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宗族与乡里制度:中国传统社会的乡村治理 被引量:12
1
作者 曾宪平 谭敏丽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35-37,58,共4页
我国古代由种植文明所形成的家庭宗族结构,形成了以血缘为纽带,以孝为核心的宗法思想,经儒家的宣扬和主张,横向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纵向延续几千年,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封建国家看到了乡村政治文化的这种特点,充分利... 我国古代由种植文明所形成的家庭宗族结构,形成了以血缘为纽带,以孝为核心的宗法思想,经儒家的宣扬和主张,横向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纵向延续几千年,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封建国家看到了乡村政治文化的这种特点,充分利用宗法意识与宗族结构,建构出官民共治的乡里制度,充分利用宗族巨大的内聚力,将国家权力渗透到乡村社会,从而达到对乡里社会和乡里百姓的严密控制,实现有效的乡村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家庭 乡里制度 乡村治理
下载PDF
宋以后中国社会的宗族伦理 被引量:6
2
作者 吾淳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3-98,共6页
先秦时期的儒家伦理是一种精英伦理,这种伦理存在着普遍性的问题。从宋代开始的中国后期社会,中国社会的伦理始以真正基层伦理亦即家族或宗族伦理的形式出现, 由此而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并且,它在一定程度上与亚伯拉罕系统的宗教伦理及其... 先秦时期的儒家伦理是一种精英伦理,这种伦理存在着普遍性的问题。从宋代开始的中国后期社会,中国社会的伦理始以真正基层伦理亦即家族或宗族伦理的形式出现, 由此而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并且,它在一定程度上与亚伯拉罕系统的宗教伦理及其普遍性是相当的。具体来说,这一伦理的实现或展开是以宗族为平台,在此平台上,通过族规以立伦理,通过守则以呈伦理,通过强制以行伦理,通过教育以养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后期社会 家族或宗族 伦理 普遍性
下载PDF
试论明清宗族恤孤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立高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9-42,共4页
封建制度下,抚恤孤幼也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但是在宗族林立的明清时期,这项任务大多由宗族承载;通过对一些明清的族谱家规的研究,反映这一时期宗族恤孤的基本内容并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 明清 宗族 恤孤
下载PDF
独生子女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松滨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5年第4期66-68,共3页
中国的家庭、家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中国传统文化稳定的主要原因是以家庭的稳定维护社会的稳定 ;传统文化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独生子女一代带来中国传统文化第二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 独生子女 家庭家族 传统文化 影响
下载PDF
明代惠安张坑张氏家族之族规家范
5
作者 陈桂炳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38-42,52,共6页
明代惠安张坑张氏家族的族规家范,是训勉子孙做人待物,立身行事的行为规范,寄托着先辈的殷殷厚望。其主要内容有:尊祖睦族隆友爱;诗礼传家固根基;谦恭俭朴戒骄奢等。这些内容蕴藏着不少积极的和优秀的伦理思想。
关键词 《小山类稿》 家族 族规家范
下载PDF
世侯还是官僚:元代藁城董氏家族性质再探
6
作者 罗玮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36-42,共7页
河北藁城董氏家族是元代著名的汉人政治家族。在对汉人世侯家族的研究当中,河北藁城董氏家族往往也被列入大世侯之列,以致产生对于藁城董氏家族性质认识的偏差。实际上,藁城董氏家族最初只是栖身于大汉军世侯真定史氏麾下的政治群体,伴... 河北藁城董氏家族是元代著名的汉人政治家族。在对汉人世侯家族的研究当中,河北藁城董氏家族往往也被列入大世侯之列,以致产生对于藁城董氏家族性质认识的偏差。实际上,藁城董氏家族最初只是栖身于大汉军世侯真定史氏麾下的政治群体,伴随元王朝的建立过程顺势而上。藁城董氏家族更多的表现为元朝的“官僚家族”,其“世侯家族”特色并不明显。藁城董氏在政治上的成功影响了自身家族早期历史的书写,从而导致后世学界对藁城董氏家族性质的认识偏差。这一案例让我们对于元朝家族政治盛衰对蒙元早期历史书写的干预有了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藁城 董氏 世侯 官僚 家族
下载PDF
乡村振兴“家”之四重奏
7
作者 彭兆荣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8-174,共7页
中华文明总体上属于农耕文明,农耕文明造就了乡土社会,乡土社会建构了社稷国家,这也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园遗产。家园遗产包含着四种“家”的层次结构,即以小农经济为主导的家庭,以宗族为纽带的扩大家族,以自然生态为背景的村落家园,... 中华文明总体上属于农耕文明,农耕文明造就了乡土社会,乡土社会建构了社稷国家,这也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园遗产。家园遗产包含着四种“家”的层次结构,即以小农经济为主导的家庭,以宗族为纽带的扩大家族,以自然生态为背景的村落家园,以及以民族为主导性认同的国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复合性“家”的共同体。中国当下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在保护、继承的基础上,演奏好“家”的四部和声,是关乎到乡村振兴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家族—家园—国家 四重奏 中华民族共同体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商周家族墓地所见族徽文字与族氏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雒有仓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8-70,共13页
在考古发掘中,经常发现一些分布密集、边界清楚、葬俗相同或相近的商周墓葬群,其中许多出有不同族徽标识的青铜器。一般认为,这是商周时期人们“生既聚族而居,死亦聚族而葬”所形成的家族墓地。对于这类家族墓地的墓葬聚合状态、器... 在考古发掘中,经常发现一些分布密集、边界清楚、葬俗相同或相近的商周墓葬群,其中许多出有不同族徽标识的青铜器。一般认为,这是商周时期人们“生既聚族而居,死亦聚族而葬”所形成的家族墓地。对于这类家族墓地的墓葬聚合状态、器物组合、葬俗特点以及出土带族徽铜器等情况,有关发掘报告和研究论著已有程度不同的涉及。但是,由于发掘的间断性以及材料零散,全面考察商周家族墓地出土族徽文字的专题性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意在梳理一些重要商周家族墓地出土的族徽文字材料,并对其所反映的族氏之间关系进行综合性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家族墓地 族徽 族氏关系
原文传递
共同体背景下彝族家支文化自我肯定抵御负面刻板印象的实证研究
9
作者 王晓刚 叶家璨 李孜晗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9-76,154,共9页
新时代民族工作可采用心理学的规律与方法激活各族群众的心理资源,消除负面刻板印象的不良影响,从“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支文化是四川凉山的重要地域文化,影响着当地群众的自我意识和社会化,是应对刻板印象的潜在心理资源。... 新时代民族工作可采用心理学的规律与方法激活各族群众的心理资源,消除负面刻板印象的不良影响,从“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支文化是四川凉山的重要地域文化,影响着当地群众的自我意识和社会化,是应对刻板印象的潜在心理资源。本研究采用经典自我肯定范式,选取来自四川凉山的彝族大学生为被试,设计了三个实验探讨彝族个体与家支自我肯定对负面刻板印象的抵御效果。实验1发现,个体自我肯定组在经历负面刻板印象之后的空间旋转能力测试得分显著高于无自我肯定组;实验2表明,家支自我肯定组在遭遇负面刻板印象之后的空间旋转能力测试表现显著优于无自我肯定组;实验3发现,个体和家支自我组肯定在遭遇负面刻板印象之后的空间旋转能力测试表现都显著高于无自我肯定组,但个体和家支自我肯定之间差异不显著。综合实验结果,认为:与个体自我肯定一样,家支自我肯定能够降低彝族大学生遭遇负面刻板印象之后的防御反应,是他们提升社会适应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支自我肯定 个体自我肯定 负面刻板印象 彝族
下载PDF
汉朝贵族官僚的特权考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仁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0-85,共6页
汉朝贵族官僚的家族成员拥有凭借其家庭出身而获得爵位和任官的特权,有收取封地的租税、获得皇帝的大量赏赐和免除赋役等特权,有减刑和免刑的特权。汉朝君主给予贵族官僚各种特权主要是为了取得他们的支持,但这必然损害广大劳动人民的利... 汉朝贵族官僚的家族成员拥有凭借其家庭出身而获得爵位和任官的特权,有收取封地的租税、获得皇帝的大量赏赐和免除赋役等特权,有减刑和免刑的特权。汉朝君主给予贵族官僚各种特权主要是为了取得他们的支持,但这必然损害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激化社会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朝 宗室 外戚 官僚 特权
下载PDF
论农村家族文化现代化的合理路径
11
作者 疏仁华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34-37,共4页
农村家族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异和调适;疏氏家族活动表现了家族文化的社会趋同;实现农村家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家族文化现代化的合理路径。
关键词 农村家族文化 疏氏家族 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民间法”的他国境遇——从《吃一碗茶》看唐人街的法律文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鸿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0-120,共11页
本文从法律文化的角度出发,借助华裔美国文学《吃一碗茶》的文本,探讨"唐人街"小说的文本所显现的独特性及华人文化的独特性。在《吃一碗茶》中,中国的"家法族规"在维护家族声誉、保持唐人街社会秩序方面有其重要... 本文从法律文化的角度出发,借助华裔美国文学《吃一碗茶》的文本,探讨"唐人街"小说的文本所显现的独特性及华人文化的独特性。在《吃一碗茶》中,中国的"家法族规"在维护家族声誉、保持唐人街社会秩序方面有其重要作用。"家法族规"呈现的是"民间法"的形态和表现。这一独特的法律文化在唐人街上的实践作用,使唐人街这个中国文化的"飞地"具有独特性的表现,中国"民间法"的法律实践显示了中美文化差异的深层形态。而唐人街"民间法"与美国"国家法"的不同特点和共存性,也表明了美国现代法律文化多元共存中移民文化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吃一碗茶》 法律文化 唐人街 家法族规 文化差异
原文传递
对传统无讼立法的考察与反思 被引量:1
13
作者 史广全 于逸生 《北方法学》 2010年第5期127-131,共5页
无讼显示了中国古代立法的和谐价值取向,其在国家法和家法族规中都有相关的规定。无讼立法有其历史文化基础,发挥了一定的使社会关系和谐的功能。从整体上看,无讼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但在社会转型时期,对于我国社... 无讼显示了中国古代立法的和谐价值取向,其在国家法和家法族规中都有相关的规定。无讼立法有其历史文化基础,发挥了一定的使社会关系和谐的功能。从整体上看,无讼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但在社会转型时期,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仍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讼 家法族规 和谐价值取向 和谐社会
下载PDF
民族学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派对唯物史观的贡献——以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研究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戈 黄孝东 《满语研究》 2011年第2期100-104,共5页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主要建立在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基础之上,缺少对西方以外的社会,即东方社会和前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原始社会的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派的民族学学者们在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中,通过对鄂温克族和鄂伦春...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主要建立在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基础之上,缺少对西方以外的社会,即东方社会和前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原始社会的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派的民族学学者们在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中,通过对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原始社会,特别是有关原始公社制和原始社会末期发展阶段以及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理论,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 父系家庭(家族)公社 农村公社
下载PDF
家族文化视野下论《儒林外史》
15
作者 伍大福 《兰州学刊》 CSSCI 2012年第5期44-51,共8页
《儒林外史》中家庭家族叙写约占全书的四分之一,涵盖了中国传统社会中不同层类的家庭家族,包举各种家庭家族事务。其中家人族人的言行举止大多违背了家法族规,动摇了家族制度的基础,混乱了家族秩序,家族声望难以为继,而家族制度已经不... 《儒林外史》中家庭家族叙写约占全书的四分之一,涵盖了中国传统社会中不同层类的家庭家族,包举各种家庭家族事务。其中家人族人的言行举止大多违背了家法族规,动摇了家族制度的基础,混乱了家族秩序,家族声望难以为继,而家族制度已经不能有效纠错以及维系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其社会功能逐渐丧失。家族维系的民间社会已经衰乱与崩溃,和皇朝官府的衰乱与崩溃相辅相成。《儒林外史》,冷峻地写实,为后人剪留了专制皇朝自上而下全面衰崩的"盛世"投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家族文化 民间社会 朝廷官府
下载PDF
浅谈家族宗法观在企业管理中的影响
16
作者 陈玉方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10期86-88,共3页
通过对中、日两国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揭示了家族宗法观对现代企业管理影响的利与弊,强调了对家族宗法观应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而发展以团队合作为特点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关键词 家族宗法观 企业管理 影响
下载PDF
凉山彝族的家支与德古的结构与功能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铭 《民族学刊》 CSSCI 2017年第4期15-21,97,98,共9页
本文利用民族学者的凉山彝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从家支组织形态与功能、家支权力结构与德古、社会变迁中的家支与德古三个方面论述彝族家支(血亲社会组织)与德古(权力人物)的结构与功能。笔者认为凉山彝族家支与德古的传统性和现代性并... 本文利用民族学者的凉山彝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从家支组织形态与功能、家支权力结构与德古、社会变迁中的家支与德古三个方面论述彝族家支(血亲社会组织)与德古(权力人物)的结构与功能。笔者认为凉山彝族家支与德古的传统性和现代性并非此消彼长的两个对立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多面的,传统性不仅具有顽固性,而且会吸收现代性的某些成分从而获得新的生命,家支与德古具有适应社会变迁的能力。传统与现代结合为一种协调的模式,构成了彝族在当代社会的特定民俗。这就是现在凉山彝族农村的地方政治。在当代社会,德古继续扮演什么角色要看他们接受新知识、新的价值观念以及理性权威程度而定。民众在家支上的同质性极高,所以他们不缺乏家支从属感与认同观念,缺乏的是对现代文化的了解,对现代社会的认知,对身处经济极不发达社会的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 家支 德古 权力人物
下载PDF
阖族掌丝纶 门第冠盖望——宋代巴蜀学术家族共性再探
18
作者 刘延超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38-144,共7页
宋代巴蜀学术家族数量众多,且兼具政治家族的特性。这些家族名儒辈出,社会影响力大,它们除具有各自的特点外,还有祖上迁蜀、数世而兴,诗书兴族、忠孝传家,母教养德、父教立行,起于科举、衰于乱世等四大共同特点,普遍形成了诗书兴族、耕... 宋代巴蜀学术家族数量众多,且兼具政治家族的特性。这些家族名儒辈出,社会影响力大,它们除具有各自的特点外,还有祖上迁蜀、数世而兴,诗书兴族、忠孝传家,母教养德、父教立行,起于科举、衰于乱世等四大共同特点,普遍形成了诗书兴族、耕读及忠孝传家的传统。分析、考察这些家族的发展轨迹和治乱兴衰对于当今文化传承、家风弘扬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巴蜀 家族 特征
下载PDF
生物性和社会文化性:对“家族”与“民族”关系的人类学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智明 杨树喆 《民族学刊》 2012年第6期22-27,97,共6页
对生物性与社会文化性的讨论是人类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命题之一。从这两个层面去看待家族和民族,既避免了封闭的阈于血缘和文化等传统特征的研究,又避免了在全球化背景下过度突出家族主义和民族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倾向,从该二元概念为切... 对生物性与社会文化性的讨论是人类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命题之一。从这两个层面去看待家族和民族,既避免了封闭的阈于血缘和文化等传统特征的研究,又避免了在全球化背景下过度突出家族主义和民族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倾向,从该二元概念为切入点探讨中国人类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家族和民族关系问题,揭示二者的相似性,有助于重新思考文化生产、文化再造、家族主义和民族主义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性 社会文化性 家族 民族
下载PDF
从传统文化透视中华民族的群体观念
20
作者 金燕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4-57,共4页
中华民族拥有许多可贵的观念,群体观念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对中国与希腊神话的对比以及儒家思想来阐述了中华民族的群体观念及具体表现,并分析了群体观念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民族 群体 家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