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rrent manage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neutropenia in adults:key points and new challenges 被引量:9
1
作者 Committee of Neoplastic Supportive-Care(CONS),China Anti-Cancer Association Committee of Clinical Chemotherapy,China Anti-Cancer Association +40 位作者 Yi Ba Yuankai Shi Wenqi Jiang Jifeng Feng Ying Cheng Li Xiao Qingyuan Zhang Wensheng Qiu Binghe Xu Ruihua Xu Bo Shen Zhiguo Luo Xiaodong Xie Jianhua Chang Mengzhao Wang Yufu Li Yuerong Shuang Zuoxing Niu Bo Liu Jun Zhang Li Zhang Herui Yao Conghua Xie Huiqiang Huang Wangjun Liao Gongyan Chen Xiaotian Zhang Hanxiang An Yanhong Deng Ping Gong Jianping Xiong Qinghua Yao Xin An Cheng Chen Yanxia Shi Jialei Wang Xiaohua Wang Zhiqiang Wang Puyuan Xing Sheng Yang Chenfei Zhou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896-909,共14页
Chemotherapy-induced neutropenia(CIN)is a potentially fatal and common complication in myelosuppressive chemotherapy.The timing and grade of CIN may play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roles in cancer therapy.CIN is associ... Chemotherapy-induced neutropenia(CIN)is a potentially fatal and common complication in myelosuppressive chemotherapy.The timing and grade of CIN may play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roles in cancer therapy.CIN is associated with older age,poor functional and nutritional status,the presence of significant comorbidities,the type of cancer,previous chemotherapy cycles,the stage of the disease,specific chemotherapy regimens,and combined therapies.There are many key points and new challenges in the management of CIN in adults including:(1)Genetic risk factors to evaluate the patient’s risk for CIN remain unclear.However,these risk factors urgently need to be identified.(2)Febrile neutropenia(FN)remain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reasons for oncological emergency.No consensus nomogram for FN risk assessment has been established.(3)Different assessment tools[e.g.,Multi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MASCC),the Clinical Index of Stable Febrile Neutropenia(CISNE)score model,and other tools]have been suggested to help stratify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FN.However,current tools have limitations.The CISNE score model is useful to support decision-making,especially for patients with stable FN.(4)There are still some challenges,including the benefits of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treatment and the optimal antibiotic regimen in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FN.In view of the current reports,our group discusses the key points,new challenges,and management of C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otherapy-induced neutropenia(CIN) febrile neutropenia cancer risk stratification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
下载PDF
Mobiliz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 Using Regimen Combining Docetaxel with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被引量:4
2
作者 Jing Yu Jun Ren +8 位作者 Li-jun Di Guo-hong Song Yu-lin Zhu Jie Zhang Xu Liang Li Che Han-fang Jiang Jun Jia Chun-rong Zhang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49-53,共5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he mobiliz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by combining docetaxel with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he mobiliz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by combining docetaxel with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 57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docetaxel 120 mg/m2.When the white blood cell(WBC) count decreased to 1.0×109/L,patients were given G-CSF 5-g/kg daily by subcutaneous injection until the end of apheresis.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MNC) were isolated by Cobe Spectra Apheresis System.The percentage of CD34+ cell was assayed by flow cytometry.Results:At a median 6 of days(range 3-8)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docetaxel,the median WBC count decreased to 1.08×109/L(range 0.20-2.31).The median duration of G-CSF mobilization was 3 days(range 2-7).The MNC collection was conducted 8-12 days(median 10 days) after docetaxel treatment.The median MNC was 5.35×108/kg(range 0.59-14.07),the median CD34+ cell count was 2.43×106/kg(range 0.16-16.69).The CD34+ cell count was higher than 1.00×106/kg in 47 of 57 cases(82.46%) and higher than 2.00×106/kg in 36 cases(63.16%).The CD34+ cell count was higher than 2.00×106/kg in 27 collections(23.68%).The MNC count and the CD34+ cell count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bottom of WBC after docetaxel chemotherapy(r=0.364,0.502,P=0.005,0.000).The CD34+ cell count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MNC count(r=0.597,P=0.000).The mobilization and apheresis were well tolerated in all patients.Mild perioral numbness and numbness of hand or feet were observed in 3 cases.No serious adverse events were reported.Conclusion:Mobiliz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by combining docetaxel with G-CSF was effective and safety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CETAXEL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 MOBILIZATION Stem cell
下载PDF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re we ready for reaching global consensus? 被引量:1
3
作者 Cornelius Engelmann Thomas Berg 《Hepatobiliary Surgery and Nutrition》 SCIE 2023年第2期239-243,共5页
The concept of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has gained increasing awareness during the last decade.It considers liver cirrhosis as a systemic disease where precipitating events lead to a sudden deterioration,de... The concept of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has gained increasing awareness during the last decade.It considers liver cirrhosis as a systemic disease where precipitating events lead to a sudden deterioration,decompensation and extrahepatic organ failures.Disease severity is determined by the number and types of organ failures and patients with ACLF have a distinct and worse prognosis than patients with acute decompensation but not fulfilling ACLF criteria(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 CIRRHOSIS
原文传递
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防治肺癌患者化疗反应 被引量:39
4
作者 石远凯 冯奉仪 +4 位作者 孙燕 柳怀斌 曾万勇 张弘刚 王采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739-742,共4页
采用随机分组、自身交叉对比的方法,观察了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human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rhG-CSF)对肺癌患者化疗(卡铂+鬼臼... 采用随机分组、自身交叉对比的方法,观察了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human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rhG-CSF)对肺癌患者化疗(卡铂+鬼臼乙叉甙,即CE化疗方案)所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防治作用及毒副反应。全组共22例,随机分成A、B两组(各11例)。A组第一周期化疗后加用rhG-CSF,第二周期单用化疗;B组第一周期单用化疗,第二周期化疗后加用rhG-CSF。结果表明,rhG-CSF可以明显减轻化疗过程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下降的程度及其发生率,缩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降至正常值以下的持续时间,促进其早日恢复,使化疗可以如期进行。rhG-CSF副反应轻微,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粒细胞缺乏症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原文传递
针灸对骨髓抑制模型小鼠血清造血生长因子等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路玫 肖婷婷 +3 位作者 曹大明 张欢欢 李建伟 王光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4-268,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和艾灸前后骨髓抑制模型小鼠血清中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含量变化,探讨针灸改善化疗后骨髓抑制、促进白细胞升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昆明种小鼠80只,根...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和艾灸前后骨髓抑制模型小鼠血清中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含量变化,探讨针灸改善化疗后骨髓抑制、促进白细胞升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昆明种小鼠80只,根据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每组20只。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注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制造小鼠骨髓抑制模型,正常组腹腔注射等量0.9%NaCl溶液。造模后4h针刺组、艾灸组均选取"大椎""膈俞""肾俞""足三里"分别进行针刺、艾灸治疗,正常组、模型组同针刺组、艾灸组抓取、固定,不予任何治疗。均每日1次,连续5d。各组小鼠分别采尾部静脉血,人工镜检造模前至干预结束每日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观察治疗3天、5天后各组血清中GM-CSF、G-CSF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各时间点白细胞计数均降低(均P<0.05),血清中GM-CSF和G-CSF含量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3天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与艾灸组白细胞计数增加,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GM-CSF和G-CSF含量升高(均P<0.05)。治疗4天后,针刺组、艾灸组与模型组比较白细胞计数均增加(均P<0.05)。治疗5天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艾灸组白细胞计数升高且接近正常值,血清GM-CSF和G-CSF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针刺和艾灸可以通过提高CTX小鼠血清中GM-CSF和G-CSF的含量,促进骨髓系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利于骨髓造血功能重建,减轻烷化剂CTX造成的骨髓抑制,从而提升外周血白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抑制 环磷酰胺 针刺 艾灸 白细胞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原文传递
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宫腔灌注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高明霞 陈思同 +5 位作者 李丽斐 赵丽辉 石馨 贾学玲 马晓玲 张学红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2014年第7期527-533,共7页
目的:探讨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宫腔灌注对于子宫内膜状况欠佳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子宫内膜厚度不足或基底低回声、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按2∶1随机分为G-CSF组和对照组,进... 目的:探讨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宫腔灌注对于子宫内膜状况欠佳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子宫内膜厚度不足或基底低回声、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按2∶1随机分为G-CSF组和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研究,G-CSF组(n=60)行IVF-ET前进行1~6次G-CSF宫腔灌注,对照组(n=30)则不给予G-CSF,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回声、基底回声、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CSF组在早卵泡期、晚卵泡期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明显,基底回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回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已行ET的患者中,G-CSF组的妊娠率为62.5%(3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CSF宫腔灌注可改善子宫内膜的厚度及基底回声,对于内膜较薄、基底低回声及胚胎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妊娠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子宫内膜容受性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三维多普勒超声 动力指数(PI) 阻力指数(RI)
原文传递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性的观察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占全 张明 +7 位作者 金元哲 袁龙 张薇薇 刘莹 赵颖军 徐桂萍 刘显智 余宪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4-276,共3页
目的 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PBSC)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 (药物与介入治疗 )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G CSF(商品名惠尔血 ) 30 0~ 6 0 0 μg/d皮下注射 ... 目的 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PBSC)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 (药物与介入治疗 )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G CSF(商品名惠尔血 ) 30 0~ 6 0 0 μg/d皮下注射 ,连续 5d ;或分泌型G CSF(商品名金磊赛强 ) ,6 0 0 μg/d皮下注射 ,连用 5d。第 6d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 ,分离外周血干细胞悬液 5 0mL ,采集后干细胞未做任何处理 ,常规经皮经腔导管技术建立梗死相关动脉 (IRA)通道 ,利用over the Wire球囊封闭IRA ,并将分离的PBSC经Over the Wire导管中心腔注入IRA。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时观察有无骨痛 ,乏力 ,皮疹 ,发热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便秘 ) ,心绞痛或心衰加重及一些少见的并发症 :自发性脾破裂、严重化脓性感染、高凝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生 ;在外周血干细胞分离及采集过程中观察有无低钙性口周麻木、抽搐 ,迷走神经反应性面色苍白、晕厥 ,低血容量性面色苍白、晕厥 ,心绞痛发作 ,心衰加重等 ;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经冠状动脉内回输过程中可出现心律失常 ,如 :窦性心动过缓 (球囊封堵所致 )、窦性停搏 (窦停 )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 (球囊刺激支架近端引起严重的冠脉痉挛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移植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安全性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辅助作用观察 被引量:19
8
作者 韩予飞 龚正 +2 位作者 黄利青 夏旋 赵为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02-805,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选取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86例,随机分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针刺组及G-CSF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2次化疗后均使用G-CSF4次,G-CSF+针刺组穴取支沟、曲池、合谷等,G-CSF组... 目的:探讨针刺对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选取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86例,随机分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针刺组及G-CSF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2次化疗后均使用G-CSF4次,G-CSF+针刺组穴取支沟、曲池、合谷等,G-CSF组只注射G-CSF,治疗观察周期共45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周期第10、31天疗效及第10、17、24及45天外周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结果:第10天时两组的有效率均为100.0%(43/43);第31天时,G-CSF+针刺组的有效率为97.7%(42/43),高于G-CSF组的81.4%(35/43)(P<0.05)。第10、17、24天时G-CSF+针刺组白细胞数高于G-CSF组(均P<0.01)。第10、17、24天时,G-CSF+针刺组成熟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G-CSF组(均P<0.05)。结论:针刺可以提高G-CSF的疗效,延缓G-CSF停用后的白细胞降低,促进中性粒细胞分化成熟,是改善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减少 针刺疗法 化疗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原文传递
吉粒芬(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肿瘤化学治疗中应用的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史美祺 黄富麟 +2 位作者 吴罕利 祝浩强 冯继峰 《河南肿瘤学杂志》 1997年第4期259-261,共3页
47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恶性肿瘤,包括肺癌、乳腺癌、淋巴瘤、卵巢癌分别应用同样方案和剂量的联合化疗,并采用交叉自身配对对照的方法,对这些化疗病例同时加用或不加用吉粒芬作对照研究,比较两组病人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的动态... 47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恶性肿瘤,包括肺癌、乳腺癌、淋巴瘤、卵巢癌分别应用同样方案和剂量的联合化疗,并采用交叉自身配对对照的方法,对这些化疗病例同时加用或不加用吉粒芬作对照研究,比较两组病人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的动态变化。结果证明,吉粒芬可减轻化疗后ANC降低的程度,缩短粒细胞缺乏症的持续时间,促进ANC的恢复,无明显毒副反应,可作为肿瘤化疗中有价值的辅助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粒芬 肿瘤 药物疗法 rhgcsf
下载PDF
低剂量格拉诺赛特(rhG-CSF)防治肺癌CE方案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石远凯 何小慧 +6 位作者 王子平 冯奉仪 孙燕 徐兵诃 张湘茹 张弘刚 王宏羽 《中国肿瘤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873-876,共4页
作者采用随机分组、自身交叉对比的方法,观察了低剂量格拉诺赛特(Granocyte,rhG-CSF)对22例肺癌CE方案(卡铂+足叶乙甙)化疗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防治作用及毒副反应。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1... 作者采用随机分组、自身交叉对比的方法,观察了低剂量格拉诺赛特(Granocyte,rhG-CSF)对22例肺癌CE方案(卡铂+足叶乙甙)化疗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防治作用及毒副反应。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11例)。A组第一周期化疗后加用格拉诺赛特,第二周期单用化疗;B组第一周期单用化疗,第二周期化疗后加用格拉诺赛特。格拉诺赛特在化疗药物未次给药后48h起,50μg1次/日皮下注射。结果表明,该剂量的格拉诺赛特可以明显减轻化疗过程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下降的程度,降低中性粒细胞严重降低的发生率,缩短其在正常值以下的持续时间,促进早日恢复,缩短化疗周期的间隔时间,使化疗可以如期进行。低剂量的格拉诺赛特疗效确切,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药物疗法 RHg-csf 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宫腔灌注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丽斐 赵翠 +2 位作者 冯菲 张祥 张学红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91-794,799,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宫腔灌注治疗复发性流产(RSA)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早期RSA患者100例,随机分为rh G-CSF研究组(n=56)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44),于围排卵期行宫腔灌注治疗3 d,连续2个周期,前瞻性比... 目的:探讨应用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宫腔灌注治疗复发性流产(RSA)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早期RSA患者100例,随机分为rh G-CSF研究组(n=56)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44),于围排卵期行宫腔灌注治疗3 d,连续2个周期,前瞻性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继续妊娠率和流产率,子宫内膜厚度、基底回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继续妊娠率高于对照组(88.87%vs 60.60%,P<0.05),流产率低于对照组(11.11%vs 39.39%,P<0.05);围排卵期内膜厚度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宫腔灌注治疗后内膜基底区回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下血流分支呈增加趋势(P>0.05)。结论:rh G-CSF宫腔灌注改善RSA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流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复发性流产(RSA) 宫腔灌注 内膜容受性
原文传递
胃癌患者血清G-CSF和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垦 汤斌 +3 位作者 许庆文 官成浓 梁坚 曹军 《实用癌症杂志》 2000年第5期516-517,520,共3页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和C 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47例胃癌患者血清G CSF和CRP水平 ,并与胃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G CSF和CRP水...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和C 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47例胃癌患者血清G CSF和CRP水平 ,并与胃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G CSF和CRP水平明显增高 (P <0 .0 1) ,并与疾病的临床分期和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 (P <0 .0 5 ) ,病灶切除后血清G CSF和CRP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血清G CSF和CRP的水平可作为胃癌患者病情的判断和疗效观察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C-反应蛋白 检测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病人血清G-CSF和CRP的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垦 戴东 +3 位作者 汤斌 梁坚 钟琼 王婉梅 《急诊医学》 CSCD 2000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 测定急性胰腺炎 (AP)病人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和C -反应蛋白 (CRP)水平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41例AP病人和 40例正常对照组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G -CSF ,快速免疫消浊比浊法测定CRP。结果 AP病人血... 目的 测定急性胰腺炎 (AP)病人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和C -反应蛋白 (CRP)水平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41例AP病人和 40例正常对照组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G -CSF ,快速免疫消浊比浊法测定CRP。结果 AP病人血清G -CSF和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又较轻症急性胰腺炎 (MAP)病人血清G -CSF和CRP水平增高 (P <0 0 5 )。血清G -CSF和CRP的变化和病情变化一致。结论 血清中G -CSF可能与AP的严重程度有关 ,在临床上检测血清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C反应蛋白 急性胰腺炎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病几项免疫学指标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宏 赵爱国 +5 位作者 钟述猷 王宪法 郭剑超 王炳仙 张宁 王琳 《天津医药》 CAS 1997年第1期22-24,共3页
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作期患者40例,缓解期35例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亚群、免疫球蛋白、溶菌酶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测定。结果显示:1.急性发作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BL亚群CD_3^+、CD_4^+、CD_4^+/CD_8^+明显下降;CD_8^+、... 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作期患者40例,缓解期35例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亚群、免疫球蛋白、溶菌酶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测定。结果显示:1.急性发作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BL亚群CD_3^+、CD_4^+、CD_4^+/CD_8^+明显下降;CD_8^+、CD_(20)^+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加号积分值均降低(P<0.01)。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水平降低(P<0.01),G-CSF阳性率升高。2.缓解期各项免疫指标虽有好转,但与正常组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研究表明COPD的发病和转归与机体免疫机能低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肺疾病 g-csf 免疫学
下载PDF
早期应用G-CSF联合地榆升白片干预升白治疗在肿瘤化疗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婵娟 陈昌南 +3 位作者 林云笑 谭斌 潘岐作 谢峰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17期3737-3738,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G-CSF联合地榆升白片干预升白治疗在肿瘤化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给予地榆升白片治疗,结合血常规,早期预防性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升白治疗;对...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G-CSF联合地榆升白片干预升白治疗在肿瘤化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给予地榆升白片治疗,结合血常规,早期预防性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升白治疗;对照组在化疗后出现Ⅱ度以上骨髓抑制才给予升白治疗,疗程6程。比较分析两组白细胞减少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治疗组化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12例(20%),Kps评分下降8例(12.5%),提高50例(83.33%),56例(93.33%)按期完成化疗;对照组化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33例(55%),Kps评分下降23例(38.33%),提高30例(50%),45例(75%)按期完成化疗,有2例因不良反应而中止化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指导下早期应用G-CSF联合地榆升白片干预升白治疗能显著减少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保障化疗进行,提高生存质量,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升白片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肿瘤化疗 白细胞减少 生存质量
下载PDF
经冠状动脉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占全 张明 +5 位作者 金元哲 张薇薇 刘莹 袁龙 崔丽杰 赵红岩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3期152-155,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可行性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入选AMI患者45例,随访6个月13例。AMI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治疗(药物与介入治疗)基础上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目的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可行性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入选AMI患者45例,随访6个月13例。AMI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治疗(药物与介入治疗)基础上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ring factor,G-CSF).300-600μg/d皮下注射,连用5日。第6日分离外周血干细胞混悬液57ml,经皮经腔导管技术建立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 related artery,IRA)通道,利用球囊封闭IRA,并将分离的外周血干细胞悬液经导管中心腔注入IRA。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分离及回输过程中观察有无不良反应产生。术前和术后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全心功能及对局部心肌节段运动评分。结果在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分离、采集及回输中发生不良反应共30例,其中发生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时占38%(17/45);在外周血干细胞分离和采集时占17%(7/41);在回输过程中占20%(8/41)。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移植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44、0.56,(P=0.008);移植前后心室壁运动积分指数分别为1.23、1.11,(P=0.100);移植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为52.4、52.0,(P=0.591)。结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内移植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急性AMI安全可行,能显著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但对左心室重构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外周血干细胞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心功能 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回眸与展望——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石革 马国辉 臧靖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5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回顾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展,借以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于2 0世纪90年代上市的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作为生物工程药品中多肽类的代表,进展十分迅猛,临床应用也同步增多,近期国内、外... 目的:回顾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展,借以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于2 0世纪90年代上市的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作为生物工程药品中多肽类的代表,进展十分迅猛,临床应用也同步增多,近期国内、外专业文献的有关报道亦浩如烟海。大量文献证实,应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克服肿瘤化疗和放疗引起的骨髓毒性,有利于大量强化治疗,缩短应用肿瘤化疗周期,并减少感染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进展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盆底治疗仪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宫腔灌注对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伟媚 陈昌益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年第12期1303-1306,共4页
目的探讨盆底治疗仪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宫腔灌注对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2~2018-07在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in-vitro fertilization,IVF)助孕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60例,均以人工周... 目的探讨盆底治疗仪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宫腔灌注对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2~2018-07在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in-vitro fertilization,IVF)助孕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60例,均以人工周期准备内膜后行冻融胚胎移植(frozen embryo transfer,FET)。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采用G-CSF宫腔灌注治疗)和观察组(采用G-CSF宫腔灌注联合盆底治疗仪治疗),每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的子宫内膜厚度(endometrial thickness,Em)、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A型子宫内膜率,治疗后的胚胎种植率、妊娠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Em值和A型子宫内膜率大于对照组,RI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种植率和妊娠率在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仪结合G-CSF宫腔灌注可以改善薄型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增加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治疗仪 薄型子宫内膜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宫腔灌注
下载PDF
68例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强化免疫抑制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纯 李迎飞 +6 位作者 方建培 薛红漫 周敦华 黄科 徐宏贵 郭海霞 黄绍良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4期6-11,共6页
目的探讨强化免疫抑制治疗(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IST)与单用环孢菌素A(cyclosporine A,CSA)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间疗效差异,并研究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前,患儿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 目的探讨强化免疫抑制治疗(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IST)与单用环孢菌素A(cyclosporine A,CSA)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间疗效差异,并研究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前,患儿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反应程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2000年1月至2007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确诊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为68例,其中55例采用强化免疫抑制治疗(IST组),13例因经济原因采取单用环孢菌素A治疗(CSA组),比较两组疗效差异(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试验患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24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在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前做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试验性治疗,根据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反应程度,将IST组分为G-CSF反应IST亚组(n=13)与G-CSF无反应IST亚组(n=11),比较两亚组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后6个月及长期疗效差异。结果IST组和CSA组患儿治疗的平均显效时间分别为3.4个月(1~13个月)和4.5个月(1~15个月)。IST组和CSA组患儿患儿治疗后第1、第3、第6、第9及第12个月末的有效率分别为70.9%,58.2%,79.5%,87.2%和89.7%vs.46.2%,38.5%,46.2%,61.5%和61.5%。随访1年以上,IST组有效率为89.7%(35/39),CSA组患儿有效率为61.5%(8/1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5.419,P<0.05)。G-CSF反应IST亚组及其无反应IST亚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有效率分别为76.9%(10/13)和45.6%(5/11),两亚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G-CSF反应IST亚组患儿总有效率(92.3%,12/13)较无反应IST亚组(54.5%,6/11)高,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强化免疫抑制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环孢菌素A。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前,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有反应的患儿,强化免疫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抑制治疗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儿童
原文传递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为主治疗化疗所致严重Ⅳ度骨髓抑制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闯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2年第2期87-88,共2页
目的 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在治疗化疗药物所致严重Ⅳ度骨髓抑制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自 1996年 2月至 2 0 0 1年 4月治疗 3 1例次因化疗药物所致Ⅳ度骨髓抑制的患者 ,均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 3~ 5 μg/(kg... 目的 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在治疗化疗药物所致严重Ⅳ度骨髓抑制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自 1996年 2月至 2 0 0 1年 4月治疗 3 1例次因化疗药物所致Ⅳ度骨髓抑制的患者 ,均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 3~ 5 μg/(kg·d) ,分 2次皮下注射 ,相隔 8~ 10小时 ,连续 5~ 14天 ,平均 8天。结合输注白细胞 ,血小板 ,新鲜全血。结果  3 1例次严重Ⅳ度骨髓抑制经治疗 1~ 2周后 ,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正常。无严重合并症和致死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化疗药物 Ⅳ度骨髓抑制 副作用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