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耕习俗的模拟性探微
1
作者 阎莉 戚晓明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33-39,共7页
农耕习俗是在人们长期进行农事活动中形成起来的。基于此,人们在设立农耕习俗时常常会模拟实际农事耕作过程。农耕习俗对农事活动的模拟主要体现在习俗举行时,人们会模拟具体的农耕行为、动作,以及所使用的各种农具、耕牛等象征性地在... 农耕习俗是在人们长期进行农事活动中形成起来的。基于此,人们在设立农耕习俗时常常会模拟实际农事耕作过程。农耕习俗对农事活动的模拟主要体现在习俗举行时,人们会模拟具体的农耕行为、动作,以及所使用的各种农具、耕牛等象征性地在田地中耕作,这一模拟形式体现出弗雷泽提出的“顺势巫术”和“接触巫术”的特点。农耕习俗对实际农事活动模拟的类型多种多样,主要体现为对农耕过程的模拟习俗、模拟农耕祈愿的习俗、模拟谷物形状的习俗。无论对哪一种农耕习俗的模拟,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期盼中的丰收。人们之所以通过模拟建立农耕习俗,原因在于所认同的“同类相生”的原则,按照这一原则,人们的模拟行为一定会反映在实际的农业耕作中。由此,模拟农耕习俗的价值和作用就会在实际的农事生产中体现出来,从而使人们所期盼的丰收愿景借着农耕习俗得到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习俗 模拟 农事活动
下载PDF
论农耕民俗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时代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孙其勇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28-131,共4页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农耕文明史的农业大国,农耕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的深厚沃土和精神源泉。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农耕民俗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农耕文明史的农业大国,农耕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的深厚沃土和精神源泉。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农耕民俗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将其中具有的强烈的民族精神、人文理念和价值追求等在时代仍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充分地继承和发扬,不仅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具有借鉴意义,而且为解决我国当前所面临的价值观多元性的难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确保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导作用,以优秀传统农耕民俗文化为主线,积极吸收有益成果,牢固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维护文化安全,提高文化软实力,让充满智慧与灵性的农耕民俗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和不竭的动力源泉,使农耕民俗文化薪火不息,代代相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优秀传统文化 农耕民俗文化 时代价值
下载PDF
二十四节气农耕民俗的误读与认知 被引量:4
3
作者 胡燕 张逸鑫 严昊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4-40,共7页
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长期观察和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农耕历史与民俗文化。二十四节气农耕民俗的误读主要包括概念、应用和内容三个方面,重点在于俗信与迷信的混淆。基于应用民俗学的视角... 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长期观察和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农耕历史与民俗文化。二十四节气农耕民俗的误读主要包括概念、应用和内容三个方面,重点在于俗信与迷信的混淆。基于应用民俗学的视角,根据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农耕民俗事象,从农业哲学观念角度对农耕民俗的误读进行重释,并分析功能、应时、取宜、审美、信仰等五大认知,增强文化内涵的现实意义,将对节气文化的活态传承做出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二十四节气 农耕民俗 误读 认知
原文传递
梅山农事民俗探析
4
作者 刘楚魁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38-141,共4页
受古梅山"旧不与中国通"和梅山先民世代生活在相对自治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梅山地区几千年来形成了比较独特的梅山农事民俗,表现在耕作民俗和饲养民俗等方面。
关键词 梅山 农事民俗 探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