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使女的故事》中的权力和抵抗 |
王苹
张建颖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9
|
|
2
|
当代女性文学与精神分析学 |
赵树勤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03 |
6
|
|
3
|
朱天文:女性主义的书写与后世俗思考 |
刘晓宇
田泥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4
|
关于女性文学及其批评理论的当前意义 |
钱虹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4
|
|
5
|
一葩独秀——论女性主义文学翻译的加拿大特色 |
陈喜荣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6
|
从《简·爱》看女性作家的女性意识 |
高华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03 |
3
|
|
7
|
南方故事的两种讲法——张欣和张梅小说新论 |
徐岱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5 |
3
|
|
8
|
重构女性神话:阿特伍德的《珀涅罗珀记》 |
李娟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9
|
论彝族女作家李纳的女性写作 |
阿洛秀英
|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1
|
|
10
|
当代香港女性主义文学中的美国形象 |
赵小琪
赵坤
|
《华文文学》
|
2008 |
1
|
|
11
|
在通向自我认同的途中——中国现当代女性写作的主体变迁 |
王艳芳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2
|
论萧红小说的“女体书写” |
彭依伊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3
|
张爱玲:悖逆语境下的女性自赎 |
王丽华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2
|
|
14
|
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小说的审美品格 |
唐晴川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5
|
女性写作:社会认同与自我救赎 |
王艳芳
|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6
|
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狂欢化写作 |
王传满
|
《柳州师专学报》
|
2006 |
0 |
|
17
|
马华文学:论商晚筠的女性书写策略 |
杨启平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8
|
男权规范与女性主义纠结下的双重文化镜像——论第三代女性诗歌的文化悖论 |
林平乔
|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9
|
隐性对峙:论贝思·亨利的女性主义书写 |
莫詹坤
|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20
|
从意识与技巧之争看海内外文学观念差异——以张爱玲的女性写作为例 |
吴宏娟
|
《华文文学》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