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3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漂泊的心灵 失落的个人——评苏珊·桑塔格的小说《在美国》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小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71-75,共5页
苏珊·桑塔格的小说《在美国》讲述了一个波兰女演员离开舞台移民美国、创建乌托邦社区失败后重返舞台大获成功的故事。后殖民批评的有关理论认为:女主人公虽然最终在美国舞台上赢得了凯旋,但其身份的混杂所导致的认同危机依旧搁置... 苏珊·桑塔格的小说《在美国》讲述了一个波兰女演员离开舞台移民美国、创建乌托邦社区失败后重返舞台大获成功的故事。后殖民批评的有关理论认为:女主人公虽然最终在美国舞台上赢得了凯旋,但其身份的混杂所导致的认同危机依旧搁置。她在美国的经历实质上是从一个民族主义者向个人主义者的转变。桑塔格写作的宗旨在于对现代社会中流亡者身份认同的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在美国》 后殖民批评 身份认同 流亡
下载PDF
流亡者永在旅途——评纳博科夫的杰作《洛丽塔》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小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18-21,共4页
纳博科夫早期的流亡生涯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洛丽塔》集中体现了他一贯的创作主题。流亡是这部小说的表层含义 ,引而不发的是击败时间、追求永恒的期望和努力。为了击败时间 ,故事主人公亨伯特选择了写作这一独特的形式 ,写... 纳博科夫早期的流亡生涯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洛丽塔》集中体现了他一贯的创作主题。流亡是这部小说的表层含义 ,引而不发的是击败时间、追求永恒的期望和努力。为了击败时间 ,故事主人公亨伯特选择了写作这一独特的形式 ,写下了有关爱的回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流亡 时间 写作
下载PDF
诺贝尔奖关注的文学母题:流亡与回乡 被引量:9
3
作者 周怡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7-122,共6页
流亡与回乡是近年来诺贝尔奖关注的一个文学母题 ,除去文学的内部因素之外 ,它与 2 0世纪中前期世界性的战争灾难和中后期的政治局势有着密切的关系。流亡是一种与个体或群体现存处境相分离的生活形式、话语形式和精神状态。首先是与生... 流亡与回乡是近年来诺贝尔奖关注的一个文学母题 ,除去文学的内部因素之外 ,它与 2 0世纪中前期世界性的战争灾难和中后期的政治局势有着密切的关系。流亡是一种与个体或群体现存处境相分离的生活形式、话语形式和精神状态。首先是与生存地域相隔离 ;随之是与精神地域相隔离。流亡的形式可以概括为个人的流亡 ,如高行健 ;民族的流亡 ,如凯尔泰斯 ;殖民主义历史背景下被奴役者的流亡 ,如奈保尔 ;殖民者的流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亡 回乡 诺贝尔文学奖
下载PDF
多丽丝·莱辛的文化身份与小说创作 被引量:11
4
作者 卢婧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0-156,共7页
多丽丝.莱辛具有"边缘人"与"流亡者"的文化气质,这一独特的文化身份对其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她的小说具有多元化的艺术风格,丰富的主题意趣与独特文化意象,并致力于对社会边缘阶层的关注,显示出当代知识分子... 多丽丝.莱辛具有"边缘人"与"流亡者"的文化气质,这一独特的文化身份对其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她的小说具有多元化的艺术风格,丰富的主题意趣与独特文化意象,并致力于对社会边缘阶层的关注,显示出当代知识分子追求精神独立的品格。莱辛小说的创作特点与作家的生活经历、生命体验以及思想情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文化身份 小说创作 边缘人 流亡者
下载PDF
徐松遣戍伊犁时期的生活考述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玉麒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20,共9页
本文通过梳理清代史料与相关交游材料,对徐松遣戍时期的生活,举凡其遣戍伊犁的具体时间与首途情况、与伊犁将军的关系、在天山南北的考察,以及赐环归京的时间,都进行了详细考证,为研究伊犁将军幕府集团的文化建设提供了个案。
关键词 徐松 伊犁幕府 地理考察 遣戍伊犁时期 生平事迹
下载PDF
试论唐代流刑与国家政策、社会分层之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春海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6-122,共7页
随着国家的统一、边疆的开拓,新拓地区需要有一定比例的人口充实、一定数量的军队驻防,而流刑强制迁徙的特性正好与这种需要契合,从而成为朝廷推行政策的工具。唐代流放地区的指定和被流放人的身份有直接的关系:被流放到西北军镇的绝大... 随着国家的统一、边疆的开拓,新拓地区需要有一定比例的人口充实、一定数量的军队驻防,而流刑强制迁徙的特性正好与这种需要契合,从而成为朝廷推行政策的工具。唐代流放地区的指定和被流放人的身份有直接的关系:被流放到西北军镇的绝大多数都是贫民百姓,而流放到岭南、黔中等南方各地的则大多是统治集团中人。唐代的流刑政策对后世的政局也有重大影响。从唐初以来近300年间,大量知识阶层中人的南流就是南方智力积累的重要条件。宋代之积弱,仅就西北一地而论,和唐代的流刑政策也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流刑 变形
下载PDF
北魏时期之南朝流亡人士行迹考述——从一个侧面看南北朝之间的文化交流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永平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67-72,共6页
北魏时期存在着一个南朝流亡士人群体,主要由四部分人组成,即东晋南朝宗室亡命人物;南朝世族流亡人物;叛逃入魏的南朝军将及其僚佐;南北战争中被俘的南朝人士。北魏对南朝亡人虽多加提携和利用,但暗中却加以歧视和提防。从其客观作用看... 北魏时期存在着一个南朝流亡士人群体,主要由四部分人组成,即东晋南朝宗室亡命人物;南朝世族流亡人物;叛逃入魏的南朝军将及其僚佐;南北战争中被俘的南朝人士。北魏对南朝亡人虽多加提携和利用,但暗中却加以歧视和提防。从其客观作用看,南朝亡人在转输江左文化、典制诸方面贡献颇大,促进了北魏的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南朝 流亡 士人 文化交流
下载PDF
人性的放逐与回归——严歌苓小说《芳华》中的人物形象“刘峰”解读 被引量:8
8
作者 倪丽婷 《嘉兴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91-94,共4页
《芳华》取材于严歌苓十余年的军旅生涯,再现了文工团少男少女们的青春生活和20世纪70年代的时代风貌。作者借助富有特色的男主人公"刘峰"这个人物形象,展开关于"自我""集体"的深切思考,探讨自我心理人... 《芳华》取材于严歌苓十余年的军旅生涯,再现了文工团少男少女们的青春生活和20世纪70年代的时代风貌。作者借助富有特色的男主人公"刘峰"这个人物形象,展开关于"自我""集体"的深切思考,探讨自我心理人格的碰撞冲突,挖掘集体的潜意识,重新反思复杂的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歌苓 芳华 人物形象 放逐 回归
下载PDF
跨文化流亡的现实主义——论纳博科夫的“普宁”形象 被引量:5
9
作者 吕超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78-81,共4页
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在《普宁》中描述了俄国知识分子流亡美国的尴尬生活。小说体现了独特的现实主义标记:一种极富感情和道义的跨文化流亡人生感怀;主人公普宁形象,不仅仅有纳博科夫的影子,更是俄罗斯传统文化和现代美国文明冲撞混生... 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在《普宁》中描述了俄国知识分子流亡美国的尴尬生活。小说体现了独特的现实主义标记:一种极富感情和道义的跨文化流亡人生感怀;主人公普宁形象,不仅仅有纳博科夫的影子,更是俄罗斯传统文化和现代美国文明冲撞混生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 流亡 现实主义
下载PDF
记忆叙事与历史构建:浅析西班牙流亡作家的文学回应
10
作者 张啸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8期21-25,共5页
西班牙流亡文学具有极大的表达自由和主题多样性。该文聚焦于西班牙流亡作家的记忆文学创作,结合历史文化研究相关方法,在掌握和梳理西班牙内战及流亡史料的基础上,对西班牙流亡作家的时代性创作进行文本分析,指明其在历史构建与记忆捍... 西班牙流亡文学具有极大的表达自由和主题多样性。该文聚焦于西班牙流亡作家的记忆文学创作,结合历史文化研究相关方法,在掌握和梳理西班牙内战及流亡史料的基础上,对西班牙流亡作家的时代性创作进行文本分析,指明其在历史构建与记忆捍卫上的重大贡献,阐释其创作视野的分裂性与流亡脱根文学的悲剧性。同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和形象,对西班牙流亡史下的受害者、国内幸存者与流亡幸存者三类人物进行肖像复刻与塑建。流亡作家用笔触回应历史,传递流亡记忆,为西班牙文化文学的保存发展做出了贡献,对当代和后代仍具有极大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班牙内战 流亡 流亡文学 记忆叙事 历史构建 马克斯·奥布 弗朗西斯科·阿亚拉
下载PDF
Caldisericum exile来源新嗜热脂肪酶的发现及酶学特征的研究
11
作者 刘捷婧 王敏婷 +2 位作者 周于婷 陈萍 欧阳永长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46,共6页
脂肪酶在进化过程中具有菌属特征,新嗜热脂肪酶的开发是脂肪酶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方向。从嗜热微生物发酵产物或利用宏基因组方法分离发现新嗜热脂肪酶的操作过程较为繁琐。该文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异源表达技术,对海洋热泉来源的Caldise... 脂肪酶在进化过程中具有菌属特征,新嗜热脂肪酶的开发是脂肪酶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方向。从嗜热微生物发酵产物或利用宏基因组方法分离发现新嗜热脂肪酶的操作过程较为繁琐。该文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异源表达技术,对海洋热泉来源的Caldisericum exile基因组数据进行筛选和进化分析,发现BAL81435.1(GenBank ID)可能编码新的嗜热脂肪酶。将该序列克隆到pET28(a)载体上,诱导表达后对该酶进行分离纯化和酶学性质表征。试验证实BAL81435.1编码新的嗜热脂肪酶,其底物为长碳链(C_(12)以上)的对硝基苯磷酸酯,最适底物为C_(16)的长碳链,最适pH值为8.8,最适温度为60℃。该嗜热脂肪酶在4~60℃具有较好的温度耐受性,对大部分有机溶剂、金属离子、变性剂及高浓度的NaCl有较好的耐受性,但对表面活性剂敏感。该研究表明BAL81435.1编码新的嗜热脂肪酶,为嗜热脂肪酶的进一步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脂肪酶 Caldisericum exile 异源表达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沙皇时代的西伯利亚流放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晓菊 《西伯利亚研究》 2004年第3期55-60,共6页
在300余年的漫长岁月中,沙皇政府视西伯利亚为"国内殖民地",在西伯利亚长期奉行"惩罚式的垦殖"政策。西伯利亚成为国内外有名的苦役流放地。西伯利亚流放是俄国社会政治斗争的"晴雨表"。同时,它给西伯利... 在300余年的漫长岁月中,沙皇政府视西伯利亚为"国内殖民地",在西伯利亚长期奉行"惩罚式的垦殖"政策。西伯利亚成为国内外有名的苦役流放地。西伯利亚流放是俄国社会政治斗争的"晴雨表"。同时,它给西伯利亚开发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是西伯利亚劳动力匮乏、社会经济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 流放 俄国
下载PDF
流亡中的形式实验与生命之思——论米兰·昆德拉后期作品的“晚期风格”
13
作者 杨莹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4-71,共8页
自捷克流亡到法国后,米兰·昆德拉创作的小说开始发生变化。他在法国时期创作的小说较捷克时期更加晦涩难懂,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性和否定性,这种变化体现了爱德华·W.萨义德所论述的“晚期风格”。导致昆德拉作品发生改变的原因... 自捷克流亡到法国后,米兰·昆德拉创作的小说开始发生变化。他在法国时期创作的小说较捷克时期更加晦涩难懂,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性和否定性,这种变化体现了爱德华·W.萨义德所论述的“晚期风格”。导致昆德拉作品发生改变的原因不仅是他生存国度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他在生命后期不得不直面死亡,这使他思考的命题开始向内转。从昆德拉的作品看,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其文本的形式和内容上。一方面,昆德拉采用了作者介入和关键词写作的形式实验,用小说形式的创新引领现代派小说的发展;另一方面,他在作品中开始探讨遗忘和回归的生命主题,用书写对抗原本不可抗拒的遗忘,用永恒的流亡拒绝回归,将自己彻底地放逐在了小说艺术的道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 “晚期风格” 流亡 形式实验 生命之思
下载PDF
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文化身份建构——论米勒的《祖先游戏》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建喜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69-75,共7页
澳大利亚作家艾利克斯·米勒的《祖先游戏》跨越时间和空间,跨越文化和家园,展现经历移置和文化错位的人们如何摆脱困惑,寻求出路。从后殖民主义文化身份的角度解读该小说,通过对中国福建凤家四代人的经历和心理分析来探讨他们经受... 澳大利亚作家艾利克斯·米勒的《祖先游戏》跨越时间和空间,跨越文化和家园,展现经历移置和文化错位的人们如何摆脱困惑,寻求出路。从后殖民主义文化身份的角度解读该小说,通过对中国福建凤家四代人的经历和心理分析来探讨他们经受中西文化的撞击与融合,最终走向文化杂合,在东西方世界里建构文化身份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文化身份 祖先情结 流放 文化杂合
下载PDF
论苏童小说的逃亡意识 被引量:5
15
作者 闫兰娜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6-27,共2页
对现实生活的恐惧是人类逃亡的动机,苏童描写了两种逃亡方式:消极的躲避与激烈的反抗,苏童通过这样的表述,使人类更清醒的认识现实存在,体现了苏童对人类生存的命名能力。
关键词 苏童 小说 逃亡 生存
下载PDF
流亡的命运与族裔身份的变迁与重构——一部新发现的在沪流亡犹太人的德语戏剧《第二副面孔》
16
作者 刘炜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4年第2期83-89,共7页
近年来,在沪流亡犹太人的历史受到广泛关注,虽然时隔久远,但依然不断会有新资料得以重见天日。2017年,意大利学者托马斯·索玛多斯发现、整理并出版了奥地利犹太作家马克·西格尔贝格的一部德语戏剧的手稿。这部名为《第二副面... 近年来,在沪流亡犹太人的历史受到广泛关注,虽然时隔久远,但依然不断会有新资料得以重见天日。2017年,意大利学者托马斯·索玛多斯发现、整理并出版了奥地利犹太作家马克·西格尔贝格的一部德语戏剧的手稿。这部名为《第二副面孔》的四幕剧创作于作家流亡上海时的1941年,英文翻译版于1944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出版。作品以日军进攻珍珠港前后的上海公共租界为背景,讲述了租界内各种势力之间的角逐与冲突。无论是从文学还是从历史的角度,这部新发现作品的独特文献价值都具有研究发掘的必要。同样,体现在作家和作品人物身上的犹太族裔身份,表现出了多样性、复杂性、矛盾性和时代性的特征。本文以这部新发现的德语戏剧为例,结合流亡者的命运和时代的背景,梳理在沪流亡犹太人族裔身份的变迁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副面孔》 在沪流亡犹太人戏剧 马克·西格尔贝格
原文传递
西方古典乐:萨义德音乐批评的起点
17
作者 李盛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5期10-19,共10页
音乐批评作为萨义德整体批评实践的关键部分对于我们认识萨义德批评的丰富性非常重要。终其一生,萨义德对“西方古典乐”怀有持久的热爱,后者构成了萨义德音乐言说的起点。在他看来,音乐不仅是静态的对象,更是与社会交织缠结的活动。因... 音乐批评作为萨义德整体批评实践的关键部分对于我们认识萨义德批评的丰富性非常重要。终其一生,萨义德对“西方古典乐”怀有持久的热爱,后者构成了萨义德音乐言说的起点。在他看来,音乐不仅是静态的对象,更是与社会交织缠结的活动。因此,一般被认作是无异议的“西方古典乐”,从能指到所指都充斥着显而易见的历史性,萨义德对它的偏爱与他流亡的历史经验及由此生发的美学趣味密切相关。历史和萨义德对“西方古典乐”的上述“两个选择”成了理解萨义德音乐批评无可规避的问题,也为我们思索“古典乐”的起源及其被遗忘的过程、“西方”与“经典”的自明性关联、萨义德的动态经典观和知识分子批评家的公共责任,构筑了一个合适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义德 音乐批评 西方古典乐 经典 流亡
下载PDF
流亡文学的本体论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骅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73-78,共6页
流亡是人类被迫跨越地理与政治空间的流动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流亡与现代性进程如影随形,流亡书写也随现代性扩展不断壮大,并构成一种特殊的文体类型。从本体论角度看,反抗的精神价值、失去社会影响力的焦虑、故园情怀和一定程度的... 流亡是人类被迫跨越地理与政治空间的流动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流亡与现代性进程如影随形,流亡书写也随现代性扩展不断壮大,并构成一种特殊的文体类型。从本体论角度看,反抗的精神价值、失去社会影响力的焦虑、故园情怀和一定程度的文化民族主义往往体现在不同语境的流亡文学中;同时,流亡的外位性也使流亡文学具备了双重视角的认识论优势,以及"对位"意识所呈现的丰富内容,这些要素一起构成流亡文学的重要批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亡 流亡文学 故园情怀 外位性 认识论优势 对位
下载PDF
离散论视角下来华女传教士的天路历程——基于《异邦客》的文本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骅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2-100,共9页
"离散"是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理论,既指对历史上以犹太人为代表的被迫在故土之外寻求生存的散居族群以及相关的社会/人类学研究,也指在对这些散居族群研究基础上形成的以强调杂糅文化身份和超越逻辑为特点的文化理论体系。离散... "离散"是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理论,既指对历史上以犹太人为代表的被迫在故土之外寻求生存的散居族群以及相关的社会/人类学研究,也指在对这些散居族群研究基础上形成的以强调杂糅文化身份和超越逻辑为特点的文化理论体系。离散论极大地拓展了妇女研究的领域、史料来源和方法论。作为一本女性离散者传记,赛珍珠的《异邦客》典型地再现了一位来华美国女传教士在跨国空间中与故土文化、宿主文化、职业、信仰博弈却最终客死异乡的生命史,揭示了女性离散者身处的文化困境和离散状态中男权体制的进一步加强。离散视角下的文本分析演示了新兴的跨国女性研究的方法与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 赛珍珠 《异邦客》 女传教士 天定齐家
原文传递
一位现代知识分子流亡者——从后殖民主义视野解读V·S·奈保尔的《抵达之谜》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贵明 韩伟斌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8-91,共4页
奈 保尔 是 一位 通过 大 量作 品对 后 殖民 主义 理 论的 发展 有 深远 影响 的 当代 英语 作 家。 本文 从 后殖 民主 义 的角度 分析 奈 保尔 的 半 自 传体 小 说 《抵 达 之 谜》,分 析 他 作为 一 位 “流 放 ”的 知 识 分 子在... 奈 保尔 是 一位 通过 大 量作 品对 后 殖民 主义 理 论的 发展 有 深远 影响 的 当代 英语 作 家。 本文 从 后殖 民主 义 的角度 分析 奈 保尔 的 半 自 传体 小 说 《抵 达 之 谜》,分 析 他 作为 一 位 “流 放 ”的 知 识 分 子在 这 部 小 说中 和 现 实 中的 文 化 心 理,同 时通 过 与 赛义 德 等 其 他后 殖 民 主 义文 化 理 论 家观 点 的 比 较,阐 述奈 保 尔 的 文化 世 界 观 ,即 西 方 的先 进 文 化 不一 定总 是表 现 为殖 民性 ,积 极的 “流 放 ”以吸 收 西方 先进 文 化有 利于 第 三世 界文 化 、乃至 世 界文 化的 发 展和 繁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流放 奈保尔 赛义德 文化世界观 《抵达之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