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
作者 赵毅涛 杨铁毅 张岩 《医学综述》 2016年第1期97-101,共5页
脂肪液化是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有肥胖、高频电刀的应用、糖尿病、切口保护欠妥等,而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往往是以上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切口发生脂肪液化,采取措... 脂肪液化是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有肥胖、高频电刀的应用、糖尿病、切口保护欠妥等,而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往往是以上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切口发生脂肪液化,采取措施,积极治疗,促进其早期愈合非常关键,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清创引流、中医药疗法、光线疗法、高渗糖胰岛素的应用、湿性疗法,蝶形胶布的应用等。另外,一些新理念、新方法也被采用。例如负压封闭引流法、富血小板血浆的应用等。上述方法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方面都有一定的效果。虽然治疗方法非常重要,但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也不可忽视。例如,术前对患者机体状况进行评估,控制基础疾病,改善患者机体状况;术中严格无菌操作、规范操作,规范使用电刀、切口妥善保护、妥善缝合切口等,降低切口脂肪液化风险;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如有液化迹象,早期处理。通过有效的手段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更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液化 切口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剖宫产手术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1
2
作者 周玲 王莉 +3 位作者 陈秀芳 张妍 韩磊 冉素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169-2172,共4页
目的分析剖宫产手术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单胎正常产妇实施剖宫产手术者1682例的腹部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切口愈合不良组47例(病例组)、切口甲级愈合组1635例... 目的分析剖宫产手术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单胎正常产妇实施剖宫产手术者1682例的腹部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切口愈合不良组47例(病例组)、切口甲级愈合组1635例(对照组)的相关因素,进一步分析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中脂肪液化和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切口愈合不良47例,发生率为2.79%,其中脂肪液化26例,切口感染17例,其他4例。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中初产妇、肥胖者、紧急剖宫产、胎膜破裂及破裂时间>12h、手术时间>1h、失血量>1000ml、新手医生实施手术者所占比例高(P<0.05)。脂肪液化组年龄>35岁,BMI>30的产妇比例较大,而且新手医生更容易发生;切口感染组紧急剖宫产、胎膜破裂>12h者比例较大(P<0.05)。结论脂肪液化是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类型,临床医生应针对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切口愈合不良 脂肪液化 切口感染
原文传递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3
作者 俞巧稚 俞敏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797-798,共2页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解放军901医院行剖宫产的1 58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切口愈合情况,将产妇分入甲级愈合组(n=1 545)与脂肪液化组(n=41)。比较两组产妇...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解放军901医院行剖宫产的1 58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切口愈合情况,将产妇分入甲级愈合组(n=1 545)与脂肪液化组(n=41)。比较两组产妇的年龄、分娩次数、体质量指数、破膜时间、手术时长、剖宫产类型、贫血及失血量情况,分析切口脂肪液化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及贫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次数、体质量指数、破膜时间、手术时长、剖宫产类型、失血量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的分娩次数、体质量指数、破膜时间、手术时长、剖宫产类型及失血量情况均是剖宫产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脂肪液化 甲级愈合
下载PDF
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在预防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4
作者 王志坚 李娟华 +1 位作者 何艳红 陈淑滢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09-1512,共4页
目的探讨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在预防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妇产科住院的246例具有脂肪液化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关腹时在筋膜浅面及皮下脂肪深面间置输血器管作为引流管,以20 mL塑料注射器持续负... 目的探讨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在预防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妇产科住院的246例具有脂肪液化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关腹时在筋膜浅面及皮下脂肪深面间置输血器管作为引流管,以20 mL塑料注射器持续负压引流。选取同期手术的具有同样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272例为对照组,手术切口常规缝合。观察两组切口脂肪液化及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脂肪液化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中横、纵切口间脂肪液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纵切口的脂肪液化率明显高于横切口(P<0.05);不同高危因素两组间脂肪液化情况比较,在高危因素肥胖、皮下脂肪过厚、低蛋白血症、糖尿病、中重度贫血、同时存在两项高危因素以上中,对照组的脂肪液化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在高危因素下腹部手术史和妊娠高血压疾病中,两组脂肪液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对预防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具有明显作用。该装置制作简单、便于携带、成本低,易于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 脂肪液化 预防
下载PDF
皮下置管负压引流防治肥胖患者腹部纵切口脂肪液化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赵志鸿 白志刚 +4 位作者 王玉芳 刘俊飞 李予闽 刘洪波 温永春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1080-1083,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预防性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管在防治肥胖患者腹部纵切口术后脂肪液化的必要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和妇产科的342例肥胖腹部纵行切口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置... 目的探讨术中预防性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管在防治肥胖患者腹部纵切口术后脂肪液化的必要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和妇产科的342例肥胖腹部纵行切口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置管组及无管组,比较2组间切口甲级愈合率、脂肪液化发生率、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平均愈合时间、患者满意度、局部异物感及直接医疗成本。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32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置管组165例,无管组163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脂肪厚度、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BMI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组与无管组脂肪液化发生率分别为3.6%(6/165)和5.5%(9/163),P>0.05;异物感分别为50.3%(83/165)及3.7%(6/163),P<0.01;患者满意度分别为(6.8±1.7)分及(9.2±2.8)分(P<0.05)。甲级愈合率、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平均愈合时间及直接医疗成本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肥胖患者腹部纵切口术中不必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预防切口脂肪液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负压引流 脂肪液化 手术切口
原文传递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80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群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年第17期1299-1300,共2页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近期做的妇产科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时所进行的治疗进行对比,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微波法治疗。结果实验组的平均治疗时间和平均切口恢...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近期做的妇产科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时所进行的治疗进行对比,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微波法治疗。结果实验组的平均治疗时间和平均切口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7.5%)(P<0.05)。结论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妇产科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采取微波治疗能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切口 脂肪液化 微波
下载PDF
皮下持续负压引流对预防肝癌手术肥胖患者切口脂肪液化和感染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欣 金琳 +2 位作者 赵丽敏 林辉 孙凤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1-384,共4页
目的观察皮下持续负压引流对肝癌手术肥胖患者切口脂肪液化和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进行肝癌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引流组接... 目的观察皮下持续负压引流对肝癌手术肥胖患者切口脂肪液化和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进行肝癌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引流组接受皮下持续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脂肪液化及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引流组的脂肪液化率为2.00%(1/50),伤口感染率为4.00%(2/50);对照组分别为22.00%(11/50)及34.00%(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术前BMI、糖尿病、高频电刀的使用是患者脂肪液化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切口引流是保护因素,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术前BMI、糖尿病及低蛋白血症是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切口引流是保护因素,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持续负压引流可降低肝癌手术肥胖患者切口脂肪液化和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持续负压引流 肝癌切除术 肥胖 脂肪液化 切口感染
原文传递
负压吸引球皮下埋植引流在预防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程昌功 王革玲 +2 位作者 田瑜 陈在敏 王燕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11期921-924,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球皮下埋植引流装置在预防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行剖宫产的83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2),对照组术...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球皮下埋植引流装置在预防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行剖宫产的83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2),对照组术后常规缝合切口,观察组关腹前使用负压吸引球皮下埋植引流装置。对比2组产妇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愈合等级占比,并统计2组关腹、拆线、住院以及切口愈合等各个指标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腹部切口感染、裂开以及脂肪液化发生率分别为0、2.38%、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6%、12.20%、1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甲、乙、丙级愈合率分别为97.62%、2.38%、0,而对照组分别为82.93%、17.07%、0,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腹时间、拆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9.25±1.54)min、(8.36±1.41)d、(6.81±1.45)d、(11.26±1.34)d,明显短于对照组(28.63±4.16)min、(12.23±1.53)d、(10.95±1.86)d、(20.38±3.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切口缝合前皮下埋植负压引流球装置可降低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感染、裂开等并发症发生率,促进伤口愈合,缩短产妇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吸引球 皮下埋植 引流装置 剖宫产 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下载PDF
皮下持续负压引流预防结直肠癌伴肥胖患者剖腹根治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吕波 王兵 +8 位作者 袁家天 范俊 邢莎莎 张鑫 冷书生 李叔强 强正宏 曾云龙 李俊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6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研究皮下持续负压引流(CNPD)对预防结直肠癌(CRC)伴肥胖患者行剖腹根治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15年6月行剖腹根治性切除术的CRC伴肥胖患者210例,统计行CNPD患者(引流组,91例)及直接... 目的研究皮下持续负压引流(CNPD)对预防结直肠癌(CRC)伴肥胖患者行剖腹根治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15年6月行剖腹根治性切除术的CRC伴肥胖患者210例,统计行CNPD患者(引流组,91例)及直接切口缝合患者(无引流组,119例)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发生率、拆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肠梗阻发生率。结果引流组及非引流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率分别为3.3%、10.9%(χ^2=4.236,P=0.039),感染率分别为2.2%、9.2%(χ^2=4.408,P=0.036)。引流组术后拆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非引流组短(t=2.537、2.032,P=0.027、0.045)。引流组患者术后发生肠梗阻比例更低(5.5%vs 15.1%,χ^2=4.905,P=0.027)。亚组分析提示两组合并糖尿病患者脂肪液化率分别为4.0%、27.0%(χ^2=5.421,P=0.020),切口感染率分别为4.0%、24.3%(χ^2=4.556,P=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皮下CNPD能够有效降低肥胖型CRC患者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率,缩短拆线时间、住院周期,且能够降低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肥胖型CRC患者,CNPD预防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引流术 剖腹手术 脂肪液化 切口感染
原文传递
妇科肿瘤术后腹壁切口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被引量:17
10
作者 郝敏 赵卫红 张娜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87-491,共5页
腹壁切口相关并发症与患者自身因素及医源性因素密切相关。常见的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裂开、脂肪液化、切口疝及窦道形成。对各类不同并发症需采用相应治疗措施。术前准备、术中缝合技术、缝线的选择及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减少切口并发症... 腹壁切口相关并发症与患者自身因素及医源性因素密切相关。常见的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裂开、脂肪液化、切口疝及窦道形成。对各类不同并发症需采用相应治疗措施。术前准备、术中缝合技术、缝线的选择及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减少切口并发症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腹壁手术切口 切口感染 切口 裂开 脂肪液化
原文传递
单味芒硝外敷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杜舞英 黎高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观察芒硝外敷对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作用。[方法]从缙云县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病例中选取存在切口愈合不良高危因素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防治,不用芒硝外敷)100例和芒硝预防... [目的]观察芒硝外敷对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作用。[方法]从缙云县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病例中选取存在切口愈合不良高危因素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防治,不用芒硝外敷)100例和芒硝预防组(常规防治基础上加芒硝外敷)100例,术后7d观察两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芒硝预防组切口愈合良好98例,愈合欠佳1例,愈合不良1例,对照组切口愈合良好88例,愈合欠佳4例,愈合不良8例,芒硝预防组切口愈合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芒硝外敷可以促进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减少切口脂肪液化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液化 剖宫产 切口 芒硝 外敷 预防
下载PDF
大黄、芒硝联合红外线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冯宇 周静 潘立茹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1150-1152,共3页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联合红外线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期间术后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10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50例)脂肪液化之切口,用大黄、芒硝混匀后外敷,并给予红外线...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联合红外线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期间术后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10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50例)脂肪液化之切口,用大黄、芒硝混匀后外敷,并给予红外线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n=51例)应用普通换药及挤压方法,每日换药1次。结果试验组的切口愈合时间、更换敷料及应用无菌蝶形胶布固定切口次数、二次清创缝合术的几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结论中药外敷加红外线治疗能促进脂肪液化伤口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加快切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红外线 切口 脂肪液化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中药加压外敷对肥胖孕妇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国华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联合中药加压外敷对肥胖孕妇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的影响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烟台山医院产科经剖宫产分娩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肥胖孕妇36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2组,每组180...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联合中药加压外敷对肥胖孕妇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的影响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烟台山医院产科经剖宫产分娩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肥胖孕妇36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2组,每组18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芒硝中药加压外敷手术切口;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HBO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切口停止渗出时间及愈合情况、术后不同时间切口NRS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切口停止渗出时间、切口愈合等级及切口平均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4、5、7 d切口NR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6~11 d,平均(7.26±1.29)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9~23 d,平均(14.11±3.29)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56%(172/180),对照组为82.78%(149/1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联合中药加压外敷对肥胖孕妇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有明显疗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孕妇 剖宫产切口 脂肪液化 高压氧 中药外敷
原文传递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分析并干预对策 被引量:14
14
作者 周丹 邱慧 +1 位作者 安晨凤 施晓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6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并据此提出干预对策,促进切口愈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2011-2012年剖宫产腹壁切口呈乙、丙级愈合的45例产妇资料。其中切口全部裂开11例,部分裂开34例;切口感染致愈合不良19例、...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并据此提出干预对策,促进切口愈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2011-2012年剖宫产腹壁切口呈乙、丙级愈合的45例产妇资料。其中切口全部裂开11例,部分裂开34例;切口感染致愈合不良19例、脂肪液化21例、脂肪液化并感染5例,病例予术后拆线、局部清创、抗炎、二期缝合、神灯理疗、对症护理等综合处置,并探讨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针对性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结果①本院产科2年问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2.6%,平均愈合时间(14.2±4.7)d。②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涉及致病菌因素、手术操作因素与产妇体质因素。结论加强孕期保健与术前评估、规范术前准备与助产操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强化术后基础护理与切口保护是减少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切口 感染 脂肪液化
下载PDF
微波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8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以峰 王华斌 庹庆艳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0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治疗与预防方法。方法根据切口脂肪液化发现的早晚,局部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局部渗液少则保守治疗,不拆除缝线,反之则拆除缝线,敞开引流。保守治疗48例,其中23例予局部每日挤压,...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治疗与预防方法。方法根据切口脂肪液化发现的早晚,局部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局部渗液少则保守治疗,不拆除缝线,反之则拆除缝线,敞开引流。保守治疗48例,其中23例予局部每日挤压,尽量挤净渗液(对照组);另25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每日辅以微波治疗(微波组)。拆线引流治疗37例,其中18例每日局部换药,去除坏死脂肪组织并予局部蝶形胶布牵拉固定(对照组),余19例是在上述方法基础上每日辅以微波治疗(微波组),比较各组间的临床疗效,切口愈合时间。结果拆线治疗,微波组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保守治疗组,微波可减少患者拆线的概率,缩短切口愈合时间。结论微波治疗可加速切口的愈合,是用于治疗切口脂肪液化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治疗 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原文传递
银离子敷料结合创面负压引流技术在肿瘤患者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玲玲 袁艺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年第13期1515-1517,共3页
目的探讨银离子敷料结合创面负压引流技术在肿瘤患者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将50例因切口脂肪液化导致切口迁延不愈的肿瘤患者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进行对照研究。治疗组采用银离子敷料为伤口填充材料,... 目的探讨银离子敷料结合创面负压引流技术在肿瘤患者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将50例因切口脂肪液化导致切口迁延不愈的肿瘤患者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进行对照研究。治疗组采用银离子敷料为伤口填充材料,以一次性使用胃导管为引流管连接负压瓶为患者进行创面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湿性愈合原理结合银离子敷料常规换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显效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费用。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显效时间(6.40±1.19)d、伤口愈合时间(13.04±1.86)d、换药次数(2.16±0.37)次、换药费用(531.16±46.56)元,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12.88±2.89)d,(21.24±3.70)d,(4.12±1.17)次,(1000.46±356.17)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901,-10.362,-8.002,-6.533;P〈0.01或P〈0.05);治疗组伤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离子敷料结合创面负压引流技术能减少肿瘤患者脂肪液化手术切口的伤口愈合时间,降低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提高伤口愈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护理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 银离子敷料 手术切口 脂肪液化
原文传递
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因素分析和诊治体会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孟震 陆光生 齐香梅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因素、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8月—2012年2月我科腹部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26例(试验组),同期我科腹部术后未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24例(对照组),对两组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进行分析。结...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因素、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8月—2012年2月我科腹部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26例(试验组),同期我科腹部术后未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24例(对照组),对两组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年龄、肥胖、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与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关系密切(P<0.05)。结论对于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应做到早期诊断,及时给予相应处理,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液化 手术后并发症 治疗
下载PDF
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38例临床分析初探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舒鑫 田春玲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340-1341,共2页
目的分析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针对性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组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对照组剖宫产未发生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原因,并结合... 目的分析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针对性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组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对照组剖宫产未发生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原因,并结合既往经验、借鉴兄弟单位临床经验、查阅相关资料总结预防对策。结果研究组BMI <18. 5 kg/m2或> 24 kg/m2、手术时间>1. 5 h、糖尿病、妊娠期水肿、贫血、切口缝合不良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准确掌握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相关危险因素,接诊高危患者后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其剖宫产术后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对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也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腹部手术切口 脂肪液化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16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马锦霞 刘存芬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2000年6月至2011年6月1 711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其中切口脂肪液化患者165作为病例组,无切口脂肪液化者1 54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2000年6月至2011年6月1 711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其中切口脂肪液化患者165作为病例组,无切口脂肪液化者1 54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总结治疗经验及预防措施.结果年龄>60岁(χ2=12.44,P=0.0004)、肥胖(身体指数BMI>24)(χ2=6.59,P=0.01)、糖尿病(χ2=7.69,P=0.005)和Ⅲ类切口(χ2=25.94,P<0.0001)是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有糖尿病年龄大于60岁且超重的Ⅲ类切口患者是术后脂肪液化的危险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腹部手术 脂肪液化
下载PDF
自制双套管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黄鹄 甘建春 +5 位作者 朱励民 陆鉴 刘芸 潘成文 董财富 周力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2121-2123,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制双套管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的患者63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双套管组与传统换药组,分别采用自制双套管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与传统换药方法处理切... 目的探讨自制双套管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的患者63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双套管组与传统换药组,分别采用自制双套管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与传统换药方法处理切口,比较两种处理方法换药次数、医疗费用、切口愈合天数、住院增加天数及二期缝合率。结果双套管组换药次数、医疗费用、切口愈合天数、住院增加天数及二期缝合率均低于传统换药组,两组病例各项指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自制双套管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对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双套管 切口感染 切口脂肪液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