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成人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表现
被引量:
14
1
作者
李晓东
黄艳秋
+1 位作者
刘萍
徐健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47,共4页
考察成人在错误信念(FB)任务上是否存在"知识偏差"效应。实验1重复Birch等的实验程序并未得到与之一致的结果,成人在FB任务上的表现不理想,且无"知识偏差"效应存在。实验2排除琴盒位置及颜色的突出性影响后,结果与...
考察成人在错误信念(FB)任务上是否存在"知识偏差"效应。实验1重复Birch等的实验程序并未得到与之一致的结果,成人在FB任务上的表现不理想,且无"知识偏差"效应存在。实验2排除琴盒位置及颜色的突出性影响后,结果与实验1相似。成人在FB任务上的不佳表现与成人具有心理理论的事实相悖,说明把通过FB任务作为衡量心理理论的唯一评定标准有待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误信念任务
心理理论
知识偏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意识形态”概念的历史流变
被引量:
9
2
作者
申小翠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41,共7页
历史地看,“意识形态”起源于培根的“假象说”,经历了托拉西的“观念科学”、马克思的“虚假意识”与“观念上层建筑”、列宁的“科学的意识形态”、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等四个发展阶段。在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利益分析...
历史地看,“意识形态”起源于培根的“假象说”,经历了托拉西的“观念科学”、马克思的“虚假意识”与“观念上层建筑”、列宁的“科学的意识形态”、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等四个发展阶段。在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利益分析的意识形态学说对于反抗“全球主义”意识形态、维护本民族的利益和文化认同,依然是最为有力的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观念科学
虚假意识
知识社会学
原文传递
从需要的角度看真假认知之分
3
作者
刘清平
《兰州学刊》
CSSCI
2024年第5期5-13,共9页
人们的不同需要在形成正确知识和虚假知识的过程中,分别发挥着性质不同的动机源头作用。首先,由于求知欲旨在弥补知识缺失的无知状态,它的本质功能就在于趋于真理、避免谬误,因此在正常发挥效应的情况下不会产生虚假知识。其次,求晰欲...
人们的不同需要在形成正确知识和虚假知识的过程中,分别发挥着性质不同的动机源头作用。首先,由于求知欲旨在弥补知识缺失的无知状态,它的本质功能就在于趋于真理、避免谬误,因此在正常发挥效应的情况下不会产生虚假知识。其次,求晰欲的本质功能在于追求知识的清楚明晰,在真假认知之分中扮演了中性的角色,能够分别帮助正确知识和虚假知识达成逻辑上的融贯自洽。最后,非认知需要参与认知过程后,既可能促使求知欲正常发挥效应趋于真理,也可能妨碍求知欲正常发挥效应导致谬误,因而有必要具体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知欲
求晰欲
非认知需要
正确知识
虚假知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信息网络犯罪司法解释的适用及认定
被引量:
4
4
作者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相关问题实证研究课题组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36-40,共5页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信息网络犯罪司法解释》的效力应当追溯到相关刑法条文的施行期间,对于该解释出台后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中的案件,直接适用该解释的规定。文章同时还对"虚假信息"、行为人"主观明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信息网络犯罪司法解释》的效力应当追溯到相关刑法条文的施行期间,对于该解释出台后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中的案件,直接适用该解释的规定。文章同时还对"虚假信息"、行为人"主观明知"、互联网公共属性的认定问题等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网络犯罪
虚假信息
主观明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儿童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知识偏差
被引量:
2
5
作者
李晓东
徐健
+1 位作者
刘萍
周双珠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3-58,共6页
采用3种任务考查儿童在错误信念(FB)推理中是否存在知识偏差。被试为60名3—5岁幼儿,结果表明,对于3岁及4岁儿童来说,FB任务是存在知识偏差的。知识偏差的大小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3岁与4岁、4岁与5岁儿童的知识偏差的大小均有显...
采用3种任务考查儿童在错误信念(FB)推理中是否存在知识偏差。被试为60名3—5岁幼儿,结果表明,对于3岁及4岁儿童来说,FB任务是存在知识偏差的。知识偏差的大小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3岁与4岁、4岁与5岁儿童的知识偏差的大小均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误信念
心理理论
知识偏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个记忆虚构的因果理论
被引量:
1
6
作者
斯文·博内克
郭仲谦(译)
米建国(校)
《哲学分析》
CSSCI
2020年第3期33-53,194,195,共23页
相对于真记忆,是什么定义了记忆虚构?当前的两个对记忆虚构的解释是“假记忆”和不良基础的记忆,基于无法解释真实虚构、不良基础的记忆以及在良好基础上的虚构之可能性,因而显示出它们是有问题的。记忆虚构要被定义的特征是,它缺乏恰...
相对于真记忆,是什么定义了记忆虚构?当前的两个对记忆虚构的解释是“假记忆”和不良基础的记忆,基于无法解释真实虚构、不良基础的记忆以及在良好基础上的虚构之可能性,因而显示出它们是有问题的。记忆虚构要被定义的特征是,它缺乏恰当的因果历史。在虚构的案例中,似乎记得的状态与其对应的过去表征之间,并没有适当的反事实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记忆
忘记
错误记忆
再学习
知识
证成
反事实条件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柏拉图晚期思想中的混合型幸福观——一个基于《菲丽布》的探究
7
作者
张波波
《哲学门》
CSSCI
2017年第2期191-213,共23页
如何理解柏拉图的幸福观、快乐观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在柏拉图思想研究领域中历来是非常重要且极具争议的难题。区别于以往常见的概论式介绍,本文通过对柏拉图晚期对话录《菲丽布》这一文本及相关对话录的文本分析和研究,试图证明柏...
如何理解柏拉图的幸福观、快乐观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在柏拉图思想研究领域中历来是非常重要且极具争议的难题。区别于以往常见的概论式介绍,本文通过对柏拉图晚期对话录《菲丽布》这一文本及相关对话录的文本分析和研究,试图证明柏拉图晚年在幸福与快乐问题上提出了新见解、新观点。他不再像前期大多数作品中那样一概认定快乐是一种干扰、诱惑、必要的恶,而是认为快乐本质上是对人性状态之匮乏的填补,是对和谐或平衡的恢复,因而好的生活应该包含一些快乐,尤其是伴随美德而产生的快乐和由纯粹的对象所引起的快乐。尽管晚年柏拉图对于幸福及其构成要素快乐的理解仍旧带有强烈的精英主义与理智主义色彩,但他对于幸福的总体看法较之前更切合实际,更接近大众,因此也更容易引起大多普通人的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
虚假快乐
知识
理智
《菲丽布》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知识辅助的CFAR检测器
被引量:
7
8
作者
李青华
姚云萍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12年第1期88-93,98,共7页
针对单元平均恒虚警率(CA CFAR)检测器存在的杂波边缘效应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知识辅助的CFAR检测器,该检测器由两部分组成:数据选择器和传统的CA CFAR检测器。数据选择器利用GIS提供的先验信息对参考单元进行筛选,尽可能地选择与待检单...
针对单元平均恒虚警率(CA CFAR)检测器存在的杂波边缘效应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知识辅助的CFAR检测器,该检测器由两部分组成:数据选择器和传统的CA CFAR检测器。数据选择器利用GIS提供的先验信息对参考单元进行筛选,尽可能地选择与待检单元(CUT)地貌相同的训练样本,也就是说选择相对CUT为均匀的参考单元,级联的CA CFAR完成检测判决。最后,通过IPIX雷达实测数据,从虚警个数和检测两个方面与传统的CFAR检测器进行了详细的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知识辅助的CFAR检测器具有更优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波边缘效应
恒虚警率(CFAR)
知识辅助
IPIX实测数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认知的知识优先进路
被引量:
2
9
作者
王华平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23,共9页
在社会认知中,错误信念测试被认为是判别读心的"石蕊试纸"。而这预设了信念归与是基本的,是理解其他心理状态的基础。此种信念优先进路与新发现的经验证据越来越不匹配。有关非人灵长类动物和幼儿的社会认知研究表明,知识归...
在社会认知中,错误信念测试被认为是判别读心的"石蕊试纸"。而这预设了信念归与是基本的,是理解其他心理状态的基础。此种信念优先进路与新发现的经验证据越来越不匹配。有关非人灵长类动物和幼儿的社会认知研究表明,知识归与比信念归与更为基本。利用他人中心无知与自我中心无知现象,本文论证了,先于信念归与的知识归与的确是一种形式的读心,因而信念优先应该被修正为知识优先。不过,不能反过来认为信念归与依赖于知识归与。实际上,知识归与很可能是由单独的简单机制实现的,以帮助认知者向他人学习、预测他人的行动,以及归与他人信念。总之,知识归与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读心的新方式,这种方式强调从心理状态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去理解他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念归与
错误信念测试
知识归与
知识优先进路
原文传递
题名
成人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表现
被引量:
14
1
作者
李晓东
黄艳秋
刘萍
徐健
机构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出处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47,共4页
文摘
考察成人在错误信念(FB)任务上是否存在"知识偏差"效应。实验1重复Birch等的实验程序并未得到与之一致的结果,成人在FB任务上的表现不理想,且无"知识偏差"效应存在。实验2排除琴盒位置及颜色的突出性影响后,结果与实验1相似。成人在FB任务上的不佳表现与成人具有心理理论的事实相悖,说明把通过FB任务作为衡量心理理论的唯一评定标准有待商榷。
关键词
错误信念任务
心理理论
知识偏差
Keywords
false
belief
theory
of
mind
curse
of
knowledge
分类号
B842.5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意识形态”概念的历史流变
被引量:
9
2
作者
申小翠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41,共7页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全球主义批判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编号:06CKS008)的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历史地看,“意识形态”起源于培根的“假象说”,经历了托拉西的“观念科学”、马克思的“虚假意识”与“观念上层建筑”、列宁的“科学的意识形态”、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等四个发展阶段。在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利益分析的意识形态学说对于反抗“全球主义”意识形态、维护本民族的利益和文化认同,依然是最为有力的武器。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观念科学
虚假意识
知识社会学
Keywords
ideology,
science
of
ideas,
false
consciousness,
sociology
of
knowledge
分类号
B0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从需要的角度看真假认知之分
3
作者
刘清平
机构
武汉传媒学院电影与电视学院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出处
《兰州学刊》
CSSCI
2024年第5期5-13,共9页
文摘
人们的不同需要在形成正确知识和虚假知识的过程中,分别发挥着性质不同的动机源头作用。首先,由于求知欲旨在弥补知识缺失的无知状态,它的本质功能就在于趋于真理、避免谬误,因此在正常发挥效应的情况下不会产生虚假知识。其次,求晰欲的本质功能在于追求知识的清楚明晰,在真假认知之分中扮演了中性的角色,能够分别帮助正确知识和虚假知识达成逻辑上的融贯自洽。最后,非认知需要参与认知过程后,既可能促使求知欲正常发挥效应趋于真理,也可能妨碍求知欲正常发挥效应导致谬误,因而有必要具体辨析。
关键词
求知欲
求晰欲
非认知需要
正确知识
虚假知识
Keywords
desire
for
knowledge
desire
for
clarity
non-cognitive
needs
correct
knowledge
false
knowledge
分类号
B02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信息网络犯罪司法解释的适用及认定
被引量:
4
4
作者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相关问题实证研究课题组
机构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
出处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36-40,共5页
文摘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信息网络犯罪司法解释》的效力应当追溯到相关刑法条文的施行期间,对于该解释出台后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中的案件,直接适用该解释的规定。文章同时还对"虚假信息"、行为人"主观明知"、互联网公共属性的认定问题等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信息网络犯罪
虚假信息
主观明知
Keywords
information
network
crime
false
information
subjective
knowledge
分类号
D924.3 [政治法律—刑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儿童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知识偏差
被引量:
2
5
作者
李晓东
徐健
刘萍
周双珠
机构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出处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3-58,共6页
文摘
采用3种任务考查儿童在错误信念(FB)推理中是否存在知识偏差。被试为60名3—5岁幼儿,结果表明,对于3岁及4岁儿童来说,FB任务是存在知识偏差的。知识偏差的大小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3岁与4岁、4岁与5岁儿童的知识偏差的大小均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错误信念
心理理论
知识偏差.
Keywords
false
belief
theory
of
mind
curse
of
knowledge
分类号
B8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个记忆虚构的因果理论
被引量:
1
6
作者
斯文·博内克
郭仲谦(译)
米建国(校)
机构
美国加州大学尔湾校区哲学系
德国科隆大学哲学系
东吴大学哲学系
出处
《哲学分析》
CSSCI
2020年第3期33-53,194,195,共23页
文摘
相对于真记忆,是什么定义了记忆虚构?当前的两个对记忆虚构的解释是“假记忆”和不良基础的记忆,基于无法解释真实虚构、不良基础的记忆以及在良好基础上的虚构之可能性,因而显示出它们是有问题的。记忆虚构要被定义的特征是,它缺乏恰当的因果历史。在虚构的案例中,似乎记得的状态与其对应的过去表征之间,并没有适当的反事实依赖关系。
关键词
假记忆
忘记
错误记忆
再学习
知识
证成
反事实条件句
Keywords
false
memory
forgetting
misremembering
relearning
knowledge
justification
counterfactuals
分类号
B80 [哲学宗教—思维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柏拉图晚期思想中的混合型幸福观——一个基于《菲丽布》的探究
7
作者
张波波
机构
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所
出处
《哲学门》
CSSCI
2017年第2期191-213,共23页
文摘
如何理解柏拉图的幸福观、快乐观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在柏拉图思想研究领域中历来是非常重要且极具争议的难题。区别于以往常见的概论式介绍,本文通过对柏拉图晚期对话录《菲丽布》这一文本及相关对话录的文本分析和研究,试图证明柏拉图晚年在幸福与快乐问题上提出了新见解、新观点。他不再像前期大多数作品中那样一概认定快乐是一种干扰、诱惑、必要的恶,而是认为快乐本质上是对人性状态之匮乏的填补,是对和谐或平衡的恢复,因而好的生活应该包含一些快乐,尤其是伴随美德而产生的快乐和由纯粹的对象所引起的快乐。尽管晚年柏拉图对于幸福及其构成要素快乐的理解仍旧带有强烈的精英主义与理智主义色彩,但他对于幸福的总体看法较之前更切合实际,更接近大众,因此也更容易引起大多普通人的共鸣。
关键词
幸福
虚假快乐
知识
理智
《菲丽布》
Keywords
eudaimonia
false
pleasures
knowledge
reason
the
Philebus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一种基于知识辅助的CFAR检测器
被引量:
7
8
作者
李青华
姚云萍
机构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
出处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12年第1期88-93,98,共7页
文摘
针对单元平均恒虚警率(CA CFAR)检测器存在的杂波边缘效应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知识辅助的CFAR检测器,该检测器由两部分组成:数据选择器和传统的CA CFAR检测器。数据选择器利用GIS提供的先验信息对参考单元进行筛选,尽可能地选择与待检单元(CUT)地貌相同的训练样本,也就是说选择相对CUT为均匀的参考单元,级联的CA CFAR完成检测判决。最后,通过IPIX雷达实测数据,从虚警个数和检测两个方面与传统的CFAR检测器进行了详细的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知识辅助的CFAR检测器具有更优的性能。
关键词
杂波边缘效应
恒虚警率(CFAR)
知识辅助
IPIX实测数据
Keywords
effects
of
clutter
edge
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CFAR)
knowledge
-aided
IPIX
real
data
分类号
TN957.51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认知的知识优先进路
被引量:
2
9
作者
王华平
机构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23,共9页
基金
山东省社科规划委托研究项目“生态哲学研究”(项目编号:16AWTJ01)。
文摘
在社会认知中,错误信念测试被认为是判别读心的"石蕊试纸"。而这预设了信念归与是基本的,是理解其他心理状态的基础。此种信念优先进路与新发现的经验证据越来越不匹配。有关非人灵长类动物和幼儿的社会认知研究表明,知识归与比信念归与更为基本。利用他人中心无知与自我中心无知现象,本文论证了,先于信念归与的知识归与的确是一种形式的读心,因而信念优先应该被修正为知识优先。不过,不能反过来认为信念归与依赖于知识归与。实际上,知识归与很可能是由单独的简单机制实现的,以帮助认知者向他人学习、预测他人的行动,以及归与他人信念。总之,知识归与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读心的新方式,这种方式强调从心理状态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去理解他心。
关键词
信念归与
错误信念测试
知识归与
知识优先进路
Keywords
Social
cognition
false
-belief
task
knowledge
attribution
knowledge
first
approach
分类号
N0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成人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表现
李晓东
黄艳秋
刘萍
徐健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意识形态”概念的历史流变
申小翠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9
原文传递
3
从需要的角度看真假认知之分
刘清平
《兰州学刊》
CSSCI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信息网络犯罪司法解释的适用及认定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相关问题实证研究课题组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儿童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知识偏差
李晓东
徐健
刘萍
周双珠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一个记忆虚构的因果理论
斯文·博内克
郭仲谦(译)
米建国(校)
《哲学分析》
CSSCI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柏拉图晚期思想中的混合型幸福观——一个基于《菲丽布》的探究
张波波
《哲学门》
CSSCI
2017
0
原文传递
8
一种基于知识辅助的CFAR检测器
李青华
姚云萍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12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社会认知的知识优先进路
王华平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