”再认识(专题讨论)——泛化“封建”观有悖马克思的封建论 被引量:18
2
作者 冯天瑜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0-124,共5页
冯天瑜认为,将周秦之际至清中叶的两千多年中国社会称之“封建社会”,曾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结论,并长期得以沿用;然而,认真研读马、恩论著,尤其是马克思晚年的民族学笔记,便会发现,这种看法其实是一种误解。将秦汉至明清... 冯天瑜认为,将周秦之际至清中叶的两千多年中国社会称之“封建社会”,曾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结论,并长期得以沿用;然而,认真研读马、恩论著,尤其是马克思晚年的民族学笔记,便会发现,这种看法其实是一种误解。将秦汉至明清称“封建社会”的泛化封建观,是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封建社会原论相悖的。陈启云认为,传统中国究竟是属于“封建型”押或是“大一统”、“专制”、“独裁”型,如果从“范畴理论”而言,这两者是绝不相容的;但从“历史事实”而言,这两者却常常是并存的——有时是先后轮转(如春秋一战国一秦汉一魏晋),多数情况下是同时并存(如西周、战国、秦汉、隋唐、辽金元)。·张国刚认为,我们在看到历史的差异性和各自特色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同一性,所以,关于历史阶段划分,既可以用唯物史观的标准,把中国的中世纪叫做封建社会;也可以按照生产力发展水平,用上古、中古、近代来划分;还可以用时序如史前、族邦、皇权、共和等概念来划分历史阶段,使国内外学者能够在学术上做到沟通和理解。许苏民认为,冯天瑜提出的关于自秦迄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宗法地主专制社会”或“地主社会”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与经济之统一的标准,自秦迄清中国社会性质实际上是皇权官僚专制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 封建社会 泛化 差异性 同一性 地主社会 皇权官僚专制社会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的避讳制度 被引量:9
3
作者 单有方 《安阳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3年第1期89-91,共3页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本文从避讳的产生与发展、范围与方式、危害与利用等方面作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 避讳制度 中国古代 中国封建社会 文化现象 方式 范围 细分 产生
下载PDF
“时”的农业伦理学诠释 被引量:9
4
作者 任继周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共8页
不违农时是中华民族对农业伦理的本初认知。时是中国农业伦理观的重要元素。时在农业伦理系统中演绎为时序、时段、时宜等符号,并最后升华为际会。时序表述农业生态系统的序的时间状态,有间断、延续和连缀,农业的时序社会趋同性形成节... 不违农时是中华民族对农业伦理的本初认知。时是中国农业伦理观的重要元素。时在农业伦理系统中演绎为时序、时段、时宜等符号,并最后升华为际会。时序表述农业生态系统的序的时间状态,有间断、延续和连缀,农业的时序社会趋同性形成节日。时段是表述某一时的区限内所发生的农业事件的片段,是农事的阶段,是新旧伦理观的演替过程。新的伦理观应包含旧伦理观的合理基因。时宜是农事的时间契合点,是农事活动效果的保证。际会表达事物在从发生到消亡这一过程中,与周围事物的相对坐标的契舍,是时、空、事件的三维耦合过程。际会常有而不常驻。中国农业时序可分为氏族社会、封建社会与皇权社会及后工业化社会等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自己的农业时宜伦理观。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30年内匆忙走完了发达国家300年的工业化道路,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热衷于GDP,农业伦理严重缺失。当前应聚焦生产与生态兼顾,尊重自然,持续发展,彻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伤痕。遵循农事活动的常态性原则、生态保护原则、农业地带性原则、服务市场原则等原则系列,在偿还巨额生态赤字的同时,建立符合后现代化社会需求的中国农业理论系统的全新时宜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 际会 氏族社会 封建社会 皇权社会 后工业化社会
下载PDF
中日文化差异的社会根源探究——以儒家“忠孝观”视角 被引量:6
5
作者 毕艳红 刘平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41-43,共3页
中日两国虽然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其文化共性的背后却隐藏着本质的差异。文章试从儒学的“忠孝观”着手,通过对两国“忠孝”文化差异的比照,认为现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日本是封建本位的社会,两种社会类型的差异是导致两国儒家文化... 中日两国虽然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其文化共性的背后却隐藏着本质的差异。文章试从儒学的“忠孝观”着手,通过对两国“忠孝”文化差异的比照,认为现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日本是封建本位的社会,两种社会类型的差异是导致两国儒家文化差异的社会性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 “孝” 伦理社会 封建社会
下载PDF
中国历史分期与秦至清社会形态命名 被引量:7
6
作者 冯天瑜 罗福惠(点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6-102,共7页
历史分期是从总体上把握历史体系的有效方法,近代以来史学界围绕中国历史分期作过长期探讨,而至今仍聚讼纷纭。当下流行的历史分期,将以君主集权为特征的秦至清两千余年称“封建社会”,有悖“封建”本义,且与社会性状全然不同的西欧中... 历史分期是从总体上把握历史体系的有效方法,近代以来史学界围绕中国历史分期作过长期探讨,而至今仍聚讼纷纭。当下流行的历史分期,将以君主集权为特征的秦至清两千余年称“封建社会”,有悖“封建”本义,且与社会性状全然不同的西欧中世纪封建制、日本中世及近世幕藩制混为一谈。而在此种泛化封建观出现以前及之后,曾有中国学人将这一历史阶段称“君主专制全盛之时代”、“霸朝”、“统一的郡县帝国时期”等等;欧美日本学者也多将先秦称“封建社会”,将秦至清称“家产官僚制”社会、“官僚主义”社会等,均不赞成以“封建社会”指称秦至清两千多年。其实,秦汉至明清去封建渐远,称“封建社会”名不副实。这两千年间贯穿性三制度是:宗法制、地主制、专制帝制。故宜以“宗法地主专制社会”称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分期 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 宗法地主专制社会 中国 命名
原文传递
从《丸经》的版本看中国古代捶丸的演变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家仕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63,共3页
《丸经》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部较为完整地讲述捶丸运动的体育专业书籍,通过元、明两朝和明末清初的《丸径》刻本,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捶丸运动的盛衰演变,以及当时的社会精神风貌和文化层面。
关键词 丸经版本 封建社会 捶丸游戏 《丸经》 发展方向 高尔夫球
下载PDF
值得重新体味的清民之际的“封建”观 被引量:2
8
作者 冯天瑜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6-51,共6页
清末民初,黄遵宪、梁启超、严复、章太炎、孙中山等先进中国人参考日译新名“封建”,初步形成兼容古义与西义的封建观,用以表述中国、日本、欧洲的相关历史时段,较成功地实现了古今“封建”义的承袭与转换、中西义的对接与涵化。由于尚... 清末民初,黄遵宪、梁启超、严复、章太炎、孙中山等先进中国人参考日译新名“封建”,初步形成兼容古义与西义的封建观,用以表述中国、日本、欧洲的相关历史时段,较成功地实现了古今“封建”义的承袭与转换、中西义的对接与涵化。由于尚未能做深入的学术论证,清民之际学人的封建观无力抵御后来兴起的强势的泛化封建观,退隐而去,但其包蕴的合理精义,值得我们重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 郡县 封建时代 封建制度 封建社会
下载PDF
礼失而求诸野——论“京派”文学创作的人性寻租 被引量:3
9
作者 周泉根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67-70,共4页
面对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让渡迁移、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点滴侵蚀及西风东渐所引发的“人性之常”与“现实之变”的矛盾,“京派”诸贤“礼失而求诸野”地在乡土社会中寻找寄托美好人性的小屋,并形成了在所求之野的乡土社会背景上对民... 面对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让渡迁移、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点滴侵蚀及西风东渐所引发的“人性之常”与“现实之变”的矛盾,“京派”诸贤“礼失而求诸野”地在乡土社会中寻找寄托美好人性的小屋,并形成了在所求之野的乡土社会背景上对民族文化深层结构中的人性之常、人性之美进行寻租模式的挽歌式创作。乡土社会既孕育了“京派”作家们自己生命中农耕文化情致,又承载了农耕文化所有美好的人性因素,既原型意义地构成作家的深层心理背景,又为其作品提供了土壤意义的意象体系和文化内涵。较之于革命派、人生派的乡土文学的作家的批判性,“京派”也因此染上浓重的理想色彩和挽歌情调,凸现该文化群落、文学流派的派性性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派 工业文明 乡土社会 人性 创作模式
下载PDF
中西方封建社会妇女命运的比较文化学考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邓丽亚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4-127,共4页
从家庭中的妇女命运、等级制下的妇女命运以及封建礼教和神权统治下的妇女命运三个维度 ,对中西方封建社会妇女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比较文化学的考察与反思 ,指出这一历史时期两地妇女命运的共同点与相异之处 。
关键词 封建社会 比较文化学 中国 西方国家 家庭 封建礼教 等级制度 神权
下载PDF
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性特征及法治的缺失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光妍 马金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64-68,共5页
中国封建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多方面的结构性因素共同促成的,其结构性特征是经济方面的“强干弱枝”结构、社会阶层方面的正、倒“金字塔”形结构、政治与伦理方面的“国家与家族两头大”、“社会中间小”结构以及“家国同... 中国封建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多方面的结构性因素共同促成的,其结构性特征是经济方面的“强干弱枝”结构、社会阶层方面的正、倒“金字塔”形结构、政治与伦理方面的“国家与家族两头大”、“社会中间小”结构以及“家国同构”。这些结构性特征消解了法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基础,破坏了法治的运行与操作,抑制了公民的法律意识,对中国法治的缺失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封建社会 结构特征 法治
下载PDF
中国封建社会秘密侦查史略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佑平 邓立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118,共8页
中国封建社会的秘密侦查与奴隶社会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建立了专门的秘密侦查组织;秘密侦查的策略与方法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秘密侦查的理论研究日趋成熟。之所以如此,这是由当时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刑事犯罪日趋... 中国封建社会的秘密侦查与奴隶社会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建立了专门的秘密侦查组织;秘密侦查的策略与方法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秘密侦查的理论研究日趋成熟。之所以如此,这是由当时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刑事犯罪日趋严重和复杂,并呈现出集团化趋势,以及纠问式刑事诉讼模式的确立等因素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封建社会 秘密侦查 考察
下载PDF
悲剧咏叹调——《乔家大院》人物悲剧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志远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47-49,共3页
本文就乔致庸、江雪瑛、陆玉菡三人的人生悲剧的历史成因———封建社会宗法等级压迫下逼得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为出发点,指向构成全书思想支柱和伦理价值核心的、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形成并发挥作用的儒家思想,展现乔、陆、江三家儿女情感... 本文就乔致庸、江雪瑛、陆玉菡三人的人生悲剧的历史成因———封建社会宗法等级压迫下逼得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为出发点,指向构成全书思想支柱和伦理价值核心的、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形成并发挥作用的儒家思想,展现乔、陆、江三家儿女情感纠葛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其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 封建社会 婚姻制度
下载PDF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视角下的政治参与 被引量:4
14
作者 万斌 张燕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61,共5页
政治文化是公民政治参与不可或缺的心理基础,政治参与的不断发展推动良好政治文化氛围的形成。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为视角,从思想渊源、鲜明特征和价值取向的维度剖析封建社会下的政治参与,有助于在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政治文化是公民政治参与不可或缺的心理基础,政治参与的不断发展推动良好政治文化氛围的形成。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为视角,从思想渊源、鲜明特征和价值取向的维度剖析封建社会下的政治参与,有助于在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先进政治文化及其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政治文化 封建社会 政治参与
下载PDF
不同社会制度下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2
15
作者 费聿辉 李纪岩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7-72,共6页
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明显借鉴意义的,主要是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此外,近现代中国人对新的社会价值体系的探索,也值得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学习与借鉴。总结中外经验,在... 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明显借鉴意义的,主要是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此外,近现代中国人对新的社会价值体系的探索,也值得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学习与借鉴。总结中外经验,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遵循未来性原则、现实性原则、传承性原则与开放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近现代中国社会 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基本经验
下载PDF
7~14世纪中国与西欧封建社会发展比较新论
16
作者 钱金飞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0-119,共10页
尽管中西封建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少的差异性,但在7~14世纪,中国和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却体现出了许多的相似性:都经历了从以封建领主制经济为主向以封建地主制经济为主的转变,在政治上都朝着君主专制的方向发展,商品经济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尽管中西封建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少的差异性,但在7~14世纪,中国和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却体现出了许多的相似性:都经历了从以封建领主制经济为主向以封建地主制经济为主的转变,在政治上都朝着君主专制的方向发展,商品经济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都出现了经济重心的转移。中国和西欧封建社会在发展趋势和本质上是相同的,中西封建社会发展的差异性是一种本质相同的"大同小异",而不是本质相异的"大异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封建社会比较 封建领主制经济 封建地主制经济 专制君主制 封建社会
下载PDF
中国封建社会亲属相盗立法的伦理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鲁昕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8-102,共5页
在中国,亲属相盗作为盗窃罪的特殊类型,自上古三代就已为法律所特别关注,其相关法律规制在封建成文法典中日臻细密、严谨,该立法传统中断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法律是正义的文字表达,最具生命力的刑法规范是那种与具体的生活事实建立起稳... 在中国,亲属相盗作为盗窃罪的特殊类型,自上古三代就已为法律所特别关注,其相关法律规制在封建成文法典中日臻细密、严谨,该立法传统中断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法律是正义的文字表达,最具生命力的刑法规范是那种与具体的生活事实建立起稳固而持久的实质性对应关系的良法,由此,从伦理角度对封建社会亲属相盗立法进行分析,寻找合于时代的民族精神、伦理规范,对今日中国刑法的科学与发达能够提供些许经验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属相盗 封建社会 立法 伦理
下载PDF
马克思思想中的“过渡问题”——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 被引量:3
18
作者 兰洋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51-59,共9页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马克思思想中的"过渡问题"成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马克思受到古典政治经济学分工理论的影响,将城市—商业作为过渡的起点和中心,封建主义土地所有制的解体则被视作城...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马克思思想中的"过渡问题"成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马克思受到古典政治经济学分工理论的影响,将城市—商业作为过渡的起点和中心,封建主义土地所有制的解体则被视作城市发展的结果。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里,马克思正确区分了贸易所带来的财富积累和资本意义上的原始积累,摆脱了政治经济学将资本还原为物的幻象,进而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将研究重点推向对封建农业和土地制度的分析。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进一步论述了封建土地制度的内在矛盾,形成了对过渡问题的完整认识,真正把握到了社会变迁的一般规律与资本主义产生的特殊条件之间的关系,从而将自己彻底地与古典政治经济学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问题 封建社会 《德意志意识形态》 《资本论》
原文传递
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晓光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7年第1期84-86,共3页
科举制是自隋唐以来主要的选拔官吏制度,这一制度对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它是封建社会进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方式,拓宽了政治参与的渠道,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政治系统的运行,是维护封建社会稳定、长久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 科举制 历史作用 封建社会
下载PDF
封建统治集团的重要舆论机制:朝议 被引量:2
20
作者 侯东阳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9-101,共3页
朝议制是中国封建社会朝廷的一种舆论形式 ,也是一种政治制度。在专制制度下它是很好的内部调节机制 ,但是其局限性在于集议的结果往往不被执行 ,最终的决策权在专制者手中。集议制有一定的规则 ,突出的是不能风闻言事和越职言事 ;它也... 朝议制是中国封建社会朝廷的一种舆论形式 ,也是一种政治制度。在专制制度下它是很好的内部调节机制 ,但是其局限性在于集议的结果往往不被执行 ,最终的决策权在专制者手中。集议制有一定的规则 ,突出的是不能风闻言事和越职言事 ;它也有自身的缺陷 ,有时不能形成集中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议制 决策 风闻言事 越职言事 封建统治集团 舆论机制 基本原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