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0~3岁早期综合干预培养婴幼儿健全人格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鲍秀兰 郑毅 +4 位作者 孙淑英 王惠珊 王丹华 李月萍 黄小娜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606-609,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培养婴幼儿健全人格的影响,为儿童的优育优教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10月-2010年10月由全国21家医院共同参与进行0~3岁婴幼儿早期综合干预的协作研究,符合条件的594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01例)和对照...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培养婴幼儿健全人格的影响,为儿童的优育优教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10月-2010年10月由全国21家医院共同参与进行0~3岁婴幼儿早期综合干预的协作研究,符合条件的594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01例)和对照组(293例)。两组均定期随访,干预组除一般养育指导外,由经培训的专业人员负责进行健全人格培养的个体化指导,并定期组织培训课程的学习等。在婴儿2个月内由父母填写人格量表(16pf),婴儿1~4个月和2.5~3岁完成儿童气质量表,2.5~3岁时采用幼儿人格发展趋向量表(PTSC)、儿童行为量表(CBCL)、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家庭环境量表等标准化工具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PTSC、CDCC、CBCL、家庭环境各项平均分及气质特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干预组的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干预能显著促进婴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0~3岁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黄金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全人格 早期干预 家庭养育环境 行为 气质 婴幼儿
原文传递
上海城市家庭养育环境与幼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媛媛 金星明 +4 位作者 陈津津 李云 王莎莎 卞晓燕 彭咏梅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20年第1期36-42,共7页
目的探讨上海市家庭养育环境与幼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相关性,为从家庭养育环境角度制定干预策略、促进幼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上海市普陀区、闵行区的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调查现场... 目的探讨上海市家庭养育环境与幼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相关性,为从家庭养育环境角度制定干预策略、促进幼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上海市普陀区、闵行区的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调查现场,共有945名幼儿入组,分为4个年龄组(12~17月龄、18~23月龄、24~29月龄、30~36月龄),采用中国城市幼儿社会情绪评估量表、1~3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和自行编制的社会人口学问卷,对幼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状况和家庭养育环境进行调研分析。结果上海城市幼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异常检出率为24.44%,家庭养育不良环境检出率为6.03%。12~17月龄的幼儿能力域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家庭养育不良环境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庭养育不良环境下,幼儿外显、内隐、失调域得分明显高于家庭养育良好环境组,能力域得分明显低于家庭养育良好环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体家庭养育环境受父母年龄、家庭月收入、家庭居住面积、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职业、母亲产后情绪状态等家庭背景因素影响。结论上海城市幼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异常检出率较高,家庭养育环境对幼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显著。营造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是促进幼儿早期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可行、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社会性 家庭养育环境 早期发展 幼儿
下载PDF
学龄前儿童广泛性焦虑与家庭养育环境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0
3
作者 石秋霞 吴国连 +1 位作者 魏晓娟 王惠梅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920-923,共4页
目的了解广泛性焦虑在学龄前儿童的分布情况,探讨学龄前儿童广泛性焦虑与家庭养育环境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关系,为保护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提供建议和措施。方法以太原市城区具有代表性的三所幼儿园中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 目的了解广泛性焦虑在学龄前儿童的分布情况,探讨学龄前儿童广泛性焦虑与家庭养育环境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关系,为保护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提供建议和措施。方法以太原市城区具有代表性的三所幼儿园中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出969例样本,运用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家庭养育环境量表进行研究。数据处理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多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69例样本中检出广泛性焦虑阳性者124例(12.8%),其中男童73例(14.48%),女童51例(10.96%)。性别和班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社会生活能力量表中,焦虑组与非焦虑组在独立生活、运动、作业操作、参加集体活动、自我管理这五个领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95,2.973,4.285,3.433,3.94,P值均〈0.05);在家庭养育环境量表中,两组在语言/认知、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我管理、忽视/干涉/惩罚、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环境气氛六个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44,5.234,5.394,-6.909,4.001,5.935,P值均〈0.05)。结论广泛性焦虑及共患其他焦虑在学龄前儿童很常见,学龄前儿童广泛性焦虑与社会生活能力、家庭养育环境有关。对其父母进行心理养育咨询可以预防和早期干预儿童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广泛性焦虑 家庭养育环境 社会生活能力
原文传递
乌鲁木齐市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与饮食行为问题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静 王丹 +2 位作者 吴萍萍 咸亚静 林素兰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3~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现状,分析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与饮食行为问题的关系,为提出预防及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1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7所幼儿园1 070名3~6岁儿...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3~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现状,分析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与饮食行为问题的关系,为提出预防及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1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7所幼儿园1 070名3~6岁儿童,采用《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筛查评估问卷》(IMFeD)及《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调查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及家庭养育环境。结果乌鲁木齐市3~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55.89%;存在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与无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在家庭养育环境各维度语言/认知信息、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理、忽视/干预惩罚、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环境气氛及家庭养育环境总分均存在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8.506,-7.395,-9.393,-9.348,-9.773,-12.618,-13.633,P<0.000 1);多因素分析显示,家庭养育环境中社会适应/自理、忽视/干预惩罚、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及环境气氛为3~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乌鲁木齐市3~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家庭养育环境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密切相关,应积极改善儿童家庭养育环境,以预防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6岁儿童 家庭养育环境 饮食行为问题
原文传递
昆山市3岁以下儿童早期情绪和社会性发育及家庭环境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7
5
作者 卢平 喻茜 +1 位作者 卞晓燕 陈磊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目的了解昆山市3岁以下儿童早期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状况,分析家庭环境对社交情绪发展的影响。方法 2018年9月-2019年8月分层随机选取在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体检的婴幼儿,采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社交情绪量表进行筛查,并收集筛查... 目的了解昆山市3岁以下儿童早期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状况,分析家庭环境对社交情绪发展的影响。方法 2018年9月-2019年8月分层随机选取在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体检的婴幼儿,采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社交情绪量表进行筛查,并收集筛查对象家庭环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环境对婴幼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结果婴幼儿社交情绪问题检出率为24.56%,高危儿检出率为33.0%,明显高于正常儿(χ^2=16.608,P<0.01)。男女童社交情绪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4.71%、24.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05)。随儿童月龄增加,情绪和社会问题异常检出率增加(χ^2=28.8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学历高(OR=0.547,95%CI:0.338~0.886)和家庭经济收入高(OR=0.714,95%CI:0.593~0.921)是婴幼儿社交情绪发展的保护因素。结论昆山市婴幼儿社交情绪问题处于较高检出率水平。母亲学历和家庭收入高对婴幼儿早期社交和情绪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养育环境 婴幼儿 情绪 社会性
原文传递
学龄前儿童社交焦虑与家庭养育环境和社会生活能力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魏晓娟 石秋霞 +1 位作者 吴国连 王惠梅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了解社交焦虑在学龄前儿童的分布情况,探讨学龄前儿童社交焦虑与家庭养育环境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关系,提供保护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的建议和措施。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以太原市城区具有代表性的3所幼儿园中所有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 目的了解社交焦虑在学龄前儿童的分布情况,探讨学龄前儿童社交焦虑与家庭养育环境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关系,提供保护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的建议和措施。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以太原市城区具有代表性的3所幼儿园中所有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共969例。采用"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和"家庭养育环境量表"进行研究。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969例样本中社交焦虑阳性检出55例(5.68%)。其中男孩30例(3.10%),女孩25例(2.58%);小班18例(1.86%),中班23例(2.38%),大班14例(1.44%)。性别(χ~2=0.150,P=0.699)和班级(χ~2=0.043,P=0.9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社会生活能力测试结果,焦虑组与非焦虑组在独立生活(t=3.479,P<0.01)、作业操作(t=3.689,P<0.01)、参加集体活动(t=2.831,P<0.01)、自我管理(t=3.041,P<0.01)这4个领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庭养育环境量表结果,2组在语言/认知(t=2.479,P<0.05)、情感温暖/自我表达(t=2.721,P<0.01)、社会适应/自我管理(t=3.454,P<0.01)、忽视/干涉/惩罚(t=-4.000,P<0.01)、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t=3.360,P<0.01)、环境气氛(t=2.728,P<0.01)6个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学龄前儿童父母进行心理养育咨询可以预防和早期干预儿童社交焦虑,使儿童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社交焦虑 家庭养育环境 社会生活能力
下载PDF
学龄前儿童强迫症状与家庭养育环境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晋晋 谢冰洁 +3 位作者 吴国连 石秋霞 魏晓娟 王惠梅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543-546,共4页
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强迫症状的发生情况以及与家庭养育环境的关系,为早期发现及早期干预学龄前儿童强迫障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10-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太原市城区3所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园共969例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强迫症状的发生情况以及与家庭养育环境的关系,为早期发现及早期干预学龄前儿童强迫障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10-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太原市城区3所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园共969例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应用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家庭养育环境量表、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焦虑自测量表进行研究。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χ~2检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强迫症状阳性检出60例(6.2%);其中男性32例(6.3%),女性28例(6.0%);小班19例(5.8%),中班29例(7.2%),大班12例(5.0%)。将阳性检出的60例作为强迫症状组,无任何焦虑的1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性别间比较(χ~2=0.200,P=0.655)和班级间比较(χ~2=2.065,P=0.35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家庭养育环境量表中,两组在语言/认知、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我管理、忽视/干涉/惩罚、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和环境气氛6个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学历(χ~2=14.356,P<0.01)和母亲焦虑得分(t=3.426,P<0.01)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忽视/干涉/惩罚(环境中等OR=0.241,95%CI为0.088~0.659)、母亲焦虑得分(OR=1.059,95%CI为1.009~1.111)以及母亲学历(中学OR=3.886,95%CI为1.554~9.716,大专及以上OR=2.695,95%CI为1.301~5.581)3个自变量与强迫症状发生有关。结论强迫症状在学龄前儿童较常见,强迫症状的发生与家庭养育方式、母亲情绪及母亲文化程度有关。对父母进行心理养育咨询可以早期干预学龄前儿童强迫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养育环境 母亲焦虑 学龄前儿童 强迫症状
原文传递
儿童屏幕暴露的影响因素——家庭养育环境
8
作者 林雨欣 丁雪婷 +1 位作者 刘菊芬 纪颖 《中华家教》 2022年第6期80-87,共8页
家庭是影响儿童行为的关键因素,也是儿童使用电子设备的主要场所,随着儿童屏幕暴露的危害逐渐显现,如何在家庭中合理使用电子设备已成为家长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家庭养育环境为切入点,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家庭客观物质环境... 家庭是影响儿童行为的关键因素,也是儿童使用电子设备的主要场所,随着儿童屏幕暴露的危害逐渐显现,如何在家庭中合理使用电子设备已成为家长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家庭养育环境为切入点,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家庭客观物质环境、文化环境、人际交流和家庭特质对儿童屏幕暴露的时长、频率、内容均产生影响。建议家长从理性看待、正向管理、程序设置、多方监督四个方面,在家庭中对儿童屏幕暴露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养育环境 儿童行为 屏幕暴露
下载PDF
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早期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9
作者 李佳 王雪娜 +2 位作者 杜雯雯 张萌 余立平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1096-1099,1104,共5页
儿童早期发展对个体、家庭、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提高父母养育能力、改善家庭养育环境是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关键与核心。本文围绕家庭养育环境与儿童早期发展,从相关概念、理论、影响作用及干预实践等角度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开展相关... 儿童早期发展对个体、家庭、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提高父母养育能力、改善家庭养育环境是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关键与核心。本文围绕家庭养育环境与儿童早期发展,从相关概念、理论、影响作用及干预实践等角度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开展相关实证研究提供依据,并为儿童保健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以促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养育环境 早期发展 婴幼儿
原文传递
240名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谢小敏 梁亚红 +2 位作者 冯蓓 魏丹 江逊 《护理学报》 2020年第9期33-37,共5页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家庭因素,为预防和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保健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240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家庭因素,为预防和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保健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240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儿童饮食行为问题诊断及管理评估问卷、学龄前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儿童喂养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64.6%;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每日活动时间>1 h(OR=0.915,P=0.016)、高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评分(OR=0.966,P=0.006)、高环境气氛评分(OR=0.941,P=0.013)是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照护者为(外)祖父母(OR=1.122,P<0.001)、高限制饮食评分(OR=3.787,P=0.046)、高逼迫进食评分(OR=2.615,P=0.029)、高忽视/干预/惩罚评分(OR=12.912,P=0.001),是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平均每日活动时间>1 h、儿童照护者为父母、低限制饮食评分、低逼迫进食评分、低忽视/干预/惩罚评分、高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评分、高环境气氛评分的学龄前儿童更不容易发生饮食行为问题。照护者应遵循生长发育规律,培养儿童科学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充分发挥儿童自身对饱腹感和饥饿感的感知和调控能力,多鼓励儿童进行户外活动,同时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减少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饮食行为问题 喂养 家庭养育环境
下载PDF
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水平与家庭养育环境的关联性研究
11
作者 王沛文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10期249-254,280,共7页
目的:调查3~6岁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水平,探究其与家庭养育环境因素的关联。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上饶市信州区、广信区、铅山县、弋阳县4地的70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不同... 目的:调查3~6岁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水平,探究其与家庭养育环境因素的关联。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上饶市信州区、广信区、铅山县、弋阳县4地的70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不同人口学特征组别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成绩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家庭养育环境与学龄前儿童部分身体素质项目成绩呈负相关;(3)在未调整因素模型1中家庭养育环境总分与男童(B=-0.008)及女童(B=-0.009)双脚连续跳成绩呈显著负相关(P值均<0.05);调整相关人口学及家庭相关混杂因素后,模型2结果显示,家庭养育环境总分与男童双脚连续跳(B=-0.009)及10 m折返跑成绩(B=-0.008)呈显著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1)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与学龄前儿童的身体素质发展正相关;(2)学龄前儿童的体质成绩显著受性别和年龄影响,男孩在力量上占优,女孩在柔韧性上更佳,且体质随年龄增长而提升;(3)父母教育和健康状况显著影响男童和女童的身体素质,农村男童身体素质优于城镇男童,父母饮酒和体重状况与女童身体素质相关;(4)家庭养育环境的质量与学龄前儿童的身体素质成绩呈显著负相关;(5)家庭养育环境对男童的下肢力量和心肺耐力有显著影响。建议:(1)制订个性化锻炼计划,考虑性别差异,平衡力量与柔韧性训练,以全面提高儿童体质;(2)关注家庭背景因素,通过家长教育和健康干预,加强亲子互动和情感支持,提升儿童的身体素质水平;(3)改善家庭养育环境,促进儿童的身体素质发展,特别是针对男童的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身体素质水平 家庭养育环境
下载PDF
家庭养育环境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艺诺 徐玉英 +2 位作者 张玺 安子芬 余立平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864-867,878,共5页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常见的慢性神经发育障碍之一,在学龄前期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成年后则表现出工作、社交和生活等方面的障碍,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目前已有研究发现家庭养育环境与ADHD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常见的慢性神经发育障碍之一,在学龄前期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成年后则表现出工作、社交和生活等方面的障碍,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目前已有研究发现家庭养育环境与ADHD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ADHD的核心症状,促进学龄前儿童的早期综合发展。本文就学龄前ADHD的概述、家庭养育环境与学龄前ADHD儿童间的影响作用、现有干预实践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我国家庭养育照护体系和学龄前ADHD儿童照护工作的不断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养育环境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学龄前 行为治疗 儿童
原文传递
家庭沙盘游戏治疗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倪波 肖绪武 +5 位作者 孙瑾 姜琳 马莉 胡丹 刘学梅 刘晓婵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8期924-928,共5页
目的研究家庭沙盘游戏治疗对学龄前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SAD)的干预效果,为构建有效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0日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从确诊SAD患儿中随机抽取6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对... 目的研究家庭沙盘游戏治疗对学龄前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SAD)的干预效果,为构建有效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0日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从确诊SAD患儿中随机抽取6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对照组进行家长SAD知识的教育,治疗组进行沙盘游戏治疗和SAD知识教育,每周1~2次,每次40 min。采用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中文版)于干预前、干预7次、14次、21次后进行测评,并记录治疗师个案治疗报告、家庭成员治疗感受。结果家庭沙盘游戏治疗干预后,治疗组儿童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惧、强迫-冲动障碍、躯体伤害恐惧、分离焦虑及焦虑总分均降低(t=2.002、7.300、8.160、12.138、11.676、9.370,P<0.001)。干预前后,治疗组儿童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惧、强迫-冲动障碍、躯体伤害恐惧、分离焦虑得分及焦虑总分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6.758、3.953、3.478、5.471、7.027、6.012,P<0.001)。家庭沙盘游戏治疗14次、21次后,治疗组焦虑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4、7.889,P<0.001)。结论家庭沙盘游戏治疗可降低学龄前SAD儿童焦虑水平,需达到有效疗程才能显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盘游戏治疗 分离性焦虑障碍 家庭养育环境 学龄前儿童
原文传递
学龄前儿童躯体伤害恐惧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谢冰洁 吴国连 +3 位作者 贾雅雅 魏晓娟 张晋晋 王惠梅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躯体伤害恐惧的基本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其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9-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太原市城区具有代表性的3所幼儿园中3~6岁全部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共969例,其中男504例,女465... 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躯体伤害恐惧的基本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其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9-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太原市城区具有代表性的3所幼儿园中3~6岁全部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共969例,其中男504例,女465例。研究工具为自编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结果躯体伤害恐惧阳性检出75例(7.73%),其中男性33例(6.5%),女性42例(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91,P>0.05);躯体伤害恐惧得分女性(7.15±4.89)显著高于男性(6.50±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0,P=0.028)。多因素分析显示,非剖宫产(OR=2.063,95%CI:1.128~3.772,P=0.019)、母亲焦虑得分(OR=1.074,95%CI:1.024~1.125,P=0.003)是学龄前儿童躯体伤害恐惧的危险因素,家庭养育环境量表中的语言认知因子得分(OR=0.912,95%CI:0.873~0.952,P<0.001)、社会生活能力总分(OR=0.961,95%CI:0.936~0.988,P=0.004)是其保护因素。结论躯体伤害恐惧在学龄前儿童较常见,与母亲焦虑、家庭养育环境及儿童社会生活能力有关。因此,早期进行家庭养育干预可以防止幼儿躯体伤害恐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躯体伤害恐惧 家庭养育环境 社会生活能力
原文传递
婴儿辅食添加状况与家庭养育环境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洁 蔡臻 +3 位作者 王健 杨亮 徐剑慧 励晓红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1076-1080,共5页
目的分析婴儿辅食添加状况与家庭养育环境的关系,为改善儿童家庭养育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1月在静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的12月龄足月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儿童基本情况、辅食添加情况调查问卷和国内《0~... 目的分析婴儿辅食添加状况与家庭养育环境的关系,为改善儿童家庭养育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1月在静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的12月龄足月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儿童基本情况、辅食添加情况调查问卷和国内《0~1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问卷》评价婴儿家庭背景因素、辅食添加状况和家庭养育环境分值,并分析相关性。结果共纳入992名婴儿为研究对象,家庭养育环境总分在父母文化水平、产假时间和家庭主要照顾者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食各种类添加频次、肉类性状与家庭养育环境总分和各维度之间呈正相关(r=0.064~0.26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本科、研究生学历、产假时间≥12个月、家庭主要照顾者为父母、粗粮添加频次高,肉类添加质地粗是婴儿家庭养育环境总分处于高分组的促进因素(OR值分别为2.233、2.863、1.465、1.940、1.214、1.133,P<0.05)。结论婴儿家庭养育环境受家庭背景因素影响,婴儿辅食添加状况与家庭养育环境存在相关性,应及时合理地添加各类辅食,提升家庭养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养育环境 辅食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