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及周边地区断层交会部位的应力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吴微微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01-609,767,共10页
根据构造活动特性对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及周边地区进行分段,利用多地震的断层面解和中小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分析不同断层交会区的局部应力场和地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北段的断裂呈“入”字形交会,具备应力高度集中的局部条件,... 根据构造活动特性对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及周边地区进行分段,利用多地震的断层面解和中小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分析不同断层交会区的局部应力场和地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北段的断裂呈“入”字形交会,具备应力高度集中的局部条件,地震活动频度高、震级偏大,震源应力降普遍较高;中段上,安宁河空区内部的断裂呈“钝角”形交会,地震活动稀疏,震源应力降偏低,而空区东侧的断裂呈“Y”字形交会,中小地震比较活跃,震源应力降值总体居中;在研究区南段,多条断裂呈“Y”字形交会,可能不具备应力高度集中的构造条件,虽然地震活动频度高、震级偏大,但震源应力降值总体居中。研究区地震活动和应力分布的分段差异,与断裂间的相互作用形式有关,交叉断层间的变形不协调对局部应力场和地震危险性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 断层交会 应力降 地震活动
下载PDF
The analyses focusing on formation mechanism of Nanzhangzhuang ground fissure in Hengshui City,China
2
作者 QI Jian-feng HE Fang WANG Cheng-zhen 《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8年第1期31-39,共9页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formation of Nanzhangzhuang ground fissure through emphatically analysing factors including the intersection fault dislocation,the deep ground-water over-exploitation together with the landfor...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formation of Nanzhangzhuang ground fissure through emphatically analysing factors including the intersection fault dislocation,the deep ground-water over-exploitation together with the landform and lithology features.Features of the ground fissure are explained in detail after describing the geological setting in the study area.The paper also provides dynamic mode of the ground fissure formation via force analysis of the soil body unit at ground fissures.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that the stress state of soil bodies changed with the activities of two intersection faults,namely Hengshui fault and Hubei fault.In addition,the stress fields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ground fissure.The deep groundwater in Hengshui area dropped considerably in recent years,to be precise,the water elevation of deep groundwater dropped from -26 m to -94 m by 2010 at the centre of groundwater funnel.The over-exploitation of deep groundwater in Hengshui area enlarged the ground fissures.The data concerning shallow borehole show that the vertical lithology mainly consists of silt,silty clay and silty sandy soil,which all belong to the middle-compressed soil.The lateral extension of the soil bodies occur with pumping and tectonic creep,and the clay layers on both sides of the cracks can stay upright.Thus the ground fissure came vi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 FISSURE Mechanism analysis intersection faults Deep GROUND water LANDFORM and LITHOLOGY
下载PDF
A Discussion on the Two-stage Mineralization of the Baguamiao-Shuangwang Gold Orefield, Shaanxi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WANGHaishan LIUXu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476-480,共5页
The gold orefield studied is located on the south border of the underthrust-collision zone of the Qinling microplate and the North China microplate in the Indosinian epoch. The main ore deposits localized in the area ... The gold orefield studied is located on the south border of the underthrust-collision zone of the Qinling microplate and the North China microplate in the Indosinian epoch. The main ore deposits localized in the area where the WNW-trending compression-shear type fault of the Indosinian epoch intersected the NE-trending tenso-shear type fault of the Yanshanian epoch. The orebody appeared in a chambered or wedged form.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is relatively complex. On the southeastern border of the orefield there have developed intermediate-acid anatectic magmatites of the Mesozoic Era. Three-phase inclusions (Lco2, Vco2 and LNaCl-H2O) comprise over 50%, associated with vapor phase consisting of H2O, CO2, CO, CH4, N2 and H2. The ore-forming fluids can be divided into 2 stages (the early and the late). The samples are projected in the area of mixture of initial magmatic and meteoric water on the δD-δ18O diagram, suggesting two types of mineralization, i.e. the re-equilibrated magmatic-hydrothermal type and the circulating geothermal water type of a meteoric water source. The mineralization occurring in this orefield might be a superimposition of 2 tectono-magmatic activities (the Indosinian and Yanshanian movements). Therefore, it is considered a superimposed B-S type gold ore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equilibrated magmatic-hydrothermal circulation of geothermal water intersection area of faults superimposed mineralization
下载PDF
河南中北部北西向断裂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文泰 胡社荣 +1 位作者 徐志斌 苏顺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3-40,共8页
河南中北部晚古生代含煤建造展布区北西向断裂非常醒目。很多滑覆构造体发育在断裂旁侧;自南向北,断裂旁侧北西轴向的褶皱逐渐减少,其煤厚、薄条带与褶曲轴向平行;中、新生代发育的一些断陷盆地也以北西向断裂为界;有史记载的一些地震... 河南中北部晚古生代含煤建造展布区北西向断裂非常醒目。很多滑覆构造体发育在断裂旁侧;自南向北,断裂旁侧北西轴向的褶皱逐渐减少,其煤厚、薄条带与褶曲轴向平行;中、新生代发育的一些断陷盆地也以北西向断裂为界;有史记载的一些地震发生于北西向断裂和北西向与北北东-北东向断裂的交汇处;现代一些温泉及地热异常中心往往位于断裂带展布区及其旁侧。上述地质现象表明北西向断裂是长期活动的断裂。重磁方法和岩浆活动特征研究表明其断裂属切穿地壳的深断裂。断裂活动对其滑覆构造体的形成、断裂旁侧厚、薄煤带展布、地震、地热等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北西向断裂最初形成于印支期,其形成和发育与板块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构造 煤泵 滑覆构造体
下载PDF
基于沿线电压分布规律的快速故障测距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振兴 王新 +2 位作者 田斌 李振华 翁汉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20,共9页
针对双端工频故障测距法存在的双端数据同步困难、迭代次数多、收敛速度慢以及测距伪根难识别等关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输电线路沿线电压分布规律的快速故障测距方法。在分布参数线路模型上,分析输电线路的沿线电压幅值分布规律。对线路... 针对双端工频故障测距法存在的双端数据同步困难、迭代次数多、收敛速度慢以及测距伪根难识别等关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输电线路沿线电压分布规律的快速故障测距方法。在分布参数线路模型上,分析输电线路的沿线电压幅值分布规律。对线路进行单调分区域,在各区域取两点求切线,通过切线交叉原理进行初步故障测距。考虑到远距离输电线路非线性因素造成的测距误差,进一步采用切线交叉原理对测距结果进行迭代修正,使测距结果向实际故障点逐级逼近。经仿真验证,所提测距方法仅利用线路参数及单端测量数据计算切线,故无需双端数据同步;通过迭代能够准确去除伪根,实现精确测距;测距原理简单,迭代次数少,收敛速度快,仅需4次计算就能把故障位置锁定在300 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故障测距 沿线电压分布 切线交叉 迭代
下载PDF
直流故障字典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宫甫 薛继汉 《大连海运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400-406,共7页
根据直流故障字典法的基本原理,建立了一个实验性的故障诊断装置,并用该装置成功地实现了对实际电路的硬故障诊断。该装置包含由七个程序模块组成的软件包和一个A/D转换及测量系统。针对故障字典法中存在的测点如何选择的问题,提出了一... 根据直流故障字典法的基本原理,建立了一个实验性的故障诊断装置,并用该装置成功地实现了对实际电路的硬故障诊断。该装置包含由七个程序模块组成的软件包和一个A/D转换及测量系统。针对故障字典法中存在的测点如何选择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处理办法。实践表明,在系统化算法进行大量计算的基础上,附加少量的人工干预,会大大提高故障字典的质量——缩短故障码及提高隔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模拟电路 模糊集合
下载PDF
最佳地电台台址条件与环境条件的讨论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正南 赵玉林 张德信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0-97,共18页
地电台观测地电阻率及其变化以研究地震活动规律,首要的问题是如何选择或评估其台址的优劣,选取最佳地电台台址、文中讨论了地电台台址的地质构造条件、测区地下介质结构条件、介质水文条件、地形地貌条件、电磁干扰等对地电台站观测... 地电台观测地电阻率及其变化以研究地震活动规律,首要的问题是如何选择或评估其台址的优劣,选取最佳地电台台址、文中讨论了地电台台址的地质构造条件、测区地下介质结构条件、介质水文条件、地形地貌条件、电磁干扰等对地电台站观测效能的影响,为选建和评估地电台台址提供较全面、系统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台 地电台 台址 环境条件 视电阻率法
下载PDF
香格里拉陆家村银金多金属矿围岩蚀变及矿床成因
8
作者 韩艳伟 《云南地质》 2010年第4期494-498,共5页
矿床具斑岩型铜矿化蚀变特征,从岩体中心向外,蚀变呈环带状分带发育,依次为强硅化带→钾硅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矿化在浅部表现为断裂破碎带控制的热液脉型Cu、Au、Pb、Ag矿床,深部则为斑岩型Cu、Mo矿床。
关键词 斑岩型铜矿 小岩瘤体 断裂交叉部位 幔源岩浆分异 云南香格里拉
下载PDF
逆向交岔点施工方法和协同支护的持续改进
9
作者 杨亚伟 《中州煤炭》 2010年第5期57-59,共3页
针对断层带、丢煤区逆向交岔点施工的现场实际,考虑采面回采因素,创新性提出锚网支护→锁口棚及抬棚→锚网支护→联锁锚索、护腿锚杆→补套抬棚的协同支护方法,效果良好。
关键词 断层带 丢煤区 逆向交岔点 协同支护
下载PDF
多源遥感与重力数据下的滁河断裂空间展布及构造特征
10
作者 王鑫 张景发 李进田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2018年第1期126-135,共10页
本文以滁河断裂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源遥感影像及布格重力数据,分析区域构造地貌及深部构造特征,揭示滁河断裂的空间展布、深部特征、分段性及其与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交切关系。结果表明,遥感影像中滁河断裂可分为两段,即西南段出露区和... 本文以滁河断裂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源遥感影像及布格重力数据,分析区域构造地貌及深部构造特征,揭示滁河断裂的空间展布、深部特征、分段性及其与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交切关系。结果表明,遥感影像中滁河断裂可分为两段,即西南段出露区和东北段隐伏区,位于青苔山、殷家山、小独山、求山四个地点中,高分辨率KH影像中可见系列残山边界均形成了NE走向的线性陡崖地貌,断裂两侧地势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重力场显示,滁河断裂在浅层形成线性或串珠状重力异常特征,而在深部形成大型的重力梯度带,分隔着两侧的隆坳构造单元,该断裂切割至下地壳深度,是区域内一条深大断裂;滁河断裂从地貌到深部均存在明显的分段性,断裂地貌上西南端为巢湖,而深部为桥头集-东关断裂所截切,因此不与郯庐断裂带交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河断裂 多源遥感 重力场 空间展布 构造特征 交切关系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缘鲜水河断裂与龙门山断裂交会区现今的构造活动 被引量:51
11
作者 唐文清 陈智梁 +4 位作者 刘宇平 张清志 赵济湘 B.C.Burchfiel R.W.King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69-1172,共4页
鲜水河断裂与龙门山断裂交会区具有特殊的构造性质。通过对交会区GPS观测,得到欧亚框架下运动速度场。利用所得的运动速度结果,采用刚性地块假设下的最小二乘法拟合方法,得到川滇、川青、扬子地块运动速度分别为(19.2±2.8)mm/a、(1... 鲜水河断裂与龙门山断裂交会区具有特殊的构造性质。通过对交会区GPS观测,得到欧亚框架下运动速度场。利用所得的运动速度结果,采用刚性地块假设下的最小二乘法拟合方法,得到川滇、川青、扬子地块运动速度分别为(19.2±2.8)mm/a、(10.7±3.2)mm/a、(9.7±1.6)mm/a,地块运动方向由SE逐渐变成SEE,呈现出顺时针旋卷特征;鲜水河断裂运动速度为(9.3±2.8)mm/a,断裂性质为左旋走滑;龙门山断裂运动速度为(1.2±2.2)mm/a,断裂性质为右旋挤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断裂交会区 地块运动 断裂活动 GPS
下载PDF
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充注特征及运移方向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阳洋 陈践发 +4 位作者 庞雄奇 沈卫兵 张宝收 张国强 陈泽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4-68,共15页
油气充注特征及运移方向对于确认塔中地区奥陶系有利富集区至关重要。通过现有油气勘探成果、断裂体系特征等资料,利用常规测井、地震及地球化学等多种方法,对研究区目的层油气充注特征及运移方向开展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地区多期... 油气充注特征及运移方向对于确认塔中地区奥陶系有利富集区至关重要。通过现有油气勘探成果、断裂体系特征等资料,利用常规测井、地震及地球化学等多种方法,对研究区目的层油气充注特征及运移方向开展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地区多期充注的原油与天然气均通过11个油气充注点注入奥陶系储层,进而沿NW—SE向发生局部运移,11个油气充注点均位于NW向逆冲断裂与NE向走滑断裂纵切形成的断裂交汇部位。油气点状充注特征及NW—SE向局部运移控制了原油与天然气相关参数的分布:靠近油气充注点,油气性质出现异常分布,自NW—SE向异常逐渐减弱,表现为随着距油气充注点距离的增大,油气充注强度变小,原油密度逐渐增大,原油Ts/(Ts+Tm)指数、金刚烷指数(MDI)、TMNr指数、TeMNr指数逐渐减小,天然气干燥系数、气油比、油气产能逐渐减小,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逐渐变轻。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充注特征及运移方向研究表明,研究区目的层下一步油气勘探应更多聚焦于北部斜坡带西部,尤其是断裂交汇部位的上倾构造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多期充注 断裂交汇部位 油气充注点 油气运移 奥陶系 塔中地区
原文传递
工作面隐伏含水断层电透视异常特征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鲁晶津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8-175,共8页
为了给工作面电透视资料的处理解释提供参考依据,针对工作面隐伏含水断层建立地质模型,通过矿井电透视法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典型断层构造的电性异常特征,经分别改变断层距离、尺寸及角度等模型参数进行了模拟计算,获得了不同参数下平行... 为了给工作面电透视资料的处理解释提供参考依据,针对工作面隐伏含水断层建立地质模型,通过矿井电透视法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典型断层构造的电性异常特征,经分别改变断层距离、尺寸及角度等模型参数进行了模拟计算,获得了不同参数下平行单极-偶极(装置1)和平行偶极-偶极(装置2)的条件下的电位差异常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异常曲线的形态、交汇特征及异常幅度可以判断含水断层相对接收测线和煤层底板的位置,还可以判断断层沿测线方向上的尺寸大小;根据异常曲线的倾斜方向可以识别断层走向,但还难以识别断层倾向;此外,装置1更加适用于长度较长工作面,装置2适用于长度较小工作面时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含水断层 矿井电透视法 电位差异常 曲线形态 交汇特征
下载PDF
动态计算实时参数的T型线路沿线电压交叉修正故障测距算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振兴 张健婷 +2 位作者 陈艳霞 翁汉琍 吕立平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61-768,共8页
T型线路改变了线路的非均匀性,因此提高其故障测距精度历来是研究热点。为解决参数误差对测距精度的影响,利用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的电气信息,动态实时计算线路参数,并基于遗传算法修正参数的误差。进一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沿线电压... T型线路改变了线路的非均匀性,因此提高其故障测距精度历来是研究热点。为解决参数误差对测距精度的影响,利用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的电气信息,动态实时计算线路参数,并基于遗传算法修正参数的误差。进一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沿线电压交叉修正故障测距方法。基于分布参数线路模型,分析输电线路的沿线电压幅值分布规律,并结合直线交叉原理进行故障支路预判与故障测距初判,进而通过少数次迭代和校正,达到故障测距的高精度定位。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测距原理简单,迭代次数少,收敛速度快,且测距精度不受故障类型、故障电阻及负荷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输电线路 参数调节 故障测距 直线交叉
下载PDF
用递归BDD技术分析故障树 被引量:6
15
作者 罗航 王厚军 +1 位作者 黄建国 龙兵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6-731,共6页
研究了二元决策图(BDD)技术在故障树分析中的具体运用。针对传统故障树分析方法只能得到顶事件的割集而常规不交化割集策略又太过烦琐的弊端,以同时实现故障树顶事件的结构函数及其不交化割集的形式为要求,分析了BDD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研究了二元决策图(BDD)技术在故障树分析中的具体运用。针对传统故障树分析方法只能得到顶事件的割集而常规不交化割集策略又太过烦琐的弊端,以同时实现故障树顶事件的结构函数及其不交化割集的形式为要求,分析了BDD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在用递归方法实现顶事件BDD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继承技术自动实现不交化割集。在具体的例证中验证了BDD技术优于传统故障树分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决策图 故障树 继承 不交化割集:递归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苏鲁交汇区b值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余腾 朱益民 +2 位作者 王鑫 胡伍生 朱红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34-2142,共9页
以郯庐断裂带苏鲁交汇区及邻区近50年的地方震资料为数据样本,在定量分析交汇区最小完备震级和系统推导极大似然法原理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区域G-R关系尤其是b值时空分布演化特征,依据b值指示意义进行区域内5级以上地震关联性和构造应力... 以郯庐断裂带苏鲁交汇区及邻区近50年的地方震资料为数据样本,在定量分析交汇区最小完备震级和系统推导极大似然法原理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区域G-R关系尤其是b值时空分布演化特征,依据b值指示意义进行区域内5级以上地震关联性和构造应力分布状况分析.研究得到:b值时间分布特征表明中强震发生时段与中短期b值下降时段吻合明显;b值空间分布特征表明区域内郯庐断裂带西侧东经117°~118°、北纬33.5°~35.5°范围地壳应力较高,结合相关地质资料认为此范围处于孕震阶段,本文可对郯庐断裂带苏鲁交汇区潜在震源区和地震危险性的评估、推断提供一定的科学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苏鲁交汇区 G-R关系 B值 时空分布
原文传递
焦家断裂带河西断裂东段走向研究及其控矿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涛 王长涛 王海正 《山东国土资源》 2018年第2期8-12,共5页
焦家断裂带是焦家金矿田的控矿构造,已发现的焦家、新城、河东、河西、马塘、望儿山等大型金矿床均受该断裂带控制。焦家断裂带的次级断裂——河西断裂是一条重要的控矿断裂,但对河西断裂东段走向一直没有定论,困扰着矿山找矿实践和对... 焦家断裂带是焦家金矿田的控矿构造,已发现的焦家、新城、河东、河西、马塘、望儿山等大型金矿床均受该断裂带控制。焦家断裂带的次级断裂——河西断裂是一条重要的控矿断裂,但对河西断裂东段走向一直没有定论,困扰着矿山找矿实践和对成矿规律的研究。根据矿山探采资料,确定河西断裂东段为河东金矿上盘控矿断裂F1,与望儿山断裂相交会于182线附近,连通了焦家断裂和望儿山断裂。其控制的矿体均产于河西断裂与NE向断裂的交会处,产状平直地段矿化蚀变均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家断裂带 河西断裂 菱形结环 控矿特征
下载PDF
确定断煤交线位置的数学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庆先 《中国煤炭地质》 2010年第9期20-22,47,共4页
断层是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在地质图件中,断层的位置常用断层走向来表达,但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不仅需要掌握断层的走向,更需要掌握断煤交线的方向。通常在煤层倾角稍大、断层倾角稍小的情况下,断层走向与断煤交线存在一个夹... 断层是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在地质图件中,断层的位置常用断层走向来表达,但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不仅需要掌握断层的走向,更需要掌握断煤交线的方向。通常在煤层倾角稍大、断层倾角稍小的情况下,断层走向与断煤交线存在一个夹角,求取该夹角,可准确追踪断层附近煤层。为此以正断层为例,利用断层及煤层的走向与倾角要素,推导出2个计算断煤交线与断层走向夹角的公式。通过例举几种特殊情况,佐证2个公式具有普遍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走向 断层倾角 煤层倾角 断煤交线
下载PDF
下庄矿田下庄—寨下地区找矿前景分析
19
作者 洪萍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第18期86-88,共3页
下庄—寨下地区位于下庄矿田中部,西至108号带,东至102—石角围断裂带,北至张光营辉绿岩组,南至下庄—寨下辉绿岩组,处于下庄断裂带、102—石角围断裂与下庄—寨下辉绿岩交汇复合部位。勘查区出露构造主要有北北东向、北东东向以及北西... 下庄—寨下地区位于下庄矿田中部,西至108号带,东至102—石角围断裂带,北至张光营辉绿岩组,南至下庄—寨下辉绿岩组,处于下庄断裂带、102—石角围断裂与下庄—寨下辉绿岩交汇复合部位。勘查区出露构造主要有北北东向、北东东向以及北西西向,出露岩性主要为花岗岩及中基性岩。属于下庄矿田五种矿化类型中的“交点”型、硅化带型。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根据本区的区域地质背景、物探晕圈分布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认为该区有较大找矿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庄矿田 下庄—寨下辉绿岩组 下庄断裂带 102—石角围断裂 交汇复合 “交点”型 硅化带型 控矿因素 找矿远景
下载PDF
绥宁县寨市乡地下热水的潜力分析
20
作者 黄馨莹 邓新平 +2 位作者 姚腾飞 郑鹏飞 王璨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2年第8期108-110,共3页
本文以绥宁县寨市乡为例,勘察地下水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地下热水的潜力。其间通过勘察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分布、产状、导水性和各地层裂隙,推断区内热储、盖层、导水与控热构造,对浅表地温场进行测量,查明区内的地温场、地温梯度... 本文以绥宁县寨市乡为例,勘察地下水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地下热水的潜力。其间通过勘察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分布、产状、导水性和各地层裂隙,推断区内热储、盖层、导水与控热构造,对浅表地温场进行测量,查明区内的地温场、地温梯度空间分布特征,综合分析热源、热储以及盖层等地下热水形成的基本条件,寻找可能的异常范围,选定地热勘查靶区,为下一阶段地热钻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斜 断裂交汇部位 钻孔测温 地热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