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高端制造业贸易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复杂网络的指数随机图分析 被引量:160
1
作者 许和连 孙天阳 成丽红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4-88,共15页
本文利用UNComtrade 2012年的HS6分位贸易数据综合构建了"一带一路"上65个国家的高端制造业贸易网络,运用网络中心性和模体分析,考察各国在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和贸易模式,并通过指数随机图模型探讨了"一带一路"上高... 本文利用UNComtrade 2012年的HS6分位贸易数据综合构建了"一带一路"上65个国家的高端制造业贸易网络,运用网络中心性和模体分析,考察各国在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和贸易模式,并通过指数随机图模型探讨了"一带一路"上高端制造业贸易网络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印度、新加坡在"一带一路"的高端制造业贸易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枢纽"作用,而中亚、北亚众多伊斯兰国家处于"一带一路"高端制造业贸易网络的边缘,不平衡的非互惠贸易关系在贸易网络中仍然普遍存在;中国更多时候在整个贸易网络中扮演了出口行为的发出者,俄罗斯在特定区域存在集团化的贸易模式,印度的贸易模式相对缺乏互惠性;FTA网络对于高端制造业贸易网络的影响最强,其次是接壤网络和临近网络。制度因素中,贸易、金融和货币自由度以及政府效能对高端制造业贸易具有明显正向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高端制造业 复杂网络 指数随机图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省际贸易网络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铁路货运流量数据及指数随机图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侯传璐 覃成林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6-129,共14页
省际贸易对于中国应对国际贸易不确定性风险,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冲击、促进全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关于省际贸易网络的研究却很薄弱。本文从网络分析的角度,基于2015年省际铁路货运量数据,分析了中国省际贸易的网络特征,并... 省际贸易对于中国应对国际贸易不确定性风险,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冲击、促进全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关于省际贸易网络的研究却很薄弱。本文从网络分析的角度,基于2015年省际铁路货运量数据,分析了中国省际贸易的网络特征,并使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分析了省际贸易网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省际贸易网络覆盖范围广且层次分化明显,省际贸易流向及规模不平衡;在省际贸易网络中,已形成了华北及东北子网络、华东及华中子网络、华南及西南子网络、西北子网络;各省区市的省内贸易、煤炭生产量、四大区域战略、各省区市之间的空间距离等因素对省际贸易网络具有不同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其中的积极影响因素,控制消极影响因素,促进省际贸易网络发展,为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贸易 贸易网络 指数随机图模型
原文传递
多元主体参与碳中和的政策话语分析:话语联盟视角
3
作者 於世为 陆永香 王飞 《煤炭经济研究》 2024年第1期141-152,共12页
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碳中和治理体系,收集多源数据形成我国碳中和话语库,基于话语联盟视角分析碳中和政策话语,采用话语网络分析和指数随机图模型方法,探究多元主体参与碳中和政策话语特征,识别不同主体交互所形成的话... 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碳中和治理体系,收集多源数据形成我国碳中和话语库,基于话语联盟视角分析碳中和政策话语,采用话语网络分析和指数随机图模型方法,探究多元主体参与碳中和政策话语特征,识别不同主体交互所形成的话语共识和分歧,并明晰碳中和话语网络的形成机制,为干预和引导碳中和政策话语提供指导建议。研究发现:①碳中和政策关键主体对大多数政策话语概念保持一致态度,并大多集中在目标类话语概念,但在发展非化石能源、碳交易市场和发展氢能方面存在分歧;②碳中和话语网络涌现出公众、地方政府、五元主体3类话语联盟,并呈现“公众呼吁-地方规范”“五元引领-公众补充”和“地方阐释-五元吸纳”3种互动模式;③碳中和政策话语网络的形成机制中,碳中和参与主体类型和权力属性以及主体间关联结构特征是碳中和政策话语网络形成的影响因素,并且主体类型影响大于权力属性的影响;④公众主体对发展氢能、碳中和必要性和新能源汽车使用存在分歧,不同类型企业主体对碳中和发展尚未达成普遍话语共识。对此,政府应该重点关注公众、企业同类主体间的政策话语,在充分利用同类主体间话语影响力的同时,辅助权力手段,对多元主体的碳中和政策话语进行干预和引导,从而进一步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碳中和治理体系并加快碳中和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多元主体 话语联盟 话语网络分析 指数随机图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指数随机图模型的网络新闻媒体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爱萍 俞琰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30-36,共7页
基于网络新闻媒体之间的转载关系构建了新闻转载网络,利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分析了新闻转载网络的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新闻转载网络的网络关系稀疏,聚敛性和互惠性的局部结构明显,属性变量中传统媒体影响较大。指数随机图模型为研究网络... 基于网络新闻媒体之间的转载关系构建了新闻转载网络,利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分析了新闻转载网络的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新闻转载网络的网络关系稀疏,聚敛性和互惠性的局部结构明显,属性变量中传统媒体影响较大。指数随机图模型为研究网络新闻媒体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新闻媒体 新闻转载网络 指数随机图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科研合作的邻近性与自组织性 被引量:33
5
作者 戴靓 刘承良 +2 位作者 王嵩 纪宇凡 丁子军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499-2515,共17页
随着学者们对知识网络研究的深入,网络关联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成为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19-2020年Web of Science论文合作发表数据构建长三角城市科研合作网络,在空间和拓扑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加权指数随机图模型定量模拟了城市属... 随着学者们对知识网络研究的深入,网络关联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成为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19-2020年Web of Science论文合作发表数据构建长三角城市科研合作网络,在空间和拓扑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加权指数随机图模型定量模拟了城市属性、城际关系和网络结构对合作网络的影响,揭示了科研合作中的邻近性和自组织性。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城市科研合作网络是内外生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城市禀赋而言,高校数量、研发投入、人均GDP可促进城市的对外科研合作,其中高校数量的边际效应最大。②就城际关系而言,组织邻近性的正向影响最强,同省城市合作的概率是跨省城市的3.157倍;认知邻近性每提高0.1,城市间的合作概率将是原先的1.981倍;而地理和社会邻近性的促进作用甚微,制度和文化邻近性影响为负,是择优偏好较强和方言壁垒有限的结果。③就网络结构而言,长三角城市科研合作具有自组织自演化性,局部星型结构和三角形结构对新合作关系的贡献为0.875和0.540,择优链接性强于传递闭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网络 科研合作 自组织 邻近性 加权指数随机图模型 长三角
原文传递
遗产地旅游发展利益网络治理研究——基于指数随机图模型、以农业文化遗产地云南哈尼梯田为例 被引量:17
6
作者 时少华 孙业红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7-162,共16页
遗产地旅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纠纷与冲突问题是阻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寻找疏解利益纠纷与冲突的策略,对于遗产地旅游发展来说意义重大。本文运用指数随机图模型,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为例,建立了Markov随机... 遗产地旅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纠纷与冲突问题是阻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寻找疏解利益纠纷与冲突的策略,对于遗产地旅游发展来说意义重大。本文运用指数随机图模型,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为例,建立了Markov随机图模型和高阶随机图模型,运用MCMC方法对两个模型参数进行模拟估计,并以样本标准误差和t统计值来判断模型参数达到聚敛的程度,以期寻找最优的估计模型。通过数据分析,高阶模型的聚敛情况要好于Markov模型,因此,最终选择高阶模型。依据高阶模型的网络核心—边缘趋势、重叠传递性趋势或凝聚子群趋势、受中间人控制或协调趋势参数估计结论,提出了利益网络治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数随机图模型 农业文化遗产地 旅游发展 利益网络治理 哈尼梯田
原文传递
基于ERGM的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曹薇 董瑶 苗建军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1-137,共7页
基于复杂网络研究视角,构建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对网络整体特征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解析了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网络的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利用指数随机图模型从区域层面实证分析区域间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形成机理。结果发现:区域知识产... 基于复杂网络研究视角,构建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对网络整体特征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解析了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网络的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利用指数随机图模型从区域层面实证分析区域间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形成机理。结果发现: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网络中不对称的非互惠保护关系普遍存在;各区域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均会促进各区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发展;人口流动网络和制度邻近网络对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存在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知识产权保护 指数随机图模型 复杂网络 形成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TERGM的“一带一路”国家石油资源流动演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高思齐 赵媛 +2 位作者 郝丽莎 祝孔超 鄢继尧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072,共22页
石油资源的跨国流动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关注的重要议题,但对影响石油资源流动的多维动力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比较薄弱。本文以“一带一路”国家为案例区,借助网络模体分析方法和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对2000—2020年石油资源流动演化... 石油资源的跨国流动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关注的重要议题,但对影响石油资源流动的多维动力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比较薄弱。本文以“一带一路”国家为案例区,借助网络模体分析方法和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对2000—2020年石油资源流动演化机理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显示:(1)石油资源流动存在单向传递抑或三元互惠的微观组织结构,表明参与者的贸易关系之间相互影响,能够通过内生性结构依赖对整体格局演化发挥作用,印证本文所选模型的科学性。(2)石油资源流动受到互惠性、结构依赖性、节点属性、外部环境嵌入性和时间依赖性的共同驱动。其中,互惠关系和三元闭合关系是石油资源贸易扩张的主要组织结构,经济规模的趋同性和制度环境、基础设施异质性是国家双向匹配的关键因素,经济空间网络、政治空间网络是重要外生网络。在“经济-政治-安全”导向三环约束下,维护既有关系稳定深入发展,才是推动石油资源流动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资源流动 微观组织结构 外部网络效应 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 “一带一路”
原文传递
基于ERGM模型的全球林产品出口贸易网络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吴红梅 王蕊 殷沐阳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8-197,共10页
利用2019年全球林产品出口贸易数据,构建全球林产品贸易网络和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其格局,实证分析影响该网络形成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德国和意大利在全球林产品贸易网络中发挥着重要“枢纽”作用,众多... 利用2019年全球林产品出口贸易数据,构建全球林产品贸易网络和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其格局,实证分析影响该网络形成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德国和意大利在全球林产品贸易网络中发挥着重要“枢纽”作用,众多中亚国家处于林产品贸易网络的边缘;互惠性、GDP和人均GDP对林产品出口贸易存在促进作用;森林面积更高的国家之间更倾向于发生林产品贸易关系且具有更高的出口倾向;贸易自由化网络、共同货币网络和共同语言网络对林产品贸易网络存在重叠和正向影响,影响强度依次减弱,距离网络的影响较小。基于此,建议深化与林产品贸易核心国家的经贸关系,加快建立与林产品贸易边缘国家的贸易联系,保持经济发展,坚持对外开放,保护森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产品出口贸易 网络 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
下载PDF
多层网络视角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研究
10
作者 李秋芳 汪文雄 +2 位作者 刘雅琴 崔永正 刘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84,共13页
研究目的:借助协同治理理论认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底层逻辑,从多层网络视角探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形成机制,为助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 研究目的:借助协同治理理论认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底层逻辑,从多层网络视角探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形成机制,为助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多层指数随机图模型。研究结果:(1)政府主体的职能多样性和职能异质性对政府协同治理具有促进作用,但不排斥职能相似性的政府主体间建立协同关系;(2)非政府主体的整治任务多样性和异质性对非政府协同治理具有阻碍作用,整治任务相似性对非政府协同治理具有促进作用;(3)政府协同治理与非政府协同治理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关系依赖对与多元主体建立新的协同治理关系具有阻碍作用。研究结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助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有效治理创新,需要针对不同主体的职能特征、任务特征及主体间关系完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多层网络 多层指数随机图模型
下载PDF
Local Trade Networks among Farmers and Traders
11
作者 Abdul-Samad Abdul-Rahaman Patience Pokuaa Gambrah 《Social Networking》 2023年第4期93-110,共18页
Both farmers and traders benefit from trade networking, which is crucial for the local economy. Therefore, it is crucial to understand how these networks operate, and how they can be managed more effectively. Througho... Both farmers and traders benefit from trade networking, which is crucial for the local economy. Therefore, it is crucial to understand how these networks operate, and how they can be managed more effectively. Throughout this study, we examine the economic networks formed between farmers and traders through the trade of food products. These networks a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ir structure an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ir development. Using data from 18 farmers and 15 traders, we applied exponential random graph models.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showed that connectivity, Popularity Spread, activity spread, good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nd high yields all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s. Therefore, farmers’ productivity and high market demand can contribute to local food-crop trade. The network was not affected by reciprocity, open markets, proximity to locations, or trade experience of actors. Policy makers should consider these five factors when formulating policies for local food-crop trade. Additionally, local actor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use these factors to improve their network development. However,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se factors alone cannot guarantee success. Policy makers and actors must also consider other factors such as legal frameworks, economic policies, and resource availability. Our approach can be used in future research to determine how traders and farmers can enhance productivity and profit in West Africa. This study addresses a research gap by examining factors influencing local food trade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 Trad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Food Trade exponential random graph models (ERGM) Food Security
下载PDF
组织关系视角下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协同治理网络——基于“8·12天津港事件”的全网数据分析 被引量:42
12
作者 康伟 杜蕾 曹太鑫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152,160,共12页
网络社会中各类组织呈现界限模糊化、权力分散化等特点,导致传统的单中心治理模式难以有效应对类型众多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事件,迫切需要系统和全面的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模式。新时期、新形势下,面对复杂多样的城市公共安全新问题,国内外... 网络社会中各类组织呈现界限模糊化、权力分散化等特点,导致传统的单中心治理模式难以有效应对类型众多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事件,迫切需要系统和全面的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模式。新时期、新形势下,面对复杂多样的城市公共安全新问题,国内外研究和管理实践基本形成了以协同治理为主题的关注热点。本文从组织关系视角出发,以协同治理理论为基础,选取“8·12天津港事件”组织网络为实证对象,采用全网数据进行事件分析,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指数随机图模型对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协同治理网络结构和关系进行定性和定量综合研究,旨在探究同质组织间、异质组织间的协同治理网络。研究发现,网络位置与角色是基于节点间关系特征而形成的类别,节点组织性质和层级影响组织内部和跨组织的协同方式及协同动力。最后从优化网络整体结构、强化关键节点对其他组织节点影响、发展数据信息共享和促进跨组织协同等方面探索了协同治理理念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协同治理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安全 协同治理网络 天津港事件 指数随机图模型
原文传递
农民工的社会网络结构分析 被引量:26
13
作者 任义科 李树茁 +1 位作者 杜海峰 费尔德曼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44-51,62,共9页
采用2005年深圳外来农村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利用指数随机图模型(p*模型),分析了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包括社会支持网和社会讨论网)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社会网络关系稀疏,尤其是社会讨论网;无论在聚敛性还是扩张性方面,... 采用2005年深圳外来农村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利用指数随机图模型(p*模型),分析了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包括社会支持网和社会讨论网)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社会网络关系稀疏,尤其是社会讨论网;无论在聚敛性还是扩张性方面,农民工社会网络的核心-边缘的局部结构均较明显,且有小团体现象产生;社会支持和社会讨论关系都更可能受到中间人的控制或约束。属性变量对社会支持网的影响较多,而对社会讨论网的影响较少。指数随机图模型为基于社会网络来认识农民工的社会化过程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网络 社会支持 社会讨论 指数随机图模型 p*模型
下载PDF
基于多维邻近性的技术创新网络演化动力研究——以OLED产业为例 被引量:27
14
作者 阮平南 王文丽 刘晓燕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9-66,共8页
厘清技术创新网络演化的动因,可以发现网络演化本质,从而为网络组织治理提供依据.本文基于网络节点间关系的多维邻近性与网络结构,利用德温特和Thomson Innovation专利数据库,对全球OLED产业联合申请发明专利数据进行检索和整理,采用指... 厘清技术创新网络演化的动因,可以发现网络演化本质,从而为网络组织治理提供依据.本文基于网络节点间关系的多维邻近性与网络结构,利用德温特和Thomson Innovation专利数据库,对全球OLED产业联合申请发明专利数据进行检索和整理,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就地理、社会、技术、组织、制度5种不同邻近性对OLED技术创新网络的演化动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OLED技术创新网络目前处于快速发展的跃升期,地理邻近性对其演化发展的重要性相对降低,制度和组织邻近性一直发挥着较为稳定的促进作用,社会和技术邻近性所占比重逐渐增加,成为推动创新网络发展演化的重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网络 多维邻近性 演化动力 指数随机图模型
下载PDF
基于ERGM的科技主体间专利技术交易机会实证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何喜军 董艳波 +1 位作者 武玉英 蒋国瑞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4-192,共9页
本文构建科技主体间专利技术交易网络,从网络内生结构、科技主体间关系属性、科技主体个体属性等多维度提出影响专利交易的假设变量,建立复杂网络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预测科技主体间专利技术交易机会。通过2012-2016年新能源领域专利... 本文构建科技主体间专利技术交易网络,从网络内生结构、科技主体间关系属性、科技主体个体属性等多维度提出影响专利交易的假设变量,建立复杂网络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预测科技主体间专利技术交易机会。通过2012-2016年新能源领域专利技术的实证研究,并将ERGM预测精度与传统链接预测方法对比,验证了ERGM在预测方面的优势和可行性。该研究一方面为技术交易网络中主体间交易机会预测提供有效方法,另一方面为专利技术交易推荐与主体对接提供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接预测 指数随机图模型 技术交易机会
下载PDF
千里“碳缘”一线牵:中国区域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23
16
作者 邵帅 徐俐俐 杨莉莉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58-983,共26页
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对1998–2016年中国区域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建立指数随机图模型首次对中国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识别和解释.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可分为“各司其责... 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对1998–2016年中国区域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建立指数随机图模型首次对中国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识别和解释.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可分为“各司其责”的四大板块并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俱乐部”空间分布特征;各板块在样本时期内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重组,其中净溢出板块的组成省份有所减少,主受益和净受益板块的组成省份有所增加,而经纪人板块的组成省份虽然有所变化但总数保持不变;区域间的“碳排放避难所”效应有所弱化,各区域倾向于以“互惠”或“组团”的方式参与碳排放空间关联“活动”,碳排放的空间关联存在区域间各自为政的“诸侯经济”与梯度断层现象;较高的对外开放度、清洁低碳的能源结构与能源效率的提升有利于推动区域间产生更多的碳排放接收关系;碳排放的空间关联格局随能源结构的升级而呈现出“由西向东”和“由北向南”的梯度关联趋向;区域间经济发展方式在对外开放、经济集聚、产业结构、能源效率上的互补性以及紧密的区域贸易联系,促使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随着区域间分工与协作的加强而呈现出千里“碳缘”一线牵的特点.因此,加快推进实施区域一体化和碳交易市场等协作减排政策,将有效促进区域间的协同低碳转型发展格局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空间关联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指数随机图模型 碳交易市场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网络结构动态演化及影响机制 被引量:19
17
作者 牛华 兰森 马艳昕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8-93,共16页
利用Python从Eora多区域投入产出数据库中抓取2001~2015年14个服务部门的贸易数据,采用复杂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别从整体、板块和个体三个层面,考察"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关系网络的结构演化特征。研究发现: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 利用Python从Eora多区域投入产出数据库中抓取2001~2015年14个服务部门的贸易数据,采用复杂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别从整体、板块和个体三个层面,考察"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关系网络的结构演化特征。研究发现: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网络整体密度演变趋势呈现倒"U"型;服务贸易网络可以视为由"净受益""经纪人""净溢出"和"双向溢出"四类板块构成,其中,中国属于"净受益"板块,并且近年来在服务贸易网络的中心度排名呈现上升趋势。利用指数随机图模型进一步分析服务贸易关系网络的影响机制,发现互惠关系、贸易协定、互联网应用、贸易自由度及资本自由度对服务贸易网络关系形成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地理距离则具有显著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服务贸易 影响机制 指数随机图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指数随机图模型的协同创新网络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罗泰晔 马翠嫦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3-146,72,共5页
[目的/意义]厘清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机理是对协同创新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方法/过程]文章以101家生物科技研发机构的共有专利数据为例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并使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对这个网络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结论]分析结... [目的/意义]厘清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机理是对协同创新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方法/过程]文章以101家生物科技研发机构的共有专利数据为例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并使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对这个网络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结论]分析结果显示:构建的协同创新网络是一个小世界网络。网络中的边、交互三角形等结构对整个网络的形成有显著影响。网络节点的研发能力和同质性也能显著影响网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数随机图模型 协同创新 小世界网络 形成机理
原文传递
网络视角下研发投入、贸易自由化与高技术产品出口——兼论高技术产品贸易网络的动态特征 被引量:9
19
作者 牛华 崔茂生 曾燕萍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6-76,共11页
高技术产品贸易是中国在国际贸易领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世界银行数据及世界贸易整合解决方案数据,从网络视角分析了全球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演化特征,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探究了研发投入和贸易自由化对高技术... 高技术产品贸易是中国在国际贸易领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世界银行数据及世界贸易整合解决方案数据,从网络视角分析了全球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演化特征,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探究了研发投入和贸易自由化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高技术产品贸易网络整体具有“中间密,四周疏”的特点,并且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网络密度呈倒“U”型演变趋势;中国、德国、美国和法国稳居全球高技术产品贸易网络中心,而2012—2015年中国对其他经济体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影响力有微弱下降之势;各经济体之间的高级依赖关系会显著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具有高水平研发投入的经济体之间不易发生高技术产品贸易,但是研发投入水平越高的经济体其出口倾向越高;贸易自由化显著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同时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正在增强。基于此,提出促进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投入 贸易自由化 高技术产品出口 高质量发展 指数随机图模型
下载PDF
中国省域交通碳排放空间关联格局的驱动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青 郭露 +1 位作者 刘星星 赵坤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1184,共14页
利用我国2003~2020年省级交通碳排放数据,基于模体结构分析和指数随机图模型对中国交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宏观格局、微观连通和驱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交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周期波动特征,等级均衡化发展和核心虹吸的... 利用我国2003~2020年省级交通碳排放数据,基于模体结构分析和指数随机图模型对中国交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宏观格局、微观连通和驱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交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周期波动特征,等级均衡化发展和核心虹吸的空间分布,演化出少核心—多半核心—边缘新格局,碳转移路径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惰性与时间惯性以及区域集中性;经纪属性在推动跨区域交通协同减排的经济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内生网络的互惠性、连通性、集聚性对交通碳排放网络形成具有重要驱动作用,行为者属性中发出、接收、抑制、互惠的驱动关系明显,外部网络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理邻近效应,呈现出地理距离衰减规律特征.由此提出短期重大项目驱动,推动绿色交通转型联动;中期提升协同水平,加强跨区域交通碳减排协调机制;长期顶层零碳设计,工业化-产业化-市场化全面协同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碳排放 模体结构分析 指数随机图模型 驱动要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