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种海洋微藻总脂、中性脂和极性脂的脂肪酸组成 被引量:32
1
作者 俞建江 李荷芳 周汉秋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81-488,共8页
研究了10种海洋微藻的总脂、中性脂和极性脂的脂肪酸组成特征。海洋微藻的脂肪含量均在15%以上。极性脂一般为海洋微藻的主要脂类,是长链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提供者。中性脂含短链脂肪酸较多,为主要的储存脂类。绿藻纲可以将高含量... 研究了10种海洋微藻的总脂、中性脂和极性脂的脂肪酸组成特征。海洋微藻的脂肪含量均在15%以上。极性脂一般为海洋微藻的主要脂类,是长链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提供者。中性脂含短链脂肪酸较多,为主要的储存脂类。绿藻纲可以将高含量的16:4(n-3)和18:3(n-3)作为化学分类的标记脂肪酸,小球藻和微绿球藻有丰富的20:5(n-3),与绿藻纲显著不同,可能属于大眼藻纲。绿枝藻纲的脂肪酸组成与绿藻纲类似,绿胞藻纲以16:0、18:4(n-3)和20:5(n-3)为主要脂肪酸。脂肪酸组成可用于海洋微藻的分类学研究,并能指导利用海洋微藻生产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脂肪酸组成 中性脂 极脂 化学分类学
下载PDF
四川省不同产地核桃脂肪酸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34
2
作者 李国和 杨冬生 胡庭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41,共6页
分析测定四川省13个产地156株核桃实生类型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分析生态因子与核桃脂肪性状和脂肪酸组成的典型相关性。结果表明:核桃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之和占脂肪的99%,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的91%,亚油酸和亚... 分析测定四川省13个产地156株核桃实生类型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分析生态因子与核桃脂肪性状和脂肪酸组成的典型相关性。结果表明:核桃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之和占脂肪的99%,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的91%,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之和占脂肪的60%。海拔、1月平均气温、经度和大于10℃年积温是影响核桃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的重要生态因子。核桃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1月平均气温和经度的升高而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大于10℃年积温和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年平均气温是影响核桃亚麻酸合成的主要生态因子。亚麻酸含量随着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增加。年平均气温和1月平均气温是影响油酸和亚油酸合成的主要因子。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随年平均气温和1月平均气温的降低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脂肪酸组成 油酸 亚油酸 亚麻酸 产地
下载PDF
中国大鲵油脂肪酸成分及流变性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军 于月英 +2 位作者 李林强 昝林森 任正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405-408,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大鲵油的脂肪酸组成;采用流变仪测定大鲵油及其和花生油不同配比(75:25、50:50、25:75)时的黏度和剪切应力随剪切速率的变化。GC-MS分析结果表明:大鲵油主要含12种脂肪酸:C18:124.55%、C16:116.40%...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大鲵油的脂肪酸组成;采用流变仪测定大鲵油及其和花生油不同配比(75:25、50:50、25:75)时的黏度和剪切应力随剪切速率的变化。GC-MS分析结果表明:大鲵油主要含12种脂肪酸:C18:124.55%、C16:116.40%、C16:015.64%、C18:28.28%、C20:56.74%、C18:35.48%、C22:64.27%、C14:03.00%、C18:02.87%、C20:42.71%、C22:52.64%、C17:02.47%。饱和脂肪酸(SFA)达23.98%,不饱和脂肪酸(UFA)达76.58%,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为45.47%,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为31.11%,UFA:SFA=3.19:1(m/m),ω-3型PUFA为20.85%,ω-6型PUFA为10.26%。流变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鲵油:花生油为50:50的配比时黏度显著降低,呈牛顿流体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大鲵油富含ω-3和ω-6型PUFA,极具营养和保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油 脂肪酸组成 气相色谱-质谱法 流变性
下载PDF
南疆栽培杏品种杏仁油脂肪酸组成及其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4
4
作者 孙家正 张大海 +4 位作者 张艳敏 焦娟 王娜 田长平 陈学森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1-256,共6页
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30个南疆栽培杏品种杏仁油脂肪酸组分及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与4个华北栽培杏品种进行了比较。在参试的30个南疆杏品种杏仁油中共鉴定出包括油酸、亚油酸、棕榈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15种脂肪酸成分,... 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30个南疆栽培杏品种杏仁油脂肪酸组分及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与4个华北栽培杏品种进行了比较。在参试的30个南疆杏品种杏仁油中共鉴定出包括油酸、亚油酸、棕榈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15种脂肪酸成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含量的83.26%~88.81%,各品种均以油酸含量最高,亚油酸次之,棕榈酸第三,存在"高油酸、高亚油酸、低棕榈酸"的优异种质;南疆杏与华北杏杏仁油脂肪酸组成较为接近,均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脂肪酸组分的含量在各品种间亦存在差异,变异系数分别为6.37%~49.38%和3.44%~79.57%,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遗传多样性,但油酸及亚油酸等主要脂肪酸组分的变异幅度不大,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油 脂肪酸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不同采收成熟度和堆沤方式对香榧种子堆沤后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叶珊 王为宇 +5 位作者 周敏樱 何煜明 庄志城 喻卫武 吴家胜 宋丽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3-51,共9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采收成熟度和堆沤方式处理下香榧种子在堆沤后熟过程中品质的差异,探讨香榧种子堆沤后熟品质对采收成熟度和堆沤方式的响应。【方法】以香榧种子为材料,测定不同采收成熟度(青果,裂果)和堆沤方式(一次堆沤,二次堆沤...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采收成熟度和堆沤方式处理下香榧种子在堆沤后熟过程中品质的差异,探讨香榧种子堆沤后熟品质对采收成熟度和堆沤方式的响应。【方法】以香榧种子为材料,测定不同采收成熟度(青果,裂果)和堆沤方式(一次堆沤,二次堆沤)处理下香榧种子后熟过程中的含油率、脂肪酸组成、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种仁与种衣间距等指标。【结果】与青果比较,香榧裂果时采摘,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明显下降,可溶性蛋白和含油率则显著升高,尤其是含油率增加了5.6%。油酸和金松酸变化不显著,亚油酸含量、不饱和/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和种仁与种衣的间距均呈现明显增加(P<0.05)。不同堆沤方式对香榧后熟过程中营养品质的影响显著,在香榧的后熟进程中,2种堆沤方式处理下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含油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不断上升,一次堆沤(14天)和二次堆沤(21天)结束时,种仁淀粉含量分别为8.87和9.03 mg·g-1;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23.05和22.79 mg·g-1;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18.25和17.85 mg·g-1;含油率分别为55.16%和54.90%,均无显著差异(P>0.05)。香榧种子在堆沤后熟过程中,饱和脂肪酸下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上升,随着后熟时间的延长,油酸含量出现下降,亚油酸则呈现明显上升,2种堆沤方式对后熟结束时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值无显著影响(P>0.05);种仁与种衣间距均呈现不断增大趋势,一次堆沤处理下种仁与种衣间距增大速率更快,在14天间距达到峰值477μm,完成了香榧后熟脱涩,比二次堆沤提前了7天。【结论】香榧在假种皮开裂(裂果)时采摘可明显提高种仁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含油率,增加香榧种子中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的含量,有助于香榧炒制过程中的脱衣,从而提高香榧产品品质。对裂果采摘的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采收成熟度 后熟方式 品质 脂肪酸组分
下载PDF
茶多酚对肉鸡血脂水平、体脂分布及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黄进宝 万蓓 葛高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90-295,共6页
本文以28日龄雄性白羽肉鸡为研究对象,在正常饲喂基础上分别每天逐只灌喂80 mg·kg^(-1)和160 mg·kg^(-1)体重的茶多酚,以考察实验处理对肉鸡脂肪代谢和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实验周期为28 d。结果表明,茶多酚处理能够显著降... 本文以28日龄雄性白羽肉鸡为研究对象,在正常饲喂基础上分别每天逐只灌喂80 mg·kg^(-1)和160 mg·kg^(-1)体重的茶多酚,以考察实验处理对肉鸡脂肪代谢和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实验周期为28 d。结果表明,茶多酚处理能够显著降低肉鸡腹脂率、皮下脂肪厚度和肌间脂肪宽度,并改善动物的血脂水平。实验处理组动物肝脏、腿肌和胸肌含脂率与对照组动物相比显著下降,肝脏和腿肌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著下降,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著升高。与对照组动物相比,160 mg·kg^(-1)茶多酚组肉鸡肝脏花生四烯酸(C20∶4)、二十二碳五烯酸(C22∶5)和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分别显著提高50.5%(p<0.001)、32.8%(p<0.05)和48.4%(p<0.05),而腿肌中该三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升高83.7%(p<0.01)、86.0%(p<0.01)和78.3%(p<0.05)。因此,茶多酚处理可显著改善肉鸡的血脂水平和体脂分布,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腿肌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肉鸡 血脂水平 体脂分布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西藏不同居群核桃核仁中脂肪酸成分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滑 潘刚 +1 位作者 马庆国 裴东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6-129,144,共5页
为给挖掘具有优质营养成分的核桃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对西藏核桃5个地理居群的50个实生农家类型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核桃仁中总脂肪酸含量范围在0.646 1~0.743 6 g/g之间,均值为0.702 8 g/g。核仁中饱和脂肪酸的变化范围... 为给挖掘具有优质营养成分的核桃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对西藏核桃5个地理居群的50个实生农家类型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核桃仁中总脂肪酸含量范围在0.646 1~0.743 6 g/g之间,均值为0.702 8 g/g。核仁中饱和脂肪酸的变化范围为0.039 2~0.095 6 g/g。不饱和脂肪酸的变化范围为0.514 5~0.677 9 g/g,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为0.121 5~0.292 3 g/g,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化范围为0.242 7~0.504 0 g/g。脂肪酸组成成分变异程度较大,主要表现在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差异水平上。西藏核桃种仁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均值为0.198 6 g/g,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均值为0.416 g/g。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比值为5.17,大多集中在4.0~6.0之间。居群间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余的组成成分在居群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脂肪酸组成 油酸 亚油酸 亚麻酸 西藏
下载PDF
不同膳食脂肪酸构成影响MNU诱导大鼠乳腺肿瘤发生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韦娜 糜漫天 王斌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7-25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膳食脂肪酸对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的大鼠乳腺肿瘤发生的影响。方法:用含15%脂肪(wt/wt)的半合成饲料喂养雌性SD大鼠。大鼠50d龄时,分8组喂养8种不同膳食脂肪酸组成的饲料,即SFA、MUFA、n-6PUFA、n-3PUFA、1∶1n-6/n-3、5... 目的:探讨不同膳食脂肪酸对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的大鼠乳腺肿瘤发生的影响。方法:用含15%脂肪(wt/wt)的半合成饲料喂养雌性SD大鼠。大鼠50d龄时,分8组喂养8种不同膳食脂肪酸组成的饲料,即SFA、MUFA、n-6PUFA、n-3PUFA、1∶1n-6/n-3、5∶1n-6/n-3、10∶1n-6/n-3和S/M/P为1∶2∶(1其中n-6/n-3为1∶1),每组又分肿瘤组和对喂组,肿瘤组,单次腹腔注射MNU(50mg/kgbw),相应的对喂组注射生理盐水,持续喂养18w。观察各组大鼠体重增长、乳腺肿瘤发生率、肿瘤多发率及肿瘤潜伏期等。结果:除喂养n-3PUFA的大鼠在实验6w后出现体重增长受阻外,其它组别的大鼠体重增长无明显差异。各对喂组大鼠均无乳腺肿瘤发生,而在MNU注射组中,喂养n-3PUFA的大鼠也无乳腺肿瘤发生,但喂养SFA、MUFA、n-6PUFA、5∶1n-6/n-3、10∶1n-6/n-3和S/M/P(1/2/1)大鼠乳腺肿瘤诱发率是1∶1n-6/n-3的2倍,且喂养1∶1n-6/n-3的大鼠,其肿瘤发生的潜伏期也最长。结论:不同膳食脂肪酸构成对MNU诱导的大鼠乳腺肿瘤发生影响不同。,1∶1n-6/n-3膳食脂肪酸构成能有效抑制MNU诱导的乳腺肿瘤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构成 甲基亚硝基脲 乳腺肿瘤
下载PDF
大豆脂肪酸组份含量的正反交效应和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付玉清 杨庆凯 《大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9-14,共6页
5个亲本按GriffingI配置20个正反交组合,研究了脂肪酸组份含量的正反交效应和配合力。结果为:1、F1代正反交组合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群体平均值间无显著差异。表明无正反交效应。2、棕榈酸、硬脂肪、油酸、亚油... 5个亲本按GriffingI配置20个正反交组合,研究了脂肪酸组份含量的正反交效应和配合力。结果为:1、F1代正反交组合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群体平均值间无显著差异。表明无正反交效应。2、棕榈酸、硬脂肪、油酸、亚油酸及亚麻酸等5种脂肪酸含量的一般配合力方差(M.S.g)与特殊配合力方差(M.S.s)均显著,以一般配合力方差占优势(M.S.g/M.S.s值为4.75~18.54),表明均以加性效应遗传为主。3、5种脂肪酸含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与亲本值间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948~0.996),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与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间关系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脂肪酸 正反交效应 配合力
下载PDF
厦门及周边地区产10种食用菌的脂类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金森 沈明山 +2 位作者 刘扬 赵卿 王立红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96-400,共5页
对厦门及周边地区产的黑木耳、鲍鱼菇、平菇、香菇、草菇、茶树菇、鸡腿菇、金针菇、蘑菇和姬松茸(子实体和菌丝体)的10种食用菌样品中的脂肪进行了测定,并采用气相色谱方法分析了样品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这些食用菌... 对厦门及周边地区产的黑木耳、鲍鱼菇、平菇、香菇、草菇、茶树菇、鸡腿菇、金针菇、蘑菇和姬松茸(子实体和菌丝体)的10种食用菌样品中的脂肪进行了测定,并采用气相色谱方法分析了样品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这些食用菌的粗脂肪含量在1%~5%之间,其中姬松茸子实体最高(约5.4%),最低者为黑木耳(约0.7%).脂类中共有10种脂肪酸组成得到了确认,但在含量及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比值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其中又以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等为主要脂肪酸,其余的则明显较少.这些为从不同角度探讨对上述食用菌的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脂类 气相色谱法 脂肪酸 棕榈酸 硬脂酸 油酸 亚油酸 厦门市 真菌
下载PDF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食用调和油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文繁 俞慕华 +2 位作者 戴传文 严宙宁 曾钊敏 《现代预防医学》 CAS 2004年第5期668-670,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脂肪酸构成比 (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 )食用调和油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6 2名年龄 4 0~ 70岁的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 3组 ,分别使用脂肪酸构成比为 0 .2 7∶ 1∶ 1 ( 组 )、 0 .2 7∶ 0 .6 0∶ 1 .4... 目的 :观察不同脂肪酸构成比 (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 )食用调和油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6 2名年龄 4 0~ 70岁的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 3组 ,分别使用脂肪酸构成比为 0 .2 7∶ 1∶ 1 ( 组 )、 0 .2 7∶ 0 .6 0∶ 1 .4 0( 组 )和 0 .2 7∶ 0 .4 4∶ 1 .5 6 ( 组 )的食用调和油共 1 2周 ,在实验前和实验后每隔 4周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 TG、 TC、 HDL- C、 L DL - C、 Apo AI和 Apo B。结果 :实验第 1 2周后 TG、 TC和 L DL - C水平在 、 组中明显下降 (P<0 .0 5 ) ; 、 组第 8、 1 2周 TG、 TC和 L DL - C水平较实验前下降值与 I组相比差异皆有显著性 (P<0 .0 5 ) ,而 、 组间下降差异无显著性 ;第 1 2周后 HDL - C和 Apo AI水平在 组中降低明显 (P<0 .0 5 ) ,和 、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另外 ,Apo B水平和 Apo AI/ Apo B比值在 3个组中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脂肪酸构成比为 0 .2 7∶ 0 .6 0∶ 1 .4 0的食用调和油对高脂血症患者具有较好的降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构成比 患者 LDL-C 血脂代谢 TG 食用 调和油 脂肪酸 使用
下载PDF
鲣鱼鱼肝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8
12
作者 侯钦帅 刘小芳 +3 位作者 张学超 苗钧魁 高华 冷凯良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29-34,共6页
对鲣鱼鱼肝的基本营养成分进行了系统的测定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鱼肝水分含量为(55.84±0.01)%;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湿基)分别为(11.30±0.02)%、(30.42±0.01)%和(0.84±0.12)%;氨基酸组成中,必需氨基酸占... 对鲣鱼鱼肝的基本营养成分进行了系统的测定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鱼肝水分含量为(55.84±0.01)%;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湿基)分别为(11.30±0.02)%、(30.42±0.01)%和(0.84±0.12)%;氨基酸组成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1.57%,必需氨基酸评分较高,蛋氨酸和缬氨酸分别为第一限制氨基酸和第二限制氨基酸;总脂中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分别为(26.00±0.07)%、(28.30±0.21)%、(16.71±0.25)%、(12.33±0.24)%;鱼肝总脂和磷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总脂中含EPA5.50%、DHA33.32%,磷脂中含EPA 4.19%、DHA 40.08%;维生素A、D、E含量分别为(6.65±0.15)mg/100g、(0.89±0.12)mg/100g、(2.26±0.31)mg/100g。研究结果表明,从脂质开发利用角度考虑,鲣鱼(K.pelamis)鱼肝含有丰富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脂溶性维生素,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和开发成鱼肝油的水产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枪鱼 鲣鱼肝 营养评价 氨基酸组成 脂肪酸组成 维生素
下载PDF
栀子果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其主要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甘辉 万明 +3 位作者 石小凤 罗阳帆 李如坤 万茵 《江西食品工业》 2009年第3期24-25,共2页
以栀子为原料提取栀子果油,对其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等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油脂主要成分为亚油酸(43.47%)、棕榈酸(22.72%)、硬脂酸(9.98%),此外,还含有反式角鲨烯(1.20%)。可见,栀子油脂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可作为一种新的食用... 以栀子为原料提取栀子果油,对其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等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油脂主要成分为亚油酸(43.47%)、棕榈酸(22.72%)、硬脂酸(9.98%),此外,还含有反式角鲨烯(1.20%)。可见,栀子油脂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可作为一种新的食用油源加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果油 理化性质 脂肪酸组成 GC—MS
下载PDF
配送和贮藏条件及二次加热方式对红烧猪肉脂质氧化、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瑞花 陈健初 +1 位作者 叶兴乾 刘东红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7-167,共11页
本文研究红烧猪肉在热链配送(保温箱,65℃)贮藏5 h,冷链配送(冰箱,4℃)贮藏5 d并且经微波和气蒸二次加热的过程中,脂质氧化、挥发性风味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情况。以过氧化值(POV)、硫代巴比妥酸值(TBA)、羰基值和双烯值为指标评价... 本文研究红烧猪肉在热链配送(保温箱,65℃)贮藏5 h,冷链配送(冰箱,4℃)贮藏5 d并且经微波和气蒸二次加热的过程中,脂质氧化、挥发性风味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情况。以过氧化值(POV)、硫代巴比妥酸值(TBA)、羰基值和双烯值为指标评价红烧猪肉的脂质氧化程度,结果表明:红烧猪肉在两种贮藏条件下,脂质氧化程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显著提高(P<0.05)。红烧猪肉分别经微波和气蒸二次加热,脂质氧化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SPME-GC/MS测定红烧猪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显示:挥发性风味物质在贮藏过程中发生明显的变化,尤以醛类和醇类显著(P<0.05)。红烧猪肉在热链配送贮藏过程中总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以峰面积计)先上升后下降,而经微波和气蒸二次加热的冷链红烧猪肉总挥发性风味成分均呈上升趋势。通过GC对红烧猪肉的脂肪酸组成分析,红烧猪肉在热链配送贮藏过程中UFA/SFA的比例先升高后下降,而经二次加热后冷链红烧猪肉UFA/SFA均呈上升趋势。不同配送贮藏条件及二次加热方式对红烧猪肉的营养和风味品质具有较显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烧猪肉 冷链配送 热链配送 脂质氧化 挥发性风味物质 脂肪酸组成
原文传递
贵州黔东南腌鱼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柳 王立珊 +2 位作者 李俐 王慧娟 雷基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0-422,共3页
对贵州黔东南腌鱼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主要对其一般营养成分、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及亚硝酸盐和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检测和营养学评价。结果表明:腌鱼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腌鱼含十六种氨基酸,必需氨... 对贵州黔东南腌鱼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主要对其一般营养成分、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及亚硝酸盐和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检测和营养学评价。结果表明:腌鱼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腌鱼含十六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EAA/TAA)为46.09%,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AA/NEAA)为85.50%;腌鱼样品中所含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为5.99;亚硝酸盐含量很低,未检出砷、铅、汞、镉等重金属。因此,贵州黔东南腌鱼是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安全无害的优质特色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鱼 营养成分 氨基酸组成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益智不同部位营养成分与质量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牛晴 刘平怀 +3 位作者 曹猛 王秀海 王盛林 黄家兴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60-167,共8页
对益智不同产地及不同部位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主要采用最新颁布的国标法对益智各部位的营养成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益智叶灰分、色素、粗纤维、蛋白质含量高于同一产地益智的其他部位,分别为3.43、0.369、15.77、6.56 g/100 g;... 对益智不同产地及不同部位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主要采用最新颁布的国标法对益智各部位的营养成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益智叶灰分、色素、粗纤维、蛋白质含量高于同一产地益智的其他部位,分别为3.43、0.369、15.77、6.56 g/100 g;水溶性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在所有部位均有检出,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E除益智仁外均有检出,琼中益智叶(叶^(QZ))中V_(B_6)、V_C、V_A、V_E含量高于所有产地益智的其他部位,分别为12.97、13.04、0.901、43.76 mg/100 g;脂肪酸组成分析中保亭益智茎(茎^(BT))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FA∶MUFA∶PUFA)值为1∶0.62∶0.79,接近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值1∶1∶1,脂肪酸组成分布较均匀;检测24种元素在益智不同部位含量,其中13种元素钾(K)、钠(Na)、钙(Ca)、镁(Mg)、锰(Mn)、铁(Fe)、锌(Zn)、铜(Cu)、镍(Ni)、铬(Cr)、钴(Co)、锡(Sn)、钒(V)为已确认的人体必需元素,且矿质元素在部位、地域间呈现一定差异。通过对益智各部位营养成分分析,以期为益智作为食品、药品、保健品等原料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部位 营养成分 质量分析 脂肪酸组成 矿质元素
下载PDF
4种抗氧化剂对文冠果油氧化稳定性及脂肪酸组成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江魁 李静 +2 位作者 殷春燕 连启蒙 叶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0-76,共7页
以冷榨文冠果油为原料,选择过氧化值、酸价和羰基价为评判指标,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氧化法研究了四种抗氧化剂对文冠果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以过氧化值为指标的文冠果油的氧化动力学模型,研究了180℃高温条件下四种抗氧化剂对文冠... 以冷榨文冠果油为原料,选择过氧化值、酸价和羰基价为评判指标,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氧化法研究了四种抗氧化剂对文冠果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以过氧化值为指标的文冠果油的氧化动力学模型,研究了180℃高温条件下四种抗氧化剂对文冠果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迷迭香提取物(RE)、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抗氧化效果依次为TBHQ>RE>AP,添加维生素E(V_(E))抗氧化效果不显著。拟合的动力学方程模型显示,空白和添加V;组的文冠果油氧化模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添加RE、AP、TBHQ符合零级动力学反应,通过拟合方程计算空白文冠果油的货架期为177 d,添加抗氧化剂V_(E)、RE、AP、TBHQ的货架期分别为178、346、341、425 d。180℃条件下处理文冠果油,RE、AP、TBHQ在前期表现出抑制低碳链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增多的作用,但30 h后抑制作用消失,与空白组对比差别不显著。文冠果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易被氧化,该研究对文冠果油的贮藏和使用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油 抗氧化剂 氧化稳定性 氧化动力学模型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猕猴桃籽油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加兴 孙金玉 +2 位作者 刘飞 陈双平 王小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14,共4页
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猕猴桃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分析其脂肪酸组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物料粒度、提取溶剂、料液比以及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等对猕猴桃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并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 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猕猴桃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分析其脂肪酸组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物料粒度、提取溶剂、料液比以及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等对猕猴桃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并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物料粒度40目,料液比1∶10,超声功率360 W,提取温度45℃,提取2次,每次30 m in;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31.26%。GC-MS分析表明,猕猴桃籽油主要脂肪酸组成为亚麻酸(65.3%)、油酸(14.5%)、亚油酸(13.3%)、棕榈酸(5.6%)、硬脂酸(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籽油 超声波辅助提取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性早熟蟹蟹油与四种食用油组成和理化性质比较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枫雅 林琳 +1 位作者 陆剑锋 姜绍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5-232,240,共9页
为了解性早熟蟹蟹油的应用价值,对性早熟蟹蟹油与4种食用植物油(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α-生育酚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性早熟蟹蟹油与花生油脂肪酸组成相似,以油酸和... 为了解性早熟蟹蟹油的应用价值,对性早熟蟹蟹油与4种食用植物油(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α-生育酚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性早熟蟹蟹油与花生油脂肪酸组成相似,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要脂肪酸;理化性质方面,蟹油与其他4种食用油差异不大,碘值和皂化值与葵花籽油接近,同时蟹油中α-生育酚含量高达765.17 mg/kg;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在蟹油中共检测出33种化合物,主要包括醛类和醇类等,与其他4种食用油相比蟹油具有独特的风味成分,有进一步利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性早熟 理化性质 脂肪酸组成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木豆种子超干保存最适含水量的选择及其机制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崔凯 李昆 +1 位作者 李立 孙永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21,共3页
采用硅胶与烘干干燥相结合的方法,将木豆种子脱水至1.17%、2.23%、3.34%、4.03%、4.94%、6.08%和7.12%7个含水量梯度,在常温下保存1a,再结合室内回湿、PEG回湿等处理后,测定其发芽率、脯氨酸(Pro)的质量分数、丙二醛(MDA)质量摩尔... 采用硅胶与烘干干燥相结合的方法,将木豆种子脱水至1.17%、2.23%、3.34%、4.03%、4.94%、6.08%和7.12%7个含水量梯度,在常温下保存1a,再结合室内回湿、PEG回湿等处理后,测定其发芽率、脯氨酸(Pro)的质量分数、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总糖的质量分数和脂肪酸组分。结果表明,木豆种子较为适宜的脱水范围为4.03%-7.12%,在此范围内经过回湿处理,其发芽率都在60%以上,保存效果优于常温保存下的未经脱水的种子(CK1),其中以含水量为4.94%的种子的保存效果最佳,其发芽率高达75%。对Pro的质量分数、MDA的质量分数、总糖的质量分数、脂肪酸组分的测定显示:适宜的脱水和回湿处理使种子的脯氨酸的质量分数、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增加,总糖的质量分数降低,种子膜质过氧化减轻,从而使种子保持较高的生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豆种子 超干燥保存 膜质过氧化 脂肪酸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