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表现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晓东 黄艳秋 +1 位作者 刘萍 徐健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47,共4页
考察成人在错误信念(FB)任务上是否存在"知识偏差"效应。实验1重复Birch等的实验程序并未得到与之一致的结果,成人在FB任务上的表现不理想,且无"知识偏差"效应存在。实验2排除琴盒位置及颜色的突出性影响后,结果与... 考察成人在错误信念(FB)任务上是否存在"知识偏差"效应。实验1重复Birch等的实验程序并未得到与之一致的结果,成人在FB任务上的表现不理想,且无"知识偏差"效应存在。实验2排除琴盒位置及颜色的突出性影响后,结果与实验1相似。成人在FB任务上的不佳表现与成人具有心理理论的事实相悖,说明把通过FB任务作为衡量心理理论的唯一评定标准有待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误信念任务 心理理论 知识偏差
下载PDF
“意识形态”概念的历史流变 被引量:9
2
作者 申小翠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41,共7页
历史地看,“意识形态”起源于培根的“假象说”,经历了托拉西的“观念科学”、马克思的“虚假意识”与“观念上层建筑”、列宁的“科学的意识形态”、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等四个发展阶段。在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利益分析... 历史地看,“意识形态”起源于培根的“假象说”,经历了托拉西的“观念科学”、马克思的“虚假意识”与“观念上层建筑”、列宁的“科学的意识形态”、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等四个发展阶段。在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利益分析的意识形态学说对于反抗“全球主义”意识形态、维护本民族的利益和文化认同,依然是最为有力的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观念科学 虚假意识 知识社会学
原文传递
从需要的角度看真假认知之分
3
作者 刘清平 《兰州学刊》 CSSCI 2024年第5期5-13,共9页
人们的不同需要在形成正确知识和虚假知识的过程中,分别发挥着性质不同的动机源头作用。首先,由于求知欲旨在弥补知识缺失的无知状态,它的本质功能就在于趋于真理、避免谬误,因此在正常发挥效应的情况下不会产生虚假知识。其次,求晰欲... 人们的不同需要在形成正确知识和虚假知识的过程中,分别发挥着性质不同的动机源头作用。首先,由于求知欲旨在弥补知识缺失的无知状态,它的本质功能就在于趋于真理、避免谬误,因此在正常发挥效应的情况下不会产生虚假知识。其次,求晰欲的本质功能在于追求知识的清楚明晰,在真假认知之分中扮演了中性的角色,能够分别帮助正确知识和虚假知识达成逻辑上的融贯自洽。最后,非认知需要参与认知过程后,既可能促使求知欲正常发挥效应趋于真理,也可能妨碍求知欲正常发挥效应导致谬误,因而有必要具体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知欲 求晰欲 非认知需要 正确知识 虚假知识
下载PDF
信息网络犯罪司法解释的适用及认定 被引量:4
4
作者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相关问题实证研究课题组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36-40,共5页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信息网络犯罪司法解释》的效力应当追溯到相关刑法条文的施行期间,对于该解释出台后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中的案件,直接适用该解释的规定。文章同时还对"虚假信息"、行为人"主观明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信息网络犯罪司法解释》的效力应当追溯到相关刑法条文的施行期间,对于该解释出台后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中的案件,直接适用该解释的规定。文章同时还对"虚假信息"、行为人"主观明知"、互联网公共属性的认定问题等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网络犯罪 虚假信息 主观明知
下载PDF
儿童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知识偏差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晓东 徐健 +1 位作者 刘萍 周双珠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3-58,共6页
采用3种任务考查儿童在错误信念(FB)推理中是否存在知识偏差。被试为60名3—5岁幼儿,结果表明,对于3岁及4岁儿童来说,FB任务是存在知识偏差的。知识偏差的大小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3岁与4岁、4岁与5岁儿童的知识偏差的大小均有显... 采用3种任务考查儿童在错误信念(FB)推理中是否存在知识偏差。被试为60名3—5岁幼儿,结果表明,对于3岁及4岁儿童来说,FB任务是存在知识偏差的。知识偏差的大小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3岁与4岁、4岁与5岁儿童的知识偏差的大小均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误信念 心理理论 知识偏差.
下载PDF
一个记忆虚构的因果理论 被引量:1
6
作者 斯文·博内克 郭仲谦(译) 米建国(校) 《哲学分析》 CSSCI 2020年第3期33-53,194,195,共23页
相对于真记忆,是什么定义了记忆虚构?当前的两个对记忆虚构的解释是“假记忆”和不良基础的记忆,基于无法解释真实虚构、不良基础的记忆以及在良好基础上的虚构之可能性,因而显示出它们是有问题的。记忆虚构要被定义的特征是,它缺乏恰... 相对于真记忆,是什么定义了记忆虚构?当前的两个对记忆虚构的解释是“假记忆”和不良基础的记忆,基于无法解释真实虚构、不良基础的记忆以及在良好基础上的虚构之可能性,因而显示出它们是有问题的。记忆虚构要被定义的特征是,它缺乏恰当的因果历史。在虚构的案例中,似乎记得的状态与其对应的过去表征之间,并没有适当的反事实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记忆 忘记 错误记忆 再学习 知识 证成 反事实条件句
下载PDF
论柏拉图晚期思想中的混合型幸福观——一个基于《菲丽布》的探究
7
作者 张波波 《哲学门》 CSSCI 2017年第2期191-213,共23页
如何理解柏拉图的幸福观、快乐观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在柏拉图思想研究领域中历来是非常重要且极具争议的难题。区别于以往常见的概论式介绍,本文通过对柏拉图晚期对话录《菲丽布》这一文本及相关对话录的文本分析和研究,试图证明柏... 如何理解柏拉图的幸福观、快乐观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在柏拉图思想研究领域中历来是非常重要且极具争议的难题。区别于以往常见的概论式介绍,本文通过对柏拉图晚期对话录《菲丽布》这一文本及相关对话录的文本分析和研究,试图证明柏拉图晚年在幸福与快乐问题上提出了新见解、新观点。他不再像前期大多数作品中那样一概认定快乐是一种干扰、诱惑、必要的恶,而是认为快乐本质上是对人性状态之匮乏的填补,是对和谐或平衡的恢复,因而好的生活应该包含一些快乐,尤其是伴随美德而产生的快乐和由纯粹的对象所引起的快乐。尽管晚年柏拉图对于幸福及其构成要素快乐的理解仍旧带有强烈的精英主义与理智主义色彩,但他对于幸福的总体看法较之前更切合实际,更接近大众,因此也更容易引起大多普通人的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 虚假快乐 知识 理智 《菲丽布》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知识辅助的CFAR检测器 被引量:7
8
作者 李青华 姚云萍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12年第1期88-93,98,共7页
针对单元平均恒虚警率(CA CFAR)检测器存在的杂波边缘效应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知识辅助的CFAR检测器,该检测器由两部分组成:数据选择器和传统的CA CFAR检测器。数据选择器利用GIS提供的先验信息对参考单元进行筛选,尽可能地选择与待检单... 针对单元平均恒虚警率(CA CFAR)检测器存在的杂波边缘效应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知识辅助的CFAR检测器,该检测器由两部分组成:数据选择器和传统的CA CFAR检测器。数据选择器利用GIS提供的先验信息对参考单元进行筛选,尽可能地选择与待检单元(CUT)地貌相同的训练样本,也就是说选择相对CUT为均匀的参考单元,级联的CA CFAR完成检测判决。最后,通过IPIX雷达实测数据,从虚警个数和检测两个方面与传统的CFAR检测器进行了详细的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知识辅助的CFAR检测器具有更优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波边缘效应 恒虚警率(CFAR) 知识辅助 IPIX实测数据
下载PDF
社会认知的知识优先进路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华平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23,共9页
在社会认知中,错误信念测试被认为是判别读心的"石蕊试纸"。而这预设了信念归与是基本的,是理解其他心理状态的基础。此种信念优先进路与新发现的经验证据越来越不匹配。有关非人灵长类动物和幼儿的社会认知研究表明,知识归... 在社会认知中,错误信念测试被认为是判别读心的"石蕊试纸"。而这预设了信念归与是基本的,是理解其他心理状态的基础。此种信念优先进路与新发现的经验证据越来越不匹配。有关非人灵长类动物和幼儿的社会认知研究表明,知识归与比信念归与更为基本。利用他人中心无知与自我中心无知现象,本文论证了,先于信念归与的知识归与的确是一种形式的读心,因而信念优先应该被修正为知识优先。不过,不能反过来认为信念归与依赖于知识归与。实际上,知识归与很可能是由单独的简单机制实现的,以帮助认知者向他人学习、预测他人的行动,以及归与他人信念。总之,知识归与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读心的新方式,这种方式强调从心理状态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去理解他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念归与 错误信念测试 知识归与 知识优先进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